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更的画里都是印第安人?
发现高更几乎80%以上的画作中的人物都是肤色黝黑的印第安人。是什么使得高更这么喜欢画印第安人?
谢邀,首先高更画里的那些人是大溪地人,属于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是波利尼西亚人,不要看到人家皮肤黑黑的就说人家是印第安人。
其次为什么他画里都是大溪地人,因为他觉得法国世界是“被现代文明污染了”,希望去别的地方找净土。所以他先去了普罗旺斯的阿尔和梵高面基,但是两个人撕逼了。他只好另寻净土,就来到了大溪地。想想如果画两个欧洲人光着身子在丛林里走,跟普通的伊甸园好像没什么区别,但是如果是大溪地人就变成了这样,
其实高更和毕加索追求的东西很像,就是一种“原始性”和“朴实性“,只是高更直接描写加脑补(因为大溪地人其实已经过着和法国差不多的文明生活,这让高更很失望),而毕加索是换上欧洲面孔套上非洲模型的脑补。安利一个关于高更经历的相关视频,对还是我和我的【艺起范儿】团队小伙伴们做的,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可以分享,
拥有一个萝莉情人是什么样的体验
更详细的微信文章:拥有一个萝莉情人是什么样的体验?
先来目睹一下这位传奇男子的尊容:
看高更那蔑视众生的眼神和混搭西服配开衩下装,与其说他厌世,不如说他根本不屑于这浮世对艺术创作的禁锢。高更的公开声明的确是“逃离欧洲文明世界与一切人造和约定俗成的东西”,不过一开始他多少还是揣着发财梦的,不然何必跑去穷乡僻壤还带上一堆艺术品,还不如两袖清风当个欢脱的野人更为自由。
这家伙去了大溪地(Tahiti)不久便潇洒地花完了积蓄,于是搬离了市区开始了创作。而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有名也最具开创性的代表作。所以,艺术这一行当,不整点别人没整过的东西,是不太可能成名的,所谓物以稀为贵嘛。后来呢,这位谜一般的男子在大溪地娶了个十三岁的土著老婆,画了些以土著生活为题材的画,终于在放纵的生活中感染了梅毒,最后在病痛中结束了反叛的一生。
高更死后,作品渐渐被人们认可与赏识(这好像是艺术圈的通病,除了像莫奈这种活得够久能够在有生之年混出个名堂的),他所为大众欣赏的更多是通过大胆色彩表现出的现实批判与艺术抽象的完美结合,以及作品给人带来的不羁却纯粹,奇幻却真实的强烈视觉冲击与内心感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他在大溪地的那些辉煌作品吧:
你何时结婚
他的十三岁老婆
最有名的: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看完之后,有没有一种轻微不适的感觉呢?
补充
--------------------------------------------
最近因公司培训去了纽约,在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the Met(大都会博物馆)里看到了不少高更的真迹,特此更新:
自画像里的眼神,依然放荡不羁爱自由
(以下几幅为the Met里的收藏)
(最后一张摄于MOMA)
高更在去大溪地之前, 最初时是一个股票投资员,他老婆是在巴黎教书的丹麦籍女人,刚认识高更觉着他应该挺会赚钱,或许当时对他确实有爱,便嫁给了他。
后来高更控制不住血液中对艺术的热爱,投入绘画中。期间画的睡梦中的女儿,饱含浓浓的父爱,在当时法国印象派第四次还是第几次画展中展出了,可惜本该引起强烈关注,却被另一位印象派大师的画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给抢了风头。。。
画着画着工作也没了,就每天画画,生活也没啥保障了,老婆带着他们的五个孩子回丹麦娘家了。高更追了过去,表示会好好赚钱养家不拉不拉,然后找了一个推销东西的临时工,可惜他真的干不好,和媳妇孩子一起住在丈母娘家,丈母娘看他也不顺眼,之后在丹麦搬了好几次家,在他老婆看来他真的是废柴,高更就彻底的被家庭抛弃了。。。
拥有一段悲伤无奈至极的过去,从此踏入哲理性的思考,开起印象派大师的开挂人生。这算是背景吧,因此才开始的对人生的思考,然后仿佛变了个人一样。。。
建议题主可以看看毛姆写的《月亮和六便士》,如果对高更的生平和作品有兴趣也可以听听蒋勋的谈高更的节目(喜马拉雅有)。蒋勋曾经在经济危机前后向台湾重点推荐了高更的作品和经历,重在反思我们现代工业社会的种种奇怪现象。
其实高更逃离巴黎主要原因就是对于文明的厌恶(他曾经是股票交易员),对于他来讲就是回到了大溪地,把“他乡”当故乡,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那个地方进行了大量的创作。
他最早是在法国的一个郊外进行创作,没记错的话是一个叫做阿凡桥(布列塔尼的一个村庄),他观察当地没有受到工业文明影响的相对质朴和原始的村民的生活,并用自己的画记录。
之后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办法适应巴黎的生活,然后就坐船到了当时的法属殖民地-大溪地(位于南太平洋)去观察当地人的生活,并度过了大部分时光,他和当地女人结婚,后来病死在那里。他是最早对于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人之一,并在作品里面大幅的表现当地原住民的美和生活,反思工业文明下人们生活的是否是真正的快乐。
这种对于工业文明下异化的人的反思在之后更加发展,至今也影响着我们对于文明和工业的思考。
参考资料 蒋勋破解高更之美:解读高更充满争议的一生
【蒋勋看高更】在线收听_mp3下载喜马拉雅建议可以听第一讲,比较概述的讲了高更的经历和一生,如果发现有更多的兴趣可以进一步从“06 在大溪地的覺悟”听起,讲了高更到了大溪地的故事。
高更喜欢原始社会的那种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他说:
“我想摆脱文明的影响,我只想从事非常质朴的艺术,为此我需要沉浸在未被开发的大自然中,除了野人什么也见不到,过着野人的生活,无忧无虑,像孩童一样,借助原始艺术提供的唯一方法,描绘我大脑中的一切观念,这才是独一无二的美好真实的艺术。”
所以他去了一个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塔希提(大溪地),在那里创作艺术作品。
PS:那些人是塔希提人,不是印第安人。
看月亮与六便士吧,他第二个老婆就是那里人。
听过蒋勋讲高更的课程,介绍的很清楚,主要是和他外祖母以及他6岁之前的经历有关
因为这哥们特别有钱 又励志要当个画家 于是去大溪地感悟人生 还顺便儿画了许多当地人的画像…
推薦閱讀:
※請問這是哪個畫師的作品?這種畫風適合長期練慣用嗎?求推薦其他人體大佬?
※還有哪些像《史丹利的寓言》《異域鎮魂曲》這種獨特的遊戲?
TAG:艺术 | 美术 | 艺术史论 | 后印象派 | 高更PaulGaugu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