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巡迴展中,有哪些常見的主題或名人?

常可以在不同城市,看到著名的經典畫展/經典大師的巡演/名劇的跨國演出等等,希望大家能分享在不同城市裡的觀展經驗,有哪些細節及現場感受。


瀉藥

所在地法國

所謂大師,真的是過了很長時間拿出來展覽,遊客們依舊會趨之若鶩的。
不管當代藝術怎麼發展,當在國際大都市裡組織一個卡拉瓦喬,丟勒,德加這樣的展覽,觀看者也一定會蜂擁而至。很多圖像藝術家們尋求破除圖像製作新圖像的方式,然而在整個進程中仍然會不斷回顧經典圖像。

其實常常咱們所謂的主題展覽,就是群展,群展可能有主題,可能沒有主題,像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展,不一定有個主題,有主題的群展個人認為很難完全在另一個地方複製,展品的來源太過複雜,況且同一件展品換個展覽在另外一個主題下也不是行不通的。

那麼在不討論比較繁瑣的群展的情況下,小弟姑且介紹介紹最近的看展經驗。

關於一些2014年舊的展覽,在另外一個帖子里介紹得算是籠統了,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2014 年你看過哪些難忘的展覽? - Guangli LIU 的回答

簡單列舉一下,梵高Bill Viola,葛飾北齋,布列松,封塔納,Roy Lichtenstein,MARTIAL RAYSSE,Niki de Saint-Phalle,Gustave Doré,Pierre Huyge,陳箴…… 這些去年我看過的藝術家的展覽,都屬於大型的,回顧性質的展覽。

之所以強調是回顧的展覽,因為它代表了藝術家所取得成就,實在是夠資格的藝術家才能拿出來做一個「回顧」展,再則,展覽介紹的作品對藝術家創作跨度比較大,比較全面地介紹了藝術家的創作經歷和脈絡,評價這樣的展覽的好壞在於,看過這個展覽之後,對於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和作品的衍生能有一個比較淺但是很清晰的輪廓。

而有一些展覽,即便是藝術家的個展,也可能僅僅是藝術家近期內創作作品的集中展出,這樣的展覽隨著時間和地點的變化當然規模和內容也會相對改變,就算是大型的回顧展,展覽地方變了,內容也不盡相同,當然,主要,咱們看的還是藝術家。

最近幾個看的符合上述咱們所謂的「藝術家大型回顧」展覽的:

1,夏加爾
位置:布魯塞爾皇家博物館

據說,超現實主義就是因為為了形容夏加爾的作品而出現的,這種用繪畫邏輯語言無法解釋的圖像構成法則,加上藝術家無邊無際的想像力和獨特的造型,使得其作品在美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展覽從早期到後期,概括地介紹了藝術家的創作生涯和各個階段的部分代表作,算是非常符合題意的展覽。
當然,這樣的展覽非常依賴於觀者自身的主觀喜好,比如小弟我,其實更喜歡旁邊館裡的馬格利特……

布魯塞爾皇家博物館是個很神奇的地方,不能說是一個博物館,而是三四個博物館的連接體,古典作品,現代作品,當代作品,馬格利特的作品分別在不同的博物館,但這幾個博物館(似乎其實可以稱之為展廳)都連通在一起。小弟花了四個小時(不包括還看了一部馬格利特的傳記電影)才算勉強轉了一圈。
比較可惜的是馬格利特博物館,雖然藝術家前後期的作品都有收藏,沒有我想像地收藏了許多名作。

很明顯拍的主體不是畫……我只是覺得整個昏暗的展廳和黑牆還挺瘮人的……

2.高行健
位置:布魯塞爾皇家博物館
在去古典博物館的時候,路過一個小廳,發現了高行健的作品。這位曾經的諾貝爾獎得者,近些年創作了不少水墨作品,在歐洲頗受歡迎,雖然來之前知道會有高行健的「展覽」,但也未曾想到其實只有一個不大的廳掛了幾幅大畫。

雖然身為中國人,對於水墨的理解自然和歐洲人們不一樣,不過私以為高行健的作品裡還是很有一種能量的,具象或不具象的圖樣標誌,以及東方精神性的體現。不過這個「展覽」的規模頗小,像是拿了幾張近作放一起展出一下,因此藝術家們類似此類的展覽,並不能帶給觀眾對於藝術家的一個總體的基本認知,而是很依賴於展出的作品,以及觀展前對於藝術家的了解。所以,完全算不上是「巡迴展」,巡迴的是藝術家的名字,藝術家的身份而已。
之所以提一下高行健,也因為在布魯塞爾的伊克賽爾(Ixelles)地區的伊克賽爾博物館有他的一個回顧展,到5月底結束,當時並不知曉,無緣相見,甚是可惜。說來也怪,回顧展的同時單獨拿了幾幅作品在別的博物館展出。

3.委拉茲貴支
位置:巴黎大皇宮
這是今年目前為止,除了當代藝術展覽以外最讓小弟驚喜的一個展覽了。私以為相比於在世藝術家或是過世並不算太長時間的藝術家,古典大師的作品巡迴是更難得的,沒準很多藏品在某些博物館都屬於壓箱底的東西,隨便借出去幾個月情何以堪。

委拉茲貴支的地位無需小弟贅述,當代繪畫標誌性人物之一的比利時畫家Borremans的作品用看的都知道受委拉茲貴支的影響很大。大皇宮這種級別的博物館的展覽素質毋庸置疑,從藝術家出道開始,將其一生的創作脈絡梳理開來,細緻到兩次義大利的駐留對其風格的影響,當然,為了更豐富(湊數)展覽,順帶掛了不少其助手的作品……
更讓人驚喜的是,小弟看到了這張畫:

嗯嗯,情懷情懷。
畫冊上看了這麼些年,看到原作就熱淚盈眶了。
咳咳。
當然,小弟也是沒奢望能看見《宮娥》的,能有那麼些名作,已經很不錯了。知足就好知足就好。

4.伯納爾
地點:巴黎奧賽博物館
納比畫派代表人物的回顧咱放在現代藝術如此集中的奧賽博物館也是恰如其分。公眾對於古典和現代藝術大家名號的狂熱,從這兩次人擠人的觀展經驗就可見一斑。不認識伯納爾(Pierre Bonnard)?來來來,回去翻藝術史之前看下面這張畫:

個人對於從印象派時期開始的繪畫作品不算太感冒,對於畫家的興趣也純屬泛泛,法國本土應該算是藝術家作品的最大收藏地,加上藝術家過世並非太太久遠,因此難得程度上較委拉茲貴支還是差了點兒。

中規中矩的展覽,奧賽一貫的展廳,一貫的布展風格,加上一個不算太吸引小弟的藝術家,我也就晃悠而過了。

5. Jean Paul Gaultier
地點:巴黎大皇宮
上面有知友提到了Jean Paul Gaultier,這個展覽也算是標誌性地符合題意的巡迴展了。小弟並沒有看過Jean Paul Gaultier在別處的展覽,只能說這種展覽在作品大同小異的情況下,就看策展人的發揮了,空間,燈光,布局的拿捏,都是相當需要工夫。

可惜的是,小弟對於服裝時尚的鑒賞能力幾乎為零,也只好走馬觀花。加之上面的知友介紹已經頗為得當,我就不贅述了。

6.蓋里(Frank Gehry)
位置: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記得剛看完這個展,就鬧出了蓋里在新聞發布會上豎中指的新聞,很有意思。
任性的老頭兒,當今建築界的巨擘,任性到從揉捏的紙團中提取建築形態,任性到無法無天的曲面也要通過實體來呈現。展覽介紹了建築師至今為止所有大的設計,包括維斯曼博物館,迪士尼音樂廳,剛開放不久的路易威登基金會,以及任性到帶動了當地經濟文化復甦的古根海姆博物館。任性,就是任性。
後現代主義也好,解構主義也罷,即便只是看似隨意的建築模型,都能讓你肅然起敬。

圖為路易威登基金會的建築模型,小弟看這玩意兒的時候只想著得他媽花多少錢才能實現這些任性的曲面。

建好了現在是這樣的。
蓬皮杜連著介紹了兩個大建築師,又馬上要來第三個建築師的展覽,另一個無法無天的大神——柯布西耶。我們不停地討論跨界,討論多元,而無論什麼領域的作品,凡優秀的,呈現於人前,簡單粗暴有效地攝人心魄。

7. Takis
地點:巴黎東京宮

一個之前不了解的藝術家,但作品還蠻有意思的,況且放在東京宮,一定有其緣由。
藝術家多用「磁力」來進行創作,這種大自然的力量通過人力的可以引導,會組成新的圖像樣式,構成新的體積可能,金屬本身是個很特殊的存在,說是人工,卻有天成的部分,但偏偏不是自然之物,各種組合排列,巧妙應用,相當以工業反工業的後現代模式。

最有意思是這個作品:

懸掛的金屬棍因為磁力而不斷振動,敲擊掛在白板上的弦從而發出聲音!又因為不同的敲擊的頻率的排列組合,作品更像是一個在不停自己演奏的樂器,在展廳里頻頻發出悅耳的聲響。真是奇思妙想。
個人覺得,東京宮的建築結構和每次的展覽排列都有些不太舒適,尤其是最底層的空間偶爾有些尷尬,柱子林立,說能利用,卻又有限,不用又覺得浪費。不過同時期的另一個叫做「世界的邊緣」(Le bord des mondes)相當有趣,朋友們紛紛細說簡直像是進了科技博物館,下回有空再詳細聊聊,終歸回到「巡迴展」上來。

8. GéRARD RONDEAU
位置:巴黎歐洲攝影之家
其實不算很大的展覽,但因為這個攝影師個人比較喜歡,順帶提一下也罷。在巡迴展的大概念下,是否有一種類別的作品佔據了先天的物質性優勢?比如,影像作品。攝影和視頻作品,從理論上說,是要大大免受於搬運之苦的,也就是從展品運輸上得天獨厚。一部數字化的影像作品總比一個動輒幾噸的裝置來的輕鬆。曾去過幾次里昂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倉庫,因為該博物館沒有常規展覽,曾一度讓我誤認為博物館的藏品泛善可陳,沒啥東西,誰知道竟然是滿滿當當堆積如山!怎奈博物館場地有限,實在無法展出,而那些巨型的裝有藝術品的箱子堆滿幾百幾千平米的倉庫時,不禁感嘆,這他媽就是藝術物質性的體現啊。
咳咳。跑題了。
小弟只是覺得,展品的運輸肯定也是巡迴展能否順利組織的重要原因之一,想想傑夫昆斯的那些金屬雕塑,嘖嘖。
GéRARD RONDEAU的黑白攝影作品,讓最近有些疲乏的小弟找到了久違的圖像形式感,雖然展覽並不大型,但滿滿當當的影像也著實讓人愉悅。

圖中文字:我曾將整個世界放在了桌子上。René Daumal,法國小說家。

攝影師有一系列拍的藝術家,攝影師,建築師的肖像,照片堆疊在一起,名字堆疊在一起,看的時候有一種玩連連看的異樣樂趣,呵呵。

比如這個,藝術家年輕的時候沒認出來,不過旁邊的裝置倒是一眼看出來了。
博爾坦斯基嘛……

凌晨四點實在有些扛不住了
好像寫來寫去,實在也是沒能找到「巡迴展」的重點。畢竟滿世界看展還是個夢想,跑題的話,又權當分享展覽經驗了。
祝大家晚安。


回答這個問題壓力很大……因為這個問題有好多厲害的前輩在看著,在今年我準備藝考的時候,在北京看了許多的展覽(因為想考實驗藝術,所以特意去看了許多的展覽)在這裡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前輩們求輕敲QAQ,千萬別拍死我)


首先對題目談一談,題主所言【有哪些常見的主題或名人】,我認為這個範圍有些太過寬泛了,主題可說大可說小,大主題不外乎類似生命、死亡、社會、精神等等,小主題就多的數不勝數了,因為每一位藝術家或策展人所關注的點或者說所身處的環境,自身的意識形態都是不同的,非要說常見性主題,我表示無法回答,而且我認為【常見】這一辭彙在藝術領域似乎是一個禁忌,藝術家需要用前人沒用過的語言去說前人沒說過的話,展覽則需要創造這樣的語境環境將這些新的語言和話語傳遞到大眾之中,所以——
【獨特】應該才是最常見的「題材」吧。

至於說常見的人,應該可以泛指那些在各類國際藝術展覽之中十分活躍的那些「好動分子」吧,我就不列舉了,實在是太多了… 若要說北京有哪些常見的名人,其實大部分都是美院或美院出身的碩士畢業生和學院一些正當壯年的教授,外國友人一輩子來個三五次我們就已經能稱他為常客了吧,來十幾次中國的我們就叫他中X友好使者了ˊ_&>ˋ………(不是吐槽不要打我)


好了嘮叨完了,現在厚著臉皮開始分享一下我看過的展覽咯


展覽1:《黃永玉90歲慶生展》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個展覽是黃老先生九十歲大壽時,國家博物館特意為他舉辦的,黃老先生是個性情中人,生在一個充斥著藝術氛圍的家庭,他自己不但會畫畫,還會寫書法,做雕塑,吹玻璃,寫作。加之早年的時候就到了歐洲,從羅馬開始吸收歐洲的繪畫精髓,他的作品十分具有爭議性,有人說他的畫是「四不像」,國畫不像國畫,西畫不像西畫;有人說他的畫為國畫打開了另一扇大門。我不置可否,我只在他的畫中看到了一個性情之中的老頑童。

(注意右邊的那行字,超調皮)

(這畫太長拍不全……展廳的空間限制我退不了那麼遠……)

(這張也是……太長)

(這個還是超大……為了稍稍能看到字,我拍了局部…)

展覽有個細節,就是所有的作品都是不帶玻璃框的(除了少數幾張比較脆弱或原本就有玻璃框)
使得你能非常仔細的看到畫上的每一筆每一畫,挺感動的,我相信這是黃老先生特意要求的,因為國博的工作習慣,必然是給展品加上一大堆保護。

如果有人說,黃老先生這些作品藝術價值不高,我一定會為他正名:黃老先生不過是在畫畫,畫的是生活而已,難道生活里的情趣都打動不了你嗎?:)


展覽2:《第十四屆全國美術聯展》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這個展覽總的來說我覺得是「期待高於實際的」,出現了大量老套的題材,老套的形式。甚至還有特別多政治畫……(一張習大大正對著門口),但總的來說,我覺得有好的趨勢,很多作品很有靈氣,讓人耳目一新,而且頗為值得推敲,不再完全是比誰畫的像了,而且內容也豐富了許多,很讓人欣喜的是今年的漆畫非常多,還有許多綜合材料的作品,甚至還有動畫播放廳。因為時間有限(當天下午就閉幕了),所以其實我只是大致的感受了一下,非要說點什麼的話,我覺得還是略有點失望的,其他的我就不多說了,因為確實沒有好好的去推敲作品,加之自身積累不夠,寫出來怕太扯了,所以大家看圖吧。

(只選取一些我覺得還不錯的,全放進來實在太多了,記得名字的我會標註在作品下方)

《春來了》 漆畫

(把辭海一頁頁撕下來編織成的一件漢服,叫啥我也忘了)

《剩下的都是你的》 綜合材料

《紫氣東來》 雕塑

《無題》漆畫

《巴別塔》油畫

《慰安婦》油畫(水墨?忘了……)

(傳說中的生活氣息………)

《尋找焦裕祿》 照片拼貼

《外面》 油畫

以上是本次展覽的一些作品,拍的不是很好加上有許多忘了名字請見諒。其實還有其他一些作品我有拍照保存,如有想要的,可以在評論底下留言告知。對此展覽我不做過多評論了,望各位前輩可以給我補充或糾錯。


展覽3:《暫住證》
展覽地點:草場地藝術中心獨角獸非盈利藝術空間

這個展覽是一群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所策劃參與的展覽,體量較小,沒有前兩個展覽那麼大的排場,但作品的形式和語言手段很豐富,總體來說有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但究其深度和內涵,或許大家都會覺得欠了些火候,但是他們都還非常年輕,而且願意堅持自己,堅持創作,不論他們現在的作品你如何評價,我也不敢妄言這些「冒險者」們將來一定能怎樣,但我從展覽中感受得到——這個環境需要他們,他們在被環境滋養或傷害的同時,反過來其實他們也在影響著整改中國當代藝術的環境,雖然他們現在影響力幾乎不值一提,但老一輩終會離場,年輕一代終會成長,他們註定會有一部分人成為承上啟下的人,帶動整個環境產生變革,使得藝術在中國能夠獲得新生。老一輩需要他們替自己完成未完成的道路,更加年輕的一代又在全新的環境下躁動不已,當然,或許是我太過樂觀了。

不小心多扯了一些假大空的東西,回到展覽,放出一些作品的照片

展覽前言

《堆積物》雕塑 綜合材料 尺寸可變

《支撐》影像、裝置 綜合材料
表達的觀念大致是「身邊環繞著人的這些長棍,支撐著人的同時也束縛了人的行動。」

《皇帝的新裝》裝置 木箱、手工粘貼假水鑽等

這件作品的觀念表達的中心是「階級」,最底層黑色代表平民階級,紅色則代表政權擁護階級(我的理解是一些地方官員,如縣、鎮、村),銀色代表的是富裕階級,手中握有大量金錢,最高層的金色就是真正的領導階級(我認為是中央……)
看了局部圖是不是懂了點什麼……

《一百張實名制車票》裝置 現成物拼貼
由於這個作品掛的太高……我跑遠了拍實在是拍不清楚…感覺像兩個作品,於是我湊近了拍,作品的觀念上圖有寫,我就不瞎bb了。

《最後的晚餐》 影像
作者說…這個作品純粹是因為工作室老鼠泛濫,想全部清理掉,恰好想到「做掉」這些老鼠之前先讓它們吃個痛,然後錄下來的想法………我………竟無言以對

關於這個展覽我就不再多說什麼,但我希望大家能把關注的目光從大師的作品上稍稍移開一些,稍稍去關注一下青年藝術家們的作品吧~

展覽4:《德國—藝術之城》
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我已經寫累了……而且這個展我確實不太能深入理解……純粹看個熱鬧…就放圖吧…

最後:好吧……我覺得寫完之後整個人都圖樣了,唔,其實真的是詞窮了,還望各位前輩輕噴……另外聲明一下,以上作品若有標錯作品名或沒有作品名的希望各位如果知道能及時替我修改及補充。同時也歡迎大家指正我的錯誤。不說了我去學知識了……寫完覺得自己好low………QAQ

PS:想要相關資料或信息的可以問我,如果我有或我知道一定會告知的,么么嗒


前面回答看展的回答都很專業,先學習。


在德國讀書時養成了進劇場的習慣,應 @謝竹君 邀來說說題主提到的名劇跨國演出。和展覽相比,名劇的巡演除了商業和文化目的,很多時候也承載著劇院交流和聯合培養人才的意義。


以歌劇製作為例,除國家支持外,主要依賴「文化品位」較高的知名企業贊助(大劇院歌劇宣傳海報上排在首位的Mercedes-Benz藉此傲嬌地炫耀了一下自己的Bigger),因而會傾向於知名劇目。歌劇這種藝術形式決定了演唱家培養不易,很難拉個選秀歌手「湊數」,所以很多名劇巡演,通常是由2個或2個以上的劇院跨國聯合製作,了名角,當然也要有好樂隊、好伴唱、好指揮、好導演……成本只會越來越高。據說一出歌劇從策划到上演至少要三年,不巡演千場以上是很難回收成本的。


隨著觀眾欣賞水平和藝術素養不斷提高,名角也會帶來好票房。比如2009年國家大劇院和義大利帕爾馬皇家歌劇院聯合製作威爾第的《弄臣》,因為大師名作,又請到「世界第一弄臣」的Leo Nucci出演,盛況空前;而大劇院與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聯合製作的柴可夫斯基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就遠沒有大師的芭蕾舞劇《天鵝湖》收到追捧。一般而言,歌劇在一個城市劇院上演4-5場,都是2套班底輪流。A角全球巡演差不多不變,B角會盡量用本土演員,對有要求的觀眾來說,看這種巡演就要注意選票。


在各國觀劇感受的不同主要取決於觀劇文化的差異:

在歐洲,看歌劇是一種社交方式。觀眾一般會早到,排隊寄存外套,買演出冊,在開場前一定會認真翻閱內容。有些演出開場前半小時有演齣劇目小講座(Vortrag),對劇作家、劇情、相關歷史故事和人物等進行介紹,引導不熟悉的觀眾進入欣賞演出的氛圍。演出進行中絕不交流;中場休息一般都會離場,到吧台買一杯葡萄酒或者香檳,三五成群地聊一聊觀感,閑談幾句;演出結束時會發自內心地鼓掌,甚至起立,口哨、bravo都沒問題,德國特有的習慣是集體跺地板,演出太精彩的時候,會有一種山搖地動的感覺。(每次走齣劇院的時候都手腳發麻,看演出相當於做了一次全身運動也是醉了~)


相比起藝術品展覽的相對客觀與恆定,舞台藝術是人的藝術、活生生的藝術,在一次演出中同時展示藝術創作者的歷史之美,演員表演的現實之美和不同空間地域的環境之美,是無法被用膠片定格或者用影像複製的。

我們已經錯過了歷史上的偉大作曲家,錯過了Maria Callas、Luciano
Pavarotti這樣的歌唱家,在這個古典藝術大師日漸珍稀的時代,看到的每一場都是絕版,既定的巡演計劃也很難變更或者延長,錯過一次,等到下次的機會廖若晨星,所以好劇無論在哪國都不應該放過。(當然,看在一張歌劇票可以看幾十次展的份上,請努力工作,小心照顧自己的荷包,或者,多長几個腎……)


歡迎享受展覽,也歡迎走進劇院。


看到國際巡迴展。。以及「主題」,「名人」這樣的關鍵詞。。一下子覺得範圍好廣,想到多少寫多少,隨後再補充吧。

前提:2011年開始在英國呆了三年多,拿著ART PASS幾乎看遍了以倫敦為中心涵蓋曼城LIVERPOOL伯明翰利茲NEWCASTLE愛丁堡的各大展覽,也去過米蘭巴黎蘇黎世伊斯坦布爾台北京都東京大阪等地觀摩,但凡去一個有博物館/藝術館的城市那是必定要按地圖踩點的,可惜空中飛人也能力有限,大北美的展就一個都沒看上,一直異想天開想做個APP或者網站論壇能聚集世界各地的看展同好分享觀展感受,類似大眾點評(可以評價展覽)+豆瓣同城(可以自主發布展覽信息)+天貓(大英博物館TATE MODERN大都會請來開旗艦店賣文創周邊好么)+淘寶(看展狂人可以求購想要的設計師好物順帶當藝術品買手),這個可行性與否估計得等我再找人討論討論最後說不定還得知乎一下~

正經答題

1,按名人分,展覽多的國家/城市一般都有自己的名人,各種流派輪換著展,比如英國國家畫廊,國家肖像畫廊,一般都是各個大師的主題展,今天展倫勃朗明天展魯本斯後天來個MR TUNER還是跟電影同步的,

這裡我想重點說最近幾年看的比較多的時尚名人展,或者說時尚,時裝,設計本來就很容易想通,品牌不管是自己宣傳還是做贊助那都是財大氣粗盡奢華。

1.1
草間彌生去年在上海的「我是一個夢」號稱33萬人次創紀錄,日均2-3萬的人流對人民公園裡那麼小一個場地實在也是蔚為可觀,去排過隊的人想必都領教過糟糕至極的觀展體驗,基本上就是排隊為主,排10分鐘算少的,熱門幾個裝置一般要半小時,排到了都沒法怎麼細看就咔嚓堪稱狠命拍照,然後看著身後長龍的饑渴眼神你就不好意思再呆了。。這種時候看展覽簡直就成了曬朋友圈的「XX到此一游」純炫耀。。那說實話我倒也挺想問,在她給LV做櫥窗,給小馬哥做香水前,有多少國人對她的作品本身有認知?她的那些女權主義行為藝術又有幾人耐心看完又有幾人贊同?

「我的一個夢」是亞洲巡展。此前在大邱美術館和首爾藝術中心展出,下一站是台北。

1.2
Jean Paul Gaulter去年四月在倫敦的「FromtheSidewalktotheCatwalk」也是巡展,有一種說法是他關閉成衣線的落魄用巡展來彌補人氣,不過在看過1989年那部鄧布利多和海倫米倫以及TIM ROTH主演的驚世駭俗的《 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Her Lover》之後我覺得完全沒必要擔心。

這個展真心霸氣,各種混搭。

《The Fashion World of Jean Paul Gaultier: From the Sidewalk to the Catwalk》的巡迴展覽自 2011 展開後,先後在蒙特利爾、達拉斯、三藩巿、馬德里、鹿特丹、斯德哥爾摩等大城巿舉行後,在紐約 The Brookyln Museum ,展至2014年 2 月 23 日。之後移師到英國倫敦 The Barbican Centre 舉行。

今年3月31號開始在巴黎大皇宮展出。

類似這樣的巡展其實我是相當感興趣的,當年出國留學的PS我寫的就是我有一個夢想,能把中國的好展覽帶出去,能把世界各地讓我驚艷的展覽帶回國。可是怎麼帶?要怎麼開始?我學了三年ART GELLERY AND MUSEUM STUDIES看了無數展也沒學會,真是慚愧。

同一個展覽在不同城市勢必會根據當地環境做不同調整,不管是場地限制還是觀眾喜好,我覺得這點非常有意思,順便提一下現在倫敦大熱的Alexander McQueen 野性之美展覽,

2011年的報道:

名為「Alexander McQueen: Savage Beauty(野性之美)」的展覽將於5月4日~7月31日在紐約大都市藝術博物館舉行,旨在回顧英國以故設計大師Alexander McQueen投身時尚圈19年來的成就。震撼的設計不但表達了Alexander McQueen內心永遠強烈的情感,也充分體現了他年輕在薩維爾街當學徒時學到的傳統精湛的好手藝。

而如今,他回到了故鄉,這個夢開始的地方,也是結束生命的終點——倫敦

倫敦不僅僅讓充滿創意的VA優化了已經四周歲的SAVAGE BEAUTY紀念MCQUEEN逝世五周年,甚至聯合TATE BRITAIN為此專門辦了個後台展

倫敦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將舉辦名為「亞歷山大·麥昆:工作流程」攝影展,展覽將通過McQueen多年好友、攝影師Nick Waplington的作品,呈現一場更為親密的回顧。展覽將呈現McQueen15年來的照片,包括他用過的制衣材料、首飾,從後台、到模特試裝的花絮,以及McQueen本人的工作照,也有最後一場秀「Horn of Plenty」上全程跟拍的珍貴照片。早在2008年,McQueen便叫來Nick並委託他出版一本書,記錄自己的工作流程。

1.3
扯了兩個國外的扯回國內,說著名人我就想到了這個蘇州博物館的招牌——吳門畫派
突然不曉得這個該說是名人還是主題了,反正是個好東西
文徵明唐寅祝枝山挨個兒展,一檔展期還可以換展品,周邊文創也可以成套出,蘇州展完去南京,做出招牌來了當然各地都能去溜一圈唄

蘇州博物館於2012年正式啟動「明四家」系列學術展覽,計劃用4年時間陸續推出「吳門畫派」四大家學術展覽,已經成功舉辦了沈周特展與文徵明特展,頗受好評。

【 蘇州博物館 《六如真如——吳門畫派之唐寅特展》 】此次展覽將展出來自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蘇州博物館等國內外12家文博機構的唐寅書畫精品47件,內容涵蓋山水、花鳥、人物、古木竹石等不同主題。展期是2014年12月8日至2015年3月8日,地點:蘇州博物館

1.4
上海的各種高端購物中心那是土豪的金主啊,背後的財團都可以孵化藝術基金,去年拿下了莫奈今年又開始了梵高

據悉,「不朽的梵高」開票至今票房喜人,其中親民的價格、便捷的購票方式也成了主要原因之一。即日起,主辦方將推出一系列分階段的票種和優惠政策,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總體來說,買的越早越便宜。據了解,4月28日之前,通過格瓦拉生活網訂購預售票,原價為150元的門票,將以80元到100元的優惠價格出售,而三人通票不僅只需280元,更能獲贈一份官方展冊。

值得一提的是,已出售的近5萬張門票均為電子票,售票對象均為個人消費者,這從一定程度上預示了「不朽的梵高」堅挺的市場走勢。

另外,「個人消費者成為梵高展票房絕對的主力,證明了梵高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電子票的銷售成績這麼好,首先說明年輕受眾佔據了銷售對象中的重要比例,其次電子票這種形態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據格瓦拉的項目經理馮芳介紹,截至目前沒有出紙質門票,這樣可以避免紙質票過早流到市場,也避免了大量囤票的情況,對於消費者來說,現階段如果買到了梵高展的紙質門票,就意味著購入了假票。馮芳表示,隨著開展日期的臨近,格瓦拉將統一出售紙質門票,屆時電子票、紙質票雙管齊下,票房有望進一步創下新高。

票房新高什麼的,名人效應就是這麼開心啊。。鼎鼎大名的梵高啊!家門口就能看啊!外地趕過來也要看啊!本地人怎麼能不湊個熱鬧呢?

主辦方宣布,在為期4個月的展覽期間,同時打造上海首個面向所有市民的公共油畫市場,為油畫愛好者和廣大白領構建自由親民的交流空間。從即日起,梵高展油畫市場面向全社會招募油畫青年才俊,攜作品入駐,與梵高做鄰居。

是不是很開心!

2,按主題,這個真的多了去了,就舉一個例子,去年是一戰爆發100周年,可想而知所有一戰的參戰國甭管戰勝國戰敗國都得做出點姿態,文獻展紀念展不斷,倫敦塔88多萬朵鮮紅欲滴的陶瓷罌粟算不算。。

女王親臨喔~當時我憤慨的是人家能準確地報數一朵一朵種下去紀念陣亡的將士我們連抗美援朝死傷人數都報不出來。。

說到戰爭,,有一塊主題展必定是長盛不衰的,各個大使館的文化交流保底項目。。
去年中法建交50周年君不見各大購物中心都來小王子主題展
今年好像是英國年還是啥,之前也有義大利年,看看國博都是些什麼展就大概知道了
於是想到這個最近轟動南京的拿破崙巡展

「飛越歐洲的雄鷹——拿破崙文物特展」,展出文物200餘件。該展將成為目前中國規模最大、最全面系統的拿破崙時期文物展。

  據南京博物院相關人士介紹,200餘件展品主要由法國拿破崙基金會提供,是從上千件文物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珍品,涵蓋雕塑、繪畫、文書、服飾、用品器物、紀念幣、傢具等豐富種類。

  該展覽將以法國大革命為時代背景,通過拿破崙不同歷史階段代表性人物和拿破崙口吻,述說拿破崙人生中的知名戰爭、重要人物關係、重大政治事件。同時,特展將輔之展品,利用觀眾熟悉的時空環境,展示拿破崙從科西嘉島到聖赫勒那島長達50多年的傳奇人生,多角度、立體地展現拿破崙的性格特點和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風雲變幻。

  去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飛越歐洲的雄鷹——拿破崙文物特展」作為「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官方重要系列活動」之一,由湖北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主辦,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文物藝術展覽管理辦公室與法國拿破崙基金會承辦,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湖北省博物館協會為支持單位。

看到沒,中法建交+四個博物館主辦,去年底在天津今年爬到了南京,湖北和遼寧也是不會放棄滴~

-----------------------------------------------------------------來一條分割線
好吧我也寫累了中飯還沒吃外賣到了還在答題好餓嗚嗚嗚
推薦題主一個全球看展神器——IMUSEUM每日環球展覽,剛出現的時候我對它寄予厚望幾乎以為我做夢都想自己做的那個APP有人先做出來了我來當小白鼠吧各種反饋抽小鞭子求進步求好用。。後來。。後來我覺得還是不多說了。。

這個APP被APP STORE推薦過,目前也算環球系列裡比較好用的了,會不定期更新各種藝術展覽收藏方面的資訊,然後各大城市紐約東京柏林巴黎的重大展覽都有介紹,可以發表展覽評論排隊時間可以發圖片自帶濾鏡(瞧,那麼照顧你們這些炫耀黨),可以分享微博微信可以召集小夥伴一起看展。。。可以說基本該有的都有了,自帶大眾點評功能。。除了不如豆瓣同城不能自主上傳發布展覽信息,這就導致了展覽收錄非常不全,但相應的因為所有展覽信息估計都是編輯辛苦漢化就代表了你不用去翻牆閱讀大量英文以及藉助GOOGLE翻譯去機翻看不懂的日文德文法文義大利語而且有審核機制,就保證了展覽信息的全面,正確和有效。

目前我在倫敦東京杭州蘇州南京上海北京看的展都會去記錄一下點評+傳照,有很多TIPS很有用的好嗎
比如有的展館超級難走地圖標的各種不對其實有捷徑要過橋但是百度地圖絕不會告訴你!
比如票價雖然都一樣不是學生也只能買成人票但是該館有優惠每周四免費(才不告訴你就是尤倫斯!
比如某個展一開始說去年12月結束了後來變成了開放到一月再後來是三月結果三月底我們趕死趕活去看了現在四月下旬了前兩天朋友跑過去激動地回來告訴我還開著!還要領人去!
比如同一個半小時之內可到達的交通圈A館5點半閉館提前45分鐘停止進場B館6點閉館提前一小時禁止入場C館六點半關門沒有最後入場時間如果現在是三點半你要怎麼抉擇ABC先後順序還是一攬子全包呢!

扯遠了。。。
全世界的看展狂人都行動起來吧!

已經抓到好多小夥伴的終極夢想就是「每天不要上班空中飛人到處看展多開心呀多開心」。。。學藝術史博物館學就是那麼天真哎哎哎!
OVER


比如同一個半小時之內可到達的交通圈A館5點半閉館提前45分鐘停止進場B館6點閉館提前一小時禁止入場C館六點半關門沒有最後入場時間如果現在是三點半你要怎麼抉擇ABC先後順序還是一攬子全包呢!


除了不如豆瓣同城不能自主上傳發布展覽信息,這就導致了展覽收錄非常不全


比如某個展一開始說去年12月結束了後來變成了開放到一月再後來是三月結果三月底我們趕死趕活去看了現在四月下旬了前兩天朋友跑過去激動地回來告訴我還開著!還要領人去


推薦閱讀:

在中國最值得去的民營博物館有哪些?
在俄羅斯冬宮看到這樣一副天使彈鋼琴的油畫,請問有人知道叫什麼名字嗎?
2016 年,全球有哪些重要的展覽值得關注?

TAG:藝術 | 博物館 | 展覽 | 巡演 | 美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