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化角度來說,女性月經有何意義?

為什麼卵子的數量一開始就固定了?
為什麼不能用完再造?
為什麼要定期排出來?


注意:以下涉及「策略」、「方法」的用語,都是對演化穩定策略的簡單表述,而非生物主觀意識產生這一策略。

首先回答幾個小問題,為什麼是一開始就儲存一大批卵子,而不是有需要的時候再製造出來。我沒有找到paper確切地敘述這個問題,不過很可能的原因是:精子等不及了。一個精子在女方體內至多可以存活5天,與此同時,卵細胞減數分裂產生卵子遠遠沒這麼快。(減數分裂產生成熟的精子Sperm至少需要六七十天,就算是卵母細胞一刻不停分裂,也趕不上這個速度。)所以,一個更加好的方法就是先存著,定期釋放。

至於為什麼卵子成熟以後若碰不見合適的精子就會被排除體外,恰好quora上有一個類似的問題Menstruation and Menstrual Hygiene Management (MHM): What is the evolutionary benefit or purpose of having periods?,人人網的楊岩同學提供了很好的翻譯為什麼女人進化出月經,粘貼如下:

很高興有人問到這個問題。真的,這個問題是人類生物進化史上最具有富於啟發性,同時也是最讓人困擾的問題。而且,幾乎沒什麼人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兒。所以,來來來,朋友們,圍著圈圈做好,一起來聽聽這個牛逼的故事:

女人為什麼會有大姨媽 ?

和大家的常識相反,大多數哺乳動物是沒有大姨媽的。實際上,大姨媽是區分高級靈長類動物和其他哺乳動物的一個元素,像一些蝙蝠和象鼩目動物。(狗的陰道會流血,但那不是月經)。然而,新一代女性的月經量比其他動物都多。(女性的月經量大約每次20-100ml)。以這樣的方式丟失寶貴的血液真是血淋淋的蠢啊(原文為 bloody stupid……)。不僅白白的丟失了營養還讓你什麼都做不了,最致命的還是向周圍的獵食者暴露了行跡。

那麼為什麼女人要來大姨媽?

為了更好的理解為什麼女人要來大姨媽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從貫穿人整個生命的最初的原始的關係 ---- 母親 - 胎兒的聯結說起。

女性懷孕的時候是不是很美?去看看與之相關的任何一本書,其中都會這麼描述——一個準媽媽,把一隻手溫柔的放在自己的隆起的肚子上。她朦朧的眼神中滿滿都是愛意與期許。你可以感受到,這個女人可以為了撫育和保護她的孩子而做任何事情。當你把書翻開,你能閱讀到更多的關於這個偉大的共生的故事。女性妊娠期的生理改變可以說完完全全是一個「利他主義」的改變,這些改變完美的建造了一個十分適合孩子生長的環境,卻把母親毀得「一塌糊塗」。但是如果你懷過孩子,你可能會知道真實的故事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這些完全的利他主義的改變確實存在,但是它們只是讓你在幾周或者幾個月內感到噁心,乏力,全身酸痛,失禁,高血壓和焦慮,其中 15%的女性可能還會經歷致命的併發症。

然而站在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角度來說,這簡直太瘋狂了。因為大多數的哺乳動物是非常愉快的渡過孕育時光的。即使馬上就要生一窩 12 個小崽子,懷孕這段時間它們該躲天敵就躲天敵,該捕獵就捕獵,。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如此特別呢?答案就在那個奇異的胎盤裡。對於大多數哺乳動物來說,胎盤是嬰兒的一部分,是和母親血管相連接向胎兒輸送營養的東西。而那些有袋類的動物甚至都不讓胎兒接觸到它們的血液,他們只是分泌一種類似的奶的東西穿過子宮壁而達到輸送營養的目的。只有很少的一些哺乳動物,包括靈長類動物和老鼠進化出了我們所說的「絨毛膜受血」的胎盤,而我們人類的也許是其中最「骯髒」的一種。

在子宮裡有一層厚厚的子宮內膜,裡面包含著一些小血管。子宮內膜是新生胚胎的唯一供血區。不斷生長的胎盤逐漸長了進去並穿過動脈壁與母體血管連接起來,直接把血液輸送到到飢腸轆轆的胎兒那裡。胎盤還會侵入附近的組織,並將這些組織全部幹掉,長出豐富的動脈血管並分泌大量的激素,這樣它們就可以佔領這塊新的領地。這些激素讓母體的動脈血管麻痹,以至於母體自己都不能再收縮那些動脈了。

這些過程的意義就是,嬰兒可以直接不受限制的接受來自母體的血液供應。胎盤還能製造激素,然後利用激素操縱母體。舉個例子,比如胎盤分泌的雌激素可以提升母體的血糖,擴張母體的動脈血管,或者直接劇烈的升高血壓只為了自己能得到更多的養分。它也確實這麼做了。一些嬰兒的細胞直接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循環。在接下來一輩子里,它們會在母體的血液和器官,甚至大腦裡面生長,讓媽媽成為一個遺傳嵌合體(genetic chimera)

這事兒看起來有點大不敬。事實上,這是一場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他們都在儘力使自己達到這場進化比賽中的最優。你看,媽媽和胎兒之間在遺傳上的利益其實是不太一樣的。媽媽希望把資源平均分配給每一個存活的孩子,包括那些將來可能懷上而不是那些有可能會死去的孩子。胎兒呢,希望自己能生存下來,所以他們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索取,能拿多少就要多少。(不是他們有意的,而是進化出來的一種類似潛意識的行為)

然而這裡還有第三個玩家 --- 父親。他的遺傳利益與母親的相比來說是也不一樣,因為媽媽生出的其他孩子有可能不是他的。在胎兒身上,一些從父親那兒遺傳到的基因會在胎盤中激活。這些激活的基因將會無情的以犧牲媽媽的代價給自己掙福利。 這個過程稱之為遺傳印記(genetic imprinting)。

我們是如何進化到這種兇殘的「絨毛膜受血」胎盤形式的?為何給胎兒和他們的父親如此非同尋常的權力呢?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靈長類動物中都呈現出胎盤的侵入性愈演愈烈的趨勢,但完整的答案可能已經消失在迷霧裡了。

然而結果,是清晰的。正常的哺乳動物懷孕時一個非常有序的過程,因為媽媽是一個獨裁者。她的後代生或者死,都在她的一念之間。她控制著營養供給,任何時候都可以選擇排出或者重吸收這些營養,只要她願意。而相對應的,人類的懷孕,是通過委員會表決的 --- 這可不是一般的委員會,這個委員會裡面的成員都心懷鬼胎,每個人的利益交錯,而且之間也只分享一點點信息。就像拔河一樣,不僅有時候會扭打在一起,偶爾還會發動一場戰爭。許多潛在的致命疾病,比如異位妊娠,妊娠糖尿病,先兆子癇等等,這些都可以追溯到這個遊戲起始走錯的幾步上。

不過,這和懷孕有毛線關係啊?Huh~我們快說到那兒了

從女性的角度來看,懷孕永遠都是一個巨大的投資。因為她的種族進化出了「絨毛膜受血」的胎盤,讓這個投資更大了。一旦胎盤成功植入,她不僅喪失了對自己激素的全面控制,還面臨著胎盤娩出時大出血的風險。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女性會非常非常仔細的篩檢胚胎。為了一個虛弱不能存活甚至像低人一等的胎兒冒這個巨大的風險顯然不值得。

現在輪到子宮內膜出場的啦。你可能已經知道子宮內膜是如何溫柔體貼的營造環境,只為了可以把精緻的胚胎攬入自己的懷抱。事實上,並非大家想像的那樣。多虧了一些研究者的好奇心,他們曾經在老鼠身上的每一個地方都嘗試過植入胚胎。你猜怎麼著,對胚胎最難生長的地方就是 ---- 子宮內膜!

跟「溫柔的懷抱」這一說法相反的是,子宮內膜是一個致命的試驗場,只有最堅強的胚胎才可以存活。女性延遲胎盤接觸她的血液系統越久,她就越有時間來決定孕育這個胚胎是否會付出巨大的代價。而胚胎,則相反,它想儘快植入到媽媽體內,儘快的得到豐富的血液供應,增加被媽媽接受並讓自己生存下來的幾率。所以,子宮內膜變得越來越厚,越來越強 --- 而胎盤變得相應的越來越具有侵入性。

但是這種進化的博弈又引發了一個更長遠的問題:如果胚胎在子宮裡死掉或者半死不活怎麼辦? 子宮內膜的血液供應必須有限制,不然胚胎就會輕易的和它連上。但是如果限制了血液供應,又會讓組織對來自母體的激素信號反應遲鈍 --- 並且還有可能導致母體對附近胚胎的激素信號有反應(胚胎們一般會希望子宮內膜能更好對付一些~) 此外,這個過程還會讓母體更容易發生感染,更別提的是說不定子宮內膜裡面已經有了一些死的組織。

為了解決問題,對高等靈長類來說,就是只要排卵後機體沒有成功懷一個健康的孕,就剝脫掉整整一層表面的子宮內膜 和死的胚胎啥的。這方法不聰明,但好使。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只需要通過改變幾個正常懷孕時候嬰兒使用的化學通路就可以達到目的。換句話說,這就是一種著名的自然選擇方式:用古怪的,煞費苦心的方案來解決同樣古怪的難題。其實沒有看起來那麼壞啦,因為在自然界,女人大姨媽也來不了幾次。--可能也就7-10次,在她停經哺乳和懷孕的期間。

我們不知道這些超級激進的胎盤是如何聯繫到那些使人類看起來獨一無二的特性上的。但這些特性不知怎地就一起出現,也許意味著古人是對的(說的聖經?)。當我們用隱喻「吃了知識的果實」(估計是想隱喻亞當夏娃偷吃禁果),也就是每當我們開始用科學和科技來將我們和天真的動物分開的時候。我們對兩性的道德開始有了獨特的感受。也許就是那時候,月經,懷孕,生子這些苦難,降臨到了女人身上。 所有的這些都要感謝那個「絨毛受血」的進化方式。

補充一下相關的知識,可能需要一點知識背景

1 Genomic imprinting: Conflict exists between genes expressed in the mother and fetus as described above, but it also occurs between maternally and paternally expressed genes in fetal tissues [21]. Genomic imprinting of genes expressed in fetal tissues is evidence of conflict at this level. Under this hypothesis, paternally expressed alleles will enhance fetal/placental growth, and maternally expressed alleles in the fetus will restrict fetal/placental growth. Interestingly, most known imprinted genes are involved in fetal/placental growth and expressed in the placenta [62]. The insulin and insulin-like-growth factor system provides good support for this hypothesis: IGF2, IGF2R, and INS, genes involved in placental and fetal growth and metabolism are imprinted and fit the pattern described above. For example, IGF2 is a gene expressed in the placenta that promotes trophoblast invasiveness, and is only expressed from the paternal allele [62].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28014/

2 胎兒的細胞能穿過胎盤屏障進入母體嗎?

可以,這種現象叫做 Microchimerism (abbreviated Mc) is the presence of a small number of cells that originate from another individual and are therefore genetically distinct from the cells of the host individual. This phenomenon may be related to certain types ofautoimmune diseases; however,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is relationship are unclear.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chimerism

有同學反應看不懂,那我就簡要解釋一下吧。從演化博弈角度來說,受精卵發育到新生命的誕生對於父方和母方而言都是代價巨大的博弈過程,雙方必須仔細考量付出和收穫,以讓自己的基因能夠延續下去(並不是主觀意識,而是演化形成的策略)。在這種情況下,受精卵會為自己爭取到一切可以爭取的資源以順利生長發育,而與此同時母體卻不能允許每一個受精卵這樣做,萬一這個受精卵「質量」不好,懷胎九月就是一個巨大的浪費。於是高等靈長類演化出了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排卵以後,只要沒有成功懷上一個高質量的受精卵,就把整個子宮內膜脫落掉排出體外。由於在原始環境下女性遇到這種情況的幾率很小,所以這個方法也不算太壞。

有同學反映,本文太過於毀三觀,看完之後整個人都不好了…… 所以我特此在最後啰嗦一下,自然界的殘酷淘汰和競爭本就是生物演化的一部分,從更長遠的角度,這些殘酷的機制最終使得生命世界更加美好。若非有這種殘酷的機制,也不會有健康的你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地看這篇文章。一廂情願地認為世界是善意的或是惡意的並非正確的生活態度,直視人生直視生命更有利於我們享受生活。


由於受到生育困境的影響,女人生孩子固然麻煩,可不生孩子也有麻煩,現代女性基本都在忍受這樣的煩惱,那就是月經。幾乎所有女性都有過月經或者將要有月經,她們不但要忍受月經帶來的痛苦和不便,還必須承擔潛在的風險——每個月經周期都是一次激素的潮汐,內分泌水平存在明顯的波動,就像海水沖涮海岸,激素波動也會增加卵巢癌等婦科疾病的幾率。如果月經初潮後遲遲不懷孕,患乳腺癌的概率也會同步增加。更不要說還有惱人的痛經神出鬼沒如影隨形地陪伴左右。很多女性考慮下輩子做男人還是做女人時,都因為月經而放棄了現有性別,她們可能每個月都會憤怒地責問一遍:人體不是進化的產物么,那女人為什麼非要來月經呢?每個月定期出血到底有什麼無恥的科學道理?

男人徹底沒有月經,雖然他們也會通過生殖器排出一些液體,但那主要是白色的而不是紅色的,而且根本不會痛,更不會帶來煩惱。月經卻是貨真價實的血液,每月都來,數量眾多,粗略估計,一次月經損失的能量在代謝上等同於六天的食物攝入,在食物匱乏時代,這些損失足以決定生死。所以不止是無知的少女會追問其中的道理,科學家也被月經沖昏了頭腦,很多學者都沒有月經,他們都是男人,但他們仍然受到了月經的困擾:這種規則性出血有進化意義嗎,每月定時定量流血到底怎樣幫助女人獲得自然選擇的青睞?假定月經是一種優勢,為什麼又有絕經和痛經?

對於進化生物學而言,月經絕經與痛經本本都是難念的經,沒有一種現象能得到簡單合理的解釋。因為不但要解釋女人為什麼有月經,還要解釋其他雌性哺乳動物為什麼沒有月經,雖然那不是什麼嚴格的規律,總有一些動物破戒,大象也有月經,有些蝙蝠也來月經,不知是不是和吸血有關。更可怕的是,有時還要回答男人為什麼沒有月經之類愚蠢的提問。

沒有月經似乎更容易理解,規律性出血乍看之下不但毫無用處,而且浪費營養,影響交配,更不要說在原始叢林中會成為追殺的線索,月黑風高,血跡慘然,足以刺激夜行殺手敏感的神經,因此月經必然有著非常重要的原因,否則就不應該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如今的世界,連超市的貨架格局都為之改變。

月經的生物學機制非常簡單,女性進入青春期後,卵泡成熟,通過一系列的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在雌激素高峰期促進卵泡排卵,此後各種激素水平迅速改變,歷經這般風起雲湧潮漲潮落的洗禮後,如果沒有受孕,則子宮內膜壞死脫落,進而伴隨出血形成月經。落花流水春去也,來年匆匆暮歲寒。

但所有這些繁瑣的出血程序到底能帶來什麼進化上的好處呢?

亞里士多德曾經認為女人是男人的副產品,月經就是證據,那是骯髒與邪惡的象徵。這些觀念當然不會再影響現代學者,但有些解釋仍然非常古怪,比如有人認為月經就像紅色信號燈,可以作為懷孕與否的標誌,月經一旦停止,就說明她懷孕了,此後需要注意營養和休息。

這是一個邏輯問題,設置懷孕信號燈的合理方案是在懷孕時把信號燈亮起,而不是將燈一直亮著,然後在懷孕時再給滅了,那實在是浪費和愚蠢的設計,肯定不能得到自然選擇的認可。懷孕還有其他很多信號,比如噁心或者食慾大開,都足以提醒懷孕的可能,陽性信號遠比陰性信號直接有效,用關閉月經作為懷孕信號燈並不合理。

起初有一種值得欣賞的理論,把月經看作保持子宮內膜新鮮程度的手段。子宮內膜是胚胎生長基地,務必保持新鮮與活力,因此需要不斷更新。要想長出新的內膜,就必須定期替換舊的內膜,脫落是最好的措施,至於出血,只是內膜脫落的副作用——脫落的過程必然涉及血管的破裂。

這個理論聽起來非常漂亮,但有一個小小的不足,就是不能很好地解釋為什麼月經在動物界不是普遍現象,難道其他動物都不需要更新子宮內膜嗎?

還有人認為月經可以鍛煉女性的造血功能,由於經常失血,她們的造血功能因此比男性還要強,當出現意外失血時,就可以頑強地堅持下來,而同樣的傷害可能導致男人死亡。考慮到分娩時容易出現大量失血,這種鍛煉似乎確實很有必要。但一個事實是,這種鍛煉的機會在原始時期並不多見,她們往往一胎接著一胎,分娩的風險一個接著一個,其間幾乎沒有失血鍛煉的機會。特別是,最需要鍛煉的是第一胎,可惜在此之前她們很少有機會做準備工作,可能剛剛進入青春期就已經懷孕了。

這正好是另一種解釋的核心含義——月經根本不需要解釋,本來也不應該出現,那極有可能是現代社會的多餘現象,遠古時期的婦女缺乏避孕措施,加上沒有道德和社會輿論的約束,她們會從第一次排卵就開始懷孕,然後不斷地懷孕生子哺乳,哺乳期月經也會停止,她們就這樣處於高速運轉的生育狀態,直至絕經。在這種生育狀態下,完全沒有來月經的空當,甚至有人一輩子都沒見過自己的月經。現代人有月經只是由於生育次數太少,明顯是一種副產品,是應該治療的意外癥狀。想像一下沒有月經的歲月該是何等清爽麻利。基於這一理念,有些人嘗試使用激素干預月經,並在西方有了流行的趨勢,直至讓月經徹底關門大吉,但其長期結果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醫學界之所以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並努力推廣關閉月經的治療方案,是因為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古代婦女會一直懷孕,那只是一種推測。相反,倒是有很多針對原始部落的田野調查顯示,儘管他們沒有採取避孕措施,月經仍然存在。退一步而言,就算古代婦女持續懷孕而沒有機會來月經,那也應當解釋為什麼她們會保持這種潛在的用不著的能力,而沒有被長期的自然選擇徹底清除掉。

如此看來,月經仍然需要科學的解釋。關閉月經極可能不是正確的做法。

有個值得考慮的重要觀點是,子宮屬於開放性器官,雖然有陰道作為屏障,但仍然易受陰莖等棒狀物體的強行侵襲,而這些東西大部分情況下都很骯髒,除了大量細菌,精液本身也極易攜帶病原體,它們可能藉助精子一同侵入子宮。特別是由於人類隱蔽排卵導致持續發情和幾乎不間斷的性交,感染幾率比定期發情的哺乳動物大為增加,所以子宮有必要定期清洗,最簡單的方法是脫落子宮內膜並伴隨出血,雖然有一定的物質損失,卻能保證機體健康。

與人類情況相近的黑猩猩也面臨同樣的困擾,群交造成的污染更為複雜嚴重,子宮當然也需要月經沖洗,而且劑量並不比人類少。有月經的蝙蝠也不是俗手,它們多在夜晚活動,漫長的白天無事可做,交配幾乎是惟一的樂趣,亂交形式不拘一格,巨大的群體中黑漆漆一片,孤男寡女群居一室,誰都不在乎誰是誰,出於競爭需要,它們生殖器都比較發達,小小的蝙蝠居然能長出手指般粗細的陰莖來,那玩藝肯定會對子宮產生嚴重騷擾,正好從側面表明月經可能確實具有沖洗子宮的作用。

很快這個理論就得到了進一步拓展,月經不僅可能限制病原體,而且可以限制鐵元素,體內含鐵量過高可能導致血紅素沉澱,很多新生嬰兒患有黃疸,大多是血紅素沉澱的結果。身體積聚過多的鐵元素會引發代謝異常,定期排血可以有效調節鐵含量,所以女性幾乎沒有血紅素沉澱症。

排鐵還可以限制細菌生長,因為所有細菌都需要鐵元素,瘧原蟲攻擊並裂解紅細胞就是為了得到鐵,但人體鐵元素大多被控制了起來,有多種蛋白專門與鐵結合,叫作鐵螯合蛋白,一旦細菌得不到足夠的鐵,就像動物得不到氧氣,根本無法在人體內生存。

西方曾經盛行放血療法,達爾文就曾多次試過放血療法,他的女兒安妮就是經放血療法無效後死亡的。現代醫學已經放棄了放血療法,並認為那是愚昧的行為。但用限鐵機制重新加以考察,放血療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就像是人為的月經,放出了血也就等於控制了鐵,進而制約細菌的生長。與之相對應的是,感染期間人體一般會出現暫時性貧血,可能是身體對抗細菌的重要措施,如果隨意補鐵,不但不會提高免疫力,反而會加重感染,這可能是民間在炎症期間忌吃某些含鐵量較高的所謂「發物」的主要原因。可見體弱貧血有時是一種自我保護。發燒也可以控制細菌攝入鐵元素,細菌嗜鐵蛋白在溫度升高以後就會失去攝鐵作用,這被看作是對抗細菌感染的重要手段。經檢測,月經血的營養物質含量較少而含鐵量較高,似乎正符合限鐵機制的邏輯。

其他哺乳動物之所以少見月經,仍然是因為它們有固定的發情周期,交配次數遠遠少於人類,細菌感染的威脅也遠遠低於人類,對此不必動用月經的限鐵機制。

這一理論還可以解釋男人為什麼沒有月經,他們不必擔心被別人的陰莖強行帶入外來細菌,就算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也會被控制在腸道內加以解決,所以男人沒有排鐵的必要,當然也就不需要月經。與此對應,女童沒有性交感染風險,自然也不必排鐵。同樣的道理,老年婦女幾乎沒有性生活,她們乾脆絕經了。

有一個重要的事實似乎支持這一觀點——對非洲衣索比亞等落後地區的調查表明,凡在月經初潮之前就開始性生活,盆腔炎等性病和宮頸癌發生率顯著增加,提示月經確實具有抗菌健身的作用,過早的性生活沒有月經保護,因而更容易感染。

但這個理論並沒有讓月經問題塵埃落定,有調查表明,在月經前後,陰道細菌含量並沒有顯著變化,女性受到感染時月經量也不見增多,和性交攜帶的細菌數量似乎也沒有線性關係。

說了半天簡直等於沒說,難道這個理論一無是處嗎?


事實上只要把這場戰爭的主角換成另一位明星,說不定表演效果會更加精彩,那是另一出更加駭人聽聞的演出,或者說是發生在人體深處的血淋淋的進化戰爭,絕對比子宮對抗細菌更有震撼效果——有人認為月經其實是子宮對抗胚胎的結果,雖然我們此前沒有發覺,但戰爭一直在進行,每個月都在不斷重複,自遠古持續到如今,從不停歇,月經是直接的血證。

胚胎要想形成胎兒,就必須在子宮內膜紮下根來,像種子撒播在土地上,然後才會長出枝幹和葉子。很多人誤以為子宮內膜是種植胚胎的良好土壤,但在小鼠身上的實驗卻令人大跌眼鏡——這事當然不能拿人做實驗。科學家可以把胚胎輕鬆地移植到小鼠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如腹腔和胸腔等,甚至在後背都可以生長,但所有人都沒想到,最難讓胚胎紮根的地方竟然是子宮內膜。

這是什麼道理?

原來早期胚胎具有癌的性質,可以迅速擴增,只要營養充足,基本都可以生長,但在子宮內膜卻受到了強力狙擊,因為胚胎著床就意味著要從母體吸取大量營養和能量,導致胚胎與子宮內膜之間存在激烈的拉鋸戰,只有最強大的胚胎才能征服子宮成功紮根並最終長成胎兒。子宮並沒有乖乖地被動等待,而是把內膜變厚阻止胚胎與基底層血管接觸,否則胚胎就將接通血管並通過臍帶吸取母體血液。這場戰爭最終將以一方失敗而告終,子宮失敗的結果就是懷孕,胎兒將在子宮中不斷成長,直到成熟排出體外,成為母親最疼愛的寶貝,並在她的懷中繼續幸福地吸吮她的乳汁。

萬一胚胎失敗了怎麼辦?

失敗的胚胎自然會死掉,成為死胎,如果死亡之前仍處於遊離狀態,就不會產生惡劣後果。萬一在死亡之前已經著床,只是還沒有形成臍帶連接,情況就會比較糟糕,更惡劣的是已經著床卻沒有死掉,但又無力再對子宮展開進一步攻擊,就那麼不死不活地粘在子宮內膜上,這時子宮必須作出反應,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但子宮並沒有智能化的反應機制,只能用簡單的物理化學手段解決。為了保證清除報廢的胚胎,最安全的措施是每次排卵後都定期對子宮進行一次大清洗,清洗的方法是剝落一層子宮內膜,連帶可能死亡的胚胎一道排出體外。這個程序不斷地機械重複,就算沒有胚胎威脅也會照樣操作一遍,直到有一天被胚胎征服並懷孕為止,那時月經自動停止,因為子宮已經沒有清洗的必要。

事實上這種可怕的大清洗在自然狀態下不會重複太多,原始時期的女人會早早懷孕,並且由於缺乏避孕措施而不斷懷孕,很少因為月經而造成貧血。這種看起來很笨的方法是對女性身體的有效保護,僅在不得已時才出手干預,只是在現代文明社會才成為常態——她們懷孕的次數實在是太少了。

類似的清洗在自然界中並非罕見,巨大的座頭鯨身上可能會長滿了藤壺,那是一種討厭的甲殼動物,會頑強地附著在礁石或船底等任何可以附著的表面,其中就包括鯨魚,而鯨魚並沒有什麼好辦法把這些可惡的附生物剔除掉,它們無人搓背,任其寄生又會造成巨大的營養損失和其他疾病。鯨魚的反擊非常簡單,定期把皮脫掉,就像脫去外套一樣,連同藤壺一道徹底拋棄。有時為了更好的生活,不得不作出適當的犧牲,這是應對自然選擇的必然代價——自然選擇並沒有義務製造最舒適的生活環境。

這個理論真的可以更好地解釋男人為什麼沒有月經——他們不需要對抗胚胎,當然不需要月經。其他哺乳動物的排卵數量和發情周期並不密集,交配次數遠低於人類,因而很少需要月經沖洗胚胎。其中的邏輯與對抗細菌完全一致,只不過更換了演員而已。

從這種意義上說,月經也是隱蔽排卵的產物,正因為隱蔽排卵造成的持續發情,我們交配的次數才遠遠多於其他動物,子宮被劣質胚胎侵入的機會也相應提高,這才不得不運用月經機制加以沖洗。

子宮內膜周期性重建需要一定的時間,很多人的周期是二十八天,多幾天少幾天也屬正常。這個周期尺度應該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是在營養損失與保持健康之間維持最佳性價比的結果:周期太短出血太過頻繁,無疑人體會因失血過多而難以維持;周期太長出血太少,則內膜不足以保持新鮮狀態。經過如此反覆博弈,就出現了當下的月經周期,既不至於出血太多,又不至於讓內膜太陳舊,時間長度經過了自然選擇極苛刻的計算,結果就是她們現在的樣子,具體時間可能與各人身體狀況及營養供應有關,但肯定不是月亮惹的禍,因為所有人的周期並不同步,而月亮的周期只有一個,所以月經與月亮的圓缺完全沒有因果關係,大致每月一次的節律只是巧合。

如果月經是正常的進化現象,那麼為什麼要有痛經?難道這場戰爭很痛嗎?

如果說月經多少都可以找出點合理的解釋,痛經就難辦多了,自然選擇給女性安排了月經,然後又給她們帶來了驚天動地的痛經,據說疼痛程度比彈擊男人的睾丸還要嚴重,那當然只是傳說,沒有一個正常的女人能同時經歷這兩種疼痛。但如此令人身心俱疲的玩法到底是要鬧哪樣?這是要玩死女人的節奏嗎?據說有個女生在痛經時曾滿臉黑氣地咬牙罵道:潑猴,任你怎麼折騰,也休想從老娘這裡拿走芭蕉扇。可見其疼痛程度有多劇烈。

有人猜測痛經會不會是一種聲訊信號,她們嗷嗷亂叫其實是在提示男人月經來了,來月經也意味著到了性成熟年齡——花開堪折直需折,莫待花落空折枝。要真是這樣,極可能性交是緩解痛經的有效方法。

很不巧,這似乎是一個很色情的事實——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確實可以通過性交加以緩解,那主要是由於子宮頸狹窄或者扭曲導致出血不暢造成的,性生活可以疏通陰道,刺激子宮口和彎曲部擴張,排血順暢後疼痛自然緩解直至消失。如此說來,男人有時確實是一味效果不錯的天然生葯,可惜只能生服不宜煎焙,炮製不當,毒副作用也相當嚴重。

如果痛經真的是聲訊信號,可能確實具有一定的進化意義,只是這種意義很值得懷疑,沒有痛經反而會得到更好的性生活。所以一般而言,我們不把原發性痛經看作適應性狀,而主要是對月經的不適應。它沒有什麼致病因素,最大的致病因素就是月經。沒有月經,也就沒有痛經。

但繼發性痛經不同,那需要考慮盆腔炎症等諸多婦科疾病因素,只靠性交根本無法解決,說不定還會加劇癥狀,最可靠的辦法還是去找醫生——男人的那玩藝雖然方便,卻不是萬能靈藥。

除痛經以外,「經期同步」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儘管這一現象仍有爭議,但不斷有研究報道經期同步的客觀性,同時也會聽到一些關係親密的女性神秘兮兮地聲明這種事情確實存在,有人認為這與激素揮發及互相影響有關。可是女人為什麼保持與朋友經期同步的能力呢?

這種追問可能純粹是閑操心,經期同步就算真的存在,也極可能只是巧合而已,畢竟一個月只有那麼幾天,總有人同時來月經;也或者是受到相似環境影響的結果,比如在相同的宿舍吃著相似的食物,過著相同的生活節奏,起居時間也大致相同,結果導致生理周期相同,未必有什麼進化意義。

另一種觀點相信,經期同步是客觀現象,在小鼠那裡似乎存在相關的線索:共同生活的雌性小鼠會同步發情,大家可以在有限的發情期內從雄鼠那裡收集更多的精子,錯過同步發情期也就錯過了精子超市出血大甩賣的良機。

女性經期同步可能存有類似原理,但由於隱蔽排卵,經期同步與同步發情的關聯不大,她們事實上一直處於發情狀態,所以雌性競爭尤其激烈,她們處於相同的生態位,有著相似的年齡和性需求,錯開月經周期就會給男人更多偷腥的機會,經期同步可能是扼制男人花心的有效手段,同時一定程度激化精子競爭水平。如果真是這樣,就不再是簡單的巧合,更不是進化的副作用,而是男女博弈的一個側面寫照,是隱蔽排卵的一個小小花絮。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進化簡史:雙腳走出來的進化


綜合答案看來,比較靠譜的解釋是:
第一,月經有個大前提,就是卵子是先儲存的,而不是要用時生成的,因為精子在子宮內存活日期短,因此無法等到卵子成熟。
第二,既然卵子已經儲存好,那麼勢必要釋放,那麼為何是28天一周期?
第三,因為進化要求「好的」受精卵,而子宮恰恰是檢驗受精卵是否有競爭力的地方,因為胚胎在子宮裡著床是很難的(難過在身體的其他組織里著床),因此那些著床的胚胎是符合強者生存的法則的。
第四,然而需要處理那些無法著床但依然留在子宮內的胚胎,因此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把這層子宮內膜移出體外,也帶走體內的細菌,起清洗作用
第五,完整再形成子宮內膜並做好受孕準備,大約是28天。
第六,因此這套自然選擇機制被一直保留下來,被現代人名為月經,但其實在古代,很可能有些女性都沒有經歷過月經(因為現代人懷孕次數少)。
第七,(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月經機製為女性養育健康後代起到了很好的效用,不過這(月經的痛苦)是緩慢的生物進化與人類社會飛速發展之間形成的不可避免的矛盾。


簡單說,


月經是對沒有成功受孕的排卵的一種清洗,

為下一次可能的受孕提供一個良好的子宮內膜環境。


而一生下來就是400多個卵子,不再分裂,不再複製出更多的卵子,

我想,確實是為了防止在後面的歲月里,卵子如果分裂複製,其間的錯誤,會使基因變異得太厲害,,,


但是,為何一個月排卵一次呢?我以為 ,還是一個對生活環境逐步適應的結果。

其他多種哺乳動物都是以年或半年為單位發情的,那是因為,周邊自然環境的影響。

環境基本上是以年為單位重複的,在溫帶,則是以半年為周期重複適宜的食物供給。

所以,雌性動物基本上以年、半年為單位發情。而人由於有高級智慧可以控制食物供給,

所以,可以縮短髮情(排卵)周期,目前是進化到一個月了,,,是不是幾十萬年之後,

會變成,隨時可以排卵呢?

我我我我,,,太可拍了,,只要一個女人看上一個男人,想受孕,她就能排卵!!!!!

估計我們是不可能等到這玩意實現了。


月經是女性獨立與自由的象徵,是雌性個體進化出的美妙產物。

首先,女性月經其實是動物發情期的一種殘留,是人類進化的產物。

生存與繁殖是生物的兩大本能,這兩項所需要的過程愈複雜,則代表該物種在生物鏈的位置越高。草履蟲只需要有絲分裂,蚯蚓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爬行和兩棲綱動物通過產卵繁殖,而到了哺乳綱動物這一階層,則出現了更為複雜的方式。哺乳綱動物的胎生繁殖,從受孕到妊娠到分娩的過程即漫長而又危險,但由此誕生的子代卻擁有更大的力量,更靈活的四肢和更多的腦容量。

但是,胎生繁殖也帶來了一項附屬品,那就是動物的發情期。即動物開始願意接受交配至拒絕交配的這段時期。通常為一年中的一個時期。性成熟的雌性哺乳動物在特定季節表現的生殖周期現象,在生理上表現為排卵,準備受精和懷孕,在行為上表現為吸引和接納異性。各種動物發情期的長短各有不同,動物的兩次發情期之間,所處的時期為休止期。發情期和休止期有規律的交替出現,這種周期性的變化稱為發情周期。有的動物一年只出現一次發情周期,這種動物的發情期較長,一年只能生產一次,如狐、熊等;有的動物一年出現多次發情周期,這種動物則發情期較短,一年生產數次,每次產仔5~6個,如鼠類。

請注意,發情期並不是沒有必要的,動物的發情期必須與提高後代的成活率相適應的,一般的小型哺乳綱動物多在春天,因為他們的孕期很短,可以在夏季產子,不需要太多的食物就可成活;大型哺乳綱動物,比如說鹿則是在秋天發情的,他們的孕期較長,會在來年的春季產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後代有充足的食物並且提高成活率。

按照進化論的解釋與科學界普遍看法,身為高階哺乳動物的人類是由靈長類猿科進化而來的。靈長類猿科動物在哺乳綱動物里是進化得最遠的,它的發情期已經不是根據季節出現,而是出現了一定的周期性。比如羅猴、狒狒,它們的月經周期大約為30天,發情期是10天左右,在其他的日子裡則不發情。而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大約在100萬年前的猿人階段的原始群時期,人類的發情期就消失了。

所謂消失,意謂著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個季節里,在女性月經周期的任何一天當中,人類男女兩性都可以產生性要求。人類女性還或多或少地保留著一點點發情期的遺迹,即在月經周期的某些天里,一些女性的性慾可能更加強烈一些,而在另一些日子裡,性慾則相對地微弱。但是這僅僅是性慾強度上的區別,而不是動物那種完全不能發情的現象。男性發情期的消失更為明顯,他們已不存在這種周期現象了。

其次,月經帶給女性的不僅是痛苦,而且還是性權力與人身自由。

動物界的繁殖,其實是強勝弱態的叢林法則。由於發情期的存在,雌性動物只有在發情期里才會產生性要求,那麼對雄性而言,當自己產生了性要求而雌性卻並沒有性要求時,他們就只好迫使雌性接受自己。因此,雄性強制雌性進行性交就是天經地義的,甚至是迫不得已的。

雄性生物為了保證自己的基因能夠遺傳,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內尋找繁殖機會,體現在兩性關係上則是赤裸裸的征服與強暴,可以說每一次的騎跨和趴伏的背後都是野蠻的強姦。為了保持自己的繁育優勢,雄性動物的強大者必須霸佔更多的雌性動物來與之交配,同時禁止種群中的其他雄性接觸雌性,其他較弱的雄性生物只能通過武力佔據強者地位來獲取性交機會,或者是尋找機會偷奸雌性生物,以此完成卑微的生殖本能,而更多時候它們終身都無望完成這一項任務。

為了確保自己的基因能夠遺傳,雄性生物在進化上無所不用。藍鯨進化出了哺乳綱最為長碩的陽具,黑猩猩進化出了具有倒刺的陽具,公牛進化出了會彎曲的陽具,公狗則進化出射精後膨脹的帶骨陽具,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的精子更長時間保留在雌性體內,增加與卵子結合受孕的概率。

而從靈長類猿科動物進化而來的人類已經不存在發情期,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隨時可以產生性慾並且進行性交。由於人類的發情期消失了,人類隨時隨刻都可以產生性慾並性交,性活動總量就遠遠超過了任何一種動物。擺脫了發情期的困擾,性交雖然還具有繁殖的功能,但已經不是唯一的渠道。男性不需要再經歷那漫長而又痛苦的等待期,而將性交演化為更多意義上的娛樂。人類的性活動方式和性方面的情感活動也逐漸地發展和豐富起來。如果人類的性活動仍然受到發情期的限制,就不可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的性文化。

而作為女性而言,固定的周期可以提供更多的繁育機會,男性也就沒有必要再採用強暴的手段完成繁殖本能。因此,在男性提出性要求時。女性是否具有進行性交的主觀意願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很容易地回答題述的問題。

為什麼卵子的數量一開始就固定了?因為固定的數量可以讓男性重視女性身體,物以稀為貴。

為什麼不能用完再造?因為有周期的排卵會讓女性獲得性自由,將性愛與繁殖區分開來。

為什麼要定期排出來?因為定期排出是對外宣告女性擁有受孕能力,從而吸引男性的追求。

月經期的出現,讓女性頭一次擁有自己身體的支配權,也讓男女之間的性交從赤裸的強姦向更為文明的方向演化。女性的每一次月經來潮,都是表示她擁有受孕能力的信號,為了爭取這種交配的權利,男性必須向女性提供報酬,包括食物、衣料、住房以及不被侵犯的保護;為了讓女性接受自己的遺傳信息,男性就必須在女性經期外的時間進行交配,所以在月經期內的女性受到了更多的照顧;為了保證女性所孕育的是自己的血緣後代,男性必須確保女性在經期外的時間內不與其他男性性交,婚姻、律法與階級就此誕生。

最後,女性的獨立與自由演化出了文明。

正是由於發情期的消失使人類女性具有了獨立和不可侵犯的性意願,與此同時男性必須進化出更複雜的求偶方式,從而導致人類生產與生活方式的轉變。

求偶需要更多的生活用品,迫使人類探索採集、漁獵之外的生產方式,農業民族與游牧民族的雛形開始建立;生產力提高催生出了剩餘產品與財富,原始公社式的社群開始瓦解;受孕需要固定舒適的居所,誘導人類走出岩穴樹洞,開始建造房屋帳篷,並劃分地域與資源,社區的概念逐漸萌生,土地從此成為財富的象徵;婚姻需要制度與強制力的保護,因此人類建立警察、監獄、法庭和軍隊,並按照社會財富的多寡產生階層,階層之間的統治需要進而演化出國家,並且形成了不同形態的文明。

由此起始,人類的進化走上了一條不同於其他哺乳動物的道路,那是一條更為漫長而又奇妙的道路。這條路上湧現出無數的戰爭與掠奪,創作了無數的史詩與傳說,產生了無數的發明與創造,也奠定了人類作為這顆星球統治者的地位。

這一切的源頭,正是來自女性成為獨立個體的瞬間。


總所周知,大姨媽(月經)是指女性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並出血的正常生理現象。

▲ 圖 / 人類正常大姨媽周期平均是28天

問題是,為什麼人類會有,而其它很多動物,比如母馬、母豬母牛羊卻沒有這種現象呢?

實際上,所有的胎生哺乳動物(placental mammal)都有生理周期,人叫月經周期,動物叫發情周期。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會發生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但只有靈長類(人、黑猩猩等)和極少數非靈長類(非洲象鼩、蝙蝠等)還附帶有外陰出血的現象,這叫顯性月經(overt menstruation),而絕大多數哺乳動物是不出血的,叫隱性月經(covert menstruation)。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跟人類相比,大多數動物產生的「月經」量都很少,並且被動物本身重新吸收了。但是人類子宮內膜月經期間增加的很厚,與其他動物相比脫落後產生的「月經」量特很大,不能被完全重吸收,所以就每個月都要來大姨媽排出體外。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類不全部重吸收呢?大姨媽這個反人道設計讓女性同胞糟了多少罪,損失多少血?耽誤多少事?人類這一點在物種進化上好像比動物還落後啊,大姨媽既浪費了能量(血液和蛋白的流失)又不利於保護自己(古代沒有姨媽巾流出的血很容易招來天敵),顯然是不利於物種進化,因此不少人會困惑為什麼處於物種頂端的人類卻保留月經這件麻煩事?

關於這個問題,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發育生物學專家Bas Defize認為生物在進化過程中的某些功能並不一定都有現實意義。女性月經是因為增厚的子宮內膜脫落形成大量「月經」並不能完全被重吸收造成的,這種厚厚的子宮內膜對子宮是一種保護,因為胚胎附植是一件可怕的事(Bas Defize的原話是a terrible thing, like a war),胚胎為了生存會不惜一起帶價「寄生」在母體上吸取營養,胚胎的這種帶有「侵略性」的胚胎附植像是一場想活命就要侵略的生死較量,所以如果子宮內膜太薄的話很容易傷及子宮。

▲ 圖 / 各種動物胚胎附植示意圖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Pregnancy(妊娠進化)一書中Strassmann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不流血的隱形月經(covert menstruation)動物節省了反覆重建子宮內膜所需的能量。而人類進化卻選擇了顯性月經(overt menstruation),一個可能的假設是人類嬰兒(胚胎)生長需要更厚、更高質量的子宮內膜,這種高質量的子宮內膜脫落後無法被女性完全重新吸收,所以要通過月經排出。

所以,為什麼動物不來大姨媽,女人卻要受這份罪呢?

答案是因為動物大姨媽的量很少並被重新吸收了。人類大姨媽量很大,不能全部重吸收,所以要通過月經排出一部分。

參考:

http://wikipedia.org

Period! |

Vertebrate Endocrinology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Pregnancy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Physiology, Third Edition

關於母馬屬於季節性發情動物問題的商榷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請通過後台或加微信 ponydoctor 聯繫我們,獲取授權。

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愛馬人(微信公眾號 ID: wehorselover)在這裡,讀懂馬。我們只寫專業、有趣的馬匹科普文章。

作者:羅園渠 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501586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讓男的喘口氣…


女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每隔28天左右子宮就會發生周期性的出血,這就是月經。正常女子從青春期來月經以後,除了懷孕期和哺乳期外,一直有規律的月經周期,直到絕經。 子宮內膜分兩層,表面的一層叫功能層,月經周期的變化主要在這一層里進行,這一層每個月經周期都要經過一次脫落和再修復;靠近肌肉的一層叫基底層,月經周期中功能層脫落以後,由這一層產生新的功能層。子宮內膜隨卵巢排卵而發生財期性的變化。女孩子出生後,卵巢里就有許多原始卵泡。 進入青春期後,一般每個月有一個卵泡發育成熟。成熟的卵泡里的卵子從卵巢里排出到腹腔,叫排卵。排卵的日子大體在兩面三刀次月經中間,即下次月經的前14天左右。在排卵以前,卵泡發育的過程中卵巢產生雌激素,子宮內膜受雌激素的影響,逐漸增厚達2毫米左右。


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從進化論,如果能靠免疫系統消滅細菌,女性就不用每個月失血。這在肯定是一個大大的優勢啊。


後來我找了一個女朋友,明白了,女人有月經是為了保護男人,而不是保護她們自己。


如果女孩已過18歲仍無月經來潮,稱為原發性閉經;女性既往曾有過正常月經,現停經三個月以上,稱為繼發性閉經(不包括因妊娠、哺乳、絕經所致),就要檢查是否有生殖道下段閉鎖、先天性無子宮或子宮發育不良、卵巢腫瘤、腦垂體腫瘤或功能低下、內分泌或消耗性疾病。除此以外,月經的時間、量、伴隨癥狀等的變化也是發現和診斷許多疾病的重要線索。


之前看到有個說法……
很久之前女孩子是沒有月經的,後來上帝發現女孩子的戰鬥力太強了,完虐男孩子[詳情參考小學期間女孩子與男孩子打架]
然後上帝決定給男孩子一點機會
然後就讓女孩子每個月掉點血……

…居然真的有兩個贊


現在來大姨媽的我 忍受著分分鐘想切腹自盡的痛 如鹹魚一般躺著床上 刷著知乎


所有的一切都是進化的機制
來了大姨媽的女人為何會變得暴躁、易怒
進化機制告訴她的:別碰老娘 老娘來大姨媽了! 脾氣差的很!
必須變得暴躁 經期被臭男人得逞了 在落後的部落時期 沒有醫學 很有可能就會失血過多而致病死亡
都是為了生存繁衍

既然進化的機制都能決定我們的情緒
那大姨媽進化的機制到底是什麼呢
還是為了生存繁衍
男人射一次 數十億精子 成本低的很
所以男人在進化機制上天生花心

而女人一輩子只有400個卵子 一年只能懷孕一次
所以女人在進化機制上不會選擇濫交
但女人在乎男人的實力 在乎男人的忠誠

好了 回到題目
男人有幾乎數不盡的精子
數量取勝 數十億大軍 中一個就好
女人只有400個卵子
質量取勝 優中選優
所以基本回應高票答主的解釋
月經是為了質量取勝 優中選優


大自然的計劃生育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法國女作家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涉及月經的篇章。大概是說,經血的意義在於構築了嬰兒最早期的血肉之軀。這個說法回答了我少女時期的疑問,直白表達其與生命的關係,也激發了我內心中母性的責任感,從此不再埋怨每月一次的痛楚。有關reference有空再補充。


請參考《星際傳說》電影最後,來月經直接暴露自己行蹤給掠食者追捕。
不謝。


難道不是為了能讓我們男性有一些可以緩衝的休息時間?


非常的有意義,培養皿里的培養液要定期更換,以隨時保持最佳狀態迎接培養細胞!


男人和女人的基因相差0.3%
人和大猩猩的基因相差1%
女人比男人更高級
所以男人那些自以為很得意的小聰明
在女人的眼裡
你就像一隻大猩猩一樣一樣的
所以為了避免女性過於強大
而導致可能的社會失衡
上帝很聰明的給她們開發了一個bug
------每月自動掉血功能
哈哈哈
抖個機靈


就憑這個,永遠不想做女人。怕疼。


推薦閱讀:

鳥類中哪個物種最有可能進化出類似於恐龍的前肢?
為什麼抑鬱症在生物進化中沒有被淘汰?
達爾文進化論算不算一種倖存者偏差?
為什麼小海豹有毛,長大以後就沒毛了?

TAG:進化論 | 生理學 | 生物學 | 月經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