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保持精力寫作?

習慣晚上寫些東西,那個時候精力明顯不夠用了。而且總想著在十二點前睡,時間方面也顯得很緊迫。這種狀態下,很難投入到寫作中去。請問各位上班同時也業餘寫作的知友們有什麼方法讓自己保持精力寫作,請分享二三。


謝邀。

寫過東西的人都知道:真坐下去寫,猶豫和斟酌的時間居多,敲鍵盤的時候少。
人會不斷給自己找理由:沒找到節奏感啦,沒靈感啦,不滿意啦,如此云云。

一個簡單的辦法。
每天,趁閑著發獃時,想你當晚要寫的東西。
想出一句話,最真實最簡單的一句,然後延伸,把它及其周遭的東西,組織得很美,讓你覺得寫出來一定很動人。
隨著時間流逝,等你晚上到了家,你會迫不及待想把這句話說出來。
於是你就開始寫了。你很流暢的把自己想寫的傾吐出來了,趁流暢時停筆,留著明天待寫的一句,休息。

周而復始,良性循環。你就會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寫作時間——哪怕不穩定,你會每天都會想寫點什麼的,還可以避免儀式化和拖延症。

同理適用於其它愛好。

大致如此。


孤獨、規律和專註是最重要的吧。


前幾天看了我心目中美國活著的作家中,最可能偉大的喬納森 弗蘭岑的散文集《How To Be Alone》,他早年是個先鋒小說,後來把自己移居到離群索居的郊外,在完全的寂靜和黑暗之中寫作,唯一的娛樂,就是觀察候鳥。

我印象最深的是,華萊士死時,弗蘭岑曾經寫過一篇悼文來懷念這個昔日好友,寫到他邀請華萊士去看鳥:「在他去世前的那個夏天,我們一起坐在他家的露台上,他抽著煙,我眼睛一刻不離房子周圍的蜂鳥,而他卻可以不看一眼,我不禁為之悲傷。在他下午服藥後小睡時,我則在為下一次出行研究厄瓜多的鳥類,我明白了,他的難以排解的苦惱與我的尚可排解的不滿,二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我可以在觀鳥之樂中逃避自己,而他不行。」


以色列偉大的小說家阿摩司 奧茲說他的寫作習慣:「我大約5點左右起床,然後出門去散步。我的家在沙漠的中間,我在沙漠里走上半個小時,看著旭日在沙丘間冉冉升起。在這個過程中,我理清大腦的思路,然後回家喝杯咖啡,坐在桌前,開始寫作。往往一寫就是一個上午,有時寫一頁,有時寫半頁,有時候什麼也寫不出來。午休後,我再回到桌前,有的下午我就忙於把上午寫下的東西全部刪掉。」


天才如馬爾克斯,寫小說的時候也規定自己不能出家門,他寫不出來的時候就暴躁地踱步,有時候氣得把門卸了,然後再裝回去,反正就是不允許離開家。


我一直覺得,很多人對於寫作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這是一個靈感性的工作。

等待靈感降臨,或者思考有了結果,然後倚馬而就——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書寫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花一兩年、甚至兩三年的時間到達一個彼岸,其中的每一天早上坐在書桌前,都折回起點,校正自己,重返現場。整個過程如海上遇難者一樣孤身掙扎,沒有人能夠伸出援手。這種工作靠靈感和熱情都是無法支撐的。寫作同樣需要專業精神。


——當然,以上的回答僅僅是指寫長篇的時候。

短篇和散文輕鬆得多:每天像規定上班時間一樣規定寫作時間,期間不上網不看書手機飛行模式,寫得出來就寫,寫不出來就對著空白文檔發獃。保持閱讀和運動、減少社交、按時睡覺。

我自己的經驗是,每天工作之前先刷半個小時淘寶,刷舒服了再開始寫。用物質來激勵自己 ,嗯……


·
對大多數寫作者而言,要持續不斷地寫,首先要形成規律性寫作。
很多人會把寫作虛幻化,什麼靈感都是不知何時來拜訪的啦,寫作要來感覺了才能下筆啦,非要去山清水秀的地方才能有創作慾望啦……就一般性寫作而言,這些都是扯淡。
·
舉個不成器的例子(我自己):
我以前在豆瓣小組開過一個打卡帖,周一到周五(周六不定)每天一篇隨筆。從無間斷。半年後因為工作關係而中斷。要知道那時我中午和晚上還要抽空寫會兒小說。
這種旺盛的寫作狀態,就歸功於當時規律化的生活節奏:
每天早上坐地鐵,開始構思當天的隨筆主題,到公司後寫下幾個標題,一邊做事一邊繼續構思。到中午了就可以把完整的文章寫出來,平均一篇大概2000字左右。(當然,由於時間倉促,無暇回頭修改,文字比較粗糙,但我有時回頭翻看,發現選的主題都挺不錯)
·
要規律,也要技巧。
雖然寫作有時需要正面強攻,上不了也要硬上,但時間有限而文字無限,有些類型的文章,只要安排好寫作順序,就可以節省不少時間精力。比如主題的選擇,比如先寫結尾再加開頭等等。
寫的過程其實是很快的,不快就說明沒想好,那就不要耗時間。
就比如說寫專欄(還是我自己。。):
我自己本子上記的靈感是現在專欄文章數的幾倍,但有些寫了開頭就發現不對,索性先存在腦子裡,先寫適合現在寫的主題。文章也經常不是從開頭寫起,而是從結尾寫起。
先盡量寫,亂七八糟也無所謂,完成度高一點就行,反正又不是一次定稿,之後可以再修改嘛。從無到有最難,修改已有文字就容易多了。
·
想起個小趣事。
我那時每晚十點雷打不動要碼3000字,很少在晚上出去玩兒。有次我和閨蜜在外面逛街,我一看時間,居然已經九點了,心急如焚,馬上坐地鐵往家裡趕。一路緊趕慢趕,十點鐘前終於在電腦前坐下了來。由於習慣的力量,很快我就情緒穩定,順順噹噹碼完字,睡了個好覺。
再有什麼重要的內容,一天晚上寫兩個小時,已經足矣。
·
把寫作當作工作,學習前輩的方法,要保持大量寫作其實不難。怕就怕不肯吃苦,也不肯用心。
我簡直不想再重複了,好多人覺得寫作容易,但真寫起來又叫苦叫累,就是因為他們始終不能明白:寫作,尤其大量的寫作不是隨性而發,想寫了寫點,不想寫了就不寫。真正想寫作,至少拿出點專業精神來。
·
再說說靈感。
靈感不是枯坐即來,常常是在進行其他人生內容時抓拍而得。
要我說,那靈感相機,一天里若不能抓拍個幾張好照片的,那也算不得什麼寫作好手。多想多觀察多讀書,靈感可以來的很多。待靈感記下了,再事後擴展便是,心情好壞頂多影響文字精細程度。大多數人寫的東西,也沒深刻到需沉思數月才能動筆,只要記下了要點,都能用合適風格展開。
如果很難投入到寫作中去,還是想的不夠多。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以前常常為寫很少的內容而熬到半夜,最後也沒寫出個什麼。寫作時如果內容不足,臨時邊想邊寫,那真是拖死了也寫不出個佳作來。寫作的時間不是這樣浪費的。
·
以上僅為個人經驗,最近疏於寫作,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共勉。


一:鍛煉

答主說:習慣晚上寫些東西,那個時候精力明顯不夠用了。而且總想著在十二點前睡,時間方面也顯得很緊迫.


我的回答是:養成好習慣。你晚上才有精力。


不要學王小波抽煙。寫作時抽煙極兇,「王式抽煙寫作法,是嘴叨萬寶路不停地敲字,直至煙灰缸里插滿了大牙印的過濾咀煙屁。如此作賤身體的方式對一個心臟先天不好的人,是個劫數」
於是,四十五歲早逝,《黑鐵時代》,偉大的長篇斷尾。那隻彎彎曲曲的鵝毛筆,黑鐵時代的象徵怦然斷裂。
王小波的母親說,「不愛吃青菜,喜歡抽煙,不早睡,都是小波早逝的原因。「
不要學巴爾扎克喝黑咖啡。寫作時給自己沖特濃的黑咖啡提神,一天寫十六個小時。結果,死在三萬杯黑咖啡上。
不要學魯迅熬夜不要學古龍酗酒,不要學凱魯亞克抽葉子。。
不要縱慾。西漢漢成帝跟莫泊桑是明鑒。
這些,都對你長期寫作有害無益,對你保持精力寫作有害無益。


馮唐在《十八歲》的序里寫,寫作是個體力活,一天五千字,堅持不了幾天,腰痛,肩痛。
人的身體在四十歲後迅速衰老。
必須有長期鍛煉的習慣,才有精力寫作。

如村上君在訪談中說:
我想減肥。剛剛成為作家的那幾年,我吸煙吸得很兇,差不多一天要吸60支,藉此來集中精力寫作。吸煙讓我的牙齒和手指甲都變黃了。33歲時,我決定戒煙,結果腰胯周圍冒出不少贅肉。於是我開始跑步。在我看來跑步是最可行的減肥方式。
明鏡:是跑步讓你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作家嗎?
村上:一點不錯。我的肌肉越強壯,我的思路就越清晰。我相信,那些過著不健康生活的藝術家他們的才華會更快地燃盡枯竭。吉米·亨德里克斯、吉姆·莫里森、珍妮絲·裘普琳是我青年時代的偶像——他們無不英年早逝,但其實他們並沒有這個資格。只有像莫扎特和普希金這樣的天才才有資格早早地夭折。吉米·亨德里克斯很了不起,但是不夠聰明因為他吸毒。從事藝術工作是不健康的,藝術家應該投入一種健康的生活來加以彌補。作家尋找他的故事是有危險的,跑步幫助我避開這種危險。

即便是古人,也十分注重養生。《莊子》中專門有一篇養生主

所以,鍛煉,養成好習慣。跑步,足球,游泳,抑或健身。如曾文正公所說: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二。規律。
像 @張佳瑋的一篇舊文說的,天才盛名後,是巍巍如山的草稿。
無論有沒有靈感,作曲家們每天都會「工作」,然後做出點什麼——他用的詞是「工作」而非「創作」。
20世紀20年代,海明威在巴黎竭力寫作。他像工匠一樣,總結出許多定律,比如:規律的生活和寬裕的經濟有利於寫作。
巴爾扎克有錢時花天酒地,但要寫東西時,規律得猶如機器人:深夜一點起床,儀式般的穿上潔白袍子開寫,然後改。
現世,雖然 @蔣方舟會刷淘寶,阿乙會瘋狂打鬥地主,但他們該老老實實寫,還是老老實實寫
阿乙跟你一樣,原本有一份安穩的工作,但是他為了光榮與夢想,拚命看卡夫卡、加繆、博爾赫斯,從事文字類工作,最終《灰故事》被老羅看上了。

所以,答主,每天都要堅持一段時間寫,可以是日記,讀書筆記,速寫,寫什麼都行。
比如像余華
」因為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於是只有寫作,不停地寫作才能使內心敞開,才能使自己置身於發現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靈感這時候才會突然來到。
還有海明威,一杯咖啡,一個筆記簿,就能在咖啡館裡寫上一整天。「整個巴黎是屬於我的,而我屬於這本筆記簿和這支鉛筆。」在無法進行小說的時候對自己說:「別著急。你以前一直這樣寫來著,你現在也會寫下去的。你只消寫出一句真實的句子來就行,寫出你心目中最最真實的句子。
願答主在每個夜晚想起這句話。


@張佳瑋 的回答言簡意賅。作為一個專欄作者/作家,每周撰文在1W字+的,都是這個狀態。

題目問到說晚上的時候精疲力盡了,可誰不是呢?我在寫《原諒我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本書的時候,需要在3個月內完成15萬字,則平均每天寫1.5K字,但我的日常稿約卻從來沒有少過,每周2W字是最起碼的,至於公司的事情更是繁瑣,每天都是晚上回到家後才開始動筆。可在動筆之前,在我上下班的時候,在我走路/開車/等電梯的時候,我會去想,我該怎麼寫,這結構應該如何,等等。於是晚上便憋了一肚子的精——力,把(寫作)慾望全部釋放出去。

所以,送題主一句話:(寫作)精力來自於慾望。表達慾望,名利慾望。等等。

所以在問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問自己,你想要什麼。


業餘寫作不一定非要有精力充沛的時候,騰出一大段時間才去寫,如果你要等到自己有精力去寫,那你一定很多時候有理由給自己不寫,同樣的理由有:「我很困」、「聽說吃完飯30分鐘後做事是最合理的時間」、「一天下來好累,先聊放鬆一下」、「今天身體不舒服,明天再做吧」、「等我吃完一碗泡麵我就馬上」……等等之類,到了最後,你會坦然地面對自己的這一惡習,心安理得地對自己說:「我這是拖延症」。
所以,我給你的經驗是,只要自己有激情,哪怕只有一點點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寫,並不一定要等到一個特定的時候
舉幾個著名的例子:村上春樹以前寫作的時候,就每天寫一點,也不一定要一次性寫完什麼的,就像寫日記一樣,每天寫一點,這樣積累到一個星期、一個月之後,你就會發現積累很多了。寫作其實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樣,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馮唐也是,他本身是一名醫生,平時非常的忙,作為一個名人尤甚。他的幾本書,都是在等飛機和等餐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地寫出來的,並沒有用專門的時間。
靠擠時間寫作的人之中,最為苦逼的要數金庸了,嚴格的說來,他也屬於一個靠擠業餘時間寫作的人。白天要在辦公室里辛辛苦苦地經營他的《明報》,晚上還要一個人靜下心來寫武俠小說。他的《射鵰英雄傳》等作品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的。馬爾克斯就更不得了,白天為報紙寫稿,晚上一個人在辦公室里,吹著風扇通宵寫作,在桌子上趴一會兒第二天繼續上班……(不過他的《百年孤獨》又是全職寫的,這個是後話)
以上的諸多例子表明:只要你有決心和毅力,業餘寫作完全是可行的。如果你沒有何金庸、馬爾克斯一般,拚命的決心與勇氣,你可以隨身備一個本子,試著養成一點有時間就寫點東西的習慣。也就是,一旦你腦海中有了些某篇文章的靈感,可以逐一記下,不一定要很連貫,記住主要的主幹即可,帶回來後,只需稍許加工,成文並不是什麼大礙。(一般一篇文章都是卡在幾個主要的地方,一旦理順,其他地方自然而然則能寫出來)。當然,你也可以嚴格按著文章原本順序來寫,總之讓自己舒服、自然最妙。
關鍵的是,這個時候對於你來說是你對這篇文章最感興趣的時候,這份衝動和熱情尤為彌足珍貴。文章寫得好不好,很多時候是看你創作的熱情,一旦激情褪去,以後就再也拾不起來了,我以前有很多好的靈感就這樣,一拖再拖,最後甚至不記得還有這回事了……
當然,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也不一定要弄個本子,你也能打開手機,記在你手機的在線筆記本里,回來再在電腦上處理,現在科技真的將很多事情變成可能。
人都是逼出來的,多逼一逼自己,在這個物質充盈的時代里,學會享受「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尤為重要。如果能完成一件事情的同時,又能收到稿費、你的文字變成了書則更妙,他們必將反過來,成為你進一步寫作的動力。
最後,祝「文章如尿崩,誰與你爭鋒」。


我還是做個悲催的反例。
17歲那年獲了一個XX獎之後,稿約紛至,都是特文學的刊物和特正經的出版社,前輩們一致認為我是個熱愛文學的少女,因為他們的厚望,我決定寫一些我承受不起(zhuang bi)的題材,起了頭的鴻篇巨著兩部,寫了幾萬字就再也沒有見天日,借口是:寢室每天11點熄燈,搞創作的客觀條件不具備哇!(但我寫廣告寫樓書掙不少)
畢業後我又在某位大拿的攛掇下幹了一段時間的「自由編劇」,經常是一個月交稿期限,我先玩上3周,最後一周昏天黑地的寫。大拿說:你寫作很輕鬆,從來不用深挖自己。我以為對方在表揚我聰明能幹~~~
這種有風險的生活,當然不適合我,我進了一個互聯網公司,滿口PVUVUEUI用戶體驗備用金供應商跟人噴(生活簡單明媚多了)。中間邊上班邊接過一個電影劇本,每天6點下班,到家7點半,吃完飯逗完狗醞釀完情緒10點正式寫,三個小時已是凌晨1點,明天8點還得起床上班。最後搞到生理期紊亂,稿子自己都沒有臉再看一遍就交了,導演的修改意見我看都沒看直接說我二稿堅決不做了。
一直到冥冥之中的某天,一種巨大的情緒突襲了我。我第一次不為錢坐到了電腦前,依然是在上班,依然是晚上7點半到家,10點開始寫,中午在公司吃了飯就開始寫,工作不忙的時候上班也寫,回家路上腦子裡也在寫,客觀條件沒有任何改變,生理期也沒有紊亂,十幾萬字的書在三個月之內完成了。
寫之前,沒有任何人給我定金,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會不會被出版,但我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感覺我是真正的在寫了。
寫作真是表達切膚之痛。
當這種表達的機緣來臨,當寫作的慾望大過了滾床單和饕餮的慾望,精力會不請自來。

但我如今依然不是作家,哦也~~


我現在每個月給孩子們寫一本故事形式的科普書,慢慢覺得。寫書就是一份工作,別看的太神聖。
寫之前先花幾天構思,然後開始動筆。每天堅持寫,有時候寫不下去,沒關係,坐著慢慢構思。寫著寫著,感覺就來了。
態度很重要,當你沒有寫作慾望的時候,是很難受,這時你就想,寫作就是我的工作,就像那些上班族,難道他們不想工作想睡懶覺的時候就可以不去上班?
所以,還得逼自己。
坐下去了,寫著寫著,沒準就會有驚喜,這也是寫作的樂趣之一。


舉個例子:村上春樹,自從成為作家之後,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早上起來後開始寫作和處理工作,養成習慣,提高效率。下午,做一些輕鬆的事。
最主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安排,養成習慣。


我也是每天五點起床,寫三個小時,八點鐘吃飯,然後出門上班。
中午吃完飯後大概有一個小時時間可以閱讀,晚上睡前還能再讀一到兩個小時,十一點睡覺(貌似我比村上春樹還多一個小時,哈)
寫作習慣真的還是要看個人,我是覺得上一天班晚上回家實在太累了,這時候如果要提筆寫東西,會困得眼皮一直往下掉。倒不如早點睡,然後第二天早起做事,每天雷打不動的三個小時,這樣會比較有充實感。
當然前提是有良好的自制力,特別現在冬天冷,五點從被窩爬起來真的苦不堪言啊


張公子的經驗,後面的挺管用,就是寫到順暢的時候停筆,給明天留個開頭;但是前頭提到的閑著的時候想句話,然後延伸,對我來說不是多管用,主要是腦子不好使。去醫院路上想好的話,以為到晚上難道就忘了?結果開完兩台刀,處理過幾個病人以後,回家的路上就怎麼也想不起來了,然後對著電腦點滑鼠,就是想不起來。因為白天工作是很需要集中注意力的,精力消耗的大,閑的時間少的話,就越難記住。
老舍在《有了小孩以後》里有段描寫很形象,差不多就這個意思:

再不然,我剛想起一句好的,在腦中盤旋,自信足以愧死莎士比亞,假若能寫出來的話。當是時也,小濟拉拉我的肘,低聲說:「上公園看猴?」於是我至今還未成莎士比亞。

所以,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推薦使用印象筆記,很大眾的軟體,也很解決問題。在路上想到的東西,進電梯的時候就趕緊記下來;吃飯的時候想到的,飯桌上就趕緊記下來;甚至和同事聊天時突然想到的,也趕緊記下來。記下來的東西當天可能都不一定就寫完,後面可能會用上。一個月以後瀏覽一下筆記,發現,喲,當時還有過這個想法呢,挺好,補一記!
精力問題,感覺寫東西真是個苦差事,要是能保證每天晚上都有時間寫就好了,可是還有六天一個夜班,三天兩頭加班晚歸。所以打開電腦先開印象筆記,用一條條記錄的idea衝擊自己的大腦,當看到一條條平時積累的筆記時,就會強制自己切換模式,進入寫作狀態。就像大便一樣,沒有便意感,坐在馬桶上也是白搭;大便堵在門口了,一旦開了頭就會源源不斷。張公子提到的經驗,就是在你拉的爽的時候,突然憋住,就可以留個頭給明天,那麼明天又是一場酣暢淋漓。但是如果工作比較忙,空餘時間不規律,或者想好的東西寫個幾天就寫完了,又要重新醞釀,那麼印象筆記里的記錄就是促進你的腸蠕動,幫助你短時間內產生便意感,然後就又自然而然了。


今天寫了一篇關於寫作的樂趣,希望有幫助。:)

寫作的樂趣

以前寫過讀書,今天來寫寫作。

從2012年到現在,寫了100多篇文章,30萬字,寫作的過程給我帶來了很多樂趣。今天想記錄一下自己對寫作粗淺的認識和感受。:)

寫作的好處

我覺得在工作生活中,獲取新知識、新想法有一個過程:

接收,理解,思辨,闡述,執行。

接受的來源很多,例如讀書讀到一段精彩的論述,例如聽到前輩一段有價值的講解,例如思考一個問題突然出現的頓悟和靈感一現,新的內容進入自己的頭腦,就是接收的過程,這是獲取新內容的開始。

理解是指能在自己的知識與思考水平層面盡量明白新內容的意義,爭取把外在的東西變為自己內在的東西。

思辨是要用自己的價值觀與思考方式來辯駁新內容,求同存異,讓自己的思維保持輕鬆和清晰,不困惑。

闡述,是指自己能講清楚一個新內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個階段是建立在自己對新內容有一定理解、思考、甚至有掌握那麼一點點精髓之後才能做到的。就像在國外做設計的時候,每個前輩都會告訴你,articulate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執行,新內容經過層層處理,成為一個技能,或者一種思考方式,幫助自己去做事情,落地到真實工作生活中,執行是接收、理解、思辨、闡述後的結果。

我認為寫作佔據了理解、思辨、闡述三個關鍵過程,所以寫作對我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好處。

寫作的方式

很多小夥伴問過我,工作這麼忙,怎麼保證有寫作的時間和精力?

首先,我不是寫玄幻小說連載的(雖然我想這個事情已經好多年了),所以我沒有一個固定更新的頻率,沒有壓力。這時寫作是隨心而至的。可以有時間有靈感的時候,一周寫好幾篇,也可以一個月不寫,很自由。

其次,正是因為寫作的自由,所以寫作的模式並不是一般作者的「約稿、寫作、修改、完成」這個流程,而是「靈感、有時想想、覺得有點意思、沒空、再想想、感覺得寫寫、有空了、動筆」這個過程。寫作的時間都很短,動筆也就不到30分鐘,但是思考的過程很長,它們凌亂地散布在班車上、去食堂的路上、飯後散步的時候、晚上在陽台上發獃等時間。

簡單來說,平時有空想想,沒空就不想,一個文章的思路成型了,有時間就打打字,30分鐘寫完,5分鐘校對,5分鐘發上網,並不是像電視裡面那樣要泡上一壺熱茶,清凈一下午,才能寫得出東西。

這裡有幾個小點:一,零散的思考點要記錄,可以用Evernote,可以用本子,可以自己給自己發微信,我現在發現自己對工具的依賴性變弱,所以開始鍛煉用腦子記;二,Kindle的Clipping是好東西,摘錄讀書精彩點非常方便;三,聊天后的精彩點不用記錄,因為好玩的東西會深深印在你的腦海里;四,不偷懶,周末坐下來的1個小時,你可以看一集康熙來了,可以漫無目的地看一堆網頁新聞,可以玩很久手機遊戲,也可以換換腦子好好寫一篇文章,我也不是每次都是好好寫一篇文章,但是10次裡面有1次這樣,也能寫很多文章啦。

寫作的樂趣

寫作的樂趣非常多。

高中時候我最差勁又最厲害的一個科目是語文。差勁是因為是四川人,普通話不標準,語文選擇題前面一些讀音類的題目基本是錯錯錯……,厲害是因為我作文的得分都很高。那時喜歡寫散文,就算沒有啥核心思想,光是追求一些語句的通順和互相輝映就覺得樂趣無窮。

現在寫文章更有趣,雖然沒有追求散文的優雅,但是是在描述一個一個自己喜歡話題的論點、論證、故事、自己的想法。有時我很累或者很困惑的時候,自己翻到自己以前寫的類似話題的文章,自己都會嚇一跳,會覺得寫那篇文章的時候自己的想法還是不錯的啊。(真的這麼覺得,不是吹牛哈-_-"""")

所以對自己來說,寫作除了帶來學習、思考、成長的好處,還帶來了回憶的功能,簡直是一石N鳥。

寫作的另外一個樂趣是和外界的聯繫。

我在一個公司工作,有固定的交流圈,其實是相對封閉的。每天繁忙的工作,讓自己真人去交流的機會很少。

寫作幫我突破了這個局限,讓我進入更大的世界。

例如一個設計方法思考,我碰到一個設計師,給他講一次,要30分鐘,加上討論,更久。我花30分鐘寫一下這個設計方法的思考,有10000個設計師讀,傳播效率就提升得厲害,而且從很多設計師的反饋中,我也能知道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技術背景、不同地域的人對這個設計方法的想法。無論是贊同還是反對,這樣的交流總是對我有很大收穫的,這也是讓我對寫作樂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寫作還可以認識新朋友,這些朋友並不需要見面喝咖啡,或者逢年過節噓寒問暖,但是可以針對一個問題進行暢快的討論。每次把文章發到知乎、微信公眾號、微博、公司內網後,都有很多小夥伴來交流,很多交流反覆起來成為一個新的話題,對我又有了新的啟發,讓我認識到不足、淺薄,這些不認識的新朋友帶來的思考價值,是寫作反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寫作還能帶來新的靈感來源。每天知乎、微博、微信公眾號都能收到10多個私信,問各式各樣關於設計、關於工作的問題,回答一些這種問題可以一方面讓我更了解這個行業,一方面鍛煉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闡述。當很多問題集中在一個類目下,就會成為我下一篇文章的寫作靈感來源,有一種生生不息的感覺。

最後,寫作能帶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這些微不足道的成就感和工作成就感不一樣,不能讓自己職業平台更寬廣或者多掙一些錢,但是有一種簡單的快樂,像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陌生人說了一句謝謝那麼簡單那麼感動那麼開心

記錄一些腦子裡記得的小事:

被拉進一個設計師微信群,不認識的小夥伴冒泡說,是看著Yoyo的文章入行到設計的。

媽媽校友會,新建一個同學微信群,一個媽媽的同學轉了一篇文章說寫得不錯,我還記得是「勤謹和緩」這篇,我媽媽默默地說,是我兒子寫噠。

不認識的微博小夥伴給我留言,「雖然我知道你在華為不是做手機設計的,但是為了支持你,我在選擇小米和華為手機時,買了華為手機」。

知乎小夥伴私信問美國設計研究生的問題,我私信簡單回復了,過了不知道多久,收到新的私信,說「被某某名牌大學錄取了,謝謝Yoyo」。

知乎小夥伴私信工作的困惑,我回復了,過了一陣,收到新的私信,「解決了工作問題,升職了/換到某某大型公司當設計經理拉,謝謝Yoyo」。

老婆大人默默地在我寫的文章下面點一個贊。

謝謝閱讀!

thanks,
yoyo


最近正在努力此事。
主要是新年一過,頓時發現自己對象沒有,事業無成,且工作內容就是和文字打交道,這輩子唯一一點長處就是寫作文了。而且發現自己這幾年都在吃高中的老本。工作了整日瀏覽網頁、交友聚會,名著長篇紛紛讀不下去,這幾年都在讀散文短篇。
而且發現了自己寫作的局限就是,寫句子,寫短篇,寫二三千的都沒問題。一到上萬字的就寫不出來。
而且這些年都在寫散文之類,寫的小說實在令人乏味。過年回家整理東西,看看我初中我還敢寫個幾萬字的無腦青春小說。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退步。
思來想去決心把這個寫作抓起來吧,後半輩子還要靠它養家糊口。為防止我懶,先和會畫畫又同樣懶得同學約好,他出一幅畫,我寫一篇文章,這樣每天必須出一篇新的。同時昭告天下,通知親朋好友若干,他們每天都等著看,沒有就破口大罵,於是每天都要寫出來點什麼。
同時我又策劃幾篇散文,我發現我擅長寫人,描述一個人,我就策劃一個叫做《畢業以後我們幹嘛去了》,開始採訪所有的同學,然後寫一篇關於他的生活。
同時呢我開始策劃幾個長篇,認真的收集資料,收集所有的好句子新靈感。
我有熬夜的壞毛病,哈哈一般作家們都愛熬夜。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身體狀況令人堪憂,醫生讓我老實滾去睡覺。
我現在正在努力試著早點睡覺,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徹底變成早早睡覺,然後清晨起來寫作。

於是現在我每天的活動是這樣的,19:30下班飛奔回家,在公交車上站著想想有什麼好寫的,然後到家吃飯,各種洗碗打掃閑聊之後大概21:30,拜讀一本較有深度的名著,最近在讀《霍亂時期的愛情》,如果沒心情讀就瀏覽一下網頁,大概就是與文化有關的各種節目,實在不行就看各種經典電影,這樣搞完到23:00,開始這個洗腳活動,這時候可選擇配合剛才的活動,或者讀書,或者看電影瀏覽網頁之類。24:00所有睡前工作都搞定了,上床開機寫作,差不多能完成到1:00——1:30,依照當天寫作的順暢程度,最晚不超過1:30,再久我也寫不下去了,主要是烏魯木齊的晚上加上窗戶露點風,真有點《送東陽馬生序》的節奏,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正是此感。坐姿採取盤腿坐,這樣可鎖住下半身的精神,保證大腦供應,但是坐久了會腿麻,你們懂得。
寫完以後頓覺今天也算是沒有虛度,還算幹了幾件正事。
另一個正在克服的問題是,如果寫得順利,寫到該睡覺的時間,就會興奮的睡不著啊,想這個如何寫那個如何寫巴拉巴拉的,這個失眠在所難免。
你必須形成每天寫一點的模式,這樣當你遇到任何事任何想法,都會考慮考慮如何把他們變成筆下流溢的文字,鍛煉大腦才能不會停止思考,與各位共勉吧。
最後就是: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堅持,雖然做之前真是痛苦死,但是做完之後覺得太愉快了。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証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云亦云,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築屬於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曆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曆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準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長話短說話縮寫

讀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後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縮寫是作文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縮寫,就是在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內容的情況下,把一篇長文章壓縮成短文章。學會縮寫,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怎樣進行縮寫呢?

(一)要留主幹、去枝葉。在縮寫課文時,我們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小抄寫員》一文中我們首先要思考:敘利奧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幫爸爸工作的,他為什麼要偷偷地做,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然後把 幫爸爸抄寫的事情經過寫下來,而把當他被爸爸誤解後是怎樣想的等無關緊要的刪除。

(二)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既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三)要保持文章脈絡清晰。縮寫課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脈絡的清晰和完整,特別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要齊全,讓人讀了對原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變課文原意。縮寫課文最要緊的是縮寫後不可改變課文原意,做到內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會使讀者產生歧義。


寫作其實是一項體力活

這半個月來,我一直在昏天暗地地碼字,採訪一個接著一個,稿子一篇接著一篇。這就像炫邁口香糖的廣告詞說的那樣,「根本停不下來」。停不下來不要緊,要緊的是在中途來了個急轉彎,轉的有一種眩暈嘔吐的感覺。我被朋友逼著還文債,轉到了一條更「根本停不下來」的不歸之路。

賈平凹在散文集《自在獨行》中寫到,「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換句話講,在這個人生階段,我已枉度此生了。

自在獨行 賈平凹

其實,一開始還行,畢竟寫採訪稿是工作上的事,再怎麼彆扭,也不能和自己的飯碗過不去,曾一度還有點「遊刃有餘」的快感。後來就慢慢不行了,因為我不是快槍手,一想起在心裡跑火車一樣的文債,就立馬從「碼字如烹小鮮」轉到「東北一鍋燉」的風味系列,越烹越吃力,越吃力也就越不想烹。

如果說,這個時候你經過我家小區,看見僅有一扇窗還亮著,那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窗戶下正坐著一個人,一個人在絞盡腦汁地碼字,而那個人就是我。或許,你還能想起西漢時期孫敬「懸樑刺股」的故事,來描述此刻動人的情景,儘管我沒那麼傻,也沒那麼悲壯。

有人說,碼字是一項腦力活。這純屬扯淡,說這話的人根本就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並以我的人格擔保,碼字根本就是一項體力活。不信,你試試。你不僅要乖乖地坐在那,少則幾個小時,多則論天算,腰受不了且不說,你那手指還不聽使喚地在鍵盤上敲啊打啊,重複一樣的機械運動。就拿我說,坐那好幾個小時,腦子飛快地轉啊轉,比摩天輪轉得還快,但這身子骨早就癱了,像靈魂出竅一樣,不受控制,成了「葛優癱」。好吧,洗洗上床睡吧,可那腦子還在不停地轉,像抽風的拉箱一樣,讓我轉輾反側睡不著。有時候,在夢裡還轉出了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文字,如破解了摩斯密碼一樣,驚喜萬分,但身子早已僵硬,硬是爬不起來。

所以,我想再重複一遍,碼字其實是一項體力活。

馬爾克斯

後來,就慢慢地,由於長時間不間斷地干這種碼字體力活,就開始頭昏眼花,腦子整天一片空白。不對,不是空白,是腦子裡擠滿了小時候玩的彩色彈珠,只要有人輕輕一彈,就會立馬散開,滑落下來。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別人跟我說話,我根本就是聽不進去,也不敢聽、不想聽。因為腦子裡面被擠得密不透風。如果穿進一句話,我腦子裡那些構思好的東西,就會迅速被擠出十句話,得不償失。所以,我整天裝傻充愣,只會禮貌性地點點頭,或者應付性地回答「嗯……對」之類的話。就是這樣,我一度變得獃滯麻木,更不會思考。即使碰到好天氣,看見性感美女,也失去了感受力。這使我這小倆口產生了激烈的矛盾。不過,這好像變得更得不償失。

咋整,沒法整。對了,還有一個明顯的癥狀就是,不想看書,因為看書等於聽人講話。這也導致我一點也不想為微信公眾號寫東西。而這篇就算是「打起臉上充胖子」,自作自受,但也算是做了一個初步的自首交代,為誠心關注的粉絲朋友呈上一份誠懇的「檢討書」和「懺悔錄」。

以前看書也好,還是看電視也罷,總能發現戰爭中的俘虜被充當勞役,他們一聲不吭地低著頭為對方修戰壕,建碉堡,毫無反抗的徵兆。其實,現在想起來多少有點明白,這種每天機械重複的體力活,的確能讓人產生一種麻木感,進而摧毀一個人的意志力和戰鬥力。所以,從普遍意義上來講,誰最先解放了勞動力,誰就最先獲得了自由和幸福。反觀人類發展史也是如此,科學革命早已替代了農業革命,我們才能騰出時間去玩微信。

修戰壕

此時此刻,我也終於解放了雙手,不必為那些文債勞思費神,從而「任性」了一把,變成一個賈平凹筆下的「不虛此行」的人,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寫了自己喜歡的文字。如果時間不晚的話,我還想叫一份外賣,有一盤燒雞和一罐冰鎮可樂,然後大肆咬一口雞腿,咕嚕咕嚕地把可樂一飲而盡。

「咯咯咯……」我願意樂此不疲地打嗝。

碼字,這樣才有高潮的快感嘛。

微信公眾號:每天為你讀書(mtweinidushu)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3061055


假如連自己都不了解,就不要寫字。做一個普通人遠遠比做一個陸琪有尊嚴。


村上春樹那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感覺就是本題答案


說一個我們大學老師教給我們的法子吧。聽她說是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發明的,專門用以幫助缺乏靈感的作家走出困境。準備一個本子每天寫滿3頁紙,內容為純情緒。例如:你心裡想"我不想寫,好煩」就在本子上寫「我不想寫,好煩」。記住只記錄內心活動,堅持3個月,相信會對你有幫助的。


謝邀。
上班族走@明溪 的方法蠻好的。推薦。

個人體會:
早上寫,而不是晚上寫。
碎片時間寫碎片。

晚上寫,會很興奮,影響第二天的工作。
早點起來,早一個小時就好。
前一天的空隙時間想好大略的故事梗和脈絡框架。
在公交車上寫幾筆最好。
或者飯前飯後,利用好了,也不錯。

如果是專職寫作,推薦學習@張佳瑋 和村上春樹 即@彭宇 的回答。
如果是非專職寫文,學生也好,上班族也罷,分清主次矛盾,搞好主業的額外時間,用來寫文。

額外時間很多。別人刷微博的時候,無所事事上網的時候,不知道做什麼的時候,等人的時候……有五分鐘,就能寫個段子出來了。
關鍵是有隨時隨地能掏出紙筆寫的習慣。

我喜歡用閑暇時寫片段。
隨時整理下所寫的,輸出成文,少食多餐,循序漸進地積累。
一天大約閑筆三千餘字。
不忙時更新長文,會多寫些,但也不會超過五千字。
一天寫太多,會佔用真實世界的生活。總是小心翼翼地與虛擬世界保持距離。

如果你習慣了用文字記錄生活,那麼寫文就無需特定的時間了。


買本《巴黎評論·作家訪談Ⅰ》看看,訪談不少大作家們的寫作法子,希望受益。


推薦閱讀:

怎樣靠寫文章一個月掙到 2000 塊?
以「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我是一條龍」為開頭,可以寫出怎樣的故事?
怎樣引導新手使用 Markdown?
如何評價白落梅 ?
若啟用電影分級制代替審查制,會對中國電影產生多大的影響?

TAG: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