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娛樂寶」對其所投資的電影項目會有哪些影響?

請從資本、製片操作,以及項目總體運行情況來討論。
阿里巴巴推「娛樂寶」可投資影視 百元起步預期收益7%|阿里
相關問題:阿里巴巴推出「娛樂寶」,這是眾籌電影的節奏啊。不過從投資的四個電影來看,7%能做到么?


個人覺得「娛樂寶」只會增加觀眾的關注度和提升票房的購買率,而不會對資本、製片等造成任何影響。對於宣傳來說,倒是在做激活用戶的這麼一件事,把關注影視產業的潛在用戶與影視項目捆綁在一起,實現電影票預售。
正如資深金融人士 @南區熊貓 老師提到的娛樂寶——馬教主剪羊毛新利器 - 元亨利貞 - 知乎專欄

支付寶現在有3個多億的活躍用戶,即使按最低份額100元計算,只要73萬支付寶用戶就可以募集投資所需7300萬元,占支付寶用戶數量的0.24%。以餘額寶5000億的規模,只要轉移0.0146%的餘額寶資金即可搞定,也就約等於餘額寶現在1天的收益額,可以忽略不計。

  • 資本

一般的影視信託基金100萬/份,只面向高端用戶銷售,普通用戶不僅望而卻步,甚至收不到消息;而娛樂寶造成的全買皆可參與影視投資的假象,說白了只不過在兜售一件理財產品——「國華人壽旗下的國華華瑞1號終身壽險A款」 。認為此行為是眾籌的朋友錯誤理解了這一產品的法律性質,事實上,面對不特定多數人的眾籌不能承諾資金回報,否則屬於非法集資,是踩紅線的行為。

在@南區熊貓 老師的悉心提示下,注意到此理財產品銷售頁面並無出現明顯風險提示說明。且細心觀察26號下午發出的新聞稿就會發現,早前幾篇並無媒體提到風險,而晚間時間有些媒體會提到「娛樂寶對接國華人壽旗下的國華華瑞1號終身壽險A款,不保本亦不保收益」。

對於影視發燒友來說,「有機會享受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電影點映會、獨家授權發行的電子雜誌、明星簽名照、影視道具拍賣、拍攝地旅遊等娛樂權益」才是重點,尤其是《小時代4》、《狼圖騰》等這兩部片子的粉絲,200塊算什麼。

打通明星與觀眾之間的溝通渠道,保證用戶對影片的持續關注才是娛樂寶影響影視行業的關鍵點。沒有哪家影視公司真正能實現對用戶的綁定,我也常常為一部電影的新媒體平台沒法將死忠粉絲引流到下一部電影項目上而苦惱,而一支年化收益在7%的理財產品恰恰幫我解釋了這一活動的內在邏輯,因為它鎖住了用戶的一年時間。互聯網思維,有木有!!

《狼圖騰》已經拍攝完成,所謂投資,只能用在宣傳環節了吧。

  • 製片

對於沒有拍攝過影片的朋友來說,參與感是件非常榮耀的事。以下:

劉春寧表示,人人都愛電影,但以前大家只能在銀幕前欣賞電影,大部分人被攔在高門檻的電影圈之外。娛樂寶希望提供一個大眾化的投資平台,拉近普通網民和文化產業之間的距離。未來,大眾「投資人」甚至可以決定一部電影可以由誰來導演,由誰來當男一號、女一號。普通網民,同樣具有「造夢造星」的權利。

基本屬於一個美好的夢。我非常贊同對虎嗅網劉錚的觀點「片方可以通過產品精確劃分出有效觀影群體,並可以利用大數據將目標群體有效數據化。對於有效提升影片整合營銷的效果可以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但是對於項目來說,人多嘴雜,拍板的只能是一個人或幾個人——電影的製片人。就像電影劇組上百號人,拍什麼要聽統籌的,怎麼拍要聽導演的。

理財收益的事交給金融人士去評判,但對於電影項目的跨界整合來說,是一次有價值的嘗試。


關於娛樂寶的問題有一堆,收到的邀請也不少,甚至還做了一個電台連線(笑Cry)。就乾脆擇了一個問題統一回答好了。(回答較長,設計問題若干;因此加黑了小標,諸位可以擇自己感興趣的那部分觀看)

1. 娛樂寶是一個怎樣的產品?

娛樂寶不是理財產品,沒有理財產品會限制最大限購額的,限制最低限購額還差不多。娛樂寶也不是眾籌,這一點南區熊貓老師和余柯兒老師都提及了,不再贅述。

從我個人理解來看,娛樂寶是一個披著眾籌外衣的,最大化發揮互聯網渠道效用的,以信託形式投入到文化產業的,最終以投連險形式銷售的消費類產品。

為什麼說是消費類產品呢。試想,每位用戶投入的金額上限極為低廉,而最終會購買這一產品的人群,與最終會消費電影、遊戲、演唱會等等娛樂形式的人群,很大程度上會是統一的。而購買這一產品,最高額的購買限度是3*200元的電影類和2*50元的遊戲類,收益至多不會超過63元。沒有人會認真把一年63元當成投資收益吧。阿里很輕易的就可以用自己的產品線,將用戶投入到娛樂寶的金額,最終轉化成對於投入產品的消費(折價電影票、遊戲點券、演唱會門票優惠等等)。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創新型的娛樂消費模式。

2. 電影投資有沒有可能保證(7%)收益率?

以我對於電影行業的了解,這個答案一定是No。放眼全球的電影行業,沒有哪個項目敢100%的保證自己一定能收回所有成本,更毋寧說保證一定的收益率了。但是,設計好電影項目的投資結構,確實能最大程度的保證部分投資者的本金甚至收益。利用的方法:轉移風險及優先受益權。

電影項目可以用來做擔保的是收益權,包括他的票房收益、各類版權收益、植入廣告收益、軟收益(政府補貼、稅收優惠、獎金等)及各類衍生品的收益。很多好萊塢的項目,甚至小部分國內的電影項目,其實在立項之後,就會開始一輪又一輪的運作,目的是在電影上映前,就最大程度的回收本金。

舉敝司最近做的項目。台灣的某家影視機構、美國某製片公司以及我司三方要一起合作5部電影項目。以目前已經公布的第一個項目,一部珍妮弗-安妮斯頓擔任主角和執行製片人的電影為例。

該項目台灣公司,敝司和美方製片公司皆有出資。而最終收益權分配是,台灣公司有固定年回報外加較少的浮動後端回報。我們按照投資比例獲得收益比。安妮斯頓以片酬入股分享一定比例回報。而美方製作公司獲得剩餘較高的回報。

這其中,台灣公司獲得北美和大中華區全部收益及的優先收益權以償還本金及支付固定收益,我司則以海外收益的優先權償還本金,而美方製作公司相對處在劣後的位次。安妮斯頓由於沒有投入,因此她並沒有優先受益權。按照一般慣例,北美市場由於電影盈利渠道的完善,收益是遠遠大于海外市場的。因此,實際上該電影項目的風險,較大限度的是發生在我司和美方製作公司身上。當然,作為回報,美方公司獲得的收益比例,是大於他們實際投資的比例。

借這個例子,我想說的是,在娛樂寶這個案例里,目前獲知的信息是總規模7300萬。項目中的三部電影和一個遊戲,加總起來的投資預算肯定是遠超7300萬元人民幣的,單是《狼圖騰》這一項目,此前傳出的預算就過億人民幣。因此,這7300萬,如果真的投到這些項目里,通過適當的交易結構,是可以儘可能的保證本金和收益率的(或者說做到風險最小化)。實際上,據我所知,現在一些正在運作的影視類信託或基金,在投資項目時,都會向項目方要求一成左右的固定回報和優先收益權。

當然,具體娛樂寶是不是按著這個思路走,我不確定。

3. 電影投資只是噱頭

諸位請看,這所謂的首期娛樂寶,其中是三個電影項目,外加一個遊戲項目。我不確定他們的收益是不是分開結算的,但如果是首期合併結算,那這本身就是一個已經精心設計過的結構性產品。

《小時代3》基本可以確定是能有不錯收益的;《狼圖騰》圖書已經有相對的受眾,雖然市場前景並不確定,但風險並不太高;3D奇幻電影《非法操作》,應該是這其中風險最高的項目。但是,目前不論是媒體還是諸位看客,注意力都集中在電影上了。屁話,和人說我投了一部電影,自然要比和人說我投了一個遊戲要高大上許多。可是,這裡面有一個遊戲項目啊。

只是試想一下。新聞里只提及了針對電影產品的一些優惠和福利。那麼針對遊戲產品的福利呢?無非就是內測資格、贈送點券和禮包、各種遊戲類的VIP等等。購買遊戲類產品的,多半是遊戲玩家或者愛好者吧。這些人獲得了這些資格之後,多半會去玩這款遊戲吧。只要這款遊戲不太爛,多半就會留下來甚至持續消費吧。這就是幾十萬的用戶啊!!而這幾十萬用戶的實際獲取成本是多少?平均到每人身上最多不會超過7塊錢!!媽蛋,你去看看現在其他互聯網遊戲的玩家獲取成本是多少?這尼瑪是一筆多划算的生意,更不用說,這些遊戲玩家還會為這遊戲研發掏錢!

比起電影項目而言,這遊戲項目,才是真正的收割羊毛利器啊!!!!!

現在影視行業里真正賺錢的項目,不是電影項目,而是電視劇項目。尤其是大牌製作人/導演/編劇的劇集,實在不愁最後的銷售問題。(相關分析知乎上有很多老師都已經寫過了)所以再下一期娛樂寶,不是說了么,會有某某某的電視劇項目開機儀式就宣布參與了么。然後再搭配一些電影項目。照著這個思路走,准沒錯。電影項目是噱頭,其他項目才是賺錢保障。


4. 這所謂的娛樂寶項目風險何在?

所謂投連險是一款壽險賠付類產品,但是不保證本金,不保證收益的。所以,熊貓老師在專欄里也提到,阿里又再次慣性的在宣傳中忽視了風險提示。也就是說,不排除娛樂寶做到最後,血本無歸的可能。當然,很多支持者會說,統共就200元錢,沒有誰會賠不起。

道理雖然是這樣。但是,娛樂寶還會繼續做,也就是說,無論是資金量還是參與者數字都會繼續擴大,甚至這種擴大會是指數型的。試想,若是最後娛樂寶做到過百億規模,以千萬計的參與者,他還能繼續按著這個思路限制最大購買額么?若是不放開購買限制,他們能做多大?若是放開了購買限制,那可能會有數百萬的投資者投入超過他們可承受風險範疇的資金。屆時出問題了怎麼辦?

其實我之前在考慮我司的融資渠道的時候,也嘗試和別家金融機構談過類似這種思路的產品。但我們當時考慮的,仍然是針對特定投資者。而娛樂寶這種,針對非特定投資者的產品,不論他用了怎樣複雜的結構,披上了怎樣合法合規的外衣,當他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就會是個隱患!

你當然可以說,有阿里這樣的巨頭為這些項目背書,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但是阿里可以為多少資金背書,可能為多少資金背書?馬導師在成為商界偶像,與紅色資本搭上邊之後,越來越在刀鋒上跳舞了!

5. 娛樂寶對於所投電影項目的影響,或者娛樂寶對於電影業融資的影響

娛樂寶對於所投項目的影響,余柯兒老師的答案說的很到位了。實際上,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這一輪娛樂寶的發行,對於三部電影而言,都是極佳的宣傳效果。其中獲益最大的,自然是此前相對最沒有名氣的《非法操作》。

另外,由於娛樂寶可以輕易的把這種類投資行為,最後轉換成消費行為。因此,對於這些電影項目而言,有可能就是預支了之後的部分電影票房,用來進行製作/發行/宣傳。這種方式很有趣,是娛樂性消費很好的嘗試,也是電影項目跨界資源整合很好的嘗試。

至於對於電影項目融資而言,娛樂寶或者說阿里娛樂也好,他們會選擇的項目,應該都是偏向中大型規模,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影作品。而實際上,目前的業界,這類型的電影項目融資渠道都相當發達。真正融資難的,永遠是那些中小型,甚至是小微型製作的電影,是那些中國市場尚未足夠成熟可以接納的各類型片,是那些有藝術追求但商業特徵不明顯的作者型電影。娛樂寶的產品形態,目前看來,對於這些作品的融資並沒有幫助。或者說,他暫時還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電影界資金流動的現狀。

以上,暫時想到這麼多,如有進一步想法,回頭再行補充。

感謝閱讀!


A:今天投資了**男/女神一部電影。
B:哦?有品味了。那部電影怎麼樣呢?
A:很有畫面感,到時候拍出來了請你去看。
B:還可以參加首映禮?
A:請你去電影院去看。讓大家一起鑒賞我的投資。


娛樂寶:阿里的把妹神器

想做內容平台的阿里,把的妹叫內容製作方

結合阿里2013年以來在影視音樂遊戲等娛樂內容環節的布局,以及進軍手游平台遇到的困難,我認為阿里最看重娛樂寶的是優質大數據資源。
73萬具有強烈購買慾的真實用戶消費行為信息,對內容製作方是多大的吸引力?阿里手握這樣的把妹神器,瞬間變身業內資深高富帥,這不是所有門外漢土豪的夢想么?
影視限額200,遊戲限額100,除了規避法規風險,更大的意義是不是就在於保證足夠多的用戶數據?

既然大數據是個寶,阿里直接推眾籌不就好了,何必冒風險與那麼點資金收益掛鉤,再用力劃清與眾籌的界線?
我認為,起碼目前眾籌在國內認知度有限而過於小眾,統計學上來說樣本偏差太大,對定位於面向全社會大眾的內容製作方來說數據質量不高,對阿里深入內容市場幫助有限。
況且,公眾普遍認為阿里是一個做支付做交易的公司,跑去做娛樂內容的什麼眾籌是不是步子扯得有點大?
最被廣大普通百姓熟知與關注,最有可能吸引其參與的,當然得與銀行保險理財產品類似。因此,為了最大程度的動員全社會人士參與,為了保證大數據質量消除樣本偏差,「7%預期收益」的表述就是必須。
況且,作為互聯網金融當仁不讓的領頭羊,阿里也必須沿襲著餘額寶的產品邏輯推出創新,豐富產品線形成協同。

按照上述思路,在數字內容領域布局更早更深的騰訊百度,沒有理由不跟進推出類似產品。你阿里有把妹神器,我就得有防把妹神器。

也由此可見,娛樂寶之類的興起將有利於具體項目操盤的內容製作方,而念叨著大數據營銷的影視圈內團隊似乎以後就很難撿著大肉了。


娛樂寶的出現是一個三贏的產品,可以這樣算一筆賬,假設阿里巴巴的基金投資這幾個電影,並獲得了20%的股份,拿出10%的股份通過娛樂寶進行籌資,消費者進行認購併獲得7%的利潤。
1.對於阿里巴巴,預先收回10%的資金,通過基金的運作拿錢生錢假定收益率10%,減去給消費者的7%還能獲得3%的收益。然後,通過娛樂寶獲得宣傳,提前認購的消費者也會幫助免費宣傳,阿里所投資的電影獲得漂亮的票房,阿里獲得20%的分成,穩賺不虧,還撈一好名聲。
2.對於電影方就更簡單了,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宣傳,幫助拿到更好的票房。
3.對於消費者可以拿到電影票,感受當投資人的虛榮感以及拿到一些回報

這種模式算的上是一種創新,雖然和目前主要的眾籌網站(追夢網,點名時間,中國夢網等)有些區別,但是對於電影行業而言應該是個好事,而且看似只有大資本才能玩得起來。


對於這個問題,一般人不會關注的是其中的一部電影《非法操作》,娛樂寶的推出可以說對於它的利好最大;本來的一部爛片,得以有可能翻身。投資這部電影的是一個低調但小有成就的私募——盛萬投資,可惜這家是剛踏入文化行業,不過比較思路比較靈活搭上「xx寶」的便車。娛樂寶的產品設計不是沒有可能有這家私募的一定程度參與。ps:盛萬投資負責電影項目的人是上財畢業的。


其實就是眾籌平台的變種,經歷kickstarter上nest和oculus被大手筆收購後,眾籌模式被證明是一套切實可行而且有效的融資和驗證產品的模式.阿里做這個確實下了一步好棋,但是能做多大走多遠,要看阿里的決心和策略.
順便說一句,個人對馬雲的忽悠以及阿里的企業文化不是很待見.但這家公司的確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我知道四娘的電影肯定賺錢 我就會投 不過我真的欣賞不了那種電影 但票房關係到我的分紅 我也只能去看 況且看自己投資的電影豈不是裝逼黨的圈子裡一大談資 233333。。


推薦閱讀:

接了阿里 offer 后毁约会被拉黑吗?
為什麼阿里系軟體體驗都不好?
你為什麼從阿里巴巴集團離職?
從法律專業角度來看,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律所對於阿里巴巴的集體訴訟指控是否站的住腳?

TAG:電影 | 阿里巴巴集團 | 電影產業 | 娛樂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