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蔣勛?
說的不好聽一點,對古代典籍文化沒什麼了解的人,很容易一驚一乍,見到故作高深之語的所謂大師,總是頂禮膜拜。畢竟于丹們的所謂解讀才更符合大眾的口味。
知乎眾們對民科深惡痛絕,但在人文領域,大部人所推崇的也不過就是根本沒入門卻能把握大眾心理的民科罷了。
最近主要聽他的講解,口頭禪是"不得了",他的聲音很舒服,講解時節奏把握的好,善於觸類旁通,聽來不單調,是位很好的講述者。
重新編輯於2017年。
今天開車去大理,一路上都在聽蔣勛的美的沉思。晚上上知乎,看到有個朋友居然點贊了我這個冷門到冰涼的回答,還給了我評論。心裡一下子覺得暖暖的。
再寫完第一版的回答後,又繼續第二次聽完了他的《紅樓》、《中國文學之美》,後來又聽了《美的沉思》也斷斷續續買了《蔣勛說宋詞》、《蔣勛說唐詩》這一類的書籍,其實還是很喜歡這個人。其實我沒什麼資格去評價他的,非要給一個評價的話,我覺得他是一個挺溫暖和充滿善意的人,並且也是一個熱愛世界和還蠻純粹的人。當然,很多時候講廣播的時候也就噼里啪啦講了,內容有的地方會被人找到錯誤。
*********
第一個部分,要不就先說蔣勛最被詬病的地方,書籍和廣播的內容層面。
蔣勛最受人詬病的地方是在很多學術的層面有許多BUG,在這一塊知乎上有很多糾錯。我不是個文學和歷史達人,不過也聽到過一些出問題的地方,特別是後來看了知乎里的一些糾錯,再細細去查了一些資料,確實如此,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那個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這個確實是硬傷啊,他的專業貌似是美學的,他對文字、對詩詞的解讀也大都是從他的專業,生活經歷以及自身的理解出發。缺點在於考證不足。
不過一個人的言論和書籍,所折射出來的,不僅僅是知識層面,還有他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對他人的態度,對自己的態度。而這些態度也可以去影響他的聽眾和讀者。所以,
第二個部分,是聽他的廣播,看他的書,所感受到的一種態度和世界觀。
就我個人而言,聽他的廣播看他的書,也並非只是為了長知識。我比較喜歡的,就是他對世界的解讀和態度,會很欣賞他身上一點。
- 首先我覺得蔣先生是一個挺溫暖和充滿善意的人。
就是覺得,這個人,是在用最大的善意去理解這個世界。比如他講紅樓夢裡的小人物,也是帶著寬容的心態,李奶媽也好,薛蟠也好。他講李奶媽,他說」這個人其實也非常可憐,在賈家不被主流的眾人所接受,但是又覺得自己曾經奶過寶玉,怎麼也有功勞,卻很難融入那些丫頭下人群。所以她也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存在感,然而她的眼界和手段都不足以讓她有辦法可以體面的被大家接受和尊重,便只能把曾經的功勞說了又說,或者在年輕的丫頭面前充一下厲害,她也很無奈和悲哀。「(蔣先生原話有變,大致是這個意思)。他又說薛蟠「其實在文章里這應該是一個很壞的角色,做了那麼惡毒的事情,打死人,搶走香菱。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這樣是壞的,這就是他的悲哀。他從小所受到的教育,從來都沒有給到他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而是一犯錯,就被幫助解決掉錯誤,從來不會為錯誤承擔責任或者受到懲罰。」
蔣勛在講紅樓夢每一個事情,每一個人物,都不是只從單一的層面或角度去批評或者褒揚。他講這個角色為其他角色所帶來的痛苦,也會站在角色的本身去理解這個角色人物,去關心角色的所處環節,去分析角色的心態,去理解他們的悲哀和無奈。並且這樣的講解也是包容的。他這樣的看待書中的角色,也這樣在看待身邊的世界。
另外,他在講紅樓夢和其他任何廣播的用詞,都是很溫婉的,我相信一個人的言辭和語氣可以反應他的內心。就算在他不認可這種價值觀,不認可這種行為的情況下,他依然很溫和的在處理自己的用詞。
沒有犀利的批判,溫和的解釋也很打動人心。
很多人都講過紅樓夢,之前也聽過劉心武先生的紅樓夢。有的人是以考證為主,去幫我們抽絲剝繭的分析紅樓夢這部書與歷史的關係,去考證字裡行間的訊息,探求曹家當年的真相,和其背後的歷史。很嚴謹也很長知識。不過有這樣一個人,能夠娓娓道來的只專註紅樓夢裡面的故事,和裡面的人物,包括人物的感情和選擇,我覺得這也很不錯。並且許是現下周圍的許多事情會讓人覺得焦慮和有戾氣,所以聽到他講這些,會覺得很好,我可以更加溫和去面對很多事情和人。
所以我覺得這個蔣先生,對他身邊的人和事,應該都很溫和和善良。因為善意這點是很難作假的,怎麼看世界,怎麼看他人,都如同一面鏡子,折射的是自己內心,會從很小的細節和語態中表達出來。比如他講他和台灣的年輕學生晚上一起出去玩,泡溫泉聊到很晚,然後對方邀他去酒吧的時候就不敢要再去了,覺得自己老頭子了。看得出很親和年輕人,也很寬容的看待他們和自己這一輩不一樣的地方,不會把自己供的很高。聽到這裡會覺得這個人其實挺可愛的。
- 當然他也講了中國的古典詩詞。還有他的專業——美學。他講美學讓我感覺,這個人,一定還蠻純粹的熱愛的生活和生命。
蔣勛對詩詞的解讀,大都是源於自然、源於生活的,把這些詩句拉近到我們身邊。
去西安玩兒的時候,我就聽蔣勛說唐詩,站在曾經的長安城,閉眼感受當年世界第一城的繁華與輝煌,睜開眼睛看如今西安城內的繁忙市井。
聽他講詩經講楚辭,那個時候我正在西昌大涼山的一個深山裡旅居。他講詩經里歌謠,然後說到現在很多地方的山歌,其實也是這般美好的句子,這般美好的雅韻,詩經里的"風「本來就是初民的歌謠。很淳樸,裡面有人和土地的親密關係,對各種植物的認知,有著曾經農耕社會的生活氣息。當時我在那裡感受日升月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放眼看過去是大片的耕地梯田,我想這就是詩經。
後來又聽他美的沉思,他說飲食之美,衣著之美,居住之美,行走之美,好像萬事萬物在他眼中都能看到美好的所在。比如講他在家裡做菜,會去體會切菜時刀尖劃破肉質的感覺。講衣著之美,會去體會每一種材質摸在手上的感覺。講行走之美,講他每天下半後坐三分鐘渡船回家,這三分鐘里他和船夫聊天,覺得很快樂。
許是他就是學美學的,在發現美,理解美,分析美上有很高的造詣。能將文學之美分享給我們,也能在平常生活中區探尋美。
所以我想這個人一定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才能去發現美,並且將美分享給我。
*********
最後:當然就回答問題的客觀性來說,也不得不說,一位相對比較出名的人,他的整體形象以及所有言論不排除有經過打造和修葺的可能,是人們眼中所希望和想要看到的他。因為我們很難全面了解一個人的所有生活和事件,所以無法做出最客觀和理性的評價,只能就接觸和了解到的信息去給予這個人認知和評價,故而存在一定偏頗或者BUG。不過我個人來說,就算這樣的形象是打造而成,也覺得很多細節能暴露人心,所以還是很欣賞他。並且他的廣播和書也確實給了我很美的感受,和很溫和的心情,我都要感謝他。安靜平和,對世界懷抱一份善意,對美好懷抱熱愛,這些都有很打動人心的力量。
別的不了解,單說根據知友的推薦,去聽了4段蔣勛細說紅樓.感嘆這麼多的錯誤怎麼能不修補就放出來給人聽呢???
1-1說是"癩頭"跛足道士帶走了甄士隱,那癩頭不是和尚的特徵么......
繼續聽:講李斯是秦國"國王「的宰相,看不起始皇帝就算了,後面接了句幫「國王商鞅變法」什麼的,穿越阿??
2-2里34分鐘處講鍾會見嵇康典故,先把青白眼的技能安在了嵇康身上,然後說嵇康問了句 「因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鍾會莫名其妙的就走了。 這真是蔣勛說的啊,錄音里我都聽到台下的笑聲了。 這十個字混亂成什麼了阿!·! 但凡能理解原文的就不可能背成這樣啊!
蔣先生說顧虎頭的女史箴圖藏於大英博物館,是八國聯軍搶走的。 那是唐絹臨本啊,人家是英法聯軍搶走的啊,和八國聯軍不是一回事啊!(為什麼這麼多人誤以為圓明園是八國聯軍燒的?)
最離譜的:蔣說唐伯虎去南京考試,考(此處停頓一秒,我惡意理解為他忘了),考大學聯考(成功補台.?.?.?),考了第二名,就是解元,後面又說了幾遍解元。 鄉試解元是第一名好嗎? 蔣老師自己也反覆強調唐伯虎一生最得意自稱「南京解元」,還讓給弄成第二了!! 這合適嗎? 我大內地高三學子整天就背這些沒用的國學常識啊!
至於花5分鐘細說潘金蓮與西門慶啥的也就不吐槽了。
不管是百家講壇還是曉松奇談,即便講的觀點再神奇,但偶爾常識性口誤或記憶差錯都還是會修復好了再放出音視頻,像蔣老師這樣密集bug還不修復的實在不多見啊!主要圍繞《蔣勛細說紅樓夢》系列來說,個人感覺蔣勛老師的作品有以下特點:
1.不獵奇,不刻意挖掘骯髒齷齪,對於性和愛情又直言不諱,讀來反倒覺得很乾凈(很多台灣作家的作品關於性愛的描寫都給人這種感覺)。
2.不過度解說和聯想,幾乎不把當時的歷史政治什麼的牽涉到解說里,不偏移小說重點。講述的是生活而不是做官和成功,但是太細膩敏感,愛唏噓感嘆,有用情懷代替事實之嫌。
ps:這種一點小事就在心裡掀起巨大波瀾的思維習慣簡直是我們感(矯)性(情)人(狗)必備!
3.不是上帝視角,就像曹公其實是在扮演每個文中人物一樣,因此提供了很具有人文關懷的觀點(尤其講賈瑞、趙姨娘和賈環,由於出身卑賤、性格缺點和險惡環境,造成了悲劇結局),所以能以悲憫的情懷看所有人。
4.聲音很有美感
5.在解說過程中普及了很多美食、詩詞、園林、服飾等美學知識,符合曹公詳細記錄當年每一人每一物的用心,不致疏漏。
記憶的東西是最容易判斷對錯的,也是最簡單粗暴的。此系列雖然有錯誤但是瑕不掩瑜,不妨礙對紅樓夢整體的理解。
(比如把香料梅花餅說成吃的,哈哈,不過讀者基本可以從上下文判斷出來這些小錯誤)
------------------------------------------------請務必在密封線外點贊-----------------------------------------------
最喜歡蔣勛老師解說過程中和我們分享的很多個人經歷、想法和吐槽,讓我經常覺得:原來有人也這麼想,原來有人也有這樣的經歷,哈哈哈!
相對於蔣勛老師身上的詩人氣質,學者那種考究的氣質偏弱一些。所以會出現大家提到的錯別字的問題還有史實差錯,他總是抓住自己很細微的情感,分析享受,沉湎其中(在蔣勛的散文里這種現象更加明顯 ),他的文風也很說明了他讀紅樓夢的關注點,對應上文提到的總是更關注情感。
順便提下《孤獨六講》,沒有平和的心境,對於習慣了跌宕起伏劇情的我們,實在看不下去,只好聽了。
如果用一句話評價蔣勛這個系列的話,借用某位知友的回答(抱歉,實在找不到您的回答和名字了,答應我,看到一定聯繫我!!)——適合對紅樓夢有過一些了解的人,否則會對以後讀其他版本造成很多不客觀的,先入為主的印象,而對於有一些了解的人,只是接觸一個比較新的視角。
蔣勛是從人的本位去解讀這個世界,這個角度在對《紅樓夢》的解讀中體現得最為明顯,也最契合。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有思維,有起伏,有前因後果。因此,在他的作品裡,我們看到的,不是以往單一和片面的認識,而是立體的,豐富的,甚至是感同身受的。而且他的作品裡沒有責備,即使歷史的萬惡罪人在他看來也有自己的無可奈何。他總是換位思考,站在當事人的位置去體悟人生歷程,因此在對事物的理解上,也比別人走得更近,更深,更有溫度。
在一個必須是非分明的世界裡,蔣勛不會成為主流,那樣太累,因此也更可悲。
蔣勛有美學功底,文字佳,當老師甚好。不過個人色彩很重,常被專業內的研究人士所不齒。他講的東西咱們普通人看看就好。陶冶情操。但也不必盡信,要跟人家論什麼學術之爭。
明明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蔣老師,行文、談吐間卻十分內斂,他不是來佈道也不是來授課的,他的言語彷彿友人的對談,興奮地同你述說種種美麗的發現。
我們習慣了朋友圈習慣了微博之後,我們就習慣了大家粉飾出來的自己。那些拙劣的偽飾很容易就會被人識破。發個照片必須假裝不經意拍進去了Macbook,加個班得帶上POI 表示工作努力得不得了,去個什麼地方就很興奮地說這裡很好玩你們一定要來玩其實不過是炫耀自己去過了別人沒去的地方。
蔣勛老師去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藝術作品,了解很多我們不了解的歷史,明白很多我們不明白的文學。但他不炫耀,他只是純粹地就喜歡吳哥這個地方。他只是以藝術工作者的視角敏銳地捕捉到了普通人看不到的美。從蔣勛老師寫的《吳哥之美》這部書信集,蔣勛老師做的《吳哥之美》這個電視節目,你看不到他的鋒芒,但卻感受到了他平淡地談吐見傾露的喜悅,這是一種發現了美的喜悅,你會收到感染,會被凈化,會很嚮往這一個原始而偉大的文明。
有回答說蔣勛老師在學術界評價不高,我不明白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蔣勛老師講授過文學、藝術與建築,都是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課程。可能在學術界大家會比較嚴謹,要求證據,要求理性,而少一點感性。但是文藝必須是感性的,感性是未知的無法捉摸的,這種神秘文藝最大的美。蔣勛老師對《詩經》也好《楚辭》也好,都有一些自己的理解,這些理解有可能跟主流的學術觀點相左,我想如果有理由讓蔣老師被學術界貶低那麼不同的觀點很可能是比較重要的原因。
但是我們都明白科學的進步總在顛覆。也許我不夠嚴謹也許我的學術水平不夠高,但是人的認知是有階段性的,我必須說在我個人的現階段,蔣勛老師有非常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他的言語明白曉暢,他的文學,繪畫,歷史的造詣讓我感受到一個真正的文人的深度。
知乎與豆瓣這樣的地方有時候會被人成為裝逼犯的集中地。其實這其中的問題就在於,很多人其實自己的能力水平沒有達到很高的高度,但是卻喜歡裝作自己有那個高度的樣子,去貶低別人,彷彿這樣做就證明自己真的很厲害一樣。我只能說能夠從這種事情上獲得優越感的人,本身的格調真是挺低的。
最後打個小廣告,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看看:http://zhuanlan.zhihu.com/justinyan/20303920
他的音頻西洋美術史很不錯。
《二十四講》可能是1998年推出的,這樣的話,也許那種傾向可以理解一點了。理解仍舊難以接受。
最近做筆記的時候,順便聽了一下蔣勛先生的《中國美術史二十四講》。看完之後,去查了一下相關資料,還是不知道,這個系列的立場、目的是什麼,最早傳上網路的是2012年。所以很多知識是有些脫節的,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我之前沒有看蔣勛的書的時候,就很欽佩他,認為他在普及美術史上做了挺不錯的工作。他的系列叢書可以讓很多對美術有興趣甚至沒有興趣的人都能讀。這點真的很好,至少讓大家願意靠近藝術。(當然,就我而言,周圍的老師不建議看蔣勛先生的東西,因為他有時候有一些特別奇怪、特別低級的錯誤)
此外,在聽蔣勛先生的課程的過程中,也很欽佩他的經歷,真的去過很多地方,看了很多東西。這一點很羨慕,對於學習美術史實在是很重要。
他講述美術史的方法,個人覺得有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文學與美術的對比,科目的綜合分析,對於作品的講解和之前我了解的總是有些新穎的東西,當然考證的東西有些少,八卦的性質有些濃。
上述都是蔣勛先生的優點,他的缺點也很明顯,比如一些錯誤,一些隱蔽的、碎碎的小錯誤。只是看起來特別順,有一種內在的邏輯(蔣勛先生的個人見解指引下的邏輯)。
但是,更重要的是,還有些隱藏的東西,讓我特別特別不舒服。他對於大陸的看法,他傳播的那些若隱若現的觀點。
其他的不了解,但在《中國美術史二十四講》中的傾向,讓我有些受傷,嘆息。一個台灣大學裡面的教授傳播著這樣的觀點。如今台灣、媒體年輕人的那種觀念,荒謬的錯誤似乎可以理解了。
也理解了之前到台灣交流的教授回來時提過的那種「看起來很客氣,但總是不太暢快」的感覺了。
但是,對於美術史入門,不太建議先看/聽蔣勛先生的書或者講座。尤其是有志於研究美術史的人,必須先有一個基本、正確的美術史的了解,才能聽蔣勛先生的東西,參照自己的美術史觀,在傾聽的過程中,補充或者更堅定自己的立場、思想。不要一無所知就去看,負面影響略大。(因為太容易接收他說的東西)
當然「感動」這個詞的頻率高到有些不能忍啊。
很佩服聽完整部解讀的聽眾.我完全聽不下去.語句嚴重重複.觀點也太空靈.為什麼沒有人推薦馬瑞芳的趣解紅樓?更值得一聽
第一次看蔣勛先生的書,是因為要去柬埔寨,看了他的《吳哥之美》
第一印象印象其實不喜歡的,作為攻略,其實更想看到是更多客觀而充分的背景分享,而《吳哥之美》更多是些主觀的感悟
但是歸來後,聽了他系列的吳哥講座,就愛上先生優美舒緩而充分熱情的表達,講座的內容也比書豐富充實得多
再後來,開始看其他書,比如最近看的《孤獨六講》
應該說,他的書如其人,跟講座相似,更多是信手拈來,隨心所欲
他自己沉浸其中,風格質樸卻不乏優美,真摯感性又不乏深刻的反思
很多細節包括內容,有時候確實並非精心雕琢,他自己似乎也是多學多才,而非專精一門
多產而富創造力
他沉浸在美中,也分享美
很適合帶領文學、藝術啟蒙的老師
說一個八卦,大陸人可能不太知道。
蔣勳是同性戀,對象是林懷民....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人對我人生的影響最大的話,那一定是夏河,是他教會了我不要和傻逼一般見識!
哈哈哈
以下才是正經的回答
蔣勛先生真的算是我的美學啟蒙師,先是在學校圖書館看了《孤獨六講》,知道了有個作者會把很多道理娓娓道來。
後來通過夏河知道了《蔣勛細說紅樓》,花了五個月的世界聽完了,還推薦給了同學。因為實在是太棒了!
我一直都覺得蔣勛先生跟高曉松有點像,都是那種會對所有的人或事物沒有偏見的,他們會覺得每個人都是有他的美好的,嗯,矮大緊主要體現在國家和歷史上。
所以特別感謝蔣勛先生的講解,才對著中國的各種名著開始感興趣,覺得《紅樓夢》好好玩哦,不就是一群小年輕的青春世界嗎?
真棒!
覺得《牡丹亭》好萌吖,驚夢那一段就是太美了。
覺得《金瓶梅》寫的太棒了!連情慾都寫得那麼好,再看看自己寫的H,簡直是戰五渣!
因為蔣勛老師,開始喜歡上西方藝術,開始去深入了解達芬奇、高更、米開朗琪羅、梵高......每個人的畫再結合他們的經歷,有點感動。
因為蔣勛先生,會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看看金剛經。
所以就是因為蔣勛先生,才開始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去真正的了解生活中那些討厭的人,發現他們每個人其實都是還挺棒的!
不過很多人說蔣先生有很多錯誤
嗯,的確。
但是,有錯誤、提出來,去改正不就好了嗎?
幹嘛要轉成人身攻擊,最後一竿子打死蔣勛先生的所有的成就呢?
一群年輕人,荷爾蒙旺盛啊!
正在讀《美,看不見的竟爭力》,和之前的《生活十講》一樣給力,他的書就像一位朋友在邊上娓娓道來緣始,清新自然相對客觀,風格和房龍文有些相似,很願意親近他的思想和文字,讀著書的時候常有衝動要去細讀其於書中談及的那些佳作比如「長恨歌」比如「紅樓夢」比如許多許多唐詩宋詞,比從前課堂上老師的講解生動有趣多了,若是現代的老師願意和學生一起來閱讀和分享蔣先生的見解,那感覺很好,假設十幾年前我有這樣的運氣那就更好了。蔣代表的不一定正統不一定全面,但我覺得讀他的書有所獲有所思有所行有所鳴有所信,何其有幸!現在的目標是將他的作品讀遍,另外希望今年帶著從他而知的富春山居圖云云游富春江。
以前對《紅樓夢》完全沒興趣,但是因為聽蔣勳先生講紅樓而發現自己對紅樓的印象有多偏狹。以前聽別的老師講紅樓沒有過這種感覺,所以現在想看一遍《紅樓夢》。我想這種對人的影響應該是足夠大了。他講的紅樓肯定是他理解的紅樓,本來就無正確與否的判斷,他只是就這樣理解的。
蔣勳先生的聲音非常好聽,有一種溫和美好寧靜的感覺,導致我對台灣腔又有新的看法。
至於蔣勳先生本身我甚至現在連他的樣子都不知道,而且我覺得這一點也不重要,相信以後會買他的書來看看。
1 @小酒壺我讀蔣勛的紅樓夢,聽了蔣勛的音頻,覺得沒有刻奇的問題。除非一開始讀就抱著認定此書雞湯的想法來讀,又走馬觀花主要看觀點標題,那肯定會得出帶有偏見的結論。
2 蔣勛沒文化?台灣的文化人傳統,跟我們的不大一樣。他們認為一個文人必須琴棋書畫全都修習,才能真正接近文化的本質。若你看過蔣勛漂亮的書法,你就會理解了(賣的挺貴的)。蔣勛恰恰不僅這4樣精通。他早年研修西方哲學,也曾欽慕於他們的思考方式,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他發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實比西方先進,只是我們不能取得其精華。(像不像陳寅恪)因此,這就是為什麼你在蔣勛的的講座里能聽得講古詩時搬出荷馬史詩作對比,講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得出的結論,幾百年前曹雪芹就寫在小說里了等等,都是很獨到的看法。
3 蔣勛不在意自己的作品被人咬文嚼字。
曹雪芹都借寶玉自黑
〖那寶玉雖不算個讀書人,然虧他天性聰敏,且素喜好些雜書,他自以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失誤之處,拘較不得許多;若只管怕前怕後起來,縱堆砌成一篇,也覺芒無趣味。……敷衍出一篇話來,雖無稽考,卻都說得四座春風。雖有正言厲語之人,亦不得壓倒這一種風流。〗----《紅樓夢》78回
而蔣勛懷疑陶淵明其實不種地,@小酒壺作為粉絲為陶公洗白,這是正常不過分的觀點對立。不能用於指責蔣勛本人。
4 蔣勛燉湯?其他回答者評論區群情激奮的罪魁禍首,其實是人們對雞湯的反感。可以理解,畢竟《讀者》《意林》哄大我們多少年。
但蔣勛雖然倡導他的美學,其實不是雞湯,他只是真誠。看看這個。《蔣勛說紅樓夢》最後一章
我年輕的時候覺得最美的一個畫面是剃了頭髮的寶玉,穿著大紅的裂姿,跪在雪地上跟爸爸磕頭,這也是雲門的《紅樓夢》最後的結局。可這幾年我忽然覺得結局是寶玉變成了王一貼,因我們知道曹雪芹最後是糊風箏在賣,你就發現自己是不把他幻想得太高貴了,想像他是一個偉大的文豪,可他絕對不是,那個年代是沒有人讀他的書的,只有一個手抄本。他必須懂得怎麼去謀生,而謀生的目的只是為了要留下這部書,留下一個荒謬的記憶。所以王一貼絕對是個有趣的先知,不要誤以為他在講一些好笑的笑話,他是在講禪機,什麼叫做「今年沒有效明年有效,吃到一百歲還妒什麼!」最後甚至大膽說,「連我的膏藥都是假的!」
我們總以為讀完《紅樓夢》要有一個領悟,可能是道家的,可能是佛家的,可是我們從來不敢大膽地說,《紅樓夢》讀完並沒有領悟。因為佛經里說「無有功德」,相當於根本沒有領悟可言,所有的領悟不過是自己在作假。 ---《蔣勛說紅樓夢》
註:不要誤解。寶玉有一天參禪,寫了「看破紅塵」的詩,以為自己領悟,結果過了幾天又犯迷糊了。我們又何嘗沒有這樣過。自己感動了自己。又有言:聽過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自己這一生。所以蔣勛說,對自己誠實點吧,不要沒雞湯找雞湯了。
5 蔣勛對我的意義。
我感謝蔣勛領我進入了文學藝術的殿堂。
我以前瞧不起文科,咬定蒙娜麗莎就是炒作+人們跟風崇拜。
最開始晚上睡不著,聽蔣勛講詩,才發現初中高中所有語文課都白上了!這些詩背後原來有這麼多故事,蘊含了這麼多哲理,語文老師卻只是鍊字鍊句講別的的東西,把詩歌的美破壞了,學生自然不喜語文書。蔣勛講詩的方式,推薦所有語文老師學習。
後來又繼續聽了他的其他錄音,對文學藝術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我不敢再瞧不起文科了。懂得越多,好奇的越多。蔣勛的美學普及,其實是文學藝術的入門教程,告訴你學習的正確姿勢。科技和藝術殊途同歸,最終回到服務人本身。大自然本無美,是人自己覺得美(《美的沉思》)。
我很感謝蔣勛。
特別喜歡他的細說紅樓夢。他分享的是自己的私密感受,開篇的時候他就說過了。因此,他說的紅樓夢是純感性,彷彿他就身在其中,體會著書中人物的悲喜人生。數據控,學術控、歷史控過於理性,不喜歡很正常。
評價一個人太容易了,只能略表一二。
我認為蔣勛老師是一個追求美的人,他遵循自己內心的心靈的呼喚,同時也是一個享受生活的人。他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美。不會因為一些頭銜而跟著社會潮流走,而是把自己的腳步放慢,仔細觀察生活,和自然,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個人認為他是個熱愛生命的人。並且知識淵博。
細說紅樓夢有一些典故上的錯誤 但還是很驚艷 不過MP3版本就...我覺得還是有些拖沓
推薦閱讀:
※為什麼內地獲獎的電影都是《一個勺子》《Hello! 樹先生》《鬥牛》《鋼的琴》《白日焰火》這種的?
※看一些有意境的圖片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嗎?
※尋常百姓家孩子是不是不適宜學習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