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麥當勞原料雞 45 天速成」是真的嗎?

今天在網易看了個新聞但很快就下掉了,http://news.163.com/12/1124/10/8H2O9DKK00014AEE.html


全球的雞都是42-47天出籠啊,45天是標準好么

還有就是說加激素的,傻逼專家敢明確的指出喂的是什麼激素么?這種毫無行業知識的胡說八道就跟宣感測冒可以吃抗生素治或者跟乙肝病毒攜帶者吃飯會被傳染一樣,根本就是流傳已久的Urban legend.
http://www.guokr.com/article/62754/

雞兒長得快,全靠激素帶?
暗號2011-09-08 16:00:58
現在的肉雞為什麼只養40多天就能吃了?是因為在飼料中添加了激素嗎?答案是否定的。今天的肉雞之所以長得快、長得大,主要是良種選育和養殖技術的提高帶來的結果。
分享到: 新浪微博人人豆瓣QQ空間騰訊微博

當親戚朋友向您問起肯德基「蜈蚣雞」的真假時,您一定能迅速地給出答案。但是如果他們接著問,「現在的肉雞長得這麼快,是用激素催起來的嗎?」您也許就會猶豫一下了。沒錯,許多人提起規模化養殖的商品肉雞時總是把它和激素聯繫在一起,似乎使用激素成了這些肉雞的「默認屬性」,或者至少是「普遍配置」。其實這種想法是一個極大的誤區,絕大部分的養殖戶不敢、也沒有必要對雞使用激素。
激素並非常規添加劑
首先,在肉雞飼料中添加激素並非許多人想像中的行業常規,而是不折不扣的違法行為。我們翻翻《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和《獸葯管理條例》,裡面都明文規定有「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藥品」,違反者將受到處罰。因此,認為那些養殖場每天都在大批大批地用激素餵雞,那可真是大大的冤枉他們了。
聽到這兒那位撇嘴了,以前的雞從孵出來到殺,最起碼也要養上半年;而現在的雞四十來天就能出籠(也叫出欄,指長到可以宰殺的重量),還比土雞更重。「不用激素,雞怎麼可能長這麼快?是不是肉雞產業中的潛規則?」還真別說,商品肉雞不用激素就能長得這麼快。
肉雞「瘋長」正常嗎?
肉雞40多天出籠,在世界上屬於正常水平。目前世界商品肉雞大部分在42-48日齡出欄,最常見的是在45日齡左右。讓我們用數據說話,看一下70餘年來世界範圍內肉雞生長性能穩步變遷的過程:
http://img1.guokr.com/gkimage/6d/79/v4/6d79v4.png
圖表數據來源:樓夢良《家禽育種》《國外畜禽生產新技術》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
而到了21世紀,肉雞的生產性能還在不斷上升。以我國為例,2005年修訂的《商品肉雞生產技術規程》規定肉雞在6周齡(42天)的體重指標為2420克,這在行業內部是人盡皆知的常識,只是大多數消費者不了解它們本該長得這麼快。
商品肉雞的先天優勢古代務農者只有一些樸素的遺傳學觀念,他們對畜禽品種選育主要著重於對體質、外貌的選擇,今天可稱之為「表型觀察法」。我們今天津津樂道的一些傳統品種比如三黃雞(黃皮、黃羽、黃脛),都是經過數千年艱辛的選育才得到的。
隨著遺傳學的發展,育種學家開始將遺傳學理論與技術應用到育種實踐中,讓人工選擇起主導作用,選擇指標和選擇手段都多了起來,選育的效率才飛速提高。可以說,今天的肉雞能擁有如此高的生產性能,良種選育工作居功至偉。
在我國,這種良種肉雞通稱為「快大型雞」,在80年代才被逐漸引進並端上人們的餐桌。通常採取的肉雞育種路線是,第一代引進良種,第二代作為父母代進行選育,第三代才作為商品雞來生產。
選育工作每年都會有新的進展。一些育種公司甚至公開表示,他們的育種計劃可以保持讓每羽肉雞的40日齡重每年增加55克。當然,在封閉的優良種群內進行選育,某個性狀的改進遲早會達到一個極限——但是經過半個世紀以來的高強度選育,肉雞主要生產性狀仍沒有出現這種跡象。
後天呵護也要到位土雞長得慢並不僅僅是因為品種原因,飼養方式也限制了它的成長。許多人喜歡土雞的玲瓏小巧,殊不知濃縮的不一定是精華,它也可能是營養不良。
眾所周知,商品肉雞吃的都是飼料。這些飼料可不是隨便找點玉米面白菜丁拌拌就得了,它對原料選取、成分配比、製造工藝、飼餵方案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對不同的周齡都要飼餵對應的飼料,以保證營養充分且平衡。比如,對剛開始吃食的雛雞,要用營養全面,顆粒大小適中的「開食料」,使其適應蛋殼外面的新環境;開食後要降低能量和蛋白質供應,重點保證雞群體格健康;最後才會能提供高能高蛋白飼料,提高其增重速度。(一般人最多也就能做到一天三頓算算卡路里而已,所以說商品化肉雞吃得比人還細緻並不誇張。)
在飼養管理上,過去那種「撒一把米自個兒吃去」的養雞方式也成為了老黃曆。光照、溫度、濕度這些指標都以周齡、日齡、時段為單位逐級設置管理方案,精確控制環境,保證雞活得舒服。再看看散養的土雞,生個蛋陰了天蛋被凍死了沒人管;生個病不去治匆匆殺掉食用,或者亂用藥導致死亡和藥物殘留。但這些負面因素在集約化飼養的環境中都能得到較好的控制,在良好的環境中長大,再加上前面所說的品種優勢,肉雞自然長得快,完全不需要用激素來催熟。
一些消費者認為,肉雞口感和味道不如土雞,也是飼料中添加了激素的緣故。確實,肉雞的肌間脂肪和某些風味物質沉積較少,因此不如土雞肉細膩味鮮,但那也是因為品種改良和高速生長,根本原因是現在人們對雞肉的需求量太高。並且,味道好並不代表營養更豐富,也不代表土雞含有什麼特殊的營養成分甚至藥效。
隨便喂激素,肉雞hold不住
綜上所述,有如此高效的生長性能,激素已經變得沒有必要了。許多實驗也顯示添加乙烯雌酚等激素物質並不能對雞產生什麼神奇的催熟效果,甚至會對雞的心血管、肝臟等機能產生副作用,很容易造成死亡。 如今絕大部分養殖者也持這一觀點。肉雞本來就是敏感脆弱、容易死亡的動物,給集約化養殖的集群飼餵同一種含激素飼料很容易出現大批雞同時死亡的慘狀,得不償失;更不用提激素價格不菲,飼餵、注射、皮下包埋等操作起來也很麻煩。
2010年底,中國畜牧業協會抽檢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農貿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和餐廳的雞肉,對32種激素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均未檢出。
不過,小規模養殖場由於養殖經驗和法律意識欠缺,也不能排除添加了激素的可能,更可能的是購買了不法飼料廠吹捧的違規飼料或添加劑。這些都是違規行為,其雞肉產品流入市場的渠道通常也不規範。至於一些新聞中描述的未成年人因為多吃了雞肉而出現肥胖和性早熟的案例,性早熟並不是吃幾斤雞肉就能做到的,更不能簡單歸結為吃了雞肉這個單一因素,還要從飲食習慣、環境等多角度進行分析。
參考資料:
[1] 新華訪談:肉雞養殖與消費安全
[2] 宮桂芬:雞肉中激素含量檢測情況報告
[3] 家禽育種學科發展現狀及趨勢
[4]樓夢良《家禽育種》,《國外畜禽生產新技術》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
[5]《商品肉雞生產技術規程》GBT 19664-2005
了解更多:
你想吃什麼樣的雞肉


我們集團的主營業務之一就是肉禽產業鏈~
同時也是KFC和麥記在中國最大的供應商之一~

我們的產業鏈生產用的肉雞品種為「艾維茵」~

http://baike.baidu.com/view/3719030.htm
http://animal.aweb.com.cn/2010/0325/3114172444410.shtml
·········································································································································
補充:我們集團的雞肉產品很大一部分是出口~產品質量標準是一樣的~發貨是隨機的~既然能夠通過歐盟和美帝的檢疫,我相信是安全的。

1,關於國內雞肉產品質量醜聞的解釋:
國內這個行業(包括雙匯,蒙牛等等豬肉,牛奶等等大企業)都是把養殖這一塊兒外包給養殖戶,因為養殖業是重資產運行,而且高風險,回報率又低,大公司要對他們監管以及技術服務,雖然很嚴格但是難免百密一疏~小公司的監督通常流於形式甚至形同虛設,原因:缺乏檢測設備及人員,不敢得罪養殖戶怕養殖戶以後不給他們供貨。現在這個行業大集團都在併購中小企業,網上物議紛紛的山東六和集團就是發生在這個背景下,六和集團一直在併購其他公司,出事兒不稀奇,被收購的那個小公司出事明顯在這之前,只是恰好六和集團接手的時候被發現了,很蹊蹺,很詭異,元芳你怎麼看?

2,關於用藥(含激素)的解釋
抗生素一直在用,喹諾酮類,甲碸黴素類等等,人也在用,有問題嗎我想請教各位,有休葯期,代謝掉了就可以了。還有,不能脫離劑量談毒性。比如比較常用的一種葯叫做氟苯尼考就是美帝發明的,美帝的肉雞養殖業也是一直在用,國內養殖業基本上是沿用美國的標準,有效的運行幾十年了在美國,當然在中國具體實施可能是有點兒出入,但是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不規範,激素,有很多種,但是不是每一種都促進生長,我不想多做解釋,價格高昂。激素沒有促進雞肉生長的神秘力量,還會增加肉雞患病風險,偷雞不成倒賒一把米是用激素的貼切比喻。1950年美國FDA首次批准抗生素用作飼料添加劑,抗生素自此全方位推廣應用於畜牧生產。直到2006 年歐盟全面禁止在飼料中投放任何種類的抗生素。但是這樣跟進顯然不符合中國國情。在目前全面禁用抗生素不切實際的情況下,嚴格執行用藥量、控制休葯期,監管殘留量,就是重中之重了,這三點把握好,雞肉就可以放心吃。

3,闢謠

養雞不是一定要用藥的,用於生產疫苗用的雞,是在全封閉無菌環境中生長的,因為沒有微生物感染,所以無需用藥,有器質性病變的直接淘汰,但是死淘率極低。這個不是給人吃的,一個用於生產疫苗的SPF雞蛋至少要賣8¥。除此之外大規模養殖全部需要用藥。

4,再闢謠

營養級( trophic level),作為生產者的綠色植物和所有自養生物都處於食物鏈的起點,共同構成第一營養級。所有以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為食的動物都處於第二營養級,即食草動物營養級。第三營養級包括所有以植食動物為食的食肉動物。依此類推,還會有第四營養級和第五營養級。
  由於能量流動在通過各營養級時會急劇減少,所以食物鏈不可能太長,生態系統中的營養級也不會太長,一般只有四、五級,很少有超過六級的。  一般來說,營養級的位置越高,歸屬於這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數量和能量就越少,當某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數量和能量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可能再維持另一個營養級的存在了
相鄰營養級的轉換效率大致是10%,一隻雞要吃十斤蟲子(注意是蟲子)才能長一斤雞肉,為什麼只吃了2斤飼料就長了一斤,因為飼料的含水量通常在10%左右,蟲子的含水量通常在80%左右。

5,還闢謠

(1)關於雞苗性別鑒定,這個不是性別歧視,在養雞生產上,及早鑒別出公母雛雞,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如果不能掌握這門技術,就不容易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
(2)關於 雞的喙前端被剪掉,術語叫做「斷喙」。防止雞互相啄肛門。

現在的肉雞生長速度快,一是因為選育優良品種,二是動物營養技術,飼料營養全面而且均衡,三是工業化的結果,養殖工廠一年四季基本恆溫,僅此一點兒就人不如雞。快大型白羽肉雞被稱為速成雞是不貼切的,因為談到「速」似乎就有某種神秘外力的作用。這也難怪,畢竟三十年的跨越式發展不夠深入人心,房前屋後散在,至少一年才能長成宰殺的家養雞概念根深蒂固。雞舍是廠房,雞是產肉機器,飼料是生產原料,雞肉是45天出廠的規格一致商品,這所有一切,尤其45天長到5斤左右讓人大吃一驚,不到兩斤飼料轉化出一斤肉來也著實又一驚,實際上這無非是行業常規水平,所有的驚訝來源於技術而絕非激素不斷發展完善的遺傳選育技術是45天出籠的內因之所在;對應不同生長發育階段,適應不同發育階段需求的飼料供給,以及潔凈無疫病的生長環境則作為外因,攜手有力保障白羽肉雞快速健康走向餐桌。事實上,現在的技術早已經可以達到33天到37天出籠的水平了。

儘管快大型肉雞價格低於三黃雞,再低於散養雞,但三者營養成分分析並無顯著性差異,肉雞肌間脂肪和風味物質累積較少,風味不及散養雞。但是從食品安全形度而言,現在一些所謂家養的雞整個生長過程無從知悉,不可控的危險因素更多,比如垃圾山上摸爬滾打長大的雞,這個意義上說,反而是舍養的為優。

沒有現代農牧業,大多數人是吃不起雞肉的。至少不能隨意一天啃幾個雞腿堡。

不臆測,不聽信非專業人士信口扯淡,大膽質疑然後小心求證, 才是科學的態度。

恐慌源於未知

一直很懶散,本來不想寫這麼長的帖子,但是很多人的科學素養和態度真的是~
慘象已經讓人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


把我在另一個回答上面的答案搬來了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65329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現在做飼料機械,不光是雞,現在很多畜禽都需要快速出欄,行話有個術語叫料肉比,不難理解,就是吃多少料長多少肉,雞料料肉比能達到2:1,可想而知速度有多塊。
對於飼料,大家不應排斥,雖然違背了固有的一些知識概念,但是因為現在人口多,生活水平高,都吃肉的情況下不快速出欄是不科學的。
歸根結底,飼料裡面都是營養,是原材料譬如玉米大豆豆粕小麥等加上科學配比的營養物質混合制粒而成的複合食品。
雖說我的回答一聽我就是賣飼料的,但希望讓大家對飼料有一個新的認識。


收到兩次邀請。作為畜牧從業人員,我覺得@朱子帥 的回答已經完美了。本來不想重複答案的。但是中國畜牧業信息網的兩篇文章不錯,供大家參考。

白羽肉雞為什麼可以「長得快」 http://www.caaa.cn/show/newsarticle.php?ID=280852
白羽肉雞可以「長得快」世界人民都在吃 http://www.caaa.cn/show/newsarticle.php?ID=280851

我覺得這次事件最應該受到質疑的是CCTV,因為

  1. 麥當勞也用這些肉,為什麼矛頭只針對百勝。
  2. 他們為什麼不採訪行業專家或科學家,而是一些所謂的「從業人員」
  3. 他們暗訪到幾家喂激素的?我只看到一家喂地塞米松的小養殖戶。事實上,行業里是沒有人會這麼做的。
  4. 建議他們去菜市場暗訪暗訪。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結論大致是:
1)激素: 對雞的生長期沒有顯著影響。換句話說,無論用不用激素,由於有人工干預育種,現在的肉雞/商品雞一般都是45天左右出籠。且使用激素會增加成本和肉雞的死亡率,所以一般不認為在肉雞的飼料中有人為添加激素的行為。參照@朱子帥的答案。

2)抗生素:其他用戶指出,45天肉雞真正令人擔心的不是激素的使用,而是濫用抗生素的問題。由於肉雞的商品化養殖具有一定的密集型,所以以@阿達 為代表的用戶懷疑在養殖外包的情況下,大多數飼養者為了減少肉雞生病的幾率和提高肉雞出欄率,會人為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且由於養殖戶素質參差不齊,肉雞出欄時抗生素殘留量得不到保證。換句話說,他們真正擔心的是,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雞肉中是否有超過標準的抗生素殘留?而這些有抗生素殘留的雞肉被食用後會對人體產生怎樣的影響?(比如是否會讓人體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或者擾亂身體內本身的細菌平衡?)暫時還沒看到這方面的答案,希望大家補充。: )


1.很多人不懂就會瞎傳,所以盡量對每一個從微博上得來的消息都抱以懷疑的態度,因為微博的文字限制實在是無法承載完整的內容論述。
2.開封菜和麥噹噹一樣都是連鎖,連鎖的含義就是「在不同的地方味道一樣」。當然不說一些細微味道的變化,為了保證主體的味覺感知一致,對所有食材進行密閉封裝然後由總部統一發配是比較簡單的方法(並且你以為這很容易嗎?)。那按照「正確」的想法,開封菜應該怎麼做才對呢?每天去菜市場搶最新鮮的食材嗎?
以上兩條是針對前段時間吵吵得厲害的開封菜事件,提起來順便說說。
關於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農學院的但有一個學長在動物科學學院的學生,很不幸地告訴你:正常市場上大家吃的雞,都是50-60天出籠的。要不然你以為中國這麼多人口這麼大的雞肉需求量是怎麼滿足的?山裡散養養一年才賣一隻就要200+的雞不光是吃不起,養的人也養不起。

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完全不在這裡。美國在雞的集體化快速養殖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各種管理技術已經很完善,雞肉也都是安全的。我們質疑快速出籠雞,主要的點應該是:
1.雞的養殖密度是否符合標準?有的養殖場為了增加養殖密度,本來該塞10隻雞的籠子塞進15隻,本來應該夠雞站起來走動的空間卻被壓縮成只能蹲著,自然會增加雞的得病率,進而導致各種藥劑和疫苗的注射

2.給雞使用的藥劑是否健康?為了防止疾病,給雞接種疫苗或者使用藥物是合理的,但一些養殖場為了省事高效往往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這個才是我們介意快培雞的原因。如果確定雞健康生長、接種了安全的疫苗、使用了安全的藥物、沒有使用抗生素,快培雞是可以放心選擇的了。

3.雞的生長過程是否經過人為加速?為了增加「翻桌率」,很多養殖場在飼料中添加生長激素類物質加快雞的生長,這個是被各種標準明令禁止並且被消費者所抵制的,但這並不代表所有的快培雞都是這樣。

總結起來就是:
前提:1.所有人都要吃雞 2.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吃精培雞 3.快培雞是成熟的技術,並沒有害
結論:正常的45天快培雞是健康的以及可以接受的,當然如果能力允許,精養雞更好。

其實這個情況很常見啊,就像iPhone的確是好,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承受;用不到一千塊的Android是沒有問題的(不會輻射傷腦啊之類的),只是如果經濟能力允許,用iPhone當然更好。

怎麼我感覺盲點主要在於大家不清楚雞的成長經歷呢……強烈建議初中生物課本中添加主要食材的生長事件之類的知識。

btw,我記得大概是前年(?)看到一則新聞,某英國學生開發了一種新的餵養技術,可以把雞的養殖密度提高到每立方米11隻,搜了下,可以通過這個鏈接訪問:無腦雞飼養 更「人道」?
通過切除雞腦使之不再痛苦,然後通過架子固定身體來生長……怎麼樣,有沒有想到《黑客帝國》和奇怪的殭屍片之類的……


白羽雞四十幾天從蛋到屠宰。鴨的話二十幾天就可以宰了。奧,肯德基還是好的,用活的新鮮的雞宰。地攤燒烤全是老弱病殘死的,一個三五千小的養殖棚,夏天一個月下來可以死三百隻左右。病死熱死的殘疾的,全去了燒烤攤,小吃攤。一隻雞被黑商販收取才三四塊錢,嗯,因為是死的。附近村子有百十家小養殖場吧,每天都有好多麵包車來收死雞,一天能收好幾車。吃肯德基好的活的雞你就慶幸吧。去燒烤攤小地攤店吃的就自求多福吧!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家裡養過兩年白羽雞。不過近兩年沒幹了,太累又臟。


雖然排名第一的答案回答的很全,從各個方面侃侃而談,高談闊論,旁徵博引,但目測排名第一的根本沒見過養雞.沒見過就別在這裡誤導消費者 這裡提供個視角
雞分種類 轉沒轉基因 另外 這個全球超准本身就是人類社會造就的 談不上標準 在一點 再有 雞種並非改良 除了速生速死依靠藥物苟延殘喘 其他方面對人還是對雞對環境都是有害無益 雞餵食各種葯 飼料有的也有問題 飼料源問題 種子問題 雞停葯活不過幾天 類似 鴨 大的養雞廠都這樣 這種調調竟然有那麼多贊 還真是測試了一波人的水平

許多學術派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拿著自己掌握的表象來製造笑話,真是學得學得把自己都學進去了 ,如果能再實踐出真知,那才叫學有所用
請記住,這世界沒你想像的那麼簡單,這是一個客觀真實的世界,時刻記住這一點,才能做出點事來

順道回答下問題,是真的,而且也許該用不到那個時間。

如果沒養過雞至少也要仔細持續一段時間看過怎麼養的 不要在這瞎起鬨@朱子帥


我只想告訴大家,因為親歷這個行業,用抗生素拌飼料餵雞。這是很普遍的事情(從小吃到大)。至於會不會存在問題,我也不知道。希望有研究的人出來說說看。
然後想問問那些在城裡長大的專家們,你們去過養雞場嗎?


果殼謠言粉碎機:

http://www.guokr.com/article/62754/


肉雞40多天出籠,在世界上屬於正常水平。目前世界商品肉雞大部分在42-48日齡出欄,最常見的是在45日齡左右。@朱子帥 已經回答的很詳細了,讓我們用數據說話,看一下70餘年來世界範圍內肉雞生長性能穩步變遷的過程:

圖表數據來源:樓夢良《家禽育種》《國外畜禽生產新技術》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到了21世紀,肉雞的生產性能還在不斷上升。以我國為例,2005年修訂的《商品肉雞生產技術規程》規定肉雞在6周齡(42天)的體重指標為2420克,這在行業內部是人盡皆知的常識,只是大多數消費者不了解它們本該長得這麼快。


白羽雞這個品種本來就是45天長成。


白羽雞,沒什麼大不了的


肯德基的我不知道 但是我們這邊有個養雞場 一個雞舍裡面喂1萬隻雞 每一個雞都是一個小籠子。採取填喂的方法 幾天就要用一次抗生素之類的藥品 據說最大的開支就是飼料和葯 雞舍由於餵養密度大 不室外一般要高5-7度 只有採取高用藥 雞才不會病 40天左右賣很正常 但是注射激素到時沒有聽說過 大量用藥是事實


理論上是安全的。
因品種是這樣的,不存在激素這一說。
但葯殘方面就不知道了,如果能做到哪個批次,那個場的,那個飼養員養的,是自養的,還是放養的,都標記出來的話就更可靠了


這是真的。
目前所有速成雞,即不是那種很貴的農家自養雞,都是速成雞,都是45天的速成雞。


如果所有的雞都是普通的生長周期,那麼只肯德基一家就要用光全世界80的雞。


這麼說吧,要是沒有45天出欄的雞,都養土雞你算算雞肉得多少錢一斤,有多少人吃得起


眾說紛紜,無所措手足!從農村散養的土雞來講,從雛長到四五斤大,得半年到八個月之久,豬從仔豬到成品豬得一年!不得不說,按這法子,雞肉,豬肉都挺貴的,因此現在的豬肉和雞肉按大型化養殖,或許會降低生長時間,不過營養肯定是比不了原生態的!與其爭個面紅耳赤,不如且慢生活。
我信奉道家的自然主義,人為干預或許就是一種孽緣


前幾個月和鄉鎮的農辦主任聊天提到這個話題,說現在農村為了雞鴨生長快,在飼料里添加葷油,農村人說要少吃。工業化的養雞好不好不清楚,有在愛爾蘭的親人說,那裡的雞肉沒有這裡的肥,她回國後基本不吃。前面有人說國家有相關抗生素的規定,但我個人認為執不執行和相關部門的檢查才重要。


現在的百分之90的養殖環境,我敢保證沒有給雞用藥和打疫苗絕對活不活45天!這麼短的周期你們覺得會沒殘留嗎?
至於某些人拿實驗拿雞種來說話可以選擇無視,因為標準化養殖環境根本達不到實驗環境,很別說一萬隻以下的小養殖場


忘了在哪看的,說外國還真不是45天,一般都42天,國內45天是因為技術不行。。。。。。
侵刪


速成沒問題,AA肉雞就是42天出欄,抗生素嚴重超標是行業普遍問題。
家禽育種有個最經典的案例!
美國某大學 出處我忘了
50年時間育種,朝兩個方向選育,一是目前的快大型,另一個是「矮小型」,五十年後,保齡球和籃球的區別,我爭取找圖吧。
媒體報道有誤導的嫌疑,激素肯定是不會用的,純屬頂風作案,即使用也是牛羊上,雞使用激素沒價值又麻煩,成千上萬隻啊,口服不會起作用,只有針劑。誰傻啊,又麻煩還擔風險。
抗生素主要用於治療和預防,國家有公告農業部168號,2001年發布的。有十年了,還是多擔心一下人體的抗生素的耐藥性吧!其他的想到再回答吧,水太深


推薦閱讀:

對麥當勞新出的雞排有什麼看法?
為什麼肯德基、麥當勞不賣酒?
為什麼麥當勞肯德基總是哪個好吃的哪個就下架了?

TAG:麥當勞 | 食品安全 | 肯德基KFC | 速成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