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為什麼不稱帝?

不想看抖機靈 只是看了很多他的事迹 覺得他完全有能力自己稱帝 何況他死後他侄兒還擁他兒子上位了 早晚都是以周代魏 他自己怎麼不做皇帝的?


一、宇文泰在武川鎮集團中的資歷較低,西魏初期比宇文泰高資歷高輩分的勛貴大有人在

宇文泰雖然可以說是賀拔岳的親信,但畢竟是跟隨父兄在鮮於修禮、葛榮陣營參加六鎮起義的人,是在作為官軍一方的爾朱榮擊敗叛軍葛榮後歸入「爾朱集團區域副總經理」賀拔岳麾下的反正人員。與下列勛貴相比,資歷乃至輩分都有不足之處。

  • 寇洛:長黑獺20歲、爾朱榮元從,差點被賀拔岳餘眾擁戴
  • 于謹:長黑獺15歲、元魏宿將
  • 趙貴:葛榮拘禁、平葛榮後獲釋成為爾朱榮別將
  • 侯莫陳崇:征葛榮時期加入爾朱榮集團的年輕將領
  • 李虎:賀拔岳懷朔鎮軍主時期舊部,隨賀拔岳加入爾朱榮集團
  • 獨孤信:葛榮滅後成為爾朱榮部將,隨賀拔勝鎮守荊州,賀拔岳死後被賀拔勝派入關中接管賀拔岳部。

這些資歷或輩分高的北鎮同儕,在賀拔岳被侯莫陳悅謀殺之後,擁戴近水樓台(夏州)的宇文泰做軍事領袖,雖然不乏對宇文泰領導能力的肯定,但也是一種為了快速為舊主復仇的權宜之計(賀拔勝當時還在河中府以東南的荊州,與夏州秦州一線的賀拔岳舊部懸隔在侯莫陳悅的兩邊)。所以,宇文泰初步主導關中北鎮集團的優勢籌碼其實只有「為賀拔岳成功復仇」一點,僅僅憑藉這一點,暫時讓宇文黑獺領導一下還可以,若說憑此便使得西魏初年的勛貴們心甘情願地俯首稱臣,未必可能,因為這就涉及到建立在資歷之上的人望了。

說到人望,宇文泰輸在了年齡上,以他在三個關鍵時點的年齡,他還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篡代的人望積澱:宇文泰主導關中的534年,僅僅27歲;高歡死時,西魏好不容易有喘息之機的546年,宇文泰年僅39歲;到551年開始著手削弱魏室,宇文泰也年僅44歲。再看看宇文泰的篡位事業創業者前輩們掌握軍政大權與開始實踐篡位的年齡

  • 曹操:據兗州37、迎獻帝41、封魏王61
  • 司馬懿:輔政曹睿47、滅曹爽70
  • 劉裕:舉盟討桓41、滅司馬休之52
  • 蕭道成:進督兗青冀三州42、獨掌朝政47
  • 陳霸先:平定嶺南45、殺王僧辯52

可以說同樣是上演創業、篡位大戲的篡一代梯隊成員,無論是開始掌握一方或中央軍政的起步年齡,還是削弱皇室時的年齡(除高歡),宇文泰都遠低於前輩。年紀輕的人,可以做軍事領袖(上柱國),可以做行政領袖(關西大行台、大冢宰),只要有能力(總管夏州、抵抗高歡)、有業績(為上司復仇)沒問題。但開國皇帝這種涉及到全新統緒與君臣名義的東西,年紀不到,資歷不到,人脈聲望就不到,不孚眾望,皇帝寶座便只會是曹孟德說的那個大火爐。

二、西魏中前期始終籠罩在相當不利的國際環境中,魏帝的正統名分無可替代

建立一個全新的王朝,無外乎兩種渠道,從底層起義或外部攻入,推倒了重來是一種,從政權內部玩蠶食搞禪代是另一種。前一種」暴力革命「,完全可以大大咧咧地用某種高於王朝正統名分的天命或歷史觀來否定前朝正統名分;後一種」和平演變「就不得不承認前朝正統名分,等到新生權力集團已然達到內外無強敵的境地,才能搞繼承前朝正統的禪代把戲。

宇文泰雖然控制著西魏的軍政大權,但政權內部勢力複雜,外部環境惡劣:

  • 【內·北鎮】如若沒有魏帝正統名分的存在,處於政權頂峰卻在人數上劣勢的北鎮勛貴就無法堂而皇之地通過關隴本地豪族統治關隴之地,也不可能服服帖帖地繼續擁戴年輕德薄的宇文泰。
  • 【內·豪族】如若沒有魏帝正統名分的存在,處於政權中層的關隴豪族很可能不會配合宇文泰及其北鎮勛貴,河東河南豪族更不一定會在高歡徹底控制東魏並展開清洗行動後投奔僭越神器的宇文泰。
  • 外·東魏】如若沒有魏帝正統名分的存在,534-550年東魏存續期間,宇文泰連抗衡高歡的名分大旗都沒有,師出無名,拿什麼凝聚本就在經濟與軍力上薄弱的關隴信心?
  • 【外·四鄰】在候景之亂攪亂齊梁局勢之前,東有集魏晉以來天下精華的東魏、南有上承漢魏制度略加改制的正統南梁、西有與齊梁聯絡的吐谷渾、北有需要常年孝敬的柔然,強敵環伺,沒有百餘年正統魏帝這張牌,搞外交都撐不起腰桿來。

綜上,宇文泰在執政西魏時,無論是內部勢力、還是外部局勢都允許宇文黑獺南面稱孤,稱帝改朝對於這個時期的宇文泰,簡直是名義上的奢望與實利上的火爐。

三、宇文泰的子嗣年齡尚小,宇文宗室除了宇文導、護兄弟外再無年長者輔翼。

  • 庶長子宇文毓(明帝),生於534年,直到556年,也才22歲
  • 庶次子宇文震,生年不詳,但550年便早亡
  • 嫡長子(總三)宇文覺(節閔帝),生於542年,直到556年,也才14歲
  • 庶三子(總四)宇文邕(武帝),生於543年,直到556年,也才13歲
  • 庶四子(總五)宇文憲,生於544年,直到556年,才12歲

在上述排行靠前的兒子中,只有一位在宇文泰死時達到古人的成年年齡,其餘也就兩到三位能勉強達到北朝貴族男子開始參與家族事務的年齡。所以,即便宇文泰如若在這時稱帝,一旦自己在稱帝後的日子中沒能長壽(畢竟亂世),則宗室主導權乃至宇文政權則必須落入比宇文泰更加年輕(資歷人望更加不如)的宇文導(小泰4歲)、護(小泰6歲)兩位侄兒手中,則宇文政權極有可能首先陷入到統治不穩的境地,即便穩定下來也會陷入到未來宇文宗室兩支爭權的內耗中。

面對這種發生概率極大的權力內耗風險,一個只有天下三分之一版圖的政權顯然經不起這樣的折騰,英武一生的宇文泰不可能沒有考慮過。何況宇文導還死在了宇文泰前頭(554),而554年離550年西魏趁亂版圖翻番不到四年而已(具體影響見緊接著的第四點)。

所以,宇文家族在西魏時期沒有足夠的年長宗室成員輔翼,人數過於單薄且晚輩年齡過小的宗室狀況,是宇文泰禪代稱帝進程的牽制因素之一

四、宇文泰沒有來得及消化西魏後期擴張的新版圖,新領土處於一種未必認同西魏、未必認同宇文、還有可能重舉蕭梁的不穩定狀態,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仍需高舉魏帝旗號。

領土新附:西魏在候景之亂後取得巴蜀、江漢,領土面積直接翻番,從面積上看,北周VS齊陳似乎是取得了一種類似於曹魏VS漢吳、北魏VS齊梁的態勢(雖然還比不上魏晉VS東吳、前秦VS東晉、隋VS南陳那種「北方+巴蜀VS荊揚」)。然而曹操經略北方足足20年(200-220)、司馬父子經略北方22年(244-266)、北魏統一北方用時44年(385-439)。550年到556年,留給宇文泰的只有區區不到6年的時間,遠不足以消化新附領土。

內政複雜:在長安政權內部派系複雜、新附領土未能長期消化的情況下,貿然稱帝,只會加劇原本妥協了的政治勢力(擁魏帝VS擁宇文稱帝)之間的矛盾,新附領土難免會有投機者趁勢而起或獨立或投敵。而且,西魏北周實行都督諸州軍事制度(也即隋朝與初唐的總管制度前身),這些位居新附領土最高軍事長官地位的勛貴,難免不會利用這種機會進則擁魏帝討宇文、退則割據一方(參考楊堅篡周前的三方叛亂)。

北齊強勁:與此同時,550到556年之間的北齊處於高洋的統治之下,晉陽軍方與鄴城官僚的內部矛盾仍處於潛伏狀態,高洋雖昏,在軍事上西攻魏、北出塞、南征淮三面出擊,政治上也有楊愔「政清於下」,除了東魏名分不存(反過來說,高家肯定是實力夠了才敢篡代的),在其餘任何一方面都遠超西魏。面對勢力雄厚的新篡王朝,宇文泰輕易放下魏帝大旗顯然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綜上,550年到556年間的西魏末年(如若宇文泰不再556年去世的話,這個時期會更長一些),內政外交都是很不穩定的狀態,西魏正統名號仍需留存。

五、宇文泰的死亡過於倉促,倉促到連他自己都沒有做好準備

宇文泰不是不想稱帝,而是鑒於上述原因的情形下,不得不等候時機成熟,在時機成熟前(新附領土消化、宗室晚輩適齡、北齊內耗加劇)只能在細節上妥善安排、在禪代上耐心等候,這就有點像面對219年西南戰線危機的曹操。

然而命數卻不給宇文泰機會。公元556年,年初的西魏剛剛頒行了全新官制,四月宇文泰還樂顛顛地啟程大規模北巡,正是一片勃勃有為的新氣象。然而,九月宇文泰便染疾牽屯山,限於當時的醫療條件,病情急轉直下,迫使宇文泰不得不在涇州託孤宇文護後便撒手人寰,卒年不滿五十歲

六、關於宇文覺的即位

魏周禪代是險招:宇文覺的即位並非篡位時機成熟使然,而是宇文護為了穩定宇文泰死後可能造成的權力真空,借用宇文泰新亡不久猶存的權臣餘威,把全新君臣名分強加西魏勛貴頭上。這樣便可以以全新的君臣名分抵消魏室執政權歸屬這一政治議題,從而避免其他領府兵的各位西魏勛貴展開執政權鬥爭。要不被更有資歷的勛貴奪了執政權,要不失去魏室正統名號,名實之間的衝突,「兩害相衡,趨其輕」,只得避開家族失勢的大風險,面對王朝禪代的小風險了。


即位天王有餘地: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宇文覺並非稱帝,而是順著新仿西周官制的勢頭稱天王。天王的名號是前後趙與前秦在並未取得足夠的勢力規模時所採取的變通稱呼(最大的王),這一稱呼巧妙地結合了胡人入主中原的傳統與漢人仿西周官制的傳統,又不急於自稱皇帝,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禪代所帶來的國內外政治風險。

總之,宇文泰之所以不稱帝,是綜合受限於西魏政權內部隱患、外部劣勢以及宇文泰個人條件、家族條件所致,並非宇文泰不願意。而宇文覺的稱帝則是為了避免權柄失落而採取的冒險手段,並非時機成熟的順水推舟。宇文泰的不稱帝與宇文覺的稱帝並不矛盾,時勢使然。

參考書目:

1.王怡辰: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 (豆瓣)

2.呂春盛: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 (豆瓣)

3.谷川道雄:隋唐帝國形成史論 (豆瓣)

北朝歷史答案聯動

  1. 北魏孝文帝力行漢化,而忽略了對代北六鎮的安撫,是不是可以說,他對北魏的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寒鯤的回答
  2. 如果以了解北魏時期的歷史為目的,山西境內有什麼值得推薦的去處? - 寒鯤的回答
  3. 北周以殘破狹小的關中為何能戰勝坐擁天下精華的北齊? - 寒鯤的回答
  4. 宇文泰為什麼不稱帝? - 寒鯤的回答
  5. 為什麼北齊的漢族和鮮卑政策看似是完全矛盾的? - 寒鯤的回答
  6. 想了解南北朝時期,特別是東西魏和北齊北周這段歷史有什麼好書? - 寒鯤的回答

最佳時機未到,宇文泰雖然位居大冢宰,八柱國之首,西魏實際的皇帝,但是有兩個缺陷。
第一,內部缺陷,主要體現在宇文在西魏的政治地位上。西魏封拜的八柱國是西魏最高層, 分別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淵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趙貴,于謹,獨孤信(宇文毓和楊堅岳父,李淵的外祖父),侯莫陳崇。其中除了元欣是宗室享有王爵,其餘都是公爵,宇文泰也只是安定郡開國公,和諸將並無君臣名分,實際上只能算是盟主,這點在宇文泰死後趙貴不服宇文護,認為應有自己執政可以看出,諸將大多只是拿宇文泰當成同僚,並沒有對宇文家族的忠誠。
第二,外部威脅。西魏與東魏北齊相比具有天然的正統優勢。北魏最後一個皇帝孝武帝在被高歡逼迫後西逃關中投奔宇文泰,高歡一直以自己有逐君之丑,引以為恥並善待孝靜帝。宇文泰雖然毒殺孝武帝,但是繼承帝位的文帝仍然是元魏的正統。這是宇文泰最大的優勢。從高洋篡位時手下擔心西魏以此為口實入侵也可以看出元魏宗室仍然具有一定號召力。所以在西魏落後北齊的情況下是不會放棄正統這一籌碼的。
而宇文護迅速廢掉西魏也是處於這兩因素的考量。元老們的反叛讓宇文護認識到宇文家統治的潛在危險,宇文護功名不顯,宇文覺又比較軟弱,無法震懾群臣,因此急於確立君臣名分,加上經過宇文泰的擴張,西魏已成為當時第一強國,外部條件業已成熟,所以當機立斷廢掉西魏建立北周,但也正是過於倉促,實力不足,北周起初沒有繼承西魏的皇帝稱號,退而求其次自稱天王,諸將也都晉封國公加以安撫,以示雖然君臣分定,但諸將也只是去天子一階罷了。


可以參考呂春盛的北周政治史


沒消滅高歡,和曹操不稱帝同理


推薦閱讀:

八王之亂是怎麼回事?
如何在這個時代,活出魏晉名士的風範?
如何評價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分侍三國?
馬鐙南北朝發明,但為啥公孫瓚有弓騎兵,漢朝有大量騎兵戰略配置封狼居胥不會是7萬輕騎斥候打出來的吧?求解

TAG:歷史 | 魏晉南北朝 | 北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