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個人的實力水平究竟如何?
他確實像某些人說的那樣,只是靠熬死對手才統一天下的嗎?
看了大家的回答,覺得其中多少有些不太符合事實之處,僅整理一下自己的看法:
織田信長的軍事能力
信長的軍事能力強,是毋庸置疑的。
是的,和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相比,信長沒有他們如神一般的戰術家風格。但在戰國時期,尾張兵弱(大概是因為經濟富裕吧)而三河兵強(可能是因為窮吧)是公認的。上杉的越後兵和武田的甲州兵又是強中之強。信長能以弱兵為基礎打下將近半個日本的江山,絕對是他的個人能力。
信長的強,在於他以器具(火槍、盔甲等)彌補弱兵的戰術思想,在於他的戰略能力。在桶狹間之役後,信長幾乎沒有以少贏多的戰果,都是集中超越對方的兵力平實的取勝。銀河英雄傳說裡楊威利說過,楊以奇計取勝是詭道,萊茵哈特能以戰略上的優勢取得絕對性的勝利才是正道(大概是這個意思)。能以戰略的因素取得戰術上絕對的優勢,就是信長的強處。
姐川之役,可以參照宮下秀樹的漫畫「センゴク」(中文翻成戰國),其中有很有趣的新解。我覺得蠻有趣的。
小牧?長久手の役
這場戰役大多數的時間都是雙方布陣乾瞪眼。家康的勝利在於看穿秀吉軍的戰術,擊破那個不成材的養子秀次迂迴攻擊的分隊的勝利。秀次敗的很慘,但只是局部戰,於全局沒有多大影響,之後雙方還是繼續列陣乾瞪眼。
家康的關東轉封
這部分我和@蕭璘 兄同意見。關東轉封,固然是秀吉警戒家康的結果,但就結果而言,家康賺了大便宜。從原來三河、遠江、信濃的150萬石變成關八州的250萬石,不但是經濟實力上大幅提升,更是給了家康割據一方的條件(雖然最終他沒有這麼做)。統領關八州並沒有@明憲兄說的那麼困難,也沒有「失敗就被改易」那麼大的風險。秀吉時期還沒有發展出如同江戶幕府中期一般的強力統治機構,中央也尚未有如江戶幕府般的絕對地位。秀吉要動實力第一的家康,絕不會是一句話說說就可以解決,結果必定是一場大戰。
雖然秀吉在東海道上放的全是自己的心腹以防萬一,但不能說家康就是四面環敵,起碼沒有時時備戰的需要。終秀吉之世,家康始終很好的扮演者第一家臣的角色,各大名巴結都還來不及呢,誰會想和他對抗?而這個「家康包圍網」,事實上也在家康的謀略之下完全破解:關原之役時,這些大名全都站在家康這一邊。
另外,蒲生氏鄉到死都並沒有被改易。蒲生家改易是氏鄉死後的事。又,將蒲生家從會津調開,以上杉家代替的原因,多半是因為會津處於扼制關東以及東北的重要場所,秀吉有讓強而有力的大名鎮守以看守家康和伊達政宗之意(氏鄉死時兒子才13歲,根本無法管制家臣)。
關原前夕的局勢
各大名紛紛投靠家康是真的,投名狀倒是沒有。秀吉死前,五大老掌權已是定下來的事,向五大老之首的家康結交示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選擇。秀吉死後,武鬥派和三成派的鬥爭馬上表面化,家康更是武鬥派大名的「精神領袖」,說沒有人望是不可能的。
個人認為,家康重新有取得天下的野心,是在秀吉晚年,大約在朝鮮出兵之時顯露的。從他拒絕派兵到朝鮮,並蓄意接近武鬥派各將,為他們求恩賞分化和三成的關係可以看出來。當然,真相如何只有家康自己知道了。
家康的軍事實力
在前面說過,我認為軍事實力不是只看在戰場上指揮調度的能力。總體來看,家康的軍事能力絕對不差。
早年的家康有著很好的地理環境。西邊是盟友信長,北邊是信玄,東邊是今川家,南邊是海。由於信長長期對信玄討好諂媚,家康真正的麻煩只來自東邊積弱的今川家。這時家康多在跟隨信長作戰,而結果也證明有著最團結的家臣團和三河強兵的家康,是一個強大的力量。敗給信玄無可厚非,第一是因為家康當時太年輕,受了挑撥就沉不住氣,而當時能抵擋住信玄軍的,全日本大概也沒幾個人吧。
石田三成的軍事實力
武將另一個重要的能力是經驗和威望。這是三成最缺少的,也是家康最擁有的條件。三成一生幾乎沒有帶兵直接參加戰鬥的經驗,關原之前大概就只有小田原攻伐時進攻忍城一次,而那次還打了個灰頭土臉的結果。這個直接影響到關原之役的結果:西軍諸將不服三成的號令。從大阪出兵開始,西軍內部大大小小的爭執就沒斷過,島津家按兵不動,毛利家龜在山上觀望,也是三成個人威望不足,大家沒有信心的表現。
德川家康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明憲 兄之文諸多節點,實在不能贊同啊。
如果說「織田家得勝是靠了有個好「家臣」德川家康」,那麼就更應該說「德川家康靠了有個好家臣本多忠勝啊」。想必明兄也很清楚,不細表。
首先論出身,織田家的尾張比德川家的三河面臨的形勢可糟糕多了。一方面家中重臣連同弟弟織田信行謀反,另一方面作為家臣還要面對尾張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家的壓迫,並且他進駐了清州城後還要再面對上四郡的織田伊賀守家,在尾張國之外則威脅更大,北邊是他的岳父強力大名齋藤道三,南邊是更強大的雄霸三國的東海第一弓取今川義元,強敵環伺,而織田信長僅領有那古野一城之地。(不過他的優勢便是在於其父經營許久,織田大和守家重臣又多為其族叔)
而三河,此時西邊是盟友,東邊面臨的則是軟弱無能的今川氏真,此人治下今川家臣屢有出奔自立,對於門下控制力尚且如此,何談御辱於外。如果德川家康平定三河的時候,只要今川氏真能夠整合三國之力來攻打德川家,便是德川織田聯軍恐怕也是沒法擋住的吧。
東海道還是東山道的問題也不用揀吧,印象中有人考證過通往東美濃的路不好走,補給難以保證,而東海道正好可以把武田信玄覬覦已久的三河遠江順便收入囊中。而三方原中德川家也確實表演出了面對武田赤備的不堪一擊。
德川家的地緣政治並不算悲劇。背後是盟友,直面的強敵只有武田家,而且武田家還沒有拿正眼瞧過他,在武田信玄來看 ,人生大敵乃是越相同盟尤其是宿命之敵上杉謙信,德川家不過是上洛過程中順手收拾的一個小小大名罷了(這樣說來就像織田家之於今川家啊)。而武田信玄上洛也正是在越相同盟瓦解之後才發生的事。
織田家與此同時面對的則是將軍足利義昭組建的織田家包圍網,包括朝倉家、淺井家、武田家、本願寺家,以及近畿頭號大名三好家(三好長慶也是戰國時期一號猛人啊,可惜死得早,而且又神經病......死後家中分裂,主要勢力是三好三人眾和松永久秀,此時都加入織田家包圍網)。織田家不光樹敵眾多,而且個個將其視為主攻對象,所以與其說織田信長是被嚇得說出了「天下歸於朝倉義景大人,本人不再妄想」倒不如說是暫時的妥協退讓而已。
其實有資格被人構建包圍網,就已經是大名實力的象徵了,整個戰國時期,也只有北條家,武田家,伊達家還有豐臣家吧。
金崎殿後的事情謬誤更大。殿後的大致情形是太閣率500軍勢面對來勢洶洶軍陣齊整的三萬朝倉----淺井聯軍,據守金崎一夜,隨後連夜率領殘部,追上了德川家的軍勢(一般說是回軍,我表示不信),並且擊敗了追兵。可以確定的是擊敗追兵的主力是德川家是沒錯的(因為秀吉只剩了殘部),但是要知道對於這種逃兵追擊戰中,是不可能維持三萬大軍軍陣的,必然是各部各自追擊,秀吉-家康聯軍所面對的能夠有三萬人的零頭三千人就已經是不錯了。兩者的難度和重要性全然不可同日而語。
織田家敗得多,其實是因為勝得多,戰國時代,混得好的大名一般有三點:善於籠絡內臣,領內經濟發達,還有就是長於外交謀略。 而四處征戰往往意味著家族敗亡,織田信長和上杉謙信都算是此中異數。可以說自淺井長政背叛後,對於織田信長而言就只有敵人和臣子兩種狀態了。不像伊達稙宗和三好慶長,雄霸一方之後,依然是用各種謀略來蠶食周遭勢力擴大家中版圖。織田家常年四處征戰,敗得多,勝得也多,這是很自然的。
小牧長久手的事情,固然豐臣家是大敗了,但是應該看到這場大敗是擊潰戰,而並非殲滅戰,稍後也轉化成了僵持,而且嚴格說起來也只是豐臣家的偷襲失敗並且慘遭德川反偷襲,並非正面交戰結果。因此即使此後德川家依然保有大義名分,恐怕也很難以僅豐臣家三分之一的軍勢與其正面對抗。
還有移封關東一事。德川家的確因此想造反是史實,我不能否認,不過今日來看,這的確是一筆划得來的生意。三河遠江作為德川舊領,百萬石高早已發展成熟再無增長空間,關東土地肥沃,一俟開發便是沃野千里,德川家開發後的石高估計高達二百五十萬石,這絕對不是豐臣秀吉事先所預料到和期望的數字。而周圍強敵環伺的說法,依然沿用的是舊戰國時代的價值觀,德川家脫不出這個價值觀,我們卻不應當如此。自太閣頒布惣無事令以來,整個天下的局勢就已經完全改變了,此後的戰爭都是大名聯軍,比如攻打小田原,比如關原合戰,因此一個大名的軍事實力即石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望以及與其他大名的關係了。因此德川轉封關東,並不能單純的看做四周都是勁敵。他收取關東六國靠的也不是舊戰國時代的東征西討。
再來就是關原合戰前的局勢。前田利家的人望高固然是事實,可是家臣團實力遠不如數代承繼的德川家,而且在五大老中排名第二,擺明了就只是太閣用來制衡德川家康的存在。若是德川家康比他先死,稍後一切,可就很難說了。
太閣死後德川家康奪取天下的方法,其實像極了前蘇聯的斯大林。斯大林正是在成為了中央書記處總書記之後,獲得了任命政府中高級職務的權利,才能在列寧死後成為其事實繼承人。德川家康在轉封關東時沒有造反,我認為此時他已經認定了自己臣子的身份,因為此後幾乎看不到取代豐臣家問鼎天下的希望。德川家康的野心行動,也是在取代前田利家前往大阪城問政之後開始興起的。武功派中有一大批豐臣舊臣,正是因為絲毫不認為德川家康不會取代豐臣家,才為了對抗石田三成而加入東軍,這也足以證明在此時德川家康是表現出一個臣子應有的言行的。
老烏龜之所以廣為人所詬病,便是因為他的人生經歷。戰國三傑當中,最厲害的便是織田信長,以一個夠不上大名資格的家臣奉行,成為日後必可制霸全國的強力大名,可謂是冠卓戰國第一人。而太閣,以一介賤民,成為了大名便已殊為不易了,在這基礎上吸收了織田家的部將,四處征戰終於制霸日本全境,其軍事能力也是不會受到懷疑的。只有德川家康,人生中所經歷的戰役有限,前半生作為織田家事實上的「家臣」而出戰,自己出戰的只有面對軟腳蝦今川氏真,爾後面對武田家先是不堪一擊,之後為人稱道的也是謀略方面的「不顧信長命令悄悄收伏了甲信武士」而不是長筱之戰。在暮年能夠寢反也是因為天下早已從戰亂進入了和平的新局面,關原合戰能打贏,靠的還是他卓越的外交謀略能力,而非攻伐之功。說來說去,他就是不符合人們心中「稱霸天下」的強者形象。
但是簡單的說老烏龜是熬死對手的是不公平的,他的外交謀略能力絕對是日本史上數一數二的,他也的確是最適合開創新的平和年代的人選,至少豐臣秀吉在小田原之戰後對天下管理的制度設計後來被證明是失敗的。強力大名擔任大老的制度明顯是遭致豐臣家滅亡的禍根,沒有德川家,也一定有前田家來做。(當然,豐臣家滅亡的禍根從一開始就埋下了,殺生關白能力太差,嫡子秀賴又出生太晚)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後的一系列政策,如「一國一城令」、「武家諸法度」、「國替」,都是建立幕藩體制的根基。他的治政能力也可堪稱首屈一指。這些都是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遠不如他的地方。
啊啊啊啊為了這個答案就這樣荒廢了我的周末啊啊啊啊啊!!!!不說笑,家康的最大能力就是他的主角光環!家康的一生,好比是一個日本動漫主角的成長曆程,在動漫中,對手的水平都不變,唯有主角越變越強,越變越無敵。
家康小時候到處流浪,還跟著信長當過小弟,到了青年時期才被太原雪齋培養成今川尖兵。大高運糧搞的很不錯,可惜boss不給力,家康和所有初期主角一樣,走上了自立自強的道路。
然後開始拉家臣,抱大腿,佔地盤,平一揆,一切都順風順水,三河攻略,姊川合戰也表現了實力,家康的個人水平也在不斷成長,大有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氣勢。
一般動漫進行到這裡大家都知道會有一個坎,家康的坎就是武田信玄,在三方原,家康的失敗是有目共睹的,僥倖的是信玄之死讓家康逃過一劫。但是家康在三方原以後經驗值大漲,無論用兵還是軍備都有意學習信玄,在江戶幕府,甲州流兵學更是成為了御用兵學。三方原到本能寺這段時間,可以說家康的本事漲了不是一星半點。
這時候,主角光環再次發力,家康的大哥信長死了,這讓家康能夠名正言順的奪取天下,家康從信玄那裡學到了軍略,而從信長那裡則學到了霸略,只有到了這時候,家康才真正有奪取天下之志,只可惜能力還是不夠,晚了一步。
再說小牧長久手,家康對戰陣的掌握絕對在秀吉之上,簡直就是信玄附體,但是秀吉又給家康上了一課,只知道戰爭是不行的!
所以,憑著主角強大的成長值,家康又從秀吉那裡學到了策略。
所以,有信玄的軍略,信長的霸略,秀吉的策略,家康就是一個經驗罐,能把所有的失敗變成經驗值,然後不斷升級。現在就差一個大決戰了。
決戰場面也很大,家康戰前的寫信聯姻,聲東擊西,包括小山評定都是學自秀吉。諸路進軍尾濃平原又有信長的氣勢。而關原之戰中對戰場的掌控和那種自信又好比信玄。這時候的家康才真正達到實力的巔峰。
真的,成為天下人不是那麼簡單的,要說家康有什麼過人之處,那真的就是他強大的學習能力和一點運氣。
日本近代以來,抹黑家康、鼓吹秀吉。其中司馬遼太郎的觀點流毒甚廣。什麼「西軍必勝」的段子、「真田日本第一兵」「前田利家死得早」等等,無疑都是把家康與運氣、怯懦、活得長掛鉤。
事實上,家康比秀吉、信長小得多,但家康的資歷相當豐富,這也是秀吉為什麼極力籠絡他的原因。
——19歲與信長同盟,25歲協助信長上洛,27歲家康跟隨信長討伐朝倉義景,金崎撤退,同年六月,姊川合戰,奠定織田政權在近畿的地位;29歲與武田信玄對戰,三方原慘敗後竟然逐步收復一系列城池(當時信玄仍健在);32歲長篠之戰,39歲跟隨信長滅武田,同年本能寺,家康坐擁五國;之後以弱抗強,打平秀吉。。。。。。
在豐臣政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與秀吉三代聯姻。
秀吉死後,織豐政權再無人可與他的威勢抗衡——我19歲的時候就和你們主子的主子在清州談笑風生!
家康與福島加藤蜂須賀淺野等豐臣嫡系公然聯姻,前田利家為此責問家康,最終也是不了了之,想來牆頭草利家也在為自己留後路。
就三位天下人的軍事能力,信長、家康都有過以弱抗強的紀錄(信長在上洛前一直如此,家康與今川、武田、北條、秀吉等大大名周旋),但秀吉沒有.......倒是後世小說幫他打了好多勝仗,墨俁一夜城、調略稻葉山等等。
家康不算最強,但家康卻是最合適的那一個。
首先說公議的壽命論。的確如題主所說,家康是少有的長壽者,壽命長,而且是個出了名的藥罐子。家康身體強健,且非常重視養生,小病小傷都喜歡自己治療。
相比之下,喜歡飲酒的上杉謙信、過了中年就開始健康下滑的武田信玄、豐臣秀吉,在身體條件上沒有足夠的時間資本去打天下。時日不多,也是信玄當初急於上洛的原因所在,要知道當初信玄正值中年,雖然後來有說法是信玄被狙殺,但如果歷史進程順利,信玄的身體也支撐不了多久。
從這個角度講,家康有著「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覺悟,知道革命事業需要漫長的過程,與其急於求成,不如養好身體。
其次,學習精神。戰國時代的閃耀人物,無一不是在不斷學習和吸收對手的經驗和教訓。而家康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師從太原雪齋,這為家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後來的幾十年的漫長鬥爭時期,家康不斷向自己的對手學習。他跟武田學兵制,跟北條家學築城,跟秀吉學內政管理,就連信長的本能寺之變,家康也學到「主君和世子不可在同一地方」這一教訓。可以說,家康最後變成了戰國優秀大名的高度集合體,你在他和德川家身上看到各種似曾相識的痕迹。不得不說,家康這種善於學習、積極學習的特質對其成為天下人影響之大。
再次,投機水平。紛亂的戰國時代,就是一場巨大的投機遊戲。尤其對於出廠設定是「散戶」的鄉下大名來說,尤其如此。如何選擇,決定了家族興衰之成敗。而事實上,戰略投機是一個非常需要水平的活兒。我們作為後人,站在上帝角度,可能對當年前人的選擇並不以為意。但對於彼時的家族主君們來說,這可是壓上全家身家性命的賭博。
那麼我們看看家康的投機選擇。
第一把,依附今川。迫於無奈,作為人質的家康不得不把自己壓在今川家,還娶了今川義元的親戚當老婆。
結果:保全了三河松平一脈。
第二把,清州同盟。桶狹間之戰後,擺脫今川家的家康迅速靠近自己兒時的玩伴織田信長。這裡插一句,信長在答主眼裡就是戰國第一人,如果沒有本能寺之變,信長絕對是日本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君主。信長和家康之間的協議很簡單:信長向西,家康向東。事實上,向西的信長得到的便宜比向東的家康要大很多。但正是信長的強大,才確保清州同盟能夠擊敗武田家。
結果:德川家康站穩三河遠江,勢力擴展到甲斐信濃。
第三把,臣服秀吉。本能寺之變後,大家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線,在當時幾個大名的同時起步的競爭中,猴子秀吉的確是快人一招,三下五除二,接手了信長的遺產。家康聰明地沒有選擇直接歸附,用一場小牧、長久手之戰,把秀吉打回到一場可以平等談判的談判桌上,然後在秀吉苦苦哀求的情況下,才選擇稱臣。
結果:轉封關東,位列五大老。
之後的事情就順利成章了,秀吉病逝,文武兩派紛爭,家康坐山觀虎鬥,再之後,一場關原之戰,兩場大阪之役,信長播下的種子,秀吉栽種的樹,終於在家康手裡結出了果子。
很坦誠地講,比家康優秀的大名多,比家康起步好的諸侯也不少,但家康能成功,這的確是他獨到之處。山岡庄八在《德川家康》中提到過「神佛之心」,所謂神佛之心,即歷史的潮流。神佛並非沒有給其他人機會,但是信長革新步伐太快、殺戮過重,秀吉作死地侵朝,都在最關鍵一步違逆了神佛之心。所以,信長未成,秀吉崩阻,都是未能真正順應日本民族的文化和歷史潮流。值得一提的是,《信長野望14》裡面有一種大名家族屬性,其中分為保守、創造和中道。家康的屬性就是中道,這就是家康之所以能成為「神選之人」的根本原因,他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三個代表」。
所以,家康並不是最強的,但卻是最合適的那一位。
初中的時候開始看山岡庄八的德川家康 迷上之後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也覺得家康就跟書上導讀一樣是靠忍得到天下 後來長大了再去回味家康 才逐漸感受到家康身上真正一些過人之處
家康始終無時無刻不在從對手身上學到東西 信長的膽識 秀吉的權術 即使是在敗的一塌糊塗落荒而逃時也從戰神武田信玄身上學到了戰術和策略 而這也在之後和秀吉的對峙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讓秀吉吃了一生之中鮮有的敗仗
還有就是家康對於局勢始終有著清楚的認識和理解並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在織田家家父突然離世一片混亂且被今川義元掉打時 家康毅然選擇了站在信長一隊 而這一切在桶狹間一夜獲得了最大的回報 給松平氏贏得了絕佳的發展機會 之後又是對於當前局勢的清醒判斷使得家康能甘心寄人籬下安心發展壯大 也就是所謂的忍
當信長又在本能寺被光智逼得自殺 天下再次陷入大亂的時候 家康儼然已是絕佳的接班人 但家康又一次選擇將這個機會讓出去從而躲過了眾家臣的矛頭所指 對於局勢清醒的判斷使得他又一次果斷的選擇站在當時還是羽柴氏的秀吉一邊 當然這個猴子果然也沒讓他失望 但這種忍也絕非全無尺度 當覺察到秀吉想要除掉自己這個心腹大患時 家康果斷應戰 用一場大捷證明了自己並非烏龜 但勝利之後家康又一次出乎意料的主動求和以安撫秀吉多疑的心 讓他安心西征
終於秀吉在內憂外患中憤然離世後 家康意識到終於沒有人可以與自己相抗衡時 就果斷出擊 一舉攻下大阪 迎來了自己的時代 最終用自己的年齡優勢完成了最後的回擊
清醒的觀察局勢 耐心的等待 不斷的學習 暗自發展壯大 才獲得了最後的也是最徹底的勝利
德川家康的政治水平不光在戰國時期,在整個日本封建時代都是數一數二的。日本曾經建立過三個幕府,但是前兩個幕府的統治都非常不穩定,第一二代創始人死了以後就開始內亂了,而德川家康建立的幕府制度保證了250年的穩定運作。日本歷史上得天下的武家不勝枚舉,但是能成功坐天下的,只有他一位.
軍事上,野戰指揮能力出眾,雖然三方原敗績但要考慮雙方實力比;政治上,老謀深算,將織豐政權玩弄於股掌之中——不能妄言他是否在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在世時就起過異心,但他對這兩位絕對有所保留是顯而易見的。豐臣秀吉死後的政治動作是日本史上最卓越的表現。
從來得天下的都是政治最高的那個,而不是最能打的那個。只是有些人碰巧又能打政治又高。
織田只是一個匹夫,根本算不上政治家,為什麼這麼說,「天下布武」算什麼政治綱領?又算什麼治國之道?除了抒發下老子天下第一以外什麼用也沒有。這種人的結局從來都是迅速發家迅速完蛋。類似今天的各種煤老闆。
德川能在夾縫中生存下來,靠的是他的政治能力。你要是以為今川,武田,織田只是碰巧沒把他給剁了。那你也太小看他的對手了。這種逢凶化吉的能力,有點類似韋小寶在各種勢力中投其所好,最後才保得住自己不死。你可以不屑,但這就是政治,很多人能分析但是做不到。知道送禮能解決問題,但是禮物送不出去的人多如牛毛。
最後要說的一點是,看歷史最好不要像日本人看戰國史那樣,覺得戰國就是各位英雄表演的舞台。人民才是歷史創造者和決定者,雖然他們從來不上各種史書。石田三成和秀吉之所以失敗,其實根本原因使他們的各項政策動搖了當時的主導階層武士階層的利益。最後得到失敗的命運是必然的。幕府代替天皇成為實際的統治者也不是偶然,從幕府代替天皇的時代開始,就標誌著武士階層已經成為了這個社會的主導階層。中國的農民起義可以奪取天下,日本的農民起義則沒有中國這麼轟轟烈烈的原因也在於此。中國的主導階層是農民,而日本是武士。每當看到說起中日文化同源這句話我就想笑,這是很胡扯的一句話。兩國的主導階層的不同,導致文化差異比看上去大的多。中國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而日本的主導文化是武家文化。
早年得到戰國第一高僧 太原雪齋 的教導,當時叫 松平元信,德川家康相比 織田信長、 豐臣秀吉 是個很有耐心的人,記得他有句話叫 心懷寬廣,則能無事長久; 不及由勝過之。
雖然在 豐臣秀吉 名下是最豪強的一個地方勢力豪氣,但家康為人很寬容!沒有像 今川義元、 武田信玄 那樣去隨意吞併別人,逼死對方。戰國三傑中,織田信長從一個危機四伏的小城主成為名震天下的第六天魔王,豐臣秀吉更是經過自己一生的打拚從一個無名小卒成為天下人。相比於前兩者,德川家康的榮譽似乎略顯不足。然而,筆者認為,德川家康雖略不如信長、秀吉,卻仍然是戰國時代實力水平數一數二的英傑。他的成功絕非簡單的「熬」熬出來的。
下面筆者將主要從三方面分析德川家康的能力水平:軍事、政治、內政。
1、軍事水平
身在戰國亂世,軍事能力對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戰國湧現了一大批兵法名家:武田信玄、上杉謙信、毛利元就、織田信長,甚至包括豐臣秀吉。與上述諸位比較起來,家康的能力似乎稍遜,但實際上,德川家康軍事能力並不弱,能從一個小城主到百萬石的大大名,他的軍事實力有目共睹。
很多人常拿三方原之戰說事,其實這種說法很片面。要知道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面對的是誰?是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一個憑藉甲斐小國吞併信濃,一生打了七八十場戰役,也就四五場敗績,且最後都被雪恥。跟信長暴發戶不一樣,信玄的土地都是一個個打下來的,其軍事能力用「恐怖」來講毫不誇張。再者,當時德川家康兵力方面本已處在劣勢,別說家康會慘敗,就算信長來指揮,也未必不會遭受相同命運。能在信玄的強大軍隊下逃得一名,並在信玄死後一點點將失地摳回來,恰恰說明了德川家康過人能力。
說完三方原會戰,再說其他戰役。家康取得天下有幾場關鍵戰役:長筱合戰、小牧長久手、關原合戰、大坂之陣。
長筱合戰是抱信長大腿,然而,如果沒有足夠的軍事能力,豈能與信長並肩作戰,最終擊敗名震天下的武田軍?實際上長筱合戰聯軍打得異常艱苦。武田家的山縣昌景、內藤昌豐、馬場信房都是以一敵百的戰將,戰爭過程中武田軍曾衝殺到信長和家康的本陣,聯軍差點失敗。偷襲鳶巢山,對陣山縣昌景,這些都是家康能力的證明,並非普通的武將所能擔當得起的。
在信長遭遇本能寺之變後,家康又迎來了第二場關鍵之戰:小牧長久手戰役
這一次對戰的對手,是比信長更可怕的羽柴秀吉,然而,家康能識破秀吉的奇襲戰術並展開反奇襲,接著避開秀吉的主力,使其撲了個空,最終獲得局部戰爭勝利。這場戰爭中,家康沒有表現出任何大差錯,所展現的軍事實力讓秀吉都忌憚三分,故秀吉之後選擇進攻信雄而並非與家康繼續周旋,如果家康軍事實力一般的話,秀吉大可再發動一次賤岳之戰。秀吉最終選擇和家康和解,也是因為確實沒有武力辦法消滅家康的可能。
關原合戰毫不誇張是德川家康奪取天下最關鍵的一戰。在這一場戰役中,德川家康的勝利也許並不光明磊落:小早川秀秋的叛變成就了德川家康。然而從更深一層考慮,戰爭的勝負並不僅限於戰場,戰略也是軍事能力的一部分。在開戰之時,家康就和東軍諸將團結一心,而石田三成的西軍聯盟卻各懷鬼胎,真正出力的只有大谷吉繼和島左近幾個人。家康成功地誘使三成放棄守城戰,而選擇自己擅長的野戰,即使西軍在戰場配置上佔盡優勢,即使德川秀忠被困上田城,最後的勝利者也必然是德川家康。
大坂之陣是德川家康一生最後一戰,如果說關原合戰不夠光明磊落的話,大坂之陣就可以說不光彩了。即使如此,德川家康還是戰勝了真田幸村。據說當時幸村殺入家康本陣,家康軍大亂,然而家康在撤退的時候下令砍倒了帥旗,讓真田幸村沒辦法得知家康本人在哪兒。這一招看起來不體面,但恰恰體現了德川家康半個世紀征戰所積累的老謀深算的軍事能力。就算一度潰不成軍,家康和秀忠也能很快地整頓好軍隊,繼續進發,而沒重蹈今川義元的覆轍,且大坂之陣除去天王寺-岡山之戰,德川軍也是勝多敗少,這一仗的勝利也是必然的。
總而言之,德川家康不像織田、豐臣那樣敢於在軍事上面創新,他的軍事實力很大一部分歸功於三河武士的勇猛剛強和家康自己的外交謀略,這跟他的政治才能和用人之道比起來稍顯遜色。然而,就算如此,家康仍不失為一位戰場老手。(未完待續~~)
2:政治水平
政治水平即周旋手腕。即使很多人不看好德川家康的軍事能力,然而家康的政治能力大家基本上都是認同的。德川家康能看清天下大勢,在前半生中,看清今川氏的沒落和織田家的崛起,最終建立清洲同盟,並且積極抱織田信長的大腿。取得三河、遠江、駿河的土地。在信長故去後又向羽柴秀吉稱臣,並且轉封關八州,為日後爭奪天下保存實力基礎。關原合戰中運籌帷幄,最終寢反西軍獲得勝利。十五年後消滅豐臣氏,奠定德川幕府的基業。在前期的打拚中,還有一件事值得關注,就是原本姓松平的他將姓改為德川,彰顯自己的源氏身份,為自己以後成為征夷大將軍造勢。
家康在後期將自己的政治手腕發揮到了極致。一個個拔掉了前田、上杉、石田、毛利等勢力,並巧妙地通過加封,將清州三河一帶安插上自己的譜代,然後巧妙地利用鍾銘事件討伐豐臣,並不惜留下負面評價而調集天下大名進攻大阪。此時就算各個大名有阻止家康之心,也再無阻止之力。織田信長的時代,各個大名必須交戰才分出勝負,而到了江戶時代,能眨眼間讓大名失去大片大片的土地,則是政治利益分配的事情了。家康的政治水平不言而喻。秀吉去世之後,兼有兵力和資歷的大名,除德川家康之外再無一人,從那時候起,天下就已經屬於老謀深算的家康了。
3:內政水平
歷史本質上還是人民群眾推動的。戰國也不例外。德川家康在內政方面,前期他佔有三河臨海之地,可建港口,這在戰國可是大優勢。想武田信玄東征西討二十年,好不容易才從今川處奪得駿府中城,信玄之所以急於上洛,有一個原因就是甲州的金山逐漸枯竭。而信長更是將尾張打造成開放港口,之後又大修安土城,更掌握了日本最為富庶的近畿地區,相對於依靠金山的武田家,織田在長期對立中可謂佔盡優勢(實際上後來也印證了這一點)。而家康開放新市,雖然魄力不如信長,然而還是可圈可點的。
豐臣秀吉的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沒有調整好國內各個階級關係,反而大舉出兵朝鮮,激化了階級矛盾和派系衝突,而德川家康成立江戶幕府之後,採用了嚴格的等級分離制度,以及對外樣大名嚴加限制,本來領地就少得可憐的外樣大名,再無興風作浪之力。同時,他又開始限制基督教,雖然殘忍,然而對於剛剛成立的幕府來說,這對於維護穩定是必要的。德川家康沒有發動對外戰爭,而多修養生息,同時延續豐臣秀吉的兵農分離,等級分離,傳播朱子思想,通過大阪之陣消滅浪人……這些舉措都提高了日本的生產力,對維持日本穩定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地來說,德川家康的個人魅力不如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軍事能力不如武田信玄,然而儘管如此,德川家康的實力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在個人氣質方面,他隱忍、節儉、持重、關心部下、注意養生、審時度勢,這都是成大事者的品質,同時,他還有以剛毅著稱的三河武士,不得不說是他的幸運。在本能寺之變後能從堺市安全返回三河,沒有點本事的人是辦不到的。
德川家康的成功並非偶然,他的實力水平十分強勁,也許他不能在亂世奪取天下,但他成為江戶幕府的開創者,確實實至名歸。德川家康作為戰國三英傑之一,是毫無疑問地有其過人的能力的。信長代表的是軍事能力,秀吉代表的是政治手腕,而家康則是謀略過人。總有論調說家康是靠著長壽熬死了當世英傑奪取天下,但是若是他真的僅僅除了長壽一無是處,又何以能壓服以下克上之風聞名的戰國豪強,又何以開創德川家250餘年的幕府。一句長壽就把家康的努力抹殺,說的好像比蓋茨、王健林晚死二十年就一定能成為首富似得。
家康的謀略,可以從數個關鍵的節點表現出來。
1、今川義元桶狹間被殺之後的果斷獨立。理論上今川家在桶狹間被奇襲,損失最大的就是義元的死,今川家的實力沒有受到根本性的動搖。而家康能夠抓住機遇,果斷獨立,不能不讓人佩服其膽略和眼光。足球小將後來的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
2、和信長結盟。這個可以說是家康人生中最重要的2個決定之一。這個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說了。值得注意的是,家康在與信長結盟期間,在姊川、長筱等關鍵戰役中表現可圈可點,能夠表現出一個優秀盟友應該有的價值,否則信長卧榻之側又豈容他人鼾睡。
3、小牧·長久手合戰之後臣服於秀吉。這是家康人生中第二個重要的決定。能夠看清局勢,在最有利的情況下將自己納入豐臣體系之中,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自己的人望,又以駿遠三換關東250萬石,成為日後奪得天下的基石。
4、關原合戰。此戰的前後博弈簡直是家康謀略的代表作,特別是給秀賴和淀君送的黃金和大米,給了豐臣家錯誤的安全感,讓其做出錯誤的判斷。試想若是秀賴作為總大將出現在西軍本陣,福島等豐臣系武將還會玩命嗎?家康最牛的是對未來的掌控,判斷,他看的是格局。
如果你看了各大家之談還是迷惑,那就對了,因為家康這樣的人中之神本就複雜。用個大家了解的人-司馬懿做比較。其實他們有很多相同點,相同的環境造就這相同性格。各種版本的三國都把司馬懿都拍的很到位了。
簡單說他們都是一把手又愛又恨又怕又敬畏的狠角色。他們的小宇宙,戰鬥力,氣場只有和他們匹配的人才能感受的到。
戰國時期有個知名的故事(真實性待考),秀吉、信長、家康在一起討論如何讓一隻鳥鳴叫,秀吉說:它不叫,我就逗它叫;信長說:它不叫,我就殺了它。家康說:它不叫,我就一直等它叫。
性格決定命運
家康的能力的確是有的,但家康並不是全才,也並不是因為其能力出眾而成為最後的贏家,翻閱歷史典故,一個王朝的興衰既是命也是運,家康最終成功也是因為如此。在群雄割據的年代,家康的耐心給了他積攢實力的機會,但性格之外,他也是一個卓越的戰略家,對形勢有極好的判斷力,德川家剛剛復辟時,今川的殘存勢力還在,且今川家與甲斐的武田過去關係一直不錯,關東地區的北條也與家康並沒有太多的深交,只有西面尾張的信長,因為發小的緣故算是一個可靠的夥伴。三河武士的戰鬥力出眾是戰國時期公認的,想想如果家康是頭腦發熱的人的話,怎麼可能穩定的下來局面。而隨後又怎麼可能甘心信長的差遣,多次起重兵援助信長上洛。可以說,家康一直有自己的野心和打算,且明白要根據形勢變化一步一步調整自己的行動。這是命,也就是先天的能力。
其次家康真正開始崛起的時候,戰國初年的梟雄大都已經沒落,大部分真正的帥才都被秀吉收拾老實了,而家康也確實足夠命長,如果當時還有那麼多所謂的龍啊、虎啊、豹啊,最終鹿死誰手,還很難說。這是運,也就是具有偶然性的運氣。
總起來說,家康是一個有決斷力,對形勢認識清楚,同時耐心極好的人,而又因為他的運氣也不錯,所以最終他成功了。
至於說因為手下有誰而贏,我不能認同,如果手下的人真的功高蓋主,是曠世奇才,那麼最終坐在寶座上的就該是他,因為能駕馭所有牛人的人,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牛人。
別的能力先不說,「忍者」啊,耗死多少英雄好漢
有人問德川家康:「如果杜鵑不啼,如何讓它蹄?」
家康回答:「等待它蹄」。
會等、能等本身也是一種本事,正是靠著這種本事,家康奪得了天下家康公的能力也許不出眾,但是他會忍、等,耗死了他的很多敵人。
另外他的想法很好,尤其是閉關鎖國,這說明他深刻吸取了豐臣秀吉的教訓,儘可能避免主動的對外戰爭。當然,這也有利於和平發展,德川幕府幾百年沒有對外戰爭,這是中國歷史上無法比擬的。
德川家康的節儉也是有目共睹。
個人覺得,家康並非一味「忍」。其性格比較保守,更多的時候他可能是在「順勢而為」,時機如果沒有明顯成熟的情況下,首先選擇比較穩妥的策略同時能夠儘可能的占些便宜或者使局勢儘可能有利於自己。換句話說,他一直是採取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直到局勢明顯對自己有利。
看了各位觀點,在下也想評價一下
家康啊,怎麼說呢,是個比較務實穩重很有野心的人物吧,當然身上擔子不清也是真的
尾張弱兵是江戶鼓吹家搞出的東西,信玄、謙信之流也是江戶時期才鼓吹的甲州軍法流和越後軍法流
以下均為個人意見
生為亂世,各人皆有各自的生存哲學。尤其在日本戰國這個背叛層出不窮,下克上風氣橫行的年代,活到最後才是贏家,這是贏得亂世的不二法則。很明顯家康的人生就是以活著為最基本的目標。從清州同盟到五大老,家康所表現出政治家應有的堅韌、耐性和鐵腕很值得後人學習。而並非靠壽命熬死對手云云。
軍事:
家康善於野戰,勝仗大多為野戰,尤其以姊川合戰和小牧長久手一役。同時注重軍隊發展,在三方原慘敗後,家康便開始改革軍隊戰法,在討伐武田期間大量收留武田遺臣,使德川軍從三河流改為武田流,建立自己的赤備。
然而家康在戰場失敗失利的例子也為數不少。家康不善攻城,以大阪夏之陣最為明顯。年輕時野戰水平也不成熟,在三方原之戰被武田信玄大敗便是一例。此後家康研究武田信玄用兵之法,指揮才漸漸成熟。
政治:
前期家康善於馭下,穩固自身統治。如不賜家臣豐厚的領地,建立旗本制度等,使得德川軍沒有像織田豐臣等的混亂和對立。
關原合戰後沒收和削減敵對性大名的領地,充實幕府的經濟基礎。
成為將軍後,建立幕府及幕藩體制,後更是實施一國一城令和武家諸法度,穩定全國。
經濟:
大多沿用與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相若的政策。對外半鎖國。
謀略:
家康最出色的能力就是因應時勢做出正確果斷的決定和度過一個個難關。
1.清州同盟。歷史證明這是一個雙贏的同盟。互為椅背,有戰事能相互救援。
2.與武田信玄共分今川領地
3.一直配合信長作戰。
4.在本能寺之變後迅速擴張,成為佔有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及信濃之一部分的大大名。
5.參與秀吉包圍網,向豐臣秀吉展示自己的實力。隨後接受秀吉豐厚條件臣從。
6.挺過轉封考驗,得關八州。(豐臣秀吉常用轉封打擊自己不喜之人,例如佐佐成政。)
7.關原合戰前後各種謀略手段。
綜上分析,德川家康是一名政治、軍事和謀略老手,其中政治和謀略更是他拿手好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