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現早期肺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霧霾,最近周圍太多人,查出肺癌之後幾個月就走了……
如何早期發現肺癌?


肺癌是我國的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肺癌發病隱匿,患者往往難以靠自己發現患病。所以不少人都寄希望於常規體檢。


問題1:明明單位每年的體檢結果都挺好的,怎麼到醫院突然就查出來得了肺癌呢?


一般的單位體檢,是通過胸片(X線)篩查肺部疾病,早期肺癌由於體積較小,無法以胸片的解析度發現。所以,胸片對於肺癌篩查的價值有限,其作用更多是排除有無其他肺部疾病。


問題2:那麼,目前國際推薦的肺癌篩查手段是什麼?


低劑量CT(即LDCT)。顧名思義,就是在傳統CT檢查的基礎上降低射線劑量,一次LDCT的射線劑量相當於常規CT的1/5到1/10左右。由於肺部含氣多、密度低的特點,使得調整劑量以後依然可以獲得滿意的肺部成像,與胸片相比,LDCT的解析度和靈敏度大大提高,能夠發現直徑<5mm的微小病灶。定期行LDCT檢查,對於發現早期肺癌相當有利。

02-04年間,美國國家肺癌篩查試驗(NLST)對超過53000名重度吸煙者進行每年一次的LDCT和胸片檢查,通過3年的對比,LDCT的敏感性和發現早期(ⅠA期)肺癌的病例數比胸片高出將近一倍,三輪LDCT下來使肺癌的死亡率減少了將近20%。這一項研究為LDCT的巨大價值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證據。


問題3:哪些人適合接受常規LDCT篩查?


根據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的意見:

u 年齡≥55歲,吸煙≥30包-年(每天吸煙包數x吸煙年數),且戒煙未超過15年的人;

u 或年齡≥50歲,吸煙≥20包-年,且有一個以上危險因素(家族史、癌症病史、肺部疾病史、長期暴露於石棉、煤焦油等)。

這兩類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推薦每年一次的LDCT檢查。


然而,也有專家認為,在中國,由於二手煙、空氣污染等原因,吸煙者與不吸煙者、男性與女性之間肺癌發病率相差較小,甚至不吸煙者、女性的肺癌發病率也很高。所以,40歲以上的人群,不分性別,也無論是否吸煙,都應被列為肺癌篩查對象。對於這種看法,醫學界尚有爭議。


問題4:LDCT有什麼危害?


LDCT的潛在危害主要有兩個:第一,大家最關心的當然是輻射。研究表明,小於100msv的射線對人體無影響。LDCT 放射輻射量可以低於 1mSv,相當於 100 天的自然輻射量,這對人體的傷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第二,造成過度診斷,也就是把不是肺癌的人診斷為肺癌。根據 NLST 的結果,單輪估計會產生 10% 的過度診斷,高於胸片檢查。不過不必過分擔心,首先,每年重複篩查可使假陽性率大大減少;其次,隨著病例和經驗的積累,一些現在看起來似是而非的病例會有更好的鑒別共識,診斷的準確性會越來越高。

總結:LDCT對於肺癌篩查的巨大益處是顯而易見的,而它所帶來的傷害是可以降低,且將持續降低。目前的挑戰是如何界定篩查人群和提高診斷準確性。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旦旦醫學,每天推送一條靠譜又逗比的醫學科普。)


「如何早期發現肺癌」這一問題應該從篩查以及診斷這兩個過程來看如何進行:肺癌早篩以及肺癌的確診。下面回答覆蓋了早期肺癌篩查的獲益,誰應該接受早期肺癌篩查,什麼是早期肺癌篩查的正確手段和不正確手段,篩查出來異常如何處理?哪些癥狀是早期肺癌癥狀?如何進行確診等問題。簡單回答的話就是低劑量LDCT篩查。

1、接受肺癌早期篩查有什麼獲益?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致死人數最多的癌症,2015年中國癌症總發病429.16萬例,總死亡281.42萬例;其中新發肺癌73.33萬例,死亡61.02萬例。診斷為早期(IA期)的肺癌患者經過規範化治療後(外科手術或立體定向放療),5年生存率能高達70%以上;但是我國80%左右的肺癌患者查出來都是中晚期,而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儘管晚期肺癌治療的效果非常差,但數據顯示在在病人死亡前的3個月,晚期肺癌患者平均花費都在12萬人民幣以上。

早期甚至中期肺癌通常都沒有癥狀,直到疾病發展到晚期、不可治癒的階段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即使肺癌確實導致了一些癥狀,很多人也會把肺癌誤認為是其他問題,例如肺部感染或者吸煙的長期效應(肺氣腫咳嗽等)。這可能會延誤肺癌的診斷。美國大規模臨床試驗數據表明,對高危人群進行肺癌早期篩查,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因此如果能在肺癌早期通過合理的篩查手段查明腫瘤,將會極大提升患者長期生存率,降低治療的花費,從而極大減輕家庭和社會的各種負擔。

2什麼肺癌是篩查?誰應該接受肺癌早期篩查?

篩查是指對沒有癥狀的人進行檢測來發現某種疾病,如果已經有癥狀,那就不叫篩查,那就是診斷了。篩查和診斷/確診是兩碼事情,針對對象、檢查的手段和目的都不一樣。肺癌的診斷/確診的手段後面會有提及。

肺癌篩查是一項醫療行為,實際上整個人群中只有肺癌的高危人群才有可能從篩查中獲益。而且當前的肺癌篩查手段,以及隨之而來的早期肺癌確診手段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和甚至是很大的風險(如下)。在美國,臨床上整體肺癌篩查建議(包括什麼人該接受篩查、接受什麼篩查手段、在哪裡接受篩查等)制定過程的嚴謹程度絕不亞於癌症治療指南的達成,個體是否需要篩查的決定也是需要和醫生仔細研討,確認患者符合篩查要求,充分了解篩查可能會帶來的益處、風險和局限性之後做出的決定,其過程的嚴謹程度也不亞於治療方案的達成。

低劑量CT篩查可能的副作用:

  • 低劑量CT帶來電離輻射,有些接受篩查的人可能需要接受更多的CT掃描,這意味著更多的輻射暴露。當大規模人群常規進行這種篩查,輻射可能會增加一些人後來患上乳腺癌、肺癌或甲狀腺癌的風險。
  • 低劑量CT篩查假陽性:這個檢查的一個缺陷在於它會發現一些需要更多檢查來確認的異常,但是這些異常經證明並不是癌症(根據美國的全國肺篩查試驗NLST,大約每4個接受低劑量CT篩查的人有1人會有這種發現),額外增加病人心理負擔。

早期肺癌確診檢查可能的副作用:

這可能會導致額外的檢查,例如其他的CT掃描或更多的侵入性檢查如針刺活檢甚至部分肺切除。這些檢查有時會導致併發症(例如肺塌陷)或極少數患者意外死亡。這些併發症甚至發生在沒有肺癌(或者是有非常早期肺癌)的人群中。

上圖描述了篩查後根據不同情況可能發生的場景。從篩查開始到它的終極目標—降低死亡率提升生活質量,以及節省費用—中間隔著好幾步的,並且每一步都有潛在的風險。費用的支出是另外一個問題。因此肺癌篩查的對象應該是肺癌的高危人群。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大都採用美國2013年發布了肺癌早期篩查的建議。這個建議的制定,是基於美國入組5萬人、隨訪6年多、大規模多中心臨床試驗—全國肺篩查臨床試驗(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的結果:對比接受胸片篩查,低劑量CT肺部篩查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根據NLST的研究結果,美國癌症協會發布了針對醫生和其他醫療服務人員對肺癌篩查的指南(很多發達國家也採用了這一指南):應該仔細詢問患者的吸煙史,符合以下所有條件的人可能是肺癌篩查的對象:

? 年齡在55歲至74歲之間

? 健康狀況良好(這點很重要,下面會討論)

? 有至少30包年的吸煙史(每天吸煙的包數乘以吸煙的年數,如每天1包吸30年或每天2包吸15年)

? 還在吸煙或者過去15年內戒煙者

美國上述篩查建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於美國對肺癌高危人群的定義—長期吸煙者。肺癌的風險因素包括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學的,例如肺癌家族史,空氣污染,工作場所接觸到致癌物,長期吸煙,長期吸二手煙等等。但是在當今的美國,有些肺癌風險因素因為美國政府法規原因已經控制的很好,例如空氣污染、水的污染、工作場所接觸致癌物等。吸煙成為了美國最主要的肺癌風險因素且這一因素可以改變。

但是我國的情況(空氣污染、水污染、職業防護等)和美國大為不同,整體上來講,我國符合上述美國篩查建議條件的人應該考慮每年接收一次低劑量CT篩查,但我國應該在美國這一建議的基礎上擴大對高危人群的定義,我國的肺癌高危人群絕不僅僅限於長期吸煙者。非常有必要根據我國的國情以及個體的情況,了解和評估個體的肺癌風險因素,然後根據個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接受肺癌篩查。關於這點可能需要單獨發文說明,太長了。

為什麼是健康狀況良好的高危人群接受篩查?健康狀況不佳不該篩查嗎?

為了最大化肺癌篩查的益處,患者需要健康狀況良好,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發現肺癌,患者需要能夠接受外科手術和/或其他治療以達到治癒的目的。那些健康狀況不佳的人(例如需要家庭氧療的患者)可能無法耐受肺的部分切除或放化療,篩查異常後除了增加心理負擔,沒有任何獲益,因此不是篩查的候選對象。伴隨嚴重的醫療情況的患者,篩查有可能會縮短壽命,或者會阻止他們接受手術的可能。所有篩查不能提供足夠獲益的患者,均不應該冒險接受篩查。

是的,健康狀況不佳的肺癌高危人群也不應該接受篩查。如果情況好轉,可以在諮詢醫生之後再行決定是否應該接受低劑量CT篩查。

為什麼說低劑量CT才是肺癌的正確篩查方式?

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有必要回顧美國肺癌篩查建議的歷史變遷。肺癌一直到現在都是美國和全世界癌症首要的致死原因,因此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就希望設定明確的肺癌篩查建議。上世紀70年代美國NIH資助了一系列的肺篩查臨床試驗,這些試驗主要看對肺部進行胸片篩查是否降低肺癌死亡率。在這些試驗結果出來之前,美國當時的肺癌篩查建議是:肺癌高危人群(長期吸煙者,接觸石棉等致癌物的工人等)應該接受胸片篩查,但對篩查年齡沒有建議。

但是NIH資助的那些試驗的結果都不支持胸片篩查這種方式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這段時間美國沒有明確的肺癌篩查建議。20多年後,低劑量CT掃描問世,美國NIH資助了上文提及的全國肺篩查臨床試驗NLST,招募了5萬名55歲-74歲的長期吸煙者,對比胸片和低劑量CT篩查的結果,經過6.5年的隨訪,結果表明:對比接受胸片篩查,接受低劑量CT篩查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美國肺癌篩查建議歷史變遷

醫生應該和健康狀況良好的患者討論肺癌篩查的益處,局限和潛在的風險。患者在合適的年紀範圍,至少30包年吸煙史,還在吸煙或者過去15年內戒的煙。如果患者決定接受篩查,只要健康狀況良好,他們應該每年接受低劑量CT篩查直到74歲。

從這個歷史變遷,我們也可以看到除了篩查手段和篩查年齡的建議有變化外,美國對肺癌高危人群的定義也在發生變化。現在美國法律法規和職業防護等遠遠強於1980之前,因工作場合接觸石棉等致癌物的風險因素的影響微乎其微,因此美國目前只把長期吸煙者定義成肺癌的高危人群定義。這再一次說明我國只能參考美國現在的篩查建議,但是應該根據個體化的風險因素情況擴大肺癌高危人群的定義。

選擇低劑量CT篩查肺癌,而不是其他的方式,一是因為NLST這個臨床試驗的結果,第二是因為低劑量CT對比常規CT輻射量更小(輻射是致癌的一個風險因素)。胸部X片是一個很有用的檢查,輻射量比低劑量CT還要低,但是有它的局限。胸部的一些情況無法通過傳統的胸部X光片檢測出來。例如較小的癌症可能無法在胸片上顯示出來,肺部的血塊(肺栓塞)也無法在胸片上顯示出來。但低劑量CT在這方面的表現優越。

當然低劑量CT進行肺癌篩查並不是一種完美的方式,只能說從目前人類的技術,以及大規模臨床試驗數據來看,低劑量CT是肺癌篩查相對來講最理想的方式。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相信會有更為理想的肺癌早篩方式問世。

55歲之前或74歲之後就不該接受肺癌的低劑量CT篩查了嗎?

考慮到中國國情和我們個體化的肺癌風險因素,55歲之前或74歲之後當然是可以考慮接受肺癌篩查的。美國建議55歲到74歲之間高危人群接受篩查這個建議的制定是基於如下幾個考慮:

?癌症是一種老年病,儘管也有兒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但是癌症在整個人群中是在50歲之後才高發。考慮到篩查的成本,收益,風險和局限,給出55-74區間是合理的。

?美國NLST的入組對象是55歲-74歲之間的高危人群,從科學嚴謹的態度給出這個建議是順理成章的。但不代表55歲之前或74歲之後沒必要或不應該接受肺癌篩查。在美國這也是一個建議,並不是強制性執行的。

?考慮到肺癌篩查的風險以及篩查異常之後隨之而來的診斷可能帶來的風險,74歲之後接受篩查,整體人群獲益肯定比更年輕的人群要小。

?和美國的醫保覆蓋也有一定的關係。

那我如何判斷55歲之前或74歲之後是否需要接受肺癌篩查?

如果是長期吸煙者,同時還有其他肺癌風險因素的話,例如肺癌家族史、生活在空氣污染程度較高的地方等,55歲之前可以接受肺癌篩查,國內醫生一般建議45歲的高危人群就可以考慮接受低劑量CT篩查了。74歲之後,如果健康狀況良好,此前也是肺癌高危人群且一直接受肺癌早期篩查的話,當然可以繼續接受肺癌低劑量CT篩查。

如果我不是長期重度吸煙者,我就不應該接受篩查嗎?

當然不是!就算你不吸煙,只要你是肺癌高危人群且健康狀況良好,就應該考慮接受低劑量CT篩查。我們一再強調這點:美國的建議是基於NLST的臨床試驗結果以及美國目前整個人群的肺癌高危因素(重度吸煙者)。但是我國國情和美國大不一樣,我們也可以看到1980年之前美國也建議接觸石棉等致癌物的工人去接受肺癌篩查的。

儘管自己不吸煙,但如果同時具備其他幾個肺癌高危因素,例如有肺癌的家族史,長期吸二手煙,長期生活在水和空氣污染程度較高的地區,長期吸入烹飪做飯的油煙,長期接觸致癌物等,是應該考慮接受肺癌篩查的。關於中國國情下的肺癌風險因素我們稍後會發文專門講述。

低劑量CT篩查的輻射會增加我患肺癌或其他癌症的風險嗎?

說到輻射致癌,可能會使很多人對肺癌篩查產生畏懼之心。這個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可不必。讓我們先看看相關數據到底如何,要知道我們每天都在接受自然存在的氡的輻射啊。

首先來第一組數據,來自美國NLST 5萬多例研究的數據:

  • 一次常規CT篩查額外增加的患癌症風險為1/2000之一,而人們一生中死於癌症的風險是1/5。
  • 55歲-74歲肺癌高危人群(長期吸煙),對比接受胸片篩查,接受低劑量CT篩查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所以健康狀況良好的肺癌高危人群,接受低劑量CT篩查的好處是極大的,收益遠遠大於風險。但是非高危人群,儘管因低劑量CT篩查增加的輻射致癌的風險很低,還是不值得冒險,更不用說如果篩查發現異常後,確診手段可能帶來的風險和額外的心理負擔。此外,費用支出也是需要考慮的。

接受一次低劑量CT篩查的輻射量等於一次常規CT篩查輻射量的20%左右,這是為什麼選擇低劑量CT而不是常規CT篩查的原因。

為什麼腫瘤標誌物不是肺癌篩查的正確方式?

篩查針對的人群是高危的健康人群,使用的檢查手段必須對癌變前期或非常早期的癌症高度敏感和特異,篩查出來的準確性(是不是癌症)要非常高。腫瘤標誌物和PETCT(下文會詳細講)是診斷用的檢查手段,診斷針對的是高度懷疑癌症或已是癌症患者的,檢查的目的是進一步明確癌症分期有無轉移,監測治療效果等。

腫瘤標誌物是腫瘤細胞產生並分泌到體液中的,常用血清作為測定的樣品。由於血清的稀釋,檢測陽性率不夠高。又因同一種腫瘤可含有一種或多種腫瘤標誌物,而不同或同種腫瘤的不同組織類型,既可有相同的腫瘤標誌物,也可有不同的腫瘤標誌物,因此只有選擇幾種特異性高的腫瘤標誌物聯合測定某一腫瘤,以利於提高陽性率。診斷肺癌常用的腫瘤標誌物有:CEA、CA153、CYFRA21-1、SCC和CA242等。

肺癌腫瘤標誌物的檢測目的是為了幫助診斷肺癌,另外檢測腫瘤標誌物的目的是監測腫瘤患者手術放化療的療效等。因為肺癌腫瘤標誌物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高,尚沒有發現可用於肺癌篩查的腫瘤標誌物。更沒有臨床試驗證實哪個標誌物可以用來篩查肺癌,降低肺癌的致死率。上述肺癌檢測的腫瘤標誌物也不是肺癌所獨特具有的,其他消化道、呼吸道腫瘤和其他疾病如炎症的也會造成這些指標的升高,造成非常多的「假陽性」。綜上,通過肺癌腫瘤標誌物檢查來篩查肺癌沒有任何的獲益,除了增加醫療花費外,一些不準確的結果還會造成病人極大的心理負擔。

如果一時手癢查了腫瘤標誌物,怎麼辦呢?可觀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檢驗科盧任泉教授視頻腫瘤標誌物報告的合理解讀---盧仁泉 - 騰訊視頻

為什麼PETCT不是肺癌篩查的正確方式?

應用PETCT進行肺癌的篩查也是不正確的,並且有高輻射帶來的額外的致癌的風險。也從來沒有任何臨床試驗或文獻證實PETCT篩查能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或其他癌症死亡率。一次含PETCT檢查的體檢套餐都在人民幣2萬左右,你說民營體檢機構拚命宣傳PETCT用於體檢篩查是為了啥?

PETCT能檢測出來明確腫瘤性質的病灶至少要1CM大小,對低劑量CT篩查能發現的幾個毫米的結節,PETCT毫無優勢。並且這種儀器設備的主要目的是在已經發現了肺內腫瘤之後,幫助確定腫瘤的良惡性的。還有就是已經確診為肺癌的病人,PETCT可用於檢測是否有縱隔和肝臟骨等遠處臟器的轉移,用來區分是早期和還是晚期的。

PETCT檢查病人要接受大量的有害輻射:接受一次PETCT的輻射量是接受一次低劑量CT篩查的16倍以上,相當於人在8年時間內接受到的自然輻射量。對於確實需要PETCT協助進一步明確診斷的患者(良惡性或是否遠處轉移等),無需因為這個輻射原因放棄PETCT檢查。但是花上近萬元人民幣左右接受PETCT作為肺癌篩查這事,咱就算再豪再有錢也還是能免則免吧。

應該在哪裡接受低劑量CT篩查?

很遺憾的是,大型綜合三甲醫院大部分採購的都是常規CT,而不是低劑量CT。民營體檢中心倒是有些是低劑量CT。如果真的是非常著急趕時間的話,可以在民營體檢中心預約低劑量CT篩查。但是對於篩查結果解讀,尤其是當篩查結果異常時,理性看待對民營體檢中心的轉診醫院,不要病急亂投醫,建議到正規腫瘤專科醫院諮詢醫生。其實如果安排得當,也不用那麼趕時間,上海地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配備有低劑量CT的,可以到那裡預約接受低劑量CT的肺癌篩查。這樣如果萬一發現異常,後續的影像科的報告解讀,確診等都比較正規,醫療水平也很高。

如何解讀我的低劑量CT篩查報告?誰來解讀?

篩查最常見的是發現肺內結節,篩查發現的肺內結節分析與記錄如下:

結節按照密度分為實性、部分實性及非實性(即純磨玻璃密度),實性結節(solid nodule)定義為病灶完全掩蓋肺實質;部分實性結節(part-solid nodule)為病灶遮蔽部分肺實質;非實性結節(nonsolid nodule)為病灶沒有遮蓋肺實質,支氣管和血管可以辨認。

報告還會描述結節所在圖層編號,肺結節部位、密度、大小、形態等,並給出隨診建議。隨診CT時還會描述之前發現的結節的變化,如增大,增多,縮小等等。

同時還會記錄其他異常,如肺氣腫、肺纖維化等肺部其他疾病,冠狀動脈鈣化等其他異常發現。

鈣化性結節:邊界清楚,密度高,可見瀰漫性鈣化、中心鈣化、層狀鈣化或爆米花樣鈣化,一般是良性結節。

非鈣化結節:良惡性性質能不確定。通常對於此類結節的隨診至少需要2年,對非實性結節的隨診則需要更長時間。非鈣化結節的隨診方案是低劑量CT篩查中的重要環節,恰當的隨診可增加肺癌篩查的效益,節約有效的衛生資源,避免不必要的醫源性輻射。

有異常不要過分擔心,絕大部分異常都是良性的。建議到專科腫瘤醫院找專業的影像科醫生解讀報告,不要因為過分害怕而病急亂投醫。

這部分問題也可觀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影像科王昇平醫生關於結節的講座。

肺磨玻璃結節的處理---王昇平 - 騰訊視頻

如果篩查結果異常,進一步的檢查如何?

當胸部低劑量CT用於肺癌篩查的時候,常常會發現肺部小的異常的部位(稱為結節或者腫塊),尤其是在吸煙者或之前的吸煙者中。大多數CT掃描上看到的肺部結節都不是癌症。他們更有可能是之前感染、疤痕組織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結果。但是通常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來確認結節不是癌症。

最常見的下一步是再做一個CT掃描來看結節是否隨時間增長。兩次掃描之間的時間間隔可能從1個月到2年,取決於醫生認為結節有多大可能是癌症。這是基於結節的大小,形狀和位置,以及它是否看起來像實性的固體或是囊性的充滿液體。如果結節變大或出現了一些新的結節不好的特徵,醫生採取措施進行確診是否是肺癌。

篩查異常後肺癌是如何確診的?

根據篩查及對篩查隨訪跟進發現的新的結果和你的一些癥狀,如果醫生認為你可能患有肺癌,他或她會給你做進一步的檢查和化驗來確認。

病史和體格檢查

醫生會詢問你的病史,了解你有的癥狀如咳嗽,發熱、胸痛等。了解你是否有腫瘤的家族史和其他風險。醫生會跟你進行體格檢查。如果你的病史和體格檢查的結果顯示你可能會有肺癌,你將接受更多的檢查。

痰細胞學

這個檢查,把你從肺部咳出的粘液樣本(痰)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看看是否有癌細胞。最好的方式晨起咳痰,連續進行3天的檢查。

胸部X片

如果你有疑似肺癌的癥狀,這通常是醫生給你做的第一項檢查。如果可疑跡象出現,醫生可能會給你更多檢查。

CT掃描

CT掃描使用X射線來「拍攝」你身體的詳細橫斷面圖像。不像常規的X射線只拍攝一張照片,CT掃描儀在你躺在檢查床上圍繞你轉的時候拍下很多影像。然後計算機會把需要檢測病變的身體部位的影像資料轉換為一張張的切片照片。

比起常規胸部X射線,CT掃描更可能顯示肺部腫瘤。同時也能顯示任何肺部腫瘤的大小,形狀和位置,幫助查找增大了的淋巴結,這些淋巴結可能含有從肺部轉移來的肺癌細胞。

病理活檢

如果CT掃描結節或腫塊顯示有可疑的惡性特性,那麼醫生將會進行採用以下三種方法對腫瘤進行取樣去看看是否有癌細胞(病理診斷),這稱為活檢。活檢包括:

  • 支氣管鏡檢查:醫生把一根長而細的纖維導管通過你的鼻腔經過喉嚨到達肺部的氣管結節附近。支氣管鏡尾端有一個細小的空針可用於穿刺結節並取得樣本。
  • 穿刺活檢:如果結節在肺的外部,醫生可能會把一個細針沿著胸壁的皮膚插進結節中取得活檢樣本。
  • 外科切除活檢:如果結節是癌症的可能性更高(並且結節無法做針刺活檢),可能需要外科手術來切除結節和周圍的一些肺組織(有時也會切除整個肺葉),進行病理的診斷。

如果到了這一步,需要了解更多肺癌病理報告的情況,可閱讀文章"一文讀懂肺癌病理報告"一文讀懂肺癌病理報告,或者觀看上海市胸科醫院蔡旭偉教授的肺癌科普,對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和治療有詳細的介紹

肺癌科普——蔡旭偉教授 - 騰訊視頻。

肺癌的體征和癥狀

大多數肺癌不會造成任何癥狀,直到肺癌已經擴散癥狀才比較明顯。但是有些早期肺癌確實有一些癥狀。如果你注意到了這些癥狀,你應該找醫生,這時候癌症可能會在較早的階段被診斷出來,這時候治療更為有效。最常見的肺癌癥狀如下

? 持續咳嗽或者咳嗽加重

? 痰中帶血或咳出鐵鏽色痰

?胸痛,深呼吸、咳嗽和大笑時加重

?聲音嘶啞

?體重減輕且食慾減退

?呼吸短促

?感覺疲倦或者虛弱

?支氣管炎和肺炎之類的感染,這些感染沒有好轉或者病情反覆

?新發的哮喘

如果肺癌已經擴散到遠處的器官,它可能會導致

?骨疼痛(例如背部疼或臀部疼痛)

?癌症擴散到腦部或者脊柱的神經系統病變(如頭疼、虛弱或者手臂或腿部麻木,眩暈,平衡問題或者癲癇發作)

?癌症擴散到肝臟造成的皮膚和眼睛發黃(黃疸)。

?癌症擴散到皮膚或者淋巴結在身體表面形成的腫塊,(免疫系統細胞聚集處),例如在頸部或者鎖骨上的淋巴結

這些癥狀的絕大多數更有可能是由於肺癌之外的原因導致的。如果你有任何上述癥狀,馬上去看醫生是非常重要的,確保能查明原因,根據需要接受治療。

祝各位健康。

----更多文章請到尚方慧診講腫瘤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知乎用戶

----關注微信獲得更多腫瘤專業資訊和國內外腫瘤就醫深度見解:sfhz-patient


肺癌早期比較容易誤診。首先,早期肺癌的癥狀很不明顯或很難引起人們重視。絕大多數的肺癌患者早期無任何癥狀,部分即使有癥狀者,其癥狀也往往缺乏特徵性,難以引起患者甚至醫生的重視,這是導致肺癌患者不能早期發現的重要原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肺癌目前位居全世界癌症死因的首位。全世界每年的新增病例超過120萬。在男性腫瘤死因中已居首位,在女性中僅次於乳腺癌居第二位。

在我國預計到2025年,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將超過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由於早期肺癌往往缺乏臨床癥狀,多數病人就診時發現的肺癌已是中晚期。如果能早期發現那預後將完全不同。如直徑小於2厘米的肺癌通常無遠處淋巴結轉移,手術切除有良好的預後,五年存活率可達70﹪。

下面介紹一些診斷肺癌常用的檢查方法。

X線檢查

X線診斷為診斷肺癌最常用之手段,其陽性檢出率可達90%以上。有方便、價廉、省時、放射劑量小等優點,但早期無異常徵象,且敏感性低,漏診率高。

較早期肺癌的X線表現有:

  • 孤立性球形陰影或不規則小片浸潤;
  • 透視下深吸氣時單側性通氣差,縱隔輕度移向患側;
  • 呼氣相時出現局限性肺氣腫;
  • 深呼吸時出現縱隔擺動;
  • 如肺癌進展堵塞段或葉支氣管,則堵塞部遠端氣體逐漸吸收出現節段不張,這種不張部如並發感染則形成肺炎或肺膿腫。

較晚期肺癌可見:肺野或肺門巨大腫物結節,無鈣化,分葉狀,密度一般均勻,邊緣有毛刺、周邊血管紋理扭曲,有時中心液化,出現厚壁、偏心、內壁凹凸不平的空洞。倍增時間短,當腫物堵塞葉或總支氣管出現肺葉或全肺不張,胸膜受累時可見大量胸液,胸壁受侵時可見肋骨破壞。

CT檢查

胸部CT具有普通X線檢查無法比擬的優點,是最有價值的無創檢查手段。它解析度高,能發現更小和特殊部位的病灶,如能夠顯示直徑&<1 cm的早期病灶及普通胸片不能發現的隱蔽部位病灶。CT可發現腫瘤所在的部位和累積範圍,也可大致區分其良、惡性。

腹部CT對於觀察腹內諸臟器如肝、腎、腎上腺等有無轉移非常有幫助,能夠顯示縱隔和肺門淋巴結的腫大,有助於肺癌的臨床分期,對於腫瘤的分期和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來發展的螺旋式CT,掃描速度快,解析度高,可顯示肺內小於5 mm的小結節,並可進行圖像三維重建,有利於肺癌的早期診斷和良、惡性腫瘤的鑒別。

ECT檢查 

ECT骨顯像比普通X線片提早3~6個月發現病灶,可以較早地發現骨轉移灶。如病變已達中期骨病灶部脫鈣達其含量的30%~50%以上,X線片與骨顯像都有陽性發現,如病灶部成骨反應靜止,代謝不活躍,則骨顯像為陰性X線片為陽性,二者互補,可以提高診斷率。

核磁共振(MRI)

MRI在肺癌的診斷和分期方面有一定價值,其優點在於可以在矢狀和冠狀平面顯示縱隔的解剖,無需造影清晰地顯示中心型腫瘤與周圍臟器血管的關係,從而判斷腫瘤是否侵犯了血管或壓迫包繞血管,如超過周徑的1/2,切除有困難,如超過周徑的3/4則不必手術檢查。腫瘤外侵及軟組織時MRI也能清晰顯示,對肺上溝瘤的評估最有價值。在檢查肺門和縱隔淋巴結方面,MRI與CT相似,可清晰顯示腫大的淋巴結,但特異性較差。

MRI檢查在肺癌中MRI的應用指征主要為:

  • 對碘過敏患者,或者CT檢查後仍難以診斷的特殊病例。
  • 肺上溝瘤,需要顯示胸壁侵犯及臂叢神經受累情況。
  • 需要判斷縱隔中的心包及大血管有無受侵,或者上腔靜脈綜合征的病例。
  • 需要鑒別手術或放療後腫瘤複發和或纖維化的病例。

正電子發射斷層(PET)

其他檢測手段對於腫瘤性質較難確定的時可以考慮使用。它可以發現意料不到的胸外轉移灶,能夠使術前定期更為精確,同時它有助於明確分期,早期鑒別腫瘤複發,對腫瘤進行再分期等。

胸外轉移病例中無假陽性率,但是在縱隔內肉芽腫或其他炎性淋巴結病變中PET檢查有假陽性發現需經細胞學或活檢證實。

內鏡

(1)纖維支氣管鏡(纖支鏡)檢查是肺癌診斷的一個重要方法,有如下用途:

  • 常規檢查,對任何可疑為肺癌的患者,都需要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尤以早期中央型肺癌為首選。
  • 對影像學檢查陰性,而痰脫落細胞學陽性的病例,作纖支鏡檢查。
  • 經纖支鏡取得標本做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
  • 經支氣管穿刺活檢。其活檢陽性率達60% -70%。

(2)電視胸腔鏡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檢查方法。

經胸壁合適的部位插入胸腔鏡,在電視的引導下,可對肺的周圍病灶,胸膜上的病灶做活檢,也可對縱隔腫大的淋巴結做活檢,因而對肺癌的確診和正確分期有重要的作用,特別對胸腔積液而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積液的細胞學檢查顯示陰性結果的,對進一步診斷有幫助。

縱隔鏡檢查

當CT可見氣管前、旁及隆突下等(2,4,7)組淋巴結腫大時應全麻下行縱隔鏡檢查。在胸骨上凹部做橫切口,鈍性分離頸前軟組織到達氣管前間隙,鈍性遊離出氣管前通道,置入觀察鏡緩慢通過無名動脈之後方,觀察氣管旁、氣管支氣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位的腫大淋巴結,用特製活檢鉗解剖剝離取得活組織。臨床資料顯示總的陽性率39%,死亡率約佔0.04%,1.2%發生併發症如氣胸、喉返神經麻痹、出血、發熱等。

在肺癌的診斷中還有其它的檢查方法可以幫助確認是否肺癌,肺癌種類以及擴散的程度。

  • 如痰檢查:用顯微鏡檢查痰中是否有癌細胞,因檢測靈敏度低,臨床上已少用;
  • 細針活體檢查:靠近胸壁較大的周圍型肺癌,用細針取出少量肺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含有癌細胞;
  • 通過支氣管內超聲波檢查、食道內窺鏡超聲波檢查等方法來進行肺癌的診斷,檢查的準確性也比較高。

上述檢查的方法雖然很多,但肺癌的確診還需要病理的證實,僅通過影像學的及臨床上發現的腫瘤生物學行為是不能確診肺癌的,但不是所有的病人在早期就行病理檢查的。由此對於一些高危人群或疑似病例採取有效的檢查手段,可以早發現、早治療,降低漏診率,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媽媽在兩個禮拜之前肺部做了手術。
剛住院的原因是因為普通ct查出來左肺上部佔位,臨床診斷為良性腫瘤,但是不排除惡性腫瘤的因素。大小為一節大拇指大小。大夫開始要求周四做穿刺,做病理報告確定一下。但是周二去了市裡做了一個pet ct,價格在八千左右。並未確診出佔位的東西是腫瘤,懷疑可能是炎症。
因為pet ct是檢查全身的,所以除了原來的主訴以外,也查出來左肺下部有一節結,診斷為不排除惡性腫瘤。
而就是這個意外檢查出來的東西對我們全家產生了重要意義。
本來確定周四先做穿刺檢查的手術流程變成了先割掉結節,再檢查上部的佔位。
焦慮的手術等待了三個小時,大夫把割出來的結節拿出來給我們看然後去做病理報告。
而結果是這個小結節是癌,分子量很小,算是癌細胞的萌芽,大夫說要是再過半年癌的發展就不好治療了。
而原來的佔位隔出來發現是囊腫。滿滿一包都是膿。
圖比較噁心就不附了。
但是pet ct真的是救了媽媽一命。


每年定期做體檢,體檢項目加上肺癌的標誌物檢測或者肺部照片,早期肺癌是沒有任何癥狀的,如果你等到有癥狀的時候才看醫生,基本上都是晚期了。
所以為了自己健康著想,請定時做更全面的體檢。祝你身體健康。


1.咳嗽是最常見的癥狀。

2.咳血則最有診斷意義,多為痰中帶血絲。

3.凡呼吸道癥狀超過兩周經治不愈,尤其是痰帶血、乾咳或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病人,近期咳嗽聲音或性質改變,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

4.體檢發現胸片異常的,如肺結核痊癒後的纖維增殖性病灶應每年隨診,若病灶增大應進一步排除肺瘢痕癌的可能。

5.反覆同一部位發生肺炎,也要警惕肺癌。

只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有可能把疾病扼殺在搖籃中,否則,一旦疾病發展起來,如一方惡虎,悔之晚矣!


早期肺癌一般並不產生癥狀,所以又叫無癥狀期,短則數月,長則幾年,因人而異,此時病人極少就醫,所以臨床上非常難發現,部分肺癌的早期癥狀只是乾咳、低燒、咯血和胸痛等一般呼吸道癥狀,這些癥狀與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病相混淆,非常難造成病人的注意。除了那些癥狀外,由於肺癌對其他神經之類的壓迫,多數外在體征上也會有所表現,病人及家屬應多加留意,並及時就診。

1)局限性喘鳴音:為單側性局限性喘鳴聲,特別在吸氣階段的喘鳴音,咳嗽後並不消失,是肺癌早期體征之一,但為時短暫,容易被忽視。


2)淋巴腺轉移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左側多見)時出現聲音嘶啞。喉鏡縱膈檢查有患側聲帶麻痹。


3)癌腫壓追上腔靜脈時,常見於右上葉小細胞癌,頭部和上肢靜脈迴流受阻,產生頭面部和上半身瘀血水腫及靜脈怒張(即上腔靜脈壓迫綜合症)。


4)肺尖部的肺癌又稱為肺上溝瘤,常壓迫頸交感神經造成同側瞳孔縮小。上眼瞼下垂、眼球內陷、眼裂狹小和額部少汗等霍納綜合症。


5)壓迫臂叢神經造成同側肩臂酸痛,不能抬舉,肩部及手指有放射性疼痛和感覺異常,肌肉萎縮。


6)壓迫食道造成吞咽困難,甚至發生支氣管一食道瘺,引起肺部感染,壓迫氣道嚴重時可窒息而死。


7)壓迫膈神經時造成同側膈肌麻痹和上升,X線透視可見病側膈肌運動遲緩,縮鼻吸氣有矛盾運動。


8)腫瘤接近胸膜時可造成反應性胸腔積液,侵及胸膜時常產生血性胸腔積液。


9)癌腫侵犯迷走神經會使心率加速,侵犯心肌的傳導系統可造成心律不齊,侵犯心包可產生心包積液,出現縮窄性心包炎的癥狀。


10)肺癌通過淋巴轉移時可見到相應部位淋巴腺群腫大和鄰近相應部位的壓迫癥狀。通過血路轉移到腦、骨、肝等部位時,均有相應的體征出現。


11)其他體征,四肢關節疼痛或肥大杵狀指,多發性神經炎,重症肌無力,庫欣綜合症及男性乳房增生肥大,精神異常等。


12)舌苔以厚膩苔為多,黃苔剝脫苔次之,舌體有裂紋及芒刺者明顯增多。舌下青筋顯露,大絡脈充盈,小絡脈曲張,舌下瘀斑瘀點明顯增多。


13)臉色,肺癌病人的臉色多見蒼白,無光澤,潮紅,紫紅,面紅如妝,面部蟹爪紋、晦暗、萎黃等異常表現,尤以兩頰部為顯著。尤其是顴部的蟹爪紋隨著臨床分期的加重而加重。


目前真正有推薦的還是低劑量CT。美國NLST的結果推薦所有55-74歲的吸煙大於30包年(如每天2包吸了15年)的現在還在吸或者已經戒煙的人接受低劑量CT的篩查。
穿刺活檢、PET-CT是低劑量CT篩查陽性後的後續干預措施。
目前NLST的結論能不能推廣到一般人群或者環境污染地區人群尚無結論。也就是說,你覺得自己每天吸霾要好好篩查了,可以,但是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你這麼做。
低劑量CT篩查的結果要好於胸片。
胸片+痰脫落細胞學不優於單純胸片。
基因檢測……你要測什麼基因?
腫瘤標誌物……特別是基於血清的蛋白標誌物,一般用於腫瘤治療後療效和複發監測,用於早診的,目前還沒有……


不差錢的話做個PET-CT,能夠比較早期發現問題


為早期診斷肺癌、普及肺癌防治知識,了解一些肺癌的早期癥狀是非常必要的。總的來說肺癌早期的主要癥狀有以下幾個方面:

(1)咳嗽:肺癌患者最為常見的自訴癥狀便為咳嗽。60%左右的患者以此為首發癥狀。主要為陣發性刺激性的乾咳,無痰或有僅有少量白色泡沫痰。

(2)咯血:這是肺癌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也是常見的首發癥狀之一。約30%患者以此症首發。通常為偶發性的痰中帶血點、血絲。

(3)胸痛:是早期肺癌患者較為常見的癥狀,20%-30%患者以此首發。腫瘤累及的部位不同,可產生不同感覺的疼痛,如不規律的胸部鈍痛或隱痛;有明顯壓痛點的胸痛;隨呼吸、咳嗽、變換體位而加重的疼痛等。

(4)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常常是多種原因造成。許多肺癌患者本身就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肺病,肺癌的發生會導致原來癥狀的加重;另外若腫瘤位於大的支氣管,可導致其狹窄、阻塞,進而影響呼吸等等。

(5)發熱:肺癌可造成阻塞性肺炎引起發熱,這種發熱許多病人經過抗生素治療後可得到緩解;另外腫瘤本身也可引起癌性發熱,往往表現為持續不退、抗生素治療可能無效。

(6)體重減輕:是常見的癥狀,並不一定是晚期表現。

(7)其他:肺癌可引起伴瘤綜合征,比如神經肌肉病變(肌病綜合征等)、黑棘皮病、肥大性骨關節病、內分泌改變(庫欣綜合征、類癌綜合征等)等。

肺癌產生的癥狀與感冒、肺炎、支氣管炎等很相似,很容易被忽視。因此對於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一定要對上述癥狀提高警惕,一旦發現有類似癥狀應及時就醫。
通過相關檢查如胸片、CT、纖支鏡等可以及時發現病灶,早期診斷,只有這樣,才能在與癌症的戰鬥中贏得更多的時間,提高生存率。

(大蒜說)


定期CT吧,我們科經常有病人什麼感覺也沒有就是體檢查出來的結節,很小,拿掉就可以了


體檢時首選64排CTCT的優點在於能夠顯示一些普通X線檢查所不能發現的額病變,包括小病灶和位於心臟後、脊柱旁、肺尖、近膈面和肋骨頭部位的病灶。CT還可以顯示早期肺門和縱膈淋巴結腫大,CT更容易識別腫瘤有無侵犯臨近器官。高解析度CT可清晰地顯示腫瘤的分葉、邊緣的毛刺、胸膜凹陷征,支氣管充氣症和空泡征,甚至鈣質分布類型。
至於樓上所說的PET-CT,價格昂貴,PET掃描對肺癌的敏感性可達95%,特異性可達90%,對發現轉移病灶也很敏感,但對肺泡細胞癌敏感性較差,評價時應當給予考慮。
還有樓上的樓上說的腫瘤標誌物檢查,並不推薦。原因是腫瘤的標誌物很多,其中包括蛋白質、內分泌物質、肽類和各種抗原物質如癌胚抗原(CEA)及可溶性膜抗原如CA-50、CA-125、CA-199,某些酶如神經特異性烯醇酶(NSE)、cyfra21-1等雖然對肺癌的診斷有一定幫助,但缺乏特異性,對某些肺癌的監測有一定價值。
以上材料援引自人衛第七版《內科學》


我也推薦基因檢測的方法,做一個petct的輻射太大了,而且在醫院裡預約啊等等的很麻煩,再說了ct很多時候是不能定性的,尤其是早期,意義不能說沒有,但是不大。


上一次哈佛的David Christiani在北京開了一個有關早篩的講座,我跑去聽了一下,大致的內容是,高危人群 (吸煙者,老年人,霧霾下生活的人民...)應該每年做一次低劑量CT。詳情請看:從數字來看,體檢究竟給你帶來什麼。

另外對於傳說中低劑量CT會帶來的輻射,其實真的不科學。因為一次低劑量CT帶來的輻射 = 6個月大自然給我們的背景輻射。真的得了肺癌中晚期,不管能不能治(當然並不是像樓上說的,所有晚期病人都只活幾個月就走),病人都會很受罪...


刺激性咳嗽,且久咳不愈或血痰 肺癌 多生長在支氣管壁,由於癌細胞的生長,破壞了正常組織結構,強烈刺激支氣管,引起咳嗽。經抗生素、止咳藥不能很好緩解,且逐漸加重,偶有血痰和胸痛發生。此種咳嗽常被認為是肺癌的早期信號。


我就說說我這幾日的經歷。
上周五晚上接到爸爸的電話,說奶奶的病是肺癌!一夜睡不著,把知乎上關於肺癌的答案翻了個遍,各種忐忑不安!
在大姑小姑和小姑丈稍許絕望中,我下決心,再去好好檢查一次,如果是,一定好好治療,畢竟奶奶看上去一點不像75歲的人,精神和身體都很好。
第二天我去公司發了幾封郵件,跟老大請了一周假期,星期天就飛到桂林,直接讓老爸把奶奶從蒙山小縣城接到桂林某解放軍醫院腫瘤科,住院,檢查,各種煎熬的等待。
CT結果顯示,左肺支氣管堵塞,左肺不張,各種陰影區,醫生一看就說99%是肺癌。
奶奶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每天都逗著她樂呵呵的,陪她逛公園,幫她按摩。看著她精神很好,我心裡更是悲傷。
周三早上奶奶在憂心忡忡中做了支氣管鏡,呼吸科的醫生看了很久,分不清是不是腫瘤,叫了他們科主任去協助,估計十分鐘後,那個科主任找我說是不是腫瘤科的,我說是,他說了一句讓我很驚訝的話,說這不是腫瘤,是結核!!!!我那時候驚呆了,停頓了一會,讓他再重複一次!他說從支氣管鏡里看應該是支氣管結核,擴散到肺部了。還不確定是否伴隨腫瘤,還要做病理分析。
最後痰檢分析是肺結核,醫院讓趕緊出院。周五的時候回到縣城裡的結核門診,做結核治療。
雖然還沒拿到肺部活體的病理報告,但我覺得已經能排除肺癌了。這對我來說這的是激動不已。

之前縣醫生說基本確定是肺癌,桂林某解放軍醫院腫瘤科的醫生也說99%是肺癌,奶奶早期各種長期感冒,長期咳嗽等等癥狀都符合各位知乎達人的描述。

已在回上海的火車上了,奶奶住院做肺結核治療,據說今天就沒那麼咳嗽了,希望一切都好起來。
只要有希望在,生活就更美好。


腫瘤位於氣管支氣管的中心型肺癌多有臨床癥狀,如刺激性咳嗽、痰中帶血或血絲痰等,而早期周圍型肺腺癌則沒有任何癥狀,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早期發現是提高肺癌治癒率的關鍵,早期的肺癌篩查更顯重要。

需要早期進行肺癌篩查的人群主要包括四類:

1.長期吸煙,尤其是男性年齡大於50歲者;

2.直系親屬有肺癌者;

3.工作和生活環境中存在致癌因素者;

4.肺部反覆慢性損傷,如反覆感染、肺結核等。

出現以下幾種異常的時候需要早期篩查:咳嗽久治不愈;胸痛,尤其是在深呼吸時加重者;肩痛伴有手指麻木;伴有或不伴有眼瞼下垂;聲音嘶啞;其他如體重下降、呼吸短促、支氣管炎反覆發作等。

常規體檢中的胸透和胸片不能發現早期肺癌要做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有條件的患者還可以選擇PET-CT以及MRI等篩查手段。其他篩查手段還有:痰液細胞學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經皮細針抽吸活檢等。


我不是專業人士,只是想插句嘴,肺癌的檢查(特別是早中期疑似)不能單單靠每年單位體檢的胸透車掃一下就完事,很容易就被忽視的
既然懷疑有可能是肺癌了,也沒有太多必要再強調戒煙和改善環境增強體質之類的病前預防了,應該儘早檢查儘早治療,你以為省下來的檢查費能抵掉之後的治療費用么?最好不要抱有僥倖心理!
因此再小心一點也不為過,經濟寬裕的可以去和醫生商量一下做個CT甚至PETCT,錢少的話也可以至少看看癌胚抗原吧;而且最好在大一點城市的腫瘤專科醫院檢查。
再次強調我不是專業人士,也許存在誤導,只是僅供參考


如果癌症早期發現,其治癒率還是很高的。但目前我國癌症防治的現狀是,患者在確診時都不是早期,通過腫瘤標記物檢測結果的時候已經晚期了,醫院都以治療中晚期患者為主。

癌症如果是早期發現,手術後可以作為慢性病治療,存活幾年、十幾年沒有問題。甚至如果能更早期發現癌症的跡象,通過早干預、早預防,定期體檢等干預手段完全可以避免或延緩癌症的發生和發展。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將癌症定義為可以治療、控制、甚至治癒的慢性病,那是建立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基礎上,以及未來隨著醫學的進步,癌症可以像慢性病一樣進行治療。


所以肺癌早期可以通過基因檢測檢查出來。


癌症超早期篩查檢測可有效檢出處於可逆的亞臨床期癌症人群,從而積極進行預防干預,降低癌症的發生。引發肺癌的基因是P53,P53基因定位於第17號染色體短臂上,由11個外顯子組成,其蛋白產物是相對分子量53000的核心DNA結合蛋白,能保護DNA免受射線和藥物的襲擊,並通過協同作用阻止細胞增殖、刺激DNA修復和促進凋亡細胞的死亡以起到保護作用。P53基因的野生型是腫瘤抑制基因,抑制細胞的惡性轉化、抑制細胞的增長,是細胞增長的負調節因子,而當其中一個或一對等位基因發生突變形成突變型基因時,產生的失活p53蛋白能促進細胞的惡性轉化。P53基因突變發生率在不同腫瘤的分布中平均達57%,在某些亞型的腫瘤中高達80%。


因此這對早期發現腫瘤高危人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生存率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2007年衛生部關於印發《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的通知,已將「P53基因的基因突變檢測」列入《目錄》。


研究發現P53抑癌基因的檢測範圍相當廣泛,幾乎涵蓋了對居民生命危害健康的多種癌症,包括血液系統癌症、淋巴系統癌症肝癌、乳腺癌等等。基本上包含了危害我們生命健康的大多數的腫瘤。對腫瘤的早期防治能夠提供超早期的預警檢測。

我說一下哪些人需要腫瘤超早期篩查吧

1 腫瘤高危人群,45歲以上長期生活在大城市工作壓力比較大的職業;

2 有腫瘤家族史、遺傳性易感病人;

3 職業因素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或者是放射線;

4 有慢性癌症或者是癌前病變者;

5 長期抽煙酗酒或者是過多攝入高脂肪的肥胖的人群。


推薦找正規的三甲醫院進行檢測,醫生可以根據基因檢測報告給予精準的治療方案。


40歲以上,有高危肺癌因素者(大量吸煙史及被動吸煙,職業接觸,家族有肺癌患者等),每年查低劑量CT,可以做到早發現,其他方法都很有限。


推薦閱讀:

為什麼化療在美國,門診即可完成,而不需要住院?

TAG:癌症 | 醫學 | 體檢 | 環境污染 | 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