在上海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本人是一名金融專業學生,有女友同專業,打算和女友研究生畢業後在上海工作,又覺得在上海的話,家人每到晚上才能見一面,加班的話甚至一天都不會在一塊,有點疑惑,所以想問問各位朋友,真實的情況
我今年22,曾一度自認為才華橫溢,二度自認為懷才不遇,三度才明白,自己就是個廢柴。本以為畢業了參加工作,就能升值加薪走向人生巔峰,可萬萬沒想到,還是困在寫字樓里過著日復一日的平淡無奇。
誰沒有絢爛繽紛的青春,剩一種闌珊,煙花易冷。我曾經也豪情萬丈,吃過苦,搬過磚,低過頭,但始終不認命。而如今,困在這座城市荒漠里,才發覺自己越來越像一個螻蟻。樓上樓下的答主有博士,有白手起家的BOSS,說實在話,我都挺敬佩,他們很優秀,我是弱雞。
自己這幾年大概還勉強能算「年輕」,剛畢業,所以也不至於被車房和家庭的擔子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你以為我沒有壓力嗎?有的。
我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也是閩北小縣城再普通不過的家庭,他們每隔十天半個月,就會勸我考公務員。不僅他們勸,我的兩個舅舅和阿姨也勸,發微信同我聊天便是:最近某某事業單位招人,你趕緊去報名吧。我每次都婉言拒絕,我不甘心:我想看更大的世界,想過更自由的生活,那種一眼能看到盡頭的日子對我來說,太痛苦。
我的兩位表姐都是公務員,我外婆很欣慰。她已經八十歲了,她沒有文化,大概也不懂公務員的日常是怎樣的,但是小縣城裡的人都說公務員好,她便覺得好。過年的時候,她會拉著我的手,關切的問我為什麼還不去考公務員,趕緊成為國家的人,接著再找個媳婦兒,她就放心了。我不知道怎麼跟她解釋,只能一再強調:我在外面過得很好。然後她會摸摸我的臉,說我在外面吃不好,又沒人照顧,真是太苦了。我知道,她一直在牽掛我。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壓力對我來說,便成了焦慮:我害怕自己到二十五六了比現在還無足長進,我擔心自己的實力停滯不前再沒有抗拒親戚們的勇氣,甚至我夢見外婆等不到我哪怕生活輕鬆一點點的一天。
應屆畢業生在上海找一份工作:6K左右,可能在座的諸位名牌大學,比這個數字更高,這裡,我就說自己的情況。扣掉房租水電網,伙食費交通,如果再算上偶爾的聚會旅遊購物,剩下的,真的不多,勉強果腹而已。
在上海工作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呢?
我變得越來越沉默,沉默是因為天性緘言,且這裡沒有什麼朋友,孤身在外的人如斷梗浮萍。我也變得越來越冷靜,不再為一些無足輕重的事情掛心,屬於自己的時間劃掉朝九晚六,根本沒有多少。上班時小心翼翼,打卡兩次一天便過了。周末依然宅著,最幸福的便是能睡個懶覺,然後看一場精彩的NBA比賽,倘若下午陽光正好,便換上運動衫,去樓下的公園和陌生人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半場籃球賽。即使夕陽落下,走在街燈和晚風裡,也不覺得孤單,因為漸漸一個人,成了習慣。
生活中發生很多事,上司奇葩也好,工作苦惱也罷,誠覺無人可說,說出來也無意義。前幾天去理髮店,師傅認為我是大學生,我點點頭,默認:如果真的還在上大學,那該多好。
依然喜歡看書,雙十一買了很多本,沒看完。依然喜歡寫字,知乎上問題庫挺多,看到哪兒便答到哪兒。依然喜歡聽歌,在夜半里會漸漸聽得發獃,依然喜歡打籃球,只是身邊,沒有了並肩作戰的兄弟。
不喜歡挑衣服,順眼就行,便宜最好,打折更佳。不喜歡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看著沒意思。不喜歡別人說我高冷,我是真的不知道聊什麼。不喜歡別人稱我大V,大作家,才子,這些虛無縹緲的標籤名不符實。
有時候清晨迷迷糊糊醒來,困得不行,有一個小人會勸我:要麼別起床了,睡個回籠覺吧。這時腦海里另一個小人便會咆哮:趕緊去上班,否則就交不起房租啦,你以為還在上大學,想不去上課就不去呢?
有時候忙到誰找我都不理,有時候閑到在網上下半天棋,有時候刻意思考一個無聊的問題,有時候迷茫困惑看不清未來,有時候耐心的給小粉絲諄諄不倦的開導,有時候不耐煩的回復能不能不要打擾。有時候想聯繫遠方的朋友,又覺得距離太遠,話語薄弱,無所表達。有時候想給家裡打電話隨便堪堪,甚至想算了吧,別作了,認輸吧,回家吧。
學會妥協,學會堅持,學會長大,學會自強。只是世事如棋,難辨真假,這些年寒暑假一共也做過八九份工作,多少也算有了些社會閱歷。但自知要學的還有很多,看不破人情冷暖,看不透紅塵紛繁,看不穿未來模樣。
要說的太多,又一言難盡,最近一個月,辭職了,躺在出租房裡寫稿,仍然是和自己相伴,心裡卻一刻也不敢懈怠。剛才網易雲里播放了一首我喜歡的歌,便作這篇回答的終結吧:
我們來自才華有限公司
每天上班下班打卡要準時
老闆承諾年底加薪升職
有幾個同事又離職
就是這家才華有限公司
維繫了家的溫飽事
坐在格子間敲打的手指
卻感覺生命此刻像是靜止
也許吧 想多啦
誰的理想不曾恢弘遠大
現實啊 不複雜
說服你要低頭別再犯傻
承認吧 是我傻
才配揮霍年華渺小的生啊
等青春 消失殆盡一切
才說如果當時的胡話
兌現多好啊
特別鳴謝才華有限公司
儘管要扮演著螺絲
豐功業績留給偉大去證實
做一顆墊腳石也不太奢侈
也許吧 想多啦
看著人來人去嬉笑怒罵
現實啊 不複雜
最好扮演誰的錦上添花
承認吧 是我傻
才讓感性牽著理性去掙扎
等明天 太陽又會落下
也許我們就已經忘啦
今天的胡話
沒想到收到了很多朋友的鼓勵和關心,就在這裡統一謝謝大家!以後也會注意要適當吃晚飯~希望在外拼搏的人都能得償所願。
------------------------------分割線
二十二歲,北方姑娘。
早上七點,習慣性的醒來,趁著同住的五個室友都還沒有起床先去洗澡。
八點,吹乾頭髮收拾好浴室,吃一個昨天晚上在便利店買的麵包,7塊錢,燒一杯熱水吃點胃藥。
九點,準時出門,順著人流一起穿過三條大街,都是年輕人,插著耳機面無表情,機械一般的行走著。
九點十五,到公司排隊打卡,擠上塞得滿滿的電梯,大家的面容都是模糊不清的,低頭擺弄手機。
九點半,正式開始工作。
十二點半,和同事一起出去吃一頓簡餐,25塊錢,順便吐槽今天的忙碌。
兩點,繼續工作。
六點半,去樓下買一盒草莓酸奶,我是不吃晚飯的。
我經常看到上海的日出,卻基本沒看到過幾次日落。
下班時間有時候是七八點,有時候是九十點,最忙的時候也通宵。
走出公司大樓,迎面而來的是黑夜和大風,在北方呆了二十年,從來沒有這麼大的,能把人眼淚吹出來的風。冷冰冰的住處沒有人留燈等我,有時候室友們都已睡去,我要格外輕手輕腳。
洗漱完畢,躺在床上,一天又重複的過去了。什麼夢想,什麼未來,什麼愛情,工作佔據了生活的全部,那些美好的字眼已經被工資和房租淹沒。來到上海之後,親朋好友都覺得你出息了,學校的同學說起你也都是帶點羨慕的表情。但只有你自己知道那些黑夜裡的悲傷和疲憊。越來越沉默,越來越獨立,越來越學會隱藏情緒。背過不屬於自己的鍋,挨過不該挨的罵,明白了同事≠朋友,會開始想家。
唯一開心的事,就是這裡非常適合單身族,畢竟這裡的大家都這麼忙,忙於柴米油鹽,何談風花雪月?
不舒服吃頓飯就好了,不開心睡一覺就好了。死不了,就還好。送給所有在上海拼搏的年輕人。來上海已經四個月,做一下總結。
本碩在北京生活了7年,以應屆畢業生的省份在廣州工作1年,然後裸辭到上海,目前入職3個月,心裡暫時安定了,目前打算至少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5年吧。
工作的地點是在東昌路地鐵站附近,也屬陸家嘴外圍,每天都能見到眾多衣冠楚楚的金融白領,脖子里掛著公司名牌,手裡拿著快餐或公文包,從陸家嘴匆匆而過,節奏很快。晚上,偶爾會走10幾分鐘到陸家嘴看看三大件,看看各個銀行摩天大樓組成的樓群,和東方明珠拍點遊客照,去黃浦江畔吹吹江風,然後感慨一下:上海真的好繁華,可是這些繁華有和我有什麼關係呢?我不照樣每天都盤算著如何省錢,如何生存嗎?
目前在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做風控,朝九晚六,創業型公司。老闆很年輕,35歲,所以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也頗為年輕,不到30歲。這決定了平時和公司員工的相處頗為愉快,不存在代溝,也不存在很嚴重的登記。
再談談公司員工的學校背景吧,我所在的屬於私募資產端,運營,項目、風控一共20多個人。除了各個部門的總監,下屬的員工學校有武大的、華東政法、南航、南開、北郵、雲南財大、澳門大、黑龍江大學等,雖然大家來自於不同的學校,有本科有碩士,但相處頗為愉快。之前讀書的時候,每個人都拼了命的想想要考入好的大學,但是工作之後卻發現,不同學校的人最後還是聚在了一起,有了同樣的起點。
加班不是很嚴重,下了班基本就可以走,但是要把分內的工作做好,所以偶爾也會被迫加班。
雖然之前在廣州有過一段工作經歷,但是那並不能算是純真意義上的工作,沒有學到很多東西,浪費了太多寶貴的光陰。畢業後的第二份工作—就是目前這段工作,還不錯,雖然工資不高,但它讓我進入了金融圈,每天都能接觸到很多新鮮的東西,審核合同、和項目經理溝通、出差去項目地進行機制調查、寫盡職調查報告等。工資低,但做的開心,你能感覺到自己每天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穫。當時面試這家公司的時候,面試完,風控總監覺得我不錯,語重心長的對我說:要不要入職,你自己決定,進了本公司,我們每個月也就只能為你提供這麼點工資,撐死了,以後再給你點期權。你畢業不久,所以只能通過學習這裡的項目經驗,讓自己增值,以後跳槽。
沒工作之前,想著以後要像電視劇里那樣,每日忙忙碌碌,律政俏佳人,喝著星巴克,在高達上的會議室,天天飛來飛去。但工作了,發現真的並非如此,每天一個人起床,一個人擠地鐵,吃著5元的早餐,午餐和晚餐還要計算,不能超過20,不然花太多,就真的月光了,畢竟上海的房租那麼貴。現在感覺工作就是賺點錢,工作就是為生活,不,是生存,工作就是為生存提供了手段。一天的24小時內,除去周末和晚上睡覺的時候,工作的場所為你的心提供一個依託的場所,讓你感到自己還是能創造價值,並沒有被社會所拋棄。
好了,除去工作,談談我喜歡上海的理由吧。
上海,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只要一提到一線城市,然後大部分人就會吐槽它的房價奇高,普通人一輩子買不起;交通擁堵,每天上下班浪費了太多時間在地鐵上;環境污染,空氣不好。
個人感覺,在上海,除了房價外,它在各個方面都很好。
上海積分入戶,只要是211學校畢業的碩士,基本都可以實現落戶,很透明;這點,北京就比不了,北京的落戶跟你入職的公司有關,公司有指標,才可以落戶,不夠透明。
上海的公交規劃很合理,地鐵四通八達,說是住的地方偏遠,要花費很多時間去上班,但是費點功夫,好好找租的房子,撐死了每天單程地鐵也就1個小時。在一線城市生活過的人知道,1個小時的交通完全是小意思的。
上海的工作機會很多,尤其是金融行業。如果有了幾年的工作經驗,在上海不愁找不到工作,這是2-3線城市完全無法比擬的。雖然現在階級固化,階級流動性很低,但是在很低的流動性中,上海的階級流動性是很高的。
上海自然環境不錯,沒有霧霾,氣候濕潤。夏天的時候雖然很熱,但是時間也就7-9月,這個時候全國都熱。冬天的時候雖然冷,但是是在0度左右,可以忍受。最重要的是上海濕潤,霧霾情況不是很嚴重,北京完全比不了,但是上海熱的時候又比不上兩廣的濕熱。
上海發達,各種免費博物館、藝術展、歌劇、音樂會、公園、電影院、體院館、游泳館、圖書館應有盡有,而且價格很便宜。很多時候,儘管不經常去這些地方,但是當你知道你想去的時候就可以去,這種感覺還是很棒的,就是想要有這種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感覺。
上海,高素質的人比較多,相對來說文明,公交、地鐵守秩序的人多,戾氣教二三線城市人輕,適合文明意識覺醒的人。
上海,一個法理社會,工作之外,自己的生活完全靠自己安排,沒有太多人干涉。不像在老家,一個人情社會,三姑六婆喜歡八卦,喜歡替你操心和安排生活,在上海生活,少了很多這種煩惱。
上海處於江浙滬包郵區,周邊的旅遊名城很多,南京、蘇州、無錫、杭州等,這些城市形成了一個城市群,鐵路極其便利,周六日或者節假日想要出去走走的話,100多元錢的車費就可以解決,很是便利。
上海人並沒有很排外。
上海生活的缺點呢,就是很多人詬病的:房價高,租金貴。目前剛畢業不久,大家都是這樣生活著,幾百萬都能忍受,為什麼你就不能忍受呢,反正又死不了。也或者是我目前還太年輕,過幾年後想法就變了,誰又說的准呢?
每周一中午,風控總監,一個老上海人,就會請我和部門另外一個風控一起去下館子。他跟我們講他的爺爺輩、父輩和自己的生活。他說:哎,生活在上海確實不容易,我目前能這樣,真的是感謝他們的辛苦、努力。他們剛來的時候,也是單打獨鬥,靠著自己慢慢的積累,才能讓我們整個家族慢慢起來,我就是一個既得利益者,完全享受了他們的勝利果實。除去那種非常富有的創一代,財富的積累就是要靠一代一代的努力。你們要知道呀,你們父母把你們培養起來,花費了那麼多心血,不容易,你們要能忍受住辛苦,在上海紮下跟。雖然現在90後越來越強調自我意識,但是你也要為你們的後代考慮,你們辛苦了,他們就少點辛苦。聽到總監的話,我感覺:哈哈,結論達成了一致,但我的理由還是完全為了我自己,因為我就是喜歡上海這座城市。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都有自己的追求,所以到底是不是選擇來上海工作呢,就要問問你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問問你自己,一個城市能為你提供的東西能不能滿足你的需求,能不能讓你心裡安定,你能不能忍受這座城市的缺點。
在畢了業工作前,人生的又一個起點,先選擇好一個自己願意生活的城市,不斷積累,慢慢都會變好的~寫的很混亂,沒有邏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了。
刷到這道題的時候我正挺著大肚子坐在地鐵上哭,好多人看我,我覺得很丟臉,但就是控制不住。
本不應該難過的。雖然加班到七點半,但今天畢竟是公司發去年年終獎的日子,一個半月工資雖然少,但畢竟比去年多不是?大環境凜冬已至,發得出年終獎不錯了。
獎勵自己吃了頓秋葵豆腐涮牛肉咖喱飯,39塊,期間問老公要加班到什麼時候,他偷拍了張正在開會的照片,表示他也不知道,於是我坐上地鐵回家。
下班晚也有好處,竟還能坐到位子,不用擠到愛心專座面前用眼神巴巴地祈求人家讓座,卻被一本書、一個手機或乾脆一雙眼皮隔擋了視線。
但為什麼會哭呢?
因為我手賤,點開了一個叫X家的app,接到了它下午給我發的消息。
您關注的二手房源新動態,XX花園2室2廳漲價了!
點開一看,漲了20萬。
一開始整個人有點懵,
又不是只關注了一個小區一套房源,
誰都知道中介網上掛的房源大都是假的,說不定是人家自己漲著玩的呢。
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啊,
鼻子開始酸,然後眼淚就吧嗒吧嗒地往下落。
很難過啊,真的很難過。
那一刻,東拼西湊的首付、公積金貸款的額度、商貸償還能力……這些幾十萬幾百萬的數字都變的虛妄了……
我的眼中只有這二十萬,區區一個下午跳漲出來的二十萬。
它們應該攤到哪裡?首付?商貸?裝修?但明明每個板塊的預算都綳到極限了啊……
我想到了我剛拿到手的一個半月bonus,想到我辛苦一年的這13.5個月工資,腦中飛快的計算,
原來,我一整年不吃不喝也攢不到20萬。
呵呵。
在這個城市讀了八年書,
雖然畢業回了老家但最終還是被吸引回到了這裡,又繼續為她貢獻了三年青春,
明明已經很努力了,
明明就快要接近了,
明明大家都說年輕就有無限可能,努力就會有回報。
但還是追不上啊,
還是得不到!
那麼,努力的point是什麼?
追求更高平台更多機會的意義是什麼?
是住外環郊區?
是通勤四個小時上下班?
是讓孩子讀十八流的幼兒園和小學再復刻一次我自己的人生路?
既然腳踏實地辛勤勞作也賺不到幾個錢即使賺到了也通脹掉了泡沫掉了那我為什麼要腳踏實地工作?
在上海工作是什麼感覺?
大概就是此刻眼淚的苦澀吧。
……………………………
首先感謝大家的評論和鼓勵。
1.
很多人說,租房嘛,為啥一定要買房呢?
其實我之前也是這麼想的,一路從一間房到一室戶到老公房的小兩室到新式小區的兩室……我已經搬了五次家了……
最近為了即將到來的小孩,又搬了次家,咬咬牙租了個安保、環境好的小區,找了間陽光充足朝向好的房子。
搬家第一天,我家那隻從小被關在老公房陰暗逼仄環境里的狗就愛上了新家,變成了向日狗,躺在陽光里不肯挪位子。
我老公說,她這是蜀犬吠日。
蜀犬吠日,這四個字深深的扎進了我心裡,我忽然覺得,我的孩子和我的狗根本沒有區別,將來都他媽的是蜀犬吠日。
那一刻,忽然就想為了孩子去拚命。
2.
說我不考慮實際情況就盲目試圖一步到位的親,
我只想在中環買個兩室小房子而已,這叫一步到位么?
換做以前,我也想買內環老破小學區房啊,一步步置換唄誰不會?
但現在已經是全國範圍內有過貸款記錄就算二套房首付要七成了,
誰也不能確定將來政策是不是會進一步收緊,
我也要考慮將來換不換的起不是?
至少要做好將來換不起,一家人住得下孩子有書讀的準備不是?
3.
問我為什麼不願意買外環郊區新房的親,
誰不想住大新房?
但也要考慮醫療條件、小孩教育、大人上班通勤時間和小孩上學路上的時間不是?
為什麼不換個就在外環家附近的工作?
不好意思那裡沒有我所在行業的工作。
我願意留在上海就是因為上海的平台高,往上走的可能性大,
但好的平台不在郊區啊……
更現實的是,
大環境爛成什麼樣有目共睹,鬼知道經濟危機什麼時候來,
都說魔都不會崩盤,說內環不會崩我信,但要崩首先崩外環郊區是不是這個理?
不管是撤回老家還是改善置換我總要考慮房子容不容易脫手對不對?
4.
感謝某些冷嘲熱諷的親對我措辭的指正,
我只是很直白地道出了魔都兒童教育的割裂而已,
事實就是這樣,你們要天下大同那麼ok,
我的錯,我改。
但你們沒法否認,在這個城市,幼兒園和小學(甚至初中)因為板塊地段、因為學區、因為公立私立的差別,內部環境和教學質量天差地別。
你們也沒法否認,一個小孩三觀的形成,與他成長的氛圍、接受到的教育、交往的朋友、身處的平台密切相關。
你們更沒法否認,至少在魔都這個城市,階級鴻溝已經越拉越開,我說已經快要生殖隔離了都不過分。
既然你們覺得魚龍混雜的幼兒園小學好,你們覺得你們是這麼過來的,小孩不也能靠自己一路打拚那麼你們開心就好,請你們繼續潔白的盛開……
我所想要做的,只不過是跳上階級固化前的最後一班車,找一個儘可能靠里的板塊、在一個平均價位高的地段撈到一個價格最低的房子,用最好的性價比讓我的孩子成長在一個儘可能高素質的氛圍里而已……
畢竟人往高處走,哪裡有那麼多的天下大同,都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我住在被很多人鄙視的上海郊區,外環還要再外面的位置。
先說說一天的流水賬吧。
通常我早上6點起床,簡單梳洗下就去小區門口的公園跑半小時;
跑完步順便買個早餐回家,或者在前一晚就用電燉盅煲好粥,或者用周末烘焙的吐司當早飯……
然後沖個澡,畫個淡妝,7點半出門;
我家到地鐵站步行約20分鐘,不過最近半年我都是騎著共享單車去的,大約7點40到地鐵站,7點50肯定能上地鐵;
因為住的遠,所以地鐵是終點站,可以舒舒服服的挑個位置坐下來,聽聽英語新聞,看看書;
9點,我已經準時出現在陸家嘴的辦公室里;
12點,午休,公司提供冰箱微波爐和就餐區,通常下雨天我會選擇帶飯,天氣好的日子則是選擇和同事外出就餐;
吃好飯,視當天的精神,決定是在辦公室里小憩還是出去走走,春天來了,陸家嘴中心綠地很多花開了,或者也可以去江邊吹吹風發發獃;
下午,給自己洗個蘋果,或者叫杯奶茶之類的外賣;
晚上6點下班,之後有很多選擇,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吃個飯/看個電影/逛個街/打場羽毛球等等,也可以去舞蹈室/健身房/油畫室等等;
直接回家的話,我會選擇多步行一兩站,或者反向乘一兩站,避開陸家嘴洶湧的人潮,看起來浪費了十幾分鐘,但是至少有50%的幾率,我能在上車後的十分鐘內獲得座位,於是,又可以舒服的坐回家了;
大約晚上7點45左右到家,如果決定第二天帶飯,我會去買點菜,拜住處偏遠所賜,在我步行可達的範圍內,竟然有四家大型賣場,我比較懶,通常就去小區隔壁一家,雖然蔬菜不是那麼的新鮮了,不過大不了多剝幾層葉子;
葷菜呢,一般是周末做好一鍋,然後用保鮮盒分裝好,放在冰箱里凍著,宜家的保鮮盒便宜又好用,強推。這樣手腳麻利的話,8點半就能準備好第二天的便當了;
如果不帶飯,女孩子要減肥,晚上喝杯酸奶吃個蘋果就足夠了;
在入夏前,我晚上的消遣一般是放一浴缸熱水,美美的泡一個澡,同時敷個面膜,看幾集美劇,和朋友聊聊天,真的是太舒服了;
十點半,準時上床睡覺,不過拖延症患者總是要拖一會兒。
周末如果沒有特殊安排,通常一天被我拿來大掃除大採購做菜烤麵包……另外一天則是約朋友吃飯逛街or看看爸媽。
每年的年假我會盡量安排在各種節假日前後,這樣就能每年有一次長途歐美游,一次短途亞洲游,三到四次的國內游。
首先房租,兩室兩廳,05年左右的房子,90多平,幾年前我租的時候1500/月,現在最多2500。我在前年底把這套房子買了下來,不到2w一平,現在要三萬多了。每月還貸扣除公積金後,還需要還2k。
水電煤寬頻物業費,一個月500。
交通,地鐵+共享單車,偶爾下雨下了地鐵選擇出租,因為是郊區,起步費只要12塊。這一塊一個月大概500。
吃喝,一般周末我會騎車15分鐘去附近的一個批髮菜場買菜,生鮮則首選某東為首的電商,感謝價格戰,15塊可以買到一隻雞or一斤牛肉or一斤肋排等等。工作日如果和同事出去吃,一般是40以內的商務午餐。晚上或周末和朋友吃飯,則是人均100-150。一個月平均下來,大概3k左右。
衣服化妝品,我是秉承買十件廉價貨不如買一件好貨的理念的人,不過大多數衣物化妝品都是在國外旅行時購買,折算下來每個月2.5k吧
娛樂,看電影,團購,打球,團購,唱歌,團購………每月算500吧
旅遊,活用各種信用卡會員卡,每次出行住好吃好玩好,一年3w也足夠了。
最近在考駕照,準備買輛車,住郊區也不用辦滬牌了,小區停車費也便宜,估計一個月再多出2k的開支吧。
這樣算下來,一年約16w,達成別人眼中有錢有閑生活舒適的單(da)身(ling)貴(sheng)族(nv)生活(?????????)
我只想說一句不論什麼話題最後總會繞到房子上
貌似大部分答案還是挺苦逼的,然後我也不是要傳播什麼正能量,我是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在上海工作挺好的……
首先本人在上海某不知名二本院校讀了四年大學,家裡條件也一般,沒有任何可以幫助我在上海工作的社會關係。
一直到大二我還是想要回我所在的那個發展很好、並且宜居的二三線城市,考公務員或者銀行都是不錯的選擇。
大三寒假學校要求寒假實習,我去了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做寒假實習生,雖然實習下來不喜歡審計這個職業,但是也算是認識到實習的重要性。於是在大三下學期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歡的實習——一家比較知名的公關公司的財務實習生。在那邊感受到了上海外企的工作氛圍,開始考慮要不要在上海工作。 同時間一個學長在一家金融公司已經找到了工作,交談的時候告訴我他當時月薪是兩萬。那個時候開始想要在上海工作,但也僅限於「上海隨隨便便就能找到高薪工作」的異想天開。
大四考研失敗、無奈找工作,錯過了秋招。可能學財務的同學明白我們這種專業的人錯過秋招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所有的事務所、銀行,以及大部分大外企已經與你無緣。但是沒關係啊,找,反正我反映一向遲鈍,並沒有覺得很著急。我一邊做著一天164的「高薪」實習、享受著學校的宿舍、以及爸媽的生活費,一邊慢慢投簡歷。
安逸的日子到了六月初(心也是大),手裡只有一份證劵公司的銷售崗offer和一個看上去水比較深但是高薪的金融公司offer(有多少風險可以自己想),那個時候是真的急。而另一邊,爸爸已經聯繫好了家鄉城市的銀行崗位並且保證過了考核期月薪可以怎樣怎樣,有時候任性起來就會覺得自己何必拼。但我跟男朋友說「算了我還是回家工作吧」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哭得稀里嘩啦。
後來也算順風順水地簽了一個工作,但是目標薪資早就從一開始的過萬、到8000、到6000,再到4000以上。找房子也是一波三折,終於在入職前最後一天找到了房子。一開始的工資是5500,扣掉五險一金所得稅和房租之後剩下的也就是剛夠吃飯的水平,和在上海工作的大部分人都一樣。
但還是過得很開心,一半來自脫離爸媽管制,因為前22年一直服從管教,而在上海就業幾乎是我第一次的「抗爭」;另一半來自對大外企運作機制的好奇和期待,你會發現一個企業上上下下幾萬人按照你學校所學帶給你的某種feel而具體地、一絲不苟地運作著,然後才發現自己學校學的東西居然有用……
有時候也加班,最晚一次是凌晨兩點離開的公司,並且周日還要過去加班一整天到晚上9點,不過仍然覺得開心。那個時候我總結加班大概有三種形態,從「好興奮啊今天要加班誒」到「怎麼今天又加班」再到今天怎麼不加班???」,我長期處於第一形態,有時候會到第二形態,但是歡脫兩天又會回到第一形態…
爸媽那邊一直都不支持我留上海,其實我爸很作,一開始是他讓我看看上海有沒有好機會的,後來讓我回去的也是他。找好房子之後他們來幫我搬家,我爹明知故問地盤問我的工資、房租和其他生活成本,不停嘆氣和咂嘴,表示你愛留就留吧(不屑)。九月的時候他們出去玩回來經過上海,我帶著他們逛了一整天,包括坐我一直很嫌棄的外灘輪船,中午請他們吃了頓價格比較便宜但是菜色很好的店。並且給他們帶了我前一天排了一小時隊買到的小龍蝦月餅。他們一整天都在抱怨上海人多、擠、空氣不好等等,但臨走的時候我爸發自內心地跟我說,你想留在上海就留吧(真誠祝願),我娘說我長大了。大概他們也突然意識到,自己追不上那個,從小到大都屁顛屁顛跟在他們身後的小棉襖了。
以上只是個人經歷,
題主在考慮到底要不要留在上海,我覺得要先認清一些事實。
1. 大部分如果純靠自己留在上海,更多的時候認識到的不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得不到什麼。房子尚且不用提、戶籍也不提,留在上海還意味著放棄一份穩定的工作、因為車牌很貴所以可能買不起車、孩子享受不到好的教育資源,你會見到很多更高級的東西,但同時你也會清楚地知道自己享受不到。如果不強迫自己「沒心沒肺」,真心天天都難受;
2. 感情未必是牢靠的,抱歉我可能不了解題主和對象的感情。但是如果把這麼重大的一個決定全部都寄托在一份愛情中,愛情也會變得很沉重和不純粹。所以一定要考慮清楚,如果爸媽都不給出一定的支持,一開始的日子會非常非常難。
3. 可以碰運氣,但一般找到的第一份工作都不太令人滿意,並且跳槽後找的工作基本還是不會滿意。總的來說就是大城市會給你飛速膨脹的慾望、和一塊很冷很硬的麵包。
4. 還會感覺自己就像是被一隻好看耀眼的怪獸鞭打的馬……壓力真心大,我抗壓能力不強,有時候壓力鋪天蓋地地過來的時候,我內心都有種想要咆哮的衝動,但是最後最後還是只能淡定的說一聲「好的我知道了」
5. 怎麼活都填不平和同公司甚至低一點level的本地人之間的差距。然後深深的覺得你在為這座城出賣自己的健康、但仍舊是個被遺棄的人。
如果題主家裡條件好就忽略我說的吧……
然後總的來說,要是想在上海工作和生活,還是要樂觀……
我就是那種傻不拉幾的人,時薪3塊錢的時候覺得好開心啊可以出差玩;日薪92的時候覺得好開心啊老闆肯教我、可以學到好多;日薪162但是僅打雜特別枯燥的時候覺得好開心啊工資好高;現在雖然漲了工資但還是很低的時候覺得跟了一個很厲害的老闆好開心啊可以學好多………
看到有人回復受到了啟發,發現我忘了說為什麼覺得在上海很好了!
首先最重要的是認識了很多跟我一樣努力的人,雖然時刻覺得自己是被逼著走,但是看多了身邊努力的人,自己也會慢慢的開始想要努力。比如前段時間工作壓力大,感覺自己很焦慮。身邊的人建議我做學點東西來「提升自我評價」。因為很多時候焦慮的來源是不自信,認為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搞砸了,如果自己成為了一個更優秀的人,對待同樣的事情就會平和很多。最近開始堅持閱讀計劃,今年的目標是讀50本書,並且每讀完一本書就存100塊。如果年底可以完成計劃,就用存下來的5000塊出去旅行??!
其次大城市可以給你提升的機會,比如一些大型的企業會有很多的培訓。或者平時如果想學點啥也可以很容易找到培訓班。還是比如,婦女節那天下午放假,逛街的時候看到了烘焙班,就報了個名準備去學烘焙。因為之前自己在家也會不定期做一些小甜點,同事都給好評,所以有興趣打算系統學習一下。不排除會搞副業的可能…(但最大障礙可能還是懶…)
然後還有個很大的收穫是,因為自己在上海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算是某種意義上的靠自己力量「立足」。一方面是讓家人更加放心,另一方面也有底氣去享受愛情。之前一直找不到工作的那段時間覺得自己可能什麼都要靠別人,但現在會有一種成就感。如果當初我回家了,我也許根本沒有機會去感受這樣的獨立,我可能仍舊是安心享受父母給自己的各方面照顧、同時又渴望獨立的矛盾體。
所以最後還有一點是,我重新認識了家庭關係的維護。因為我家庭是那種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爸爸在家有很大的話語權,基本都是他說了算。但是通過在上海工作這種溫和的「抗爭」之後,現在和爸爸基本可以進行平等交流。很多事情也開始互相理解,甚至發現我們居然觀點一致。
最後,我同樣的、實在給不出非得在上海工作的理由,所以,題主自己考慮清楚就行了,只要生活是自己的,怎麼活都開心。
深夜放兩張最近的成果~
本地中產階級女性的工作體驗:上班無聊死了晚上吃什麼周末去哪拍照?
本地中產階級男性的工作體驗:這女的對我有點意思,姿色也有七八十分,可惜老婆管得太嚴沒機會下手啊!今天大盤不錯,什麼,又中了一個新股?啊,老闆來了,咳咳……
本地窮人的工作體驗:這煞筆領導這沒素質的鄉窩寧客戶,活該你們公司倒閉一輩子買不起房,勞資熬到回家來一把擼啊擼過過癮(男),勞資回家還要帶孩子哄老公尼瑪(女)。
外地大學畢業生的工作體驗:麵包會有的,老婆房子也會有的!橫下一條心,一定要留下!
外地中產階級的工作體驗:本地人就是又懶又饞,勞資才是這座城市的中堅力量,看我的孩子將來怎麼吊打你們!
外地農民工的工作體驗:這房子真不錯,勞資奮鬥二十年在老家買個比你更大的,哼!讀過情感專家連岳先生的書,他說一段感情裡面,好和壞總是各佔一半。
比如你愛一個人愛的越多,享受到愛情的魅力,就伴隨著牽掛、羈絆、喪失獨立和自由,或者在失戀的時候痛徹心扉。
這個觀點,應該可以推廣到生命中的各種事情上。
對於像我這樣的外來求學務工人員來說,上海絕對具有天使和魔鬼的雙重屬性。
就像一位迷人的少女,可愛是可愛的要命,可惜她不屬於你。也許她今天願意和你喝一杯,但回頭就走進了別人的法拉利。
上海在以下這些方面,讓我覺得它是一隻天使:
- 美好的大學時光,認識了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才華橫溢朋友(這裡有吹捧成分),逐漸習慣在這個陌生城市的生活。事後回想,大學低廉的學費和住宿費——拜中國的教育沒有商業化所賜,讓我在這個生活成本高昂的東方明珠,低成本的度過了好幾年的美好時光,還挺慶幸的。相比之下,如果要去紐約、芝加哥、東京、香港讀書,成本就太高了。
- 論舒適便利精緻的生活環境,國內城市No.1。隨便說幾個細節:
24h便利店,密度和質量都是全國No.1,對我這種沒事喜歡買些酸奶、啤酒的人來說,真是方便;
公共服務的水平,我覺得也是全國非常靠前的,就說虹橋機場/火車站的計程車設計(可以方便的讓多名乘客同時搭乘計程車,而不是傻兮兮的One by One,大量計程車司機和乘客都在傻傻等等),乘客分發效率比北京廣州都強太多了。因為經常出差,在凌晨時分回到魔都,你會非常不希望自己在那裡傻等太久;
優雅、乾淨的城市面貌,這個不用多說了。內環內的很多街道,尤其是原租界區的街道,閑逛起來,是非常愜意的體驗;
- 當地居民頗為和善、理性 ,遵守秩序,尊重他人(哪裡都有壞脾氣和沒頭腦,哪裡都有君子和良民,整體來講,上海算很不錯了,這也是經濟基礎決定的一個東西)
- 作為國內Top2的大都市,第一大海港城市,資源稟賦發達,國際國內交通便利,人才眾多
論資源,國內第二多的高等教育學府,發達的產業經濟(金融,貿易,汽車等),各種外企在中國區/亞太區總部或者研發中心選址在這裡,飛往國內/國際的航班也是非常多的,需要商務出行或者私人旅行都很方便。
論人才環境,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商業資源、交通資源,導致大量的人才吸附——我相信一個人的基礎水平和動能都是有限的,只有在更好的環境和更優秀的人身邊,才能快速的成長。關於這一點,我覺得,無論在上海讀書還是工作這些年,我都頗有受益。
把以上所有天使的面,翻轉一下,就是這座城市的魔鬼屬性:
- 大學時光很美好?對呀,但是學校里也充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級頭腦啊。以前毫不費力,考試也刷前幾名,在大學就行不通了。於是我就順水推舟,自暴自棄,甘心成為一名考試上的路人,反倒隨便看看自己喜歡看的書,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 生活環境舒適便利精緻?居民和善理性?城市集中了大量的資源和人才?這些都是現實的優點,但是這些優點,哪個不需要經濟基礎做支撐,哪個不會引發大量移民的流入?
最後的結果就是:在這座城市的生活成本非常高。6000元也只不過在市區租下一套50平米的90年代的老公房——這種品質房子,我上一次居住,可能要追溯到在內地的家鄉小城市上小學以前。至於買房,現在平均的二手房單套價格,應該已經在400萬人民幣以上了——在國內的大多數城市,這個價格,是可以買豪宅別墅的。
此外,這座城市的競爭壓力是極大的。本地人首先有主場優勢,人家會說滬語——在國企或者公務系統,這都是優勢,不服不行。人家家裡或許有不少的房產,衣食無憂,你可以羨慕,但是如果你抱怨不公平,你就是腦子有問題——這是人家的合法財產,你有什麼好抱怨的?!
能來上海長期立足的外地人,藏龍卧虎的也很多,有家境優越的,有天賦驚人的,有敢打敢拼的。然後你每天就需要跟這些人競爭。
如果你想去麥肯錫上海公司?好呀,他們看應屆生的簡歷,國內的話,只看「北清復交」四所學校哦,所以我反正是沒機會的。不過,我大概也不是那種願意晚上12點以後回到家的人。畢業前夕,在另一家諮詢公司實習過後,我也算有一些自知之明。
Are you really ready to fight?
大家都會聊到房事,那我也多說兩句。
高曉松老師說過:上海的城市天賦是得天獨厚的,所以無論是民國時代還是黨國時代,這裡都是中國經濟的中心,亞洲的明珠。
因為計劃經濟制度的原因,國家一直是壓制商業充分發展、控制人口自由遷徙的,所以在建國以後,上海的潛力並沒有充分發揮。不過在鄧公揮手建設浦東之後,上海就開始飛速發展了。從當時到現在,上海不斷的吸納了大量的移民,讓它自身的人口和城市建設面積都有成倍的增長。
復旦交大同濟好不好?好呀。各大金融公司總部、上海海關、上海大眾、上海通用、耐克中國總部、攜程網總部,這些好不好?好呀。瑞金醫院、虹口足球場、上海申花和大鯊魚、無數條地鐵和四通八達的國際航班,這些好不好?好呀。
又不是光你一個人認為好咯?
事實上,全國的老百姓都會有腳來投票。
最終的結果,就是,上海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房地產相關的成本,一定會非常高。
這個提問下面,有很多人,不約而同的把憤怒和不滿,發泄到這個城市的房地產上。
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喜歡一個人的優點,就必須要接受他/她的缺點。
像上海這樣的超大都市,房價不高、房租不貴,交通不擁堵、地鐵不擠人,這才叫嚴重的大問題。
下面這一段,我是想橫向比較,告訴大家,上海的房價,比過去貴了太多,但長遠來看,還是正常的水平
知乎上的一般風氣,向來是鄙視台灣小確幸的,覺得人家經濟不景氣,生活沒前途。那大家知不知道,上海的房價超過台北,其實只有三年不到的歷史。
當然,我們也鄙視印度,可惜人家印度的兩大都市,新德里和孟買,也根本沒比上海便宜啊。
還有很多人看不上香港,覺得人家要沒落,可是香港的房價和房租,都比上海高很多啊。
有人抱怨,在上海畢業後,辛苦了這麼多年(其實也就不到10年),還在一直租房,都買不到一個中環的房子。生活真殘酷。
Excuse me,你讓一個東京/紐約/巴黎的孩子,大學畢業後,靠自己的積蓄,10年之內,買到市區的不動產,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OK?
試想如果一個年輕人,靠自己,或許和伴侶一起,在10年之後,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買到上海市區的不動產——如果這個命題成立,上海的人口現在就不會是2500萬人,應該起碼是2億!
有人認為一座人類適合居住的城市,在現有的科技和社會條件下,可以承載2億人口嗎?
我認為是不行的。所以,在這座城市的年輕人,如果非要買房子,可能不光需要自己發奮努力,還需要有不錯的運氣或者不錯的Daddy,缺一不可。
這是很現實的事情,比起生活在黑龍江或者甘肅郊區,比如生活在湖北的一個小城市裡,上海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要大很多很多。
另一個故事,一位國際友人的例子。
我想起自己在Nissan時認識的一位日本前輩,在日本讀完本科後去美國留學,畢業後一直在Nissan上班,他33歲的時候,努力工作了8年左右,和老婆(他老婆也工作)一起,才努力在橫濱(大概相當於中國的蘇州或者杭州吧),貸款買了人生第一套房子,面積也不大。
他在日本總部還算優秀的,不然也不會被派來最重要的外部市場——中國的合資公司。
我認識的這位前輩,他不會在日本的知乎上,煽情的說:「我真的很辛苦,名校畢業,大企業總部核心崗位工作,和妻子一起努力,卻不曾升科長(日本升職比國內慢多了),卻一直買不起自己的房子——我所要的,只不過是一套橫濱二環內的帶學區的房子而已嘛」。
噢,對了,他還跟我說過:「在東京/橫濱,人們花一個小時的單程時間去上班,是平均的情況」——當時畢業不久的我,還很矯情,還會抱怨每天花30分鐘上班真是辛苦呀。聽他這麼說,並且在日本實際體驗過一次以後,我就不再抱怨了。
預料到很多人會說,那上海人均收入低呀,不能和人家這樣比的。但是:
但是你人口多啊,而且每年還會湧入大量的移民啊,而且每年還會做大量的城市建設啊!房價從來就不一定和人均收入掛鉤的。
中國大都市的獨特三個因素,是國外的大都會們,比如巴黎/紐約/東京,也無法相比的:超級人口/長期湧入移民的趨勢/城市持續建設的趨勢。(說到建設,以前上海的外環是多麼偏僻的感覺,現在外環已經算是市區範圍了)
雖然我從來不相信房價會永遠上漲,但是我也同意任志強先生髮表過的一個觀點:大城市的商品房,不是賣給所有人的。政府應該建立保障房/公租房之類的制度,來保障大家的居住,而不是保障每個人的不動產權。
從長期來看,我不相信政府的控制,能夠完全阻擋內地居民不斷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程度遷徙,因為人心是圍牆都攔不住的。政策只能有效的延緩,但不能逆轉這種趨勢。
政府說上海的長期人口要控制在2600萬?我覺得很難,很可能會在若干年後,突破3000甚至4000萬。因為參照東京/台北/首爾的人口吸附力,上海的人口還算很少的。
會怕土地不夠嗎?我認為不會。在上海的行政區域內,還有很大的潛力:如今的上海還有大量的工業用地,一定的農業存在。這種程度的存在,我認為是不太合理的,如果和國外的大都市做對比的話。我認為未來這部分土地資源,需要大量的騰給商業、住宅和公園等。一旦土地政策發生變化,國內大城市的活力和人口容納能力都還有進一步激發的空間。
最後,讓我從哲學上總結一下。
天地之間的事物,從哲學上來看,有平衡的自然法則。
在一個自由市場經濟的成熟社會裡,應該是這樣的:
小城市:房價低,生活壓力小,但是文化藝術商業資源匱乏,輕鬆,但不是特別有趣(不過自己也可以活得很有趣,焚香沐浴飲酒寫詩,並不需要在三里屯優衣庫里發生)。想出國也不方便。
大城市:房價很高,生活壓力很大,但是各種資源豐富,買張機票,全世界說走就走,想看演唱會天天都有。但是你未必有錢有閑去消受。
正因為這種矛盾的存在,大城市的人,才並不比小城市/農村的人,高人一等。你左手摟著天使,右手抱著魔鬼,其實你還是一個——普通人!
最後,打一個小廣告:
我的第四場知乎Live:特斯拉算不算是汽車界的蘋果?
3月18日,晚上7點半
我將為大家全面分析汽車變革時代的全球最典型樣本——特斯拉汽車
報名鏈接
本科學過金融雙專,研究生專註商法,現在從事金融行業,算是和題主一樣在上海一個人打拚的新上海人吧!
2009年我第一次來上海,除去中途留學和海帶的兩年,我最黃金的六年都獻給了魔都這座城市,幾乎快成了我的第二個家。比題主還慘的是,這六年我幾乎95%以上的時間都是獨身一人沒有男朋友。一個人吃飯、旅行、看電影、逛街、看病、搬家,從一個連上廁所都要拉個伴兒陪的人變成了現在這樣會享受獨行俠生活的堅強的人。我覺得,安全感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給的。
在上海讀書的時候住校,每天被學業、社團、同學佔領得滿滿的,和進入工作之後的狀態完全不同。2015年,我開始了從法科生到金融狗的轉化。一開始極度不適應。每天早上不到七點起床,晚上回家已是天黑。一天留給自己的時間只有短短兩個小時。正好進到一個氣場不合的部門。我的師傅還有師傅的師傅不太負責任,不但什麼繁瑣沒有意義的活都推給我,還什麼都不教我盡嫌棄我辦事不力。我在上海沒有好朋友,大學時期的好友不是回了老家就是遠嫁美國。好多個周末,我把自己關在五千塊一個月沒有陽台滿是灰塵破敗不堪的出租屋裡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我拒絕無效社交,獨來獨往,看劇看綜藝,一個人去超市買兩天的食材,默默修鍊廚藝。那段時間我真的很不開心,我以前愛過的渣男為了一個心機婊揚言要打我,而且我們還成了同事,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兩年了擺脫不了他在的噩夢。我在孤獨無助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我不愛的人。可他喜歡我,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和他開始了異地戀。然而當他來到上海企圖和我住在一起時,身體本能的排斥告訴我,不要再耽誤人家了。
就這樣我提出了分手,做回了單身女性。我懷念起以前在英國和美國快樂的時光和我的移民夢,於是我註冊知乎,意外的一次答題讓我發現了新世界,原來有那麼多和我一樣迷茫需要鼓勵的年輕人。我開始利用下班時間準備gmat並在周末上了一個java班。我羨慕朋友圈裡矽谷程序員女神瀟洒恣意揮金如土的生活。可是我的gmat分數很低,我又一次因為備考睡不好長期失眠了。我只申請了一所美國的我的dream school,可是被拒絕了。準備了大半年甚至都自信滿滿地跟親朋好友宣告明年請去西雅圖找我過年,我又一次經受了人生的重大打擊(前一次是高考失利)。備考期間我和母親因為她逼我留在上海相親結婚拿戶口爆發激烈矛盾,互不理睬,母女關係變得緊張。
後來我繼續過著普普通通的日子,不過生活一點點地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我加了現任的微信好友,慢慢地我們現在感情越來越好。好的愛情讓我變得積極陽光。我的母親終於理解並尊重我,不再逼我相親。我們的關係有了改善。我升職加薪了,收入足以支撐我搬到了更好的出租房,雖然不愛收拾的我依然把房間弄得亂糟糟的,但起碼有了一個家的雛形。我每天依然把十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奉獻給不怎麼喜歡的工作,不過我換了部門,同事都很好,每天很充實。我練起了放下很久的舞蹈和瑜伽,每天鍛煉半小時以上。有了在上海的閨蜜和很愛很愛的男友,周末逛吃逛吃,上半年已經國內旅遊了三次,日子還不錯。暫時不準備出國留學移民了,我不是楊舒平,我這個海歸深深熱愛祖國的便利和朝氣。
現在的我覺得,在魔都雖苦,卻很值得。我們這樣讀書讀得久的畢業生,進入社會多多少少都會不適應,想回安逸的老家或者單純的校園。然而逃避是沒有用的,逃到哪兒都會一事無成。心態必須要調整過來,否則你去到哪裡都不會成氣候。也許多堅持一下下,生活真的會給你一點點可愛的回饋。這個問題還真是有很多感觸。
18歲前在上海生活,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離開過楊浦區。18歲以後就去了澳大利亞呆了很多年。在澳洲也工作了好幾年,平均一年半回國一兩個月。隻身一人在國外奮鬥,父母平時也見不到,加上國外真的也很無聊,前年終於決定回國發展了。
作為大家眼中所謂高學歷的「海龜」,其實現在海歸遍地都是,並不能代表任何事情。家中長輩都是醫生,父母也是上海三甲醫院的醫生,大部分醫生都是很保守的,這和職業特性有關係。我們整個家族裡面是沒有一個人做生意或者說是獨立創業的。所以父母對於我的職業規劃建議都是比較按部就班的。
相信和很多海歸一樣,回上海了以後感覺就是一片迷茫,沒有什麼朋友,高中時期的同學朋友要麼失聯,要麼都在海外,或者在其他城市。沒有在國內工作過,也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路要怎麼走,捨棄了國外打拚的一切,回國從頭開始。這個落差還是很大的,之前在國外自己開了個中醫推拿診所,專門治療頸肩腰腿疼痛和運動損傷的,因為在國外屬於稀缺職業,加上澳洲很多中國人,澳洲生活的人民的運動積極性遠高於國內人民,所以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有大量客戶群,走在街上中國人多一點的地方或者去吃飯,總能碰到治療過的病人。不過回國了以後這些都清零了。這也是父母覺得我回國很可惜的原因之一。畢竟從頭開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那時候我一直在想的問題就是,國內醫患關係這麼緊張,我到底還要不要做這一行?加上路邊按摩店養生館美容院開的滿大街都是,我家附近一條700米長的街上開了8家類似的店,而且都有中醫針灸推拿理療康復這類項目,大眾點評上看看推拿一次就幾十元人民幣,魚龍混雜的,自己做客戶群還要從零積累,而且不喜歡自己的勞動力和知識突然變得如此的廉價。是不是應該去試試看做點生意?畢竟大家都說上海人也多,機會也多。然並卵,夜裡想了千條路,早上起來賣豆腐。沒並有什麼實質性的行動。
我也知道國內的工作環境會比國外的複雜,人際交往,工作強度等等,國外的人生活都比較安逸,工作強度不大的,貧富懸殊也不大,建築工地上的工人普遍比白領收入高。人總是對未知的事情有一些莫名的擔心,很害怕自己不適應,畢竟太低端的工作也不願意做,也擔心自己成為所謂的眼高手低那種人。
就這樣迷茫了好幾個月,整天宅在家裡,連爸媽也覺得我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問我要不要去公司上班。自己之前的工作號也沒怎麼更新近期動態了,雖然澳洲還有很多病人一直不斷添加好友,但是其實也沒什麼意義。有一些問我在國內能不能看病的,因為感覺自己在國內也沒有地方,看病好像不大好。
直到有一個曾經在澳洲治療過的病人問我能不能幫她媽媽看一下診,後來她媽媽給我打電話了,說她在寧波,可以專門來上海一趟,特別誠懇以及說是女兒推薦的對我莫名的信任。說實話,好久沒有看診了也有點技癢了。後來定了時間來上海了,夫妻倆人一起來的。我一看就是生活條件比較優越整天可以打麻將的那種富太太,所以頸椎有點問題,左右轉頭活動範圍受限的,只有正常人的一半的左右活動範圍。問題其實不複雜,頸椎有點錯位了,後來正骨複位了一下當時就好了。患者覺得很神奇,我也鬆了口氣,畢竟怕人家大老遠的過來還效果不好覺得有點對不起人家。再後來她回去了,和她那些麻友說了這件事,然後竟然集中了十幾個人一起要求治療,邀請我去他們那裡一趟。這件事情發生以後我覺得其實在國內也是可以從事這一行的,頓時也有信心了。那一段時間在工作號里說了一下在國內也看診了,收費標準就和澳洲一樣,匯率換算一下。很多國外的患者的家人都在國內,離上海近的或者在上海的就來找我了,拿了診金有了一些收入,也有點信心了。
我和父母說還是考慮繼續做這一行,我爸是康復醫生,說現在不好做的,國內醫療環境不好而且國民整體素質和國外不一樣,消費能力也和國外不一樣,上海房價這麼高,何時能夠獨立。讓我好好考慮一下。澆了好幾盆冷水,的確讓我又重新慎重的考慮了很久。
醫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國內從事醫療行業是真的,並不是假的。在醫學論壇網上看了很多同行的帖子,的確都對現在自己的狀態不滿意,每天累得像條狗,整天提心弔膽的怕出醫療事故引起糾紛,然而收入還不如街邊賣早點的。
想想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先考點國內證書吧,我們這類的證書感覺也不難考,邊走邊看吧。有一搭沒一搭的接診幾個,因為技術還行,效果都不錯的。就這樣又渡過了大半年。逐步也有本地陌生人經過朋友推薦來找我看診了,應該和國外的積累有關,整體客戶群的檔次還是比較高的,還有一些是所謂的「公眾人物」,不過病情也是不簡單的。此時的月收入開始和一般出去上班收入差不多了,我爸逐步支持我了,然而只是言語上的支持。但是我說考慮自己開一個店吧,我爸說房租什麼的balabala的成本太高,一個月白忙活都交房租了。不過最後我還是開了,否則沒法上正軌,不顧反對的花了6萬多算是把地方弄好了。開始正式在上海工作了。
在上海工作的感覺就是中國的交通真是比國外的方便,有很多從周邊城市過來看診的,不像在國外,20km的距離也有很多人會嫌遠,更別說從一個城市去另一個城市了,其實也就2小時的飛機行程,簡直像計劃旅行一樣慎重。國內的人民醫患關係之間的信任建立的確比國外的要難很多,現在我出去也害怕被坑,可以理解的。但是一旦信任建立起來了還是比較牢固的。未成年的學生因為學習壓力或者玩手機電腦頸椎腰椎不好的有一大批,比例比國外的高很多。
可能是上海的競爭壓力太大,很多店都在搞促銷搞銷售,其實我對這個完全可以理解,只是內心難免會有一些抵觸而已。所以也沒有搞大眾點評,很多都靠這個來引流,大家圖便宜的。
但是現在無論哪個行業,專業的現在越來越貴了,如果你問的價格很便宜,不是你撿到便宜了,而是被練手了。。所以就還是堅持像在國外一樣的慢慢的做口碑。感覺日本的壽司之神一輩子就專門做壽司很帥,也不打價格戰,預約還要很久,專專心心的做好一件事,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在上海這個生活節奏比較快的城市,慢慢的意識到一定要把心態放好,把心沉下來,做好自己的事情,剩下的交給時間。
現在開了一年了,逐步穩定了,回想起來感覺在上海起步真的很難,各種壓力也大,年輕一輩的在上海最大的敵人就是房價,心態也容易不好。至於未來的路怎麼發展還沒想好,畢竟從小接觸這一行,從業也6年了,可能一直朝這個方向一直走下去,只是不知道最開始接觸臨床時候的滿腔熱情能否一直陪伴著一路走完我的職業生涯。一直在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態激勵著自己。
總的來說,就是快樂。
我來上海工作大概也就半年多。去年8月來的。
目前在一家比較小的公司工作。跟著老闆和經理做一些以前沒想過自己會做的事情。理論上講,我的同學都進了愛xx公關公司,藍x傳播集團,我當時大概也是要走這條道。巧的事,陰差陽錯投的一個簡歷,最後竟然留在現在的公司。工作不輕鬆,不過覺得學到很多東西,把一個事情從幾乎是零的狀態開始做出一點成績,我可以說感覺很好。覺得到目前為止適應得還不錯。同事之間,真正一直在一起的同事只有一個,而且幾乎是一起把工作從零開始做,有一點革命情誼。極大的提高了我對工作的滿意度。至少開工第一個月,我跟她每周五晚都是喝高了回的家。我們部門招人的理念就是要招下班後你還想一起喝酒的人。。。工資不高,之前有一個挺大的v誤以為我工資挺高,沒好意思說實話。之前遇到一隻特別喜歡我的喵,沒能力養,只好放棄。不過暫時也沒什麼經濟壓力,沒談戀愛,也沒買房買車,每天就是感覺自己窮窮的,哈哈。其他的,和樓上很多人分享的沒什麼區別,不過我看沒什麼人提到快樂,就單拎出來說了一下。
其實,不覺得上海工作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大多數人在這裡,既沒有苦大仇深,也不會飛黃騰達,我們只不過換了一個地方繼續我們平凡的生活而已。所以才會有5步一走的便利店。每當坐在便利店裡吃關東煮的時候,都有一股快樂湧上心頭。這種感覺,五星級大飯店也給不了。
在世界任何一個大城市工作生活都會有問題,很多問題是共通的。房子問題,成家立業問題。心裡也沒有一定要在上海紮根的想法。上海也許就是一個中轉站而已。不過,即使是一個中轉站,我也希望我離開這座城市的時候,心裡不抱著迫不及待逃走的想法,而是能心裡裝滿很多回憶,瀟洒地離開。在那些回憶里,有我們如何一起做項目通宵熬夜的痛苦,有一起做出成績的激動,一起吐槽的痛快,一起在張園喝酒的美好。甚至是,有些人一個瞬間說出的話,能讓你記一輩子的感動。哪怕以後我們都走了,至少,在上海,我們還有快樂的回憶呀~
15年初過完年來上海,身上帶著一把吉他和三千塊錢。面試了七八個琴行,飄蕩了十天左右,每天住不同的地方,最後終於在現在的這家店落腳了。然後開始每(沒)日每(沒)夜的練琴教琴,今年已經是第三年了。彷彿一切都是昨天,我對吉他演奏的熱愛一點沒有消減,反而越來越強烈。
其實來上海的原因很簡單,14年我在老家九江的時候,每晚練琴,看指彈吉他視頻,看到Tommy emmanuel彈琴的時候,真的是無比震撼和感動,經常聽的淚流滿面。這眼淚一方面是被他神乎其技的演奏震撼,被音樂的美好感動,另一方面是一股發自內心的絕望,就是我感覺到自己可能就算花一生的時間去彈琴也無法彈成這個樣子吧。後來我得知15年他會來上海開演奏會,而我在家裡又真的孤單,沒幾個人知道指彈是什麼,更沒人理解我為什麼每天都在練琴,我到底在彈些什麼。我想去上海,一定要親眼看看Tommy彈琴。
這幾年來所有的時間花在音樂上,感覺很充實也很幸福,特別是每天彈琴的時候,由指尖滑落的音符在耳邊環繞,時常讓我沉浸其中,忘記時間,忘記世界,忘記一切。第一年15年,我實現了幾個小目標,一是終於聽了Tommy演奏會,親耳聽到他彈琴。二是給自己買了把法麗達R62,價值一萬元左右的國產大牌,琴的工藝和音色還是很不錯的,給了我很美好的聽覺體驗,即使是後來我彈過很多國外大牌的好琴以後,還是覺得法麗達確實是國產吉他的楷模,當之無愧的業內標杆,在國際上也代表了中國的吉他製作工藝是拿得出手的。三是基本保持穩定的收入過萬。16年終於靠自己的努力,存錢買了輛別克英朗16款,實現了魂牽夢繞好幾年的買車夢。還給自己定製了一把琴,寫上了偶像和自己的簽名。開始跟顧忠山老師學琴,後來又一直和另一位老師學,爵士讓我對於音樂的內涵成長了很多,感謝老師們的教誨。17年我的目標是把設備買好來,一把maton808te和AER音箱,一把Gibson ES335,開始專心鑽研爵士和爵士指彈。然後就是存點錢,開個自己的音樂工作室。還有,今年tommy還會在9月份來上海開演奏會,這次一定要用盡所有渠道買到VIP 的票,和偶像簽名合影,讓我的maton 簽上tommy的大名,讓tommy看看我把他的名字紋在手臂上了,感謝他的音樂照亮我的人生。
在上海生活了兩年多,我好像哪裡都沒去玩過,有車了以後去的地方多了些,也基本是學琴或者是工作,不是我不喜歡玩,是真的不知道玩什麼,怎麼玩。就這樣每天彈琴教琴,有時間看場電影,偶爾和朋友一起排練接點演出,生活的很充實也很忙碌。我喜歡上海的氣候,和九江差不多在同一緯度上,氣候也差不多,只是靠著海有一股獨特的海洋季風氣候,冬天的風有點冷。在上海認識的人大部分都是喜歡音樂的朋友和學生,很慶幸遇到的人都是好人,生活都是舒心的。噁心的人也有,很少,兩年間發生了幾件不愉快的事,但相比上海帶給我的收穫和快樂,就都變得微不足道了。上海人民的素質是高的,好幾次在街上我就看到了遛狗的主人親手用塑料袋包著手把狗狗在路邊的便便撿起來丟進垃圾簍。感謝這個城市,讓我收穫了成長,給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資源和相對公平的平台,也讓我在自己喜歡的事情里得以生存。至於以後怎麼樣,要不要在這裡買房或者終老,我真心沒想那麼多也無所謂,我的理想是30歲左右成為國內一流的指彈吉他演奏家,然後去世界各處彈琴演出交朋友,欣賞不同的風土人情。如果天賦或者能力不夠,不能實現理想,那就把心思全部放在吉他教育事業和原聲吉他演奏的推廣事業上。家裡的親戚和朋友總是跟我說,好好在上海奮鬥啊,爭取在上海紮下根,努力買房子之類的。其實我發自心裡是不在乎的,完全沒有感覺,不認同也不反對,就好像他們說的東西和我完全不相關的感覺,在我的世界裡沒有這些概念,也希望自己永遠不要有。或許哪一天我累了,只想回家開個琴行彈琴教琴,我也不覺得就是失敗了,是在上海扎不下根了。因為我真的覺得我的根不在某個地方或者某個房子里,而是在我喜愛的音樂里。或許這就是藝術人的一點傲骨吧。
.----------------------------------
感謝大家的鼓勵,願同大家一起進步。剛買的琴和音箱,好開心。
----------------------------------------------------
我的工作室已經開起來了,歡迎大家過來玩。
給大家帶來一首翻彈Tommy老爺子的《The finger lakes 》(手指湖)
新買的es335,老爺子17年上海演奏會。今年的所有目標實現了。
已離開上海半年,回到了二線小城市,相親訂婚。
現在跟未婚夫剛剛汗蒸完畢,我嘗試回憶一下在上海的一年。
我怕時間久了會忘記。
大學畢業那年,最好的姐妹忽悠我說,咱們去北上廣深混一年吧。
我說我沒有錢,沒有安全感,不去,等我有點錢了我再去。
畢業第二年,我帶著3萬錢和對上海美好的憧憬,在一個雨天抵達了上海虹橋站。
非常慶幸得是我是公司內部調崗過去的,不需要面臨找工作,上海的同事也幫我提前租好了房子,不需要埋頭找房子。
仍然慶幸得是,到上海一個月後有了更好的工作機會,工資翻了近三倍,新工作機會挺多,各級領導都認可我,同事也好相處,還拍了公司宣傳片,心情開始變得很美好。
剛到上海的時候轉了很多地方,去外灘的那天是個周末,隊伍井然有序,行動異常緩慢,我還記得那天走了很多路依然覺得不累。
後來在上海的周末基本都在吃吃吃,哥老官的牛蛙火鍋排了三次隊,第三次等了4個小時才吃上。還有趙小姐不等位現場煮的小龍蝦,我忍不住吃過4回。
交的朋友都蠻上進的,93年月薪3k的小助理每天晚上自學英語,前兩天她說剛跳槽了月薪8k額外還有季度績效年終獎。現在還在準備出國。之前同事5k跳10k,10k跳16k也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
前兩天我跟我媽散步的時候,我驀然的說上海機會多,小助理現在工資8k了。我媽說,上海工資高成本也大啊。
說完握了握我的手。
我從不後悔去上海,也不後悔回二線。
慶幸的是我回二線也是公司內部調崗回來的,領導特批在這個城市設崗。
異常感謝兩家公司,異常感謝在上海的朋友們,給我看過繁華的機會,帶我領略精彩的生活。
教我學會用力活,體驗人生種種趣味。留在我生命中,美好的一年。
如果你是這個城市稀缺型人才,房車票都會有,如果是需要型人才,房車票也還是會有,只不過平方檔次跟數字會縮水。如果是普通型人才,建議在北上廣深工作回家買房,不要浪費沒意義的時間。(來自一位朋友)
工作十年工作經驗回家也能找到不錯的工作,不要硬留在這些城市了。沒前途的。階級跨越早就在高中決定了。
夢想在這些地方是最不值得一題的東西,人各有命。
首先謝謝大家厚愛,我第一次贊這麼多,受寵若驚。其次,竟然很多人奇怪我想要兩個小孩而不是奇怪我拍的到滬牌,這個滬牌我一個領導拍了一年,換了兩個黃牛還沒拍中,我老公一次就拍中了,沒人誇他我得瑟的好勉強。回歸主題說說二胎,我自己有弟弟的,我覺得在我長大的過程中有個跟屁蟲固然煩人,但是那麼一個小東西在你身邊慢慢長大,我們親密無間,可以分享一切秘密,我們彼此支持。這比婚姻父母更有安全感。雖然一般也就是精神鼓勵下,所以我一直以來也是想要兩個孩子的,最好自然是一兒一女了,現在國家二胎放開了,可惜我們暫時沒條件生。雖然我也三十多了,不適合在等了,但是條件不成熟生孩子是對孩子的不負責,所以目前二胎還是個夢想,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以下是原答案。
累。兩個人算是白手起家,買房子問家裡借了點錢,這幾年也還清楚了。房子必須在郊區啊,我上班在市區,所以每天來回通勤三個小時。早上六點起床晚上七點到家,兒子接送都是老人,來來回回四個老人都來帶過孩子。保姆貴且靠譜的少,主要是我們沒啥多餘的錢。現在房貸我一個人的公積金就可以還了,打算過幾年在死命存點錢買二套,小一點的兩室,這樣在有餘力就生二胎。今年剛拍好滬牌,加上車,所以17年也沒餘糧了。我老公工作距離家就十分鐘,但是經常加班,幾乎都是後半夜回來。我們天天見面也好像異地戀,沒多久交流的時候。
真心不覺得自己在國際大都市,也消費不起。但是換季打折給家裡人買衣服,帶老人去醫院看病,看看門口我兒子讀書的二級幼兒園也遠遠好過我們兩個人老家最好的幼兒園。覺得這些還是值得的。
而且在上海辦事不用求人,我落戶的時候也是材料準備好走程序。總之,雖然很艱難,我們已經慢慢在這個城市紮根,就是我們也還時常懷念家鄉,但是也再也回不去了。
幸虧我們家老人都喜歡上海,他們在這裡生活還挺自在。我和我老公辛苦點,多存點錢,將來老人來上海養老,希望我們負擔得起租房和醫療的費用。工作10年,來上海5年,經歷了從3/4線的一個小城市到杭州再到上海的過程。
為什麼來上海?原因很簡單,我家"領導"來上海了,我就跟著來了。我們是在3/4線城市的單位認識的,後來我先去了杭州等她過來會合,結果她直接跑到上海來了,我也就跟著過來了。
其實,無論在哪裡,必須是兩口子共同的決定,這是一個家庭和睦的前提,也是所謂的生活質量的前提。大城市/小城市各有好壞,如果這個選擇不是你們共同的決定,這些好與壞特別是壞會在你們以後的相處過程中被放大,進而產生矛盾。
說說大城市小城市差別吧
當初我們在的那個地級市,跟我工作相符的單位就一家,無任何跳槽機會,但是生活節奏慢,上下班只需要半小時,下班還可以逛逛街,城市也小各種便宜貨,小吃街都在一起,生活開支也不大,也存不下錢。治安不好,在那邊的4年,被騙過手機、經歷過小偷,雖然沒丟錢,總體小城市安全感要弱一些。
杭州只待了一年,不做評論,唯一感觸是兩地分居真是累。
說說上海,上海是一個看錢的城市,人口密度大,所有的資源都是用錢來衡量。滬牌,車位,房子,教育,醫療。但我想說,不同的人生段和不同的價值觀是可以對以上需求進行取捨的,不要將上述的一起考慮作為你是否來上海的因素。
滬牌,首先要有車子,上海的軌交很發達,所以車子不是一個必須品,如果活動範圍小,不用車的話,所謂的滬牌和車位就不是壓力。我13年拍的滬牌,但是我是坐班車上班,老婆寧願坐地鐵也不喜歡開車,所以滬牌對我基本沒什麼用,或者沒什麼大用,只是偶爾需要加班會開車走中環,那也只是早上用,晚上回來就過了晚高峰時間點了。所以完全可以沒有滬牌早上走地面或者外環,退一步說8萬相比高峰偶爾上中環被罰200,孰輕孰重也是可以算一算的。有人可能會問,那你為什麼要買滬牌?我可以算被輿論導向的吧,覺得算是一個稀缺資源,誰知道以後得政策是什麼樣的。但是對於資金不充裕的,完全可以不用因滬牌徒添壓力。
車位,我前年換房的時候買的車位,在這之前都是租小區其他業主的車位,為什麼他們有車位不用卻租出去呢?好幾套房的?有車位沒車?誰知道呢。我的想法是有車位最好,沒車位也沒見誰每天把車扛回家不是?
房子,就像前面有人回答的,怎麼說都會說到房子。房子確實是新來上海必須面對的,即使剛來的幾年可以不買,但是只要在這裡待下去總是要面對的。二人世界、三口之家、三代同堂,房子的需求度會越來越高。說說我的經歷,可能很難被借鑒到,因為現在的房價實在太高了。我原來在3/4線城市的時候買過一套,當時收入低,父母純農民,送我上完大學後可謂一貧如洗,所以位置很偏,首付記得就10萬的樣子,純為買房而買房,買完沒裝修的錢,還是租房住,直到後來賣掉都只去過兩次,一次拿房,一次交房。
後來來上海,跟別人合租過,也租過一室一廳,最後還是決定買房,每月給房租不如每月給房貸。那個3/4線的房子賣掉的錢,加上手裡的和丈母娘資助的買了一個小戶型,同樣的偏,沒有菜場,沒有學校,甚至沒有水泥路,買完沒錢裝修,找裝修隊的時候身上就2萬塊,靠著每月工資和信用卡撐到最後。再後來配套有了,學校有了,孩子也有了,從二人世界直接切換到三代同堂(父母過來帶孩子了),房子不夠用了,不過好在住的房子房價也上來了。
順帶說教育,換房子面臨兩個選擇,大戶型和學區房,我們糾結了小半年最後放棄了學區房。理由兒孫自有兒孫福,先解決眼前問題,實在不行沖私立,反正不會沒地方上學。這個不同人肯定有不同看法。
醫療,如前文所說父母的所有都投資都到我身上了,花甲的他們都在這邊,一方面是帶孩子,一方面也可以相互照顧。上了年紀,頭痛腦熱小病還好,碰到大病,上海有的事醫療條件,但也要的是錢。
說了一堆不對題的內容,只想證明之前的論點,無論選擇哪裡,都需要是兩口子共同的決定,不然以上所說的各種問題都會歸結到"當初就不應該聽你的選擇待在這裡"
祝,好運!2017年3月9日今天打的的時候跟計程車師傅聊天。
師傅聽我口音不是上海人,
就問我為什麼來上海。
聊了聊大學跟工作單位,
師傅一直讚歎優秀啊人才啊之類的。
然後說自己兒子讀不出書,
最差的二本,現在畢業找單位到處求人。
然後師傅問:準備在上海買房成家吧?
我哈哈哈笑著隨便附和了一下。
師傅又感嘆高材生就是不一樣啊,
要是他兒子肯定買不起房,
沒辦法只能家裡四套房給他一套結婚用了。
給你個高大上的光環把你榨乾,收你好幾年房租,擠毫無生氣的地鐵,混的好點的話你的工資在生活開支之外可以供個離市區30公里的小房子一套。同時你會一直處在緊繃狀態,輿論和媒體會不時向你灌輸你不來上海你兒子未來也得來上海的思想,讓你覺得你的付出是有價值的。當然,如果沒有買房壓力的話就另當別論了,你會用另一種心態來看待你的工作。
強答一發吧。
我11年11月初離開南京來上海找工作,當時大學畢業三年,但是種種原因,所以沒有任何積蓄,剛剛跟男朋友分手,狀態極差,只身前來上海,身上僅有的是爸爸給我的3000塊翻身吃飯的錢。
然後開始找工作,因為500塊的差價,拒絕了1號店的offer,11月22號去了一家很小的金融公司上班。月薪5.5K,然後開始找房子,從南京搬到上海,為了省錢,很多東西也不捨得扔掉,只能打包帶來上海,然後東西太重了,不捨得找快遞,在網上找了個拼車的,南京拼到上海,也擔心會不會遇到壞人,路上坐后座,隨身的提包里裝著一把張小泉,師傅看我東西多,還臨時加了50塊,最終是300塊把我帶到上海,凌晨2點多到,東西從車上搬下來,師傅走了,我一個人把八個箱子袋子什麼的,搬到8樓(幸好有電梯),然後上樓只收拾了一個床鋪,就躺下了,早晨起來去上班。
中間種種不再贅述吧,總之那幾個月是來上海最艱難最窮的一段時間,甚至公司年會需要自己去租禮服然後報銷,我都沒錢付押金,只能押身份證,幸好年會過後就是發工資的日子。總之心理上,經濟上,都非常難熬,甚至一度期待12月22的世界末日啟動,我記得那天晚上下班的路上,實在是忍不住了,給外地的閨蜜打了一個電話,痛哭了一場,什麼都沒說,就是嚎啕大哭,確實是覺得太難熬了,但是又不能去死。
然後慢慢的工作穩定下來,再然後跳槽,去新的工作,慢慢努力,收入開始增加,也慢慢放下過去的陰影,現在收入是過去的幾倍,公司在去年年終獎勵了一輛車,現在雖然不能算過的非常好,但生活起碼是有希望的,能往前走往前看。
如果放在今天回頭看,我肯定很慶幸當初離開南京來到上海了,無論是軟環境,還是機會,兩地都區別很大,當然其中肯定也要有我個人的主觀感情在裡面。
這幾年我也見過一些人來到上海,覺得壓力很大,最終選擇了其他的城市或者回到老家去發展,各有各的精彩吧。
記不得在哪裡看過一句話:上海是個神奇的城市,她不問的你的出身,學歷,不會鄙視你的家庭條件,她只看你是否努力,真的。
送給題主,以及所有一起在上海努力奮鬥的小夥伴們。祝好。
不過貌似我的回答跑題了,對題主來說,都在上海,租房子選兩個人的工作中間位置或者更遷就其中一個,都很好解決,沒有你想的那麼誇張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