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肥胖嚴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都是發達國家,歐洲人雖然也有胖子,但胖到美國這樣厲害的人就少見了。如果說是窮人有免費食物吃才胖,那歐洲的福利比美國強百倍,胖子應該更多才對啊。


11.26.2017編輯
修改了一個比較明顯的翻譯錯誤,謝謝大家指正。

1.作為公司僱員,我要好好為公司辯護一下......(逗b臉): 吃下去的才會是營養,吃不下去一切都白瞎!為了能讓廣大消費者多吃蔬菜,多吃水果,多多攝入有營養的食物,本公司創造出各類蘸醬。自我們的蘸醬生產以來,銷量一路高歌猛進,即使在同行的競爭當中仍能保持明顯優勢。我們的醬,愛你的醬,送給愛甜的你。
2.關於很多被種草,認為我在硬廣的朋友:我真的不推薦大家吃這些產品。公司還比較小,只在美國和加拿大有業務。北美以外的地方應該都買不到我們公司的產品。如果想嘗試的朋友,可以試試組團找找北美代購?
3.本人從事食品研發的工作,剛入行的新人。有志趣相投的小朋友歡迎抱團!

————————————————
12.01.2017
二更
我們的廠除了生產自家的蔬菜和水果蘸醬,還幫各大連鎖餐廳生產醬料,多是腌料。
我們最大的顧客是Buffalo Wild Wings, Wendy』s, Chick-Fil-A等。
大部分產品的糖度高得讓人咂舌……
糖度就是100克水在20攝氏度時溶解蔗糖的量。
我們很多產品的糖度會在50以上。
例如以下這個醬

這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醬,實際大有來頭。
它是Jack Daniel』s Glaze Sauce,我們為TGI Friday生產的漢堡醬。他們用這個醬料塗在漢堡肉排上煎,醬里大量的碎烤洋蔥和黑糖在大火下迅速轉換成人間美味,與肉排的油脂迅速結合。
這個glaze生產起來非常困難,因為一不小心糖就會析出,形成糖結晶—因為這個醬料是一個糖的過飽和溶液,溶解不充分和溫度不夠高,都容易形成糖結晶。這個醬料的糖度可以高達70。也就是相當於170克水裡溶了70克的糖。大家覺得可樂很多糖,一罐可樂相當於10顆方糖,對不對?可樂的糖度大概是10左右。而這個醬是70,7倍!(當然大家不會像喝可樂一樣喝這個醬。而且大家都覺得一塊漢堡肉里,不會有太多醬,但其實你吃的醬比你想像的多很多)

然後就是我們幫Buffalo Wild Wings代工的醬了。他們家最出名的Honey BBQ, Asian Zing, Hot BBQ等醬都是我們代工的。
雞翅在烹飪過程當中都會浸泡在這些醬當中一陣,然後再繼續烤。

這個是Asian Zing。(用了大量李錦記的蒜蓉辣椒醬,自豪)。糖度在60左右。就是很甜很甜的辣椒醬吧,然後淋在雞翅上一起烤。頗有國內燒烤的感覺。不過在bww吃雞翅的人,很多人吃的其實都是醬的味道,哪裡還有人嘗得出雞翅的味道。

還有一個很著名的Cream Cheese Frosting, 奶油乳酪糖霜,Sonic的

這是小包裝,40克吧,大一點的勺子,3勺就沒了吧。用在cupcake,Corndog或者蛋糕上。
40克里,20克糖,5克油,剩下大部分是水吧。這麼一小盒多少卡路里呢?300卡!
本人很愛吃的麥當勞的板燒雞腿堡,一個430卡......
關鍵是通常吃這個糖霜的人,會不知不覺地吃很多,因為它不膩,也不怎麼占胃容量,而且確實很好吃!
美國人吃個cupcake零食什麼的,上面就塗一層厚厚的這個糖霜,三四個cupcake下去,過個嘴癮又不會太飽什麼的,當個下午茶感覺棒棒噠......殊不知可能已經吃進上千大卡......

以下是原答案
————————————————
怒答!
本人在美國一間食品公司工作,公司叫T.Marzetti。
我們公司有很多非常受歡迎的產品,包括蔬菜蘸醬,水果蘸醬和沙拉醬。

允許我從從不同蘸醬來描述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和偏好到底有多瘋狂……

首先是蔬菜蘸醬
美國人很喜歡生吃蔬菜,很健康,對不對?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會直接吃生的蔬菜......
他們會在蔬菜上加巨量的醬,各種各樣的醬,喪心病狂的醬。因為他們也知道蔬菜生吃不好吃啊!
於是就有了各種沙拉醬。
而我們公司另闢蹊徑,整出了深受歡迎的蔬菜蘸醬,如下圖

這是我們最出名的蔬菜蘸醬。據說喜歡的人一天就可以吃一瓶,全蘸蔬菜吃。這玩意的主要成分是蛋黃醬和sour cream, 每一勺15g大概有6克的油,基本等於在喝油了吧……
美國人有多愛這種蘸醬?我們有菠菜味的蘸醬,有時蘿味的,有田園味的,有西南味的(southwest),有最近很火的是拉差味的。公司靠這個蘸醬發家已經做成規模不小的食品企業了。

以下是重點.....
蔬菜蘸就算了,畢竟蔬菜生吃不好吃啊。
但水果也蘸我就不明白了啊!excuse me?
蘋果,草莓,香蕉,菠蘿,葡萄,甚至連芝士蛋糕,都要蘸醬吃啊!!!而且蘸的還是比水果本身還甜的醬啊!
先來幾個酸爽的例子

這是草莓乳酪.....味的水果蘸醬....能讓草莓嘗起來.....更像草莓!

這是草莓味蘸醬,專門給蘸草莓的.....

法式香草水果味蘸醬.....讓水果甜得讓你媽媽都不認得....

這些水果蘸醬,基本就是糖+水+澱粉了,每吃一口都是甜得膩死人的……你說美國人憑什麼不胖?連吃水果都整那麼多蘸醬!

最厲害的是以下這一款

花生醬焦糖蘋果蘸醬!
自從有一次送了一罐給美國朋友,他表示他們全家人已經沒了這個醬不能活了:一開始只蘸蘋果,然後蘸所有水果,然後蘸所有水果和蔬菜,然後奧利奧也要蘸,然後所有吃的都蘸,現在是直接挖著醬吃了.......這個營養成分嘛,38克里20克糖,6克油,3克蛋白,剩下的是水....基本就是在吃裝了幾滴油的糖罐了。

每次想著美國人看著他們自己層層基因篩選出來最甜的水果一臉嫌棄的樣子,我就想一巴掌扇過去然後開溜....反正他們胖,追不上我


一定是她們的飲食習慣…

我室友council拿著一個大勺子吃巧克力醬的時候我都驚呆了
(°ー°〃)
難道巧克力醬不是抹一點在麵包上吃的嘛!
或者弄一點放在牛奶里喝的嘛!

然後第二天天她踢球去,回來我順路找她一起回來。
我看到她直接拿手指頭沾巧克力醬的時候我都驚呆了
(°ー°〃)(°ー°〃)
沒勺都不能阻止你吃巧克力醬嘛!

然後第三天我和她去上她們的課。
我看到她們助教(美國人)抱著一罐花生醬吃的時候我都驚呆了
(°ー°〃)(°ー°〃)(°ー°〃)
姐姐這可是在上課啊!雖然是國畫欣賞什麼的…

為什麼你們倆都抱著罐子吃醬啊!

我們路過便利店美國人紛紛買mm豆吃。
我看到他們兩口就吃完一包的時候都驚呆了(°ー°〃)
為什麼不一顆一顆吃啊!為什麼一大口一大口的吃啊!
我終於知道人家送給我的5斤的mm豆不是整我了!

還有熊博士那種軟糖的量,都是一口一包的!
這麼大口嚼嚼嚼的不粘牙嘛!(°ー°〃)

「council你不粘牙嘛?」
「鵝特?_?」(粘的張不開嘴了)
(嚼嚼嚼)「what?」

「你開心就好…」

還有曼妥思這種的也是一口半管的吃。

星巴克有特別苦特別沖的薄荷糖,
我給她吃,
她就一口把剩下的八九粒都吃了…
然後一邊含著淚說「I hate you…」一邊吃了…
我說「I know(⊙v⊙)」


除了樓上提到的原因外,我想再補充一個:
交通方式。
眾所周知的,美國是汽車之國。大部分上班族都是通過開車上下班。試想一下,一個美國人的一天是這樣的:
早上從床上爬起來,然後坐到駕駛位上開車,然後到辦公桌上坐下工作一天,再回到駕駛位上開車回家,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躺床上睡覺。 這種幾乎24小時都坐著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運動可言。
話說我工作了以後飲食沒變,體重蹭蹭的漲,也是和出行習慣有關。之前上學的時候步行去校區大概20分鐘,來回就是40分鐘。中午回趟家就是80分鐘的快走。現在,只能靠健身房的跑步來勉強維持了。
相比較來說,我大北京的擠地鐵上班的上班族,上下班擠一次地鐵,涉及的運動項目有:上下樓梯,中程快走或慢跑(換乘時,如果是東西直門換乘13號線,那應該屬於長跑),短程衝刺(車快要出發而你距離車門數步之遙時),胸部站推(試圖上車發現10個大漢堵門口時),下盤發力(地鐵轉彎,而你卻被擠到只能雙腳站立的地方)。這樣想來,還真是有氧無氧都包括,啥鍛煉量都有了。
如果是從天通苑上車的,當心鍛煉過度,導致受傷。


知乎首答=v=
第一,已經有很多人提到了垃圾食物的原因。但是因為我在美國高中讀書,所以更加具體地說一下我觀察到的他們的飲食吧。
吃各種高熱量高糖的零食是一種男女老少普遍都有的習慣。而且這些食物太容易被獲取到。
對於小朋友:
1. 我們這裡上課可以吃零食。每天大部分人都會帶巧克力或穀物棒,餅乾點心,薯片,然後上課時十分正常地開吃。一旦有人吃了,看的人也會忍不住阿,所以引誘了更多的人帶零食(比方說我...)
2. 搞各種活動時,總是會有零食... 運動比賽,音樂劇,喜劇表演,頒獎會,一切你能想到的學生家長聚在學校的活動,總會有一個小攤賣零食,主要以糖果類,膨化食品類為主,買的人很多。頒獎會一般還會在散會後專門在餐廳里提供甜點(曲奇,布朗尼,小蛋糕,汽水果汁)
3. 大多數學校食堂食物並不健康。據紀錄片Fed Up里的數據,50%的公立學校和快餐公司有建立聯繫。公立校沒有什麼錢,自己食堂買機器買材料找人做菜划不來,所以就跟那些大公司簽合同,直接購買他們的加工好的食物,只要加熱弄熟就好,比如披薩(芝士高脂肪)甚至麥當勞的漢堡薯條。有的還提供可樂橙汁冰淇淋。只有少數學校食堂會特別注重提供健康食物了,比如我們學校提供的麵食類食物都是全麥的,還提供蔬菜水果。
4. 我們區的小學一二年級小朋友放學後有個學習小組(大概從3點-4點多),我每周去幫忙教他們寫作業。就這麼一個課後學習小組,學校老師也提供零食啊!!!什麼爆米花,小餅乾,偶爾配個蘋果,橘子。

對於大人:
他們也喜歡吃零食,我不清楚這個歷史要追溯到何時,但是美國的老一輩人和中國的老一輩人對零食的觀念完全不一樣。我在餐館打工的時候,六七十歲的人都是點可樂之類的。很多人家裡都備那種最大裝的汽水每天喝。所以他們教育自己小孩的時候也完全不會注意咯,不像中國大多數家長比較反感小孩喝汽水吃薯片。所以說沒有snack零食就不能活的習慣要從娃娃抓起....
另外,不論是在學校還是辦公的地方, 自動販賣機很多,也是高熱量食物。

除了零食攝入量多以外,他們的食品本身也更不健康。去美國超市很明顯的一個感受就是,什麼食物都會標上「Low Fat」(低脂)。但是低脂並不代表健康,反而誤導了大家的選擇。美帝人民很早意識到了過多攝入脂肪會容易長胖,所以幾乎所有的食品公司都想盡辦法降低食品的脂肪含量,可是很多低脂或無脂的食物其實是很難吃的,所以他們就加糖,加很多很多的糖。過多糖分攝入危害很大,但是目前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他們每天到底吃了多少糖。科學家建議大家每天攝入24 g- 36 g糖,但是一罐可樂就有39 g, 一至兩塊餅乾就有9 g, 一碗早餐麥片有14 g。 按他們的飲食習慣,每天的糖攝入遠遠高出標準,高糖飲食又容易導致感官上的飢餓,反過來又增加更多的熱量攝入,長期以往肥胖也就不難理解了。

第二,生活中運動的機會比較少。
不像中國都擠在城市,美國居民更分散。各種小城鎮里,人們出門都是開車,5分鐘也開車,根本沒有機會給你走路。雖然美國人對於健身的認識比國內似乎更高,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難堅持鍛煉的習慣吧,於是就差不多一天都坐在車裡,坐在辦公室,坐在教室里度過了。

大概先這些了。如有錯誤,請多指教~ 不要吝嗇你的贊呀~?
參考資料:紀錄片 Fed Up


窮人吃得起糖,卻吃不起(優質的)肉。

美國窮人的飲食被高糖,高碳水包圍。高比例蛋白飲食仍然只是中產以上才能負擔的起。

過去10年肉類價格上升加劇了這個問題。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著肉類需求,使得國際市場的肉類價格在2015年比2005年上漲了大約50%;

所以愛吃快餐的窮人需要用比以2005年更多的支出才能吃到原先等量的動物蛋白。

而美國人的收入沒怎麼漲,所以快餐店是不敢輕易漲價的,為了防止增加的原材料價格傷害毛利率。經營者只能用更少的肉類,更多的劣等肉(碎肉絞肉)和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來降低每餐的成本。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兩大巨頭漢堡里的肉都比10年前減少了。

窮人的消費行為和小孩子很像,他們關注的並不是每一塊錢能買到多少營養,而是能買到多少多巴胺。餐飲業於是很快發現了一個作弊的捷徑—— 大幅提高糖類使用,可以有效增加單位價格的滿足感。

現在伴食飲料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快餐本身,美國窮人不僅開始習慣了吃飯必須喝東西,而且每杯東西的體積也在越來越大。飲料迅速成為美國飲食結構中最大的糖來源。

多餘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有較高的升糖指數和血糖負荷值,會產生快速血糖波動而導致更高的肥胖率。這就是美國最近10年來肥胖問題惡化的根源。

而肉類價格的上升對有錢人的影響要小的多。無麩質美食現在被視為大有可為的市場。

有錢人可以跑到小型的、食材來源本地化的有機餐館,用藜麥和莧菜這類營養穀物替代小麥粉,吃一些用低火耐心烹調出來的洋蔥、大蒜、新鮮研磨的干墨西哥辣椒和西紅柿做成的燉菜,配上優質的牛排。其肥胖率要遠遠低於一天吃5個漢堡的窮人。


"You are beautiful just the way you are. " lol


照片已更新
---------------------
有空我去山下的Lucky Supermarket拍一張雞腿、汽水和薯片價格的照片,再拍一張黃瓜、西紅柿的價格的照片放上來你們就了解了。
---------------------
周末去買了點吃的,順便照了食物的照片

西紅柿,一磅(lb)3美刀,1lb=0.45kg

黃瓜,一根兒1美元,不過這邊的黃瓜真是又粗又大……

雞翅,2.08磅,3.99美元一磅,這一堆共8.3美元(印象中雞腿會更便宜一點)

薯片,超大一袋(我自己吃一次吃不完,會感覺膩,大概要吃兩三天吃完),2美元

大桶汽水,看牌子和有沒有促銷活動,不過通常總能找到這種1美元的


知友王東來的數據美國人肥胖嚴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 王東來的回答,很有說服力。
美國人越窮越胖原因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低收入的美國人沒有意識去進行健康的飲食,二是低收入的美國人現在有意識想進行健康飲食,但是根本沒有條件去進行健康的飲食。
09年美國反映視頻安全的紀錄片《食品公司》(Food, Inc.)中The Dollar Menu這一段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誠然一些美國胖子完全是因為飲食習慣差異,吃的太多。但是,一些知友只是認為都是美國人習性所得,給出「快餐文化」、「沉迷於高熱量食物」等等說法,都有些片面了。
現在美國人的肥胖問題,特別是兒童肥胖問題越來越被突出被重視。政府的宣傳(比如奧巴馬夫人作為健康飲食大使之類)已經讓美國人民在飲食認識上提高了很多了。但是,美國高度工業化的食品生產鏈生產了大量以商品糧為主要原料的高熱量食品(這一點和歐洲就不一樣),使得美國的低收入群體在食品選擇上還是沒有幾個選項,薯條和漢堡成了這些人一輩子的主要食物。
生存壓力大,健身哪裡顧得上,也沒經濟條件去健身。片里的這家人的男主人還因為長期這樣的飲食習慣影響了身體,需要吃藥,又是一大筆花費。不過我感覺這個橋段有點偏激,就沒放在截圖裡。

至於遺傳學啊基因啊糖尿病啊這些科學性的問題,例如有知友提到「美國兒童糖尿病發病率三分之一,高糖飲食破壞糖代謝」這些說法,我還要查查文獻、政府報告才能補充和確定。
我個人感覺人種差異肯定是有的,但是因為政治正確性這方面的科學研究成果肯定也是很少的。看看有沒有關於肥胖基因的詳細文獻吧。

PS:《食品公司》這個紀錄片曝光的一些美國食品安全的「黑幕」,放到我國都是見怪不怪的事兒。美國的食品安全管理還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一些標準拿到我國立刻實現也是不太現實的。破船也有三千釘吧。另外不排除此紀錄片有放大問題的嫌疑,一些科學性的問題有些危言聳聽。


-

超大食品企業和代表他們的政治說客。比如美國政府在他們影響下規定 Ketchup 也屬於「蔬菜」。在這一定義影響下,一個學校套餐假設規定了必須要有兩份蔬菜,那麼一份炸法國人( French fires )和一小袋沾著吃的番茄醬便佔了這份額。

-


元宵節那天在我的公眾號「商務范」(bfaner)上發過一篇為什麼美國窮人越來越胖,富人越來越瘦?,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范主說:感謝中華美食讓我們吃得健康~

(商務范出品,轉載請註明)


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讓假期這麼快就過完啦(;′??Д??`)可惜時光無情,一轉眼我們還是該上班上班,該幹嘛幹嘛。年過完了,留下了比年前更胖的體重。這個春節,范友們都胖了幾斤呢罒3罒


其實,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有那裡眾多super胖的大胖子~然而,范主在《格調》一書看到,作者很殘忍告訴你:100年前,肥胖是成功的標誌。而現在,肥胖是窮人的標誌,意味著愛吃速食品、啤酒、土豆;而富人大多吃有機食物、喝紅酒,吃螺旋藻,有錢投資在健身上…胖很容易,瘦卻是一件昂貴的事情。

One ▎美國雖然盛產大胖紙,然而富人也多是瘦子


首先來一點身邊即世界的感受。范主曾經在美國坐過一次游輪(而且是老年人跟闔家旅行偏多的那種),拋開游輪上紙醉(吃了睡)金迷(睡了吃)的生活不談,范主印象最深的竟然是【這裡的大胖子可真多呀!】


在甲板上一眼望去,10個裡有6個胖,4個微胖,2個超胖。幾乎每次坐電梯都能碰到1個大胖子。不是普通的胖,是那種不用上秤就知道肯定200斤往上,胳膊比一般人腿都粗的移動小山。

數據也說明了同樣的問題。2010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出肥胖率再一次上升,35.7%的成人和17%的兒童有肥胖問題。

BUT,請注意這裡有一個BUT,並不是所有美國人都超重,那是不客觀也不可能的。事實上美國的肥胖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階級的。中上層的美國人(簡單粗暴地說就是富人咯~)十分注重keep fit,大多數身材不錯,超重的比例很低。

Two ▎他們為什麼那麼胖(瘦)


前面講了現象,第二部分范主就來淺淺地分析一下原因。


估計有不少范友看過《Fed up》、《食品公司》等探究美國人肥胖問題的紀錄片, 那種美國食品工業陰謀論的調調范主覺得看看就好。畢竟我們人在中國,沒必要操美國人的心。中間隔著太平洋,我們只要了解比較表象的原因,達到以美國胖紙為鑒可以塑體型的目的就好~(???)~

噔噔噔噔,下面范主要開始正題了


?1.美國窮人為什麼肥胖,富人卻越來越瘦了?

范主重點要放在前頭,胖從口入,喝涼水都發胖只是個誇張的形容,真正胖起來還是靠吃啊。基本上,美國窮人肥胖的元兇就是吃吃吃了。而美國的富人,在吃方面是非常注意的。


a. 美國窮人發胖的飲食結構

  • 超高熱量

美國人餐桌的日常(每天吃有機食品的中上層除外)就是漢堡、薯條、可樂、熱狗、比薩餅、BBQ以及超市裡可以買到的各種半成品;烹飪方式多為煎烤、油炸(用膝蓋想都知道非常不健康,熱量爆表,雖然確實挺好吃的→_→);而且這些食物便宜、美味、方便、唾手可得。

一張圖告訴你熱量有多高:一盒中薯條的熱量,需要游泳1小時12分鐘才能消耗。

高熱量還不算完,美帝的食物分量還特別大。范主在環球影城辛普森主題餐廳買到的漢堡有臉那麼大,熱狗有小臂那麼長,你們感受下……那種中國人吃一頓能撐得一天不想吃東西的分量,美國人隨隨便便三兩下就吃完了。所以他們每天攝取的熱量想不爆表都難。

但對於美國的窮人,健康的飲食方式(比如蔬菜)對他們來說太貴了。

窮人沒有餘力去計較吃的多健康,因為買蔬菜的錢夠買2個漢堡,哪個能填飽肚子不言而喻。

  • 自幼形成的高熱量飲食習慣

美國人他們快餐式的飲食習慣形成於幼兒時期,幾乎無法改變。垃圾食品就是他們的童年味道。

學校的午餐也無可避免的是同樣高熱量的食物:肉醬、薯條、漢堡、冰淇淋、碳酸飲料等等。

不過呢~就像中國人有中國胃,美國人也有美國胃。漢堡薯條之於美國人,就像米飯炒菜之於國人。他們的舌頭和胃習慣於超高熱量的食品,一天三頓百吃不厭。連奧巴馬都拒絕不了澆滿肉醬的熱狗的誘惑↓當然奧巴馬不會天天這吃這些,要知道他老婆米歇爾就是健康飲食的倡導者┑( ̄Д  ̄)┍

窮人形成高熱量飲食習慣也是一種無可奈何,因為他們沒有時間精力和金錢好好吃飯,只能通過便宜又便捷的快餐填飽肚子。

終日吃快餐導致他們患上糖尿病,藥物的開銷使他們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窮→吃快餐→三高→花錢吃藥→更窮。

  • 愛吃零食

除了能量爆表的正餐,美國人對零食也欲罷不能。而且他們喜愛的零食也延續了正餐的高熱量傳統——薯片、餅乾、巧克力。這些零食不僅是小孩和女性的專利,美國的男性也很愛吃零食。零食無處不在,幾乎在任何地方都能買到,而且價格便宜。

老美吃零食的單位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他們比較生猛。舉個栗子,MM巧克力豆老美是以袋為單位、一把一把吃的(范主都是一顆一顆吃的);花生醬巧克力醬什麼的直接空口吃,都不嫌齁嗓子的_(:з」∠)_

范主不得不說,老美的糖分真的很高。在美國想買杯無糖飲料要靠運氣,他們真的在拿可樂當水喝。

b. 美國富人的飲食習慣

  • 差距不斷增大

范主看到一份由《美國醫學會內科雜誌》出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最富人和最窮人,在飲食質量差距翻了一倍以上…主要原因在於,一些貧窮的地方,獲取健康食物的成本很高,窮人難以接觸到質量高的超市。

在美國想要吃得不那麼高熱量,富人往往選擇有機食品和健康的烹調方式,前提是價格更高和口味上可能會打折扣(吃草真的比不上吃炸雞香啊(?′ `?),而且老美處理食材的方式比大天朝花樣少多了)富人因為有錢和較高的健康意識,選擇健康的有機食物而不是高能油炸垃圾食品。

  • 美國第一夫人呼籲全民減肥

范主發現,米歇爾一直致力於反肥胖倡議活動。她也會給出很多具體建議,比如「每天多喝一杯水,你看起來就會大不一樣」。

米歇爾的大女兒瑪利亞最愛喝果汁,她建議女兒把果汁減半,用喝水來取代,或在果汁中加蘇打水。

她還和學生在白宮開闢了一片菜園,帶著孩子一起,堅持年年種菜,她也建議多吃水果和蔬菜。

她還在學校發起「動起來」減肥午餐,對食物的熱量、鹽量、穀物和肉類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對脂肪零容忍。當然,范主用腳趾頭也能想到,這種減肥午餐味道肯定不會好到哪去了…

?2.窮人邁不開腿,富人健身忙不停


除了管不住嘴,范主覺得邁不開腿,是美國窮人肥胖的又一重要原因。當然那些每天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的人們不算~


a. 窮人缺乏運動的生活習慣

  • 能開車就不走路

眾所周知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他們的出行方式絕大部分是開車。人一旦有車就變懶,能開車就不走路,相信范友們都有所體會。既然去哪都開車,必然導致缺乏運動,如果不去健身房,運動量很難補足。

窮人一方面因為懶和缺乏健康意識,另一方面因為忙於工作(維持生計),並不能像富人一樣抽出專門的時間運動和健身。長年累月,窮人和富人的身材差距就十分明顯了。

  • 偷懶神器助動車

胖人因為身體原因無法走太多路(因為真的很累),所以美國不少胖人會選擇助動車代替步行;而助動車又進一步減少了胖人的運動量,側面幫助他們更加肥胖,算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惡性循環吧。

美國健全而便利的無障礙設施讓「老年助動車」可以暢通無阻,出現在大部分地方。比如超市裡和游輪上。

  • 沙發土豆

【沙發土豆】一詞就是美國人發明的,指整天窩在沙發上吃薯片看電視的頹廢人士。雖然當沙發土豆真的很享受(范主也喜歡當沙發土豆?(? ???ω??? ?)?),但是真心有利於肥胖,不利於健康。一旦養成了沙發土豆的生活習慣,好身材基本和你說88了。

b. 富人運動五花八樣

美國富人雖然也同樣是車接車送的生活方式,但他們會特別注重鍛煉以保持身材和身體健康,多數富人有健身的習慣,會固定抽出時間進行運動。

范主看過CNBC一項調查:以下運動,主要在美國最富有1%人群中盛行


馬球

打獵

你們熟悉的高爾夫

滑雪

帆船

的確,范主覺得這些運動和跑步不一樣,還是需要一定的實(jin)習(qian)…


?3.雖然有對肥胖容忍度高的社會環境,但是肥胖的鄙視鏈依舊存在


美國多數地方對過度肥胖者的高容忍度很高,因為大胖子已經司空見慣了,沒有人用異樣的眼光看他們。不歧視胖人,是件好事,正確的事。不過高中哲學知識告訴我們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對肥胖者的習以為常,是寬容,也是放縱。這會讓胖子們覺得過度肥胖也沒什麼不好,從而放任體重的發展。

除了不受歧視,大胖紙們在美國生活也十分便利,因為各項事務的尺寸都很大,衣食住行都不會因為身材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太多不便。

范主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買衣服,美國XXXL的尺寸可以輕易買的,在中國卻不行。所以中國胖人比美國胖人更有動力減肥(因為生活受身材影響較大)。

雖然社會的容忍度還可以,不過呢,關於肥胖,《格調》裡面鄙視鏈卻是很清楚的,范主帶大家再回顧一下:

您的體重就是您社會等級的宣言。一百年前,肥胖是成功的標誌。但那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肥胖是中下階層的標誌。與中上層階級和中產階級相比,中下階層的肥胖者是前者的四倍。

不光是數量上的四倍,還是四倍的可見度。炫耀肥胖是貧民的又一標誌,目的似乎意在向較高階層進行最大程度的美學冒犯,從而達到某種形式的報復。

You Fat I Fat,你胖我胖大家胖~誰還有動力減肥呀~

當然現在他倆又瘦回去了,一秒變身白富美,高帥富啊~

(●?ω?●)

資料來自范主見聞以及紀錄片《FED UP》、《食品公司》,圖片來自google

商務范 | bfaner

微信第一風尚自媒體。商務金領裝逼手冊,日常生活、出差旅行即刻搞定。終有一天,彪悍人生無須演戲!搜微信公眾號:bfaner

每日逼格養成計劃請長按此二維碼:

http://weixin.qq.com/r/3nQeBt3EE4BsrZll9yHM (二維碼自動識別)


補充一個,有很多說美國是「富人瘦窮人胖」,有道理也沒有道理,美國er他們的飲食習慣已經深入人心。。已經胖出了習慣和慣性,你要是偏說吃有機蔬菜去跑步機刷卡確實是有的,但是只是偶爾,根本改變不了大局,要較真的話舉鐵一天的熱量不抵一個甜圈兒。我平時來往的只是大學生和大學叫獸老師什麼的,富人算不上我覺得也不算窮人吧?差不多中產階級?只是富人會想著「我要健康一下下」,去跑步機跑一會兒吃幾頓草,但是效果還是因人而異了,在根本上改變不了什麼。。還是胖。。

………………稀里糊塗的昏割………………

前面很多答案說的都差不多了,高油高熱量不會做菜神馬的。。我也在美國呆過一段時間,歸納一下,再說點別的

平時幾乎不動,不管去哪都是把屁股從一個地方平移到另外一個地方,其實我覺得這個是其次的。。主要還是飲食

蔬菜也不是都貴,番茄土豆什麼的很便宜,但是他們吃蔬菜都不是中國拌冷盤的做法,一斤蔬菜配兩斤醬,我覺得還不如不吃了。。我做的中國菜他們說好油,做的蔬菜炒肉,地三鮮什麼的,我發現美國人都只能看見「可見」的油,好像對食品構成一點概念都沒有,大桶的挖醬當飯吃真不是開玩笑的,那個醬的熱量跟油差不多,喝油一般人都受不了,但是吃醬就不知不覺的海量的熱量吃進去了
高油配上高糖更催肥。。我特別愛吃油和肉,吃的比他們多多了但是我一丁點甜食都不吃,他們的口味還真是。。甜的之後鹹的再之後甜的,而且油炸食品好像不瀝油,一咬滋滋冒油吃起來太膩,我吃這個必須配泡菜或者大蒜解膩,人家是配更高熱量的醬。。再噸噸噸分分鐘能下去一個大桶可樂溜溜縫兒(據我觀察他們竟然不打嗝),怎麼可能不胖。甜品簡直甜的。。糖粒都塞牙,我吃水果都覺得甜,他們的甜品我兩年基本沒吃過幾口 聽說愛吃肉不會很胖,跟甜食澱粉搭配起來才更胖,不知道有沒有道理。。反正我在美國期間是沒胖,美國肉食很合我口味,,那麼便宜。。但是他們又不吃肥肉,我最喜歡肥肉了。。好矛盾,柴雞肉牛肉不炸了反正我是吃不下

剛才點的外賣,中國油炸食品都比較清爽,盒子里沒什麼油,是酥脆的,美國就不是這樣的,油炸雞放一會底下就一泡油了。美國人他們有種思維我不太理解。。明明很簡單的一個操作就能使食物變得很好吃又低熱量,他們偏要用熱量加倍的方法。。我也不知道怎麼形容。比如我吃他們的很多炸物覺得又咸又油,他們會說「你多蘸些醬就好了」,無意中這個熱量就翻倍了,其實明明瀝油或者少放鹽就能解決的事情。。這種「以毒攻毒」的方法真令人頭大@( ̄- ̄)@ 還有一個問題,美國食品太多「無糖脫脂」類似字樣,其實這些食物對減肥經常起反作用,相信很多資深減肥人士都懂這個,但是美國人都以為可以大快朵頤了。。最後就是惡性循環越來越胖我交際圈不是很大,不是常駐美國的能說出什麼道理,就說我身邊的大學生和老師叫獸什麼的,留學美國的女生幾乎都是不同程度的胖胖胖,我感覺主要是甜食的關係,我這種對甜食完全不感冒的女生應該太少。。。男生就不一定了,有胖的也有瘦成鬼的。我老公也是公派留學,他時間更長,六年,從一百二到一百四,但是體型幾乎沒啥變化,身體密度大了體脂少了吧(他留學時候我還不認識他,光看照片沒啥變化,但是他說明顯感覺體味變重了。。),因為他的飲食習慣就是酷愛牛肉啤酒,幾乎不吃主食,甜食更是不碰。。。我就是說說身邊的例子,沒有高票那麼多了論據論證(-.-)


剛才又被墨哥哥們的晚餐吃撐到了……非常想來回答一下0_0

這幾個月在LA,每天只用吃一頓飯……隨便你在哪個時間段吃,但凡吃了,就會撐的飛起來。如果你本身的食量很大,那也許不會撐的飛起來,但也會被撐的思考一下人生。我來用一個最常見不過的菜單舉一下栗子

你們造這份樸實無華的菜單上的每一份食物有多巨大么!!我在國內食量算是很大了,但來到這邊分分鐘被驚嚇地飛起來了好么!剛來的時候不懂事,隨手就點了一份被他們列為breakfast 的burrito…………25厘米長,半徑大概5厘米左右,裡面包著肉、肉、和更多的肉,以及土豆泥、土豆泥、和更多的土豆泥。郭德綱有個相聲是「大餅卷米飯就是花捲吃」, 就是這種感覺……但一般的美國人都是把它當早餐的,隨便拿手裡吃完,隨便去上課,隨便中午再吃一個……同樣身為早餐的還有,一坨炸過的麵包和一坨炸過的土豆片和一坨炸過的薯條和兩根很有存在感的香腸……和國內的包子麵條比,分分鐘肥死你……

還有,美國(起碼LA)蔬菜真的好少啊……我們學校旁邊有一條很長的馬路,兩邊全是吃的。大概有8家漢堡店,8家披薩店,8家熱狗店,8家中餐館(中餐館裡有八個炸類的肉菜+一個西蘭花)你們想想看,這些店裡面哪有蔬菜呀摔!!!如果你要吃蔬菜,就只能吃類似草一樣的不生不熟的沙拉,可這玩意兒吃不飽啊!如果想吃熟的菜,就只有西蘭花、西蘭花、和更多的西蘭花……

想死

分量大+全是肉+全是cheese全是醬=熱量分分鐘嚇死你……但是中國人到這邊彷彿不是很容易長胖,一是因為吃不慣,二是因為如此大的分量一般每人每天一頓半就夠了,美國人則不然,三餐都吃同樣的分量……簡直沒有不胖的道理……

寫這篇回答期間,我打了起碼12個飽嗝……………………


謝邀,

樓上已經有好的答案,但我還是戴美國人的帽子分享一下我的idea

美國人的肥胖有兩個大原因:
1)飲食習慣
2)生活方式

問題不僅是快餐(fast food),垃圾食品(junk food),也是食物的工業系統化(industrialized food system)。其實,大部分美國人並不是天天都去麥當勞吃快餐。但是,可以說大部分美國人天天吃在工廠加工的食物(processed food)。這種processed foods加了各種防腐劑,人造香味劑等不自然的成分。但是最關鍵的是,工業加工食品沒有新鮮食品的營養價值。

很多美國人是白領工作者。每天開車上班,上班是一直坐著,回家又坐著看電視,根本不運動,不鍛煉。當然,這群肥胖的原因容易理解。

還有美國社會對肥胖的接受能力。美國的肥胖現象具一定的地理分布。最肥胖的美國人在南方(這不是地獄歧視,這是事實)。胖人多的地方,胖人就不怕被鄙視。但是像在我加州(還有東北,西雅圖等較富有地區)大部分人還是很講究健身。在我們這樣的地區,肥胖就是一種忌諱。


翻了那麼多答案,幾乎沒人好好回答題主問問題。題主問的是同樣是發達國家,歐洲的福利比美國更好,卻沒有美國那麼多胖子的原因。那麼多的回答僅僅只談美國胖子多的原因,卻視而不見歐洲各方面情況與美國相似卻沒有那麼多胖子的情況。

美國與歐洲的一個很大的不同之處是歐洲有緊湊的城市布局和發達的公共交通體系,而在美國除了紐約市,全都是攤大餅的城市布局,沒了汽車簡直就活不下去。

在美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圍繞著汽車展開的。出了市中心就是超低密度、向外無盡綿延的郊外住宅區。去任何地方都得開車,每天都是從一個停車場到另一個停車場。除了專門去健身房鍛煉,基本沒有走路和跑步的需要。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開車上下班,吃漢堡可樂對付午餐,開車那麼累,晚上回家懶得做飯,大吃一頓垃圾食品,窩在沙發上就著零食看電視。一周去一次超市,採購好一周的食物和雜物。

而在歐洲就不同了,歐洲沒有美國那麼多地皮可以浪費,城市布局特別緊湊,人口密度高多了。城市布局緊湊,通勤距離就不太遠,走路和騎自行車也成為選項之一。人口密度高了,事情就不一樣了。

首先,公交地鐵的成本就降下來了。只要不開車,走路、騎車、趕公交、擠地鐵等交通方式都能鍛煉。

其次,居民區中的小型菜市場有了足夠的客戶,居民也可以天天去採購新鮮的食材回家烹飪,不用像美國人一樣開車到城市邊緣的巨型超市裡一次買一周的食物。一次買一周就註定只能吃兩三天的新鮮食材,其他時候用加工食物或半加工食物過活。

再次,居民區離商業區比較近,晚上和周末可以去劇場電影院等地娛樂,不擔心晚了回不了家,這樣宅在家裡的時間就少了很多。

最後說一個和城市布局和人口密度無關的方面。得益於福利制度,歐洲的貧富差距比美國小多了,相比美國人,歐洲人更樂天知命一些,不像美國人一樣事事爭先,因而壓力小多了。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壓力產生的長期焦慮讓很多人用大吃大喝暴飲暴食來分散注意力,這是導致現代人肥胖的重要原因。


關於食物荒漠跟肥胖有什麼關係,新鮮食品荒漠不一定就是快餐店荒漠,且對比新鮮食品快餐店食品的低價已經被其他答案覆蓋了 就不要再問了...:


請看下圖,每一千人的快餐店數量。顏色最淺為0,越深越多。哪裡有大面積的0?不要告訴我中部人煙稀少去,難道去黃石還要每個山頭上都建個麥當勞么?

圖片來自:Every Fast Food Restaurant in America, Mapped


隨手找來美國的肥胖地圖(按郡county分,有點像過年的區),顏色越深肥胖問題越嚴重。左下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更加直觀的對比一下種族,貧困和食物荒漠圖,感興趣的也可以對比美國政治傾向圖,哪裡藍還是紅,我就不多說了,你懂的…

(圖片來自一位博士自己做的GIS:https://www.maxmasnick.com/2011/11/15/obesity_by_county/)

下面是原文

………………………………

記得去年上過一節關於 health diaparity 的課(大概是健康不平等的意思) 裡面一節課講的是美國的food desert。你們覺得美國財大氣粗怎麼會有食物荒漠?錯了,美國的食品荒漠遍及全國。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食品荒漠定義為:沒有車,且在一邁之內沒有售賣食品店。(見下圖,圖片來自http://americannutritionassociation.org/newsletter/usda-defines-food-deserts)

表面上看似乎南部為重災區,和種族有什麼關係?但事實上,我拿我居住的芝加哥來舉例。美國第三大城市。種族隔離最嚴重的城市之一。下圖是芝加哥的食品荒漠圖,左邊紅色是需要走最遠路才能找到一個grocery store, 藍色是最近。右邊是根據種族劃分社區的食品荒漠圖,棕色為黑人社區,黃色是拉美裔,綠色是白人,紫色是亞裔。可見最難買到食物的地方,是黑人社區為主。[有很多人說這個芝加哥的圖沒解釋清楚,首先恕我中文寫作很爛,其次,我知道右圖的非棕色的其他顏色也是食物沙漠,目的是讓你們對比各個種族聚居區的食物荒漠程度,很明顯雖然芝加哥人口分布是白人:黑人=1:1但是只有很小一部分白人聚居區是有食物荒漠的,大部分還是黑人聚居區)

(圖片來自:http://www.yogagardens.org/demographics/food-desert)

圖中就是芝加哥南部典型的食品店,Illinois Link美國糧食票。糧食票Food Stamp 或link card 一般可以限制買一定種類的食物。但是這種店呢,估計新鮮食品是沒戲了。一般店在芝加哥南部都會有bullet proof的玻璃,或者防盜門重重。感覺回到了北京20年前有沒有!(圖片來自: Urban Farming and Food Deserts )


看一下這個圖:食物荒漠幾乎全部在黑人社區。

(圖片來自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07/19/life-expectancy-_n_3624495.html)

這是美國的貧困帶,再對比食物荒漠的地圖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貧困所帶來的影響。

(圖片來自 black belt wiki pedia page)
這個圖是黑人帶,和貧困帶,食物荒漠帶驚人的吻合。

所以再想想這個問題,其實真的是社會,歷史,經濟,種族互相作用的結果。當然也不排除美國中西部地區大量農村地區(rural area)導致你來芝加哥或印第安納這些洲會看到很多白人胖子。當然美國的肥胖問題滲透窮人富人,以及各個人種。亞裔不要笑,雖然你們身材細小,但是患2型糖尿病幾率比白人高很高出1.6倍。 美國中西部的餐館相比新奧爾良和其他我去過的城市感覺都給的分量更大。

最後其實這些食品荒漠對應的是沒有新鮮事物水果賣,但是卻有很多liquor store(賣酒的店)這些小店裡由於害怕食品過期都會進罐裝蔬菜水果(營養價值比新鮮水果蔬菜差很多)

在這些社區長大的孩子可想未來的樣子。oh 除此之外,這些社區也往往伴有安全問題,毒品問題,環境公平問題(environmental justice)等等。Way to mess up a growing child!


因為窮。

在美帝這種發達國家,便宜、健康、美味是無法同時達成的不可能三角形。

(在發達國家基本的食品安全可以得到保障。這個隱藏條件在天朝不成立)

雖然我在澳洲不是美國,但拿我自己來舉例應該比較生動。

我當時上學的時候,又要做作業,又要上課,又要打工,身上錢也沒多少,
造成了以下幾種問題
1. 每天沒時間做飯,
2. 也沒錢買十幾塊一份還吃不飽的健康食品(比如沙拉配好肉)
3. 身邊也沒有任何健康便宜的快餐。

回頭看在國內的大學生活,1和2依舊是成立的,但大學食堂里的東西雖然難吃,但勝在便宜健康。出了門哪怕是小蒼蠅館裡的蓋飯,都能做到有肉有菜鮮炒現賣,這是美國/澳洲完全比不了的。

但是在國外,平時能選擇的只有學校食堂里的披薩/墨西哥、希臘、土耳其卷餅/M記和KFC/賽百味。

不難吃,也說不上好吃(你要是覺得賽百味是美味我真的很同情你),高熱量。但沒辦法,那會吃食物完全就是為了糊口。

對比一下中式炒菜和外國肉卷/三明治/漢堡,我可以很自信的告訴你們,中式炒菜有如下優勢:

1. 葷素搭配更合理

2. 素材中的營養成分在短時間過油高溫爆炒會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比如胡蘿蔔素,茄紅素等成分都是脂溶性維生素,相比肉卷/漢堡里的生菜只能提供水分和膳食纖維。

3. 雖然中餐看起來油用的多,但這些油我們一般不吃,而且很多都是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負擔遠小於漢堡里起司的飽和脂肪。

4. 烹飪方法 燉炒 優於 煎炸

5. 更符合大部分中國人的口味

6. 中餐的搭配一般是菜+白飯/白面,作為整體的一餐由於無鹽的主食的加入,油鹽攝入量中餐更少。西餐里的主食很多都是加鹽調味的,鹽吃多了就渴水,老外一渴就喝飲料,喝了更容易胖。

由於學生生活高強度的作息,我並沒有胖起來,反而營養不良瘦的嘬腮。

當時差不多就是瘦成這樣了

等到我工作的時候,壓力瞬間小了,每天朝九晚五,沒事還去喝個小酒,但飲食習慣一時還沒換回來,對於各種隨手可得的高熱量食物的迷戀依舊在我的身體里打轉,每天沒事就來包薯片,喝個可樂,吃塊小餅乾,拿塊披薩。

半年瞬間從75KG漲到了90KG。

生活習慣是有慣性的,
如果我從小在西方家庭長大,身邊的人都是胖子,我到死估計也意識不到這麼吃有什麼問題。

而在西方國家,這種讓人發胖的生活習慣是最便宜、最方便的。

想要改變這種生活方式要付出很大的時間成本(做飯、健身)或是金錢成本(買更好的食材,吃更貴更健康的食物)。

調查數據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據統計數據表明,肥胖率和收入基本上是成反比的。

所以說到底,還是因為窮。


美國自己拍了好多紀錄片嘗試解釋這個問題,最近看到的一部是Fed Up.
http://www.imdb.com/title/tt2381335/
甜蜜的負擔 (豆瓣)

直接原因是糖的攝入過多,別看美國「低脂」、「脫脂」之類的食物選擇非常多,但去掉脂肪的食物味道和口感都會大打折扣,因此食品工業會通過添加大量的糖來提升口味。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選擇低脂食物卻攝入了更多的糖。

看了Fed Up 之後我自己在超市對比過營養成分表,就拿美國超市最常見的Greek yogurt來說,同樣是低脂Greek yogurt,糖量從8g/cup到35g/cup不等,8g/cup的嘗起來就像自家做的無糖酸奶一樣,一點不甜,略酸;35g/cup的味道香甜濃郁,而且吃的時候完全想像不到有這麼多糖。另外想小小吐槽一下,好多健身網站和公眾號總在推崇美式的健身食譜,脫脂Greek yogurt就是力推項目之一,但Greek yogurt的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糖)的含量別提多高了......

可能你要說:美國人又不傻,食物裡面糖太多了就減少添加量唄,還一直這麼吃啊......這就要說到根本原因了,美國精加工食品中大量添加的糖其實是食品工業與健康組織長久以來經濟政治博弈的結果。片子裡面詳細論述了這一博弈過程,簡單概括下來就是:

(如果)從政府層面呼籲公眾少吃糖,少吃精加工食品——精加工食品的購買量減少——食品工業受到影響——美國一大經濟支柱受挫——美國經濟發展受到影響,出現失業等諸多問題

所以目前美國的肥胖問題,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向經濟發展妥協的結果。目前美國食品的營養成分表(nutrition facts)只會標出糖的凈含量,但並不會標註營養素參考值(NRV),因為一旦標註,就會出現200%甚至1000%的情況。(國內的營養成分表只標註碳水化合物,還沒有將糖單獨標註)。

看上面的回答里很多知友提到精加工食物比健康食物便宜,所以窮人們都吃不健康的精加工食物,造成肥胖。Fed Up里也對比了兩種飲食方式的成本,結果反而是自己做飯,吃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的成本更低,雖然樣本量有限,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

那為什麼大家都覺得精加工食物更便宜呢?答案很簡單:媒體和廣告的推波助瀾。媒體和廣告業對食品工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將「精加工食品便宜又方便」的概念傳遞給公眾。

回國之後找不到片源了,因此基本是靠回憶概括的,經濟政治博弈部分可能概括的不夠準確,歡迎看過的朋友補充糾正(要是你們有片源也麻煩發我一份,謝謝)。


除了高票說的快餐食物外,我想

到還有至少2點可以補充。


1. 碳酸飲料


小的時候打完球最爽的事情就是來一瓶1塊錢的可口可樂,喝的時候經常想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等哪天發達了,一定要把飲料當水喝!而提前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美帝人民,真的做到了。

先上圖。

去美國任何一家大型超市,絕對至少有2大列上百種碳酸飲料在賣,而且價格都十分便宜,經常能買到10美元48聽易拉罐的折扣,經常比賣的瓶裝水都要便宜

所以在美國的超市裡,經常能看見一個美國大胖子推著個車,車裡全都是碳酸飲料。

甚至,即使推不動車了,也得開一輛購物車去買。

來一些數據

身邊的美國人,至少一般人喝水從來只喝瓶裝水,所以瓶裝水的飲用量能從一定程度上來反應美國人的飲水量。2010年的數據表明,美國人喝的碳酸飲料比他們喝的瓶裝水都多。

再來一個直觀一些的。

在2010年,把所有老弱病殘,甚至剛生下來還只能喝奶的寶寶都加起來再平均,每一個美國人要喝48瓶2升裝+206聽碳酸飲料。平均下來哪天不喝一聽簡直就是脫了他們祖國人民的後腿。


2 政治正確和同輩壓力


美國的政治正確連自己國家的人都受不了了所以才出來了個特朗普。

一個人不管多胖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審判眼光(至少不是當面),在國內我天天被無數家人朋友催著減肥,東西稍微吃多一點都會有人跟我說你這麼胖了怎麼還吃啊。在美國跟美國朋友吃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說過類似的話,在美國,只要肉不長在自己身上,沒人會冒著政治不正確的危險勸別人減肥的。他們只會告訴你「you are beautiful the way you are」,即使你是一個 huge fat ass。


再有一點就是,美國胖子是真多,而且一個比一個胖,天空才是天花板。

在中國,一個普通人如果胖成洪金寶那樣,大概就已經是極限了,目力所及很難再有比自己胖的了。這時候除了有心理疾病的人會覺得這樣特驕傲之外,大部分人可能都會開始考慮減肥了,畢竟不能沒有洪金寶的命,得了洪金寶的病。

但是如果洪金寶來了美國,發現自己才剛剛是入門級別。在美帝,如下進階階段的胖子隨處可見。

進階:小胖坐下只顯肚

進階:中胖扣子扣不住

進階:大胖上下成一體

進階:巨胖才能叫武術


所以在美國不管你胖到什麼境界,出去一走總能輕易發現比自己還胖的。於是這樣一來自己減肥的心念也自然會小了一些。


總之,為什麼美國人肥胖嚴重真的是多方面造成的,就跟為什麼美國健身房裡面肌肉男這麼多是一樣的基因加環境共同造成的結果。


自序

看到這個問題本來很開心,在中國的時候經常有人說,「是不是美國人都像你這麼高這麼壯?」這種土包子的思想出自美國影視作品當中的虛假現實,反過來看我要是用同樣的方式去理解中國人,也就是說,用中國近幾年拍的一波一波的屎尿屁片中的人物建立我對中國的理解,那可想而知了。 這種想法讓我生氣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是,美國人的身材不可能都像我一樣,本人天天拚命地鍛煉身體還有仔細地注意吃的每一個東西,到了中國人的嘴裡成了「是不是你們都很壯,」這一句就讓我下了這麼長時間的功夫在一瞬間內失去價值,顯得我八塊兒腹肌或寬實的肩膀都成了天生的,完全忽略了我的奮鬥,唉。。。再說美國是全世界最胖的國家之一,影視作品當中的那些人物也被普通老百姓看作狀帥酷。

第二是,你如果真正的研究美國漫天蓋地肥胖的現象(書,紀錄片,等等),慢慢的會發覺這個問題觸及到了政府里十分嚴重的腐敗問題。

對,美國政府的腐敗問題超嚴重,水至清則無魚,沒錯,美國不是個完美的國家,也不是遍地是黃金的天堂。我們這邊的問題也很多,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以及政府腐敗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除了對中國有很淺的理解卻很自信的外國人之外,我也很討厭盲目的崇拜美國的中國人。唉。。。又跑走了話題。

再要補充一句:這是我第一次用中文來解釋其事,所以語言不順或者用語不準確的話,請大家原諒。同時,我還會用比較簡單的方法給大家描繪肥胖的問題,極簡主義FTW。

第一章

有個胖子叫小胖兒,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中部的堪薩斯州人,沒錢也沒成績上大學的他一滿了18歲就不得不開始幹活兒。乾的都是體力活,他把周一到周五的時間分配到兩份工作,第一份是當一所學校的看門人,第二份是當一名搬家工人。 天天工作的特別疲憊。早餐吃的不多,一個雞蛋三明治一杯黑咖啡即可。午餐似乎每天都是跟同事們一起去公司對面的商場,吃個漢堡王,或是賽百味,還有一家很便宜的中國餐廳叫Panda Express。 小胖兒來者不拒,這仨家餐廳均可,不過有時自己會思考中國人怎麼可能每天都吃Panda Express, 味道太重了吧!

小胖兒就是這樣過青春期的最後一段,每周最期待的是周六晚上跟幾個哥們兒一起出去玩,喝酒喝得很酣暢。離他很近的酒吧也剛好是當地最吃香的,周六晚上酒吧里十分擁擠,但作為個本地人,小胖兒卻感覺很自在,朋友們熱熱鬧鬧地喝,盡情的找妹子搭訕。

然而,他越來越擔心,以前在酒吧里泡妞的技巧很不錯,至少能夠在兩三個月里找新的炮友,不過快22歲的小胖兒最近沒什麼成功,反而發現連最丑的女孩兒也不吃他這一套。有一天早上小胖兒醒來之後就開始玩手機,在刷臉書的時候突然看到昨晚跟幾個朋友們的合影,哇,發現自己真發福了。是什麼原因呢,他反覆的思考,終於決定了,哎,肯定是我吃的不夠健康!但是我又買不起那種綠色食品,那該怎麼辦呢?

第二章

有個男孩兒從小就因個子矮而被欺負的,甚至有不少人用「矮子」這個詞來稱呼他。幸好東方不亮西方亮,他SAT成績特別好,所以被各個名校錄取了,最後上了杜克大學。他學了經濟學,同一屆的畢業生當中,矮子遠遠比其他學生更聰明,更狡猾,畢業了之後著眼於未來的矮子就開始在他姑姑朋友的政治組織實習。

矮子就這樣過了七八年, 人脈一年比一年廣,政治關係經濟關係也更發達,矮子的目的地愈加清楚,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他相信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政客。因為 矮子原來是在美國愛荷華長大的,所以即使近幾年在華盛頓奮鬥,他還是一直打算回去參加當年在他老家將舉行的國會議員的選舉。他早已想好規劃:先當說客,繼續擴大商業圈裡的關係,所以,矮子去年開始跟泰森食品的某個上級人員溝通,談判。

據說,愛荷華當地一向生產優等摔跤員,秘訣竟是隨處可見一望無際的玉米田,因為當地的孩子很小就要開始做農活,男孩子們在如此艱難環境之下長大會練成相對來說更結實的身材,身材壯大的孩子們到高中時就要保持上一屆的傳統,在摔跤的墊子上證明自己,從而得到大家的認可。立於美國玉米帶的愛荷華被稱為,「全世界之飲食首都,」而能夠在這麼偏遠樸實的州拿到上大學的機會來之不易。雖然人土風情蠻豐富,但教育體制很不完善;為了得到大學的經濟支援,除了依靠運動之外,門路並不多,只有像矮子從小就是考試的能手才能夠背井離鄉考上好的大學。

正是因此,矮子才有絕好的機會成為愛荷華州的國會議員。 他以前在首都無數的說客圈子裡學了好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掌握好這個概念之後,矮子和泰森食品公司里的那個人員定下了競選的計劃,那個人員也很大方的告訴矮子,他是在該公司僱傭的一千兩百名說客當中算是最有前途的,只要他能夠得到他老家的支持並贏得當地競選的話,泰森食品公司就可以保證他將來會享受奢侈的生活。泰森之所以那麼看中矮子是因為他老家區限里的土地有著不少的農場,可以作為泰森進購玉米的主要來源。泰森就要對投票支持玉米補貼法案的議員提供一些所謂的捐款,而其中之一就是矮子。

在競選當中,從矮子嘴裡說出來的每一句是有目的的。早已拋棄宗教的矮子滿嘴都是基督教徒的典故,還有就是把玉米補貼這個事兒扭曲成惠民的一種法案。矮子發現掩人耳目老鄉很簡單,法律這件事兒,對不可理喻的當地老百姓來說依然撲朔迷離,他們認為,與其花時間研究法案的細節,還不如信任畢業名校的老鄉代勞。

久而久之,矮子贏了,因此泰森提供給畜牧的飼料價格就降低了,美國50州的老百姓也可以享受到更便宜的漢堡包和Panda Express 的宮保雞丁.

一切都這麼美好嗎?

第三章

我們小胖兒快27歲,不幸的是雖然明天要過生日,但因得了糖尿病而不能吃蛋糕。其實,小胖兒心中早就接受了這個病的無奈,而讓他又迷惑又擔心的倒是心管堵塞。幾年前小胖兒就開始每周鍛煉兩三次的身體,不過醫生告訴他這個遠遠不夠,他要是想活到老就得關注飲食,吃喝兒不能光靠快餐或者微波爐食品,必須得買所謂的「綠色」食品,就是在Whole foods之類的市場賣的那種。然而,作為月光族的小胖兒覺得這可不行,那邊的食品好貴!醫生只是想勸告他而已,說小胖兒如果想理解營養這個領域,要麼上網查閱相關的材料,要麼找個營養師給他參謀,就不要耽誤醫生的時間了。

積習難改,吃的習性從小就開始養成,長大後要改就非常難。小胖兒出身卑微,媽媽撫養他的時候因擔心錢和孩子吃不飽就買超市裡最便宜的微波爐食品,到周末才會帶孩子去麥當勞享受可口的漢堡。

哪怕小胖兒不是很了解營養,醫生的勸告確實讓他感覺有點害怕。因此,小胖兒毅然決然把家裡的垃圾食品扔掉並嘗試了健康之生活。他一個星期吃的又少又綠,後來他卻覺得沒味兒,而平時吃完後肚子還很餓。。。他終究放棄了,覺得與其保持下去還不如省錢買又多又好吃的快餐。

距離那天看醫生之後只有半年的時間,小胖兒就因心臟病而死了。

結局

矮子在離他老家很近的小城市住著別墅開著寶馬車,兩者也不是自己親手買到的。泰森里的人員幫他安排這些「瑣事」以表示謝意。 靠騙人討生活這個事矮子問心無愧,在這種你死我活的年代,他想著,照顧好自己還是最重要的。


窮。
和中國人的貧困不同,美國的貧困性肥胖與食品工業緊密結合。
1.貧困性肥胖與高糖高脂食物
不同意「美國窮人肥胖是因為不愛動,搬磚是胖不起來的」這樣的說法。正是因為大量的體力勞動,才使得美國窮人每天被迫攝入更多卡路里。但由於貧困,他們必須同時維持較低的食品財務支出水平。這就決定,他們要用相同甚至更少的錢,獲取更多卡路里。
在中國,士力架、火星棒、油炸快餐一類的高糖高脂食物,由於其為舶來品,相對價格並不算低廉。但在美國,如果計算每單位卡路里對應的金錢支出,這些高糖高脂的食物絕對是窮人最廉價的選擇。
首先從理解層面分析,我們就很容易理解,在一餐食物遵循膳食金字塔的情況下,作為主要供能來源的脂肪和糖類只作為其中的一部分。而高糖高脂食物犧牲了其中的維生素纖維素等成分,當然就能換取單位卡路里更低廉的食物成本。但這只是原因之一。
美國的規模農業需要一種硬通貨,以應對大規模生產帶來的農產品大幅價格波動。美國人找到了玉米。玉米儲存高度便捷、用途廣泛,因此在美國農作物期貨市場上具有高度穩定的價格,被投資者大肆追捧。如今,玉米用地已達到美國總農業用地面積的30%。
美國玉米的這種不平衡擴張不但沒有被政府約束,反而得到了相當的補貼。這種對資本體系干預農業行為的高度放任甚至扶植,不僅催生了美國的規模玉米農業(玉米不但可用於食品加工,其價格甚至低至可以直接作為豬飼料),更孕育了美國的高糖食品工業。玉米的廉價,導致玉米糖漿作為高糖食物的原材料,具有低廉的成本。
2.高強度體力勞動與緊張的進餐方式
我們都知道,健康的進餐方式是,少食多餐,細嚼慢咽。而很不幸的是,這兩點都與美國底層勞工無緣。他們一天進食不足三餐,每頓飯攝入熱量極高,且狼吞虎咽
在芭芭拉 艾倫瑞克的《我在底層的生活——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一書中,作者體驗了底層勞動者的高強度體力勞動。
芭芭拉一天要打兩份工,才能維持房租和基本開支。早上7點到12點接連不斷地在一家快餐店打工。快餐店不是像M記K記那種自助取餐的形式。芭芭拉的工作性質是女服務生,要端著點菜簿應對龐大的顧客流以及各種各樣奇怪的要求。12點半又要坐地鐵到另一個打工場所,投入另一份緊張的服務生工作,從2點到10點半。芭芭拉通常連體面的午飯都無法享受,只是在地鐵上將一個自己帶的三明治狼吞虎咽,再吃幾個能量棒。
晚飯要等到下班後的深夜。減肥的同志們都知道深夜吃東西最容易導致脂肪堆積
在下午和晚上的工作中,芭芭拉有時候餓了就吞幾塊客人剩的炸雞塊和乾酪棒。
當這種長間隔、高熱量、進食速度快的暴飲暴食在美國窮人群體中司空見慣,那麼肥胖的發生也就變得合情合理。
3.糖類,作為苦痛的安慰劑

研究顯示,攝入脂肪和糖類能給個體帶來滿足感,緩解抑鬱情緒。芭芭拉也承認,高糖乳酪和劣質白酒的夜宵是她一天下來不多的樂子之一。

底層勞工在經歷一天枯燥緊張工作後,通過高脂肪食物和酒精簡單粗暴地滿足其精神娛樂需求,似乎是最廉價最省時的方式。「吃糖」不只是身體層次,而更多地是精神層次的需求。

我們在失戀或壓力大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攝入更多高糖高脂的食物,導致的肥胖俗稱」壓力肥「。而這種肥胖的誘因也深深植根於美國底層勞工的生存困境中。

以上是原因分析。


++++++++++++++++++++++++++++++++++++++++++++++++++++++++++++++++++++++++++

更加可悲的是,美國窮人的這種貧困性肥胖不但不會得到社會的同情,還會被污名為「缺乏意志力」。而上層精英們在談及此事時,更不乏一種論調:「他們就是因為缺乏意志力,懶惰,才會變窮」。這與知乎前一段「連自己身材都控制不了,何談控制人生?」的論調,頗有異曲同工之處。「何不食肉糜?」

不排除一些擁有資源和足夠生存空間的人,由於個人意志力缺乏而導致肥胖。但在美國,至少統計層面上來說,肥胖症,尤其是底層人民的肥胖,存在著這種社會結構性因素。

———————————————————————————————————————————

參考文獻:

[1] R. J.
Sampson, S. W. Raudenbush F. Earls, 1997, Neighborhoods and Violent Crime:
A Multilevel Study of Collective Efficacy [J]. Science, Vol.277, pp.918-924

[2] 芭芭拉?艾倫瑞克,《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年,第81-83頁

[3] S. N. Walter, G. Baur, L. Collins, 2009, Nutrition,
Mood and Behavior: a Review [J]. Acta
Neuro-psychiatrica
, Vol.21, pp.214-227

[4] 紀錄片:《食品公司》(出處忘記了,百度能搜到)


推薦閱讀:

為什麼越長大淚點越低?
身高劣勢戀愛概率有多大?

TAG:健康 | 美食 | 生活 | 美國人 | 美國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