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有一段,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諮詢李靖、 李勣,二人均推辭,為何世民更重此二人?
12-16
《資治通鑒》原文如下:世民腹心唯長孫無忌尚在府中,與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車騎將軍三水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世民猶豫未決,問於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問於行軍總管李世勣,世勣辭;世民由是重二人。
首先,這段記載的可信性很成問題。因為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在困境中的鋌而走險,所以,處事機密,而李靖、李世績都不是李世民集團中人,李世民怎麼可能向二人透露?
就算可信,二人的反應也是正常。因為李靖能征善戰、軍功赫赫,李世績是山東豪傑領袖,頗有政治能量,無論李建成還是李世民繼位,都要重用二人,所以,二人根本沒有必要冒險。
李靖曾經死罪,李世民求情才救了他。徐世績孤守虎牢關,李世民飛軍趕去救援。李世民算是救過他們兩的命的,這是世人都知道的。他兩人為了活著為國家對抗突厥,而辜負個人道義,如果李世民失敗,他兩人一輩子都將背負罵名活著,所以李世民敬重他們
如果徐圖之的情況下,結交手握重兵的領兵大將也是增加勝算一種手段。不過站在那兩人基礎上,沒必要淌那渾水,無論誰勝,他們不站隊是最佳選擇,站隊反而有站錯隊風險。
不過太子和建成通過一些戰役實施,調走了秦王府的原有部隊和將領,搞得秦王府兵力不足,事後東宮衛士圍攻玄武門,差點沒守住。結交統軍大將,也是找外援的一個必要手段,秦王有必要結交,二李不摻乎也是很自然的結局
問法很關鍵,告知目的而不告知手段,主要是為了讓他們表明中立的態度,只要他們不轉身去告密,大事可成!
重用守節之臣,鼓勵臣下學習
推薦閱讀:
※如果蒙元興起的時候,遇到的不是南宋,而是鼎盛時期的漢或唐,那麼蒙古人能不能完成統一?
※唐朝的人是如何看待武則天的?
※唐藩镇割据时,朝廷真的弱到无力讨伐吗?什么导致朝廷不如地方?为什么不借郭子仪的余威收服藩镇呢?
※如何评价唐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