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佛教果報這個因果邏輯?

邏輯如下:即便真有輪迴,兩世為人,他們有什麼關係,憑什麼一個人作惡另一個人承擔?比如,有人天生殘疾,但今生人家是個好人,按佛家言,可能是前世做的業,今生來受,所以殘疾。可今生這個人跟前世投胎的那位又沒有記憶,比陌生人還陌生人。怎麼解釋?

請佛教徒不要用方便法解釋此問題,題主的困惑顯然是方便法造成的,打機鋒在這裡不合適。


有不滅的靈魂在輪迴,從一個人變另一個人,這是常見。

沒有不滅的靈魂在輪迴,人死燈滅,這是斷見。

兩者都是佛陀明確不贊同的。佛陀所說的輪迴是說業,身口意的行為,不止會影響他人,更影響我們自己身心安穩。這個不用等到下輩子(如果有的話),當下就可以有不同的影響產生。

特別需要指出輪迴並不是佛陀提出的,而是印度文化。佛陀提出的是,無常、無我、涅槃。


按照這個邏輯,
我和你借一筆錢,然後我忘得乾乾淨淨,

然後呢?
借錢這事兒就翻篇過去了?!


應邀

這個問題非常複雜廣大,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即使學佛幾十年,善根福德因緣不夠,也不可能完全搞明白。

你若不是佛教徒,或是初學佛,想完全搞懂這個問題,非常不容易。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義理完全懂了,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略說一點:

佛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教偈頌: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業障我懺悔。

簡要說,往昔(前世,或前幾世,乃至久遠世······)所造作的「善惡相間」業因之因緣成熟了,才能轉生人身。而殘疾則是相應惡業的顯現。

人身轉生人身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兒!

一般的講,當代人生在世,造作惡業非常容易,造作善業非常難,所以,轉生地獄、餓鬼、畜生的是大多數。

人所造作的「善惡業因」都儲藏在阿賴耶識中,業因緣成熟後,就會轉生六道眾生相。

一個人雖然能轉生為六道眾生相,但是「神識」都是一個,這個神識的阿賴耶識儲藏了往昔的一切業因,所以業因中,哪些業因遇相應的緣成熟後,就顯現相應的「事兒」(善、惡、順、逆、苦、樂等等等等)。
········
要想進一步明白因果邏輯真相,仔細閱讀《首楞嚴經》「十習因六交報」經文。


讚歎樓主菩薩善思,這個問題是問到佛法的核心了,需要詳細了解生死是如何流轉的才能圓滿解決這個問題。末學找到一篇精彩的法義辯證就是對樓主提到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的,如下:

論釋印順說「自作自受」的理論如何可以成立?

  「自作自受」就是自己做的事情,由自己來承擔後果。
在《敦煌變文集新書.卷4.目連緣起》中即見此語。目連是 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經里曾記載他入地獄營救母親的故事。目連的母親生前家境富裕,每天殺豬宰羊,餐餐豐盛;又從不行善,對待出家人的態度惡劣。但是目連卻是個相當有愛心的人,常救困濟貧,行善布施。目連出家後,潛心修道,終於修成阿羅漢。想到父母不知過得如何,便利用法力,看到父親在天堂過著快樂的生活,但母親卻在地獄受苦。目連看到母親每天遭受地獄的酷刑,非常心痛不舍,趕緊去向 佛陀求救。佛說:「你母親生前過度宰殺生靈,又對佛門不敬,罪孽深重,自作自受,怨不得別人。」目連想運用自己的神通力救母離苦,卻無法救拔;佛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教他於眾僧結夏安居後,佛歡喜日供僧,藉眾多聖僧之力,合力救其母脫離地獄苦海。佛用「自作自受」來表示目連的母親因為生前不做好事,就必須承擔下阿鼻地獄的痛苦。「自作自受」這句成語就是指自己做錯事,由自己承擔不良後果。

釋印順相信「自作自受」的理論嗎?他不相信。因為不相信,所以責問說:自作自受的理論如何可以成立?不相信的理由,是釋印順認為諸行無常。然而為何因為諸行無常,他就不相信自作自受?他是什麼地方誤會了諸行無常的真實義?因為釋印順落入六識論中,不承認眾生都有能夠貫通三世的意根與第八識如來藏,所以他認為:諸行無常,既然是剎那生滅,則現在造業的身心,與未來受果的身心,還能有什麼聯繫?如果說今生造業,來生受報;造業的身心早已滅去,未來受果的這個身心卻沒有造業,沒有造業的身心如得好報,樂在心裡,覺得生命是美好的,固然沒話說;若有惡報,那當然就要抗議,壞事又不是我此世這個身心所做的,為何讓我受惡報?釋印順有此想法,完全跟一般凡夫抱怨命運不公平一樣,總認為那些惡運不應該由並無行惡的此世身心來承受。

  茲舉《唯識學探源》一段文句來證明釋印順此一觀點:

  諸行既然剎那生滅,那現在造業的身心,與未來受果的身心有什麼聯繫?造業的早已滅去,受果的身心卻沒有造業,那「自作自受」的理論,又如何可以成立?輪迴與解脫間的連繫,也同樣的不易說明。剎那生滅的滅,是什麼意義?是徹底消滅嗎?假使滅等於沒有,沒有就談不上作用,那又如何生起未來的一切?假使還是存在,那為什麼要說它是滅?拿業力來說,業是不是無常?業是無常,才生即滅的,那又怎能說業力經百劫、千劫都不失呢?倘使業依舊存在,那又怎麼可以說諸行無常?就是存在,存在在那裡?在過去?在現在?在內?在外?從這三世的相續,業力的任持,作進一步的觀察時,這流動的生命觀,自然會覺到它的深奧難知,有加以理論說明的必要。1

  注1、釋印順著,《唯識學探源》,正聞出版社(台北),1992 年3 月修訂二版,頁45~461 。

  釋印順提出問題:「假使滅等於『沒有』,『沒有』就談不上作用,那又如何生起未來的一切?」然而「滅等於沒有」,要看沒有什麼?假如殺死一個人,此人消滅了,可說沒有了,但不是沒有因果業力。殺人者後來去投胎而成為「另外一個人」,殺人的果報卻顯現在這個「另外一個人」的身心上;如此,殺人者與受報者明顯並非同一個身心,所以釋印順認為並不是自作自受,而是另外一個人在受。但是所謂的另外一個人難道不是他本人而是別人?如果不是自作自受而是別人代受,那因果法則就天下大亂了。釋印順的思想是很奇怪的,如果他認為意識是不滅的,是可以變成細心、細意識而到下一世去的;則下一世的意識應該知道上輩子殺人,這輩子苦受,乃是自作自受,更無疑義;那麼釋印順就不該提出這個質疑,與自己所說細意識可以常住而來往三世的主張自相矛盾。

  問題出在這輩子的各種粗細意識根本都不知道上一世造了什麼業?足見意識是會斷滅的,只能存在一世。斷滅的意識是不可能到下一世去的,所以下一世不但意識是全新的,其他五識也是全新的;至於身體呢?當然更是全新的。如此看來,上一世作善惡的身心,和此世的身心根本不相同,則自作自受似乎真的有問題,難怪釋印順振振有詞,提出質疑:「自作自受的理論如何可以成立?」然而自作自受的理論若不能成立,難道你釋印順作的善事是後世由別人在享受,所乾的惡事也是由他人在受惡報?或許有人說德蔭天下,豈非他人受善報,但他本人則更有大善報,而不是他人有善報,自己卻得惡報,因果法則不可能如此。

  對自作自受不肯認同的人,受苦時肯定會怨天尤人,認為老天對他不公平。不過釋印順穿上僧衣,自會有人恭敬禮拜供養,這種享福之人是不會抱怨的。然而他這種不信自作自受的邪見會有一種很大的後患—一旦想做壞事就會敢做敢為,反正後果自有他人承擔,那有什麼不敢做的惡事?於是釋印順對於佛法就敢大膽隨意判攝,不理會破法的未來世大惡果。所以信受此一邪見的後果是很可怕的。

  六識論者如釋印順等人對三世相續、因果輪迴的道理是無法解釋清楚明白的,因此都會像釋印順一樣提出懷疑而說:「業是不是無常?業是無常,才生即滅的,那又怎能說業力經百劫、千劫都不失呢?倘使業依舊存在,那又怎麼可以說諸行無常?就是存在,存在在哪裡?在過去?在現在?在內?在外?」釋印順不知道業力存在哪裡而又百千劫不消失?因此他除了表達對業力果報的不公平以外,也提出了對老天公道的懷疑而說:佛法說業力,通於三世。如專約現世說:有作惡的人,作事件件如意,多福多壽。有作善事的人,反而什麼都不行,一切困難。尤其是惡人回心向善,境遇倒一天不如一天,家產一天天消失,使人懷疑老天的公道!2

  注2 :釋印順著,《般若經講記》,正聞出版社(台北),1992 年3 月修訂一版,頁101。

  我們的身體就是一期的果報身,此果報即是業力之顯現,能夠支持色身不壞的「持身識就是如來藏」3,如來藏能「與一切法為依止故,謂能執持諸種子故,與現行法為所依止,此證持種心也。由此有諸趣者,由有此第八識故,執持一切順流轉法,令諸有情流轉生死。」4 可見業力的種子就藏在如來藏中,自己身口意的善、惡、無記業之種子執藏於自己的如來藏中,時間到了,因緣果報成熟,業力就顯現出來而自作自受,這是非常合理而公道的。可是釋印順卻舉「自作自覺(受),則墮常見」的經文來否定說:如《雜含》(卷12?300 經)說:「自作自覺(受),則墮常見;他作他覺,則墮斷見。義說法說,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等。浮彌尊者與外道論法,也否定自作、他作、共作、無因作,而說「世尊說:苦樂從緣起生」(雜含卷14?343經)。這可見釋尊的教說,實以緣起說明生死的流轉;即從身心關涉環境─自然、社會、身心─的展轉相依,次第相續的活動中去說明。後來業力說的發揚,由於緣起支的解說而多少通俗化。5

  注3:《如來藏中藏如來》,正覺教育基金會,2009 年8 月初版二刷,頁1。

  注4:《八識規矩補註》卷2 (CBETA, T45, no1 865, p. 474, a17-20)

  注5 :釋印順著,《佛法概論》,正聞出版社(新竹),2004 年4 月新版二刷,頁92。

  第八識如來藏能持種,能貫穿三世的生死流轉,祂才是自作自受的根本因,而不是釋印順擅自改變而取代的意識。緣起只是在說明這個因緣關係,有生死流轉的現象而說緣起法,不是只有十二緣起支就能產生三世的生死流轉。從十因緣的「識緣名色,名色緣識」,以及名色等一切法全部都「齊識而還,不能過彼」,說明此「識」即是第八識如來藏,不是釋印順所曲解的意識心;可知業力的根源是如來藏而不是緣起,緣起只是結果與現象,不能出生萬法故。苦樂從緣起生,而緣起從如來藏生;自作不一定這一生馬上受報,大約是一期生死結束時才受報;除非種菜,幾個月就可以收割,否則多要等到未來世。從如來藏來看,雖然不是同一個身體五陰,但卻是自己的如來藏所生,也是自己的意根伴隨承受苦樂果的後世意識在領受,所以是自作自受。6

  注6 編案:平實導師於《優婆戒經講記》第6 輯中有開示甚多「自作自受、異作異受、即作即受、非作非受」之第一義諦正理,其中法要勝妙無比,敬請讀者至各大書局或網路書局請購閱讀。

  釋印順只相信六識論,因此他對因果業力種子,到底要記憶在哪裡而能產生自作自受,非常困惑,他說:在一期的生存中,身心組織在變化中有它相當的安定不變性,所以能夠記憶。但佛法所說的記憶力,是有記憶前生以及很遠很遠的可能。身心早已徹底的變化,怎樣還會記憶呢?這記憶與業力的任持,問題是相同的。這困難而又嚴重的問題,需要理論的說明,是何等的迫切!7

  注7 釋印順著,《唯識學探源》,正聞出版社(台北),1992 年3 月修訂二版,頁46。

  這就是六識論者的悲哀,釋印順知道後世身心早已徹底的變化了,怎樣還會記憶呢?釋印順為什麼不敢說記憶在他認為是常住不壞的意識里呢?這樣也是自作自受呀!但聰明的釋印順當然知道這種說法不能成立,因為大家普遍都有隔陰之

  迷,知道意識無法記憶上一世的所為,所以才會有釋印順對自作自受的理論如何可以成立所提出的質疑。意識是不能持種的,因為意識是會斷滅的,所以業力不是存在意識里,因此釋印順又問:

  但是,現在造業,怎麼能感將來的苦果?這是有業力的存在不失。業力到底是什麼?存在,到底是怎樣地保持,怎樣地存在呢?探究到這問題,佛教的各派學者,就提出種種理論去說明他。8

  注8:釋印順著,《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台北),1992 年1 月修訂一版,頁277。

  其實真正實證的佛教各派學者都是八識論者,八識論者都知道業力存在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里,總不能像密宗喇嘛教所說的存在虛空里吧?虛空無物,又非心法,如何能記憶業力種子?而且是你的虛空或是我的虛空?或是大家共享一個虛空?惡人的虛空惡種跑到善人的虛空里去,那果報豈非大亂?所以釋印順宗本的密宗藏傳佛教應成派中觀,是喇嘛教的六識論邪說,所說的都不是正理,不是佛教正法。

  釋印順又認為業行是無常生滅的,怎麼有可能百千萬劫地常住?因此他說:

  所說業能受報,是業住受報呢?還是業滅受報?「業住」,是業力存在不滅的意思;從開始造業一直到感「受」果「報」,這業力都存在不失。那麼,所說的「業」,從作到受,不變不失,就是「常」住的了。但實際上,佛說業行是無常生滅的。佛說造業感果,不但是前生造業,來生感果,是可以經過百千萬劫的。如經百千萬劫的常住,太與無常相反了。如業是常的,常即不應有變化;受報就應該常受報,那也破壞隨業流轉、苦樂推移的事實了。進一步說,業如果是常住的,那也說不上造作了。假定說,作了業在未到感果的時候就「滅」,那業就是「無常」的。業力剎那無常,業滅時果未生,滅了以後即無所有,那又怎麼可以「生果報」呢?實有論者的常與無常,都是邪見,都不能成立業果的相續。9

  注9 釋印順著,《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台北),1992 年1 月修訂一版,頁283~284。

  釋印順認為「業滅時果未生,滅了以後即無所有」,難怪他會說:「那又怎麼可以『生果報』呢?」如果業滅了是無所有而不能生果報,那釋印順的未來世就無戲可唱了,這不是斷滅論嗎?因為有如來藏而有業力,如來藏常住故說業力是常住;佛法中不說業力常住,也不說業力會自己滅失,而是遇緣現行受報以後才會滅失;並不是說受苦的人永遠受苦才叫常住,業力仍然有生滅,才會有一世又一世的五陰而自作自受。苦報受盡就無苦,故諸行無常並沒有錯。釋印順的質疑雖然非常犀利,但是犯了佛學常識嚴重不足的過失,譬如他說:「前一剎那與後一剎那間的阿賴耶識種,怎樣的成立聯繫?前滅後生?還是不滅而後生?如同時,即破壞了自己前後剎那的定義。」10 有剎那即是有生滅,如來藏不生不滅,怎麼有前一剎那的阿賴耶識與後一剎那的阿賴耶識?若問阿賴耶識所含藏的前一種子與後一種子,怎樣的成立聯繫?當然是因為有如來藏持種而聯繫。

  注10 釋印順著,《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台北),1992 年1 月修訂一版,頁292。

  釋印順又問說:

  你說種子不斷不常,試問從種生芽,是種滅了生芽?是種不滅生芽?假使說種滅生芽,這是不可以的,種力已滅去了,還有什麼力量可以生芽?這不脫斷滅的過失。假使說不滅,這也不可以,不滅就有常住的過失。所以,從剎那生滅心去觀察他的種滅芽生,依舊是斷是常,不得成立。所以後來的唯識家,說有阿賴耶識,種子隨逐如流。無論從現業熏種子也好,從種子起現行也好,都主張因果同時。以性空者看來,同時即不成其為因果。11

  注11 釋印順著,《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台北),1992 年1 月修訂一版,頁291~292。

  釋印順質疑說「種力已滅去了,還有什麼力量可以生芽?」他不知道種子若無如來藏的執持,它是沒有力量可以生芽的;芽與種子不一不異,不能說種子滅了而有芽發生,種子會發芽,但種子是因位而不是芽,芽卻是種子的果位。種子變易為芽,就是種子的功能正在運作,故不可說種子不滅;因為種子又名功能差別,芽不正是種子的功能之一嗎?芽又會長莖開花結果,故不可以說種子是常。

釋印順質疑自作自受的理論如何可以成立?最大的癥結在於釋印順信受密宗應成派中觀六識論的大邪見;然而六識論者不論在理論上或實證上,永遠都無法解釋異熟果報的道理。六識論的人永遠不服氣於我今生又沒有作惡事,卻令我受苦報。六識論的人作盡惡事或是謗佛毀法而於命終時若無大痛苦,他一定暗想:「都說我把佛教的八識論毀了而變成喇嘛教的六識論會有怎樣的惡報?我還不是死得好好的?」他不知道今生會得好死,乃是往世造業之善報;但今生所為之惡,還有待來世才有果報。從六識之身口意來看,好像此生跟來世的身心,風馬牛不相干(因為前世的六識已滅);但是從八識論的實證者來看生死的真相時,就知道確實是自作自受。當死亡的時候,此世六識滅了,但還有第七識、第八識存在;而第八識即是入胎識,第七識即是恆審思量的意根末那識,從第七識第八識來看就知道確實是自作自受;而六識論的人以為後世的身心不是此世的我,所以敢作敢為,殊不知來世的結果還是自作自受!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無常所以是苦、是無我,這是在講蘊處界萬法無常;但不可以用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來破自作自受。五陰無常,六識無常,故知此世身心無常,不能到下一世去;但還有一個能出生下一世五陰身心,非常非無常的如來藏自己;這個非我、非非我的如來藏繼續出生釋印順下一世的五陰,去承受自己過去世的善惡業;所以雖然下一世的身心不同於上一世的身心,但從如來藏來看祂所出生的七轉識、五陰,正是自作自受;絕對不會是別人做的惡事,由不相干的你釋印順去承受;就像他人吃飯你不能飽一樣,各自有因緣果報。如是才是佛法所說因果與自作自受的道理;這個義理可以證明自作自受是絕對可以成立的!只有在釋印順等六識論者心中才是不能成立的。

  例如有一個人去搶劫銀行,慌張逃走,卻不幸被車撞死;一般人都說這叫自作自受,現世報。然而因果是很複雜而深奧的,既使是等覺菩薩也不一定全了知,要到佛地才能完全了知;所以因果甚深極甚深,並非只有現世報才叫自作自受。一般人以為意識心知道身心在受苦或受樂,做壞事而善終的人,他就以為是沒有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事實並非如此,例如常常造惡的人,卻曾經偶然造作了一件救人性命的大善業,於是這個常常造惡的人就因為這件善業因果比較大而獲得善終,繼續生在人間;但是那些難以計數的小惡業,未來世還是得要受報的。只有不相信有未來世的人才會不相信自作自受,那就是受持六識論而疑心沒有未來世的應成派中觀師,釋印順即是現成的例子。不相信輪迴的人,往往因為有隔陰之迷就不信自作自受;以為死後就什麼都沒有了的人,不會相信自作自受;然而真正受苦樂者並非七識心,佛說「七識不流轉」,唯有第八識自心如來,方是真正能流轉於生死之主體識,這一點就比較深奧難懂。

  平實導師於《楞伽經詳解》云:

  七識心並非真正受苦樂者;一者,前五識於五塵等法,雖有順心違心之境界受,然而其了別五塵順違之體性及自我性,皆極淡漠,故非受生死流轉之主體識;末那識則唯能於五塵所顯示之法塵上作極簡單之了別,不能了別其細相,亦不能了別五塵相,是故末那識亦非是生死流轉之識體;意識心雖能於六塵悉皆詳細了別,於世間法上言之,實是正受苦樂者,能正受種種苦樂觸之現量境界,而有順心違心之境界受故;然意識所受之苦樂等相,皆是無常變異、終歸於滅之法,不曾有一苦樂法能常受其樂、或常受其苦者,乃至不苦不樂之舍受亦復如是,皆是無常之法。既是無常之法,則顯然非是真正受苦樂者。唯有自心如來,雖離見聞覺知而不受六塵境界中之苦樂觸,然而卻是世世通貫而不曾剎那間斷者,卻是世世承受前世善惡業果報,而令一切善惡業苦樂皆能如實現行,而在自身所生之七識心上受報者。如是真正能實現善惡業果報者,方是真實受苦樂者。12

  注2 :平實導師著,《楞伽經詳解》第10 輯,正智出版社(台北),2008 年3月初版三刷,頁78。

  由此可知真實的佛法絕對是自作自受,這個理論若不能成立,則佛法要全部改寫,如此釋印順出家學佛變成毫無意義;

  因為自作自受即是因果法則,如果這個法則不能成立,佛教就不成其為佛教了。
救護佛子向正道——(十)游宗明居士


是呵 今生這位覺得很不公 。
同樣我們會不會覺得反正報在下世 今生多做些壞事也無所謂了?

那為什麼我們不能嘗試著下決心斬斷這條前後相害的因果鏈呢

其實前世今生兩個生命並不是沒有內在聯繫的
每個眾生都有阿賴耶識 不斷含藏現在我們造作的因果種子 同時也會不斷變現以前含藏的因果種子 所謂好壞就是這麼繼承來的

所謂生 其實是變現了一個生的因果 死是變現了一個死的因果 實際上前後都是這個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並沒有生死的變異 所以我們要對以後負責 也要對以前負責


一看就知道你根本就不認識自己。
答案是,誰作誰受,作什麼就受什麼。
上一秒的你和這一秒的你是同是異,這點你先搞清楚再談別的。


善惡的念頭,不善不惡的念頭都會產生一種能量,它從本質來講是無特定的不變性。但有會含藏的功能,可超越眾生壽命的時空延續。當心意識和環境產生作用這個功能就記錄,它不分辨好壞是非只默默記錄,好像一台超越時空的記錄儀。也就是業,而這種能力量叫業力。用現代說法可用稱作一種推動事物發展的能量。這種能量有個別的也有共同組合形式(共業和別業)。在時間環境條件成熟時以不同形式顯現出結果。其中前生意識在轉生入胎時,大部分人會忘記,而某些人因為特殊原因會記起前生的事情。而也前生的一些突出的氣質會像基因一樣帶往今生,繼續心物一元互相招感受報。受報是一個中性的詞語。不是不報,時辰未到,自作自受,能量守恆的原理,善力量大的惡報推遲或減輕,但果報現象不會消失。整個宇宙人生或超出可思議的範疇都同屬一個整體,因緣組合而生。有些果是今生所種在今生顯現,有些是前生無量時間所種下的因再在當下時機成熟時顯現,舉個例子,如果前生跟一個人很好,今生就比較投緣。過去廣與人和善,碰到好事物的幾率就高,易得好結果。但萬法都在變化中,沒永恆的好也無不變的壞,好壞無常,一切好壞關係都在互動中產生。所以佛教高度重視當下心態,勸導世人多積累善的能量。大到超越可理解的世界,小到一個人的命運,皆有前因後果。

明白因果法則之後,就不用算命了。世界人生其實很公平,只是人對事物和時間觀念的執著障礙了真相。背後的推手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過去就是現在,現在就是未來。自己覺悟自己決定。


提問者可以將問題想得簡單點,把前世和今生的時間間隔縮短點。這一秒那個人做了壞事,下一秒他失憶了,根本不認識上一秒的他,不承認之前做的壞事。那麼警察叔叔會因為這個人失憶了就不會抓他懲之於法,會因為這個人失憶了就認為不是同一個他。作為旁觀者的你,你會因為這個人失憶了就認為他不應該受到懲罰,你會為他感到冤枉嗎?你要看到上一秒作惡多端的他和下一秒失憶的他,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那麼你還會認為前世的他和今生的他是互不相干嗎?不會因為任何事物的形態變了就不受因果規律的約束。前世的他和今生的他變得完全不一樣,依然受到因果規律的約束


題主的疑惑讓我想起一首歌
叫 告別娑婆
通篇歌詞談論 前世的孽今世還
到最後 感悟出來 不輪迴 不要再輪迴了 題主可以去聽聽


以邏輯去講因果,就如用水去解釋火的產生。二者本來就是不同體系甚至相互對立的存在,是講不得的


因果關係是存在的,然而未必任何時候都能察覺到…這時候為了不坑自己……
然而這只是種打開方式,你非要拿小圈套大圈……祝好


因果的定律和邏輯理論,是佛教最最最特殊,最最最高級,最最最深奧的「法」!「因,緣,果」這三法,是研究「唯識,中觀」的起點,是「如來藏,大空性」的終結,是「顯密,因明」佛教的焦點。題主,你是怎麼挖到此處?莫非前世……?


喂喂喂,拜託你今天別吃飯啊,因為你今天吃了飯享受了美味,卻把拉屎這個爛差事甩給了明天的你,明天的那個你既沒有享受到你吃的這些食物的美味,卻還莫名其妙地要承受腹痛去廁所拉屎聞臭味的痛苦,明天的你跟今天的你什麼仇什麼冤?他簡直躺槍好嗎?
玩笑開完說正事,佛教認為來世的你與今世的你並不是同一個人,但你們之間有著深刻的聯繫,正是今生你所造作的一切行為,導致了來世你的基本格局,不過這個格局當然隨時隨地受你未來的的行為所影響,改變。其實你所感受的並非全部是前世所造,你一個小時之前貪圖涼快吞了兩個冰塊,一個小時之後受到胃痛的折磨,不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嗎,佛教所講的三世並不僅僅包括前世今生,還有去年,今年,明年;上個月,這個月,下個月;昨天,今天,明天;乃至念念的相續過程,可以無限細分。


兩世為人,是說之前的你和現在的你,或者現在的你和將來的你。人只有一輩子,這輩子過不好,別想著還有下輩子。但昨天過得不好,可以想辦法今天過得好一些;今天過得不好,可以努力下明天過得更好些。天生殘疾,這是父母種下的因導致的不好的果。這個因,他已經無法改變。但是將來的果是好是壞,現在的他還是能夠改變的。澳大利亞的尼克胡哲,天生四肢殘缺。他的人生雖然曲折,但很精彩,絲毫不輸給四肢健全的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一休?
佛教中有哪些基本概念?
究竟中國神話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TAG:佛教 | 風水 | 算命 | 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