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快撐不下去了?
我已經是一個22歲的成年人了,也曾在全球很好的外企單位實習過半年。今年準備出國讀研,我現在整個狀態讓我感到很絕望與荒蕪,我覺得這些情緒都來自四面八方
所以我整理了些情緒想說給你們聽一聽我覺得我是這樣一個人,應該是一個成年人的樣子,可是我總是感覺受到些許委屈就會心裡難受的掉眼淚。比如我考駕照科三,因為掛擋掛不了,考官叫我下車重新排隊,下車了就自己開始掉眼淚(就是重新排個隊而重新已啊,又不是沒有成績)
都說deadline 是第一生產力,但是在我這裡根本無用。拿我高三來說,其實題主上二本是沒問題的,可是在考英語的時候做著做著就不願意做了,就心裡燥得慌,索性直接全蒙(時間也是足夠的)所以成績也只夠三本。在做數學題的時候也倔得不行,看一遍題不想做了,活生生能摳指頭摳完一整場考試。
我想在回想起以前,我真的覺得很喪。我覺得我一路長大現在都大學畢業了半年了怎麼還跟從前一樣。我明明是老師眼中好成績的乖孩子,為何老是心有魔怔一樣。
與男朋友是異地戀,所以每次分別我都要緩一天去接受他回到了他在的城市。看著家裡給他鋪的床也捨不得給收掉。
漸漸長大,朋友們也似乎各有各的事情,我自己也認為其實大家一起玩也無非那幾種玩法,所以也拒絕出去玩,在家裡自己呆也無法開朗起來。
看生活大爆炸這個劇,一次性看了10季,追完的時候整個人都喪得不行,覺得生活失去了趣味。這種情緒居然也足足困擾了我很久。
也沒有發現自己很感興趣的事,題主屬於門門都會但是都不精。
我覺得我真的再這樣肯定要廢了,我要被自己給逼瘋了,不管是食療還是諮詢我真的願意試一試。
希望各位好人能不能給我些意見。
我真的會很感激。
我會把這種情況稱之為「空虛感」,是自我最核心的層面沒有 「投入生活」 的表現。自我的最核心層面,學術上叫做「自體」——self。
科胡特(自體心理學創始人)在他的第一本著作《自體的分析》中這樣形容這種現象:「這樣的人或者長期完全無法工作,或者(因為他們的字體並未參與)只能在自動的情況下工作(因為是自我的自動隔離活動,而沒有自體的深度參與),即被動地、未伴隨愉悅感,對外在的線索和要求也沒有驅動力和單純的回應。有時候,即使個案可以覺察到這種自戀人格障礙常見的工作困擾模式,但這樣的覺察也只發生在成功分析的過程中。有一天個案會報告說他的工作已經改變了,他現在覺得樂在其中,他現在可以選擇要不要去工作,他現在可以執行工作,由他自己啟動,而非像一個服從的機器人,而他的取向現在有了一些原創性,而非單調和常規的重複:有深度的活生生的自體已經變成自我活動的組織中心(Hartmann,1939,1947)」
《自體的分析》P94--95
這一番形容既貼合了弗洛伊德對於心理健康的最精髓的形容:愛與工作。也有血有肉的表達出了「健康的精神生活」的主體感受:感覺到活著、有活力、有自主性、有創造性、有樂趣。
對於這種現象,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進行深度心理學(精神分析)取向的長程心理諮詢。
在長程的心理諮詢過程中,個案與最深處的自己重新建立聯繫,不在誤解自己、不在忽略自己,當然,也會面對 「了解自己之後所必然帶來的、需要面對的取捨衝突」。這整個過程,我稱之為「一個人真正的誕生」。因為,如果不經歷這場誕生的話,人真的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做著貌似該做的事情,但是內心空乏,既缺少做事情的原動力,也沒有內心的滿足感來滋養心靈,那樣的話,人遲早要枯萎。
開個玩笑,題主不要介意,我沒有惡意。我只是想說,題主還能夠感覺到不對勁,說明 「心實未死」。這是個好現象。套用時下流行的網路語,我似乎看到題主在說 「我覺得我還可以搶救一下」。恩,善莫大焉。
你期待的不廢,是一種什麼狀態?怎樣應對你所舉的這些事情,才算不廢?
你對自己過多自我批判了,正是這種自我批判導致了一個負面情緒怪圈----一旦自我批判 自我貶低 就陷入一種無力的掙扎感覺中,這也說明你內在足夠敏感,以至於承受不了來自自己或者外界的壓力-----而你同時有喜歡給自己的壓力 壓抑,如此循環,狀態越來越讓自己感覺糟糕。這其實是一個負反饋的過程
解決的方法停留在表面功夫不足以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看清心理模式本身,這個模式的來源,以及在源頭釋放那些糾結的情緒能量。
需要的話可以加我詳聊
題主這種情況如果超過兩年應該算是「持續性抑鬱障礙」了,但慎重起見,還是要去找專業諮詢師和心理醫生診斷。
我最近看到一本解析DMS-5的書,寫得很好,非常明確、清晰地講了各種精神疾病的癥狀、致病因素、治療方法。書在這裡:理解DSM-5精神障礙 (豆瓣)。可以參考。
我以前和題主有很多相同的狀況,幾個月前徹底好了。經歷了很長時間,全都算起來大約有八年,有兩個發病高峰期,第二次特別嚴重。康復是一個反反覆復的、非常折磨的過程,但是我也非常非常緩慢地好了。
現在我能體會生活的樂趣,有自己的興趣,很有活力,精力充沛地投入每天的生活里,終於變成了我曾經羨慕的「正常人」。
- 諮詢——我沒有做過諮詢,但我十分建議你去做,對恢復有很大幫助,尤其是高校都有自己的諮詢中心。如果是社會上的諮詢師的話,推薦你去"簡單心理"看看,接受督導的諮詢師會比較靠譜,其他的因素什麼留學、療法、大咖不能百分百決定諮詢師是否對你有幫助(當然,我得承認外國的諮詢師教育和培訓比國內強太多,所以留過學可能會更加專業),這東西有點像找對象,需要一點緣分和感覺。所以可以多嘗試,找到真正適合你的諮詢師啦。
- 社會支持——增強和親人、朋友的交流溝通也很重要。真心的溝通,和他們傾訴,說心裡話,找到能理解你支持你的人,在他們那裡被包容、被接納、獲得力量,這種感覺非常好,這些社會支持對恢復有極大幫助,相信我,真的。
- 運動——如果有精力和體力,最好養成鍛煉的習慣,最好是戶外有氧運動,血液循環加快會讓人有興奮的感覺,很舒服,充足的陽光也會改善心情。
- 新環境——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和人際圈子,結交新的朋友,開始新的生活也有幫助,至少對我有幫助,你可以酌情考慮一下。
- 外出——不要宅,出門去,去感受生活的氣息,去真正加入到生活里,雖然你可能在心裡覺得這些和你都無關,但是我總覺得會有一種類似地氣、人氣的氣場會感染你,會改變你的狀態,會有好處。
- 剛才說的那本書里寫的治療方法有:鍛煉、健康飲食、參加支持性團體、社交、獲得虛擬幫助。也都很對。而且據科學研究說(我在知網查的文獻)吃巧克力,就是純可可粉,能改善心情,我吃了一段時間,沒啥感覺,你可以試試。
- 我在知網裡搜抑鬱症治療還有中醫的方法。中醫說抑鬱是因為肝氣瘀滯、腎氣不足,所以要疏肝補腎,我吃過一段時間疏肝的葯,心情確實變好了,真的有用,補腎的也吃過,感覺整個人有精神頭,有精力。我康復不是完全靠吃藥,但是中藥真的有效果,而且立竿見影。
- 用上述方法緩解癥狀以後,可以將重點放在提升自尊水平上:面對現實,接受現實,肯定自己的價值。推薦書:恰如其分的自尊 (豆瓣)、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 (豆瓣)。不要光看名字就覺得是雞湯書,我跟你說,這真的有用哦。
- 心理問題一是有人格基礎,二是有應激事件。一般情況是二者兼有。是否有人格障礙,這也需要專業人士診斷。如果有人格障礙,那麼就應該接受長期的心理諮詢和治療,才會有較好的效果。我之前寫過一個自戀型人格障礙如何改變的答案,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問題,歡迎參考:自戀型人格障礙,該怎麼破? - 知乎。如果是其他人格問題,推薦書:無處不在的人格 (豆瓣)。(這套知心書我就買了第一輯,感覺還可以。第二輯的四本沒看,書名吸引我,說不定也有用,回頭再研究。)
- 單獨推薦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 (豆瓣)。(這套書還有2、3。我沒看過3,看過2,感覺2不如1豐富。)它是神作、真相、人生指引。單獨推薦它的原因是,我是看了這本書才走過了康復的最後階段,它啟發了我,所以可能對你也有幫助。
就這麼多,其他的想到再來更新。
這樣的人不少啊,我就是,等我好起來了,我再告訴你答案。要是你先好了記得告訴我辦法啊。總之我們還有時間慢慢來過好生活。
看過心理諮詢和一些書,狀態時好時壞,抑鬱情緒一來就山崩地裂,但是熬過三天又走得乾乾淨淨,讓我特別無奈,說自己抑鬱都沒底氣。
個人感覺第一還是因為環境不順,只能慢慢熬時間,等自己適應環境了,就好起來了。說白了就是青春與成長的陣痛,等不痛了,也老了。
第二就是處理不好與自己的關係,自卑和自負切換著來~做得不好時候自卑厭惡自己,也是因為自視過高啊。還是慢慢來吧,如何與自己相處是一輩子的功課,也許哪天你久病成醫了,也成了情緒管理大師了呢。
……為什麼我覺得我這個初中文憑的廢材能上知乎簡直是神的恩賜
題主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
直接去醫院 掛精神科 沒什麼好丟人的
找專業人士 不輕視 不過分關注 不放棄
儘早止損
我曾有強迫症 正在治療 有信心多了
和親人朋友出去玩!跟他們聊天說話!多出去走走!覺得無聊沒意思也要去!好好活下去啊混蛋!
讓我科二掛兩次的,從小到大都不是好學生,不想工作不想讀研不想出國不想在家呆著的情何以堪,
首先建議題主去心理諮詢 校內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就去外面找正規的 個人覺得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找資費300一小時的心理醫生 有些太年輕收費也不高的心理諮詢只會讓人更迷茫
答主也是一個從初中開始長期處於壓抑 恍惚 隨時都莫名想哭 感覺無助 沒意思 看世界就像看夢一樣 我現在大二 基本走出來了 這個過程很漫長 長期在心理諮詢中自我探索加上個人處境閱歷的變化 讓我終於感覺到 我也是有能量的
所以 題主要試著去改變並相信會好起來 但是給題主一個很重要的建議 放低期待 先接受現狀 給自己時間 慢慢來改變。等到你可以做到平和的看待現在的自我,也有信心等待自己的蛻變的時候,你會感覺越來越好
另外一個建議,就是儘力強迫自己去做事,做必須做的事,以及運動
很多時候,情緒影響行動 糟糕的行動結果繼續影響情緒,這是個惡循環。強制自己去行動,堅持一段時間,能讓你慢慢恢復一些能量
比如在你覺得自己完全沒有能量,負面的想哭,但其實自己也不知道有啥好哭的的時候,強迫自己笑著大聲的假裝很爽朗的和別人交談,慢慢你會發現好像打破自己的負面枷鎖也不是一件那麼難的事
勇敢的,做一些自我激勵的事吧,也許邁出這一步很難很沉重,儘力去做一做
當然別忘了第一點建議,去做心理諮詢,去探索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原來世界上真的有著另一個我,我高中三年跟你一模一樣,考試狀態也一樣,其他方面或許比你更甚,三年失眠,鬼知道我怎麼熬過來的。我沒有具體的辦法提供給你,我真是一步步熬過來的,慢慢的理清自己想法,四年過去了,我現在已經比以前好過太多了。姑娘,要我說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認清自己,絕對要。推薦你看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是我摸索自我的第一本心理類的書。我還在慢慢探索自我。祝你也一步步走過來。。。。。。。。。。。。。。。。那個。我最後問一下,你咋找的那個很好的實習公司,我也快畢業了,求經驗。
我也常常這樣,所以理解你的感受。想要多說一點。很多很多次有過這樣的感受。最近的一次是在前幾天,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而那種感覺是萬念俱灰,滿目蒼茫的荒野人生,找不到落腳點。沒有任何動力做任何事情。不要說定目標不要說什麼努力,我比誰都清楚這些,想到要繼續努力不能這樣沉淪 五臟六腑都揪到一起 痛苦不堪。我一遍遍告訴自己得繼續努力又一遍遍啟動不了自己,之後開始告訴自己不要鑽牛角尖、不要跟自己過不去、活下去就好,是的,對自己的期望後退到活下去。因為有這樣的情況而不敢獨立去一線城市闖蕩,完全陌生的環境過快的節奏,怕難受的時候會挨不過去。
我對外界缺乏感知,討厭身體接觸例如擁抱,不會跟朋友嘻嘻哈哈,敏感朋友對自己的態度。在陷入那種荒蕪的感覺時很想有個救命稻草。想要好起來。或許不是沒有可能完全好起來成為一個越來越好的自己。
最近分析成因解決自己問題時發現一個點。我總是疏離的,對人和事總是疏離的狀態,壓抑的沒有情緒的,而在逢節日和活動時情緒易波動 難受 想哭而哭不出。而我自己猜測跟這樣的情況有關。小時候家庭氣氛不和諧,父親脾氣不好,有很多時候想要逃離,也有很多時候想要發泄,但是做為小孩子的無力和做為家庭一份子不希望自己讓問題惡化而一直隱忍和擔當。例如因制止爭吵而被半夜趕出家門,原本膽小怕黑的小女孩走兩公里路到奶奶家,天亮回家默默收拾院子里摔了一地的東西。是的,周圍沒有一個能給一點力量的人。想離家出走,想把憤怒吼出來,想不要承擔,想質問奶奶為什麼不管,然而都沒有,只是默默的承受一切。收拾好東西去做飯。我想不明白想要逃離而不得不面對時,當我選擇懂事主動過被動的做自己極度不願做的事情時我想的是「這不是我」,這不是我,是別人,我不會是那樣的,我不會經歷那樣的事,所以那不是我。我覺得也許是曾經這樣的暗示太多了,壓抑真實的情緒太多了以至於忘記的真實的喜怒哀樂。先說這麼多吧。
你好,建議你去正規醫院做一下檢查,你這種情況僅僅諮詢心理醫生可能不太夠。
姑娘,我和你一樣,很久以來,一直過的不開心,很苦惱
個人經驗啊,非專業人士。
根據你給出的一些描述,比如你可以寫出自己有絕望無力這些字眼,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你現在應該是有一些抑鬱焦慮情緒存在的。
你可以在知乎上關注幾個心理學大v,看看一些關於情緒管理的回答,相信對你有好處。
當然,如果你有一些更加嚴重的狀況沒有告訴我們,那麼你應該去看看醫生。
還有一個建議,那就是不要因為自己心裡難受而更加緊張焦慮,你不是一個人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大家都會有這樣的狀況呢。我也和你一樣,沉浸在自己消極的情緒里無法自拔,分分鐘想去狗帶~~~~(&>_&<)~~~~
感覺你缺少了慾望…短期慾望和長期慾望,缺一不可。想想假如一周後離開世界,哪些事情是你捨不得的,這樣或許就能踢掉那些無關緊要的煩惱了吧。
而且從你敘述的這幾件事,恕不能看出什麼關聯。如果這種情緒沉浸已久,儘快預約一個心理醫生哦
題主不用心急,答主可以幫你從一定角度分析下問題,請你挑選需要的內容即可。
首先肯定題主的做法,因為題主表現出了一種想要從目前生活環境提升的想法,說明題主是積極向上的,至少是正向的。
然後答主從心理學的兩個小方面闡述自己的看法。
第一是智力方面(請不要誤解,這裡是心理學定義的智力),答主大膽猜測,題主在信息加工和問題解決過程中洞察複雜關係的能力(流體智力的定義),出現了一定偏差。答主覺得題主在考試駕照的時候,無法把考試失誤與重新排隊、不影響考試結果相匹配。雖然題主明白兩者聯繫,但是所做的行為(哭泣)並不符合這樣的邏輯。答主個人覺得,這是由於相似經歷的缺乏,因為題主似乎是一個取得一定優秀成就的人,所以很可能缺乏了相似的經歷,例如否定、挫折、難堪等等。在駕照考試中,無法將情景(失敗、難堪)與認知(失敗、難堪的經驗)相匹配,產生不符合年紀的表現。
順帶一提,智力的單位是年齡,題主不符合年齡標準(常模)的表現是可以被認為心理年齡過小。
第二是人格方面,人格定義:人格是個體在行為上的內部傾向,它表現為個體適應環境時在能力、情緒、需要、動機、興趣、態度、價值觀、氣質、性格和體質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考研黨,刷下概念)。其中,題主在多數情境中表現出了相同的情緒、動機(可以理解為做事情的動力理由)、興趣、態度、價值觀(做題時隨意的放棄便是價值觀的一種體現),所以答主認為可以從人格的角度為題主分析,並且題主可以根據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歸納為抑鬱質人格。如圖:
答主個人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不過也建議題主自測或者尋求醫師幫助。
姑娘你去看看心理醫生,感覺你有一點抑鬱症的傾向。
去做做心理諮詢吧,太壓抑自己了,而且你沒有找到自己生活的支點,這個支點可以是夢想,責任,情感,偏執或者什麼……想一想你缺了的到底是什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