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哪些方法訓練心?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知乎上關於健身的好答案很多,因為大家知道,如果科學地鍛煉身體,身體就會變得更加健康、強壯和協調。

其實心也是這樣。心也是需要訓練的,沒有訓練過的心,容易受外界影響、容易被操縱、容易僵化固執。他人簡單的一句誇獎或者批評,都會讓心狂喜或者發怒,長住其中,耿耿於懷。

譬如一條毒蛇突然出現在室內,沒有訓練過心的普通人往往大驚失色、太過害怕而無法自主地操控自己。而訓練過的心,往往會保持鎮定,理性行事、使大家遠離危險。

根據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心的訓練有兩種好處。

  • 讓我們自在地使用它(在完全憤怒的狀況中調整心理,對於那個生氣的對象生起大慈,這就是所謂超然之力)
  • 讓我們能使用心更大的部分(可以發現自己的創造性、耐心,具有藝術天分)

佛陀傳法四十九年,教授了我們很多方法來訓練心。還有更多佛陀未曾傳授的方法,也可以用來訓練心。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方法呢?只有一種不就行了嗎?同健身一樣,有些人訓練身體可能需要很多器材,還有些人則並不喜歡去健身房,在床上在路上就把身體訓練了。

你必須摸清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訓練心。

——————————————————————————
我自己心的訓練水平極低。所以,我所說的只可供參考,供拋磚引玉。

1、守居士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這裡殺生、偷盜、邪淫、和飲酒,都距離我的生活比較遠,守起來比較容易,訓練心的效果不大。

妄語戒是經常要破的,我生性喜歡說謊造謠、惡語傷人。每次破戒的時候都會反省檢討自己,進步較大。

2、培養慈悲心。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每次看新聞或小說里的惡人,憤恨之餘都會默念這句話。細想他是怎麼從童年長起來、有哪些因素把他慢慢變這麼壞的。王爾德說:「每一位聖人都有他的過去、每一位罪人都有他的未來。」壞人變好,同好人變壞、熱水變冰一樣迅速。想他怎麼做會改過自新,他做的事情哪些我也做過。

改變視角,走路時盡量不看美女帥哥,而去細視小商販、環衛工、乞丐、老人小孩等。了解他們的生活與喜樂。

3、做菩薩觀。
把所有人都當作菩薩。不管是讀書還是生活。

教育你幫助你是菩薩、辱罵你誹謗你的也是菩薩,提高你的是菩薩,打壓你的也是菩薩。只是菩薩們化身人間,開示度化的方式不同而已。

向你乞討的人是菩薩,他讓你布施,其實是在對你做布施。

《紅樓夢》里劉姥姥是菩薩,她讓賈府人有了布施的機會,有了觀照自己不足的機會;賈瑞是菩薩,他的開示是:陷入情慾不可自拔而死。現在,看了黃網卻沒機緣做愛的青少年們,多少是同賈瑞一樣陷入情慾之苦,如果看了賈瑞,他們就可能反省自身,思考情慾而超脫出去。而不是走向極端。

4、讀書。
能身入其境的讀進去書,體會書中人的感受。

5、在生活中訓練心。
在實踐中訓練心,遇事,力圖把事情處置得宜,而後反思。

6、正思維修
正思維修,即禪那。腦海里的念頭常常如河水般、奔流不息。
正思維是指:在心中里設立個「檢察官」或「明鏡」,明察自己每分每秒的念頭。
深刻反省自己的念想,於起心動念處檢點。很多人往往覺得一年一瞬就過去了,想想今年做了什麼?什麼都想不起來。這實際上是陷入了散亂和昏沉。正思維修,有清醒自己的作用。
方法是很簡單的,下面說幾點注意事項。
1、只要覺察到就可以,不要刻意去消滅壞念頭。雜念如流水,流走就不再回來了。你察覺到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離開。不必再做其他功夫。
2、檢點起心動念處時,即使發現自己很壞,也不要過於自責。平常心看待自己的邪念,很多人做了這麼久,還是會有很多邪念和妄想心,習氣難除,觀此可知矣。
四句偈:知幻即離,不做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3、正思維修正如減肥,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所收穫。
4、心中做正思維修,不必脫離現實。從平凡做人做事開始磨練,做一份正當職業,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做事。

7、不要停止學習。向朋友學習。

千萬不要空談訓練 心,依我的經驗,如果你能切實向舍友學習他們的優點(而不是把他們當成傻逼),那你就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傲慢的自我,訓練了心。


以前試過很多方法,後來發現老子太智慧了,旁門千千萬,但是大道至簡,非常樸素。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真經一定是簡單樸素的,也一定是光看那句話,難以得其門而入的。
關於練心,說法多得不得了,按各種方法走,也可以有一些小的成效。比如控制一下他人啦,控制一下物質啦。
也有很多關於練心的說法,說努力控制自己不要起念頭,放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啦。

但是大家一般理解的順序反了。不起念頭,放空,不為外界所影響,是心力充盈後自然的結果。
大海那麼多的水,人拿腳是怎麼也踢不動的。但是一杯水放在那裡,揚手就能打翻。你讓那一杯水在遇到我的手時,如何強迫自己不動?


謝邀。

這個問題無需多言,看看禪宗的十牛圖解析,就能找到答案。

禪宗十牛圖解說 (南懷瑾)


本來的那個心,其實並不需要訓練。如果心可以被訓練得更好或更壞,那就是有生滅起伏的。


有生滅起伏的心,怎麼可能是我們人人本具,不生不滅的真心呢——並不是說不需要修止修觀,我想說的是,可以止可以觀的心,還是漸法,是生死根本,是能所不泯,是戒定慧,是六度波羅蜜,是四聖諦,是十二因緣,是十八界,是三十七道品。


唯獨就不是那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現前一念無隔無礙的本真心地——如來覺性。

所以與其訓練那有生滅起伏的妄心,不如通過善巧的方法一勞永逸的找尋到自己的真正心地。

如此,方是無上的修道,修與修者本是一味

如此,方是無上的解脫,本自無縛不用求解

我個人不喜歡寫些不著調的雞湯文,也見過很多人,要不是以盲引盲,要麼就是沒有一句是中的。任何沒有具體實踐的方法與階段性的驗證,都可以合理懷疑是宗教迷信,是理論學術,是思維辯聰,是不能導向如實證見自心的雞湯。


我們矢志於修行的人應遵循於可重複性的實踐驗證,而不是理論學術,任何不能應用到實際修行上的理論,本質上是無用的累贅的,可以存而不論置之不理。

在實際修行上,我個人沒有過於明顯的宗教信仰傾向,只奉行如實修持的宗旨: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所以無論任何可以提供參考的教派方法,原則上我都會虛心接納隨緣應用。

聽歌法

在這裡介紹一下在現代環境中,返聞聞自性應用到「聽歌」的原理與方法。也是總結自前人與經典。

返聞聞自性這個方法用到現代,就可以在「聽歌」時返觀歌聲在而不隨歌聲走的那個是誰。
對於學佛人來說,欲得見性正確的念佛應是心念耳聞,返聞聞自性。這個方法善巧的地方就在於——不用心念,讓歌曲自己「念」,省了一部分心力,我們就只是著力於「返聞聞自性」。歌聲來由它來,歌聲去由它去,能聽到歌聲的這個,卻不隨歌聲動搖的是什麼呢?找到了,這一生大事便有了著落,又豈是修心煉心可比擬的呢。

以下所講方法,是根據一位我很尊敬的道長所傳授的「聽歌法」整理而成,類同於佛家的觀音耳根圓通法門,但比耳根圓通法門更貼近時代,如果在聽歌的同時有人直接指示,可能在當下就能明見自己的本來面目——據說最快的20分鐘就明白了。


聽歌覓本體法:


帶耳機聽歌最容易體會到——真有一個不隨歌聲走的、不為歌聲所動的,那就是「心」。

一,聽歌時不必去聽它唱的是什麼,就是純粹的聽而已。

二,聽歌時如果被歌詞與聲音帶走了,自然迴轉過來繼續聽就是。

三,不要去觀察那些隨歌聲所產生的情緒、想法——因為這些情緒、想法也是『歌曲』。

四,聽歌的時間盡量長一些,半小時或一個小時。

五,空閑的時候,周圍的一切聲音都可以是『歌曲』。


重點:歌聲來來去去,而能聽的這個是誰呢?是不是空空洞洞如如不動呢——不為聲來而響,不隨聲去而寂,動靜本不相干——聽歌的過程中如果體會到有一個不隨歌聲走的「東西」,那個就是了。


引用一段最直白的話來講:

你不是說哲學是死胡同嗎?

道理就是這樣。修道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放下思維,放下邏輯——看看還剩下什麼。剩下的那個就是了。無念就是放下思維、放下邏輯,但還能聽見,這說明什麼?

這就是所謂的悟道了啊——悟了一些道了。

偈語:如空谷音,聲來則響,聲去則寂,動蕩不起。

要把那個體會到的存在或者不存在的,用在一切情緒裡面。你看見那個沒有同歌曲走的,就是。然後用他不同電視走,不同憤怒走,不同身邊的一切事情走,不同睡覺旁邊的噪音走……一切的不滿意、一切的情緒,都是「本體」最好的修鍊對象。


越是感動的、越是討厭的、越是傷感的、越是嚮往的——所有情緒,都是歌曲。

找到這個沒有走而且有許多念頭的、他也不被念頭帶走的是什麼,如果可以,就徹底明白了。


關於本體法的對話與對本體的描述:


註:

本體:即道,自性,覺性,真如,本源,本來面目。同一物而異名。

體用:體即本源,用即諸象(一切物質精神現象的存在)

問:面對面的時候,道長您是如何用聽歌法喚出他們的「本體」的呢?


答:我儘力表達一下本體,希望你可以明白。你已經知道我利用歌曲而不是音樂調出他們的本體,然後教他們去認識本體是誰。最短時間有人20分鐘就知道了---你要知道認識那個本體不是想像中的簡單。當你沒有被歌曲帶走而又知道自己存在的時候,那麼,你和歌曲都在,心也同歌曲一起,同時我又不停問你:歌曲在嗎,你在嗎,歌曲在嗎,你在嗎。

我問你的時候,歌曲也在,我問完之後歌曲和我也都在,你被我和歌曲帶走沒有,沒有被歌曲帶走的那個本體,如果我讓你把你最難接受的往事記憶痛苦悲傷展現在內心當中,你能夠輕而易舉的就像不被歌曲的帶走,那麼,這個就是本體。

一定要認識這個,這個不是寄託,不寄託於歌曲和我的問題存在的那個,明白了,就是她、他、它。一旦明白,你自己很清楚,世間還有什麼事情可以把你帶入它們的成敗得失之中,成敗得失的情緒完全被本體打敗了、消融了。這時候,堅持本體到如如不動,然後繼續平常的生活,這麼讓自己完成生命歷程——回頭做眾生,開始了真正的修行。

問:找到本體之後,這個本體與一念不生有什麼區別呢?

答:通過歌曲的方法明白本體之後,發現歌曲只是一種比喻,世界任何注入我們心中的物、事、像、包括情感記憶都是歌曲,現實之中任何引起我們情緒的一切,都用本體對應,這樣情緒全部就化掉了。情緒就是輪迴之根。所以本體不是一念不生,而是不隨念頭而起情緒。一念不生是修鍊的誤區。本體起步高的人,完全可以不生一念,不生一念卻不是根本。明白本體之後,有事情遇問題拿起就用,直奔事情問題而去,解決好或者沒有解決好,都過後便丟。這是初明白本體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附:一念不生只是禪宗直指入道方便。如六祖壇經所說:汝摒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慧明處於這種外不接納外境,內不生念想的狀態中良久。
六祖說:正與么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明當下頓悟。
禪宗以無念為宗,真正的無念是於念離念,念頭生起則生起,只是念念不停留念念不執著。)

問:聽歌不隨歌聲走(純粹的聽)後,然後把歌關掉,這樣反覆幾次,然後你會發現不隨歌走的時候的自己和歌聲停下後的自己沒有區別,也跟平常的你沒有區別,見到後你懂的……


答:是的。然後回憶自己最生氣最屈辱最悔恨最揪心的記憶,把記憶調出來,用歌曲的方法不要同那些揪心的記憶走。於是你發現,歌曲在,揪心在,你也在。你在就是本體在了。找到這個本體之後,用揪心去修鍊本體,修鍊所有存在的一切。見舍修舍,不同一切去。這樣本體就加固了。加固好之後,衣食住行都不離開。就是道。

問:用是不是體呢。是不是直接可以把用說成是體呢?
答:本來也可以直接說用即是體,體用無二。當初容易混淆於修不修鍊都一樣的命題。修鍊和不修鍊的分別在於,一個在掌握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主導著自己的生死,神不會散去。一個在隨波逐浪,他們不知道死後去哪裡、之後又將怎麼樣。所以只有找到本體修鍊到比較牢固的時候,才說用即是體。

關於本體的文字描述:


1,修行千百度,證悟剎那間——道就是體和用,再沒有別的什麼東西存在。而在任何一個境界上面能夠真正回頭當下,便是道體,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哪裡需要什麼能量積累知識積累。


2,道長好,訓練聽歌時,一開始很容易隨歌聲而去,但當放鬆下來時,就不會隨歌聲走,之後把放鬆也放下,那個空空洞洞的,但什麼都可以知道的,是不是他他他呢。或者平時徹底放鬆(不思維了)的時候,好像發獃的感覺。但是此時可以看,可以動,可以聽。此時空空靈靈,是不是他呢。

3,引用《道德經》中的一句話: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令思想不再遊離於過去與未來,而是朗然照徹消融於當下,處於這種狀態之中能不產生分離嗎?
這個才是真真切切在自身上才能有的體會——明白當下的自己,擁有著怎樣一個本來面目。
不是沒有思想,而是思想情緒隨便升起,都好像雲捲雲舒,朝起暮落,於虛空而言,本來是沒有生死與增減的。
不是沒有世間萬事萬物,而是萬事萬物儘管來去,我自真常本體以應之,抱其一以為天下式,無為而無不為是也。
一切修行上的道理,即使講得再高深再透徹,如果沒有明白當下這個沒有思想的,但又不妨礙思想來來去去的「明了」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那麼這樣的修行還是無根的浮萍。


更多關於本體的文字描述,詳見:如何才能明心見性? - 世有仙的回答

引用:

普照禪師修心訣:且入理多端,指汝一門,令汝還源。汝還聞鴉鳴、雀噪之聲么?曰:聞。曰:汝返聞汝聞性,還有許多聲么?曰:到這裡一切聲,一切分別,俱不可得。曰:奇哉!奇哉!此是觀音入理之門。我更問你道,到這裡一切聲,一切分別,總不可得。既不可得,當憑么時,莫是虛空么?曰:原來不空,明明不昧。曰:作么生是不空之體?曰:亦無相貌,言之不可及。曰:此是諸佛諸祖壽命,更莫疑也。

註:

1,估計很多朋友以為我是「佛道雙修」的樣子,其實不是的。如果硬要分佛道,那麼我算是佛、道都懂一點點,但卻不修任何法門與境界,我只修自己的「心」——本來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能生萬法的這個心。

當一個人真正的明白什麼是自己的本來面目,什麼是「空性」之後,自然知道,任何教派的存在都只是一種形式,是關於「空性」、「道」的一個載體。

各種教派的存在只是一種「用」,是一個位置,明白之前需要敬畏與遵循,明白之後一切都迴轉於自性之中,這是破戒禁取結,也是自在隨緣之肇始。但不代表此後可以目無法紀,那是不明因果之輩才作得出的事情。

禪宗祖師說:不異舊時人,只異舊時行履處。


2,解脫於輪迴的兩個主要因素是:出離心,空性見。

出離心是什麼呢?決心出離這個世間,不再貪戀這個世界的任何人事物,矢志修道以求解脫的心行。

空性見是什麼呢?就是見到萬事萬物背後,見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靈明覺性」,無一物不源出於它,無一物不返歸於它。

它本來沒有出生過,所以從來不存在死亡,

它沒有真實的纏縛,所以不必虛幻的解脫,

它承載了一切輪迴,卻不入於一切輪迴,

它整日起心動念,卻念念不曾有過停留。

我們不了知於它,便喚作眾生。

一念醒悟它即我們本來面目,便喚作佛陀。


3,大乘佛教與其他修行不同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菩提心。即發心上求無上佛道,下化無邊眾生的大願大行。

若修行人有出離輪迴的決心,也如實明見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到最後解脫的時候,跟禪宗的「見性成佛」已沒有本質的不同。

但與佛陀的一切種智(全知之智慧。佛陀出現世間有多麼殊勝難得,請自行百度),福德智慧皆得圓滿相比較,則是有不如的——佛性無差別,這是世間成就、世間法、世間差別智的區別。


4,在擁有出離心,空性見的前提下,如果修行人不退失菩提心,那麼成佛就如同黑暗前的黎明,曙光必現。


5,個人修行上,對待佛法的態度是:不迷信於經典,也不違逆於經典。當兩者「似乎」不可調和時,以自性三寶為自證明,或存而不論。


看,純粹的看。看著心裡的情緒念頭,不隨念走。也不用想該舍此念,或者我不應該這樣等等判斷。只是純粹的看著,純粹的了知。

我就是這樣做的。煩惱起來時,或者怒火攻心,或者緊張都很有效。當然斷斷續續不能長久。不過時時刻刻都可以這樣看。甚至當你牙痛頭痛時,可以嘗試看,仔細用心去看痛的那裡。不要想多,純粹去看。你會發現有緩解疼痛的功效。親測有效。

許多人都喜歡玄妙神奇的方法。我這個方法看似簡單沒啥特別的。但我告訴你這是憨山大師,二祖大師等所傳之妙法,是不是頓時感覺高大上了?


每天自我反省總結,和內心的自己對話,並在內心建立一套有關消極情緒的探測轉化體系,一旦察覺到消極情緒出現,要麼選擇無視且成功淡化了,無視失敗的話,就嘗試分析么消極情緒的產生原因,然後接受認可消極情緒,總結出解決的方案。



戒定慧是降服自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人類的情緒痛苦是共通的,那解決痛苦的方法也應該是共通的。
若是這個方法能解決所有人的痛苦,那這個方法用功的基礎就應該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什麼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呢?色身!
若是我們把用功的基礎建立在色身外的所緣上:如誦經、持咒、持名號、觀想上,那就會產生分別對立。若是誦經是究竟的正法話,我們應該誦哪個教派的哪部經呢?若是持名有效的話,我們應該念誦阿彌陀佛呢還是元始天尊呢?
所以任何修行基礎建立在色身外的方法皆是非法。
那什麼是戒定慧呢?
我們若想取去除心中的雜質污染,就必須發展心的正定,就如一個滿是淤泥的西瓜,要刮凈它表層的土,西瓜一定要穩定,而要發展心到正定,則需要先戒除環境慾望對心的污染。
持戒後如何發展正定呢?呼吸,聖者發現呼吸是連接意識與潛意識的橋樑,持續不斷的觀察呼吸而不參雜任何誦經、持咒,心慢慢會變的專註。
這時佛陀更近一步發現:身心是交互影響的,每當心中升起煩惱時,身體都伴隨著感受產生,當憤怒產生時,身體會產生熱的感受,當恐懼產生時,身體會產生冷的感受;這時如果能保持平等心客觀的觀察身體的感受,內心的不凈煩惱就會不斷的消失。
觀呼吸、觀感受,這便是通行於世間不屬於任何教派、團體,最行之有效降服自心的可達致解脫的方法。
不要嘗試自己練習,假如你的身體生病了,而恰好有人送給你一本書,書中描述了如何給自己做手術的全過程,你會按照書的內容給自己做手術嗎?

所以你若想學習禪修必須要拿出時間去禪修中心學習。
百度搜索:中國內觀網,即可看到。


try to control yourself.

當所有的事情盡在掌控之中的時候,人們會感到安靜平和,但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包括自己的思維、情緒、感情等等。擁有一顆強大內心的人可以掌控自己以至於讓喜怒哀樂依賴於自我調節,而不是根據客觀事物改變而改變。

個人認為,練心最重要的是學會從旁人的角度去觀察自己思維的變化,理性分析,及時調整,分得清楚什麼是情緒,什麼是事態,不沉溺於情緒的漩渦,不歇斯底里。內心強大的人對於突發事件的接受速度很快,而越快接受事物,所受到的衝擊力越小,也能越快地去理性想辦法處理和解決問題。

我經常提醒自己保持頭腦清醒,問問自己在想什麼,為什麼要想,為什麼要這樣想。自己在腦海里和自己對話,縷清思路,對症下藥。這樣一個過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情緒就像是颶風,常常我們還沒有做好任何準備,它已經捲走了一切……

胡言亂語,余不一一。


培養情懷,

養些花花草草,

學個琴棋書畫,

多看書少說話,

滿心關懷天下大事的人很少會為小得小失駐足。

滿腹經綸的人很難因他人貶低而動怒。

主要是,培養一種由內而外的自信,再保證不要習慣於驕傲和俯視別人,

這樣硬體就夠了,

再需要多活幾年,多些人生閱歷,

差不多就有顆不說無堅不摧,至少淡泊剔透的心了吧。

以上這些都是基於個人理解(主觀臆斷),我也沒見哪個活人完全做到過,不過看起來還挺有道理的吧_(:3」∠)_


爾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

世尊。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心法本無不染塵穢。云何心法染貪嗔痴。於三世法誰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住。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來無有形相。心法本來無有住處。一切如來尚不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一切諸法從妄想生。以是因緣。今者世尊。為大眾說三界唯心。願佛哀愍如實解說。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

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問。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說眾喻以明其義。

善男子。心如幻法由遍計生種種心想。受苦樂故。

心如流水念念生滅。於前後世不暫住故。

心如大風。一剎那間歷方所故。

心如燈焰。眾緣和合而得生故。

心如電光。須臾之頃不久住故。

心如虛空。客塵煩惱所覆障故。

心如猿猴。游五欲樹不暫住故。

心如畫師。能畫世間種種色故。

心如僮僕。為諸煩惱所策役故。

心如獨行。無第二故。

心如國王。起種種事得自在故。

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

心如埃塵。坌污自身生雜穢故。

心如影像。於無常法執為常故。

心如幻夢。於無我法執為我故。

心如夜叉。能啖種種功德法故。

心如青蠅。好穢惡故。

心如殺者。能害身故。

心如敵對。常伺過故。

心如盜賊。竊功德故。

心如大鼓。起斗戰故。

心如飛蛾。愛燈色故。

心如野鹿。逐假聲故。

心如群豬。樂雜穢故。

心如眾蜂。集蜜味故。

心如醉象。耽牝觸故。


善男子。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心等。心法之體本不可說。非心法者亦不可說。何以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若離心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不著二邊。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一切賢聖性本空寂。無為法中戒無持犯。亦無大小。無有心王及心所法。無苦無樂。如是法界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是無等等。遠離於我及離我所。此無垢性非實非虛。此無垢性是第一義。無盡滅相體本不生。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最勝涅槃。我樂凈故。此無垢性遠離一切平不平等。體無異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三世覺母妙吉祥 請問如來心地法

我今於此大會眾 開演成佛觀行門

此法難遇過優曇 一切世間應渴仰

十方諸佛證大覺 無不從此法修成

我是無上調御師 轉正法輪周世界

化度無量諸眾生 當知由悟心地觀

一切有情聞此法 欣趣菩提得授記

一切有緣得記人 修此觀門當作佛

諸佛自受大法樂 住心地觀妙寶宮

受職菩薩悟無生 觀心地門遍法界

後身菩薩坐覺樹 入此觀行證菩提

此法能雨七聖財 滿眾生願摩尼寶

此法名為佛本母 出生三世三佛身

此法名為金剛甲 能敵四眾諸魔軍

此法能作大舟航 令渡中流至寶所

此法最勝大法鼓 此法高顯大法幢

此法金剛大法螺 此法照世大法炬

此法猶如大聖主 賞功罰過順人心

此法猶如沃潤田 生成長養依時候

我以眾喻明空義 是知三界唯一心

心有大力世界生 自在能為變化主

惡想善心更造集 過現未來生死因

依止妄業有世間 愛非愛果恆相續

心如流水不暫住 心如飄風過國土

亦如猿猴依樹戲 亦如幻事依幻成

如空飛鳥無所礙 如空聚落人奔走

如是心法本非有 凡夫執迷謂非無

若能觀心體性空 惑障不生便解脫


擦刀!日本刀的保養有一套複雜流程,過程需要靜心,否則是擦不幹凈甚至傷到自己。

第一步:
準備相關用具

必備的有:

打粉棒,目釘拔,丁子油 (御刀油),棉布,奉書紙

選配的有:

刀枕,竹籤 (用免洗筷代替)

下圖中,由左而右分別是

木盒, 刀枕, 丁子油 , 奉書紙, 打粉棒, 目釘拔, 竹籤, 棉布。

拔刀

必須有端正的坐姿,同時心平氣和。提醒您刀劍無眼,毛毛躁躁的話會傷到刀,也會傷到自己。

左手穩穩握住刀鞘,右手緊握刀柄,注意刀刃的部位要朝上,簡單的說,就是弧度朝上。

先稍稍用力,讓刀鋤的部分露出,然後,一口氣,緩緩的將刀完全抽離刀鞘。

如果中途猶豫或是停留,刀身可能會被刀鞘刮傷。

拔除目釘

目釘是用竹子、牛角或象牙等等材質做成,目的是固定刀,所以必須拔除。

大多日本刀只有一個目釘,現在的武用刀為了安全,大多會有兩個目釘。

正統的目釘,方向都是固定的,從有目貫的那一端用目釘拔用力一推,就可以退出目釘,但是我注意到現在的刀就不一定了。

這種小細節都沒注意到,實在很可惜。所以拔除目釘的時候,仔細看,一端比較大,另一端比較小,從小的那一端推,就可以退出目釘。

有些目釘非常緊,這時候就要利用輔助工具,像圖中那樣用敲的,退出目釘。

拆卸刀柄--二之一

這是保養過程當中最有趣的,但有許多人不知道正確的方法。

拆卸刀柄時注意刀刃要朝前方,否則會發生危險。日本刀非常鋒利,稍有不慎,會造成嚴重傷害。

首先,右手緊握刀柄,左手握拳,大約舉高到右手上方30公分的高度,對準持刀的右手的虎口處,用適度的力道捶下。

拆卸刀柄--二之二

捶下右手的虎口處,會聽到清脆的金屬聲,那是切羽以及刀鐔以及刀莖相互撞擊的悅耳聲,同時表示您成功了。

刀莖 (中心) 會跳出刀柄,(據我的經驗新刀不太可能這樣抽出來)你只要用左手的兩根指頭捏住刀身,就可以輕輕鬆鬆的將刀抽出來。

打粉

古代打粉的成分我並不清楚,不過曾經看過記載,包含了動物骨粉、極細的磨石粉等等。打粉的目的是為了清除刀身上的舊油。聽說用嬰兒爽身粉也可以 (目前我是這麼做)

左手握住刀莖的部位,刀刃朝向前方,右手持打粉棒,輕輕的敲在刀身上,大約均勻的間隔三到五次即可。

我個人的經驗是:如果舊油比較多,可以多打幾次粉,將粉平均撲在刀身表面,並停留一段時間,讓粉吸收油份。

打粉的吸油能力很強。

抹除打粉

有聽過打粉可以磨亮刀身的說法,但是我用過品質不佳的打粉,不慎將刀身刮傷,所以打粉的使用,除了小心之外,還必須注意品質。

所以關於磨亮刀身的說法還必須請有經驗的前輩指導,在這裡還是建議大家輕輕的用奉書紙抹除打粉。

抹除的時候請注意:必須單向的輕輕擦除,不可猛力的來回擦拭,否則刀身會嚴重刮花。

通常打粉、抹除這個步驟需要進行二到三次才能將舊油徹底清除乾淨。

賞刀

清除舊油的刀乾淨光亮,利用這個機會欣賞刀,同時檢查刀身是否有什麼損傷。

日本柴田先生的著作當中,有提到必須使用來自後方的光源,才能清楚的看見刃文、地肌、沸等等,所以高舉刀身的目的,是為了不讓光源被自己的身體擋住。

(我當然沒這麼講究)

上油

先將丁子油倒些許在小塊的棉布上,然後均勻的塗拭刀身,塗抹完畢之後,將刀置放大約15到20分鐘,讓油干,然後用大的棉布,以及奉書紙除去多餘的油。

奉書紙本身非常不會吸油,使用奉書紙的目的,是取其不易留下小紙絮的特性,以免遺留在刀身,屆時小紙絮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造成刀身的銹蝕。

所以奉書紙大多用來抹除打粉,以及去除棉布留下的棉絮。

再打粉 (原來古法要打兩次粉......)

這個步驟,我通常不做,但是有的人覺得上完油之後,刀身的光亮度會略差,這時可以再上打粉。

打粉只需要稍稍打一到兩次,微微的量,然後再用奉書紙去除。粉若打太多,剛剛辛苦上的油會被抹除乾淨。

安裝刀柄

依序將切羽、刀鐔裝上刀身,然後將刀莖插入刀柄,刀刃朝外的原則不變,右手緊握刀柄的底端,左手握拳,自右手的下方往上捶擊右手,大約二到三次,確認刀莖完全到底。

檢測目釘穴,當刀莖上的目釘穴與刀柄上的目釘穴已經一致,表示刀莖已就定位,這時將目釘插入目釘穴,然後用目釘拔上的小槌將目釘槌入。

收刀--二之一

納刀時,跟抽刀的姿勢並無二致,也是刀刃朝上,同時注意要心平氣和,不可毛躁。

以庵棟的刀為例,首先將切先輕輕放在鯉口 (刀鞘口),棟對準鯉口下方的凹槽。

收刀--二之二

確認刀身穩定,沒有接觸刀鞘之後,同樣的,一口氣緩緩的將刀完全插入刀鞘,如果中途猶豫或是停留,刀身一樣可能會被刀鞘刮傷。


觀 就好了,無論什麼情緒什麼狀態,看著就好了


占坑。之後回答。


有人死,去看。
有人生,去看。


1強迫自己早起(戒懶)
2強迫自己做操(練定)
3少劑量服用藥物輔助(助慧)
解釋1大塊的時間做事情會從容不迫
2針對性的鍛煉身體,有時候打坐,有時候站樁…磨練自己的不耐煩
3意志不堅定的時候是需要輔助藥物的,打不過意志的時候可以使用武器,這是智慧。當然盡量鍛煉自己打得過意志。


等你失去很多東西,然後從痛苦到接受再到淡然的時候,心就練出來了


跑步,散步。心情會莫名開朗,心中陰雲會開散。
觀星,觀雲。世界之大,人只是微微一塵,久遠後亦化作星辰。
讀書,思考。在書里找到自己零片,瞭解,組合,瞭解。
唱歌,音樂。給內心餵點零食。
飲水,食素。嘗淡無味。
看人看景看新聞,看這個三觀交錯複雜的世界,拆散重組是非觀。
把眼睛閉上,把耳朵塞好,用心去感受身邊。該唯心的時候要唯心。
打坐,念經,深呼吸。難免有激動,憤怒,傲慢,故作,這時候需要抑制,更好的說 法是安慰自己。
咆哮。也需要釋放啊。

嗨,其實還是善待自己吧,人被溫柔對待的時候作出的反響大都也是溫柔報以這個世界。


1,心的訓練,可以在哪些層面進行?
答:念頭,思考,情緒,意象,身體內感覺,聽覺,視覺,觸覺,外界事物。
2,心的訓練,可以藉助哪些工具?
答:觀察,思考,歸納,比較,嘗試,批評,超越。
3,心的訓練,可有何重點需要注意?
觀察現象,總結規律,以規律為底,隨時迎接新的變化。

時時去看現象的每個變化,如何影響自己的心,時時自省。看得多了,心便有成長。
以上步驟皆不可缺,普通人心性暗含情緒慾望,比較容易做短視的事,對心的訓練,打正基礎非常重要。
例如當前第一的回答,很多訓練,只知道是訓練,是好,便跟著練,可這個好,最是害人。勸還是摺疊了好。


我本來還想說左胸碎大石的。。。點進來看到你們說的好有道理。


推薦閱讀:

怎樣在滑雪活動中拍出好照片?
將愛好填滿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身邊的人在上海吃的早餐都那麼單調?
《水滸傳》有沒有一種大家都認為好的結局?
怎樣讓自己變得有趣?作為一個有趣的人是一直怎樣的體驗?

TAG:心理 | 生活方式 | 佛學 | 人生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