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百姓家孩子是不是不適宜學習藝術?

原題未說明「學習藝術」是作為一個愛好還是作為一種職業,答主們請注意區分這兩種情況


萌新發現一個音樂會的功夫就破一千了,非常感謝各位,嗷。
不過,
一、本答案沒有說只有燒錢的藝術才是好藝術。

二、學藝術不一定要考級,個人反對年年考級,那沒有意義。

三、沒有一棒子打死任何高考藝術生。

四、從某種意義來講,即使不能出人頭地,學藝術也有前途。從功利的角度來講,一些藝術可以讓你過的比較舒服。
這就是除卻「氣質」「修養」的前途。

(答主以前的一個老師就是小地方的音樂學院畢業的。過的比一般人好很多。她也沒有什麼很高的天賦啊,只是比較喜歡)
說一定要熱愛的注意了,任何以「我不是非常熱愛我的專業,所以我不好好學習工作」的邏輯,都是耍流氓。
你以為熱愛是啥?

以下原答案,歡迎食用。

偶然看見此題,略有拙見,以此作答。

憑我個人的推論,題主大概是想問「普通家庭的孩子學藝術,是否有藝術機構那樣吹噓得有用?」。

關於孩子學習藝術特長的問題,總有那麼一兩股矛盾在。藝術特長這種東西,一般人的印象大多是「高大上」,除此之外就是「燒錢」了。
藝術特長中很為眾人熟知的音樂,我從樂器講起。

『燒錢那些事兒』

我從五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基本上課也是一對一。

目前市面上許多琴行的一節課(四十五分鐘到一個小時)為100至200元不等。我目前所知的一些琴行會根據你的「級數」和水平酌情加錢,簡單來說,就是拉的越好上課越貴。一星期一節課,這只是最基本的「業餘學習」。如果選擇走專業,請央音、星海的名師,甚至出國留學,一節課動輒幾百幾千元,可以說是非常燒錢了。

(答主本人從去年開始跟一位專業老師學習,一小時500元,可供參考)

樂器學習還是要賣樂器吧。鋼琴的價格我就不提了。小提琴是根據你的手臂長度和身高,一定時間內要換琴。一般練習琴幾百元左右。但如果到了一定程度,必須要一把演奏琴。接近一萬元可以滿足業餘的需要,但專業演奏琴沒有五萬以上,什麼都不用談。
更別提什麼琴弓琴碼松香肩托……還有樂器保養。我朋友的一個鋼琴罩子兩三百,還是不防晒不防水的那種。

如果一個孩子要從小學琴到大,最起碼十幾二十萬一定要了。

『另外那些事兒』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前腳老師還誇你練的好,聽聽別人的演奏才知道什麼是差距。

俗話說的好,業餘是個寶,專業不如草。

如果孩子沒有特殊才華,還是不要貿然考專業。這已經不是錢的事兒了,如果你給了一個人窺見更高層次的機會,他卻知道自己永遠達不到那個巔峰,況且那還是他可能要做一生的事業,那是多大的打擊啊?

『說回重點』

其實現在國內藝術特長的學習也有些病態,家長只認那麼一個紅證書,央音已經把考級當初盈利手段。一些地區的考級費還會退20%給指導老師,無非是讓一些無良老師藉此呼籲考級。學生考完一級馬上練下一級曲子。

甚至包括美術啊舞蹈這種主流藝術特長也一樣,甚至有很多考生通過美術當替代高考的墊腳石。多少舞蹈學生在舞蹈室里汗流狹背,可流的已經不是為夢想的汗水。

「只有讀不好書的人才搞藝術。」

這樣的偏見要怎麼消除?
我忍不住發問:
這還是一個正常積極的藝術學習狀態嗎?

不是的。

題主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學習藝術為了什麼呢?金錢嗎?砸下去的比以後賺的可能還多。夢想嗎?大多數孩子沒有那麼大的熱愛啊。
其實很多人都忘了一件事。

就好比一個人學習很好,嗯,他學習很好。應該聯想到的是:他有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藝術特長方面很好,我一定會佩服他。佩服的不是他的天賦,更不是家境。只是因為,他有做好一件事,沉下心做一件事的能力。

題主的問題應該由許多家長一開始的心聲來回答。

「孩子,我要求你學習一門藝術特長,不是了為那有多麼高雅,我們不是讓你在水晶燈下穿著白紗裙演奏名曲,也不是讓你在畫室緊握畫筆繪上斑斕的顏料。」

「我們知道,你可能不是那塊料。」

「但是等到你長大以後,當周圍人都在閑暇時間瞎扯,抱著手機看偶像劇的時候。」
「你可以在記憶中取回你曾經努力過的那個特長,不管是美術、音樂、舞蹈……」

「你會比別人多一個世界,多一種能力。你能為人生有自己的思考,你可以選擇更多想做的事情。」

「而不是如你的上一代一樣虛度光陰。」

「送你去學習一門特長,是我們已知可以為你做的好的事。你可以放棄,也可以堅持。但是你多了選擇的權力。」

如果我以後送孩子去學什麼,我會這麼告訴他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藝術學習當然不是騙局,只不過你得有解開喧囂的眼睛。如果能不忘記初衷,業餘適當的藝術學習是肯定有利於學習生活。
補充:對於一般家庭經濟情況,沒有必要花太大價錢培養孩子的藝術。走專業更是需要斟酌。
(附上我大宮園薰女神,圖轉侵刪)


贊同挺多,莫名惶恐。
希望點贊的每一個人,把愛好當做戰勝孤獨的武器,不是逃避孤獨的避難所。

有件挺殘酷的事,你們得知道。

如果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家庭一般和努力向上。
會發現家庭越差,你越努力,離一開始的階層就會越來越遠。
這是好事。

然後你會發現,距離最開始的朋友越來越遠,因為如今的落差過大你們根本不是一個價值觀。

而新的階層內認識的人,你也完全不知道怎麼融入入他們的圈子。因為初始落差過大你們也根本不是一個價值觀的。


這時候你會特別渴望有個東西陪著你。
這時候你會特別渴望,有一個從小就有的愛好。

相信我,一個從最底層走到城裡立足的孩子,他的朋友只有他的書、他的琴、他的筆、他的血脈深處的愛好。

很難有真實的朋友,幾乎不會有。

弟弟學了幾年的民樂想要放棄了,理由是累。
我對他說:那就放放,別棄,想起來玩玩。
你三歲時對好奇它,六歲時對喜歡它,現在厭煩它,抗拒它。
但是有一天你會愛上它。

還有些話哽在喉嚨里我說不出口:

總有一天你會和我一樣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我相信你一定可以。

但是你會感覺到孤獨。

在你孤獨的時候,在那些無法言說的苦楚吞噬你,卻無人傾聽的時候。
你兒時好奇、幼時喜歡、少年時抗拒的東西,會成為你唯一的愛人。
唯有這些,才能陪著你。

年少時越貧窮,青年時越努力,就會越孤獨。
那時候才知道學習某種東西的原因並非是為了謀生,
只是為了能在被孤獨吞噬的日子裡有個東西相伴而已。


高票幾位都回答的什麼跟什麼?
既然按你們說的,「藝術」是龐氏騙局,一般家庭注重藝術教育就是往火坑裡跳,是打骨子裡的不配,乾脆以後唱歌什麼的也看出身唄?直系往上追三代有一個不是科班的不能開嗓。寫書那更要看家族的文學傳承了,祖上沒出過幾位翰林,好意思拿筆?

推行素質教育也是最大的謊言,應該從幼兒園起就學流水線作業,小學初中學手工組裝模具,初中畢業直接到北上廣的電子廠成為熟練工,月薪4k走向「人生巔峰」?

...

一個個搖頭晃腦的說別人家是附庸風雅,白費功夫,這居高臨下的俯視視角是哪來的自信啊?各個彷彿已通悟了人生真諦的仙人似得。
能別藏著掖著了,不就是想說窮的人連精神世界都不配享受?

若是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人這樣說,我沒意見,那是階級決定態度,但你們這麼說我就著實納了悶了,難道逼乎真的是人均「無事袖手談心性」的世家子們?

那下次要是王思聰失了智,開個地圖炮,『我的錢即使這輩子不上班,累死也花不完,做不到我這個程度的上班狗們也配擁有精神世界?也配談藝術談修養? 』屆時我很想看看諸位又是一副什麼嘴臉呢。

很奇怪,這麼顯而易見的謬論是怎麼來的一大堆煞有其事的回應。

杜子美是不是就該在公元747年「野無遺賢」的時候「滾」回河南老家,老老實實當個教書匠糊口。還作什麼詩,獻什麼賦啊?
歪歪什麼,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干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措大漢子咋就不能跟知乎答主們多學學,這麼不上道呢?寫什麼酸文啊,是饃饃不好吃還是稀飯塞牙啊。不過。。「天生藝術權確保」的幾位答主們。。你們。。應該。。不用我翻譯老杜這首詩的白話文了吧?畢竟天賦藝權呢。


還有沈從文去什麼北大旁聽啊,也配?寫文章?嚇,半點經濟來源都沒有,文學和你有一丁點點關係嗎,真真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念書,我真佩服你的堅忍不拔的雄心。不過佩服雖可佩服,但是你的思想的簡單愚直,也卻是一樣的可驚可異。現在你已經是變成了中性——半去勢的文人了,有許多事情,譬如說高尚一點的,去當土匪,卑微一點的,去拉洋車等事情,你已經是幹不了的了,難道你還嫌不足,還要想穿幾年長袍,做幾篇白話詩,短篇小說,達到你的全去勢的目的么?...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想你還能勝任的,要乾的時候一定是幹得到的。這是什麼事情呢?啊啊,我真不願意說出來——我並不是怕人家對我提起訴訟,說我在嗾使你做賊,啊呀,不願意說倒說出來了,做賊,做賊,不錯,我所說的這件事情就是叫你去偷竊呀!」

但事實是如果沈真的就此收筆藏鋒只為一碗吃食,那麼之後的那個二十世紀最優秀的文學家之一也只能被泯然眾人矣。而若真都如此計,「明知"不"可為,就不為之」,那打大夏開始重來,文藝這倆字,甚至很多東西或許到今天早都不復存在了。
諸位是沒有郁達夫的才,卻有著郁達夫的損啊。且說人家好歹是借諷自嘲,而你們則是打心眼裡的壞」啊!窮人該死論的另一種寫法。


硬要說雞湯是精神鴉片的話,那你們的言論簡直就是昭然若揭的對病人開砒霜,嘴上還要說著我為你好。


給不了他物質世界,索性把他的精神世界也扼殺了。這真是培養一個「畜生」的上上策啊。

否則你告訴我,這個「人」和一隻豬又什麼區別呢?


請收回對待生活的沉重和匱乏感,好歹將希望與豐盛傳遞給下一代吧。

逼乎三觀不正的答主實在越來越多,我這種敢頂著不友善上的有理有據噴子顯然供不應求了。


想起了幼兒園到小學彈鋼琴的日子。那個時候我也只是覺得好玩,也沒追求什麼,家長也沒打算讓我考級,就是不斷地去培訓班,直到有一天我不想彈了,然後就算了。好像也沒被騙了什麼的感覺。

我覺得這唯一改變我的,就是現在開車只喜歡聽King FM 98.1,who整天重複電話號碼讓我們捐錢 888-598-9810(逃


我認識一個小姐姐。
她的父母是我父母的無數奇怪朋友之一。父親在養豬場打工,母親文化低又一身病,什麼工作都做不了,還有一個寵壞了的弟弟。這個小姐姐不漂亮也不太聰明,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
家鄉政府財政不濟,高中改民辦,價格暴漲。她便沒上高中,上了師專。後來,我們聽說她學習成績還是不好,改考音樂。
十里八村的熟人聽聞可謂都被雷倒了:糟蹋這個錢幹嘛?!哪隻眼睛看見這樣的閨女能成歌唱家?!有錢人的孩子學習不好考藝術混個大學上上得了,你們是什麼人家?!這是想吃天鵝肉了?!
後來我也上學去了,沒再見到她。從我媽那裡偶爾聽說一句,這個小姐姐一步步考上了本科考上了研究生,學校不算最好也不錯。研究生快畢業時,她又出現在我眼前,我和她一起去找便宜的住處、去找琴房、找便宜的多少能看過去的面試衣服,聽著她興高采烈地抒發自己多熱愛聲樂、多感謝老師,看著她連續報名幾家大型藝術院團,興沖沖穿著我新買的鞋子跑去,垂頭喪氣回來,發一晚牢騷再去報下一家。到底一家也沒成。
她的確還是不漂亮不聰明,專業不是多麼頂尖。她的那個家還是什麼都幫不了她,父親身體也累垮了,原來工作干不動了,家裡人都冷眼等著她找到工作寄錢回家,因為她上學過程中的確花了不少,家裡人都覺得她該回饋了。
她的確最終也沒能成為一個歌唱家或歌星,十里八村的熟人沒看錯。
她成了一個重點中學音樂教師。
雖然她可能這輩子都演不了一個歌劇角色、上不了一個能播的晚會了,但是她漸漸撐起了自己的生活,把弟弟供進了大學,把老娘打扮出花兒來,帶著學生排合唱參賽獲獎,結了婚。最近還開始鬧著嫌棄我的審美,要給我買衣服買鞋。
看著她在畢業演唱會上穿著金色雲朵一樣的裙子滿嘴飈義大利語的時候,我突然重新想起來我都聽膩了的那些她如何熱愛聲樂、感謝老師的話。
如果沒有考藝術那條路再給她一個試一試的機會,她應該是高考文化課落榜後就進了一家她家附近生產橡膠手套的企業做工掙錢,第一年工資尚可,第二年上開始斷斷續續,第三年韓國老闆欠薪跑路。然後她父母小心翼翼地坐在我家客廳里,問我父母能不能給她找個工作,再從他們單位給剛20出頭的她找個有公家工資領的對象,而我父母尷尬地反覆說工作還可以幫著打聽下,作媒這事真的不太好辦,不好意思直說機關家庭會嫌你家姑娘又沒醫保又沒學歷又不漂亮。

看了幾天評論,想補充一下我們兩家人的故事和其他一些信息。
首先要承認,我的確不太喜歡他們一家。更多故事在下面。
其次要承認,我過去也時常憤慨,那麼多人僅僅為了能上個大學去學藝術既自不量力又禍害藝術(又有一些人因為文化課成績好不讓去學藝術)。但是後來意識到,對很多人而言,一個本科文憑尚是生存範疇的話題,還顧不上美與創造力。(就算可能有了文憑還沒工作,就算技校的出路也可能很好,但是很多家庭就是面對不了不上大學這件事。)


我們和他們家的事情很複雜,從她弟弟出生後,她父母一產生不想結紮、想讓她輟學到我媽單位打工、想讓她弟弟上高中免掏某費用等奇特想法就會全家四口往我們家一坐。我們家當然解決不了這麼多問題,只能好茶好飯招待著,靠譜的想法儘力幫一幫,不靠譜的想法慢慢勸著給懟回去。至於屋裡久久縈繞的豬圈味、她弟弟小時候甩在我家茶几上的黃鼻涕、吃了半天又一口吐在我毛絨玩具上的糖這些就不多說了。
這個小姐姐自己找工作時也是,她父母往我父母面前一坐:等她到了哪哪哪就讓她去找妹妹!她也真是拖著行李、帶著找住處等一系列任務往我學校門口一站。我那時自己才研一,不懂找工作找房子這些,但是面對她那一臉茫然一腔熱情,我不得不提前去看小廣告去打電話去到處看房子,去聽她發牢騷,給比我大好多歲的她出主意。說實話,跟她聊天我時常會覺得自己要累死了。

我們家怎麼認識的他們家我不記得了,因為我前面說了,我父母有太多奇怪的朋友。要麼是工作中打交道碰上的,要麼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他們給弄來的。反正那個年代的農村與城鄉結合部的人際關係在今天看來都近得過分,一旦認識隨隨便便就可以坐到家裡來了。
在90年代初,我家遇上了這麼一件事。我家有個有殘疾的親戚,一個小地痞盯上了他老婆,有一天帶了幾個人當街羞辱他。
那位小姐姐的爸爸恰好在圍觀看熱鬧的人群里,認出了受欺負的人是我家親戚。
他當時沒有站出來,但是當天夜裡帶著幾個養豬場工友騎著自行車載著些豬糞去堵了那個小地痞的家門。不算「作案」時間,從那個鄉騎到縣城再騎回去大約得四個小時,估計還得自己掏包買煙酒酬謝工友們。
這個意外的義舉大概就是我們家和他們家的「羈絆」了。(出了事,我們家自己當然不會不想辦法。)
雖然他們一家每次來作客都讓我很無語,但是年齡大一些之後也很理解這種狀態:他們知道自己沒文化、沒資源,不了解外面這個麻煩的社會,也沒有力量,所以就天真地以為有文化、在「機關」領公家工資的「城裡人」一定有力量,自己辦不到的他們一定能辦到。所以有了一個「吃皇糧」的朋友就像有了救命稻草,什麼事都拿來商量。(這樣的客人不止他們一家。)
我父母其實也不太喜歡這個小姐姐的父母,但是這些年都和他們來往。我也不是非常喜歡這個小姐姐,但是還會感嘆她出來這些年仍然奇蹟般地保持著最初的質樸,心疼她的不容易,覺得不幫一把不放心。
我為她的今天高興,也會和她繼續來往,但是也很擔心她那個寵壞的弟弟哪天惹了事再找到我們家來。
我沒法把這個故事講得很好聽。
因為這個人世本來就不那麼好啊。


干我們這行有個說法:我們這一代拚命學Engineering(工程),我們下一代才能學Finance(財務),下一代學Finance,是為了下下一代能學Art(藝術)。

當然,這是一句笑談,想要學藝術哪一代都可以開始,這個玩笑只是想說明個道理,玩藝術最好家裡有點經濟基礎。不過,這裡說的學藝術不是學著玩,指的是考藝術院校,以後以藝術為職業。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以藝術為職業,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有點藝術細胞,如果人生中只做有實際價值的事情,那就太沒有意思了,藝術看起來不會創造什麼實際價值,但是卻是讓我們成為文明人的標誌,即使對於普通人,藝術也是潤滑劑,讓人生更有意義。

至於,讓尋常百姓家孩子學習藝術是不是騙局?讓孩子學習藝術絕對不是騙局,既然對人生有利怎麼能是騙局,但是,我看到有的藝術培訓機構,各種方法誘惑家長參加各種藝術活動,為的是擴大機構的影響,而且讓家長去製造「童星」,這真的是在騙錢。


窮人家的孩子,還不適宜學文史哲,也不適合學數理化基礎學科,因為不好找工作,畢業即餓死。

也不適宜學體育,出來最多幹個教練。

也不適宜學醫學,太漫長,學不起。

也不適宜學金融經濟,實習期乍一遇見大佬闊佬,女的容易被潛規則,男的容易偷領導的煙。

也不適宜學工科,產能過剩,一旦被裁員,很快走上犯罪道路。

也不適宜學農林水漁牧,本來就是農村來的,又回農村去,瞎轉啥嘛。

也不適宜交通物流,送快遞又不需要學歷。

唯一能學的是馬列革命史毛概,萬一哪天被逼上井岡山,起碼還能吟出兩句詩:

苟富貴,……


看到題目被改了,貼上以前的題目,回答堅決不改,以上。

————————————————分割線————————————————

說起這個,我想到自己以及身邊的一些朋友。

我在普通工薪家庭長大,但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就一直節省開支,支持我在語數外之餘學習美術,從簡筆畫開始,到漫畫,素描,速寫,水粉畫等。
後來還學過圍棋,吉他,手風琴。校園藝術節之類的活動,偶爾也能看到我瘦而不弱的身影。

從小到大,我一直不怎麼喜歡說話,卻很自信,做事不退縮,認真負責到底,我始終認為這歸功於自己擁有很多技能,學過很多知識,所以才從心裡充滿自信與擔當。

除了美術,父母也給我買過很多書,培養我的閱讀興趣,從鄭淵潔到曹雪芹,從楊紅纓到畢淑敏,各式各樣,應有盡有。

我現在在某國企上班,從事的工作並非美術音樂,但我很感謝家裡曾全力培養我的各種愛好。這讓我始終可以保持自信面對一切,遇到大的困難,我既能擁有「擊築飲美酒,劍歌易水湄」的少年心態,我也能仿如「戰事從來似奕棋,舉棋若定自無悲」一般沉著冷靜。

家母曾告訴我,孩子,之所以讓你學習美術,不是逼迫你走這條路,而是你上幼兒園時隨手畫的小猴子特別逼真,所以想給你培養這個愛好,從而更清楚地感受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我當時就哭了,媽,那會兒我畫的明明是小狗……

謝謝你,媽媽。

而我身邊不少朋友大抵也是如此,工薪家庭,但從小家裡就不以逼迫的形式培養他們學習各種藝術愛好,不能說他們後來有多大的成就,但皆為清悠儒雅之人,另外,不走專業路線真的不會產生太大的花銷。

藝術培訓機構固然以盈利為目的,但這大可不必上升到騙局,畢竟決定權還在你的手裡,畢竟「藝術並不能超越大自然,不過會使大自然更美化」,它確實能讓你獲得提升。


謝邀!

不是騙局。

但是,家境不好的家庭在砸錢下去的時候必須對子女的天賦要求更嚴。

舉個例子,子女要進音樂學院學演唱類專業。家裡有錢的話,無論子女唱得有多麼差,都可以隨便他怎麼弄。

家裡條件不好,可以帶孩子給專業老師看一看,如果好幾個老師都說這孩子屬於十年難得一見的好苗子,賣房子也可以讀。

————————

不僅僅是藝術,所有比較偏的人生道路(如競技體育)都一樣。家裡有錢,隨便怎麼弄。家裡窮的話,天賦不好就不要投入資金走專業道路。

天賦好壞必須由專家鑒定,孩子自己說了不算。


很多人有種錯誤觀念:學藝術的人要麼成為藝術家,要麼成為炮灰。所以學藝術的人應該都是衣食無憂能承擔失敗風險的富家子弟,窮人學藝術就是自尋死路。

曾經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後來我發現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的活法,美術、音樂、寫作和計算機、會計、廚師並沒什麼差別,都是一門手藝,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的大師,也有無數默默無聞但能自給自足的普通人。拿美術來說,一個人就算不能在拍賣會上賣出幾百萬的高價,去做個遊戲原畫師或者平面設計師也很好,都是有趣也能賺錢的工作。而達到找一份這樣的工作的水平,前期培訓費用普通家庭也承受得起。


看你想達到哪種程度。

如果沒想著走這條路的話,普通人家孩子學習藝術後,還是會對音樂、繪畫、色彩等有高於沒學孩子的敏感度。

在生活中能體味到更多的美,情感更加細膩豐富。

這樣活著,挺開心。
所以在我眼裡不是騙局。


從政治正確打完角度來說,有教無類,不管任何條件,任何出身,性別,年齡都可以學。並沒有不適宜的說法。這是很多人尤其是底層老百姓願意相信的說法。

從實際來說,的確又不適宜,以前有老話說,土豪三代才可能出一代貴族,財富的原始積累是文明進步的基礎,當然成不了貴族的就變成了一步之遙裡面的new money,同樣的在學藝圈裡,大多數人的家庭上三輩子都在土裡刨食,父母可能小時候圖一個時髦,洋氣送去學前班搞一下藝術啟蒙,到了考學階段又棄之不顧,把藝術當工具的人不在少數,而藝術回報的不確定性又很難有短期內的回報。周而復始,經濟水平上不去,文化涵養也不夠,人財兩空,又得了一身文青病。

即使到今天,依然也有很多人指望著短期藝術培訓賺錢養家糊口的,這也大大的降低了藝術能力的上限。至少在古代,靠畫畫生活的,大多都是官養藝人,不至於為了五斗米折腰,才有那麼多傳世經典。梵高之輩,畫好看,死的也很早。這恐怕也是個典型。


不是不適合 我也是尋常人家的小孩 一路因為喜歡砸鍋賣鐵學的 但你要說好一點老師的課費怎麼努力都付不起 那真的會差很多


也許我們不該這麼功利地去看這些事情。

工作、前途、金錢、待遇……這些東西確實很重要,我不否認。但如果因此而否定理想、情懷、追求的存在,就未免太過於狹隘了。


我就是尋常人家的孩子,藝術生出身,藝術院校畢業,留學繼續學習藝術,從事藝術工作

藝術這個領域,其實是很看個人的「性格」的,不管作為愛好,還是作為職業。藝術都需要你的內心極其強大,聰明,充滿近乎強迫症般的謹慎和懷疑精神。
藝術要求人內外兼修,對外要能坐的住,能在別人都興奮的跳起來時,自己能坐在角落裡默默地觀察和分析。對內要能思考,在自己每天做事時,能想這件事的「另一種可能」和「背後的東西」,不能人云亦云的跟著敲鐘混日子。對外要能接觸三教九流,各個階級,以便觀察世界,收集素材,因此需要適應各種面具和學習各種交往方式。對內要能把持住自己內心,能夠劃得清自己的紅線,不會為了適應社會而改變自己,不會為了別人的評價和喜怒而改變自己。要「泰山崩於前不改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所以,不管你是什麼人家的孩子,你從事藝術,都要有極其強大的內心,那種看著深淵,卻可以不被深淵變成魔鬼的骨氣。那種知道黑暗,看透黑暗,了解黑暗,卻不會成為黑暗,還可以繼續推行光明的淡定的勇氣。那種不管別人和社會怎麼針鋒相對,自己都可以不動搖不屈服的決心。
這種心態是做藝術的根本,所以很多人都覺得藝術生,藝術家很「特」,很「怪」,很「瘋」就在這裡。假如做一個藝術,有個人用麥稈,鋼管,骨頭,紙板來做,別人嘲笑他「這也叫藝術」,他害怕了,於是老老實實的去畫200年前歐洲流行的那種寫實的風景去了,那他做不成藝術。但如果他不管不顧,把他的「奇特」玩具搞出來,又能一本正經的講出「我為什麼這麼做」,這就具備了的藝術家的基本條件。與此相比,具體的創作技法,都是後話了。

這種不在乎周圍人看法的勇氣,是難能可貴的。和他的出身關係不大,我就是普通工人家庭還是下崗工人家庭的孩子,我照樣可以做藝術。藝術不局限於一兩種學院派的材料,有的油畫顏料和畫布很貴,有的樂器是天價,但藝術並不是這幾種常規手法,任何東西都可以拿來做藝術。我用過建材邊角料,服裝碎布,用過手機元件,食物,還去工地和垃圾場翻找木材石料等物品。關鍵是你的「思想」,你的「創意」,你的「意見」。

藝術不等於一本正經的給人畫很寫實的肖像。不等於一本正經的唱字正腔圓的民歌,跳傳統的民族舞。藝術也不是所謂的「純玩」的東西,藝術是一門科學。

我見過一個奇特的裝置藝術,藝術家用不同長度的鋼管拼湊出了一種類似於祭壇和墳墓的大型裝置,有近200平米那麼大。這個裝置其實是要通過觀眾身處之中的感受,來讓人思考「英雄死亡」和「活著的人利用英雄的死亡」這一個話題,這個藝術裝置和觀眾的反應,是可以直接提供給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當做實驗樣本用的。這怎麼會是「某幾個有錢人隨便做的大玩具」呢?
我也見過一個帶著假面的舞蹈,舞蹈演員穿的服裝奇形怪狀看不到身材和臉,舞台背景也是純粹的單色。這個舞蹈探索的話題是「現代社會中,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訴求的人們的相處」。演員的奇形怪狀的衣服映射的就是不同的文化背景,這個也是可以當做一個實驗或是思考,向學生們或是整個社會指出社會中的問題的。這怎麼會是「精神病集體出遊」呢?

所以,做藝術,愛好也好,職業也好。這種思辨精神,和你的出身關係不大。像我這種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喜歡研究「這個世界為什麼,我是誰」,而不是「跟別人做一樣的就行了」。像我朋友那種富人家的孩子,也會思考「這個世界為什麼,我是誰」,而不是「跟別人做一樣的就行了」。反之,如果只是圖一個糊口,還是不要碰藝術為好。藝術這個工作,沒有領導需要你奉承,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催著你。收入不固定,可能今天一天進了十萬,可能兩個月沒一個項目。因此需要這個人有極強的心理能力,敏銳謹慎的思維狀態,狡猾又剛硬的行事作風,需要你看清楚黑暗,從容飲下黑暗,沐浴在黑暗裡,但又可以不被黑暗吞噬,依然保持光明,然後在黑暗中一點點創造光明,這種極其「心裡有數」又不「隨波逐流」的強大的內心。

什麼樣的人可以搞藝術呢?就是忍受孤獨,在深淵中忍受一直到死的孤獨。享受戰鬥,厭惡安逸,戰鬥一直到生命最後一息。直面困難,鄙視逃避,挑戰世界,反對自我麻痹。當苦行僧,當殉道者,當獨行俠。一些人不敢看現實,但你敢看,你不僅敢看,更敢看清,看清楚世界中最殘酷最無情的法則和運行規律,並從容的飲下這些黑暗。一些人看清後變了,屈服了,看了深淵,自己也成了魔鬼,但你看後不會成為魔鬼,你飲下了黑暗,卻依然光明,依然懂得自己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在海底深淵中放煙火,還要把整個海洋照亮,就像完成一個普通的工作一樣。這種人,是世界中的「怪物」和「精神病」,但也只有這種人能做的成藝術。藝術這個大熔爐,也只接受這種人作為燃料。

所以一般人還是不要碰的好。


藝術對於尋常百姓是必要的,有藝術性接受藝術熏陶也是必要的。絕對不是騙局。我和我身邊很多普通家庭出來的孩子,都接受了藝術教育,沒有什麼騙不騙的。藝術分為很多類,你可以選擇便宜一點的藝術類別來學,比如電影和編導或者編劇。


非也,每個人都要學啊,本來學校就應該教,普通百姓的孩子都應該在義務教育階段接受藝術教育

認為只有花錢才能購買藝術教育的想法原本就是錯誤的

所以,每個人都適宜且應該學習藝術,只是現在義務教育這一塊缺失,家長才需要花錢去購買


這裡有個關鍵詞叫做「尋常百姓」
什麼叫尋常百姓,什麼叫尋常?你怎麼知道你就尋常?就算你尋常,你又怎麼知道你孩子尋常?
我從小被我爸媽帶著學了兩門藝術,爸爸帶我學小提琴,媽媽帶我學聲樂,小小的孩子,只有五六歲。
我爸爸媽媽都是工廠的普通工人,為什麼會讓我去學藝術呢?因為他們熱愛藝術,因為我也對此感興趣。
爸爸年輕的時候會吹口琴,會彈吉他,會拉二胡,他常說,那個時候很想好好學,但是沒有條件,只能跟鄰居某會吹口琴的大叔學兩把刷子,他很遺憾,好喜歡聽樂器發出的聲音啊,好好聽啊,可是沒有條件學,家裡也沒有條件買樂器。所以我爸讓我去學小提琴,他覺得那高雅,當然,覺得小提琴高雅口琴吉他二胡不高雅是我爸知識水平的局限性,我爸也是尋常百姓,還有點窮,他不能熱愛音樂熱愛藝術了么??
媽媽年輕的時候愛唱歌,我媽說和我爸談戀愛的時候,歌本都抄了好幾本,那個年代就靠聽,然後把歌詞抄在本上,叫歌本。我爸媽都愛唱歌,鄧麗君的歌,蘇芮的歌,都會唱,我媽還是學校里,後來工會合唱隊的成員,我媽只是一個尋常工人,不能熱愛唱歌熱愛藝術了么?
再來說說我,我小時候家裡的錄音機是常開著的,放我爸爸媽媽愛聽的歌,直到有一天我媽發現我能象模象樣的唱【瀟洒走一回】,那年我才3歲,居然唱的還都對,還不跑調。我爸說我是繼承了他們的天賦愛好吧,聽到音樂就興奮,手舞足蹈,家裡錄音機放幾遍的歌我就會唱了,唱的還很好。我媽意識到了問題,不能讓三歲的我再唱瀟洒走一回了,買了很多兒童歌曲的磁帶,種太陽,采蘑菇的小姑娘,我愛北京天安門,因為唱的好,每次幼兒園的六一演出都有我的獨唱節目。再後來,我媽帶著我去參加兒童歌唱比賽,演出後,評委老師問我媽媽,願不願意送我去老師那學聲樂,老師覺得我有天賦。我媽當然高興了,因為她也覺得我有天賦啊!
所以那些做父母的,你們沒能細心的發現自己孩子的天賦興趣就罷了,你們還妄自菲薄,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尋常百姓」即使你們的孩子已經表現出不尋常的一面了你們粗心的沒看到都有人看到了,你們還覺得這是騙局!這是要黑我的錢!
直到今天,我媽還覺得我唱歌真的好好聽,她說在那些唱歌的平台放我的歌總是能收穫最多的禮物,觀眾好評如潮,她催促我多唱些歌,好多收些禮物。直到今天,我在知乎聲樂話題下回答一些問題,收到評論說「好羨慕會唱歌的人」我心裡有多開心,多感謝我的爸媽,沒有讓我埋沒,給我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音樂之美,藝術之美。
我是尋常的,我們是尋常的,原始人都知道打到獵物以後載歌載舞高高興興,為什麼我們現在就以尋常之名遠離藝術?學習藝術,就像給沒有味覺的舌頭賦予了品嘗味覺的能力,能嘗出什麼東西好吃,什麼是美味,吃到好吃的東西會開心,滿足。學習藝術,就給了我們一條新的舌頭,讓我們體味到音樂之美,色彩之美,形體之美,世界之美。讓我們歡樂,愉悅,滿足。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不要拒絕藝術,高興的時候哼歌和手舞足蹈是最尋常不過的藝術。


在知乎逛了一圈,感覺身為普通百姓家的孩子真是可憐,沒有父輩打下的堅實基礎,不能拼爹。不能有追求,不能有夢想,因為都是不可能嘛。普通人有追求有夢想,那叫文青,叫認不清現實。為夢想而努力,會被告知沒用,還不如別人的起點高。
現在好了!就連想學個藝術都有人站出來制止。反正你又不能成為藝術家,學了藝術也沒用。就想感受一下藝術,也有人來質疑。


藝術的學習對提高審美有很大幫助,尤其是在我們這個時代,藝術在我們的生活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不管是富家子弟還是尋常百姓,藝術的學習與熏陶都必不可少。

蔡元培先生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可見他對美育的重視。藝術的學是美育的重要部分,在我們的教育中不可缺少。因此不管是作為愛好還是職業都應該有藝術的學習。學習藝術的目的不都是培養藝術家,生活中不需要這麼多的藝術家,做個平平常常的人生而有所好有欣賞美髮現美的能力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如果是向著職業藝術家的道路去培養,說實話,尋常百姓家庭經濟肯定會有些負擔不起。學藝術花錢比學習文化課花錢多得多。但如果是作為興趣的培養或提高綜合素質的話,花點錢在這方面無可厚非,也要不了多少錢。

另外,人這一生很長久,誰也說不好以後一定會幹什麼,因此,沒有誰一開始就是奔著職業去的,這裡面有很多陰差陽錯的因素。比如說我,從小喜歡書法,至於後來考上美院成為書法專業的學生,從正規學習到現在已經七八年,最初我也不知道我會成為職業的藝術工作者。我來自鄂西山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條件也不好,只是自己的喜歡慢慢走上專業書法工作者的道路,到現在雖然可以說算是職業的了,但我還是把它像興趣一樣來做,其樂無窮。


推薦閱讀:

为什么高更的画里都是印第安人?

TAG:藝術 | 音樂 | 教育 | 文學 | 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