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守城戰?
比如洪都保衛戰,北京保衛戰等。
我發現張巡,釣魚城等等等都被說炸了。。有沒有冷門一點的,,
公元前259年的邯鄲保衛戰。
這場戰役的成果產出:
成語: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因人成事、竊符救趙
產生的知名事件:信陵君竊符救趙、毛遂自薦、魯仲連義不帝秦、虞卿不賂秦
參與的歷史人物:秦昭王、白起、王陵、王齕、鄭安平、范雎、樓緩、趙赧、虞卿、趙孝成王、平原君趙勝、廉頗、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蘇厲、毛遂、李談、公孫龍、魯仲連、新垣衍、魏安釐王、侯嬴、朱亥、晉鄙、楚考烈王、如姬、魏姬(平原君夫人)。
戰國四公子中有三個都直接參与了邯鄲保衛戰,唯一一個沒有參與的孟嘗君田文是已經死了快20年了。
戰國四公子中平原君趙勝和信陵君魏無忌得以在歷史上留名的最重要砝碼就是邯鄲保衛戰的勝利。
戰國四大名將中有兩個直接或間接參與這場戰役,其中有一個因為這場戰役死了。
這場戰役前後產生了數場辯論高手之間的辯論,均載入《戰國策》。
這場戰役拖慢了秦國統一進程三十多年。
直接或間接因為這場戰役死去的人物有白起、范雎、李談、晉鄙、侯嬴。
這場戰役的人數沒有精確統計,但估算前後雙方共投入六十萬左右的兵力。
諸子百家中的名家代表公孫龍在這場戰役之後因為一場辯論留名。
這場戰役參戰的除了正規部隊還有三千人的敢死隊,可能是中國歷史戰爭中第一次運用敢死隊。
這場戰役中出現了投降事件,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部隊長官存活的、成建制的純軍事投降。
這場戰役捧紅了戰國高士魯仲連,也留下了一個小人物新垣衍。
這場發生在戰國七雄之間的戰役,有六個國家直接或間接參加,四個國家派遣了主力部隊,一個國家只放聲沒出兵,一個國家趁火打劫。
這場戰役產出了電視劇《虎符傳奇》。
這場戰役記載了戰國時期唯一一次關於是否賄賂秦國土地的辯論,之所以說是唯一是因為代表正義的一方居然贏了。
這場戰役有羞辱秦國智商的意思在裡面。
不完全統計,記載或相關這場戰役的《史記》中各個篇目有《秦本紀》、《趙世家》、《平原君虞卿列傳》、《魏公子列傳》、《春申君列傳》、《魯仲連鄒陽列傳》、《白起王翦列傳》、《范雎蔡澤列傳》、《魏世家》、《楚世家》等。
邯鄲保衛戰是秦國犯下的為數不多的致命錯誤。
邯鄲保衛戰是山東六國為數不多的合縱勝利。
另外歡迎大家關注家師的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林屋讀書(linwudushu),文史作家林屋公子創辦。
我們的宗旨是大眾、新銳、趣味,熱點知識化,知識娛樂化。
http://weixin.qq.com/r/jjmSihbEDktxrVLp92yc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不得不提東漢耿恭的疏勒城守衛戰。
風雪大漢魂——拯救大兵耿恭
東漢,章帝元年,駐紮柳中城的漢西域都護府戊己校尉關寵的緊急求援文書送到了剛剛繼任皇位的漢章帝手裡。
情況是緊急的:在這年的三月,匈奴單于派左鹿蠡王(蠡音里)帶領二萬軍隊與漢帝國爭奪西域,匈奴軍隊勢如破竹,攻破了歸附漢帝國的車師後國,招降了西域北部焉耆等小國,漢帝國剛上任的西域都護陳睦戰死,駐紮柳中城的關寵部、駐紮金蒲城的耿恭部被合圍,而這兩支部隊都不過才幾百人而已!!一旦這兩支部隊被消滅,匈奴軍隊長驅直入山南,整個西域將落入匈奴之手。
然而,收到這封求救信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份的事情了!!半年多了,誰也不知道西域現在是什麼情況,千餘軍隊對兩萬,這些帝國的軍隊還存在嗎?冒然派軍隊增援,沒有城堡的依託,很容易被風馳電掣的匈奴騎兵消滅,更何況已經是冬天了,惡劣的氣候、遙遠的路途、後勤的艱難。
大臣們搖搖頭,看來,西域的失去已經不可避免了,只有等以後再尋找機會,而那些戰士們,已經註定要為國犧牲了!
然而,以司徒鮑昱為代表的大臣還是堅決主張救援,他的話深深打動了年輕皇帝的心:漢帝國從來不冷卻英雄的熱血,即使這次救援註定失敗,也要向世人宣告漢帝國從來不會放棄為他戰鬥的勇士!
漢軍在風雪中西出玉門關,去找尋那已不足百分之一的希望!
我們再來看看西域的情況:耿恭所部在金蒲城被圍困後,耿恭乘大雨,率部隊向敵人發起突擊,大雨中敵人看不出我方兵力究竟有多少,因此退走,但仍形成遠距離包圍之勢,耿恭所部成績逃出重圍。到了五月,耿恭因為水源問題引兵轉移到疏勒城。疏勒城有澗水流過,可以保證夏季的飲水;同時,疏勒城正當山南山北之間的要道,可以防止匈奴攻略山南各西域小國。
匈奴人很快發現了耿恭部的意圖,再次將耿恭部合圍在疏勒城,山南各國派來援軍不戰自潰。
殘酷的圍城戰開始了!
匈奴人把澗水的上游壅塞住,要渴死漢軍。這一帶的氣候乾旱,地勢又高,耿恭一面布置漢軍守城,一面命令挖井。可是一直挖了十五丈(約等於現在的四十米)不見水!這是十分嚴重的大事,若無飲水,便只有死或降兩條道路。渴極了的將士,用布榨出馬糞的汁來喝!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老天不保佑,那麼就算你是如何的英雄也無濟於事。耿恭便整衣拜天,而奇蹟般的,先前掘的井裡湧出了甘泉。漢軍上下呼喚雀躍,感謝天助,高呼萬歲。(究其原因,大致是河流被堵而改道之後,地下水仍然存在,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受地底壓力作用而漸漸流入井中,古人不知道科學原理,便以為得了神助。耿姓的後人說,他們家族的堂號即由此而來:拜井堂!)耿恭故意以軍士在城上潑水,以示水源充足。匈奴人見了,大驚,也以為漢軍是有老天爺護著的,於是退兵。但還是不死心,繼續一邊放牧,一邊遠距離包圍,想要把漢軍困死。
當時附近的國家都已經投降匈奴,形勢十分險惡。幸好車師後王的夫人是漢人,見漢軍久久被圍,心底著急,想盡辦法派人給他們偷偷地送糧食,又多次將匈奴兵的動向告訴耿恭。漢軍因此得以多支撐了一些日子(現在知道漢帝國為什麼要和親了吧!)。
就這樣再過了幾個月,城中漢軍因為不斷有人戰死、病死、餓死,結果只剩下了數十人,也沒有人想要投降匈奴。
被困日久,艱難到了什麼樣的地步?將士們餓得要死,只得把身上的皮製鎧甲放進鍋里,煮軟一些,然後切成一塊塊地分下去,吞嚼充饑。再後來,連皮甲都吃完了,迫不得已,將弩也拆了,把上面綳著的皮條和用作弓弦的獸筋同樣煮了吃。護具和武器無疑是戰士的第二生命,為了稍填肚子,都顧不得了。
這時匈奴單于親臨城下,知道城裡的漢軍已經疲痹得不得了,卻還不投降。匈奴人雖兇殘,但是心腸直,敬重英雄,於是他心生敬意,便招降耿恭,並答應封他為王。
這時一幕令人震駭的事便發生了——耿恭答應投降,並將匈奴使者騙進城裡,親手擊殺,然後就在城上,對著匈奴的大軍,將屍體的肉割來烤著吃!耿恭用這樣的行動,把投降這一條後路給完全斷絕掉了。與其說是餓極了騙個「食物」進來,不如說是橫下一條心,誓死無二。
這就是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來歷!
第二年的正月,漢帝國的救援軍終於到達了柳中城,關寵部隊已經全軍覆沒了,在這麼嚴寒的天氣下,救援軍認為更加艱難的耿恭部更不可能存在了,於是統兵的秦彭、王蒙、皇甫援等將領都決定返回,畢竟他們不能冒險把全軍置於危險之地。但是,范羌泣血要求一定要去去疏勒城看看,雖然大家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但還是分給他兩千部隊。
范羌領兵冒雪前進,沿山北而行,歷盡艱辛終於到達城下。城中漢軍已經所剩無幾,還活著的都沒有什麼戰鬥能力了,半夜察覺有軍隊開來,還以為是匈奴軍趁雪來打,大驚絕望。
范羌遠遠喊道:「我是范羌啊!不是敵人,是漢朝派兵來迎接耿校尉,救你們回國!
再沒有比這樣的一聲呼喊更激動人心的事了!!
這時候,城內只有二十六人了!!!
在回去的路途上,受到了匈奴騎兵的追擊,且戰且走,到了三月份,軍隊退至玉門,耿恭部已經只有十三個不成人樣的倖存者了。
這些人獲得了戰友們的無上敬意,玉門關的將軍們親自為倖存者們沐浴更衣,他們是當之無愧的!
這就是漢家軍魂!
為漢帝國獻身的勇士,漢帝國決不會遺忘!
附:(後漢書.耿弇列傳第九)恭字伯宗,國弟廣之子也。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將帥才。永平十七年冬,騎都尉劉張出擊車師,請恭為司馬,與奉車都尉竇固及從弟駙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乃以恭為戊己校尉,屯後王部金蒲城,謁者關寵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數百人。恭至部,移檄烏孫,示漢威德,大昆彌以下皆歡喜,遣使獻名馬,及奉宣帝時所賜公主博具,願遣子入侍。恭乃發使齎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單于遣左鹿蠡王二萬騎擊車師。恭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騎多,皆為所歿。匈奴遂破殺後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戰,以毒藥傅矢。傳語匈奴曰:「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因發強弩射之。虜中矢者,視創皆沸,遂大驚。會天暴風雨,隨雨擊之,殺傷甚眾。匈奴震怖,相謂曰:「漢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澗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據之。七月,匈奴復來攻恭,恭募先登數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匈奴遂於城下擁絕澗水。恭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馬糞汁而飲之。恭仰嘆曰:「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剌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有頃,水泉奔出,眾皆稱萬歲。乃令吏士揚水以示虜。虜出不意,以為神明,遂引去。
時,焉耆、龜茲攻歿都護陳睦,北虜亦圍關寵於柳中。會顯宗崩,救兵不至,車師復畔,與匈奴共攻恭。恭歷士眾擊走之。後王夫人先世漢人,常私以虜情告恭,又給以糧餉。數月,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恭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而稍稍死亡,餘數十人。單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復遣使招恭曰:「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虜官屬望見,號哭而去。單于大怒,更益兵圍恭,不能下。
初,關寵上書求救,時肅宗新即位,乃詔公卿會議。司空第五倫以為不宜救。司徒鮑昱議曰:「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誠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又二部兵人裁各數十,匈奴圍之,歷旬不下,是其寡弱儘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將精騎二千,多其幡幟,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極之兵,必不敢當,四十日間,足還入塞。」帝然之。乃遣征西將軍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餘人,建初元年正月,會柳中擊車師,攻交河城,斬首三千八百級,獲生口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虜驚走,車師復降。
會關寵已歿,蒙等聞之,便欲引兵還。先是,恭遣軍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隨王蒙軍俱出塞。羌固請迎恭,諸將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與羌,從山北迎恭,遇大雪丈余,軍僅能至。城中夜聞兵馬聲,以為虜來,大驚。羌乃遙呼曰:「我范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城中皆稱萬歲。開門,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隨俱歸。虜兵追之,且戰且行。吏士素飢困,發疏勒時尚有二十六人,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鄭眾為恭已下洗沭易衣冠。上疏曰:「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及恭至洛陽,鮑昱奏恭節過蘇武,宜蒙爵賞。於是拜為騎都尉,以恭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軍吏范羌為共丞,餘九人皆補羽林。恭母先卒,及還,追行喪制,有詔使五官中郎將齎牛、酒釋服。
明年,遷長水校尉。其秋,金城、隴西羌反。恭上疏言方略,詔召入問狀。乃遣恭將五校士三千人,副車騎將軍馬防討西羌。恭屯枹罕,數與羌接戰。明年秋,燒當羌降,防還京師,恭留擊諸未服者,首虜千餘人,獲牛、羊四萬餘頭,勒姐、燒何羌等十三種數萬人,皆詣恭降。初,恭出隴西,上言:「故安豐侯竇融昔在西州,甚得羌胡腹心。今大鴻臚固,即其子孫。前擊白山,功冠三軍。宜奉大使,鎮撫涼部。令車騎將軍防屯軍漢陽,以為威重。」由是大忤於防。及防還,監營謁者李譚承旨奏恭不憂軍事,被詔怨望。坐征下獄,免官歸本郡,卒於家。
釣魚城保衛戰,我第一個就想到了它,不僅神奇,而且影響了世界歷史!
作為全世界蒙古鐵蹄唯一一座沒有攻破的堅城,並且打死了蒙古大汗(蒙哥),最後還能免遭屠城的命運,不得不說它是一個奇蹟。隨後侵略世界各地的蒙古大軍紛紛回撤大草原爭奪大汗之位,進攻埃及,西歐的計劃泡湯,可以說它是蒙古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之後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很快就分崩離析!
現在很多外國人(懷著感激)到重慶旅遊都要去釣魚城看一看
釣魚城是3年前重新修繕開放的,修繕前其實就是個古戰場遺址,殘垣斷壁很荒涼(那時我們有句話叫「去了會後悔一陣子,不去會後悔一輩子」),現在上面有古代兵器展,古城牆啊等等一些好玩的,上面風景也不錯。地址就在重慶合川,自己開車從主城出發1小時能到達。推薦大家到了重慶記得到釣魚城一游!
——————————————以下來自百度百科
釣魚城之戰_百度百科
釣魚城之戰,或稱釣魚城保衛戰,或稱合州之戰。是指南宋與蒙古發生於1259年的戰爭。
1239年,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間,命甘閏初築釣魚城,其後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余玠,採納播州人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議,於1243年復築釣魚城,屯兵積糧,抗擊北侵的蒙古大軍,並作為保衛重慶的屏障。當時蒙古建國後正橫掃歐亞大陸,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進攻鄂州、察塔兒進攻兩淮及兀良哈台進攻雲南,自己則領兵往四川。1259年2月,蒙哥大汗親自率領4萬軍隊到釣魚城下,蒙哥派降人前去招降,宋知合州王堅嚴辭拒絕並殺了使者,蒙哥開始進攻釣魚城,然而釣魚城主將王堅與副將張珏的頑強抗擊下,大將汪德臣戰死,蒙哥更被城上火炮擊傷,後逝於溫泉寺,蒙古軍因此撤退。直至1279年,在守將王立帶領下釣魚城軍民投降,正式結束釣魚城之戰36年抵抗歷史。
在蒙古軍隊橫掃歐亞大陸後,宋獨立支撐數十年,是最後一個亡於蒙古軍隊的國家。宋蒙戰爭從公元1235年全面爆發,至1279年崖山之戰宋室覆亡,延續近半個世紀,是蒙古勢力崛起以後所遇到的費時最長,耗力最大的一場戰爭。
戰爭影響
蒙哥汗在釣魚城下的敗亡,其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它導致蒙古這場滅宋戰爭的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續20年之久。進攻四川的蒙軍被迫撤軍,護送蒙哥汗靈柩北 還。率東路軍突破長江天險,包圍了鄂州的忽必烈,為與其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也不得不撤軍北返。從雲南經廣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軍,一路克捷,已經進至潭州(今長沙) 城下。由於蒙哥之死,該軍在忽必烈派來的一支部隊的接應下,也渡過長江北返。蒙古的南北兩支軍隊基本上是按預定計划進軍的,只因西邊主攻戰場的失敗而功虧一簣。 其次,它使蒙軍的第三次西征行動停滯下來,緩解了蒙古勢力對歐、亞、非等國的 威脅。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發動了第三次西征,先後攻佔今伊朗、伊拉克及敘 利亞等阿拉伯半島大片土地。正當旭烈兀準備向埃及進軍時,獲悉蒙哥死訊,旭烈兀遂留下少量軍隊繼續征戰,而自率大軍東還。結果蒙軍因寡不敵眾而被埃及軍隊打敗,蒙 軍始終未能打進非洲。蒙古的大規模擴張行動從此走向低潮。因此,釣魚城之戰的影響 已遠遠超越了中國範圍,它在世界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頁。 其三,它為忽必烈執掌蒙古政權提供了契機,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義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傳統的政策。這種帶有濃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極不適應統治廣大中原漢地的需要。而忽必烈則是蒙古統治集團中少有的傾慕漢文化之士。蒙哥即汗位後,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漢地,他大力延攬漢族儒士,極力推行漢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卻引起蒙哥汗及其保守臣僚的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罷了官,其推行的漢化政策也被迫取消。忽必烈登上大汗寶座後, 繼續推行其漢化政策,逐步改變蒙軍濫殺的政策,使中國南部的經濟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壞。蒙哥汗曾留下遺言,日後攻下釣魚城,當盡屠城中之民。
後來釣魚城降元,以不可殺城中一人的條件。放下武器。自願終止抵抗。1279年守將王立開城,釣魚城才落入蒙古之手。要知道蒙古人在侵略世界的過程中殺人過億,凡是抵抗的城市都被屠城,而且是被屠的乾乾淨淨。惟有由釣魚城抵抗了36年而全身而退,用實力讓魔鬼們放下屠刀。釣魚城作為山城防禦體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時代,充分顯示了其防禦作用,它成為蒙古軍隊難以攻克的堡壘.。
張巡守睢陽。
我是從蔡駿的一篇恐怖小說上看見這個故事的,一場悲壯的守城戰,因為攻城者的糧食貯備比守城者更充足,守城者最後開始吃城裡的人,女人,老人,到最後是每個人,肉體被當做食物,骨頭當做木柴,而詭異的是城中的人也願意自己被吃掉,不恐懼不逃跑不作亂,靜靜的吃掉別人,然後靜靜的被吃掉。
到了最後,全城只剩下四百餘人,叛軍用雲梯攻城,城頭上的守軍餓的連拉弓箭的力氣都沒有了。 睢陽城終於陷落,張巡、許遠、雷萬春、南霽雲等三十六將皆被俘。不降,全部被殺。
張巡的死守是很有意義的,對風雨飄零的大唐來說,他是一個旗幟,一劑鎮定劑,比較歷史課本的話就是「鼓舞了軍民的士氣,堅信叛軍是可以戰勝的。」,軍事意義上來講張巡堵死了叛軍南下江淮的道路,為唐朝守護了最後的錢糧稅賦之地,後方的資源可以源源不斷的支援前線。在張巡死後不久,郭子儀就收復了洛陽。二虎守長安
1926年春,河南軍閥劉鎮華在吳佩孚張作霖的支持下,糾集10萬人進攻西安,劉鎮華圍城8個月之久,鎮嵩軍在此投入的兵力至少有七萬人,而西安城內的兵力滿打滿算不足一萬人。
西安圍城的八個月時間內,西安城內軍民面臨著糧食極度缺乏的境地,所有可以吃的動物、皮革製品、中藥鋪的藥材都被吃光。饑寒交迫之下,每天都有大批居民死亡。據不完全統計,圍城的八個月內城內死亡軍民有5萬多人。西安城牆北門城樓,南門箭樓都在此次戰爭中焚毀,北門前樓城牆至今仍可見明顯的炮彈炸出的坍孔。
西安城守軍雖不足萬人,但在國民軍將領楊虎城、李虎臣率領下,全城軍民同仇敵愾,粉碎了鎮嵩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後來馮玉祥將軍率軍入陝,西安之圍被解,時稱「二虎守長安」。
1927年2月,為紀念西安的死難軍民,馮玉祥率眾公祭,建革命公園,負上築冢,建立烈士祠和革命廳,供市民憑弔紀念。
1927年5月,馮玉祥將軍在東城牆開闢中山門,以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中山門兩個門洞,分別為它們取名「東征門」和「凱旋門」。
1927年馮玉祥率軍東征,就從中山門出城。出師之日,馮將軍在城頭向各界歡送群眾講話,說等北伐勝利,再打開凱旋門歡迎他。但後來時局變化,馮玉祥再也未能率師回西安。
1928年在西安城牆西北開闢新城門,為紀念馮將軍解救西安之圍的歷史功績而取名玉祥門。
二虎守長安的故事,可能很多西安人都不了解,不過玉祥門,中山門,革命公園,應該都還是知道的,都與80年前那場守城戰爭有關。
—————————分割線————————
夾帶私貨
西安城牆18個城門
明代長安永定—東西南北四門
長樂門(祈禱大明江山長樂未央,萬年無極)
安遠門(對北方少數民族安撫懷遠望其歸順)
永寧門(祝禱火神永葆安寧)
安定門(西部邊疆安泰康定)
民國四門都以革命先賢的人名命名
玉祥門(紀念馮玉祥將軍)
中山門(國父孫中山先生)
勿幕門(辛亥革命的先驅井勿幕先生)
中正門(你懂的)
當然,中正門在解放後就改叫解放門了
原因嘛……很明顯就不說了…
建國後新開闢的城門
朝陽門(東城牆第一門)
文昌門(附近有魁星樓,孔廟,關中書院)
建國門(開闢於1949年)
和平門(嚮往和平)
朱雀門(唐代皇城正南門,朱雀為南方神獸)
含光門(唐代皇城西南門,含弘光大)
尚武門,尚德門,尚勤門,尚儉門
(出自論語儒家崇尚勤儉德武)其實西安不僅有周秦漢唐,近代與民國的遺存也不少,比如慈禧光緒兩宮西狩駐蹕西安一年,先後居住在南院門和八仙庵,張學良公館,楊虎城公館,止園,西安事變舊址,七賢庄,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西京飯店,易俗社,西京陪都籌備建設委員會,人民大廈,人民劇院等等,只是民國的光芒都被古代周秦漢唐的輝煌所掩蓋。
我家窗外的一個民國建築。
江陰八十一天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江陰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陰人民為抵制滿清的剃髮令,在江陰典史閻應元和陳明遇、馮厚敦等人領導下進行的反清鬥爭。因為前後長達81天之久,故被稱為「江陰八十一日」。後全城殉國,無一人投降。
清軍折損三個王爺,大將十八名;
參加攻城的還有後來晉封為親王的博洛(清端重親王)和尼堪(清敬謹親王)、清恭順王孔有德;
清兵二十四萬大軍攜二百多門大炮圍城,一共損失的士兵有七萬五千餘人。
江陰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江陰遺民僅五十三人躲在寺觀塔上保全了性命
本想說「張巡守睢陽」事,知友 @言不可彌 已經說了,補充睢陽之守的幾個細節。
1.尹子奇第三次圍城,睢陽城內糧食耗盡,先是吃茶紙、樹皮,繼而戰馬、麻雀、老鼠。逮到所有可吃的東西都吃完後,唯有投降或者等死。此時,張巡選擇了第三條路,獻出了自己的小妾,當眾殺了烹食。「諸君經年乏食,而忠義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眾,寧惜一妾而坐視士飢?」當時士卒的反應是「將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強令食之。
越過了這層道德底限,才開啟了大規模食人的後事,「城中婦女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口二三萬」。
看到這裡,張巡隱隱然有了些「食人魔」的形象,但究其根本,不惟是封建大義,現實來說,食人實在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了。
有唐一朝久在盛世,承平日久,食人之事非文明之人所能接受,這是人與非人的界限,士卒的反應是非常正常的。
張巡以武稱世,盡知軍之奇正虛實之用,生平用武均以少勝多,以弱擊強,是不世出的軍事奇才。
但張巡卻本是開元年間進士出身,以文出仕。
所以張巡知道,睢陽作為江淮腹地的橋頭堡,據守愈久,朝廷賦稅輸入愈多,對叛軍的反攻就愈有力,因睢陽曆時十個月的據守,叛軍兵刃自此而止,再也無力南下,不久即被撲滅。
事後多有因此事折損張巡者。
舍一城而救天下,只能說慶幸這樣的道德困境不需要坐而論道者去抉擇。
此其一,其二,即便不如此,張巡也知道城破之後最有可能的結局是什麼。
楚漢戰爭:楚漢相距滎陽也,民不得耕,關中大飢,米斛萬錢,人相食。
臧洪殺妾:洪與袁紹絕。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城中糧盡,外無強救,洪自度不免。呼將吏士民使及未敗將妻子出,眾皆垂泣不舍洪去。又殺其愛妾以食將士。將士咸流涕,無能仰視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叛離者。
司馬討伐公孫淵:司馬懿討淵。七月,大雨,雨霽,合圍,百計攻之,矢石如雨。淵窘急,糧盡,人相食,死者甚多。
苻登攻姚萇,將羌人成為「熟食」,「汝等朝戰,暮便飽肉,何患於飢!」
2.張巡被俘後,叛將尹子奇問他:「聽聞你每戰眼角爆裂,牙齒咬碎,何至於此。」張巡怒斥道:「我欲氣吞逆賊,只恨力不能!」尹子奇命人將張巡牙口撬開,口中僅剩了三顆牙齒。
3.南霽雲是張巡手下勇將,睢陽被圍時,周邊計有憔郡許叔冀部,彭城尚衡部,臨淮賀蘭進明部,或懼叛軍勢盛,或嫉張巡功高,均坐視不救。張巡遣南霽雲往許叔冀部求援,許叔冀不應;又往賀蘭部求援,賀蘭不應,南霽雲自斷一指,長泣以告,賀蘭無動於衷。南霽雲回睢陽復命,與張巡等一同殉城。
———————————————————————————————————————————
其實我想講的是「軍神」韋孝寬的「玉璧之戰」。
那就待更吧…
唐朝安史之亂中 張巡守雎陽
堪稱古代守城戰中最決絕最悲壯最富有爭議的一戰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安史之亂爆發了。是時,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發動所部鎮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精騎八千餘共計十五萬眾,反於范陽。安祿山乘坐鐵車,率領步騎精銳號稱二十萬,「煙塵千里,鼓噪震地」。當時海內承平數十年,百姓幾世都沒有見過戰爭,「猝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兵鋒所指,所向披麾。所到之外,守將不戰而逃,或者望風而降,京師震驚,唐玄宗被迫南遁。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祿山死後,其子安慶緒繼任並派大將尹子奇率領叛軍圍攻地處睢陽渠要衝的睢陽城(今河南商丘)。太守許遠自度其實力不足以抗敵,就邀請當時據守寧陵的唐朝名將張巡來協助自已一起保衛睢陽。張巡隨即率兵三千入駐睢陽與許遠合兵一處,共保睢陽。
張巡,唐朝名將。蒲州河東人,開元末年中進士,天寶年間為真源縣令。安祿山叛亂之初,譙郡太守楊萬石舉郡向安祿山投降,楊萬石知道時任真源縣令的張巡具有大將之材,就任命他為自已的長史(太守的副職)。張巡不願屈從於叛逆,遂率全城官吏、百姓誓師於玄元皇帝廟。一時從者雲集,巡從中選其精銳千餘。
張巡真源起兵後,率眾與時駐雍丘的唐將賈賁合兵一處。不久,賈賁戰死,張巡遂並其眾,自稱是當時任河南都知兵馬使的吳王李祗的先鋒使,獨立負責起雍丘地區的抗戰。 張巡引兵入睢陽後,全城兵馬總共才六千八百人,而圍城之敵是敵將尹子奇率領的歸、檀二州士兵及同羅、奚等少數民族的騎兵共十三萬之眾。兩相對比,眾寡懸殊,睢陽城岌岌可危。太守許遠知道才能不及張巡,就主動的將城守之位讓予張巡,自已居於下位。從此以後,守城、出戰全軍調動全部聽令於張巡一人,許遠只是負責守城戰備的後勤工作。 叛軍依仗優勢兵力將睢陽城團團圍住,晝夜進攻。張巡居中調度,督率將士與敵苦戰,一連大戰了十六天,有的時候敵人一天之內發動了二十多次進攻。敵軍損失慘重,付出陣亡將領六十多員,士卒傷亡二萬餘人的代價,但睢陽城仍然穩穩的掌握在張巡、許遠的手中。敵帥尹子奇見狀只好趁著夜晚連夜解圍而遁。
由於敵軍實力雄厚,不久,尹子奇又領大軍將睢陽城四面包圍。張巡遂召集全城將士訓話以君臣之義、袍澤之情打動了守軍,眾將士慷慨激昴,紛紛請戰。張巡殺牛犒賞三軍,傾城出擊,列陣於城外。列陣之初,敵軍見唐軍人少,戒備之心稍懈。張巡見此時機,手執帥旗親率諸將直衝入敵軍陣中,全軍借敵混亂奮力出擊,敵軍遂即潰敗。此役殺敵將三十餘員,敵兵三千餘人。第二天,敵軍不甘失敗又合圍而上,張巡率軍與敵大戰一天一夜,打退了敵人幾十次的進攻,敵將尹子奇也督率叛軍死戰不退。睢陽城處於戰爭的水深火熱之中。 敵軍日夜圍攻睢陽,張巡、許遠率軍屢挫其鋒而不退。於是張巡思出一計,遂於當日夜間在城中擊鼓、放炮造出列隊出襲的聲勢。敵軍在城外聽到城中異常的動靜,以為唐軍要夜襲,立即披甲執刃、嚴陣以待。誰知城中整整鬧了一夜,沒有一兵一卒出戰。天亮以後,敵軍以飛樓窺視城中,什麼也沒有發現,以為唐軍不再進攻了,遂放鬆了警惕,各自休息去了。這時睢陽城四門大開,張巡與南霽雲、雷萬春等十餘名將領,各率五十餘精銳騎兵,直衝敵營,突如其來的情況使敵軍一時大亂。眾將各率自已的騎兵分隊各自出擊,紛紛潰圍而入,陣斬敵將五十餘員,殺敵五千多人,幾乎衝到尹子奇的中軍大帳。經此一役,敵軍不敢再對睢陽城發動全面進攻,只是團團將城圍住,使城內與城外失去聯繫。 張巡處於危城之中,指揮若定、沉穩堅毅;許遠居中調度應接,提供糧餉戰具;另有南霽雲、雷萬春等大將斬將陷陣。南霽雲,魏州頓丘人,人稱「南八」,善騎射,能左右開弓,百步之內箭無虛發,善使七十二路槍法,武藝高強。雷萬春,從張巡守雍丘時面中六箭而巋然不動,令叛軍將領令狐潮讚嘆不已,對張巡的軍隊的剛烈堅毅佩服有加。就是這些人構成了睢陽保衛戰的戰鬥核心。
經過幾次進攻的失敗,尹子奇不斷的對睢陽城周圍進行巡視,希望發現守城的破綻,再圖進攻。張巡發現這一情況後,想來個擒賊先擒王,直接殺死尹子奇,以解睢陽之圍。但尹子奇也是詭計多端,每次出巡,都讓幾個和自已相像的人,穿戴上一樣的裝束,一起在城外活動,這使唐軍無法確知真正的尹子奇是哪一個。於是,張巡命軍士削了一些蒿桿做箭,當發現這批人後就向他們射去。敵軍發現唐軍射來的箭是用蒿桿做的,以為城中箭支已盡,就立即把這一情況向尹子奇報告了。城上的唐軍遂即發現真正的尹子奇是哪一位,大將南霽雲力挽強弓一箭射中尹子奇的左眼。城內唐軍衝出城外擒殺死已受重傷的尹子奇,叛軍死力奮戰,抵住唐軍的突襲,這才將尹子奇救回營中。 尹子奇在睢陽城下損兵折將不算,又傷損其一目。這使他憤恨不已,發誓非攻下睢陽不可,並派人回去又徵招了數萬兵馬,以增其軍力。這時睢陽城雖屢挫敵軍,不斷的斬將奪旗,自已也傷亡很大,全城的將士已經不足一千六百人了。
最初,睢陽城中貯存軍糧有六萬石,虢王李巨令許遠分出一半以接濟濮陽、濟陰二郡。這時睢陽城也已經面臨圍城爭戰之危,許遠力爭不果,只好忍痛將一半的軍糧運出城去。但是被接濟軍糧的濮陽、濟陰二郡,一接到軍糧立即就投降叛軍了。戰爭進行到這時,城中的糧食貯備已接近告罄,戰士每日的口糧只有一合(合:十分之一升),吃飯的時候摻雜以茶紙、樹皮以充饑。由於飢餓與連續奮戰的疲勞,城中的唐軍再也沒有能力出城作戰了。這時,尹子奇驅使他的大軍將睢陽城進一步合圍,全城被圍的水泄不通。張巡也只好整修守備器具以據守城池。敵軍在城外製造雲梯,其狀如四分之一圓,上面能安置二百名精兵。準備推到城牆下,上部搭在城頭上,梯上的士兵正好可以騰躍而下,搶佔城頭。張巡事先在敵軍進攻的位置的城牆根下,悄悄從城內向城外挖了三個地道。當敵軍推動雲梯快到城下時,張巡就令士卒分別從三個地道口處伸出三個大木樁。一根上面安了個大鐵鉤,鉤住了雲梯使其無法後退,另一根就在雲梯的後部鉤住使其無法前進。而第三根未端安置了一個火爐點燃了雲梯,梯上的士兵全部被燒死了。尹子奇一計不成又施一計,在白天時候,敵軍在已方弓箭手的掩護下,不斷派人背負裝滿土的袋子投到城牆根下,想靠不斷的堆徹以形成一土坡,以使自己的軍隊在這條坡路上攻入城中。張巡發現這一情況後,在白天敵人工作時也不去阻擾他們,但一到夜間就悄悄的在這條土堆中雜入松明、乾草一類的易燃物,敵軍始終沒有發覺。十幾天後,這條土坡形成後,敵軍開始進攻。當敵軍一攻擊,張巡就令士卒手持助燃、引火之物投入土坡之上,熊熊大火,瞬間覆蓋了整個土坡,整整燒了二十多天大火才熄滅。這下,不但進攻之敵全部燒斃,而且也毀了這條敵軍進攻的途徑。就這樣,敵人想盡辦法想攻破城池,而張巡總是能夠適時、恰當的利用不同的方法破壞敵軍的進攻。最後,尹子奇沒有辦法了,遂沿著睢陽城,挖掘了三道深壕並立上木柵以拒敵於城內,想困死城中的唐軍。 戰爭進行到了這個時候,城內張巡、許遠他們也是危在旦息。又經過這幾次戰鬥的消耗,全城士兵只剩六百餘人了。二人只好分城據守,張巡守東南部,許遠守西北部。當時中原地區的唐兵將領皆擁兵自重,不發救兵,以援睢陽。張巡知道睢陽如果沒有外援,實在沒有力量守下去了。就派南霽雲率領三十名騎兵衝出重圍,到臨淮去請求救兵。敵軍發現城中唐軍想衝出城外,就出動了數萬的人馬進行圍堵。南霽雲率領著騎兵直突敵陣中,左右馳射,所向披麾,敵眾莫能當。南霽雲殺出重圍後,清點人馬,只亡了兩騎。 來到臨淮後,南霽雲直接去晉見臨淮的唐軍主將賀蘭進明,請求發兵救援睢陽。但是賀蘭進明嫉妒張巡、許遠的功績,以借口不出兵救助。並看重南霽雲的武勇,想利用舒適的生活環境挽留住他。南霽雲慷慨激昴,「霽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矣!霽雲雖欲獨食,且不下咽,大夫坐擁強兵,觀睢陽陷沒,曾無分災救患之意,豈忠臣義士之所為乎!」並咬掉自已的一個手指對賀蘭進明以表心志。隨即辭別上馬,臨出城時對佛塔怒弓而射,並立誓:「叛軍平定後,必殺進明,此箭乃我志也!」。 南霽雲從臨淮往睢陽回奔,途經寧陵。寧陵守將廉坦為張巡、南霽雲等的義烈所感動,遂傾城率三千馬、步軍,與南霽雲一起馳援睢陽。 二人率軍馬來到睢陽,根本無法直接進入城中,只有趁夜沖入敵軍的重圍,殺入城中。三千人的軍隊沖入敵營中,敵軍紛紛合圍,救援的唐軍只好且戰且走,傷亡不斷增加,而十數萬的敵軍紛沓而至。援軍九死一生的衝到睢陽城下,這時全軍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當援軍進入城中後,城中的人也知道了不會再有援軍來了,全城將士悲憤交加,誓死與城共存亡。
圍城日久,城內的糧食已經全部吃光,孤城無法再守了,有人提議棄城突圍。張巡、許遠考慮到睢陽是江、淮地區的屏障,如果睢陽失守,整個江淮地區就會被叛軍所佔據,並且城中將士飢疲至極,根本無法衝出重圍。另外,二人還存在著有唐朝的軍隊來救援的希望,遂決心死守下去。糧盡了,就殺戰馬。戰馬吃光了,就捕雀捉鼠。最後連鼠雀都吃光了,張巡就將自已的愛妾殺死,將其肉煮了,給將士充饑。許遠也殺其仆以做軍食,其他的人紛紛效仿,將城中的老弱、婦女殺死以做軍糧。最終力竭城破時,全城只剩四百餘人了。在這場慘絕的殺戮中,城中人人知必死,沒有一個逃出城去投降敵軍的。反而,有不少敵軍由於受張巡的忠勇所感動而棄賊來降,前後有二百餘人。 張巡、許遠等人被敵俘獲後,尹子奇打算對他們進行勸降。張巡義正辭嚴,拒絕了向叛軍屈膝投降。張巡、南霽雲、雷萬春等共三十六名將領被敵斬首,許遠被敵縛送至其後方,最後也被殺害。 整個睢陽保衛戰,張巡等以不足萬人的部隊,與敵周旋,前後大小戰四百餘次,殺死叛軍十二萬人。
1644北京保衛戰……
(doge臉執忠絕域,一騎當千!大漢十三孤狼傳
本文作者【江城子】,首發於公眾號【軒轅眾】,如需轉載,請與本人聯繫。
本文有刪改,想要閱讀完整版,請關注公眾號【軒轅眾】,搜索文章標題即可。
題記:
電影《戰狼2》塑造了一個在異國他鄉為拯救中國人而浴血奮戰的孤膽英雄形象。這樣的孤膽英雄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文中這位歷史人物和他的數百部下,面對幾萬強暴胡虜,誓死血戰絕不言退,最終殺出了重圍。
而圍繞著這場戰役里的奇謀詭計、千里援救、袍澤情誼,其驚心動魄之處遠超《戰狼》里的情節。雖然只是丹青中的寥寥幾筆,卻刻畫了那個時代中國人的強悍和血性,堪比好萊塢的史詩巨篇。
寶劍出鞘
東漢永平十八年七月(公元75年)。
大漢帝國的西域都護府,即如今以天山山脈為主幹、準噶爾和塔里木盆地為兩翼的新疆廣袤地區。
漢朝的西域都護府
酷熱的夏季風,捲起滾滾的黃沙,在廣闊無垠的天地間遊盪。間或有矯健的雄鷹,翱翔在白雲之上,俯瞰著蒼茫大地上的興衰。
雄健的天山山脈橫貫東西,將西域分成南北兩部。在天山北麓的東段,與準噶爾盆地南部邊緣交界的地帶,天山積年的冰雪被灼熱的陽光融化,形成無數條涓涓細流,滋潤著準噶爾盆地南緣的丘陵與沃野。
就在天山北麓的險要地帶,建有一座石頭要塞,小城疏勒。
疏勒城北門的城牆上,此時豎立著一面黑色的大纛(dào),迎著獵獵狂風展開,遠遠就能看見旗幟上綉著的大大的「漢」字。
耿恭已經在這面大纛下站了好幾天。他在等待一群如豺狼般兇悍的敵人。為此,他已經準備了好幾個月。
大漢戊己校尉耿恭,正處於四十餘歲的盛年。
校尉在漢朝是不小的官職,論軍中地位僅次於數量極少的將軍。戊己校尉是西域都護府級別第二高的武將。如果是出身寒門的普通軍士,校尉是他一輩子難以企及的高官。
(順便說一句,東漢末年的梟雄董卓也曾任戊己校尉之職。)
但對於耿恭來說,這個官兒得的有些晚。
耿恭出身名門,他的祖父是東漢開國功臣,侯爵,父親耿廣官拜中郎將。他的伯父耿弇(yǎn)更厲害,是東漢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曾擔任過大將軍(軍委主席)之職。
而他本人也沒有玷污家風,很早就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和慷慨堅韌的軍人性格。
可惜,耿恭的伯父耿弇在他青年時期就離世了,而他的父親耿廣則去世得更早。所以即使生活在注重提攜門閥子弟的東漢,耿恭也沒享受過特殊照顧。
而且因為幼年喪父,耿恭還遭受了很多門閥貴胄無法想像的困頓苦難。
直到去年(永平十七年)冬天,騎都尉劉張要率軍出擊西域的車師國,想起這個頗具才氣但是宦途坎坷的朋友,才邀請耿恭做自己的行軍司馬(參謀長),算是當上了中級軍官。
耿恭
猶如寶劍出鞘,耿恭在這次作戰中充分展示了他的光芒,協助劉張大破車師軍隊。大漢朝廷隨後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府。
因為耿恭的表現出色,更因為西域複雜的形勢需要一員悍將坐鎮,所以朝廷擢升耿恭為戊己校尉,駐軍金蒲城。另派關寵為戊己校尉,駐軍柳中城。兩軍互為呼應,以震懾西域諸國。
上任之初,耿恭給西域小強烏孫國的國王致信通告建府事宜。烏孫國朝廷表示心悅誠服歡欣鼓舞,並獻上駿馬等禮物。西域局勢很快得到安定。
初露鋒芒
不料到了第二年(永平十八年)三月,大漢的宿敵北匈奴為了恢復在西域的統治,進而對大漢形成兩面夾擊之勢,派遣左鹿蠡王率領兩萬騎兵殺向已經投降漢朝的車師國。
當時的大漢採用的是精兵策略。所以雖然是西域兩大校尉之一,耿恭手上的兵力也不過千餘人,與兩萬匈奴騎兵對抗無異於螳臂當車。
但耿恭王命在身,同時身為大漢軍人的榮耀也不允許他背棄盟友棄城而逃。所以他趕緊加強城防,同時派遣一支300人的隊伍去車師國協助防守。
豈料這支援軍在途中遭遇匈奴大軍。一番血戰後,全體將士殉國。
得知消息的耿恭沒有多少時間悲傷,因為猖狂的匈奴人很快擊破了車師國的城池,隨即包圍了金蒲城,企圖消滅大漢在西域的軍事力量。
無路可退的耿恭及數百漢軍將士奮然登城迎敵。在耿恭的安排下,小小的金蒲城守備有度,無懈可擊。
而以機動剽悍著稱的匈奴騎兵,既無豐富的攻城經驗,更沒有實用的攻城器械。即使如此,狂妄的匈奴人仍然持續進攻,企圖依靠絕對的人數優勢取得勝利。
由於雙方人數懸殊太大,縱然漢軍上下用命,金蒲城仍然陷入風雨飄搖的危險境地。
面對危局,耿恭決心使出心理戰這一殺手鐧。
他命令軍士在弓箭的箭頭上抹上漢朝特製的毒藥,然後挑選一批大嗓門的士兵向匈奴人喊話:「你們這些胡虜竟敢冒犯大漢天威!就讓你們嘗嘗大漢神箭的厲害。中了神箭,必將遭受天譴!」
隨後,耿恭組織一批強弓勁弩,在匈奴人進攻時發射毒箭。果然,中箭的匈奴士兵傷口迅速潰爛,史書記載很誇張——「視創皆沸」(傷口看起來跟水開了似的)。
難以言狀的恐怖像病毒一樣傳遍匈奴軍隊上下。我滴乖乖,漢軍果然是天佑軍團啊。
正好此時天降大雨,沒什麼準備的匈奴軍隊倉惶間移營躲雨。在城頭看到匈奴軍隊一片混亂,耿恭果斷決定親率敢死隊出城衝擊敵軍。
趁你病,要你命。
匈奴軍隊本來就人心惶惶,此時又缺乏有效組織,在漢軍出其不意的攻擊之下,頓時全軍崩潰四散逃離。漢軍在大雨中縱情追擊,殺傷匈奴人無數。
脫手斬得小樓蘭。
再退強敵
潰敗的匈奴大軍撤圍而去。不過耿恭知道匈奴人只是被嚇跑的,實力並未遭受重創,所以不久之後肯定會捲土重來。屆時小小的金蒲城恐怕再難抵禦狂暴的匈奴人。
仔細考量之後,耿恭看中了金蒲城附近的疏勒城。這是一座天山腳下的石頭小城,依山傍水,而且城牆險峻堅固,比金蒲城更適合堅守。所以耿恭很快就把駐所遷移過去了。
疏勒城遺址
入駐之後,耿恭一面督促手下加緊時間儲備物資加強城防,一面就地徵召青壯補充士兵。剩下的時間,他就在站在城頭的大纛下,等待著命運的決戰。
就在七月的一天,北方平曠的大地上突然揚起漫天的塵土。耿恭心中一凜,胡虜終於來了。
果然,幾個時辰之後,耿恭在城頭看到遠處的地平線上,三支匈奴大軍呈品字形分布,正不急不緩地向疏勒城進軍。
匈奴人的牛角號在曠野上此起彼伏的吹響,身材壯實滿臉鬍鬚的匈奴士兵發出「嗬嗬」的嘶吼身,懾人的聲浪像鐵鎚一般直接砸向小小的疏勒城。
耿恭輕蔑地啐了一口,抽出腰間的長柄闊劍揮向半空,「擂鼓!」登時,四面直徑數尺的大鼓如炸雷般咚咚響起。聽到鼓聲,漢軍士兵原本不安的心馬上沉靜下來,各自握緊了手中的武器準備迎敵。
大漢軍旗,在勁風中赫然揚起,耀武揚威在西域的藍天黃土之間。
剽悍的匈奴人立足未穩就開始攻城。這次他們準備了諸如登城梯和撞門槌之類的簡單攻城器械。不過他們很快發現疏勒城以天山為屏障小溪做護城河,可供正面攻擊的城牆狹小而陡峭,根本沒法讓大部隊展開正面進攻。
而耿恭率領的漢軍人數雖少,卻可以在城牆上形成局部人數優勢。
漢軍弓箭兵不斷開弓將一支支仇恨的箭射向城下的胡虜;敦實的刀斧手站在城牆邊,砍翻無數企圖登梯子爬上城牆的敵人。身強力壯的士兵,則直接舉起沉重的滾木,沿著城牆砸下去,一下就砸爛一片。
耿恭和他的親兵也在城頭廝殺。他手上的長劍已經換了好幾把,鎧甲上濺滿了匈奴人的血,而他自己背上也中了一箭,幸好有重甲護身,箭頭入肉不算深。
漢軍的無畏和己方慘重的傷亡讓兇悍的匈奴人也心生膽怯,匆匆收兵結束了第一天的進攻。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匈奴人在漢軍的銅牆鐵壁面前依然碰得頭破血流。身先士卒的耿恭宛如一尊天神一般不可戰勝。
無奈之下,匈奴人放棄了強攻。他們琢磨了幾天,終於想出了毒招——截斷疏勒城邊小河的水流。這樣不僅可以免受護城河困擾,還可以切斷漢軍的水源。
疏勒城是個石頭城,城裡的飲水全靠這條小溪。一旦水源被切斷,在七月盛夏的炎陽下,漢軍即使再強悍也堅持不住多久。
陷入困境的漢軍無奈之下只能在城裡鑿井取水。只是石頭城本來就缺水,挖井就能有水嗎?
果然,在挖了深達15丈(45米)的井之後,依然沒有一滴水湧出。饑渴難耐的漢軍士兵迫不得已,只能榨取馬糞裡面的汁水解渴。
看到此情此景,耿恭痛心嘆息:「我聽說以前貳師將軍李廣利在討伐西域的時候,也曾遭遇缺水困境。李將軍拔佩刀刺山,結果有飛泉湧出。如今大漢之德能感動神明,上天怎會讓我們走投無路。」
於是耿恭整理衣冠,莊重地拜倒在井前,為漢軍將士禱告。
過了一會兒,奇蹟真地出現了。原本十分乾燥的井中冒出了洶湧清澈的泉水。漢軍上下目睹奇蹟,興奮地高呼萬歲。
如釋重負的耿恭隨即想到一個打擊胡虜士氣的好方法。他讓手下的將士得意洋洋地往城外潑水,顯示漢軍供水充沛。
匈奴人再次被驚呆了,以為漢軍又有神明相助(上次是箭神),只好採取圍而不攻的方法,同時派遣軍隊去消滅漢軍駐紮在柳中城的關寵所部。
過了個把月,原本已經投降漢朝的車師國攝於匈奴人的淫威,也派兵和匈奴人一起圍攻疏勒城。
耿恭依然指揮若定,率領數百將士連續擊退幾萬匈奴人的進攻。匈奴人的屍體在疏勒城下堆成了小山。
但是,耿恭心中的擔憂卻越來越大。
匈奴人進攻的消息我早就通報給朝廷了,怎麼援軍還沒來呢?
死守孤城
此時的耿恭不知道,就在匈奴人進攻疏勒城的第二個月(永平十八年八月初六),東漢的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庄突然駕崩了。
所以此時的東漢朝廷上下正忙於大行皇帝的葬禮和新皇帝的繼位儀式。最高權力的交接牽動著每一個權臣的心,沒有一個人想著救援耿恭和他的西域孤城。
外無援軍消息,內有數萬胡虜圍城。死者流的血已經把疏勒城染成了紅色,殘破的大漢軍旗依舊矗立。在這片方圓數千里的西域,軍旗下的疏勒城,是耿恭和他將士的孤城絕地。
屢遭失敗的匈奴人羞憤不已,發誓賭咒一定要攻克這座石頭城。
漢軍沒有退路,唯有像一個真正的大漢軍人,至死力戰。
長矛斷了,削木為矛;長箭沒了,擲石殺敵;糧食沒了,就煮皮甲來吃。身為最高長官,耿恭與士兵同甘共苦,親歷鋒鏑,所以他的將士無不戮力同心毫不動搖。
漢軍將士早已準備把命丟在這裡了,可匈奴人不想啊。他們看著這個似乎永遠攻不下的堡壘,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耿恭:我怎麼才能出去呢?
匈奴單于:俺咋樣才能進去呢?
無可奈何的單于無師自通學會了曲線救國。他派使者到耿恭軍中:「皇軍托我給您帶個話兒。只要你這濃眉大眼的傢伙能夠投降皇軍,保證你榮華富貴,金票大大的有……」
正因為缺糧餓得兩眼發綠的耿恭沒有廢話,一看這不是送上門來的肉嘛,直接讓手下把匈奴來使給砍了,在城頭直接燒烤吃了。這就是壯志飢餐胡虜肉的來源。
單于氣瘋了。我派使者去是勸降的,可不是BBQ外賣,耿恭你太不講江湖道義了。
氣急敗壞的匈奴人再次發動輪番進攻,而受耿恭壯志激勵的漢軍將士也繼續捨生忘死地戰鬥。
戰鬥,飢餓,疾病,像三大死神一樣,慢慢收割著英勇無畏的大漢軍人的生命。耿恭的守城部隊從最初的千餘人,到三百餘人,一百餘人,到僅剩五十餘人。疏勒城已經搖搖欲墜。
終歸玉門
幸好,漢軍的忠貞強悍再次感動了天地。
疏勒城守城之戰堅持了數月,從盛夏一直打到初冬。而永平十八年冬天的第一場雪,來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即使像匈奴人這麼皮實也無法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他們只能恨恨地撤離。不過,心有不甘的匈奴人還是留下一支機動部隊守在附近伺機而動。
同時,漢軍的堅守也為遲緩的救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在漢明帝駕崩之後,皇太子劉炟繼位,就是後來的漢章帝。諸事安定之後,新皇帝終於開始籌謀營救西域將士的事宜。
令人詫異的是,朝議中不少大臣認為西域山高路遠,漢軍與匈奴軍力相差太大,從開戰到現在已經幾個月過去了,派兵援救已經沒有意義。
幸好司徒(國家總理)鮑昱力排眾議說道:「朝廷將大漢的將士派遣到最危險的地方,如果我們因為條件困難就輕易放棄他們,那不僅是縱容了蠻夷的暴行,也會寒了死難將士的心。如果大漢再也沒有對外戰爭,那也罷了。可如果匈奴人再來犯我邊境,陛下還能讓誰安心出征?」
「我聽說耿恭所部僅剩幾十人。可就是這樣,幾萬匈奴人圍攻了數月,仍然攻不破城池。由此可見,匈奴軍隊也已是強弩之末。可以命令敦煌、酒泉太守各率領兩千精銳騎兵,多帶幡幟虛張聲勢,加速行軍去解救西域將士。極度疲憊的匈奴人肯定不敢迎擊援軍。這樣,只需四十日就可以將西域將士接回來。」
鮑司徒的話很好很強大,漢章帝很爽很激動。
他立即派遣秦彭、王蒙和皇甫援三名將領率領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國一共七千餘名將士前往營救西域諸軍。
援軍!援軍!!
經過一個多月的行軍,到了第二年(建初元年)正月,援軍到達西域柳中城,並大破車師國軍隊,再次降伏了車師國。
但此時王蒙得到了關寵所部已全軍陣亡的消息,他以為耿恭的部隊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考慮到此時西域的天氣不利於大軍行動,他便準備撤軍回到塞內。
幸好,王蒙的軍隊有一名中級軍官范羌,他原是耿恭部隊的,被耿恭派到敦煌運送士兵的冬裝,所以這次正好與王蒙軍隊同行。
范羌聽聞大軍要回撤,大驚失色,急忙跑到中軍帳中懇求王蒙率軍繼續前進營救耿恭和疏勒城。
但王蒙和手下將領都覺得時機已失,且雪深路險,根本無心繼續前進。
范羌豈能眼睜睜看著耿恭無助而亡,他跪地泣血哀求。王蒙終於被范羌感動。考慮到大軍安危,他決定讓范羌率領兩千人輕裝前往疏勒城。
隆冬中的西域,積雪已經深達數米。兩千輕裝簡行的漢軍,懷著必須救回袍澤的執著信念,在雪中艱難地劈開一條道路,向天山北麓的疏勒城進發。
現在已經無法想像,范羌的部隊是如何克服千辛萬苦,在冬天翻越高峻的天山的。終於,經歷了十幾天的艱苦跋涉,援軍於夜裡抵達了疏勒城下。
城裡僅存的幾十名漢軍士兵聽到了兵馬行動時的嘈雜聲,以為匈奴人在雪夜中又來進攻了,大聲驚呼起來。耿恭也強掙扎著爬上了城牆。
還好黑暗之中傳來了熟悉的大漢話,是范羌在激動地吶喊:「耿大人,我是范羌。朝廷派援軍來救弟兄們了!」
耿恭聽聞,呆立半天,眼淚卻忍不住從眼眶中奔流而出。
而城內倖存的大漢士兵一邊縱情歡呼著,一邊相互攙扶著去開城門。
打開城門後,范羌看見耿恭率領所有的將士在門口迎接援軍。
所有倖存的士兵,連耿恭在內,一共只有二十六人。一千人的漢軍,打到剩下二十六人。
再也控制不住的范羌,跪倒在他們面前,痛哭起來。
由於援軍也是輕裝,沒帶任何補給,耿恭知道疏勒城已經無法可守,於是決定遵從朝廷決議撤回塞內。
第二天清晨,兩千援軍,護衛著二十六名倖存者,開始了一段艱辛的撤退之旅。
在疏勒城附近監視的匈奴人很快就發現了這支援軍。正反抽了匈奴人二十個嘴巴子的耿恭要跑了!反應過來的匈奴人不顧死活地在大雪中展開了追擊。
大漢援軍且戰且行,慢慢往大漢境內退。失去城池保護的他們,面對兇悍的匈奴輕騎兵,又缺乏強大的軍械,只能咬牙苦苦堅持。
在撤退過程中,由於一路戰鬥,而且缺糧少醫,二十六名從疏勒城倖存下來的將士,經過兩個多月的艱難跋涉抵達玉門關時,又犧牲了一半,只剩下十三人。
十三將士歸玉門
玉門關的守將中郎將鄭眾在迎接這批人的時候,驚呆了。
這是什麼樣的十三個人!
他們身上已經沒有一片完整的布料,每個人身上都創傷無數,崩流出的鮮血裹挾著塵土和冰雪凝結在皮膚上。在餓了幾個月之後,連最精壯的耿恭都已經皮包骨頭,形容枯槁。
這十三個人相互扶持著,護衛著一面殘破的軍旗。
玉門關前,殘破的大漢軍旗依舊迎風飄揚。
大為感動的鄭眾以中郎將之尊,親自給這十三人清洗身子更換衣服,並給朝廷上了一個聲情並茂的奏摺,為血戰疏勒孤城的耿恭及其將士請功:
「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感謝這封奏摺,耿恭和他率領的漢軍將士在西域為大漢的榮耀而浴血奮戰的事迹,才得以流傳下來。
近兩千年過去了,當年血戰的疏勒城早已湮滅在時間的長河裡。天山腳下芳草萋萋。
只有耿恭和他的故事,一直告訴我們,這塊土地有我們大漢將士的鮮血。這裡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永遠是我們大漢的土地!這裡有大漢最雄壯的聲音: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公眾號【軒轅眾】為軒轅春秋文化論壇(2003——?)官方唯一公眾號。
想要關注的朋友,請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xycq2003」,點擊關注即可。
抗日時期的常德保衛戰。我當時看電視劇,被國民黨師長死前那封信感動。「敵未滅,城已破,彈盡,糧絕,xxx軍全軍覆沒,吾不獨活」
然後在鐵血社區搜了一番,給你們安利一下。
鐵血論壇
登錄註冊
中國最慘烈的戰爭-常德保衛戰
2012/10/25 19:24| 樓主:石仲康4
1943年秋,日軍集中8萬餘人的兵力和130餘架飛機,對常德地區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中國軍隊集中28個師約19.4萬人、飛機100餘架,進行防禦。1943年11月2日,會戰打響。常德會戰歷時65天,這在抗戰相持階段是少見的。戰鬥激烈、傷亡慘重。日軍傷亡4萬餘人,戰死3名聯隊長;中國軍隊死傷5萬餘人,3名師長陣亡。中國軍隊不僅頂住了日軍的進攻,而且將日軍趕出了常德,保住了這一戰略要地,使中國入緬遠征軍無後顧之憂,打通了中印、中緬公路。常德會戰被稱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編輯摘要
常德會戰 - 引言
常德歷史悠久,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張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區城東建築城池,迄今2200多年歷史。史稱武陵、朗州、鼎城,曾是七朝郡治、七朝軍府、七代藩封之地,轄區遠及湘西北、鄂西南、黔東北、桂東北地區,素有「西楚唇齒」、「黔川咽喉」之稱。
常德會戰(1943.11-1944.1)1943年11月初,日軍出動16萬精兵,自華容至松滋地區之間分3路向湘西北發動強攻,妄圖一舉佔領常德,並威脅長沙、衡陽。中方共約21萬官兵奮起抗擊,在暖水街、茶元寺、石門、慈利等處對日軍進行了阻擊。這是抗日戰爭時期繼上海、南京、台兒庄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也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
常德會戰 - 戰爭起因
一、是因為常德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常德是湘西重鎮,川貴的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武漢失守後,這裡成為重慶大後方的物資唯一補給線。
二、是為了動搖重慶國民黨的抗戰信心,以戰逼降,達到所謂「結束中國事變」的目的。
三、是為了殲滅國民黨守軍力量,摧毀第六戰區根據地,奪取洞庭湖糧倉,達到以戰養戰和鞏固中國佔領區的目的。
四、是為了鉗制國民黨兵力,迫使集結雲南的中國遠征軍回師救援,以阻止或推遲東南亞盟軍的聯合反攻。
常德會戰 - 戰前局勢
中國軍隊與日軍激戰1939年武漢失守後,日寇南下進攻,佔領安鄉,華容,石首一帶,給湖南造成了緊張的戰爭空氣,常德決戰日趨明顯。1943年4月,國民黨第74軍進駐常德地區。該軍第57師駐守常德城,第58師駐守石門,第51師駐守桃源。
1943 年10月,第74軍副軍長兼57師師長余程萬將軍召開會議,策定防禦作戰指導方案,制定了「以確保戰略要點固守防禦」為目的的防禦作戰計劃。此方案分三期進行,第一期為外圍狙擊戰,以殲滅與消耗戰為主;第二期為城垣守備戰,嚴密封鎖城垣,撲滅日寇破城企圖;第三期為城內街巷戰,拚死抵抗或短兵肉搏,以待援軍,內外夾擊,奪取勝利。
1943年11月,常德局勢日趨緊張,為了民眾生命安全,57師與地方政府合作,動員並強制城內外居民全部疏散,城內不留一人。為了使市民迅速離開城區, 57師還派出士兵幫助市民搬運物資出城,並發布紀律文告,不許士兵收取分文報酬,告誡全師官兵嚴守軍紀,如有違反,就地槍決。一個向市民索要搬運費的上等兵被當場處決。11月15日,市民全部離開常德城區。
1943年 9月27日,日本大本營以「大陸令第853號」下達命令,「准予進行常德作戰」,28日,派遣軍總司令部下達命令「第11軍於11月上旬發起此次作戰,進攻常德及附近,摧毀敵人的戰力。」國民黨重慶軍事委員會判斷日寇此次進攻目的後,制定了「以誘敵殲滅之目的,將敵人主力引到澧水及沅水兩岸後,正面抵抗,再以外翼攻擊,然後把敵人消滅在洞庭湖畔」的戰略方針。
11月24日,日寇各軍種形成了包圍常德城郊之勢,在飛機配合下,與國民黨57師展開激戰。
常德會戰 - 戰前訓令
余程萬在常德會戰前夕,蔣介石電告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和第74軍軍長王耀武:「一定要守住常德,駐軍須與城共存亡。」隨後,蔣介石又下達了「不成功,則成仁」 的訓令,再一次命令74軍57師死守常德,企圖把日寇吸引到常德,在戰略上對日寇造成威脅,以便中國遠征軍在緬甸開闢戰場。
常德會戰 - 守軍主將
余程萬(1902~1955,廣東台山人)在常德會戰期間任國民黨第74軍中將副軍長兼57師師長,廣東省台山縣人,生於1902年,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12月畢業。1927年任海軍局政治部少將主任,是最早進入少將官階的黃埔生第二人。1943年晉陞中將軍銜。
余程萬為人機智沉著,精明幹練,是一個儒將,他治軍嚴明,指揮作戰的特點以「堅守著稱」。因常德失守,少數沒有突圍的部下被迫豎起了白旗,蔣介石聞訊此事非常震怒,下令將余程萬押送重慶按軍法處決。後經常德在重慶的要人和王耀武的力保,才倖免一死,從輕發落,被判徒刑兩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余程萬刑滿釋放。
1949年,余程萬任國民黨第26軍軍長兼雲南警備總司令,1955年流落香港,被匪徒開槍擊殺,時年55歲。
常德會戰 - 兵力對比
日寇兵力
第11軍:下轄5個師團:第3師團,第13師團,第39師團,第68師團,第116師團,計28個聯隊。
飛行第44戰隊及偽軍:共計10萬餘人。
日寇攻城部隊:第3師團,第68師團,第116師團(包括毒瓦斯部隊),共計4萬餘人。
國民黨兵力
第六戰區:第29集團軍所屬第44軍,第73軍,第19集團軍所屬第79軍,第66軍,第18軍,第86軍,第30軍,第32軍;第33集團軍所屬第59軍,第77軍,第74軍,第100軍。
第九戰區:第99軍,第10軍,第58軍,第72軍。
總兵力:2個戰區,計16個軍43個師,共計21萬餘人。
常德守城部隊:國民黨陸軍第74軍57師,總兵力計8529人(大部分為山東人),代號:虎賁。
常德會戰 - 戰鬥過程
一、外圍戰鬥
外圍前哨戰從11月18日日寇進犯徐家湖起,至23日河伏失守止,歷經6天。
1、徐家湖狙擊戰
11月18日,日寇第68師團戶田部隊所屬先頭部隊500多人,利用汽艇向徐家湖進犯,57師第169團第三營警戒哨兩個排,轉戰30多里,擊斃日寇200多人,打響了常德保衛戰的第一槍。
2、河伏堅守戰
日寇第116師團先頭部隊第120聯隊,加上獨立山炮兵第2聯隊配合,向常德市郊河伏進攻。河伏守軍系國民黨57師第171團第2營,共500多人。11 月 20日,日寇步兵500多人,騎兵百餘人,在三架飛機掩護下,與守軍打了一天一夜,日寇一共發動7次進攻,不僅損兵折將,而且毫無進展。22日,日寇增至三千餘人,集中大小炮十多門,對守軍工事連續轟炸,緊接著採取整排整連波浪式密集衝鋒的戰術,對我陣地進行猛攻。守軍官兵與日寇血拚肉搏,反覆爭奪,傷亡近三分之二。23日日寇繼續發動大規模進攻,配合作戰飛機已達12架,上午10時許河伏失陷。守軍第2營營長袁自強殉國,全營500多守軍陣亡,僅有少數幾人僥倖逃出,但日寇也在此陳屍上千。
3、德山拉鋸戰
11月21日,日寇第68師團戶田部隊四千多人,分兩路進犯德山,國民黨守軍原為臨時配屬57師指揮的第63師188團,團長在日寇進犯的時候擅自決定撤退,這樣守軍僅為57師169團3營 8連和188團余部。日寇集結於十倍守軍兵力,發動多次進攻,經反覆爭奪,終因眾寡懸殊,11月23日夜,德山失手,守軍除100餘人突圍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德山失守後,使常德城守軍失去犄角之力和退路,給守城戰帶來極大困難。
二、城基保衛戰
11月23日,日寇第11軍所屬3個師團向常德城區全力進攻,國民黨守軍第57師也進行了重新布防:第171團守西門和江面:第170團守西北城角,第169團受東門兼東北角。
1、激戰東郊
11 月23日,日寇第68師團所部五千餘人,在九架飛機配合下,分五路每路各千餘人,向常德東門進攻,守軍57師第169團第1營死傷慘重,團長柴意新親率預備隊增援,才算暫時穩住陣腳。11月24日至25日,日寇116師團第133聯隊與駐守東門城郊的169團第2營發生激戰,日寇傷亡慘重,當場擊斃日寇 500餘名,生俘7人,擊落日機三架。使日寇攻城以來遭到了第一次較大的打擊。11月26日,日寇步兵第109聯隊到達東門外,參與進攻,同樣遭到慘敗。
在這次戰鬥中,守軍共打退日寇24次進攻,斃,傷日寇一千多人。26日下午,守軍退守城後,據城垣一帶防守。27日10時,東門的拉鋸戰達到高潮,六,七百名日寇向東門城垣發起了猛烈進攻,守軍拚死抵抗,169團第1營副營長董慶霞和機槍連來汝謙連長帶一排人衝出戰壕,用手榴彈還擊,炸死日寇100多人,董副營長,來連長為國捐軀,守軍的無畏精神,令日寇膽寒,暫時停止了衝鋒。
日寇參與進攻東門的軍隊先後達1萬人左右,卻沒有取得進展,不得不轉向攻擊大河街,下南門。
2、固守大西門
11 月23日,攻下河伏的日寇第116師團步兵第120聯隊加上步兵第133聯隊等,共計一萬五千多人,用大小炮幾十門,開始向西郊全線攻擊,逐步向大西門延伸推進。守軍第170團第1營與日寇展開拉鋸戰,陣地多次易手,第1營排以上軍官全部犧牲,很多重傷失去戰鬥力的官兵,都用刺刀或步槍自殺成仁。
11 月26日,57師因戰鬥大量減員,全師包括伙夫,勤雜兵,警察都編入了戰鬥隊伍,炮兵團因此時已無炮彈,大部分改編為步兵,參與大西門守城戰。堅守在大西門城牆的有兩位團長,一位是171團杜鼎團長,他率領的是第3營殘部,加新編進的幾十名勤雜兵和二十名警察,共100多人。一位是軍炮兵團金定洲團長,他率領的是炮兵編的步兵40多名,和新編進的勤雜兵40多名,共90多人,整個大西門的守軍已不足300人。就是這些勇士,無論日寇的炮火如何兇猛,毒氣如何威逼,他們堅守的大西門始終巍然屹立。
11月30日上午,日寇又一次從正面向大西門發動猛烈攻擊,57師師長余程萬親率特務連督戰。到12月2日止,日寇始終無法攻下大西門。
3、鏖戰北郊
進攻北郊的日寇,主要是以步兵第109聯隊和第133聯隊為骨幹,另外配備有獨立山炮兵第2聯隊和迫擊炮第四大隊,包括工兵,後勤部隊共計一萬多人,分東,西,正面三路向北郊進犯。國民黨守軍左路為170團第2營,右路為169團第3營。經過三天鏖戰,守軍傷亡超過百分之九十。
中國軍隊第六戰區部隊在第五戰區部隊配合下,誓死抗敵4、南城惡戰
常德南面是沅江,也是阻止日寇的唯一一道天然屏障,參與南面作戰的日寇主要由第3師團第6聯隊主力,以及配屬的野炮兵第3聯隊。11月25日,第6聯隊聯隊長在偵察途中被國民黨的飛機炸死。
11 月25日白天,日寇500多人,動用汽艇,民船20多艘,用炮火和四架飛機掩護,強渡沅江,57師第171團第3營猛烈開火還擊,日寇船隻被打沉一半,餘下的退了回去。至26日,日寇共進行了四次渡江攻擊,27日拂曉,城南外圍陣地多處失守,城外守軍撤退至上,下南門城樓,利用城樓及城牆堅固工事,繼續狙擊日寇。
11月27日下午,57師各部以成人自為戰的局面。
11月28日,57師還有作戰人員2400多人。
三、日寇招降
11月28日,日寇攻城死傷慘重,戰果不佳,便展開攻心戰,向守軍空投招降傳單。
其只要內容如下:
一、日軍已全面包圍常德城,後續部隊,陸續到達,57師將被全殲。
二、救援汝軍之渝軍,僅空城而已,無再前進之意。
三、你們快停止無益之抵抗,速掛白旗,則日軍立即停止攻擊。
四、57師官兵,宜速停止為師長余程萬等人之名譽而戰。
五、日軍對居民並無敵意,日軍愛護汝等。
余師長在招降傳單上批語:
一、余受黃埔軍校教育,只知不成功即成仁,余確信全師弟兄也是如此。
二、污衊友軍,且文字欠通。
三、四,忠貞傳自領袖,光榮屬於國家。
五、其誰欺,欺天乎?
四、城內街巷戰
在常德已被包圍的情形下,常德守軍依然拚死戰鬥日寇在圍城戰中,接連在東,南,西,北組織了多次大規模的進攻,都進展不大,陳屍遍野,後來,日寇通過偵察發現,守軍過分依賴於外壕的阻礙作用,重視城門,局限於其附近的防守,而忽視離城較遠地方的防衛設施,最終日寇選取了北門的東北角一線作為突破口。
11 月28日拂曉,日寇用大炮百餘門和26架飛機,對北門城牆進行猛烈轟炸,同時施放毒氣達三個小時之久,城基上下全部守軍陣亡,守軍被迫放棄北門,進入了更加殘酷的巷戰。57師剩餘官兵把各條街道的房屋打通,每條街道口處築好巷戰掩體,與日寇逐屋爭奪,使日寇進城後,付出慘重代價,仍然進展艱難。
11月29日黎明,日寇照搬進攻北門的做法,先用炮火猛攻,然後才是步兵衝鋒,到30日22時,東門所有房屋全部燒光,守軍寧死不退,進行寸土寸血拚殺,節節與日寇同歸於盡,使日寇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鑒於北門和東門連日被敵人突入,守軍損失慘重的情況,11月29日,師長余程萬連續發出兩則求救電文,隨即嚴令各部堅守戰鬥崗位,與日寇血拚到底!
28日巷戰開始,守城部隊只有2440人,到11月30日,則不超過1800人,到12月2日,城內守軍只剩下三,四百人。戰至2日晚,僅剩文廟與中央銀行兩個孤立據點,守軍不滿200,師長也端著機槍上陣,援軍未到,已處於彈盡糧絕的最後時刻。
五、守軍突圍
日軍不顧一切的瘋狂進攻戰至12月2日20時,57師8000多人,只剩下200多人,僅剩下文廟與中央銀行兩個孤立據點和西南城一帶城牆和街巷,佔據著一條師部通往沅江的唯一通道。從11月26日起,國民黨各路援軍開始向常德城郊靠近,並且一直與日寇在城郊進行激烈戰鬥,可惜短時間內無法突破日寇防線,守軍決定組織突圍,迎接援軍。
12月3日1時,師長余程萬緊急召開57師團以上軍官會議,研究決定趁夜向沅水南岸突圍,小部分向西北城郊轉進。城內由169團少將團長柴意新率殘部51人,牽制日寇,掩護傷兵,繼續堅持巷戰,迎接援軍的到來。
守軍於12月3日2時以後開始渡江突圍,用5艘無槳小木船,借風力渡過沅江,因船太小,無法裝滿所有人員,也有不少抱著木板過江的。過江後分幾路撤退,炮兵團回官莊留守處,軍炮兵團此次配合57師作戰的,有炮兵3營和團轄高機連,共有官兵近千人,包括被俘逃回者,僅生還9人,其餘全部陣亡。余師長渡過南岸後,即遇敵哨兵,余師長率兵20餘人,且戰且走,不久就被敵人衝散,余師長左右僅剩下兩人,又因左腿舊傷複發,已無法行走。正在急困中,遇見自城中疏散逃避在此的一些市民。戰前余師長經常在城內巡視,很多人都認識他,雖已是蓬頭垢面,無復人色,但人們還是認出了他。各家聞訊,皆殺雞宰羊,犒勞這位民族英雄。晚間市民自動放哨,偵察敵情。其他突圍人員,也有同樣遭遇,突圍成功者,少之又少。
余師長突圍後,留守牽制日寇的柴意新團長,扼守最後一個據點,與日寇死拼,至12月3日4時左右,率領殘部向日寇陣地衝鋒,不幸中彈犧牲。
常德城於12月3日8時淪陷,日寇佔領常德後,因中美空軍對城內進行猛烈轟炸和襲擊,加之城內所有建築為炮火所毀,無隱蔽之處,日寇大部隊於當日下午撤至城郊村落,只留少量部隊在城內警戒。
六、收復常德
在常德會戰期間,雖有四萬多日寇包圍常德城,進行激烈的攻城戰,但也有20餘萬國民黨軍隊在常德外圍與10多萬日偽軍進行激戰。
在西北一線作戰的部隊國民黨74軍第51師和58師(師長張靈甫),以及100軍第19師和63師,始終把企圖進犯常德的日寇第13師團牢牢牽制在常德西北,日寇第13師團長被打死。
國民黨部隊以十分慘重的代價向常德繼續進軍,12月11日,日寇開始全線退卻。日寇第11軍於14日12時10分,向派遣軍總司令部發電請求撤退,第11軍19日開始撤退。
至此,常德會戰宣告結束。
常德會戰中中國軍隊的頑強抗擊在開羅會議上享譽國際社會
常德會戰 - 戰爭結果
常德會戰據國民党參戰部隊上報陣亡數字:第六戰區損失45000人,第九戰區損失1500 0人,第五戰區損失3000人,共計喪失6萬餘人,並有第150師師長許國璋,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謹等將軍於此役中殉國。
日寇損失:國民黨統計的數字為四萬多人,日方公布的數字為:戰死1274人,負傷2977人。據分析雙方公布的數字都有水分,比較可靠的估計為1萬多人。
常德會戰 - 親歷者憶
1943年11月2日,日軍10多萬人兵分四路,動用空軍、毒氣瓦斯部隊等向常德發起攻擊。中國軍隊20萬將士奮起反擊,以劣勢裝備和血肉之軀與日軍展開生死決戰。至12月20日,日軍傷亡40000餘人後敗退,中國軍隊用傷亡50000餘人的代價換來了勝利。常德會戰因戰事慘烈,而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62年後,記者尋訪到了當年參戰的勇士。
右上圖:親歷者(自左至右)劉志青、顧華江、吳榮凱。 「殉國士兵死了仍和鬼子死死地掐成一團」
82歲的李超是當年駐防常德的國民黨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七師的機槍手。
「大約是11月下旬的一天,我們奉命進入碉堡陣地和散兵壕防禦工事阻擊敵人。只聽班長沖我喊了一聲『打!』機槍噴出火舌,沖在前面的幾個鬼子頓時倒下了。鬼子瘋狂反撲,我握機槍的手都震麻了,後來覺得手掌黏糊糊的,一看是血——是跳動的槍身把我的手掌震裂了。」
「11月24日晨6時,日軍向劉家橋進發。一營副營長李少軒帶一個班,前去增援守軍。彈藥耗盡後,大家與日軍展開了白刃戰,李少軒在肉搏中與敵同歸於盡,全班只有3人生還。我們後撤時看到那些殉國士兵,死了仍和鬼子死死地掐成一團。」
李超說:「28日中午,一股日寇從馬木橋方向攻入常德城,我們在大街小巷和鬼子拼開了刺刀。師部除師長留下負責指揮和聯絡,其他40多人全部與敵肉搏。這次戰鬥,我們殺死了100多個日軍……」
「月光下,鬼子白晃晃的刺刀近在眼前」
79歲的劉志青,當時在七十四軍五十一師一五二團迫擊炮連任觀測員。「當時我們在陣地堅守了7天7夜,與敵人反覆展開拉鋸戰,鬼子就是沒能攻上來。」
劉志青說,在經歷多日反覆的拉鋸戰後,大家都非常疲憊。「一天拂曉,人困馬乏,大家都在陣地上睡著了。我突然聽到前面20米處有一陣『呼、呼』的聲音,抬頭一看,月光下,一片白晃晃的刺刀近在眼前,一群鬼子弓著腰正悄悄向我們陣地摸過來。」
「我想完了,因為我們在二線,敵人肯定已經突破第一道防線了。我便抓起身旁的手榴彈,向敵群連續扔出了好幾顆,10多名鬼子被炸死。爆炸聲驚醒了沉睡中的步兵,他們一躍而起,與敵展開激戰,山上山下立刻槍聲大作。」劉志青說,當時炮兵失去了戰鬥力,只能拆炮後退到二線,但由於發現敵人太晚了,炮身被日軍搶走。
「第二營奮勇衝鋒,日軍很快被擊潰。我們追過3個山頭才發現第二班的炮身。」至今仍然讓劉志青自豪的是,「從我們進入陣地到常德會戰結束,鬼子也未能攻下我們的陣地!」
兩湖同鄉會追悼常德會戰殉難軍民大會「我們用竹標槍連續刺死12個鬼子」
79歲的顧華江,曾任國民黨軍七十四軍五十七師一七0團衛生員。「11月18日晨,常德臨澧縣郊的河灘打響了第一槍,師長發出命令,誓與陣地同存亡。當時,我和幾個勤務小兵被抽調出來,集中到衛生隊學看護。戰鬥開始後,不斷有傷員送來。」
「11月28日,日軍向北門陣地發射了兩枚窒息性毒氣彈,防守陣地的兩個排官兵窒息而死。11月29日上午,一架飛機在常德上空盤旋了兩周後,向我們包紮所投下一大包東西。我們以為是炸彈,但很久不見爆炸,就冒險打開,大伙兒一看都樂了,原來是4大包子彈。真是雪中送炭,師長開玩笑說:這可比十萬大洋都重要啊!」
「從29日開始,全城轉入激烈的巷道戰,我一七0團堅守上下南門,弟兄們整整一天都沒來得及吃飯。我上去給他們送水時,有一個兄弟還沒喝完水,就看見敵人往上沖,他手裡沒有槍,只有手榴彈。他等敵人離我們約20米左右時,拉斷兩根導火線,沖了上去,與四五個鬼子同歸於盡。」
「12月1日,我軍終因力量懸殊,防區越來越小。從那天起,我們白天護理傷兵,晚上防守城垛。當時手無寸鐵,大家靈機一動,拆出擔架竹竿,將一頭削尖,製成竹標槍。一天深夜,我們發現敵人順著3架雲梯爬城,我們幾個人守在城垛上,來一個就用竹標槍刺一個,鬼子們哇哇叫著跌落下去,大多摔死。結果我們連續刺死了12個鬼子。」
「由於寡不敵眾,許多士兵被鬼子的刺刀刺得渾身是洞」
83歲的吳榮凱,常德會戰時在國民黨第七十四軍五十七師一六九團任書記,負責接收情報和電話,收集整理戰報、戰況,傳達團部下達的命令和指示。
「11月23日,日軍從馬木橋一帶集中了40門重炮轟打東門城牆。那一仗打得慘烈無比,我們不少士兵連人帶槍被埋進了斷牆裡。」
「經過10多個晝夜的激戰,守城部隊子彈越來越少。士兵子彈打光了,就與敵人拼刺刀,都是一個對敵人三四個。由於寡不敵眾,許多士兵被鬼子刺得渾身是洞。」
「11月30日凌晨,師長到一六九團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組織部分人突圍,向從德山方向趕來的援軍求援。幾天後,我隨援軍進入常德城,才得知團長柴意新已經陣亡。他身邊的士兵說,他身中4彈,全身衣服被鮮血浸透,死時緊抱著槍不鬆手。那時,柴意新剛結婚不久,他扔下新婚妻子奔赴前線,這一別竟成永訣。」
常德會戰 - 戰鬥細節
常德會戰,血肉築成堡壘 國軍57師常德會戰守城作戰記
常德會戰 - 相關評價
「一隻烏鴉站在一間被轟毀的貨倉的焦樑上,帶著嚴肅而滿意的心情,望著已經從地面上毀滅了的常德……城東門的中國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勝利地飄揚,兩個武裝中國士兵很神氣地站上了新崗位。」1943年12月21日,常德保衛戰後第18天,美國《紐約時報》用上述文字記錄了廢墟上的常德景象。
「此一役對中國而言,是證明其士兵之作戰能力;對其盟友而論,亦足證明中國雖處於極大困難之中,尤能渡過難關,擊退敵人。」——美國《芝加哥太陽報》
「這裡舉目儘是燒焦的圍牆、殘破的磚瓦和灰堆而已……要想在這個曾經有過16萬人口的城裡尋一未經摧殘的東西,實在難乎其難。」——《紐約時報》
「在這城牆的戰鬥,日漸慘烈,甚至好像在歐洲中世紀時代那樣,以手格手,以頰撞頰作殊死的血戰。」——英國《倫敦新聞紀事報》
「人類的持久戰爭是有限度的,當戰至最後的300將士,余程萬將軍決定退出常德城垣,以求報國於他日……假如連這少數人都不能生還,那麼保衛常德的英勇事迹將隨他們英勇的死友埋葬於廢墟之下,泯滅而無聞於世。」——英國《倫敦新聞紀事報》
「墳地掘得太淺了。過道行人都得要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屍的腐臭……」——《紐約時報》
常德會戰 - 相關事件
日軍在津市的暴行
津市(今津市市)原屬津縣,地處湘北邊睡,自日軍侵佔長江以北鄂西地區後,津市經常受到襲擾,成為日軍南下最先受到進攻的地區,1943年5月6日清晨6時,日機兩架犯津,向南岸襄陽街投彈10餘枚,炸死居民8人。7日,日機數架向陽由襄陽街、果園投彈多枚,炸毀美孚煤油池及民房多間。11月15日下午3時,日機8架向湯家巷投擲燃燒彈數枚,炸死群眾16人,傷20餘人,燒毀房屋36棟93間。
11月初,日軍第十一軍在司令長官橫山勇指揮下,進犯湘北,直逼常德,所屬一一六師團於15日攻陷津市,12月18日從津市撤出,潰逃時,燒毀南岸胡德彪阜隆堆棧與澄水浮橋,大火晝夜不息。津市淪陷期間,日軍燒殺擄搶,無所不為,據1946年澄縣縣府《寇災損失調查表》記載,死亡75人、傷殘21人,燒毀房屋50棟,損失穀物1702擔,耕牛25頭,價值430U萬元;另津市民營事業財產損失290萬元,省營事業財產損失4400萬元,輪船公司財產損失25。8億元。
常德細菌戰
1941年11月4日清晨,侵華日軍731部隊飛機竄至常德城區上空,在城內雞鵝巷、關廟街、高山街、五鋪街、水府廟一帶投下大量谷、麥、高粱、棉絮、布條和稻草屑等物,據常德廣德醫院多次化驗,飛機空投物中有類似鼠疫桿菌存在。兩、三天後發現老鼠在地上緩緩爬行,繼而發現不少死鼠。
11月13日清晨,急診病孩蔡桃兒(女,12歲)經多方搶救無效死亡。醫師分別抽血、抽液化驗檢查,均發現有鼠疫桿菌,確診蔡桃兒患鼠疫致死。此後相繼發生多起病疫,疫情急速蔓延,市民談「鼠」色變,紛紛離鄉背境、關門謝客,常德城鄉無辜死於鼠疫者達萬人之多。1996年始,由社會民間團體「常德市侵華日軍731部隊細菌戰受害者調查委員會」在常德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指導下進行調查。組織了100多名「志願者」在常德城鄉穿街走巷、進村入戶,調查了數以萬計的人員,最後核定受害者為7643名;並查閱了大量的國民政府有關防治鼠疫細菌的文件和有關醫務人員的專題資料,整理成法律文書,由常德原告團作為訴訟證據,提交給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還組織了5批12人次到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出庭,組織了三批近100人的聲援團到東京聲援中國細菌戰受害者訴訟;接待了數十批國內新聞記者和愛國華僑到常德的調查採訪,組織了數十次的社會宣傳。這些活動形成了大量珍貴的文字、照片、聲像、實物資料。
常德慘案
1943年10月,日軍為了扭轉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被動局面,在華東戰場接連發起進攻,繼攻陷湖北沙市、宜昌之後,又調集10萬餘眾渡過長江大舉進攻湖南常德,企圖切斷中國軍隊通往川黔的陸上交通要道,進逼長沙,威脅重慶,藉以牽制出戰緬甸的中國遠征軍,並趁機奪取洞庭湖區域的糧棉資源,達到「以戰養戰」之目的。
11月2日,日軍以第十一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為指揮官,率35個步兵聯隊,5個獨立大隊,7個炮兵聯隊,配以第三飛行師團主力空軍第四十四戰鬥隊,約10萬之眾,分三路,向常德及其以北地區發起進攻。11月18日,日軍開始攻城,我方投入兵力約26萬,雙方爭奪激烈,至12月3日,常德城淪陷。12月8日,我軍反擊,日軍撤退;12月20日,我軍逐一收復失地,日軍退至長江以北。常德會戰,歷經月余,日軍給常德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使全城變為一堆瓦礫,除東門外廣德醫院和天主教堂因教會懸掛有西班牙國旗標誌免遭轟炸尚存一小片房屋外,從四鋪街到東門口至大西門,昔日繁華的十里長街,全是殘垣斷壁。在東門外,西圍牆、大善寺、九華樓、青陽閣、中央銀行一帶激戰處屍首枕藉,鮮血遍地。在天主教堂坪中及亞細亞煤油公司院內,堆集被日軍集體屠殺的屍體300多具。倖存者天主教主教德純(西班牙人)的左耳、右手被日軍砍傷,教堂內財物被洗劫一空,中外修女無一倖免。據當時《湖南大公報》報道僅常德市、縣一隅,被毀民房約10000棟,商家7000多戶,被殺平民2300餘人,擄去婦女180餘人,男子3400多人,兒童320多人。加上桃源。慈利、石門、臨澄、澄縣、津市、安鄉、漢壽、甫縣、華容各縣,有13萬多人被殺死,38000多人受傷,35000餘名婦女被強姦(其中630多人被輪姦致死),被擄走830餘人,被宰殺、搶走耕牛8600多頭,300萬以上的平民無家可歸。
常德會戰 - 碉堡遺址
常德會戰 - 60年祭
2003年是舉世聞名的常德會戰六十周年,2003年10月25日,湖南文理學院細菌戰研究所、常德細菌戰調查委員會、常德地方志辦、湖南經視紀錄片《常德細菌戰》攝製組,召開聯席會議,開始籌備12月份的系列紀念活動。歡迎親歷常德會戰的中國和日本老兵、兩岸三地研究常德會戰的學者和團體、海內外珍藏常德會戰資料的館所、愛國網站和華人社團、青年志願者等,共同擘畫「弘揚民族精神,全球華人公祭常德會戰陣亡將士」活動。
常德會戰 - 著名戰役
平津戰役、太原會戰、淞滬戰役、台兒庄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百團大戰、常德會戰、豫湘桂戰役等等。其中規模最大的要數武漢會戰,在這次會戰中,國民政府配置兵力達百餘萬,經歷大小戰鬥幾百次,損失兵力約40萬,時間長達4個多月;日本投入兵力40餘萬,傷亡20萬。最令人振奮的要數台兒庄戰役,此役中國投入軍隊12萬人,日本投入6萬多人,日本被殲2萬餘人。
熱門評論
2樓abc鋼鐵戰士2013/04/12 02:43
衡陽與常德是在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城市防禦戰!謹向在這城市場保衛戰中殉國的國民革命軍的將士們之境!
回復 頂12
最新評論
4樓zhangzizhong19406天前
因為先前因為57師給蔣公在開羅長臉了,羅師傅還問了部隊番號。蔣公明確表示不準57師投降或者突圍,只能固守待援。但援軍遲遲不來,余程萬最後還是突圍了,這下就把蔣公的命令當屁放了,蔣公焉能不怒?
襄陽人路過
要說守城戰,怎能少了襄陽。襄陽不光從大戰略上地位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襄陽城的守衛也是有名的。自古以來都有「鐵打的襄城、紙糊的樊城」一說,蓋樊城為漢水以北,地勢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若有戰事均抱著能守則守,不能守就撤(回襄城)的心態;而襄城卻是依山(峴山)傍水(漢水),地勢險要,且集數千年守軍打造,歷代十分重視,城牆可謂加固了又加固(8至10米高),護城河擴寬了又擴寬(現在是180至200米寬)。當年水淹七軍,淹的就是樊城,但關二爺卻始終攻不下襄城;後來符堅淝水之戰前,先用十餘萬大軍猛攻襄陽,也是圍城一年多才以極大代價拿下(容我再八卦一下,淝水之戰中在秦軍中高呼「秦軍敗了,秦軍敗了」引發秦軍大崩壞,當得上淝水之戰第一功的朱序之前就是守襄陽城的,後城破被俘,符堅很欣賞他的能力,留其繼續在軍中,結果......說多了都是淚啊);再後來的蒙古攻南宋大家也知道,圍而不下數年,最後調來回回炮才轟破襄城城牆,再之後攻宋就是順風順水了、勢如破竹了。可以說,應該是襄城的搞擊打能力成全了襄陽的美名
每逢亂世,皆有決定性的城市攻伐,能想到的有以下了。
春秋晉陽、戰國邯鄲、楚漢滎陽、新漢昆陽、三國合肥、西晉洛陽、南北朝玉璧、唐初洛陽、唐中睢陽、唐末陳州、五代幽州、北宋平夏城汴梁、南宋釣魚城襄樊、元末高郵洪都、明初北京、明末寧遠大凌河、清初山海關江陰、清末武昌、抗戰上海南京武漢、解放時的錦州碾庄雙堆集陳官莊太原、建國後的金門鐵原諒山。。。
江陰八十一日
此役,10萬江陰百姓面對24萬清軍鐵騎,兩百多門紅衣大炮,血戰孤城,抗清81日,擊斃清軍7萬5千餘人,親王3名,大將軍18名,最後城破,屠城,無一人降,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 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被後世稱為「江陰抗清三公」。後世傳紀對江陰的評價:「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為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獨閻、陳二典史乃於一城見義。向使守京口如是,則江南不至拱手獻人矣。」此言甚當,滄江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各地望風披靡之時,閻應元以微末下吏憑藉江陰百姓的支持,面對強敵,臨危不懼,堅持了近三個月,擊殺清寇數萬人,重挫了清軍銳氣,鉗制了清寇主力南下,推動了各地的抗清鬥爭。在城破以後,仍拚死巷戰,「竟無一人降者」。
木心先生有篇文章就是寫的這段
五更轉曲 找不到全文了
1645年,北國淪喪,國號改為順治二年。此時,南地亦危在旦夕,清軍率領大軍攻陷南京之後轉攻江陰縣,而原本的守土史,早已降的降,逃的逃。漢人不甘就如此屈服於滿人鐵騎下,於是江陰縣人推舉崇禎年間僅憑一人之力成功擊退海上強盜的昔時縣典史閻應元作為守城大將。
閻應元部署有方,縱使炮火連天,十萬清兵亦奈何不得區區一座江陰小城。
清兵圍城已逾七旬,轉眼已至中秋。中秋夜裡,城中到處飄散酒香,百姓善歌者亦競出獻聲。整個江陰百姓自知城破是早晚之事,也樂得中秋一醉。一許姓秀才更依據古樂府格調,作出應時應景的《五更轉曲》。
十六夜,歌聲與刁斗笳聲依然相和不輟,直到深宵,人人皆會背會唱《五更轉曲》。
十七日,閻應元巡守城四門將士,分送酒漿餚果,招呼道:再唱一夜吧,五更轉曲都會唱了,都來唱!
頓時城上歌聲大作,金鐵皆鳴。於是全城街坊百姓亦引吭放聲,善絲竹的,紛紛拿出弦琴蕭管,滿街邊行邊奏,而梵剎更是擊鼓撞鐘以為應和。
聲傳三里,清兵統帥步出營帳,對著月光,嘆道:
「漢人之心如此!」
一些數據:
圍城的清兵——二十四萬。
攻打而死者——六萬。
巷戰而死者——七千。
城中死者——五六萬。
為毛我想到這個:
「不過成敗也還是說不定的。」墨子道。「只要有木片,現在就可以試一試。」
楚王是一位愛好新奇的王,非常高興,便教侍臣趕快去拿木片來。墨子卻解下自己的皮帶,彎作弧形,向著公輸子,算是城;把幾十片木片分作兩份,一份留下,一份交與公輸子,便是攻和守的器具。
於是他們倆各各拿著木片,像下棋一般,開始鬥起來了,攻的木片一進,守的就一架,這邊一退,那邊就一招。不過楚王和侍臣,卻一點也看不懂。
只見這樣的一進一退,一共有九回,大約是攻守各換了九種的花樣。這之後,公輸般歇手了。墨子就把皮帶的弧形改向了自己,好像這回是由他來進攻。也還是一進一退的支架著,然而到第三回,墨子的木片就進了皮帶的弧線裡面了。
楚王和侍臣雖然莫明其妙,但看見公輸般首先放下木片,臉上露出掃興的神色,就知道他攻守兩面,全都失敗了。
楚王也覺得有些掃興。
「我知道怎麼贏你的,」停了一會,公輸般訕訕的說。「但是我不說。」
「我也知道你怎麼贏我的,」墨子卻鎮靜的說。「但是我不說。」
「你們說的是些什麼呀?」楚王驚訝著問道。
「公輸子的意思,」墨子旋轉身去,回答道,「不過想殺掉我,以為殺掉我,宋就沒有人守,可以攻了。然而我的學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拿了我的守御的器械,在宋城上,等候著楚國來的敵人。就是殺掉我,也還是攻不下的!」
「真好法子!」楚王感動的說。「那麼,我也就不去攻宋罷。」
可惜這事宋人不知道,他當時見楚王前應該帶一票新聞媒體,租俄羅斯通訊衛星,向全世界現場直播,這樣回家的時候就不會被淋成落湯雞了。
朱文正洪都保衛戰抵抗陳友諒60萬大軍
「煙花三月下揚州」,然而到了滿清入關,美麗的江南不再有美麗的煙花,反倒是滿眼的鮮血。
我記得曾經我的大學老師說,「當年的滿兵比島國兵好在哪兒呢?」不知道清穿劇的腦殘粉兒怎麼會迷戀清朝這樣一個黑暗,蠻荒,可恥並且自私無比的朝代。「鞭除韃虜」也是早年革命志士的宏願之一,「滿清韃虜」在中國近代為害甚為深廣。
每一次保衛戰後,必定伴隨著一次慘無人道的屠城,最令我心寒的就是嘉定三屠。嘉定三屠中,普普通通的小市民都化身為一個戰士,他們保衛的不是頭髮,而是在達子面前的尊嚴和對故國的無限眷戀。
嘉定三屠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順治二年)清軍攻破嘉定後,清軍將領李成棟三次下令對城中平民進行大屠殺的事件。
清軍頒布剃髮令,嘉定百姓拒不從命。鄉紳侯峒曾帶領嘉定紳民起義反清,清吳淞總兵李成棟立即領兵五千來攻。
嘉定城城破,李成棟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懸樑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 婦女們慘遭強姦。如遇抵抗,軍隊就用長釘把抵抗婦女的雙手釘在門板上,然後再肆行姦淫。大屠殺持續了一天,直到屍體堵塞了河流,大約有三萬多人遇害。李成棟率軍離開嘉定城。
但嘉定城的劫難仍然沒有結束。李成棟大屠殺後的三四天,僥倖逃脫的嘉定的倖存者開始溜回城裡。他們回城後在一個叫做朱瑛的義士領導下,重新集結起來,共兩千多人。朱瑛領導著倖存者們在這座殘破的城市展開了一場反屠殺運動,處死了歸降清軍的漢奸和清軍委派的官吏。
李成棟又領著軍士直殺入城裡,把許多還在睡夢中的居民殺個精光,積屍成丘,然後放火焚屍。清軍殺得興起,嘉定又慘遭"二屠"。
二十多天後,原來南明的一個名叫吳之番的將軍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邊民眾也紛紛響應,殺得城內清兵大潰出逃。不久,李成棟整軍反撲,把吳之番數百士兵砍殺殆盡,順帶又屠殺了近二萬剛剛到嘉定避亂的民眾,血流成渠,是為著名的"嘉定三屠"。
事件背景
提到"嘉定三屠",還需從"剃髮令"說起。對於讓漢人剃頭從滿制,清王朝本是相當謹慎的。弘光朝投降,豫親王多鐸進入南京之後,曾有這樣的公告:
剃頭一事,本朝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爾等毋得不道法度,自行剃之。前有無恥官先剃求見,本國已經唾罵。特示。
然而,不久之後,這項政策卻發生了180度轉變。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政局出人意料地進展迅速,江南半壁臣服,除了東南西南,滿清基本已控制了整個中原,安撫之策已達到目的;二是漢人官員的推波助瀾,一些業已歸順的官員們雖換了主子,倒也不甘寂寞,或自動剃髮,以示忠心不二;或上書建議,以媚上謀取賞識。滿清感覺名正言順地推行滿制的時機已成熟,疑慮之心消除。六月,清軍再下剃髮令,命令十天之內,江南人民一律剃頭,"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但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已經影響了古人兩千多年,古代漢族人哪肯實行剃髮令!這必然引起大規模地反抗! 書生候峒曾、黃淳耀在嘉定(今上海嘉定)揭竿而起,反抗清朝統治。
七月初一,兩軍會戰,當地的"鄉軍"雖集合了十幾萬人,但都是平民百姓,熙熙攘攘,擁擠堵塞,屬烏合之眾,毫無紀律,更談不到組織和戰鬥力了,李成棟雖只有不足五千兵力,但均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兵。結果,侯黃的"鄉軍"大敗。清軍在嘉定開始了三次白色恐怖,嘉定三屠就此展開。
明弘光元年(1645)五月初九,清軍破南京,弘光帝南逃。三十日,縣令錢默出逃。
六月二十四日,清朝授縣令張維熙到任。是日,明嘉定總兵吳志葵率百人,白布裹頭,晝伏東門外時家墳,晚間各持火把逼近縣城,揚言捉拿張維熙,張逃之夭夭。二十七日,吳志葵再臨縣城,士民夾道迎接復明之師。
閏六月初七,明降將李成棟部騎兵路過境內新涇橋,大肆姦淫婦女,致死7名。初八,李成棟親率兵船百艘、馬步兵2000餘名停泊縣城東關,大肆奸掠。初九,李率兵去吳淞,留偏裨將梁得勝等300名守護兵船。
十二日,清軍下剃髮令,群情激憤,遠近鄉兵,競相圍攻李成棟船隊。船隻及所掠財物悉數焚毀,斬殺清官兵84名。
十五日,李成棟去太倉求援,行至羅店又被鄉兵追殺,傷亡慘重。於是,李成棟瘋狂縱兵報復,濫殺無辜。
十七日,明都察院觀政、進士黃淳耀及弟淵耀,與前左通政侯峒曾及子元(玄)演、元(玄)潔倡議守城。
十八日黎明,李成棟率兵攻羅店,支洪、陸文煥率鄉兵抵禦。李暗遣精兵東渡練祁,西渡荻涇,鄉兵背腹受敵,退入鎮內。時值早市,清軍入鎮屠殺。居民死難1604名。
十九日,黃淳耀,侯峒曾集眾公議,決定劃地而守,城上高懸"嘉定恢剿義師"大旗,自製各種武器,嚴陣以待。
二十五日,吳志葵遣游擊蔡喬率兵200餘名支援嘉定,紮營城外。
次日五更,遭李成棟伏兵襲擊,蔡喬戰死。李成棟引兵歸吳淞過新涇橋時,縱火焚屋,雞犬不留。
七月初一,各路鄉兵10萬餘會集磚橋與清兵決戰。清兵分左右兩翼衝殺,鄉兵大敗,被追殺不計其數。李成棟部入婁塘鎮後屠殺1073名,並縱兵姦淫婦女,不可名狀。
初三,李成棟匯同太倉清兵攻城,日夜炮轟。
初四五更大雨滂沱,守城士民已露立三晝夜,飲食幾絕,漸不能支。清兵趁機急攻,破東門湧入城內。侯峒曾仍坐鎮城樓,二子急呼:"事急矣,何以為計?"侯峒曾答曰:"有死而已,所恨者枉送一城百姓耳。"急令二子離去,二子走數步又還。侯峒曾怒日;"我死國事分也,祖母在,若輩應代我奉事,戀我何為?"二子慟哭而去,至孩兒橋皆被殺。侯峒曾自沉宣家池(葉池)未死,遂被清兵殺害。 東門破,城中居民紛紛奔西門逃生,而清兵截段堵殺,居民投河死者無數。 時鎮守西門的黃淳耀見大勢已無可挽回,遂與弟淵耀騎馬至早年讀書的西林庵,對僧無等曰:"大師急避,某兄弟從此辭矣!"遂索筆疾書:"遺臣黃淳耀於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自裁於西城僧舍。嗚呼!進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潔身自隱。讀書寡益,學道無成。耿耿不滅,此心而已!異日寇氛復靖,中華士庶再見天日,論其世者,當知予心。"書罷,見弟淵耀已縊梁間,遂縊其側。 南門守將張錫眉,聞城破,偕妾投水死。身留絕命詩一首:"我生不辰,僑居茲里。路遠宗親,邈隔同氣。與城存亡,死亦為義。後之君子,不我遐棄。"另有守城將領龔用圓、龔用廣兄弟聞城破,擁抱慟哭曰;"我祖父清白自矢,已歷三世。今日苟且圖存,何面日見祖宗於地下?"語罷雙雙自溺而死。 辰時,李成棟入城下令鳴炮屠城。小街僻巷,無不窮搜。每遇一人,大呼獻寶,獻若不多,連砍三刀,物盡則殺。全城刀聲砉然,嚎叫之聲,動地驚天。懸樑者、投井者、斷肢者、血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不計其數。骨肉狼籍,遍地皆是。投河自溺者不下數千人。三日後,自西門至葛隆鎮,浮屍滿河,行舟無處下篙。血污浮於水面,高出數分。婦女若容貌不佳者必殺,有美色者生虜,於街坊當眾姦淫。若有不從,釘其手足。初六日,李成棟糾集民船300餘艘,滿載所掠金帛、女子、牛馬豬羊駛往太倉。 嘉定被屠後,葛隆、外岡、馬陸、楊行等鎮鄉兵復聚,再議抗清,誓不反顧,並時有偷襲斬殺清兵之義舉。
二十六日五更清兵大隊至葛隆,入鎮後肆行屠殺,流血滿地,並再屠外岡鎮。
二十七日,浦嶠、浦嶂率兵再屠嘉定,逢人便殺,不分老幼,所劫財物盡載太倉。
自閏六月初,嘉定人民自發起義抗清,兩個月內,大小戰鬥十餘次,民眾犧牲2萬餘,史稱"嘉定三屠"。昆陽大戰
說個不出名但決不能被漢人忽視的 高郵保衛戰 詳細過程
起初,元朝的地方官員最初以為張士誠領導的鹽民義軍不過是烏合之眾,因此並沒有把他們放在眼裡。然而,張士誠義軍的聲勢不斷壯大,攻城陷地,先在丁溪消滅了大土豪劉子仁領導的地方武裝,三月底又攻陷了淮東重鎮泰州城,這使得元朝統治者不得不重新重視起這支新興力量,採取武裝鎮壓和招撫並行的措施。 在武力鎮壓起義軍失敗後,元朝當局採取懷柔政策,企圖以高官厚祿收買起義軍領袖。泰州失陷後,元淮南行省迫於無奈,派出高郵知府李齊前往泰州招降張士誠。張士誠嚴辭拒絕了元朝廷的招降,並扣押了李齊。 元朝廷見招降不成,再次派遣地方軍隊繼續圍剿起義軍。五月,張士誠的義軍先後攻佔了興化和高郵兩座城池。元朝統治者慌了手腳,二次派遣淮南行省照磨盛昭為特使前往高郵城二度招降,赦免其造反的重罪,並許諾只要張士誠肯投降,就賜予他"水軍萬戶"的官爵。面對高官厚祿,張士誠絲毫不為所動,毅然拒絕了元朝廷的誘降,並扣押了前來招降的使者。此後,元朝廷又多次派兵圍剿張士誠,均是傷兵損將,無功而返。
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正月,張士誠在高郵建立臨時政權,國號大周,改元"天佑",張士誠自稱"誠王"。 高郵政權初立,元朝廷又派重兵討伐張士誠,妄圖把新興政權扼殺在襁褓之中。當年二月,元朝廷任命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苟兒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率兵攻高郵;同年六月,派遣達識貼睦邇攻張士誠;隨後又命令江浙行省參知政事佛家閭會同達識貼睦邇攻張士誠。張士誠率領起義軍民奮起反抗,元朝廷的地方討伐軍以失敗告終。張士誠乘勝追擊,擴大了鹽民義軍在江蘇地區的疆土,並牢牢控制了運河,扼斷了元朝糧食和賦稅北運大都的通道。
雖然張士誠的反元鬥爭有聲有色,但其他各地的起義軍在元朝正規軍和地主武裝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原先佔領的城池大部分被元朝軍隊收復。漢水流域的徐壽輝被迫進入山區隱藏;劉福通的紅巾軍則被元軍封鎖在河南境內……全國範圍的農民起義鬥爭暫時進入低潮。
眼見各地義軍被鎮壓下去,而江浙地區又是元朝廷的主要財源,張士誠和他的鹽民義軍成為元朝統治者的下一個目標。
至正十四年九月,元順帝欽命右丞相脫脫親自挂帥征討張士誠。脫脫是元朝統治者絞殺農民起義軍的主要將領。至正十二年八月,脫脫率軍攻打徐州芝麻李的紅巾軍,破城之後,在徐州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紅巾軍領袖芝麻李罹難。脫脫接到元順帝的任命後,招集全國各行省的主力軍隊,並從西域調來大批軍隊,共計40萬人馬,號稱"百萬",浩浩蕩蕩殺奔高郵,一路上"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師之盛,未有過之者"。 面對元朝正規軍的瘋狂進攻,張士誠的起義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幾次出兵阻擊全部失敗,只得退守高郵城,脫脫的元軍趁機把高郵團團圍住。為了防止附近的起義軍救援高郵,脫脫又派兵攻佔了六合、鹽城和興化等地,高郵城內的張士誠頓時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城外,脫脫指揮大軍夜以繼日攻打高郵;城內,張士誠和鹽民義軍帶領高郵百姓拚死抵抗,雙方展開了拉鋸大戰。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高郵城中鹽民義軍只剩下幾千人,糧食越來越少,弓箭等守城的器械使用殆盡。曠日持久的戰事使起義軍內部出現了分歧,一些將領主張投降元軍或許還會獲得一線生機。對於投降的提議,張士誠表示堅決反對,他知道,這個時候投降無疑是自掘墳墓。 就在起義軍生死存亡之際,戰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元軍的後院"起火"了。至正十五年初,脫脫的朝中政敵哈麻唆使監察御史彈劾脫脫,說他"出師三月,略無寸功,傾國家之財以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為自隨"。耳軟心活的元順帝聽信了佞臣的讒言,下詔書斥責脫脫"坐視寇玩,日減精銳,虛費國家之錢糧,誑誘朝廷之名爵",並削去了脫脫的兵權。繼而,元順帝任命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中書平章政事月闊察兒和知樞密院事雪雪為前線指揮,率軍繼續攻打高郵城。臨陣易帥向來是兵家大忌,脫脫的去職直接造成各省軍隊群龍無首,調度不靈,元朝軍隊立時陣腳大亂,作鳥獸散。高郵城中的張士誠見元軍不戰而潰,立刻率領城中僅剩的幾千名鹽民義軍殺出城來,大敗元軍。
摺疊編輯本段意義
高郵大戰之後,元朝又先後兩次派使者招降義軍,均被張士誠拒之城外。高郵大捷,張士誠率領的鹽民義軍孤軍奮戰,以少勝多,致使元軍主力傷亡過半,成為元末農民起義的一個轉折點
推薦閱讀:
※為什麼清末極少有漢人大員謀反?
※為什麼安史之亂時,哥舒翰帶領的隴右,河西鎮的軍隊正面對決打不過安祿山的叛軍?
※為何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簡屢逆母意,要幫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