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武俠小說 (金庸、古龍、梁羽生 等作家) 選入爲中學文學教材,而若不適合,爲何?
重發
———一言蔽之「與當代語文教學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對於語文教學的目標而言,現代文本選入課本最終實現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分析和理解、品評與鑒賞。期望結果是:理解、應用、分析和品鑒
古龍、金庸小說顯然和這個目標相違背。
據說03年教師招錄改革前,金庸入選課本大概是挺大的一件事,當年「挺金派」被那些他們覺得」食古不化「的課本審定和教授們一句話給噎死了
」行啊,給我設計一個課程大綱報上來,交給任意老師演示一遍「
這句話通俗點講就是摘錄一段,包含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藝術特徵的傳授過程,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最後,這場轟轟烈烈的金庸入課本的結果是選入《語文讀本》作為知識拓展閱讀。
你說那是因為挺金派太差了?要知道,當時挺金派裡面有曾經擔任過中學語文教師並對語文教學有一定鑽研的孔慶東。
很多年後我和一位武俠愛好者重新考慮這件事情的同時,我們初步擬定了一個草稿,就發現了問題
表達方式——摹狀
表現手法——渲染
藝術特徵——虛實相生
就這三點而言,現選入課本的課文比金庸小說更適合的多了去了。
更何況,從課程設計預估看...對接觸過金庸並喜歡的人而言,老師講的內容不和口味直接會導致課程目的達不到,對於不讀的人而言,我覺得這堂課也達不到挺金派們」認識武俠小說獨特魅力」的效果
順便,當年那幫子挺金派算是我見過最有腦子的挺金派了,因為他們沒有像今天某些腦殘一樣說是因為金庸小說背後深刻的政治寓意——你要知道,同時入選讀本的課文可是有《綠化樹》的,03年教師招錄對教師閱讀的要求裡面增加了劉恆的《狗日的糧食》蘇童的《米》
如果你沒看過,你回去看看這些文章大概講了些什麼。
新課改後,語文教學的問題始是課本技術屬性太強、趣味屬性太差。事實上,知乎關於寫作的問題9成可以在語文教科書里找到,大多數知乎er的水平遠低於語文教學要求,原因出在考試上,因為師資力量匱乏、區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等顯而易見的問題,語文考試的要求遠比語文教學目標低。更別提薛金星老師的《基礎知識手冊》大大的減少了學習文學本身需要的閱讀量。這就導致了,只要你漢語部分正常,文學賞析水平和成績壓根就不對等,大多數不用怎麼聽課的人語文成績倒是不錯,但是水平嘛,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其中的大多數,都是垃圾。
高票大佬說的很在理,個人認為除了他所提到的以外,或許還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篇幅問題。
金古梁小說多為長篇小說,若選其作為教材,則只能從中截取一部分。而學習小說所要求把握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很難在有限的篇幅中得以體現,尤其是社會環境部分。印象中初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小說部分,多為短篇小說,如畢淑敏的一厘米等;雖然也有長篇小說節選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空城計(有點混亂,記不清是選自戲曲還是三國了)》,但這兩者所屬的名著本身是我省(福建)初高考考試大綱中所要求的名著篇目,學生對此有一定的認識。
二:思想問題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初中課本里有一篇《給女兒的一封信》,本來以為只是很簡單的一篇課文,正常情況下兩節語文課上完。但是當時一貫「抓緊一切時間,甚至創造時間致力於語文教學」的老師,破天荒耗了四節課用於全班同學的思想教育,希望給予同學們正確的愛情觀。可見還是有許多人關注思想教育的。
而在一群中二少年裡大肆宣揚這樣的思想,怕是要搞事情哦,多出幾個像我這樣愛和老師正面肛的壞學生也是挺頭疼的。
題外話,如果真的選擇其部分內容用於教材的話。我強烈推薦梁羽生。。。雖然最愛看古龍的小說,但是梁羽生的詞寫的是真心贊啊。
濟貧自有飛仙劍,爾且安心做奴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