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攻宋45年,這45年宋朝在幹嘛呢?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都沒想出克制的戰法?


這得從金國滅亡前二十年寫起。
1211年,野狐嶺之戰,蒙古軍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大破金軍主力,此後金國無力與蒙古一戰,多地被蒙古攻陷。
當時金國的皇帝是剛即位不久的金宣宗。在這樣危機的情況下,「戰略天才」金宣宗作了一個決定,打南宋。金宣宗認為,金國從蒙古人那裡失去的,要從宋人那裡補回來。
於是1217年,宋金戰爭開始了。這場戰爭持續了七年,雙方打成平手。一個名叫孟珙的南宋將領在戰爭嶄露頭角,他就是二十年後宋蒙第一次大戰時南宋防線的主要構建者。
1224年,在宋金戰爭爆發的第七年,金宣宗去世,宋金停戰。金宣宗的繼任者叫完顏守緒,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金哀宗。金哀宗即位時情況已經很嚴峻了,經過七年的宋金戰爭,金軍的精銳傷亡大半。西夏國在成吉思汗的打擊下已經處於亡國的邊緣。朝陽被蒙古軍攻陷,關內與關外幾乎失去了聯繫。金國關外的守將名叫萬奴,就是盜墓筆記里那個萬奴王的原型。
金哀宗及時調整了他爹制定的國策,與南宋修好,專心抗擊蒙古。然而,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效果,大金國氣數將盡。
1227年,蒙古軍進攻西夏。在圍困西夏首都銀川的時候,成吉思汗去世,蒙古人秘不發喪,繼續圍城。由於成吉思汗的死,銀川如果再堅守幾個月,蒙古很可能退兵。
然而銀川地震了!!!
於是銀川投降,國王被殺,西夏國滅。
這之後,金國更加難以抵擋。
1232年,蒙古進攻河南,金軍大敗。金國一個大將武仙被擊敗後在大別山裡收攏了十幾萬殘兵,這幾乎是金國最後的武裝力量。武仙是個漢人,卻一心忠於金國。武仙認為以自己的實力無法擊敗蒙古人於是決定轉而進攻南宋,取南宋之地作為復國的資本。南宋方面的守將孟珙卻對此不屑一顧,認為只要給自己八千人就能擊敗這支殘兵。
武仙帶領前鋒一萬多人與孟珙交戰,被擊敗。前鋒戰敗的消息傳來,本來士氣低落的金軍迅速崩潰發生嘩變。武仙領七千人北撤,遇蒙古軍,不敵,被殺。不過這是《宋史》的說法,《金史》的說法是在行軍途中,金軍就紛紛開小差逃跑,最終崩潰。這兩本史書都是元朝編的,不過此後等待金國的就只剩滅亡了。
1233年,宋國決定出兵與蒙古聯合滅金。孟珙帶領兩萬人北上,與蒙古軍共同圍攻蔡州。1234年,破蔡州,金亡。
對於金國,南宋方面有三種觀點
1.保金以拒蒙
2.滅金
3.聯蒙滅金
南宋大多數人持第二種觀點。滅金與聯蒙滅金不同,滅金未必要聯合蒙古,金要滅,蒙古也要防。南宋在當時已經對於蒙古有了防範之心,因為蒙古的軍事行動已經不僅針對金國了。1227年,蒙古突襲四川,奪取南宋五關。1230年,蒙古強行借道南宋,接連擊潰南宋守軍突襲金國。所以南宋朝廷大多數人反對與蒙古結成同盟。
南宋朝廷的絕大多數人也反對保金,這不僅是靖康之恥的原因,幾年前與金國的全面戰爭依然歷歷在目。南宋無法確信在幫助金國擋住蒙古後,金國不會繼續攻宋。
於是不聯蒙滅金的思想影響下,南宋一面在宋金邊界展開軍事行動,一面對蒙古的盟約含糊處理。直到金國滅亡已成定局,南宋才表明態度。
在此之後蒙古與南宋長達四十年的對峙開始了。
滅金後,蒙古軍撤回到黃河以北,宋軍撤回長江附近。這時的河南因為遭受戰亂已經極為殘破,無法為軍隊提供補給。於是河南就成為了夾在蒙古與南宋之間的一塊無人佔領區。
南宋對河南持兩種觀點。
第一維持戰線,因為河南遭受到嚴重的戰爭破壞,無法提供補給,佔領河南很可能會引起蒙古的衝突。
第二佔領河南,據關守河,依託黃河與秦嶺潼關跟蒙古對峙。
南宋的大多數大臣都支持第一種觀點,然而宋理宗支持第二種觀點,於是宋軍六萬人踏上了北上收復二京之路。一路宋軍到達了毫州,毫州只有七名守軍,很快被宋軍佔領。另一路進入了僅有一千多戶人家的開封。在佔領開封后,宋軍一萬多人攜五天軍糧前往洛陽,蒙古軍一萬人也向洛陽進發,埋伏在洛陽附近。第一隊宋軍佔領洛陽後,第二隊宋軍一萬 人帶著大量糧草向洛陽進發,結果遭遇蒙古軍伏擊,大敗。隨後,蒙古軍進軍洛陽,與進駐洛陽的宋軍交戰。
第一天,蒙古軍與宋軍激戰不分勝負。
第二天,蒙古步兵皆手持盾牌列方陣與宋軍交戰,蒙古軍陣亡四百多人,宋軍不詳。
第三天,宋軍糧盡,洛陽無糧。突圍,遇襲,大敗,僅三百人回到宋地。
南宋的這次軍事行動被稱為「端平入洛」,在聯手滅金僅僅幾個月後,宋蒙開戰。
同年,宋理宗在臨安召見孟珙,詢問是否該與蒙古議和,孟珙答道,「臣是一個武夫,只知戰,不知和。」於是,宋理宗任命孟珙管理黃州等三州兵馬,主持湖北防禦。
1235年,蒙古軍將湖北與四川作為兩個主攻方向。襄陽等多座城市皆被蒙古軍攻陷。
1236年,形勢愈發危急起來,西線蒙古軍破四川,陷成都。
湖北,蒙古軍圍江陵,江陵告急。
孟珙帶領黃州守軍支援江陵,與蒙古軍對峙於長江。孟珙先命令水軍封鎖江面,白天不斷讓自己的軍隊穿著不同衣服來來回回進入軍營,晚間則點起幾十里火把虛張聲勢。夜間,宋軍渡江攻蒙古,擊破蒙古二十四營。蒙古軍認為南宋主力至,撤軍,江陵之圍解。就這樣,孟珙暫時穩定了湖北防線。
蒙古軍進攻南宋通常有三條線路
東路,經過江淮進攻長江中下游。
中路,進攻湖北,由此攻入南宋腹地。
西路,進攻四川,攻入四川後沿長江進攻南宋。
1237年,蒙古數十萬大軍兵分三路,沿三條線路對南宋發起了全面進攻。
東路蒙古軍主力數萬人在口溫不花的帶領下進攻安豐,守衛安豐的是六十歲老將杜杲。
杜杲先在安豐城外埋伏,小挫蒙古軍前鋒。當蒙古主力到達時,宋軍撤入安豐城內。蒙古軍用投石機拋射爆炸火球攻擊安豐,安豐守軍一邊修補城牆,一面造出數百個木製器械。這種器械高兩三層,人可以站在上面。宋軍將這種器械搬到城牆上,守衛城市,一時間蒙古軍無法破城。
中線,蒙古主力在塔察兒的帶領下水路兩面包圍黃州。孟珙將大船集中起來排在前面,借江流衝破了蒙古封鎖,於是超過一萬名宋軍進入了黃州城。
東線,蒙古勇士身著由十幾層牛皮製成的盔甲攻安豐,三月不破。同時,南宋各地援軍逐漸達到安豐城外,主將杜文徳紮下大營與蒙古對峙。夜間,蒙古主力襲擊宋軍大營,盡破之。同時,隱藏在另一方的宋軍主力殺向安豐,盡破安豐包圍。援軍主力進入安豐,安豐更加難以攻破。一個月後,蒙古軍攻安豐,不破後退。安豐守軍趁亂出城決戰,一舉擊退蒙古。此戰,蒙古軍陣亡可能超過一萬人,杜杲在安豐城下阻止了蒙古在東線的攻勢,這是宋蒙戰爭中宋軍第一次重大勝利。
未完。


多圖預警,靖康之難是皇帝無能,這個是實話。那時候的金人根本沒有實力滅北宋,開封這麼快被攻破是沒有被預料到的。各路勤王軍隊還在路上。
但說南宋抵抗不了蒙古的,你可知道蒙古在這四十五年間攻佔了多少土地?
給個維基百科的圖你們感受一下
這是蒙金戰爭開始八年後的蒙古帝國版圖

這是宋蒙戰爭剛開始的版圖

這是宋蒙戰爭結束後的版圖

蒙古帝國在六十年時間裡版圖擴大了五倍,其中卻有四十五年沒從南宋手裡拿下寸土,甚至還有一個大汗戰死在四川。難道南宋不厲害嗎?

不是國軍不努力,奈何共軍有高達。

蒙古帝國的版圖面積在人類歷史上僅此於大英帝國。全世界都被吊打,你還說南宋不能反殺真沒用?

PS:原則上講,真正的蒙古帝國已經隨著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的交戰而分裂,1269年,欽察汗國、窩闊台汗國與察合台汗國召開塔剌思忽里台會,達成了共同反對拖雷家族控制的大汗直轄地(忽必烈實際控制區)和伊兒汗國(旭烈兀家族控制區),並劃分各自在阿姆河以北地區的勢力範圍的協議。塔剌思大會是大蒙古國分裂解體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從此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脫離了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大汗)的直接控制。所以南宋算是熬死了蒙古帝國,只不過打不過元朝,被元朝取代了。看到這了,你都不點個贊嗎?


蒙古滅西夏,1205年到1227年,歷時22年。開國皇帝被挖出來拆巴了。
蒙古滅金國,1211年到1234年,歷時23年。取其太后,皇后,眾妃子,眾公主盡淫之。
蒙古第一次西征,1219年到1220年滅花喇子模。1223年大敗俄羅斯聯軍。不過4年而已。
蒙古第二次西征,1236年到1241年拔都汗征服東歐。歷時5年。
蒙古第三次西征,1252年到1260年旭烈兀滅波斯,征服西亞,末代哈里發被裹在被窩裡縱馬踩成肉醬。也僅僅八年。

由此可見,隨著地盤的擴大蒙古人的實力越來越強,他們征服世界的腳步越來越快,馬鞭和屠刀越伸越遠。那麼這些搶掠世界,眼界頗高的蒙古人有什麼理由放過南宋這麼一塊大大的肥肉呢?更何況南宋就在家門口。

我們來看看某些人心中的窩囊廢大宋的表現如何吧。
1235年到1279年,蒙古滅宋。歷時44年。經過三代大汗。還搭上了一個大汗的性命。這44年中,蒙古人滅國無數,無論多麼璀璨的文明,多麼富饒的國家,多麼善戰的民族。只要蒙古貴族想要,他們就會統統倒在蒙古人的鐵蹄之下。
最後,蒙古人集合半個世界的人力物力財力,才將這片華夏的土地征服。

你覺得宋什麼都沒做么?


本來想認真答一發,但是看了題主這自問自答、自說自話且自成體系的樣子,我覺得任何回答都是多餘了。

蒙攻宋45年,這45年宋朝在幹嘛呢?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都沒想出克制的戰法。
請各位大神賜教。
很多人提到了……的問題,但是我覺得…… 我不信馬是主要原因!!!!!
按照100個人供養兩個士兵算,大宋朝至少能供養100萬精兵,這100萬精兵留40萬防衛,拿60萬精兵攻西夏,那河套平原不唾手可得嗎!所以,我認為大宋拿到手的牌並不差,打的這麼爛,我只能說是姓趙的太無能!!!
文化基因變了,尚武精神不在了。貪圖安逸,偏安一隅,不思進取,必敗。 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失尚武的精神啊!!!


題主不妨用計算機來模擬一下。
下個帝國時代2,開最高難度,1隊就自己,一個中國,2隊七個蒙古,看能堅持多久。


題主問題滿滿的漢族正能量啊。

不過樓主把漢族當遊戲玩家,蒙元做電腦對手,那得是新手級的難度才能自己不發展,就等著讓宋來克?

要知道蒙元當時可是代表了當時世界最高的(幾乎可以不加「之一」)戰略水平,戰術水平和兵器裝備水準。那是史詩難度。

上面玩笑話居多,但有幾句話對題主不吐不快。
讀史時,為靖康之恥為十二道金牌嘆息扼腕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千萬不要犯了「我們民族最優秀,我們民族最委屈」(高曉松語)的毛病。且不說這個「我們的漢族」,早已不知融入了多少個民族的血液在裡面,且不說在歷史當時,有多少北方漢人在內心已經認蒙元繼承了道統,且不說在當時北中國金、元的軍隊里,漢人已經佔了多大的比重。如果換個視角,把歷史看細一點,那些入主中原的非漢族政權,在末期出現的那些孤臣孽子,同樣值得尊重。金亡之時完顏陳和尚、元好問等人的表現,完全符合儒家良將忠臣的標準,甚至元亡之時的王保保,都被朱元璋贊為「奇男子」。

總之就是,在位古代漢族王朝命運嘆息扼腕的時候,保持好一個度。千萬不要受「皇漢」的蠱惑。望無則加勉。

——————————————————————————————————————————

以下為對題主問題的評論

蒙古攻宋45年,這45年宋朝在幹嘛呢?
這45年在抵抗,一次又一次的抵抗。

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都沒想出克制敵國的戰法?45年啊,45年可以培養三代青年軍了吧!!!
在戰術上已經找到了一些克敵方法,所以才能堅持45年。戰略上,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那會沒有谷歌地圖,沒有電報電話,拿什麼方法區團結歐洲、中東那些「可團結的力量」。

我大漢族也曾橫行天下的啊,秦朝就卻匈奴700里,漢朝封狼居胥,唐朝把疆域擴大到中亞大漠,為什麼宋朝就搞不定一個蒙古蠻子,如果,如果蒙古人一鼓作氣拿下宋朝,就像金人拿下北宋,我們可以說是一時大意,但是,但是啊,蒙古人攻宋45年,蒙古蒙哥喋血我釣魚城下,我大漢族那時候為啥就不爭氣呢?!!!!!聽說宋朝科技文化一流,經濟也一流啊,不像明朝,明朝經濟崩潰了,被滿清鑽了空子,可以理解,但宋朝真的不應該啊,要說重文輕武,宋朝也出了岳飛這種不世出的武將啊,文人經歷靖康恥之後,也是尚武的吧,比如我大愛的辛棄疾,文武雙全,所以宋朝的人才應該也不缺乏啊。請各位大神賜教。
「我大漢族」,我竟無言以對。再說一遍,能抵抗45年,已經是蒙古帝國擴張過程中最爭氣的,要知道,當時的蒙古可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發展的最高峰,集匈奴、突厥、鮮卑、突厥、柔然、契丹、女真等古代草原民族成就之大成。還不說蒙元軍隊里有大量漢族等其他民族力量。可以說,相對於南宋,上升期間的蒙元才是當時含各族精英的「聯合國軍」。南宋一朝軍事人才,甚至軍事天才固然不少。但在那45年,和蒙元比起來。。。。。

很多人提到了步兵騎兵的問題,但是我覺得45年的時間,宋人有錢也聰明,活人還能讓馬憋死? 我不信馬是主要原因!!!!!
冷兵器時代,活人真能讓馬憋死。更何況還不止是馬的差距。

還有,在冷兵器時代,人口因素衡量一個國家國力的非常重要的指標,宋朝國民相對富足,人口基本在五千萬以上,這樣,按照100個人供養兩個士兵算,大宋朝至少能供養100萬精兵,這100萬精兵留40萬防衛,拿60萬精兵攻西夏,那河套平原不唾手可得嗎! 所以,我認為大宋拿到手的牌並不差,打的這麼爛,我只能說是姓趙的太無能!!!(這一句才是重點嗎?修改者按)
60萬精兵攻打西夏?題主當他們是遊戲里的,不用吃飯,後勤問題怎麼解決?西夏拿下了守得住嗎?請題主自行查詢端平入洛。
關於多少個平民能供養一個軍人的問題,真不是像題主這麼算的。這5000萬人,能有多少人是勞動力?又有多少人是可以向政府納稅的勞動力,是個很大的問題。退一步說,就算5000萬人的產出都用來供養軍隊。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台灣現在軍民比是55:1,接近題主假設的軍民比。請問台灣軍力如何?不管古代現代,建設軍隊國防,真不是靠數人頭的。

文化基因變了,尚武精神不在了。貪圖安逸,偏安一隅,不思進取,必敗。 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失尚武的精神啊!!!
題主已然在自問自答,何必提問。

我不是什麼皇漢,我就是覺得45年被動挨打太窩囊,尤其是人口眾多,文化繁盛的宋朝。
我相信題主暫時還不是皇漢。宋朝對士大夫而言卻是異常美好,可如果是個平民嘛。。。。呵呵,CNKI上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文章,題主可以自己去檢索一下。

「金人不滿萬,滿萬無人敵」 1,岳飛似乎打贏了金人,宋還是可以行的? 2,幾十萬騎兵的金人居然被蒙古擊敗,騎兵對騎兵金人怎麼不行了?
「金人不滿萬,滿萬無人敵」,說的是上升期間的金朝軍事實力,晚期金軍的戰鬥力下降的很厲害。我認為金朝末期軍隊戰鬥力比宋軍都差了一大截。所以金朝在蒙元面前毫無戰力,但宋朝還能抵抗45年。

目前來看,是漢人被蒙古人收買了?蒙古人對漢人比趙宋要好,這個我覺得有道理。
為何要用「收買」這個貶義詞。請題主開一下上帝視角,告訴當時北方漢人該如何選擇。元朝不是第一個入主中原的非漢族政權,也不是最後一個。其實金末時北方漢人已經選擇過一次了。有做金朝孤城孽子的,有投奔南宋的,也有加入蒙元的。為金朝盡忠的,符合中國古代的儒家對忠臣的標準,沒有錯;投奔南宋的,符合當時的民族大義,也沒錯;加入蒙元的,順應大勢,保全自己、家人和一方百姓的性命,還是沒錯。但大多數人其實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唉,我本來也不關心這個問題的,可是偶然看到蒙古人攻下成都,大屠殺200萬平民,我就氣氛啊,就想,我200萬人居然讓他白白殺了啊,那時候四川至少有千萬人口吧,大家一起組織起來,冷兵器時代,我人多,你能答打贏我?你能屠殺我? 雖然我是重慶人,蒙哥也死在釣魚城,可重慶四川不分家的啊。

嘆息扼腕是當然的。不過,題主知道中國古代戰亂導致人口下降最多的時代是哪一個嗎?另外,按照題主這套邏輯,所有被蒙古滅了的國家都不該被滅。

好吧,蒙古攻宋的時候,蒙古控制的人口已經幾億了,集天下能工巧匠修築各種攻城器械,所以,處於守勢的宋必亡。

關鍵題主還是覺得「我大漢族怎麼能這麼窩囊呢」。再好心勸題主一句,漢族既不比別的民族低賤,但也沒有天生就比別的民族高貴。古代如此,現代依然如此。


所以你六十萬兵怎麼去西夏,吃什麼?吃的東西怎麼攜帶?你以為都和樓主這樣出門帶瓶葯那麼簡單啊。。。


題主的問題描述讓我想到了一個東西,叫中華級數。

雖然學科不同,但是本質卻是一樣的。


恆大踢巴薩0:3輸了,皇馬踢巴薩0:4輸了,我恆大比皇馬還少輸一個球。

所以我恆大踢皇馬怎麼也能踢個1:0對吧?

題主會這麼想我可不會這麼想。60萬士兵去西夏搶馬,題主得多大腦洞?後勤跟不上你們都得餓死。

題主也別拿朱元璋打蒙元來舉例子,1848年大清和大英帝國打必定慘敗和2018年中國和英國打基本都會贏是兩個概念。當年米字旗可以日不落,如今蘇格蘭都要鬧獨立,能一樣么?


你哥四十五年前比你大一歲,現在還比你大一歲,那你這四十五年都幹嘛了?


南宋VS蒙古能撐45年我覺得已經是奇蹟了……


剋制不住啊,步兵怎麼去和騎兵對攻啊?沒有良馬的來源,始終無法組建騎兵部隊,沒有騎兵部隊,機動能力始終比蒙古和金軍差一截,不論是戰場增援,還是行軍機動都不行啊,兵貴神速。再加上統治階層對於北方游牧民族的恐懼,使得北伐在統治階層上始終得不到有利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南宋能依靠地理優勢,科技優勢堅持這麼多年已經是很不錯了


端平入洛是蒙宋戰爭的起始,這場戰爭直接暴露了南宋軍隊作戰能力的欠缺,使得宋軍的主要作戰方針全部都是防禦性。

窩闊台伐宋期間,正好也是蒙古第二次西征,蒙古分兵之後並沒有盡全力攻打南宋,主要是中路的湖北和西路的四川地帶,還被宋將孟珙等光復了不少失土。所以這個階段宋朝其實並沒有處於敗勢。

1241年窩闊台大汗死後,蒙古召回了所有西征和南伐的軍隊,這時蒙古出現繼位問題,大汗之位分別由乃馬真後,貴由汗,海迷失後把持,直到1251年拖雷家族的蒙哥才當選為新一任大汗,同時展開蒙古第三次西征以及對宋戰爭。

蒙哥任命其弟忽必烈為漠南漢地軍政事務,忽必烈通過這次任命,與北方漢族結成同盟,獲得治理漢地的經驗,為將來元朝的建立打下基礎。忽必烈率軍從陝西出發,攻滅大理國,使得南宋面臨腹背受敵的險境。而南宋根本無法再分兵對付雲南方向的蒙古軍,所以只好大規模的在西南後方增補修築城牆防禦。

忽必烈由於跟漢人的關係非常親密,引來蒙哥的不滿,於是蒙哥廢除了忽必烈漠南漢地軍政事務的職位,親自率軍南下攻宋,主攻四川地區。結果是蒙哥在釣魚城下被被炮火擊傷而死。於是攻打四川的蒙軍帶著蒙哥的屍體返回蒙古,而忽必烈率領的東部蒙軍包圍了鄂州(武昌),接到蒙哥去世的消息後,與趕來增援鄂州的南宋丞相賈似道議和撤軍。蒙古隨後陷入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內戰,也正式分裂了統一的蒙古帝國。

綜上所述,蒙哥汗攻宋由於蒙哥汗之死導致戰役被中止,南宋得到了難得的修養時間。但是敗象已出。賈似道向宋廷謊報鄂州和議的真相,得到宋理宗的嘉獎,開始把持朝政大權。1264年宋理宗去世,繼位的宋度宗仍然讓賈似道主政。蒙古對南宋的多年戰爭,導致南宋濫發紙鈔補充軍費,而引發通貨膨脹。

蒙哥死去後的第二年,忽必烈自立蒙古大汗,但並沒有得到大多數蒙古汗王的支持,1264年,阿里不哥戰敗投降,同年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設立了一系列的政府結構,以漢法治理漢地,同年以燕京為中都,1267年從上都遷都到中都,以在中都城外修建了新的大都城。

忽必烈的統治跟之前的蒙古大汗有著本質性的不同,之前的蒙古大汗是通過當地的漢世候統治漢人,並沒有一套正規的政府系統。忽必烈廢除漢世侯,以皇帝的身份統治漢人,在北方建立了一個與南宋對立的正統王朝,這模糊了漢人對於南宋正統的認同感,忽必烈治理北方有功,使得一批北方漢人加入了元朝軍隊南下攻宋。

1268年,元軍包圍襄陽,把襄城和樊城分割開來,用回回炮擊毀了樊城,在1273年迫使守將呂文煥為保襄城百姓而投降元軍。而襄陽的救援請求全部被賈似道截住,宋廷未向襄陽增援,這也導致了呂文煥認為南宋大勢已去,從而投降元朝的結果。

襄陽被攻下後次年,忽必烈發布了《下江南檄》,告誡伐宋主將伯顏不要濫殺漢人,南宋在長江中下游的防禦將領大部分被呂文煥招降,這也印證了當時的漢人認為南宋氣數已盡。伯顏沿著長江順流而下,並沒有遇到太多阻礙,隨後拿下南宋首都臨安。伯顏也遵守忽必烈的指令,並沒有在江南濫殺,維護了江南地帶經濟的穩定。

綜上,蒙元攻宋的這45年間,尤其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國力處於上升的狀態,而南宋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國力不斷衰退,與蒙古元朝之間的對抗完全處於防守狀態,只能拖延滅亡的時間,而不能改變被滅亡的結果。


看了題主在各個答案下的回答,很為題主的智商擔憂。


拿60萬精兵攻西夏。。。這是在玩遊戲么。。。


實際上蒙古壓根沒有45年都在攻宋,期間蒙古主力先後打了中亞、西亞、東歐、北非等地。看問題日誌,題主太想當然了,什麼時候漢族就直接等於戰鬥力了?如果漢族就等於戰鬥力的話,那五代十國、南北朝這種分裂時代怎麼解釋?漢人戰鬥力不錯,但也沒你想得那麼無敵。

岳家軍的時代,金人其實兵力並不多,剛打下的北邊也不知道怎麼治理,相反宋軍實力強大,靖難之役只是因為皇帝昏庸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而已。所以那個時候,宋朝有反擊的實力,金朝甚至連統治中原地區的信心都不足,不然就不會搞一個偽齊出來了。打個比方,北宋本來有七個礦,原本三個礦的金朝突然襲擊打下了兩個礦,但那時候金朝礦還沒開好,根基不穩,所以岳家軍才有實力重整旗鼓,差點就把兩個礦也給打回來了。

但到了南宋後期就完全不一樣了,整個亞洲的資源都掌握在了蒙古手裡,相當於南宋兩三個個礦打蒙古二十個礦,這45年南宋無論做什麼都不可能翻盤的,而且越到後來希望越渺茫。除非蒙古自己出問題,否則南宋亡國是遲早的事。樓上說得對,南宋能堅持45年已經是世界歷史的奇蹟了。

對了,蒙古人很擅長學習的,一路西征,學會了火藥、投石車等技巧,最後打下南宋城牆的投石車(也就是回回炮),來自伊斯蘭的工匠。題主你根本不懂,戰爭是越打到後面優勢的一方越優勢的,因為他佔據了更多的資源。就拿二戰來說,日本知道自己國力不如美國,所以就必須畢其功於一役一次性殲滅美國艦隊。但是中途島輸掉後,日本離勝利就越來越遠了。

南宋和蒙古也是一樣,除非在蒙古立足未穩的初期迅速把蒙古打翻,否則蒙古站穩了腳,越到後來,蒙古就越難打,南宋就越沒機會取勝。你也不看看,後來一分為四的蒙古帝國,世界那麼多國家是花了多少力氣才逐漸、分別、慢慢地翻盤迴來的。

還有,別看那些網上亂七八糟的文章了,許多漢吹鬍扯什麼南宋各種發達,看看就好,不必當真的。


第一,1234年蒙宋開戰,當時是蒙古帝國實力達到頂峰的時期,在此期間蒙古搞過兩次遠征都是奔襲上萬里將歐洲及中東強國打敗,何況在眼皮底下的南宋;第二,宋朝自立國至蒙宋開戰過了將近300年一家一姓的統治,已經失去朝氣,政治體制僵化,效率低下;第三,宋朝立國精神是以文治武,守內虛外,強幹弱枝,是農商並重的國家缺乏進取心和開拓精神;第四,當時南宋僅有半壁江山,經過連年戰爭、納貢,統治階級奢靡腐朽經濟成凋敝之勢,經濟上無法支持;第五,蒙古民族是馬上民族屬於戰鬥種族,後勤化率低主要以搶劫掠奪為主,在冷兵器時代馬上民族就是武力強大的民族,何況蒙古帝國在數十年統一對外侵略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攻城掠地的經驗,其幅員廣闊經濟實力也強大,這種野蠻點的民族沒有太多的政治負擔;第六,南宋這四十五年主要呈現的是防禦態勢,屬於被動狀態,歸附的人少叛逃的人多,進攻方勢力越發強大,最後在精神、經濟、政治、軍事上全面瓦解。
反過來看,在連續重鎚下能堅持45年,已經很不錯了。


那宋為什麼上百年都找不到北方克遼?


拿什麼克?
西班牙大方陣?莫里斯橫隊?古斯塔夫新軍?


其實可以和日本結個盟,萬一南宋被打殘後逃到島國至少可以組建個流亡政府吧……


推薦閱讀:

宋徽宗的瘦金體有什麼精妙之處?
「帝手書曹操、諸葛亮、羊祜三事賜之。飛跋其後,獨指操為奸賊而鄙之,尤檜所惡也」岳飛的答案趙構滿意嗎?
宋徽宗所書的千字文第一句為何是「天地元黃」?

TAG:歷史 | 政治 | 戰爭 | 宋朝 | 蒙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