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幽夢影》,有一句無善無惡是聖人,想起王陽明也有一句類似的,無善無噁心之體,怎麼理解。。?


世上有兩個聖人,一個已經死了,一個還沒有出生。
只要是活人,就可能犯錯,只要是活人,就要區分善惡。


在低層空間必須是正邪善惡極端分明的!這是關鍵的關鍵!這個重要性就象在極高層次沒有善惡只有正負一樣,二者都是法理真相,都是法的真機但絕對不可混淆!不同層次的法不能混淆!如果把低層空間理解成無善無惡,那就走到宇宙法則的對立面去了!那是真正的邪悟! 打破法理層次結構,使正邪在低層空間混淆不清正是某些人的主要偏差!而這,正是邪惡勢力所要的!

善惡、是非、佛性魔性的極端對立,邪惡的唯物論完全否定宇宙的根本精神。物極必反、鳳凰涅盤,我們是否從中已經徹底覺悟,天外確實還有天,神上真的還有神,我們只能在自己所在的位置上無私的圓融。過去那種高高在上、俯視眾生的姿態正是私心、導致自身宇宙變異的根本。低層的邪魔都是為自己的覺醒和回歸鋪路。


謝邀!

末學沒看過"《幽夢影》",所以以下回答,只是針對您題目的文字,而回答的。

被任何境界、因緣或自己的五蘊牽著走的人,都被末學所學法門稱作"迷",在迷中就是不覺,所以,會被"善惡"牽著走,不是聖人在覺的時候會做的事。
別誤解聖人是不分善惡的,聖人對世間事了了分明,跟世上好人的差別在於其不被任何境界、因緣或自己的五蘊牽著走,也就是心不隨境轉,時時自在無煩惱的生活。

末學不懂您說的:"無善無噁心之體"的真義(末學除了教科書外,很少閱讀課外書籍,知識淺薄),但這若做"心之本質"可不被善惡牽著走,就如末學上段所說,自己雖知善惡卻沒被牽著走。

長時期的練習中性覺觀,就可能不被任何境界、因緣或自己的五蘊牽著走,末學在知乎的回答,都是與練習中性覺觀有關,若有興趣,請由這篇讀起:
佛前發毒誓沒做到很害怕? - 自在之路的回答

感恩!
祝福!


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人吃動物有罪嗎,嗯?神吃人有罪嗎?有嗎?對人來言,人吃動物沒錯,對神來言,神吃人沒錯。但是又沒有想過動物的感受,又沒有想過人的感受?
為什麼要顧及他們的感受?我沒做錯啊,我沒做傷害同類的事情,我也沒做有害於天地的事情,天地生我,我吃東西就是應該的。這也屬於道。不然我就得死啊。
那麼再來談談什麼是善惡,小時候就很篤定,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然後長大了,才傻眼了,好人也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當然更多的是那些既不願意做好事,也不敢做壞事的人,他們什麼都不做 就養成了喜歡用嘴巴去聊別人做的事。自從有了網路,那些人內心中那一面瘋狂擴散開來。動不動以高人一等的姿態去評判任何事物,看到有人在日本被殺,竟然清一色幸災樂禍。看到壞人做了好事,洗心革面,竟然清一色突出表揚。若說穿了,這天底下,沒有一個好人,也沒有一個壞人。所謂好壞不過是為了多數人為了美好生活,自發維護出來的一個底線,一個潛規則。
那麼,天地有正氣,有嗎?有,有壞人嗎,也有。那麼聖人無善惡,是否才是對天下最大的愛?因為他不會偏幫任何人,他對天下都是有愛的。也是無愛的。隨便你怎麼說,佛也好,聖人也罷,還是真正的大帝。你見過有幾個 干涉人間煙火啊。
人間就是個小姑娘,誰想給他打扮,就能給他打扮。後來打扮的人越來越多了。就亂七八糟,五花八門。什麼都有了,然後你說,這個不好看,得用我化的妝。他說,憑什麼。我也要換我打扮的。我說,那你們打一架好了。這時候有人插嘴,都是有身份活了那麼多年的存在,打架多傷面子。就來一場考核,剛好這些年小輩越來越多了。就讓他們下去爭一爭好了。於是乎,一大批吃瓜不明真相的童子神仙掉了下來。
然後就開始了,以所謂的,善惡兩個陣營,那麼,諸位,想要從善,還是隨惡呢。問問自己的心吧,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心中早有定奪。


這句話其實結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那個一起理解,更容易一些

善惡是人規定的概念,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惡矣。

而在聖人眼裡,只有客觀規律,客觀規定是沒有善惡的,不能因為他是個好人,所以跳樓的時候就不存在萬有引力了,他該摔死還是會摔死。

但這種話不適合一般人亂用,這是有過程的,就是看山是山那個,你先得明辨善惡,然後才能認識到這不過是客觀規律,這個過程是不能跳過的,否則就是純粹的裝大尾巴狼了

還是那個例子,張怡寧說打乒乓球沒意思,和一個和誰打都輸的人說打乒乓球沒意思是兩回事。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結合王陽明的整段話,其實說的是事實沒有善惡,但是有了意識就有了善惡之分,了解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就是人的良知,努力做善的事去除惡的念頭就叫儒家修行


有無相生。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豹子吃羚羊,是善還是惡?
站在羚羊角度看是善還是惡?站在豹子角度看呢?站在人的角度看呢?
大道自然。


幽夢影是高中看的書,當時是特別喜歡,前幾天又看了遍,覺得充滿了對仗工整的無聊句子。
例如:
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冬雨宜飲酒。

咋一看挺優美,仔細琢磨是廢話。通覽全書,不過「古今至文,皆血淚所成。」一句是大實話。


知識是公眾性的,可以學習交流探討。感悟是個體性的,是一生智慧的凝鍊。不同的人有不同感悟,朱熹格物能致知,王陽明依法而行卻無所得。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慧能卻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無善無噁心之本也是對本質的認識


良知四句教前兩句應該聯繫起來理解,下一句是有惡有善意之動。這兩句意思和『』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一個意思,心是無對的,但應該通過誠意(有善有惡意之動)來實現。


以終言始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以上是原話。
放一起品味,會有一些收穫。


從來沒有善惡,沒有生死。

從來沒有善惡,只有生死。

從來沒有善惡,只有生生不息。

從來沒有善惡,只有利益

從來沒有善惡,只有食色。

從來沒有善惡,善惡出現了


聖人不被萬物所拘,自然也不被善惡所拘。


善即是惡,至善即至惡,無善即無惡。
聖人哪裡那麼好當的。


好像很好的解答了我最近思考的一件事。為什麼大家總覺得冷漠的人是惡。而冷漠的冷漠的反義詞其實是熱情。冷漠的解釋是冷淡,不熱情。並非邪惡。不熱情並不是惡。很多人都在諷刺中國人太冷漠。但我認為惡是有所為之,並非不了。如果一個人要做惡,並一定要與之聯繫的人,既然要與別人相關連就不是冷漠。
人的確可以不善不惡,並且大部分人都是這樣。不損害他人也不犧牲自己。


實名反對@梁興揚的回答

梁興揚全真教龍門派三十代玄裔弟子,長安道教協…
世上有兩個聖人,一個已經死了,一個還沒有出生。 只要是活人,就可能犯錯,只要是活人,就要區分善惡。

異議

1 世上一個聖人也沒有 世上也全是聖人
2 只要沒有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活人 無法了悟阿賴耶識善惡種子無分別心的人 就會區分善惡 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活人 無法了悟阿賴耶識善惡種子無分別心的人和死了差不多 不過肉體還活著 不過已經不區分善惡了


生物吃飽了,睡著了,同時又沒有做夢的狀態。


等你了悟阿賴耶識善惡種子無分別心的時候 自然會明白的


推薦閱讀:

如何做到明心见性及其具体表现?
我們應該對神通(包括算命,通靈,相地術,驅鬼,通神)持什麼樣的態度?
女生想要成為道士,該通過怎樣的途徑?
怎麼看待各種平台轉發錦鯉得好運,有什麼影響嗎?

TAG: | | 中國古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