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vs小城市,哪的人更現實?

說明:本問題並非針對個例,僅僅是親身經歷後,自我意識上的一個統計疑惑。

我的前18年,生長在我國某省會城市,屬典型的三線城市。其間,從未去過更大更繁華的地方。從第19年到第25年,有幸在帝都求學7年。七年時光,覺得帝都就是個紙醉金迷的地方。擁擠的地鐵,忙碌的步伐,都是熙熙攘攘的「名利」二字。相比之下,小城市的閑暇漫步卻更多了些難得的人本情愫。

第26年畢業後的我又回到了故土,卻總感覺似乎自己之前對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現實狀況並非了解。漸漸地覺得,大城市中忙碌的腳步並非只是為了追逐物慾,同時也有自己的夢想。小城市的優哉游哉不單是一種愜意的生活態度,更是選擇匱乏的自我迷茫。例如,對大城市的普通人,房車夢就像是百米高空的熱氣球一樣難以觸及。因此,大城市的很多年輕人在婚姻選擇時加大了愛情的權重,即便裸婚也可以幸福。相反,對小城市的普通人,房車夢就像是天花板上懸著的蘋果一樣誘人。所以,房車成了很多小城市年輕人結婚的標配。

大城市,難以企及的物慾會讓人變得對現實更為瘋狂的追逐,還是會讓人轉而去追求精神的豐滿。小城市,可以預期的物慾會讓人放慢腳步體會精神的價值,還是反而讓人一葉障目就看現實?


大多數還是大城市的人比較現實吧,而且老的人也比較現實。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貧窮(相對於自己的慾望)。


就我個人感覺的現實程度:
大城市普通人&>小城市普通人&>小城市富二代&>&>大城市富二代


就年輕一代來講,小城市的人比較現實。

今天剛剛建了一個大學同學的微信群,發現95%的同學都回了三四線城市的老家,還在大城市打拚的極少。

也曾經自問為什麼當初不回老家(好歹也算個省會)靠家裡隨便安排個工作算了,說到底還是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年輕人就要在外奮鬥的浪漫情懷。
而實際上,能有幾個人混得比回家去更好呢?

所以,現實的人都回到自己土生土長的小城市,只有我們這些壯懷激烈的夢想家才會在大城市裡等待天明。


倒是覺得小城市的人更善於自我催眠,好像大家都覺得你過得好,你過得就真的好一樣。在體制里,輕鬆悠閑,從二十多歲等退休,花得少感覺就掙得多了一樣。不用努力不用擔心,日子就過去了,每天想的都是過一天是一天,能少做就少做。沒有什麼能談心談夢想的朋友,聊聊政策聊聊孩子和菜價。
大城市裡有拼搏,有進步,有壓力,有自由,沒有安穩的職業,你會更相信自己,而不是靠別人。


大城市人心裡很現實,表面卻很虛偽
小城市人表面和心裡都很現實


你要是住著大幾千的出租房,每天被工作攆的雞飛狗跳,那被人群裹挾的你不得不現實。不現實活不下去!

你要是北京土著,家裡兩套房,公職單位,你不現實的悠哉悠哉也無所謂啊。


退而求其次是妥協,斤斤計較的是安頓。
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罷,現實的都是人,而不是城市。
而人,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所在意的要素是不一樣的,程度相同,內容差異。


大城市,難以企及的物慾會讓人變得對現實更為瘋狂的追逐,還是會讓人轉而去追求精神的豐滿。小城市,可以預期的物慾會讓人放慢腳步體會精神的價值,還是反而讓人一葉障目就看現實?

1,特種部隊高強度訓練的一個理由:人在到了極限的時候才會表現出真正的本性。
2,無處不是道場,在紅塵中修行。佛家的「八苦」,在大城市奮鬥的人們更能體會到——對家鄉的思念,忙碌的工作,短期的收支平衡,阻止長期定居的幾座大山,熟人或生人的偏見和評論,毒品、槍支、犯罪(僅限不和諧國家)……這些都是對精神世界的考驗,如果經不住考驗,過去建立的三觀和精神世界就會破碎,變得屈服於現實、放棄不功利的想法,變成浮躁的人,甚至為了物質利益不擇手段。
在大城市保持精神世界更困難,但是更容易欣賞世界變幻無常的風景(無數的人和組織團體,各種喜怒哀樂,各種夢想與慾望……)。
3,發達國家追求自我實現、去欠發達地區的志願者似乎更多一些,但是貧困國家也有信仰堅定的苦行者。所以,如果有堅定的信仰(包括非宗教的各種信念),在大城市只是累一些,不會變得現實。如果信仰不堅定,在大城市容易變得更現實。
4,上述言論只是憑個人感覺。期待今後能看到量化分析報告。


......你都說了大城市人家增加愛情權重是因為窮了。


大城市和小城市都不是一個個體能代替的,也不能標籤化,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你不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嗎?


謝邀~
城市說:怪我咯?
人才是主要原因啊。
還有,現實是什麼?忙碌嗎?摳門嗎?冷漠嗎? 鄰里之間不是也有互相幫助的么。


這話題滿滿的toefl作文既視感

PS 相關問題有很多的, 提主為何不稍微搜一下


推薦閱讀:

在小城市上大學的學生,如何縮小與在大城市上大學的人在眼見、見識、思想等方面的差距?
小城市,大齡30未婚女,失戀後該如何選擇未來的道路?

TAG:北上廣 | 大城市 | 一線城市 | 物質與意識 | 小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