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星巴克快速增長,目前市值 494 億美元,然而在美國每一天都在關店,究其快速發展的原因在哪?

近幾年星巴克快速增長,目前星巴克市值494億美元,是facebook市值的近9/10。然而數據統計,星巴克在美國店鋪數1999年是1萬1千家,總裁Howard回歸的2008年是7100家,現在是六千家,可以說是在美國每一天都在關店。究其快速發展的原因在哪?


首先,題目所說的「數據統計,星巴克在美國店鋪數 1999 年是 1 萬 1 千家」應該不準確。我查閱了星巴克歷年年報,搜集到以下數據:

將其中美國本土店鋪數量的數據轉化為圖表:

星巴克在 1999 年在美國的店鋪數量並未達到題目描述的那麼多,而是略少於 2000 家,而至 2012 年,店鋪數量有著比較積極的增長。

但這個題目如@曲凱 所言,是偽命題嗎?從年報披露的數據可以得出,從 2008-2012 年,星巴克每年關閉的店鋪數量如下:

*星巴克公布了 2008 與 2009 年關閉門店總數,但未公布其中自營與授權店的佔比。

2008 至 2012 這 5 年間,星巴克在美國平均每年關閉店鋪接近 340 家,平均每天關店 0.9 家。原題目說的「在美國每一天都在關店」,從數字上來說問題不大。只是說,開店數量比關店數量要多罷了。因此,@曲凱 的回答是不嚴謹的。他的表述可能混淆或忽略了凈開店數(Net Stores Opened)與實際的開店數。

而星巴克在 2008 年至今,經歷過 2 次關店大潮——一次主動,一次被動。

主動的一次:

2008 年前星巴克借美國經濟高速增長,也經歷了一段非常激進的擴張,這時期內美國門店數量是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

然而,到 2008 年,由於金融危機,以及星巴克自身品牌與產品的問題,星巴克遭遇了寒冰,單店收入下滑,比麥當勞、 Dunkin" Donuts 的低價策略也搶走了很多消費者。因此,星巴克宣布了關店計劃,以改善經營:

As described in more detail in Management』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in this 10-K, Starbucks has taken a number of actions in fiscal 2008 and 2009 to rationalize its store portfolio. These actions have included plans (announced in July 2008 and January 2009) to close a total of approximately 800 Company-operated stores in the US, restructure its 2 Australia market, and close approximately 100 additional Company-operated stores internationally. As of the end of fiscal 2009, nearly all of the approximately 800 US stores, 61 stores in Australia and 41 stores in other International markets have been closed. The remaining International closures are expected to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fiscal 2010. Starbucks Company-operated retail stores accounted for 84% of total net revenues during fiscal 2009.

此後,以舒爾茨為首的經營層對星巴克的經營進行了很多改革,包括供應鏈優化、產品組合創新、重塑品牌、擁抱互聯網等。而對門店開設與關閉也作為其中重要一環自 2008 年延續下來——由於在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地區,單店銷售增長緩慢,因此必須通過關店來優化經營情況。關閉表現不佳的門店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決策。如@雷磊 所言:「關店,是縮減成本,對利潤是有積極影響的——關店這個因素對於市值來說並不一定是負面。」

另外一次,則是被動的。

2003 年,星巴克收購了西雅圖貝斯特咖啡(Seattle"s Best),以在美國本土抗擊麥當勞、Dunkin" Donuts、Caribou Coffee 和 Peet"s Coffee 等對手。收購後,星巴克迅速與美國最大的書店之一 Borders 合作,以店中店的形式開設西雅圖貝斯特咖啡。但是,2011 年 Borders 倒閉,星巴克也因此關閉了在店內的 475 家西雅圖貝斯特咖啡門店。 這就是為什麼 2011 年,星巴克會有數量巨大的門店關閉。

如果忽略西雅圖貝斯特咖啡由於合作方倒閉原因而關店的客觀因素,其實星巴克並未達到「日關一店」這麼嚴重。但為什麼在美國給人感覺「每一天都在關店」?這可能是心理認知造成的——由於星巴克一直在強調「社區」文化,要將星巴克打造成社區的重要組成元素,與居民打成一片。所以在很多時候,星巴克在美國關店行為會給顧客帶來深刻印象,尤其是開了很多年的老店。因此可能有人會得出題目所說的,「在美國每一天都在關店」。

最後,回到題目內容,為什麼星巴克可以快速發展?

其實上面的描述已經說過很多,最重要的是國際化。

其次,不斷優化經營,拓展品類:

此外,品牌管理能力造成的消費者忠誠、優化經營各項指標都漂亮,另外還有對互聯網的熱衷,示意著未來的發展能力。這些都是投資者喜歡的主題,因此被追捧。


上邊幾樓已經答得很好了,這裡補充兩點我在美國看到的情況。

1)會員積分制度+超大覆蓋率
星巴克的會員積分制度在維持用戶忠誠度上做得很成功,比如每滿12杯就有1杯免費,生日有一天免費,以及其他一些小福利。而另一方面,星巴克超大的覆蓋率又能保證自己的顧客無論在哪個城市都能享受到這些福利。這兩項加起來是美國其他咖啡連鎖店無法比擬的。

2)移動支付先鋒
移動支付是IT領域的未來之星之一,Google, Square, Paypal等等公司都在為了這塊肥肉拼得火熱,而實際上目前為止做得最成功的卻是星巴克這個非IT公司,其2012年移動交易額達到5億美元。作為星巴克手機app的用戶我不得不承認星巴克的移動支付的用戶體驗做得非常成功。星巴克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成功無疑為自己在即將到來(或是已經到來)的移動時代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詳見:《奢侈態度》。
第一次置頂,好開心啊,其實我只去過兩次星記,一次什麼都沒點,一次是報銷。。。。感謝星迷。。。。

美國投資人最看重兩個核心數字,一個是客單價(即每位進店客人的平均消費額),另一個是來客數。

前任ceo吉姆·唐納德接手之時,首先面臨的問題是營業額的上升的瓶頸,他將此歸因於製作咖啡的時間。隨著客人的增加,以傳統方式製作咖啡造成了普遍的排隊現象,勢必會有客人因等不及不耐煩而流失掉。吉姆·唐納德不想放棄每一位進店的客人,為此專門開發了全自動咖啡機。這種咖啡機就像賣可樂的「現調機」一樣,水龍頭一開,咖啡自然來。店鋪開設的速度加快,成本也降低。

代價是這種「咖啡現調機」無法根據咖啡品種來調整萃取方法,所以無論是什麼豆子,做出來全一個味兒。雖然現在星巴克也常更換「本周精選」,那也不過是一種噱頭或是例行公事,早已失去了意義。凡此種種,令星巴克越來越像甜品店。 星巴克的來客數呈現負增長就不奇怪了。
新技術的運用加速了規模的擴張,所以在世紀之交的一段時間星記的股價可以連漲100多個月,但是當店鋪數逐漸到達頂點,星記變的不再那麼純粹,股價提前反應了經營狀況,星記股價從2006年37刀跌至2008年的14刀,雖然也有金融危機的影響。

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的回歸遇到的問題就是要將迅速擴張帶來的公司體內的虛火去除。有鑒於此,舒爾茨「回鍋」之時便立即宣布先在美國關閉600家店,重新開啟員工的咖啡訓練計劃,同時恢復傳統的製作方法,「讓星巴克重新找回社區店的溫暖感覺」。從股價的走勢看,他成功了


1)關店,是縮減成本,對利潤是有積極影響的——關店這個因素對於市值來說並不一定是負面。

2)在米國本土關掉高成本低產出的門店的同時,在中國用相對低的成本野蠻生長著——在成都春熙路商圈緩慢步行10分鐘的範圍內就有3家。

3)其他國家的情況我不知道,但是聽說在發展中國家星巴克的發展速度和這個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速度是匹配著的。


這個題目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顏鎮鍾 的回答中對一些數據有更完整的補充)

題目說

然而數據統計,星巴克在美國店鋪數1999年是1萬1千家,總裁Howard回歸的2008年是7100家,現在是六千家,可以說是在美國每一天都在關店。

但從維基百科可以查到下面的圖表,是星巴克在全球的咖啡店的數目,1999年的時候星巴克剛開始進入中國等亞洲市場,全球也只有2500家店左右,而之後可以看到星巴克確實開始激進的擴張,到2008年全球店鋪數是17000家左右,2008年因為金融危機等,星巴克確實在美國有一個短暫的關店和裁員行為,但絕不是題目所說的「每一天都在關店」。

星巴克過去的12個月里,新開的分店數目如下(來源於Q2財報):

美洲地區522家新店
亞洲地區516家新店

然後再來看下星巴克2013年度的目標(同樣來源於Q2財報):

  • Approximately 600 net new stores in the Americas, with the majority of those in the U.S.
    美洲將新開600餘家新店,其中絕大多數在美國本土。
  • Approximately 600 net new stores in China/Asia Pacific, slightly more than half will be in China.
    亞洲將新開600餘家新店,其中超過半數在中國。

所以說,這個題目的論據根本就是徹底錯誤的。

最後,簡單說下星巴克增長的原因。除了基本的成本控制外,主要在於其全球日益增長的品牌效應和所謂的Starbucks Experience.

在美國地區,星巴克是典型的傳統企業和互聯網結合的代表,不管是app的多樣化的功能,與蘋果的合作,還是和Square在移動支付上的先行探索等,都是值得稱道和學習的。星巴克在美國正在成為一家科技公司,而這點在中國也只是剛開始而已。

在中國地區,星巴克仍然是高利潤的近乎奢侈品的飲品,所以中國地區的利潤是全球最高的,但是最近因為國內地產物價的原因,星巴克雖然不像低端的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受影響那麼大,但是在國內的基礎投入也明顯增長,之後大概會逐漸向二三線城市擴張。

--------

  • 更多回答請看 曲凱
  • 更多文章請到 創投方法論-知乎專欄
  • 更多互動關注公眾號 42章經

其實,與其說是全球經濟的不景氣迫使星巴克關閉很多門店,倒不如說是品牌的貶值刺破了星巴克的品牌神話,星巴克的靈魂設計師霍華德.舒爾茨不得不承認,無限的擴張,導致品牌體驗的平淡話和品牌力量的削減。
回顧星巴克發展的這些年,投資回報率超過了沃爾瑪、通用電氣、口可口樂、微軟以及IBM的股市收益總和。星巴克最初的成功在於其倡導的第三空間一說,在於其營銷和體驗文化,一種時尚文化的象徵,雖然星巴克聲稱自己的咖啡是最好的,但由於咖啡這種產品太普遍,對於這一行業來說,替代品和競爭商家比比皆是,而星巴克贏在哪裡?在於它的服務、價格、管理、營銷、渠道、終端等等。在它醇香的咖啡下面隱藏的是獨特的品牌競爭力,品牌資產無疑是星巴克最寶貴的資源,品牌擴張,對它而言,既可能是加法,推動發展,又可能是減法,削弱品牌的價值積累,之前的快速擴張讓星巴克飄飄然了,擴張的邊界超出了其品牌的核心價值。
星巴克以精品咖啡自居,開店的位置就應該堅持選擇精品形象的地段,但迫於規模,由高級寫字樓複製到嘈雜的商場,當人們匆匆來匆匆去的時候,完全喝不出「星巴克」體驗的氛圍,隨處可見的LOGO,讓新晉的小資和中產階級覺得星巴克體驗唾手可得,不過如此,已經蛻變成一個歇腳的地方,心中的品牌價值也就越來越貶值。
最後,我覺得星巴克關門是件好事,削減門店、收縮產品線,也表明星巴克真正意識到了「星巴克體驗」的平淡化和「品牌商品化」削減了其價值。
還有,可以去即將關閉的星巴克門前拍張照片留戀,一定會成為絕版的收藏。


2000年,舒爾茨從CEO位置退下之後擔任公司主席,不再涉足公司日常運營,轉而關注其全球性戰略擴張策略。隨後幾年裡不斷擴建門店,董事會自信心膨脹,股票暴漲,當然銷售利潤也再不斷增長。直到有一個季度,這一切都停滯了。
2007年,星巴克開始走下坡路,由於過分追求增長,他們忽視了公司運營,對公司的核心價值也不那麼重視了。衰敗發生得安靜而平緩,就像脫線的毛衣一樣,從鬆動的那一針開始,一點點脫線。
追求成長就想一種致癌物,當他成為星巴克領導群體最根本的工作目標時,因其關注點從收入和成本的節約機會轉移了,他們沒能有效地控制不斷上漲的建築成本和新設備的額外成本,繼而,隨著經融危機到來,消費者減少開支,他們就面臨了致命的打擊:銷售成本上升和收益下降,這意味著盲目擴張已不可行。
星巴克集中關閉門店出現在2008霍華德.舒爾茨復出之後。七月份當舒爾茨宣布關閉600家門店之後,星巴克的股價下跌到了14.95美元。2008年是星巴克最暗淡的一年,這一年霍華德.舒爾茨力挽狂瀾,制定了很多變革議程,關閉門店裁員只是其中的一項。大幅削減成本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2009年下半年,星巴克實現了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盈利性增長,這得益於舒爾茨在過去十幾個月做出的一系列變革:大幅削減成本、改進流程、培訓咖啡師、推出新的濃縮咖啡機Mastrena、派克市場烘焙咖啡、三葉草咖啡機,還有已經面市的VIA等,這這些變革帶來的收益很難被量化,但是這些才是星巴克能夠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承載壓力的本質原因。至此,星巴克的態勢已經轉變,而且呈現了持續上升的趨勢。星巴克不再是一座需要修補的根基不牢的房子了,它已經成為一個穩定的全球性組織,已經有能力面對所有的機會和潛在風險,也有能力再續輝煌實現新的增長。這是星巴克一個全新的開始。
對於恢復元氣後的星巴克,最激動人心的就是國際市場了,星巴克開始努力擴展全球門店業務,其長遠目標是會有一半的門店開設在北美之外的市場,當然,中國必定會成為星巴克的第二市場。
2010年財務年度,星巴克的收益增長達到了創紀錄的107億美元,全年營業毛利增長了13.3%,創下了歷史新高。
星巴克的持續增長得益於舒爾茨做出的各種變革措施。當然,他仍然堅持以採購、烘焙、提供最優質的咖啡作為其核心,繼續在零售門店和星巴克體驗上投資,因為好的門店才是星巴克的基礎。


1. 對於這種大型連鎖咖啡廳來講,關店並不是壞事,要看為什麼而關店,關掉高成本、低收益的店,對公司的品牌形象提升、成本壓縮、利潤提高,是有益的,所以股價上升是合理的。

2. 贊同德芳的觀點,星巴克關店,到底是在縮減規模?還是另一種擴張?關掉米國成長緩慢、利潤低的店,而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中國等快速成長的市場中,這難道不是另一種擴張?

3. 星巴克這些年的快速擴張,導致品牌價值受損,現在慢下腳步來,反而是一件好事


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區別,非上市公司只要有錢賺就會一直進入,因為老闆總是有錢賺; 而上市即使利潤率再高,一旦利潤出現下降了,股價就會下降;股價一下降,董事會就惱了,於是裁員/組織結構調整什麼的都來了。
所以很多時候上市公司(不包括中國的)裁員/調整並不是因為虧損,而是因為無法賺更多的錢


我不知道如果關店與星巴克想減低支出有關 因為擴張越來越大 各種原因比如人員分配的 而且可以降低原材料的價格等等 隨著公司的擴張 每一杯星巴克產品的支出會慢慢低到一個點 這個下降的過程叫做 economic of scale 但到達了這個點以後 每一個產品的支出反而會增加隨著更多的擴張 當然這個點是很難預測的 所以隨著店越來越多 布滿全球 星巴克發現他的支出對於每一個產品更加的高了反而 與許因為高估了顧客的渴求度等等 所以這個復而上升的過程叫做diseconomic of scale 隨著產量上升 在long run的情況下的平均總支出是上升的 所以為了達到較低的平均支出 星巴克因而決定關掉一部分店從而達到更好的效益
只代表個人觀點 也許不完全正確 勿噴 畢竟我也不是專家 只是一名17歲在校學生


老實說抓住了中國這個畸形的市場是星巴克迅速擴張的主要原因。對於很大一部分走進中國星巴克人來說,他們要的可能並不是香醇的咖啡,味覺上的享受,可能只是一種心理上快感。他們更多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所謂小資情調,為了找個地方做蹭網,至少我身邊很多都是這樣的。所以說,咖啡味道如何,服務如何,價格如何,統統都是其次。重要的只是星巴克這個招牌,這個小資才能享受的飲料。


雖然喜歡裝小資的人挺多推動其在瓷國快速發展,但不可否認,在中國,要找到象星記這樣餐廳環境還不賴,消費適中,外帶也很方便,服務不錯口感也可以的便捷咖啡屋,除了它自己,選擇還真是少得可憐的


對於咖啡文化的認知普及,需要一個時間。

如杭州而言,從2000年左右的商務型兩岸,到2003年之後發展起來的連鎖型星巴克、COSTA,再到2008年後開始不斷冒出的個性化小店,再加上杭州得天獨厚的風景區咖啡店。
風格的不斷變化,更是一種總體水準的進化。

在租金成本日益飆升的現在,星巴克在商場、景區、寫字樓里的店鋪不斷冒出。
我們當然會對其口味、風格等有所不滿。
但作為咖啡提供者,其統一標準的服務供應,還是值得表揚。
就如當大家在為了尋找一個家沒有地溝油飯店而苦惱時,突然發現200M左右有一家KFC一樣高興。

回復那些認為星巴克裝逼的人們:
其實最裝的,不是去星巴克,而是某些酒店大堂或者商務店裡點一杯普通豆子沖泡出來的藍山!


木有樓主說的那麼誇張,我昨天還看了他們的Q2財報來著。。ps:目前沒工作還打算去星巴克做全職咖啡師呢!


去年喝了73顆星…還沒算在香港喝的…的金卡客戶路過…
今年買了蒸汽咖啡機之後才發現只要有好的豆子,自己胡亂弄的都可以隨便秒掉星鴨子…


星巴巴的快速發展,應該指的是在發展中國家的快速鋪開吧。全球化的形勢下,在發展中國家做大路貨,在本土重塑自身高端品牌才是王道啊。


主要是定位不一樣。在美國星巴克也就是中低檔的快速消費品,在中國確實高檔小資裝逼的城市飲品。而中國正在迅猛發展,國人內心膨脹,需要這樣的消費。


目前,我工作的大廈一樓新開一家(把costa趕走)對門一百米大廈一樓一家,出門右拐,外交公寓一樓一家。方圓500內三家。星巴克佔領地球。


正因為關閉了美國的店,才得以發展吧?美國的星巴克一杯咖啡幾美元,售價可以說與中國大陸的價格相當,但是中國大陸的人工成本低,銷售量又大,所以這才是盈利點,美國本土的店根本不賺錢,甚至可能賠錢。


全世界的各行各業都應該關掉他們在本土的業務來華開店


中國市場,不僅僅是星巴克,百勝餐飲也有類似的情況。


因為之前想開,拉著小夥伴們做過一些調查。大陸加盟費八百萬一年。(全中國這麼多星巴克,只要生意不要差到關門,靠加盟費賺翻了吧)
但目前江浙滬地區被一個台灣大佬買斷,其他人沒有許可權開。

單杯原料成本價跟網上傳的三到五元是真實數據;
北上廣等一線最大成本在租金,完全靠跑量來實現盈利,但量完全不是問題;
人力成本相比較下來低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真正專心致志做好咖啡的咖啡店,沒有一家是靠賣咖啡來實現盈利的。

Ps本人不喝咖啡。


裝逼作祟,不是說喜歡的星巴克味道的。
首先星巴克是外國比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專營咖啡的企業,而且星巴克名字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也是只聞其聲不見其物的一個品牌。不可否定,星巴克是一個大公司,對於全球的咖啡飲品也是有相當的影響力。回復樓主所說,為什麼美國在關閉,而中國在增加。
個人覺得,一是中國老百姓對於這個先入為主的品牌還是有認同感的。而是網路上鋪天蓋地給予星巴克的價值也有很多,比如說什麼,文藝青年啊,都市白領啊,休閑啊,這一類的品牌標籤。也是中國老百姓工資收入不高卻喜歡拿著星巴克進辦公室的動作越來越多。好像覺得有了個印著娘們標籤的杯子異常姿勢端正一樣。(不喜勿噴)還有一點就是其他的所謂競爭對手,也確實不如星巴克做的專業。
近段時間快餐巨頭麥當勞也加入了搶蛋糕的行列,各種瓷杯裝咖啡,文藝碟子裝蛋糕的姿勢也在進行。所以全世界都說,中國是個很大的市場啊!本人個人觀點而已,看官看過就算了~


推薦閱讀:

美國麻省 (Massachusetts) 是新興醫療公司的重地嗎?為什麼 2013 年麻省 IPO 案中有 90% 是醫療類企業?
QE3 的推出為什麼會導致美股的黃金價格不斷上揚?
如何解讀阿里巴巴集團在 SEC 提交的招股書?

TAG:商業 | 星巴克 | 零售店鋪 | 股票 | 美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