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諸葛亮是政治家而非軍事家的言論?如果看待郭嘉在軍事上賽過諸葛亮的言論?
易中天品三國我沒看過,但據說這兩個理論是出自易中天的?
————————————————————————
————————————————————————
提問了N久過去竟然突然有這麼多人回,有點驚訝。
感謝贊數較多的幾個大大的認真回答,非常贊。
然後我要跟諸葛亮道歉,就如@柏童 所說的,「每一次這兩人的任何角度的比較都是對諸葛亮的一次侮辱」。
第一個問題,軍事家的標準是什麼?
軍事戰略?隆中對不說了吧...
領軍能力?史書說諸葛亮領軍「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有這等境界的有幾人?
治軍能力?宣王"天下奇才"的評價不可否認吧?
軍事思想?有《將苑》《便宜十六策》傳世(雖疑為偽作,但通常認為反映了諸葛亮的的軍事思想)
軍事發明?八卦陣,木牛流馬,諸葛連弩,實打實的史實啊
戰績謀略?『攻心』半年平定南中叛亂;以一州之地,曹魏六分之一人口,步兵對騎兵,翻越蜀道以勞對逸,在對方主場,打得曹魏只能龜縮防守,攻下武都陰平二郡,斬王雙,殺張郃,破郭淮、費瑤,甲首三千....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優的情況下取得如此成績,恐怕孫武在世也不過如此吧....
個人武力?這個好像沒記載,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軍事家也沒幾個親自拿刀衝上去砍的吧?
有如上種種成就還不能得到一個軍事家的稱號么?
武廟十哲幾經更易,但諸葛亮之位穩如泰山,這是歷代軍事家的評判,不是軍事家能進武廟?
歷代名將推崇諸葛亮用兵的大有人在,西晉鎮南將軍劉弘,刁雍,伐蜀的大將桓溫、陸法,苻堅、李世民、唐朝名將李靖(丞相腦殘粉)等等,一搜一大把。這麼多軍事家都推崇諸葛亮,鍵盤軍事家的評價能有多少分量?
還是那句話,『諸葛政治99分,軍事90分,一幫兩門加起來不到30分學渣說:諸葛亮軍事能力不行!』
第二個問題,既然比較的是軍事能力,沒有區分治軍謀略等,那就可以看做比較綜合軍事能力,直接做如下設想就行:『假如讓諸葛、郭嘉各自領兵10萬對戰,你覺得哪方會贏?』
郭嘉一個軍事祭酒能跟三軍統帥比軍事能力么?不請自來,不瀉藥~
何謂軍事家?何謂政治家?
在現代,軍事工作者和政治工作者往往是涇渭分明的。但是在古典時代則不同,在古典時代,軍事工作者和政治工作者的區分就沒那麼明顯。這種現象,在宋代叫「文人知兵」,在南北朝隋唐叫「出將入相」,本質上是一回事,都是文武一把抓的。
以諸葛亮的政治地位而言,他所對應的其實是一個準獨裁者,他同時承擔政治工作和軍事工作的決策,在核心決策圈裡是最核心的部分。
而郭嘉只是一個高級的謀士,固然是核心決策圈中的重要人物,但政治地位不高。在古典時代這種人通常稱為謀主,其實地位與劉備身份的法正差不多,雖然能介入核心的決策圈,但不是最終的決策者,也沒有什麼政治權力。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諸葛亮的身份標示更符合通常認識上的政治工作者是很正常的了,但郭嘉的身份標識則不見得符合通常認識上的軍事工作者,因為他除軍事領域之外,還給曹操提供了很多政治領域的諮詢意見,這些意見很多都是很中肯而且切中要害的。
但是否郭嘉在軍事上就勝過了諸葛亮呢?
樓上有人用當年明月所寫的內容來解釋,咱家就不置可否了,咱家只是提醒諸位,軍事才能是不能籠統的談的。談軍事才能,首先要確定,你談的軍事才能是包涵什麼內容的.因為軍事才能在不同的軍事工作者的層面上,有不同的要求.
在國家的戰略決策者那裡,軍事才能是軍事情報的處理和戰略的決策.在實際軍事負責人那裡,軍事才能就是軍事力量的組織和調度.
(當然,不排除歷史上有一些人,他既是國家的領導者,也是軍事力量的實際負責人,這種人往往是軍政一把抓,是絕對的獨裁者。但他們把權力彙集一身的基礎,是他們身兼數職,歷史上更多的是不身兼數職,所以我們就以不同職位是不同人的情況來分析。)
在戰區負責人那裡,軍事才能就是戰區級的戰役組織.在實戰指揮官那裡,軍事才能就是戰術指揮能力和士氣激勵能力.
不同級別的軍事工作者,有不同的職責,因此他們的才幹要求是不同的.
以關羽為例:
關羽作為一個實際的大戰區負責人.
他的軍事才能,應該從他執行戰略任務的角度來看.
他是東面戰區的最高指揮官,他的職責,是執行來自四川方面的戰略部署,並在現有的條件下,他擁有的資源的情況下,執行這個部署。 所以看他的才能,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就是看他作為戰區戰略的指揮者的工作能力。四川方面給關一個長期任務,具體執行,關自己看著辦。
關的任務概括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保持東部荊襄戰區的局面穩定。在這個基礎上,配合四川方向的攻勢。他這個方向,本來就不是戰略主攻方向。但是他立足現有資源的條件下,必須擁有相當強度的衝擊力去威脅曹操的核心地區,牽制曹操的基礎兵力,為在四川方向進行的攻勢創造戰略空檔。這個戰略部署,是非常明確的,而這個戰略部署,必須在輔助方向上由一位位高權重且有很強戰役組織能力的人才負責才行,這就是所謂的"方面所寄". 也就是說,關的進攻形勢,本質不是戰略進攻,而是保持壓力的戰略防禦。
進攻有進攻性的進攻,也有防禦性的進攻。防禦則有防禦性的防禦,也有進攻性的防禦。進攻性的進攻和進攻性的防禦,都偏向戰略進攻,是其執行手段,往往配套戰略進攻的戰役組織進行。防禦性進攻和防禦性防禦,都偏向戰略防禦,是其執行手段,往往配套戰略防禦的戰役組織進行。但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積極的與對手進行接觸、對抗是根本。無論戰略還是戰術都是如此。
至於說,戰略進攻和戰略防禦,是否用積極手段,這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戰略進攻可以採取消極手段,戰略防禦也可以採用積極手段,這是根據具體戰區的力量對比和雙方的戰略意圖直接關係的,要具體看史料來進行分析。
關的戰區總任務是防禦,但是在四川漢中方向雙方進行了爭奪戰,所以他必須採取積極的防禦手段,前出到漢水上游進行進攻性防禦,爭奪樊城表面是進攻,其本質則是爭奪對漢水的控制權,一方面佔據漢水上游取得對東吳的武昌沿江的壓力,一方面則增加自己的戰略縱深,改善防禦形勢。施加戰略壓力,是摟草打兔子的事,順帶乾的。
把關羽看明白了,就看明白諸葛亮了。前面已經說過,諸葛亮的身份本質上是獨裁者(准),其政治屬性高于軍事屬性,他的所有決策都是從政治領域出發對軍事工作的部署提出的要求,是政治家對軍事的要求,可以說他的政治家身份比軍事身份重,但不能說明政治才能比軍事才能差!
郭嘉呢?郭嘉是否有軍事才能,不知道,用現代的軍事工作的層次來看,郭嘉是一個很好的參謀長(諸葛亮不需要參謀長,就和拿破崙一樣,自己就可以做好軍務組織工作,他們都是那種自己給自己當參謀長的政治家。),但是否熟悉軍務?是否能帶兵作戰?這還是一個未知數。
也許和馬謖或者趙括一樣,這是一種可能,也許他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官的能力也很強,這也是一種可能。
但是,相對諸葛亮在政治和軍事領域的實際工作而言,郭嘉其實是排不上號的。每一次這兩人的任何角度的比較都是對諸葛亮的一次侮辱
首先,我看到這個題目的第一反應是,知乎的受眾全體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擴散,用戶群體再一次得到了數量的飛躍。我特么忽然間有種青蔥歲月的即視感,拿到5毛錢買包小浣熊,為了從中摸取一張三國英雄卡而欣喜若狂,然後和小夥伴們為了誰的英雄牛B而爭吵,於是各種吹牛b滿天飛,現在想起來真是羞紅了臉。當然,自從哥幼兒園畢業後就再也不會幹這種明顯拉低智商平均水平的遊戲了。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我是一個專業的葛黑,當年在天涯為了黑孔明兄硬生生的將諸葛家族挖了一文不值,但是,在這個問題下我竟然不忍心黑孔明兄,因為題主硬生生的把郭嘉拔高到軍事家的高度來和孔明兄打擂台,饒是哥致力葛黑二十年也不忍心開口。無可置疑,郭嘉是一個一流的謀士,但是,如果硬生生的把他說成軍事家,那麼,對不起,我只能路人轉黑了。
為什麼郭嘉不是軍事家,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叫軍事家,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對軍事活動實施指引或是擅長具體負責軍事行動的實施的人。是不是很繞口,OK,簡單的說,所謂軍事家都是實打實一槍一彈實打實的靠實力打粗來的,而不是坐在小屋裡中指點江山說粗來的。前者在金戈烈馬中成為為名將軍事家,而後者只能成為謀士。不懂?ok?我們來看下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事家需要具備哪些要素呢?
前方乾貨,慎點慎入
一個軍事家的成長之路(仿照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的名將成長之路)
首先,要成為一個軍事家就要學習的一定的軍事理論。要想成為軍事家的話,必須要學習一些經典的理論知識,包括孫子兵法、吳子兵法等等,這是一個硬性基礎,你見過哪個大字不識的人敢號稱軍事家。只有在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後,你才能跨入下一個階段,當然,這就無形的剔除了很多人,畢竟,你連飯都吃不上連書都買不起上哪去知識的海洋里翱翔。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哪怕是岳十三也有刺字讀書一說,像狄刺青這種在實戰中去摸索經驗學習這些理論的天才就另當別論了。
Ok,學習完軍事理論後在幹嗎呢?,那些理論中學習的優秀者如果不能過這一關,他們就將被授予一個光榮的稱號——紙上談兵,這個稱號的第一個獲得者是趙談兵同學。然後讓我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實戰如此重要,這是因為雖然軍事理論都是前輩經驗總結,但由於他們寫這些東西的時候,情況和現狀是不完全一樣的,在實戰中,如果照搬是要吃大虧的。趙談兵同學就是沒有學好,才被遏制在軍事家的成長道路上。
作為一個屌絲,想成為名將,一般都是從小兵干起,當然除了高幹子弟外,比如趙談兵同學,由於趙馬夫是他父親,所以他一開始就是大將,這是不妥當的。 因為只有戰場才能讓一個人成為真正的名將,他必須親手持刀去追擊敵人,見識戰場的慘烈,明白人被刀砍是要死的,了解你不殺我,我就殺你這條戰場上永不過時的真理,知道所謂打仗就是以性命相搏,他們才會明白什麼是戰場,什麼是實戰。大多數學員會在這一關被淘汰,他們會改行,一生當一個軍事票友,這對他們來說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而留存下來的那些學員,在殘酷的實戰中逐漸了解了戰爭的規律,開始真正走上軍事家之路。
第三,軍事家首先要具備的是判斷,這是軍事家的重要特徵,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據,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斷。你要明白的是,你所掌握的是無數士兵的生命,而所有的人都等著你拿注意。 小兵只管打仗,遇到問題,他會問伍長,伍長會問百戶,百戶會問千戶,千戶問指揮,你就是指揮,你還能去問誰?! 在士兵的眼中,你就是上帝,就是主宰世界的神!他們能否活下來就看你的了! 兵法之所以奇妙,關鍵在於一個變字,所謂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戰場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決斷只在一線之間,進攻還是防守,前進還是退卻,都要你拿注意,在你身邊也許有一大群參謀,但他們往往並不站在真理一邊,決斷的還是你。如果參謀比你高明,為什麼要你當主帥?!
如果你能從那變化莫測的世界中,發現其中的奧妙,並就此做出正確的決斷,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具備了軍事家最主要的素質。但是還有一關是你必須通過的,只有過了這一關,你才是真正的軍事家
第四就是堅強。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素質,所謂勝敗兵家常事,不過安慰自己而已,打了敗仗,死幾萬人,你能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嗎,你怎麼去面對那些士兵的家人,怎麼有臉去見將指揮權交給你的上級?那是幾萬人命,不是幾萬隻雞! 然而你的選擇只能是堅強,即使你屢戰屢敗,但必須屢敗屢戰!我們可以想像,當你數次敗在同一個人手下時,你會畏懼這個人,所謂的恐某症就是這麼來的,即使你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不能戰勝自己的軟弱,還是不能成為軍事家的。具體可以看小霸王,就算是力拔山兮,一戰被打爆也只能say goodbye 了。 而那些最優秀的人能夠從失敗中爬起來,去挑戰那個多次戰勝自己的人,這才是堅強! 當你具備了以上所有條件後,你就成為了真正的軍事家,但還有一點,是你必須具備的,那就是運氣。
說起來似乎有點滑稽,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哪怕你天資聰慧豬腳光環籠罩虎軀一震天下英雄投懷送抱,沒準就在你萬事俱備,準備大展身手時,一支冷箭射來,就此死掉,那才是比竇娥還冤,你的一切抱負和能力都無法展現了。戰史上只會這樣記載,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戰場上被不知名小兵射死,其人具體情況不詳。具體可參照太子爺。。。
看到這,你還覺得的郭嘉是軍事家嗎?
以前經常和人辯論類似問題,具體不想再說,就說下結論,聊為談笑吧!
前提:1、軍事家無疑有軍事才華,但是有軍事才華的人不一定是軍事家。(要理解這個,就要先搞清楚定義!)
2、諸葛亮是軍事家,郭嘉不是軍事家,而是一個謀士!
3、軍事才華有很多內容,馬比牛跑的快,牛還比馬扛得多嘞!
比較:諸葛亮具備的是一個統帥的軍事才能,郭嘉具備的是一個謀士的軍事才能。他們各自的身份也會影響了他們的能力和判斷。諸葛亮能帶兵,善治軍,能做到「風林火山」的程度,也能做到以弱擊強,但是他帶兵求穩,奇謀為短的事實也很明確!郭嘉至死沒帶過兵,就只說作為謀士,洞察力驚人,善於分析,所謂的行險其實也是在分析之後有一定把握的基礎上作出的,戰爭又有哪一場是必勝的呢?
其實,陳壽對二者的評價作為總領評價很中肯!二者的軍事才華是不一樣的,當評價哪個更強時只有放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比得出來!
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將略不及理民不代表將略不行)
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郭嘉的軍事才華體現在軍事謀略、獻策上)
郭嘉這種連統帥都沒當過的人,來跟諸葛亮比軍事才能?這是在講笑話嗎?
1,諸葛是政治家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長期的政治實踐中湧現出來的具有一定政治遠見和政治才幹、掌握著政黨或國家的兩道權力並對社會歷史發展起著重大影響作用的領導人物。
以上是百度對政治家的定義
按照這個定義,諸葛被稱為政治家,沒有問題吧?不需要其他說明吧?
2,諸葛是軍事家
我引用一段張公子的一段回答
三國時,天下十三州。曹魏九州半,東吳二州半,蜀漢一州。人口,曹魏超過四百萬,蜀漢滅亡時三十八戶,九十七萬。吳國大鴻臚張儼的說法是:諸葛亮能用的兵力,基本也就是五萬之數;曹魏的地界,十倍於蜀漢。結果是?
諸葛亮初次北伐,得到三郡響應,馬謖街亭違背諸葛亮命令,敗北,諸葛亮退兵。
諸葛亮攻陳倉,糧少退兵。魏國追擊,王雙被斬。
諸葛亮派陳式取了武都、陰平二郡,從此這兩處半永久歸於蜀漢統轄。
諸葛亮北伐,司馬懿親自督率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來戰,諸葛亮退兵,張郃追擊,被射殺。
——這裡得多提一句。張郃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眾所周知,曹魏除了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這幾位親貴大將,就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這五位最厲害了。夏侯淵死於定軍山劉備指揮的黃忠所部,于禁被關羽擒住,張郃死於諸葛亮之手。張郃死時,是國家第二高的軍事長官車騎將軍。
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相持。司馬懿不敢出戰,又被手下嘲笑「畏蜀如虎」,於是跟魏明帝玩雙簧:上書要求出戰,魏明帝問辛毗「他要出戰就出啊,這是鬧哪出?」辛毗:「他這明擺著是不想出戰又得擺姿態」,於是辛毗親自拿了天子詔令去前線,「不是司馬懿不敢跟諸葛亮打看見沒,是天子不讓!」司馬懿這才懾服了人群。
不知道您怎麼看,但拿現在打個比方吧:
一個面積不到我國1/9,人口不到我國1/4的南方國家,跑來打我國五次,打得我國只有還手之力,我國軍銜排第二的張郃元帥還戰死了。
引用部分來自微信公眾號: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作者: @張佳瑋
鏈接:諸葛亮,設身處地,才能明白他多麼匪夷所思
如有異議,敬請聯繫,以便致歉刪除
我們稱之為軍事家,真的過分嗎?
是的,他沒有達到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戰略目標,但「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啊。
3,郭嘉的軍事才能
請問,郭嘉有帶兵打仗的經歷嗎?郭嘉有上陣殺敵的經歷嗎?
抱歉,沒有。
那麼你怎麼去評價郭嘉的軍事才能這麼一個沒有的東西呢?
當然,這和郭嘉去世較早有關,但我們說歷史,是以歷史展現出來的東西去評價的,並不是通過假設。
郭嘉要是再活37年,可能會達到新的高度,但很可惜,沒有。
那麼,郭嘉怎麼評價呢?
三國時期一流的策士。
善出奇謀,對人性的把握很到位,比如
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官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諸如此類。
他能從別人的言行上一針見血的指出他的性格缺陷,而性格,往往是決定命運的
但要把郭嘉強行拔高至軍事家的程度,我覺得,吹得有點過了。
最後用陳壽的評語結尾吧
評曰: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劉放文翰,孫資勤慎,並管喉舌,權聞當時,雅亮非體,是故譏諛之聲,每過其實矣。
再補充一點,《三國志》將荀彧荀攸賈詡合作一傳,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劉放合作一傳,諸葛亮單獨一傳,也能說明一些問題吧?
《三國志》為老曹謀士團作傳,荀彧、荀攸、賈詡一傳,程昱、郭嘉、董昭、劉曄等等一傳,說白了,郭奉孝在老曹謀臣堆里就是個二流,甚至二流都算不上頭把交椅的角色。
史書明明白白,荀攸常為謀主,郭嘉是什麼人物?以決定命運的官渡大戰為例,提供後方支援,出戰略大計的是荀彧,戰場輔助老曹指揮的是荀攸,哪怕是程昱都有獨當一面的表現,唯有郭某人,刨去開戰前拍了一通並無卵用的十勝十敗的馬屁,臨敵可有一計?
郭奉孝之所以給人以曹營謀主的印象,那倒是完完全全托《三國演義》的福。易中天持此一觀點,便大致可以窺見此公的知識結構。
諸葛亮是否為軍事家,若偷懶,查查《辭海》抑或《大英百科全書》即可。至於這頂帽子的由來,那是源遠流長,少說打唐代開武廟那會兒就起了。《唐太宗李靖問對》倆核心探討對象,一個是孫武,一個是諸葛亮,三國時代另一位「軍事家」曹操也就是個小配角。順帶一說,看得出李世民是曹粉,每每想拉老曹一把,李靖顯然對此不感冒,動輒嘴炮火力覆蓋,於是乎碾壓老曹的同時也順便碾壓了皇帝陛下……
諸葛亮對後世軍事理論的最大影響當在作戰隊形。蜀漢一收攤,老冤家司馬氏便專程派員學習以教禁軍。《李唐問對》有關作戰隊形的討論基本離不開諸葛亮。直到明末最後一部百科全書式軍事著作《武備志》,有關作戰隊形的部分仍然是諸葛亮專場。
理論建樹為萬世法,再看戰績,入川,劉備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南征,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七縱七禽;北伐,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
再看指揮能力 ,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率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簡直是教科書版的風林火山。
再看敵國的反應:
亮自至,數挑戰。宣王亦表固請戰。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姜維謂亮曰:「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諸葛亮表示,司馬懿練不過鄙人,只能認慫。
亮善撫御,又戎政嚴明……朝廷每聞其出,欲以不戰屈之——曹魏官方表示同意,當然,每聞孫十萬出,必以板磚屈之……
有理論建樹,有實戰能力,有出色戰績,這號人物不稱軍事家,誰可稱軍事家?
再說說所謂「應變非長」,這評價出自司馬懿火線家書,也非常容易理解,難不成大筆一揮:亮察天時地利,戰必勝,守必固(李靖語),其勢若泰山,中國若累卵?這活兒只有大宋或本朝公知幹得出,司馬宣王顯然不是同道。然而最高指示一出,晉代史家只能遵旨,無論如何欣賞孔明,必須把這段照本宣科一遍。陳壽敢用疑問句複述,順帶把「天下奇才」的最高指示也貼上,打著紅旗反紅旗,已然算膽很肥了。看看司馬家一統之前,東吳史家在評價孔明時就沒這個調調兒,司馬家收攤之後,更沒人買賬,甚至拉了陳壽背黑鍋,譬如《晉書》便說丫如此評價是昧了良心打擊報復,《史通》更貼了張記言之奸賊,載筆之凶人的大字報,要把此公肆諸市朝,投畀豺虎,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話說回來,陳壽等身在當朝,不敢違背晉宣部的口徑,一千八百年下的今人還有必要做司馬家的孝子賢孫么?
話說郭嘉之於孔明,有啥可比性?就說一點,郭嘉任軍師祭酒,諸葛亮初任軍師中郎將,都是軍師,然軍師祭酒止決軍謀,中郎將則有兵柄。換句話說,諸葛亮第一份工作便是帶兵,郭嘉終其一生都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刨開老曹有眼無珠的可能,只能認為郭奉孝無實際指揮能力。故而攪基歸攪基,老曹還是明白人,至少比易中天明白。先說觀點: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但也是傑出的軍事家。其實還是優秀的經濟學家、文學家、發明家等等……而郭嘉和諸葛亮在軍事上的側重點不同,郭嘉在部分方面勝過諸葛亮,但總體來說,郭嘉和諸葛亮完全不是同一等級的。
軍事能力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討論:戰略、戰術、軍事理論。
戰略上,諸葛亮最為有名的「隆中對」即是一個偉大的戰略方案,「隆中對」的偉大之處在於,這種三分天下的格局是最適合彼時的劉備,且對於劉備來說,這也是以當時他的條件,最容易統一的方案。自此之後,劉備才從一個四處流竄、毫無戰略目標的客將真正成為一個有逐鹿中原資格的軍閥。而隨後的發展基本上和諸葛亮預期的相似。中後期季漢失荊州,敗夷陵之後,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又修正成蠶食雍涼,步步為營。
三國時期的戰略方針不少,如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類似還有沮授之於袁紹),張紘的「投丹楊,收兵吳會」,魯肅的榻上策,包括郭嘉的「十勝十敗」等,有些是大戰略,有些是局部戰略,上述這些都是很優秀的戰略方針,不好爭高下。但個人覺得,從戰略的完整性、前瞻性、作用性等方面來說,隆中對無疑是翹楚。
戰術上,諸葛亮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正軍」型統帥。
軍事上,我個人很喜歡韓信和孫武,對於他們的戰績也很神往。我想大多人都類似,畢竟陰人陰地不要不要的,以小博大,逆勢而為之類的,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內容。但是,軍事並不只是奇謀倍出,並不是只有背水一戰、暗渡陳倉、圍魏救趙才被稱作有軍事能力。孫武講究奇正結合(奇可以理解為奇謀,正的話可以理解為「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不過能夠做到的人其實不多,而諸葛亮更偏向於「正」,這個和他作為三軍統帥及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的身份及性格相關,另外和季漢難以接受冒險所帶來的損失有關。
但是,諸葛亮其實也會用「奇」,比如一伐時就是典型的聲東擊西、出其不意,而後期的幾次撤退設伏也是「奇」的體現。
另外,諸葛亮在治軍上很有水平,而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地方。一伐的時候「戎陳整齊,賞罰肅而
號令明」(《三國志》)。死後也有「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古代戰爭,軍隊損傷30%就容易潰敗,而治軍不嚴很容易自亂陣腳,這就是如黃巾軍這種烏合之眾經常被少數軍隊擊敗的原因。另外如苻堅淝水之戰大敗也是例子,而孫權「孫十萬」的諢名也和東吳部曲的軍制有很大關聯。正面的例子,例如岳飛的岳家軍,因為治軍方面優秀,所以才有「撼動山容易,撼動岳家軍很難」的說法。這也是岳家軍強大的原因之一。韓信在被劉邦奪了兵符、兵權之後,只剩一群戰鬥力不強的弱旅,但最後也是縱橫北地,這和他的治軍能力有很大關係。
軍事理論上,諸葛亮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個人不是很懂陣法,但是從李靖對其的推崇來看,應該是非常優秀的。另外還有《將苑》《便宜十六策》等。另外諸葛連弩雖是發明,不算理論,但在此也列一下吧。
綜上,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事家,所以歷代的「武廟十哲」都會位列。
之所以會有「諸葛亮是政治家而非軍事家的言論」這樣莫名其妙的言論,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陳壽的「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但這只是說諸葛亮不是很擅長用奇謀罷了,但他很擅長「正軍」啊,和不會軍事完全是兩回事。另外可能是因為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太突出,而他本人也更加是一個政治家。但全才如諸葛亮者確實可以做到政治、軍事、文學等方面樣樣拔尖。
至於郭嘉,坦白說,他只是一個優秀的謀士,還稱不上到軍事家的水平,和諸葛亮也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
當然,郭嘉確實死的早,沒有機會去表現,若是續命,難保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軍事家,能夠助曹操一統天下。但他就是死的早,若是某個平行世界裡蕭何沒有追到那個國士無雙的人,那人們能夠知道的就只有一個和盧綰列傳的韓王信罷了。
歷史從來就是殘酷的。
聽過「武廟十哲」嗎?
這是唐朝官方研究最終定下的歷代最偉大的十一位軍事家(呂尚為主祭),至宋有所增加,至元又刪減回十人。
葛公是歷代公認的最強軍事家之一,能與之同列的只有韓,白,樂,孫這樣的軍事巨人。
以一州之地,數萬之眾,越重山之險,打得坐擁六州,人口數倍於之,有地利兼騎兵之利的曹魏只能龜縮防禦,殺魏國國家第二高軍事長官【張郃時任車騎將軍,軍方第二高官】,敗司馬,(時任大將軍/大司馬,顧命大臣)曹真,郭淮等諸多那個時代全中國最頂尖的名將,這樣的能力還沒有資格稱為軍事家怎樣才算是有資格?
這樣的能力輪得到這群「自以為自己很懂歷史和古軍事」的人反對?
口黑口黑。貼吧論調就是每個人就要把易中天拉出來批鬥一番,不管他說的是什麼,都安他頭上
說這種話的人一是沒看過品三國,二是沒看過三國志...
易中天在品三國中除了把郭嘉的地位吹的太高以外,就沒什麼硬傷了。因為他講的內容基本都是翻譯三國志的。三國志里記載的也全是郭嘉料事如神的內容,都是曹操說退,他說進;眾人懼,他安心;眾人急,他緩;眾人求穩,他求險。
處處跟人唱反調,次次都能勝利,所以說郭嘉是軍事上的奇才,也沒錯。
再說丞相,對於丞相的評價,易中天採用的統統是史書上的評價,陳壽和晉書宣王傳的評價對於丞相的用兵都沒什麼好評。雖然不夠準確,但至少照搬史料評價算不得大錯。
丞相真正開始帶兵打仗始於228年北伐,也就是說只有6年時間是真正親自用兵的。剛開始領軍時候打的怎麼樣就不說了,的確不是那麼風騷。但北伐後期遇到宣王的時候就是一次「甲首三千」,另一次按著宣王只能死守不出,還得去「千里請戰」演戲。
一個人在中央軍委事實一把手的位置上,還能把總參,總後,總裝的工作幹得可圈可點,頗有建樹,這樣的人豈是一個只當過總長助理的人可以比的?試問這樣的人不算軍事家,誰是軍事家?更別說他還是個口碑不錯的首相,這麼全面的軍政天才,除了他也就吳起王猛了吧
僅以此文回復
自網路興盛以來,對於諸葛亮的討論也逐漸多了起來。記得在小時候,那個信息並不發達的年代,我們通過《三國演義》電視劇和評書接觸 到了諸葛亮。他那足智多謀、神通廣大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們心目中諸葛亮用兵如神、料事如神,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大家 。
然而隨著網路的發展,我們開始接觸了以往不怎麼會看的《三國志》,那個多智而近妖的形象在我們心中驟然破裂,原來正史中的諸葛亮並 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出眾,他的很多事迹不過是移花接木,採用了其他人的事迹。例如,博望坡其實是劉備放火燒的;草船借箭是孫權乾的 ;赤壁之戰和諸葛亮沒關係,都是周瑜的功勞,借東風更是沒影的事;諸葛亮並沒有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這個故事不過是郭沖編造的小故 事。其實諸葛亮並沒有那麼多精妙的計謀。
《三國志》作者陳壽的一句評語幾乎給諸葛亮下了死刑判決:「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 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簡單翻譯來就是說,諸葛亮善於治兵,而不善於奇謀;善於內政,而不善於打 仗。如果對手是人傑,或者兵力遠多於自己,就沒有什麼辦法了。所以諸葛亮打了那麼多年的仗,一直沒有什麼收穫,更別說興復漢室了。
再聯想到諸葛亮之前的活動,發現他在劉備去世之前沒能獨領一軍,也沒有充當一個謀士的角色,就像荀攸、郭嘉那樣。充其量也就是個後 勤總管,和蕭何、李善長的工作類似。而真正扮演演義中諸葛亮角色的,運籌帷幄的,要屬後來加入劉備陣營的法正,沒有他就沒有後來漢 中之戰的勝利。在獨掌一軍後,諸葛亮屢次北伐,屢次無功而返。只懂得穩妥、謹慎,只會打呆仗,並且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然而諸葛亮真的不懂「奇謀」嗎?
諸葛亮的奇謀其實很多
諸葛亮到底會不會用奇謀?答案是會的!軍事上的奇謀,一般指的是出其不意的用兵方略。用主力作為吸引,用奇兵邀擊其後;或者用疑兵 誘敵,然而用主力摧垮敵人。
在第一次北伐中,諸葛亮就用了「奇兵」。他派遣趙雲和鄧芝作為疑兵,揚言要通過斜谷北攻郿城。魏軍都督曹真不知是計,遂率關中涼州 諸軍阻截趙雲,不想諸葛亮率領主力大出祁山,瞬間攻取魏國的三郡,關中震動。從這裡看,諸葛亮雖然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但是從 實際操作中,其實也使用了奇謀的手段。
在第二次北伐中,諸葛亮攜帶一個月的糧草出陳倉,想複製劉邦暗度陳倉的故事,然而由於郝昭的堅守,諸葛亮糧盡而還。據史書記載,曹 真料到了諸葛亮必出陳倉,所以提前派了郝昭,所以才擊退了諸葛亮。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當時從蜀地進入關中就只有四條道,除了一 次北伐的斜道以外,也就僅有子午谷與陳倉兩道。而曹真僅在陳倉撥給郝昭不到千人,這著實讓人懷疑,其是不是真的料到諸葛亮的行軍圖 謀。所以在筆者看來,曹真應該中了諸葛亮的計謀,只是郝昭比較給力,擊退了諸葛亮而已。
其後,諸葛亮又派遣陳式攻打武都、陰平兩郡,魏國大將郭淮率軍抵禦蜀軍。結果不想陳式只是誘餌,諸葛亮正帶著大軍包抄郭淮的後路。 郭淮猛然發掘,立即退軍,避免了重大損失,然而武都、陰平卻被諸葛亮奪取了。雖然郭淮看穿了諸葛亮的計謀,但是土地還是丟了(看不 看穿沒什麼兩樣)。
青龍二年,諸葛亮出斜谷,在蘭坑屯田,司馬懿率軍屯駐渭南抵禦諸葛亮。諸葛亮屯田只是個幌子,其實他的目標是攻擊北原,截斷涼州與 關中的聯繫。魏軍本無防備,然而郭淮猛然決心,力排眾議率軍在北原防守,並擊退了諸葛亮。由此看出,諸葛亮的奇謀騙倒了除郭淮以外 的大多數人,甚至包括司馬懿。
諸葛亮還相當精於設伏,在因為糧盡而退兵時,總會帶走點什麼。魏國名將張郃與王雙,就是死在諸葛亮的伏兵之下。
由上面戰例可以看出,諸葛亮其實是屢出奇計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取得全勝。司馬懿曾評價諸葛亮是「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 」。司馬懿此語雖有貶低之詞,但同時也認可了諸葛亮的多謀。
諸葛亮不僅善於使用奇謀,而且還善於看破他人的謀略。比如魏將孟達欲反叛朝廷,暗中於諸葛亮聯合。諸葛亮怕他首鼠兩端,於是向外散 布孟達反叛的消息。司馬懿得到消息後,立即寫書信給孟達,好言相勸。諸葛亮看出了司馬懿的緩兵之計,力勸孟達做好防備。孟達以為魏 軍主力還在千里之外,幾天內根本不足以威脅到自己。然而,事實果不如諸葛亮所料,司馬懿竟只用八天的時間就趕到了上庸,並斬殺了孟達。
在諸葛亮的軍事思想中,諸葛亮也極其重視奇謀,《諸葛亮集·治軍第九》曾說:「故軍以奇計為謀,以絕智為主。」很顯然,諸葛亮非常 認可奇謀在軍事中的地位,諸葛亮也不是只知穩妥,不懂奇計。
諸葛亮是如何給人不懂奇謀的印象?
發掘史實我們發現,諸葛亮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不懂謀略,並拒絕使用謀略,相反他還屢次用謀,取得了一定的戰果。然而,為何諸葛亮 卻給人不懂謀略的樣子呢?
首先,陳壽要為此負責。陳壽是一介文人,不懂軍事,認為諸葛亮短於奇謀其實是他見識問題。李安溪曾說:「武侯實仁義節制王者之師, 壽以為短於奇謀,此其識見之差,非有所懟憾。」當然,李氏的話也有偏頗,但是也可以看出,很多人對陳壽的軍事見識不以為然。
此外,陳壽是蜀地的降臣,不得不為司馬氏回護。雖然陳壽有「秉筆直書」的史德,但並不代表他是「強項令」,所以對諸葛亮也有了曲筆 隱晦了司馬懿的敗績以及諸葛亮的勝績。
更有學者說,陳壽的父親曾被諸葛亮懲罰,所以陳壽在《三國志》里故意「黑」諸葛亮。但是由於缺乏史學佐證,一般不被認為是實情,況 且陳壽在《諸葛亮傳》中誇讚諸葛亮的內容也很多。
其次,因為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所以諸葛亮不懂謀略。子午谷奇謀是怎麼回事呢?在第一次北伐中,魏延向諸葛亮進諫, 說他可以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因為守將夏侯楙是個關係戶,所以碰到魏延一定會逃走。當魏延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 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這樣做,關中可以一戰而得。但是,諸葛亮因為「謹慎」而不同意。
而在我看來,魏延此舉風險太大,此招數其實是漢軍暗度陳倉之計策的翻版,屬於「可一而不可再」的計謀,所以魏軍未必沒有防備。同時 魏延計謀成功還要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夏侯楙一定要逃走。然而,如果夏侯楙不逃走而是選擇依靠長安堅固的城牆抵抗呢?缺乏重武器的 魏延軍隊自然是奈何不得的,最終也肯定被全殲。魏延一敗,諸葛亮大軍的側翼必受威脅,很可能遭致全軍覆沒。魏延之計看似精妙,其實 極不嚴謹,失敗的紀律很大。張獻忠曾經複製了子午谷奇謀,結果被明軍識破,全軍覆沒。
最後,《三國演義》扭曲了大眾對於奇謀的看法。在通俗小說中,所謂奇謀多富有戲劇性,比如火攻、水攻、火牛陣、空城計、背水一戰、 扶著木桶渡河,等等……然而,此類計策在歷史上可謂是少之又少。但是這些計謀極具趣味,所以經常在小說中出現。在《三國演義》中, 諸葛亮經常運用的就是此類計謀。事實在正規戰鬥中,奇謀並沒有那麼神奇。當讀者發現諸葛亮在正史中並沒有運用那些「奇怪」的計謀,所以就得出了諸葛亮不懂奇謀的錯覺。
筆者之見:諸葛亮治軍就是一項「奇謀」
在筆者看來,諸葛亮的對於蜀軍的治理就是其「善奇謀」的表現,為何這麼說?這就要從蜀地之人的戰鬥力說起。
從古到今,蜀地之人的戰鬥力都是無足稱道的,從來都是被打敗、被統一的對象。比如古蜀國、公孫述的「成家」、五代十國的「前後蜀」,甚至包括近代的四川軍閥,其戰鬥力簡直可以用「弱雞」來形容。他們別說是擴疆拓土,能自保都算是幸運。然而唯獨只有在蜀漢時期,蜀地之人對中原保持了攻勢,而且領土還在不斷擴大。其原因在哪?就在於諸葛亮治軍上的「奇謀」。
諸葛亮在治軍上號令嚴明,進退有度,將暗弱的蜀地之人鍛煉成了鐵軍。諸葛亮還注重後勤,在保證民生的情況下,讓士兵們足衣足食。雖然有時也面臨糧盡的困窘,但是卻絕不會因為糧盡而崩潰。為了運糧,諸葛亮還研製出「木車流馬」,開了「機械化」後勤的先河。同時諸葛亮深感蜀地人力不足,所以提升了蜀軍的裝備。諸葛亮研製出諸葛弩,主持鑄造鋼刀、堅甲。
在陣型方面,諸葛亮研製出了八陣圖,這既是一種行軍陣型,也是一種紮營陣型。憑藉這種陣型,以步兵為主的蜀軍能力抗魏國鐵騎而不亂。最後強如司馬懿,也不敢與諸葛亮正面交鋒,只能固守營寨,做一個縮頭烏龜。這與他消滅孟達、公孫淵,擊敗吳軍諸葛瑾的雄姿毫不相稱。其後,司馬懿觀看了諸葛亮的營寨,不僅誇獎這個老對手:「真是天下奇才啊!」全然不顧之前自己「破之必矣」的豪言。
諸葛亮治軍,是用他的奇謀營造了一個強大的軍事體系,能夠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袁子曾高度誇獎諸葛亮:「亮率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營壘、井灶、圊溷、藩籬、障塞皆應繩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勞費而徒為飾好,何也?袁子曰:蜀人輕脫,亮故堅用之。在袁子眼中,最「輕脫」的蜀人,在諸葛亮手上卻變得「堅」了。諸葛亮手下只有數萬人,卻像數十萬人一樣威脅十足,這都是諸葛亮「奇謀」的功勞。
所以,諸葛亮不僅不是短於奇謀,其實是長於奇謀。由於理解上的偏差,導致了社會大眾對他的誤解。試想一個不懂奇謀的人,如何能成為「武廟十哲」呢?諸葛語文99,英語99,歷史99,政治99,地理99, 數學90,物理98,化學98,生物98。諸葛亮僅僅是文科厲害,理科不行。
郭嘉上學時數學99,郭嘉才是理科高手,如果不是他退學太早……
《辭海》上關於三國的軍事家只有兩個人,一個曹操,一個諸葛亮。關羽周瑜都沒有,何況郭嘉
之前好幾個答案已經提到武廟十哲,我來具體列一下人名,看得更清楚。《新唐書·志第五》記載唐肅宗上元元年確定名單如下。按照這個名單,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在我們這個時代不是被神話,反而有可能被嚴重低估,按照唐朝人的觀點,諸葛亮是和白起、韓信、孫武平起平坐的超一流軍事家。這個名單在宋元兩朝還有變動,但諸葛亮的名字一直在裡面。
上元元年,尊太公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比,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列於左,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晶國君樂毅列於右,以良為配。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武廟又增加了一張六十四人名單,這些人的級別比前面十哲要低。列入這張清單的三國時期名將包括皇甫嵩、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郭嘉肯定是有軍事才華的人,可惜死的太早,沒有更多的機會展示才能。所以從結果上看,和諸葛亮的差距是很懸殊的。
詔史館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焉:越相國范蠡,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大尉永寧郡公王僧辯,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候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敬德、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齊相管仲、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越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熲,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太尉長沙公陶偘,前秦丞相王猛,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征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于謹、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右武候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孝恭、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最後說一句,不僅武廟裡面有諸葛亮。諸葛亮還在孔廟的配享從祀名單里。雖然我不是很理解為什麼諸葛亮可以進孔廟,但不管怎麼說中國歷史上可以在孔廟和武廟裡均佔有一席之地的,也就諸葛亮一位了。
關於最後一點, @蕭湘在回復里做了一個很好的補充,顯然比我對這個問題有研究,我把他的回復直接粘到正文里來。
蕭湘
文廟配祀,到雍正二年增祀者二十人,才補上諸葛亮,此前只是在武廟配祀而已。二十人名單裡「孔子弟子縣亶、牧皮,孟子弟子樂正子、公都子、萬章、公孫丑,漢諸葛亮,宋尹焞、魏了翁、黃幹、陳淳、何基、王柏、趙復,元金履祥、許謙、陳澔,明羅欽順、蔡清,國朝陸隴其」,公孫丑以上不談。撇開諸葛亮,其他從尹焞到陸隴其,都是在儒學頗有造詣,且有大量著述流傳的,這個名單的主要標準顯然是「學術性」,而不是忠君與否。諸葛亮作為一個儒學色彩並不特別明顯,也沒有相關著作流傳的人,能夠位列其中,很可能是因為宋明以下通俗小說的廣泛流布,其文士/儒的典範形象已經覆蓋了文武兼資才兼將相的歷史原型。
杜預在宋代已經同時配祀文宣王廟和武成王廟,嘉靖年間已卻被剔除出孔廟。而早在洪武二十四年,已經停止武成王廟祭,去王號。所以嚴格來說,同時在文廟武廟都佔一席之地的是,是杜預而不是諸葛亮。杜預事功、著述兩方面都合格,他被剔除掉倒是一件很耐人尋味的事情。
諸葛亮上千年來處歷朝歷代武廟紋絲不動,連西晉都封了諸葛亮一個武興王,足見人們對他那份軍事能力的敬仰。不是貶低郭嘉,這郭嘉先生的神位又在哪裡呢??
諸葛亮能帶兵,郭嘉能帶兵嗎?
郭嘉沒有能和諸葛亮放在一起比較軍事的資格。要和丞相比軍事,郭嘉首先得是個統帥,然而他只是個參謀,都沒有自己領兵打過仗。
諸葛亮政治超一流,軍事准一流,從一貫的「以成敗論英雄」的角度看,政治成就遠高于軍事成就。陳壽的評語中,比較對象是諸葛亮自己,說他軍事才能不像政治才能那麼亮眼,但並不代表軍事才能不行。政治才能如果打100分,軍事才能就是90分,90也不低了。
郭嘉我真不想說什麼,死的早,沒犯錯的機會,所以完美,所以被捧上了天。同樣,從「以成敗論英雄」的角度看,郭嘉還真是沒法和武侯比。
說諸葛亮「帶兵求穩,奇謀為短」?考慮下客觀現實情況,蜀國就那點地盤那點兵力,面對的是強大的曹魏,唯有求穩,先立於不敗之地,才能考慮其他。司馬懿打烏桓、艹孟達的時候那麼囂張,到了武侯這裡就玩龜縮了?角色互換下,輸得起,看武侯還求穩不?輸不起的時候只能求穩。推薦閱讀:
※諸葛亮是不是好的領導?
※諸葛亮究竟是忠於漢室還是忠於昭烈皇帝?
※怎麼評價毛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策略的評價?
※夷陵之戰後東吳的發展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