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趙國司寇李兌進攻沙丘,逼死主父(趙武靈王)之後為何沒有被懲罰?難道是趙惠文王授意的?


回答:所謂「沙丘之亂」,本質上是主父武靈王(趙雍)默許下,公子章(趙章)殺害趙相肥義,並意圖謀殺趙惠文王(趙何)的政變。
李兌和公子成(趙成)是平叛者,是維護國家社稷的功臣。如此忠良之臣,在列國爭鋒亟待人才的大爭之世,又怎麼可能被清算呢?
他一生征戰,令國家疆土擴大三倍,卻最終被群臣和兒子逼死 - 狐言論史 - 知乎專欄
武靈王(趙雍),在位期間胡服騎射、改革軍政,滅中山、並林胡、婁煩,令趙國疆土擴張兩至三倍,不愧戰國時有數明君。
但他其後做了荒唐錯事,壯年退位=泰阿倒執,他之前的趙國「社稷臣」如肥義、公子成等,全都改以新君惠文王(趙何)為效忠對象了。
惠文王已立四年,王權逐漸鞏固,這種情況下,他又想扶植廢太子章為工具,兩分國土立之為代王,意圖藉此令兩個兒子相爭,自己從中調處收回王權,如此將個人的權欲置於國家利益之上,本身就成了趙國最大的亂源。

肥義對他的拒絕,實際上已經是嚴厲的告誡了,「國無二日、百姓方寧」,亦代表全體趙國臣民的心聲。可惜趙雍被私慾蒙蔽雙眼,一意孤行,終於令宗室陽文君趙豹、公子成,大臣李兌、將領信期等,皆團結在惠文王周圍,做好了隨時應變準備。

趙雍自稱去沙丘選看墓地,以孝道迫使惠文王隨行。公子章以趙雍的主父令符招惠文王來主父宮,意圖謀害、此時他們父子一心弒君篡位,對自己的兒子和弟弟,又何嘗有親情可言呢?
肥義代君赴死,亦是以自己性命報償了從前趙雍的知遇之恩,可謂兩全於君國,社稷之良佐。其後信期、李兌、公子成等揮軍平叛,兵圍主父宮。
李兌此時想請示惠文王,為公子成勸阻,群臣盡誅公子章一黨,然後將宮人帶出,僅留趙雍一人不許其出,兵圍三月將他餓死。

眾臣勇於背上「弒殺主父」的黑鍋,逼死武靈王這個政變幕後主謀,避免了國君處置生父的為難,徹底替國家消除亂源,對國家社稷而言是正確的事。
惠文王感激他們還來不及,如果為了將自己打扮成孝子,就事後清算這些忠臣良臣,那反而定要寒舉國臣民之心了。這種事在後來的大一統集權王朝,或可做得,在大爭之世視人才為寶時,無異自亡之道。

先秦時代,「社稷為重、君為輕」是各國一致認可的準則。為了國家社稷,當君主做了破壞帝國統治秩序、危害帝國統治階級利益的危險行為時,便理所當然成為國之公敵。
所以惠文王君臣圍困餓死主父,在戰國時人看來不過是除掉了亂臣賊子,根本沒受到過什麼嚴厲的批評,給趙雍上的「武靈」這個帶貶義謚號,正是批判他的前明而後昏。

當然,此事惠文王自己是盡量不能出面的。或者說,此事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畢竟弒父者何以為君?其他各國更有名正言順理由,組織聯軍來伐民吊罪,別忘記趙國一大半國土還是趙雍這些年剛剛打下,那時便是國勢瓦解、亡國之患了。

李兌一開始欲請示惠文王,其實是為私自立場欲推責任於主上了。好在公子成及時勸阻他,眾臣才以國事為重,集體把責任擔起來。
趙雍一死,惠文王趙雍是他生前指定繼承人,那些偏向趙雍的親信舊部,雖不情願也只能跟從新王了。

沙丘兵圍三月,王上不發一言,其實已經表明了實際立場,而同時有大量的挪騰餘地——》若諸國以此為由來討伐,或是趙雍舊部起兵,而局面一時不能收拾時,李兌和公子成們就是現成的蒙蔽、挾制主上之弒君逆賊,殺之以謝罪。
而惠文王既不用擔弒父責任,那作為趙雍這個苦主在法理上唯一的繼承人,依舊可以在趙雍舊部的支持下,整合趙國絕大部分力量以抗。

惠文王能迅速平定變亂,不至於引發全國性叛亂令國力大損。其後君臣同心共振國勢,以樂毅、田單、趙勝為相,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趙奢為將,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不斷侵吞齊魏土地,並兩度大敗秦軍,迫使強秦結成對等同盟,成為關東第一強國,堪稱趙國史上最強大的時期,亦足以告慰武靈王英靈了。

只不過後世儒學思想影響深化,君權亦不斷集中加強,所以「沙丘之變」才從正當的平息叛亂,變成了亂臣蒙蔽新君而弒舊君,李兌也不幸變成了犯上作亂、欺壓幼主的權臣甚至奸臣。演義小說《東周列國志》即持此論,因其流傳甚廣,是以深入人心。

ps:對武靈王讓位惠文王的相關評述:
趙武靈王為何會選擇退位? - 狐狸晨曦的回答


那年趙何十四歲。。。

趙惠文王如何通過個人奮鬥搞掉李兌,這是個漫長而隱秘的故事。。。


小白在這裡班門弄斧一下吧。

李兌是一個成熟的官僚,他是個利益的動物,但是本身沒有立場,他是職業經理人而不是財東。公子成死得早,趙國變法已經成勢,他專權之後也只能順應趨勢吧。

1.趙國當時面對強敵,而且是把攤牌的日子拖得越晚越好,穩定大於一切。沙丘之變並沒有打斷趙國變法,趙國一直堅持中央集權和郡縣制。趙武靈王開啟了胡服騎射,這個是從服飾裝備開始,轉而到軍制改革,進而到全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從領主時代到地主時代的改變。齊國抽風成了眾矢之的被打殘之後,趙國是秦國最大的對手。秦趙是僅有的兩個超級戰國。秦國有先發優勢,趙國在進行第二輪變法,有性價比更好的軍隊,想一想趙奢們讓秦人嘗到了少有的失敗苦果。再想想秦人為了讓攤牌早點到來在上黨是怎麼和趙國硬扛,促成長平決戰。李兌掌權時沒有敗了趙國國運,清算他還對在嚴峻對峙中的趙國不利。李兌也在合縱中積極出過力,雖然玩得不好。


2.不清算李兌是某種程度上對軍事強人的防備。趙國以一國之力替整個華夏文明扛住了匈奴。所以邊兵是非常強大的,想一想廉頗攻城野戰之大功而後內心的不平衡,再到李牧在後期被頗為輕率地殺了,可見趙國對軍事強人的防備。子之之亂必然在趙惠文王那裡歷歷在目。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14年,通過軍功上位的子之接受了燕王的「禪讓」。後來齊國一度攻破了燕國國都,使得燕國名存實亡。而子之之亂結束後六年出生的趙惠文王不會不明白形勢的殘酷。李兌是宗室的代理人,背地裡敲打,該拉攏還是要拉攏。


舉個例子吧,有個公司分成兩派AB。老大哥是A派,他想讓公司改革,但是手底下的勛貴們不想干,他們是B派,老大哥辛辛苦苦地培植親信,領著他們改變。出了一件事,A派被強烈地衝擊,老大哥的親信們表現不給力,B派扶上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當總經理,總經理一上來信誓旦旦要按B派的來,可是事實上是A派的靠譜,所以他還是會迫於形勢按A派的來,但是會給扶他上位的人足夠的分紅。最後是按A派的方法做蛋糕,以有利於B派的方法來分蛋糕。重點是蛋糕還是做了,B派多分了一些,但是按絕對量算,大家還是多拿了。A派重新掌權了,對那個職業經理人的很多行為還是可以理解的。對外還要面對強敵,不能內耗得太厲害。畢竟大家都是利益的動物。但是那個職業經理人肯定在暗地裡成為被一棒棒敲打的大老虎,敲打它是個漫長而隱秘的過程。李兌就是大老虎,趙武靈王是老大哥,早死的公子成是個弱勢的B派。


趙惠文王在事件發生的三個月過程中沒有試圖阻止,默認允許。


贊同agoni的答案,圍困沙丘宮時,趙惠文王已成騎虎之勢,索性做到底,李兌的行為至少得到了他的默許,背後也有相當一部分趙國公族支持。
此外,可參考孫皓暉的分析,趙國政治有"尚亂"的傳統,典型的例子如,廉頗不滿孝成王而率軍攻擊樂盛,過幾年居然還能回趙國被封君。


要知道,權利是讓人上癮的,唐太宗都能做掉兄弟。況且趙惠文王的國家都要被一分為二(趙武靈王想把代地給哥哥趙章),自己哥哥不滿意,只想要做了弟弟,事發後主父還想保住哥哥。這讓趙何怎麼想。當然對哥哥和被困的父親沒有那麼深的情誼了,更何況當時還年少,李兌有擁立之功,大權在握。


趙惠文王當時的確是有些默許成分在裡面,或許干到他於心不忍。而且當時戰國局勢動蕩,不宜開殺人,李兌本身也是一名有遠見的人。且保護趙惠文王也是一功!一般人是這種處境也不會殺的。。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伍子胥帶領吳國軍隊擊破楚國?
如果亚历山大的军队一直东征到当时春秋战国的中国,那么未来的历史会有怎样的改变?
《梁惠王上》中梁惠王為什麼是魏惠王?梁國魏國有何淵源?魏武王能叫梁武王嗎?
秦國為什麼沒有滅衛國?

TAG:倫理 | 歷史人物 | 春秋戰國東周 | 東周趙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