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教科書上介紹近現代歷史人物時要註明其階級屬性?

讀歷史教科書上各種階級有感


階級論不過是一種分析歷史的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

但是你連一種方法都掌握不了,就別提其他的了,因為階級論短平快,往往比較容易剖析現象,比較適合高中生這種新手。連這種最簡單的方法都學不會,其他的分析法,對你來說,too dark ,too hard.

洪秀全為毛悲劇了,教科書說,農民階級在沒有工人階級(先進生產力)做同盟的情況下是短視的,你能說這句話不對嗎?

太祖雲,曾國藩是地主階級中最厲害的人物,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曾國藩能力極強,肯接受新事物,但是他想捍衛的,還是滿清這個傳統的中國王朝,而任何中國傳統王朝的根基是什麼?從宋以後,就是庶族地主科舉士人。所以太祖的意思是,曾國藩是牛逼的,但他是站在歷史潮流反面的,而滿清是一定要完蛋的。這一點連老曾自己晚年都很清楚所以巴不得自己早點死,後生小子動不動就說階級論扯淡,我只能說,呵呵。

太祖又雲,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革命性和軟弱性。為毛?民族資產階級是要反帝反封建的,所以有革命性,但是中國近代的民族資產階級是在西方資本湧入中國的大背景下出現的,缺乏獨立的科技體系和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附於外國資本,你能說他說的不對嗎?太祖說的就是常凱申政府依賴美國的根基,他看透了民國政府的最大弱點——脫離土地和農民,對底層人民的掌控能力還不如馬步芳。

太祖雲,流氓無產者是革命中最有戰鬥力,最肯冒險的,為什麼?他們失去了土地,娶不起老婆,並且一無所有,國民政府處理這些人的方式及其簡單粗暴和低能,這些人一旦有了崇高的信仰會怎麼樣?

可以說,沒有階級論,怎麼可能得到天下?這麼一種簡單容易上手而且具備強大威力的分析手段,TG比較腦殘地直接教給廣大基層人民了,快速威脅到了自己的政權穩定,連我都覺得有點過於。。。那啥,你還不好好學,你沒救了。

將來真要創業,不理解你潛在客戶的經濟背景,教育,出身,你怎麼設計產品?怎麼搞營銷?怎麼做售後服務?

所以我還是想說,趁執政方還沒有全部被一群只知道奴役民眾的知識精英滲透完善,且行且珍惜。

因為我肯定看得到歷史教科書被和諧的那一天,那一天,不再有底層反抗暴政的正義,不再有慘烈的鬥爭和來之不易的勝利,你看到的中國歷史一片美好,明君強臣,忠臣孝子,壓迫者和被壓迫者惺惺相惜,一起生活在歷史教科書版的新聞聯播里。

嗯,真是好帶感。


個人學的是歷史師範,初高中主要在用的各版本歷史書基本都看過,認為有以下三個原因:

1.
歷史問題

我們歷史課本里的「階級」主要來自馬克思主義史觀,此史觀霸佔我朝史學界多年,編書的時候不可能完全摒棄。直至現在,新版的歷史教材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力求融入多樣化的史觀,但是馬克思主義史觀仍舊是主力,特別在近現代政治史的教學上,關係到了陣營和立場問題,我朝社會主義國家當然用馬克思主義史觀。

不過我個人覺得用階級論沒什麼問題,畢竟堅持階級說的是精英主義的莫斯卡,馬克思倒是主張消除階級呢,也許題主是一個純正的馬克思主義熱愛者,所以覺得階級用的太多不好?

開個玩笑~(●′▽`●)

2.
利於教學

教科書是用來做什麼的,教學啊,它首要的作用是教授知識。教科書在編寫的時候必須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和做研究不一樣,不要用專著的標準要求教科書。馬克思主義史觀有個優點就是可以化繁為簡,它把歷史上很多現象規律化了。對於抽象思維較弱的初中生、思辨能力剛剛起步的高中生而言(這裡考慮的是學生的普遍甚至偏低水平的情況,教科書作為普及讀物,需要考慮到更多孩子的水平問題),將複雜問題簡單化非常重要。「階級」的標明就是把複雜的社會關係理出頭緒,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條目,考試也更好考。要說讓學生學「真正的歷史」,大可以給他們扔一堆史料,可是大多數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古文水平都不夠啊。所以比較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高中教材版本更多、史觀更多、評論性文字比例較小,這都是考慮到教學針對的群體而做出的調整。而大學的歷史教材就偏重史料了,雖然我們在大學不按書學。

另外,教材編寫會受到課程地位的影響。書本內容和考試範圍都是跟著課標走的,歷史現在依然屬於副課的範圍,課標對歷史知識的要求遠不及語數外,書本的厚度和深度也就比不上語數外和理科科目。你以為現在有多少學生喜歡歷史,喜歡歷史的又有多少願意在這種分少的課上花很多時間的,真正有興趣的都去圖書館了。

3.
培養「感情」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就是洗腦,我是覺得教育不論國家,只要有立場,都帶有一定的洗腦傾向,尤其是人文學科,因為它們更主觀。其實語文的課文選用也是洗腦的一部分,只是不如歷史和政治那麼明顯。

歷史課確實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分,這毋庸質疑。而容易讓人厭惡的主要就是這部分,因為現在的歷史書中確實帶有仇恨教育的影子,這非常的糟糕。個人認為最嚴重的是人教版2006年的初中《歷史》八年級的課本,學生在初二這一年都在學近現代史,而這兩本書把近現代史編寫成了「屈辱史」,中二的孩子沒學幾課就開始產生仇恨心理,讓人十分擔憂。╮(╯-╰)╭人教版2009的《歷史與社會》愛國情緒超重,仇日情緒相對輕一些,2012版的《歷史與社會》沒有看過,不做討論。相對於初中,高中各個版本的課本在情緒渲染上都少得多,階級論也少得多,其中嶽麓版相對比較中立,當然這個版本的內容也是最少的。總的說,現在的歷史書版本較新的,對於愛國和仇恨的渲染就更少些,總還是算一點進步吧。

另:如果題主可以說清楚是哪個年級段、哪個版本的書,分析的應該可以更明確一點。


註明階級屬性其實是為了後來人民的正確選擇來鋪路啦

歷史人物比較成功的,在肯定其成績的時候,一定會指出其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和階級的利益使然,無法完全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
歷史人物比較失敗的,在批評其失敗的時候,也會強調其歷史局限性但更多的側重點是其沒有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所以失敗是必然的。

高中學歷史,強調我們黨的成立不同於以往任何歷史時期改革起義革命,是中國歷史開天闢地的大事,我黨成立的歷史意義那一段排比,我還記得大概,如下:
自從有了我們黨,中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自從有了我們黨,中國的革命就找到了鬥爭目標和
為人民找到了革命勝利的正確道路。

由於人民的正確選擇,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人民走的正確道路,中國夢的實現指日可待,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可以實現。

兩個必然對比著看,就看到階級屬性已從原本單純中性的學術辭彙成為政黨操弄歷史的工具而已。


為了現政權的合法性來源,現政權所謂舊民主主義革命提出了兩個觀點: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拖鞋性。加上隱含前提,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都是壞的。最後得出結論,只有無產階級革命才是正經事。
基於上述邏輯,歷史教科書上出現的在現政權成立之前的人物就一定要分階級定性,要麼是沒用的好人(農民起義者,資產階級革命者),要麼是不那麼壞的壞人(明君,明臣),要麼就是混蛋(反動官僚和昏君),要麼沒用要麼壞,直到又能幹又好的大救星出現,全國人民翻身得解放。嘖嘖嘖…


這個跟數學學習一樣,先感性再理性。數學才接觸的時候就讓你背公式……


對於歷史稍微懂點的人來說,馬列主義里的階級分類是極其不靠譜的,至少在中國是不適用的。
老早TG宣傳的農民起義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起義,各種所謂的農民起義家除了明太祖外基本都不是農民。
還有資本主義至今現在還活的好好的,到是真正意義上的共產主義國家幾乎一個都不剩了。。。


其實無論是階級論還是五種社會形態論,除了能夠讓受教育階段的學生能夠更「具體」地理解歷史外,還要起到論證政府執政合法性的作用。本質上來說其實和五行終始說差不多……


在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時候,各個階級都做了積極的嘗試。

農民階級反抗——太平天國運動。
地主階級自救——洋務運動。
資產階級改革——戊戌變法。
資產階級革命——辛亥革命。

結果:太平天國失敗,洋務運動破產,戊戌變法百日失敗。辛亥革命成果被竊取。
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成功了。
所以: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思想是正確的,其他階級領導的革命是妥協的、失敗的。

所以教科書上註明階級屬性,就是為了凸顯工人階級領導革命的正確性。對比之下發更能現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便於記憶背誦和回答。起碼大學以前的歷史教科書就沒指著也不需要學生能學會獨立思考,那肯定是怎麼好背怎麼來了,把所有的東西都用肯定的方式表述出來,不留空白,不留思考的餘地,階級觀是最好的表達方式。用一個框框把所有歷史事件人物意義套住,什麼階級就按什麼階級做事,這是最好背的了


原因:

"歷史唯物主義"-------------你國版馬論繼承了老馬的歷史決定論, 認為存在一個歷史發展規律, 並且其中可以划出一些階級階段


誰沒年輕過?我原先對階級論、階級「標籤」是拒絕或懷疑的,認為歷史教科書里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是洗腦、是宣傳。讀了更多的史料(尤其是一手的)、有了生活閱歷,我觀點不得不又轉了180度。我認為,tg的中學和大學歷史課本概括得異常出色,儘管細節不完善。統治民國多年的蔣介石集團,請你用幾個字全面準確概括屬性:「大好人」「大英雄」「大壞蛋」「講等級、超有錢的貪腐統帥」「不搞重工業、搞列強生意、收長江過路費謀生的男人」……?書里幾個字,「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其他人物類推。重讀高校課本《中國近現代史綱》,我看得津津有味,每一句話、每一段評語都凝聚了一代代史學工作者的智慧,是各類史料的綜合的高度凝練。

改革開放後,人們習慣於質疑和推翻原先的說法,如逆反的青春期,喜歡「懷疑一切,打倒一切」,連自家對的也不認了,跟著「距離產生美」的其他家「人云亦云」。為何如此逆反?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tg建立並發展了新中國,階級變了。你是貧苦農民,也不再是數千年沒有土地、沒法走出去改變自家命運並擴大財富的農民;你是貴人,也不再是差使向你下跪的傭人、獨享三妻六妾的、不把人當人的渣男。填入伍登記時自己和父母「階級成分」越來越令人頭疼。

民國粉死也不會想到,如果他們穿越到民國,有九成的幾率會成為不識字或只識一點字的勞動/生育工具,跪著供養占社會極少數的「四大家族」「地主劣紳」以及「列強洋人」等。中國推翻「三座大山」,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的確不在1911年,而是在1949年——歷史課本沒錯。


表哥被摺疊了啊。。嘆。。。
其實歷史書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從北京人元謀人開始一直到辛亥革命。。。一路都在改造你的思想。。。一路都在為工人階級掌權做鋪墊。。。
從姬發到陳勝吳廣到黃巢到李自成張獻忠到義和團。。。
這些根紅苗正的造反分子都被按上了革命者的頭銜。。不管他多麼無知多麼殘暴。。。
從始至終,我們的歷史書都在教我們怎麼造反。。
但突然間,話鋒一轉。。。所有敵對分子都變成了一小撮。。。都變成了反對人民的。。。彷彿他們不再是對抗政府,而是在對抗人民。。。
嘛。。。。。我只能呵呵一下了。。。


題主已經提到了是歷史教科書,我覺得 @帶三個表同學的精簡回答並沒有很大程度上解惑,我堅信,歷史教科書的出發點普遍都是讓學生建立一個客觀「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那麼教科書理所當然的會教我們去感恩,教我們去仇恨,教我們去崇敬,教我們去唾棄。

教科書,主要的受眾還是未成年人群,我們都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血氣方剛、特立獨行,那個時候的我們生怕因為自己的行為不夠標新,思想不夠立異而淪為庸眾;那個我們還在互相辯論著劉備是仁義偉岸還是虛偽虛偽懦弱,曹操是狡黠奸詐還是情真義重;我相信我們的內心都會承認那個時候的自己還不成熟,總會不由自主的把世界萬物認為是二元,非黑即白、愛憎分明;我相信我們也都會承認那個時候的我們會不由自主的用簡單的標籤定義我們的世界:美國民主自由一片光明,朝鮮愚昧封閉夜郎自大,同桌小明資質愚魯頭腦簡單,語文老師照本宣科愚不可及……那個年紀的我們至少還沒有完全覺察到世界的複雜與多面。

那麼題主,如果你是在浩繁卷帙史書中忙活了半輩子的教科書編纂者,你甚至你將成之書的主要受眾是一些大概理清了歷史脈絡和個中某些故事的年輕人,你是願意將你的畢生考究都成列成書,然後讓學習者認真鑽研自己得出結論呢,還是將史學界基本認同之結論簡而言之,變成通俗易懂的語言讓這些學生初窺門徑,以期綱舉目張?我想這不難選擇,應該是後者吧。

這不難解釋,球迷喜歡足球,必然是先痴迷於其中之激情、變數以及球星個人的才華,之後才是慢慢有興趣去鑽研紙面之內的戰術、陣型和無球跑動,如果本末倒置,你帶著從沒看過球的妹子看一場球賽,滔滔不絕地給他分析雙方陣型盯人的變化、無球跑動的規律,我相信得到的回應會是「哦,你這麼厲害,知道這麼多。。。」過上一會突然一句「那個10號射門好厲害」會讓你心裡小小失落一下,因為她還是習慣於去看球場上最為清晰的焦點:足球,而不會跳過這些在你看來已是浮華的東西深入本質直接看出10號厲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方的後腰失位使得中後衛總是在禁區邊緣直面進攻隊員,出腳怕被過,不出腳有怕被閃開角度,只能一味退守試圖最大限度封住角度。

好像扯遠了,教科書,尤其是中學教科書所承載的意義很大,它要輔助建立一代又一代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是的,他只是輔助,它的作用是在我們初長成的時期知道並且記住在遙遠的幾百年前,在我們生活的土地上,有那樣一群人,他們幹了一件又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產生了一個又一個影響與意義,如果你痴迷於這些過去的事,痴迷於探索其中的細枝末節,會有大量的史書和學術研究性的書籍用來閱讀,何必對著教科書罵街,「你為啥只告訴我汪精衛是個賣國賊,但不告訴我人家先前還有『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的瀟洒快意呢」


方便理解,同時先入為主吧。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比較不受階級觀念影響的人,但最近發現階級思想早就深深進入意識里,隨時隨地脫口而出。附上畢業論文結尾部分:「國難當前,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仍舊把「剿共」作為「御外侮」的前提,實際上是不得人心的。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國民黨妄圖以「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消滅共產黨是不可能的。紅軍長征的勝利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也是精神的勝利。它向國民黨以及全世界傳達出這樣的訊號:共產主義在中國是行得通的,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
寫下這段話的時候,全然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現在看來,中學歷史和馬哲毛概課早已紮根意識中。


不分清階級屬性,怎麼鬥爭啊?太祖不是有句話: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嗎?至於階級怎麼劃分,那就看要鬥爭的對象啦,預加罪之,何患無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


這樣才能證明無產階級的偉大嘛。


屁股決定腦袋。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中國的主流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強調辯證的歷史唯物主義。人之所以有階級性是在於他們在物質層面所掌握的資源不同,強調階級性可以避免滑入唯心主義。同時有利於辯證看待它的局限性。


在讀歷史研究生
以前不強調嗎?
只是沒有如此強調!
趙翼的廿二史札記中就有關於類似於階級的評價
民國時期思想的延續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馬克思階級觀這是一種理論,但不是唯一的理論
手機作答!!!
有人看了仔細說


不註明上面審核通不過得嘛。


推薦閱讀:

清朝是否真如部分網民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
「甲骨文」是拿什麼工具在龜甲上刻的?
日耳曼人和猶太人在二戰前通婚嗎?如果有,那他們的後代在二戰時是被認定為什麼身份?是怎樣的遭遇?

TAG:歷史 | 教育 | 歷史觀 | 歷史人物 | 歷史教科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