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怎樣做才能養得一身正氣?

感覺一個人,如果身上有股子正氣,活得坦蕩,過得瀟洒,所以想請教


浩然之氣是由正義在內心長期積累而形成的,不是通過偶然的正義行為來獲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則浩然之氣就會衰竭。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公孫丑問曰):「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孫丑上》
(公孫丑問說):「請問先生在哪方面擅長?」
(孟子)說:「我能理解別人言辭中表現出來的情志趨向,我善於培養我擁有的浩然之氣。」
(公孫丑說:)「請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呢?」
(孟子)說:「這難以說得明白。那浩然之氣,最宏大最剛強,用正義去培養它而不用邪惡去傷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滿天地之間無所不在。那浩然之氣,與仁和義道德相配合輔助,不這樣做,那麼浩然之氣就會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樣疲軟衰竭。浩然之氣是由正義在內心長期積累而形成的,不是通過偶然的正義行為來獲取它的。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不能心安理得的地方,則浩然之氣就會衰竭。所以我說,告子不曾懂得什麼是義,是因為把義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在心中有集義這件事而不要停止,心中不要忘記,不要用外力(違背規律地)幫助它成長。不要像宋人那樣。宋國有個擔心他的禾苗不長而拔起它們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對家人說:『今天我疲累之極啊,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里去看,禾苗都乾枯了。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不給作物除草的人;幫助莊稼生長的,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謝邀。

天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

正氣。

此境,契天地而行名正氣。

問:怎樣做才能養得一身正氣?

答:契天、地而行。

就先說這些吧。


正見,正思,正行。


「正氣」由孟子提出來,是傳承於儒家孔子的概念,大致是《大學》中「身修、心正」的表現。

《大學》原文

第一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第八章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可以說「正氣」是儒家提倡的倫理的一種表達。按照儒家倫理生活「養得」「正氣」至少需要了解儒家的方法論,這個方法論《大學》說得很清楚,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而格物致知本身意味著還要了解儒家的世界觀、價值觀。

什麼叫格物致知?大致是說徹底了解事物的道理、真相,實際操作至少是時刻帶著這樣的想法生活。什麼叫誠意?就是對自己誠實。什麼叫正心?就是「養正氣」的志向堅定,端正自己的心思。什麼叫修身?至少是讓自己不自私。

在實際操作方面,先把四書五經看完吧。可以先看《大學》、《詩經》、《論語》,最後看《易經》。

參見:如何學會儒家思想的精華? - 知乎

漢代的儒學是怎樣的?經學和緯學在儒學發展史中起到怎樣的脈絡作用? - 知乎

看完上面兩篇,你再想想,你所認識的儒家是真正的儒家嗎?養正氣是開玩笑的嗎?

多說一句,世上恐怕沒有所謂的完人。


我沒正氣


正氣?
在道里,陰陽相生相剋,無極動則生太極,太極化而分兩儀,任何事物都是兩面性,不可能一面獨存。
正好比是陽,純陽則衰,無陰不活,全面的感悟才能透析事物本質,正邪只是不同立場看待事物。
無所謂正,無所謂邪
道不輕傳,看在你有思考的份上,珍惜吧


第一你要有錢,要吃喝不愁。

第二你要懂知足。

第三你要有時間培養自己的看書興趣。


我們學校校訓啊…


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怎樣做才能養得一身正氣?胡扯,還當真的。


推薦閱讀:

TAG:氣質 | 中庸 | 儒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