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否真如部分網民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
我起先也覺得清朝很無能,割地賠款,封建腐敗。但是最近看了些史書,發現清朝頂峰時,疆域有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居中國歷代王朝之首(元朝存疑)。那麼這個王朝真的有我們在網上說的那麼差嗎?
一派胡言!
因為清代所處的歷史時期最為特殊,所以看待清代需要兩重價值觀。
1.清代作為一個中華傳統帝國,繼承了從秦以來所有的帝制歷史經驗和教訓,把傳統帝國模式推向了一個最成熟的高峰,取得了這一模式下最可觀的成就,但同時也最大程度的表現出傳統帝國模式的問題來。
2.清代作為最後一個中華傳統帝國,開始應對西方近代世界性帝國的入侵,並且力圖探求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途徑。在這種途徑的探索中,清王朝失敗了、傳統帝制失敗了,隨之而來的是中國被迫進入世界殖民體系中被剝削和壓迫的位置,給百姓來帶了沉重的災難。
3.不過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討論的對象首先是「中華傳統帝國形態」。到了傳統轉向近代的歷史時期,「中華傳統帝國形態」已經解決不了中國所面臨的反剝削、反殖民、反近代帝國主義等歷史問題,這一問題也是近代中國災難的起點,所以必然在大眾領域呈現出「人人喊打」的局面。但是由於清代由少數民族所建立,在民族主義意識過剩乃至於過激的今天,這一點很容易成為甩鍋的理由。
個人也很反感清朝,很反感電視老是播放清朝辮子戲。
這個王朝肯定也並非一無是處,但跟其失敗比起來確實有點一無是處。
其他不說了。
近代中國科技的落後,大清功不可沒啊。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
這麼一部對科技成果總結的書,在大清修四庫全書時,因為有礙於愚民而禁毀,《天工開物》在清代的市面上基本絕版。天工開物刊印300年後,才以傳播到日本的版本重新刊印回國。
你說,這丟不丟人,丟不丟人。
天工開物在中國銷聲匿跡,然而傳播到了歐洲後,這本200年前寫的書,其中的內容對於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後的歐洲依然具有指導作用。
1837年,法國漢學家儒蓮把《天工開物·乃服》的蠶桑部分,加上《授時通考》的蠶桑篇,譯成了法文。「絲綢製品自古就是中國的優勢貿易產品,他們想要學習和突破。當時歐洲蠶桑技術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因防治疾病的經驗不足,導致生絲大量減產。《天工開物》提供了一整套關於養蠶、防治蠶病的完整經驗,對歐洲蠶絲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代科學巨匠的百年孤獨(組圖))
這裡翻譯一篇撰作於18世紀的《馬嘎爾尼使華觀感》,看看外國人是如何描寫在康乾盛世下清朝百姓真實生活的....
作者:[英]喬治·馬戛爾尼
譯者:何高濟,何毓寧,程銘誠
來源:節選自《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章節篇1-5.
前言:
「我已有機會見識到清朝社會的真實面目。1792年9月,我奉英國政府任命為訪華特使,將以賀乾隆帝八十壽為名出使清國。9月26日,我們的船隊從朴次茅斯港出發,正式開啟駛往東方大陸的行程。1793年7月3日,我們到達清國第一個內陸地——舟山,至此,本人將有義務和機會總結本次訪程中的所見所聞。」
第一次震驚
1793年8月5日,本使團所乘「獅子號」艦船抵達天津大沽,受到當地直隸總督的歡迎,送上大量禮物食品。由於物資太多,船上空間狹小,只能收下一部分。看到有些豬和家禽已經在路上碰撞而死,我們的船員便把一些死豬、雞鴨等從「獅子號」上扔下了大海。岸上看熱鬧的清國百姓一見,爭先恐後跳下水,馬上把它們撈起來,據說要「洗凈後腌在鹽里」。
社會狀況
在這個國家中,冷血和黑暗的現象令人震驚,人們的生活方式與人格思維比其他國家有更大的扭曲。
這裡的每條古諺語都起到法律的效力,導致他們天性順從膽小。社會體制和政府實施的法律規章又把他們變得冷漠無情,這有許多事例可以清楚證明,在我闡述以下事物和他們的思想特徵同時,應當容許我強調他們的不幸理應受到鄭重看待。
1793年10月26日,當我們返回大沽河,河水比我們第一次在這條河上航行時要淺得多,我們的一條供應船在午夜擱淺,天氣刺骨寒冷,船上可憐的水手在河裡忙碌到天亮,儘力讓船駛離。
但此時其餘的商船已經前行,監管的暴吏終於失去耐性,他命令士兵打船長和全體船員的板子,士兵殘忍地予以執行。
每遇逆風或逆流需要曳船前進,一些百姓就會被征去拉縴。可憐的勞動者一直被逼著幹完這種費力費時的工作,他們拉一天纖大約有6便士的報酬,並時常發生剋扣情況。而他們必須干到有替代人之時才能回家,這些人知道難以找到可替代的人,所以他們總是在晚上偷逃走,連報酬都不要。
為了找到下一波代替者,官員往往會派士兵到附近村子去抓捕平民,強迫他們從家中離開去拉縴,每天晚上總有幾個可憐人只因打算逃跑,或者申訴年老多病,便遭到士兵的鞭笞。看見這些人的悲慘處境,真令人心痛,好多光著上半身的人,看上去缺乏營養,精神疲倦不堪,但隨船拉縴絕非輕活,有時他們必須趟過泥濘地,有時要游過港灣,接著就是赤身暴露在烈日下由一名士兵或監官手拿鞭子進行武力監督,好像他們是一群馬。
1793年11月份,隨一列荷蘭使團在隆冬大雪天從京城回國,當時河流和運河都被封凍。氣溫在零下華氏8度至16度,清人要求我們整夜趕路。
但那些搬運禮物和行李的農夫儘管負擔沉重,仍不得不盡量跟上使臣們的步伐,在兩晚的行程中,范白瀾先生髮現,不少於8名這些可憐的傢伙,因寒冷疲憊和監督者的虐待,死在他們的重擔下。
返回途中終於到了水路域,英使團的幾名夥計習慣白天航行,晚上7:30時刻離開駁船到陸地上休息。
一天,一名高級官員想要阻撓他們白天航行的習慣,就派出9名士兵騷擾他們,粗魯地強迫他們返回船上。我們的兩個嚮導和副使喬·斯當東及時趕到,了解情況後,命令鞭撻士兵中一個特別無禮的,此時廣東總督與使團同行,地位比冒犯的官員高,他命令將這名官員押去見他,嚴加申斥後,打四十竹板作為懲罰,並特別敦促受辱的夥計們到現場看看如何懲罰這名官員。
但很難讓他們明白英國人並不喜歡這種做法,然而荷蘭使團中也曾發生這樣的事,一名下級官員被上級指揮官鞭打處罰,因為他沒有準備好搬運行李和抬轎子的苦力,在這個地方,官員直接命令士兵處罰群眾或下級是完全符合法律規定的。
在這個國家,組織權力如果落在不善者手裡就會變成危險物,沒有任何可以制止的措施,有時甚至產生可怕的後果,能讓上帝和天使都哭泣。
扭曲的人性
總之,在我們旅經該國時,發生了幾件事,可以說明生活中那些相等條件的人們之間存在著猶如官員對百姓那樣冷酷無情的心態。其中一件事完全不近人情,有個在澳門工作的漆匠,意外從閣樓上摔下來,腦袋重重著地,他的同伴們發現他的情況已生命垂危,便把他送往城區。
在那裡遇上本使團的一位醫師,醫師問他們要怎樣處理這個不幸的人,得到的回答十分冷酷:「我們將把他埋葬。」
醫生表示詫異,問他們怎能把一個還沒有斷氣的人送進墳墓呢;他們則認為此人無恢復之望,如把他送回家,那麼只要他一直不能自理,就會給他的親友帶來麻煩。
不過,此人在經過斯考特醫生(Doctor Scatt)的人道醫治後,已恢復健康並重返他的家庭和知道他患病經過的朋友處。
然而這位醫師不知道自己是冒險行善,因為根據一條我們看來十分古怪的該國法律:「如果有受傷者被交給任何人調護,碰巧死在其手中,最後經手者將被處以重刑,除非他能夠提供確實證據,說明傷口怎樣形成,或者受傷者在傷後活過40天。」
的確,這條法律雖可以極大防止謀財害命者進行狡辯的借口,可卻因小失大,給更多人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如有人因打架受了致命傷,那就讓他死在街頭,因為害怕(如有人照顧他)承擔他生命的責任。
近來在廣州發生一起明顯的事件,充分說明了這條法律的致命缺陷:郊區發生火災,三個幫助滅火的清國人被一堵倒塌的牆嚴重砸傷,導致肢體骨折。英商館的醫生們按英國職業責任很快予以人道救助,把他們送往商館,準備做截肢手術,這是唯一可能救活他們的方法。這時有個行商聽說此事,匆匆趕到當地,勸醫生不要給他們做手術,應當把他們儘快送出商館,因為無論醫生的醫術怎麼好,若有一個病人死在他手裡,他必定會被判處謀殺罪,最輕的處罰是把他終生流放到韃靼荒野之地,因此只有將受傷的中國人偷偷送走,讓他們聽天由命。
這條野蠻法律(我們看來是如此)的實施,可充分用來解釋有關該國人的品行是如何被扭曲的。但我不得不懷疑這個制度將會給每個人的同胞與親友們帶來怎樣的傷害。
社會階層
清朝各階層人的面目表情都十分凝重,下級假惺惺地在他的上司前跪拜,上司假惺惺地示意叫他起來。百姓如對官員缺乏禮貌,要受到肉體懲罰,如是官吏,則被降級或罷官。就這樣,百姓的儀錶風範受到法律的約束而非自願,所以結果是,他們毫無誠意,講究虛禮,僅注重禮儀形式而缺乏素質教育的風度。
他們個體既無膽量,面臨危險或困難也完全缺乏應對辦法,這可能是精神影響身體的結果。然而,或許沒有一個國家比清國更頻繁地發生自殺事件,這類事件不會被受到重視。確實,政府似乎在縱容自殺,往往允許罪犯自行了結,免處死刑。據了解,廣東原總督就在大約兩年前吞石煙壺自殺了。
因而在這種制度下,只要最小官一點頭,人人都得挨竹板,而且挨了打還得被迫褒獎打他的板子,跪下感謝暴吏糾正他的過失。
由政府的規章作指導,百姓的思想跟上,可以說肉體懲罰是官員賜給被罰者的恩惠,一條確立的順從原則,足以抹殺、消除人性的一切尊嚴與獨立思維。
這與中世紀的歐洲奴隸制度差別甚大,實際中,即便是奴隸也不會完全聽任主人的侮辱與擺布,卻沒有申訴的資格。
這種環境下,百姓與上下級們陰奉陽違,商人們摒棄誠信,所有人再無暇顧及公道感。
在原荷蘭使團攜帶的禮物名單上有兩個大機械鐘,過去是發明天才科克斯(Coxe)先生在博物館中的珍奇藏品。在從廣州到北京的漫長旅途中,它們受到輕微損害。離開京城時,他們從一個傳教士翻譯那裡得知,這兩個鍾正在修復中,殊不知清朝宰相和中堂用另兩個很低劣而且普通的假鍾補足了禮單,並把兩個大鐘據為己有,而這些本應屬於荷蘭使團的物品,也應由荷蘭使團的名義呈獻給皇帝才是。
這些例子清楚表明他們慣於偷蒙取巧的性格,但如我在前面指出,這類道德缺陷亦由政治制度造成,不是人民的本性和品質。
不用多舉已記錄在案、有關清朝商人在民間做生意時精心策劃的騙局,這些事情在他們的國家已廣為人知曉,百姓們把商人看成坑蒙拐騙的傢伙,所謂生意不過是收買和售賣手工產品。
不過商人中也有例外,在廣州港岸一帶,這裡有許多從事貿易工作的當地商人,他們在與歐洲人的貿易中一向以公平、誠信著稱。這些行商的人,有別於普遍的清朝買賣人,堪與英國商界最優秀的商人相比。
清朝貴族風貌
登上皇座的異族君王,採用被征服者的語言、法律和風俗,歷代制度的一切弊病仍然保留。當權者性格可能有所不同,但被統治國的風俗習慣沒有變化。
自大和自卑的特點總是顯露無疑,而難以做到不卑不亢。
在他們跟我國大使談判有關宮廷禮儀的事情時,有意說到不同民族穿的不同服裝是多麼古怪,自然趁機把他們的服裝跟我們的作一番比較,並且試圖仔細觀察我們的衣服,從細細抹捏到里外翻看,經過幾次三番的觀察後,他們認為自己的服裝更好,更方便,因為縫製寬大,不需用帶子繃緊;而我們的服裝,除站立外,其他姿勢都必定很不舒服,特別在皇帝出場,大家都按習慣站直跪拜的時候(這個巧妙而又明白的暗示,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他們再拿他們的寬裙褲和我們的褲子作比較,說明他們的膝關節可以自由活動,我們的膝扣和襪帶則必定有礙動作。他們最後熱情地提議我們應換掉下身的褲子,否則朝見時肯定不便行跪拜禮。
他們並不是沒有感覺到其他民族的優點,只是假裝看不見。比如他們不得不利用外國人校訂的曆法和鐘錶,並習慣每年都接受各種歐洲工藝品和日用產品,但仍頑固地認為,與他們自己相較,世上所有民族都是蠻夷。
前不久,廣州的一名清朝商人,經常有機會看到英國船隻,覺得比他本國和南洋的船要好,決定要按英船樣式建造一艘。但清朝戶部(Hoopoo)的海關稅收官得知此事後,不僅強迫他放棄計劃,還因他企圖採用夷邦的船型而予以重罰。
清朝風行的教育模式
沒有比用正義代替武力更能使人傾服的了,正義表現在是否依據百姓的心愿來頒布法律,按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意見,這是最佳的治理之方。
但在今天是一個容許討論的問題,因為他們的統治者決定按照他的思維來塑造百姓的形象,並且一生都要受到那個思維的支配。
這種支配思維的方法,是基於所謂的權力原則來控制民眾思想,原則如下:
「 父母有天地賦予管教子女的明確權利,這種權利終生都不能取消,需要絕對維持,從束縛他們的意志品行到強勢的命令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做事。
最後將這種傳統教育繼續帶給後代的子女身上,直到其中一方死亡才能解除。
皇帝為眾民之父,因此也被賦予統治百姓的權力,猶如一家之主。」
在這種意義上,皇帝擁有「萬歲」的尊稱,又因皇帝被臣民神化為高踞於凡人之上者。
所以自然而然地,他有時自稱為世界上唯一的君主,同時為確證所謂的忠孝得以實現,於是在每年的第一天隆重舉行向太后跪拜的儀式,朝廷大臣也奉命行禮如儀。
按照此完全建立在父權至上的原則,各省官員成為管轄省份的父母官,各縣市的官員也是父母官,各部的首腦同樣像一家之主治理他負責的部門。
十分遺憾的是,這套理論上可行的管理制度,實行起來卻出現許多弊端;統治者一開始就走錯方向,把人民當成了對立者而不是共和者,他們本是一體,卻採取少數人主張的高壓制裁的統治;這樣管控所帶來的後果將是複雜與麻煩,激發仇恨與動亂。
清國皇帝在社會上採取不公開露面的做法,很難說是出自對百姓的關愛,反倒可用猜疑心加以解釋。統治者或許意識到自己犯下暴行,或者因實施苛政,必然不願現身於受其傷害的群眾中。
總而言之,清朝皇帝極少公開露面,看來是建立在一種極不自信的自我保護策略上,統治者在幕後運用權力,讓遠近都感受到影響,比經常在群眾前現身,被眾所知,更能打動人心,更令人生畏。
艾列烏尼安(Eleusinian)教士深知人類的這一性格弱點,秘密操作,更顯得有力。
另外據艾列烏尼安告訴我們,歷史上,古希臘邦民-迪奧塞斯(Deioces)剛在埃克巴坦那(Ecbatana)城當上國王,便不願再接見以前為他辯護的群眾,他認為拒絕讓人看見,更有利於讓百姓知道他是百姓之上的國王。
確實,如果群眾經常接觸有權有勢有力的人物,和他們無拘無束的往來,那麼將大大降低群眾對他們的崇拜。正如偉大的孔德(Conde.)先生所說:「 沒有人在自己的奴僕和妻母面前是英雄,只有聽聞他們的人才會以為。」
皇帝不願常接見百姓,多半出自這方面的考慮,而不是怕遭到傷害。皇帝本人僅在盛大典儀上出場,由全體朝廷大臣和許多官員簇擁著,他們都聽從他的指揮,只要一聲令下全體必會虛偽的俯伏在他的足下,像演大馬戲一樣。
百姓所拘
酷刑是清國法律中的一部分,不過他們自己說這種方式很少施用,除非被告的案件出現有力的證據。對於行為不端的案子,通常使用的刑法是夾趾,特別用來懲戒風塵女性。
政府各級部門施行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體制,從第一品到第九品,均以父權為基礎,地方官可以任意懲處罪犯者且不用負責,猶如長輩責罰晚輩。官員當場審理案件時,自然會使百姓害怕,因此,百姓上衙門去見官就像學童去見暴厲的老師。
此種父輩至上的管制措施,不僅限於一般民眾,而且擴大到各階層各種類的人,僅止於皇帝足下。
從第九品到第四品的朝廷官員,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輕罰其下級,皇帝則在認為有必要教訓時,命令對廷臣及其他四品官施以杖刑。
大家都知道已故乾隆曾命令打他兩個兒子的板子,儘管他們早已成年,其中一個,我相信就是當今的皇帝。
在清國旅行期間,我們難得一天看不到打板子(Pan.tse),即竹板,就疼痛性來說這不能叫作輕刑。
這些在我們使團看來尤其可笑,但同時目睹人性之淪喪又難以抑制義憤心情。
一天,一名官員只因一件小事便被勒令趴在地上,等待比他只高一級的官員下令打板子,竟然有人不分青紅皂白的甘心忍受奴僕或士兵的肉刑之痛,而且打完後,挨打的還要卑躬屈膝觸摸打他的板子。這樣做的唯一動機是為了表示自己感受到了父輩的關愛,並對這種處罰不以為恥。
政府的看法是,除皇帝外,人人都應受到此類體罰,但處罰必須得體,受罰者必須完全順從,或者完全信服,以此將社會劃成等級制度,做到下級完全服從上級,結果自然是國家沒有公理,人人都具有奴性,社會沒有活力,發展停滯不前。
我預測,杖刑必定是中華文明最古老的刑罰之一,隨著貿易與外交時代的來臨,我們難以想像它將怎樣在一個開放化的社會中存在,而不是滯留在社會的原始階段。
做官便譬如他們的宗教
清朝有不少中產階層,這類人擁有些財產,思想較獨立。然而,在社會表面上只有官和民。
如果有人靠做生意,或搞生產發了財,他只能私下享受。他不敢蓋豪樓,穿好衣服,以免鄰居發現他比別人富有向當地官員舉報,官員則控以奢侈罪名,輕易將他繩之以法,沒收他的財產。
副使斯丹東說,他在沿途經過的地方以及河的兩岸見到的房子,只有兩種,一種是土牆草頂的草舍;一種是油漆裝飾的大宅,但很少看到中等人家的房子。
我們很容易的獲悉,清國所有的富人幾乎同時都是權力的擁有者,財富積累主要是靠權力來取得,窮而無告的人處在官吏的淫威之下,他們沒有任何訴苦伸冤的機會。所以,對於清國人來說,「做官便譬如他的宗教。」
清朝報刊系統
機靈的鮑先生(Mr.Pauw)說:「清朝完全被鞭子和板子統治。」但他應當再加上兩樣東西:「年曆和京師公報」。
作為政府的施政手段,二者都有助於管治,年曆的刊行是為了傳承迷信風俗,顯然政府鼓勵百姓使用。公報是一種媒介,把當今帝王的品德和仁愛傳播到國家的每個角落,其中也記錄了政府官員如何因失職而受到懲罰。
這份小冊子的公報每兩天出一次,我們的翻譯說公報上有時刊登死亡的虛假消息,宣布不存在的勝仗。康熙、乾隆和當今皇帝的幾道詔令可以提示真相,其中有警告遠方的將官不要弄虛作假,不要虛報殺死成千上萬的敵人,以及根本沒有發生的戰役。
我們得知,在一份報章里,提到英人完全忘記向親王和大臣們送禮。
這篇蓄意引發敵視的文章是由另一篇引發,其中暗示贈送給皇帝的禮物是不值錢的劣貨。又有人故意給禮物列一清單,包括一頭大小如鼠的象、能說話的木頭羊,及種種荒謬之物。然而這類刊物特意不讓我們看見。
據說在清朝之前,君主政體已建立了2000多年。像這樣的國家,一直保持停滯不前而沒有根本變化,在世界歷史上是極其特殊的現象。要知道,在基督教誕生前400年,他們已經基本上組成一個國家,服從同樣的法律,受同樣形式的王朝管治,而他們的政府實際上已淪為一種統治工具式的存在,不僅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良方,相反的,嚴重阻礙了這個國家和民眾的進步與發展。
清朝社會裡從來沒有群眾任意發泄對政府不滿的集會,人們有信仰自由,沒有人強迫他們信仰自己不喜歡的宗教,然而他們自小受到的教訓是要屈從長輩,不露聲色。因此在生活中,必缺乏社交活動,除家庭圈子外,沒有聚會,除新年外,沒有節日的慶典,每個人都很壓抑。
百姓們在政府中沒有發言權,帝王和官員可以按己意隨時行使手中的權力。百姓無意尋求反抗或維權的方法,時任當局對此亦毫無在意。
偶爾也發生局部的因極端貧窮而引發的叛亂,在欠收和糧緊的時節,老百姓得不到救濟,不得不用暴力維持生計。據史書記載,所有騷亂幾乎由此產生,從一些事例看,當大災發生,正常的秩序就被破壞,甚至蕩然無存。
我們的清國隨員告訴我們,有些省份存在秘密會社,其主要目的是要推翻韃虜政府。但他們只有秘密集會,傾訴今日之不幸,密謀復仇。即使這樣,現在的社會狀況也不會同意他們的主張。其結果將是可怕的,滿清八旗兵將會對其施行打擊,在如今農業生產極其吃緊的情況下,他們將不能自己儲備餘糧,許多刀下餘生者必定枉死於飢。因此為努力防止穀物欠缺,清朝歷位皇帝都把發展農業視為首要任務。
然而,在這世界面臨革命的年代,人心思變。清國的王公大臣可能不會去審視世界大潮,看到並相信某天席捲而來的變革。
*******************************
瀉藥:
這個問題毫無意義,
答案只取決於你坐什麼屁股,
你要是個真正的皇漢,
你會覺得大清就是狗屎;
你要是個馬基雅維利主義者,
你會覺得大清太tm牛逼了;
你要是個閻崇年,
你會恨不得夢回大清。
滿清就是一個封建王朝,到了近代後愈發體現其反動本質,當然要批判。是作為一個封建王朝來批判,而不是用滿清的異族原罪來遮我們千年專治帝國的丑。
也就是一個封建王朝,沒有比其他王朝高到哪裡去,也沒有差到哪裡去。雖然明粉清粉勢不兩立,但其實明清在制度和文化上面基本上一脈相承的,封建王朝該有的毛病誰都不落。跟共和國比起來,任何朝代都辣雞!
要我說,皇帝這種東西,管他哪族人,要廢就該廢。砍路易十六的法國人沒有手軟,斃沙皇的紅軍沒有手軟,那我們這些漢人評價封建王朝的時候就可以因為皇帝是漢人就給他們網開一面?皇帝不是漢人就要多黑兩把?
用幾百年的可能性來否定現實歷史,怕真的是穿越小說看多了。小心掉進歷史虛無主義!
其實很多年前就有一個比喻說的非常好
直到完蛋之前,柯達都是做膠捲做的最好的,但是為什麼還是完蛋了?因為數碼相機的時代到來了。
同理,作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清朝可以說是登峰造極了。
從中央官制來說,從秦朝設立丞相,經過漢朝的架空,隋唐宋的多人分權,元朝的相權反撲,直到明朝以內閣代替,清朝以軍機處再代替,相權逐漸越來越低的趨勢非常明顯,終於到清朝基本上解決了相權問題,終明一代,從正統年間開始,因為皇帝年幼,內閣權利逐漸擴大直到出現張居正,有清一代,軍機大臣哪個能到張居正那樣?奕忻?君主專制在清朝達到頂峰。別說的明朝好像不那麼專制是自願的,你以為崇禎願意受文官掣肘嗎?
從中央地方關係講,無漢之七國之亂,無唐之藩鎮割據,其實這個問題基本上到宋朝就解決了,元明清繼承耳。
其他各個方面也是,內務府解決了歷代宦官問題;統調分離解決將領擁兵自重問題;因地制宜的制度和宗教解決少數民族問題;文化領域用文字獄來控制人心,這一條很多人不爽,其實瞎掰,哪朝哪代不希望人心向著本朝?哪朝哪代不搞文化專制?只不過是因為種種原因程度不同而已。
其實倒也不是清朝統治者多麼厲害,歷朝歷代都是會總結前朝經驗的,所以這個制度只能是越來越強大。
可是問題是,時代變了,洋人來了,你那一套不適用了,不光不適用了,反而是玩的越好,越不適用。
其實洋人如果不來,太平天國之亂,基本上就像安史之亂吧,清朝開始危機,之後可能會一下子完蛋;也可能苟延殘喘,然後再來個中興,再續個一百來年,接著該完蛋還完蛋。
洋人來了,就全都變了,沒法用以前的套路套了,說不清了。
最後說一點個人的私貨,最近總是有人討論元清如何如何,我對動機很懷疑。你們圖什麼?怎麼解決?殺光滿人?還是該搞民族歧視,滿族蒙古都高考減分?或者放任東北,西藏,新疆,台灣獨立?
別又開始那一套,什麼東北早就是大明領土,奴兒干都司設了攏共幾天?那些個所謂的封的各種官位大明對其有什麼實質控制力?除了封個封號。他們的傳承受大明朝廷控制嗎?哪個部落誰當領袖是朝廷任命的嗎?是流官嗎?李成梁無非也是拉一個打一個,這也算控制?清朝先設三將軍,明顯都是流官,朝廷節制,後來又東三省設省立總督,與內地一樣。新疆我大明除了吐魯番,再往西染指過迪化?伊犁?喀什?西藏,無論是駐軍還是駐藏大臣,金瓶摯簽,都是清朝開始的吧?大明朝除了給當地其實已經掌權的人封官,法王以外還有什麼有效控制?比如清聖祖說六世達賴你別幹了,給我押送來京,大明朝做得到嗎?說烏斯藏你最高領導人別幹了,抓起來押送北京。台灣也是,澎湖巡檢司真的管了台灣嗎?明朝人分得清琉球和台灣嗎?如果明朝就實際控制了台灣,為什麼到了清朝拿下台灣以後,中央山脈以東還有那麼多生番?
當然,大家說的都對,我們現在能控制這些地方,是解放軍牛逼,這沒有錯,可是,凡事都是有里有面。里子是實力說了算,但是還有個面子上的事,得講理,或者說白了就是「自古以來」。
我是漢族,我個人也對明朝很喜歡,尤其是服飾(主要是清朝實在是難看)。可是那是私下裡,真到了講道理的時候,就不應該對不同的朝代帶有任何偏見。就好像植物學家觀察植物,雖然他本人可能喜歡草本植物,但是在對待業務的時候絕不能因為這個就貶低木本植物,或者抬高草本植物。而是該客觀分析,研究,而不是撕逼。
更新一下
諸君真是謬讚了,其實這個回答真的沒什麼乾貨,只要高中好好上歷史課就應該都知道,君權相權鬥爭,中央地方鬥爭,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這是常識和重點呀。我就是個志志誠誠的學生,跟知乎的大神們比,懂得還很少,有願意賜教的,希望不吝,張口就罵或者陰陽怪氣的,就請您該幹嘛幹嘛吧,請。
很多人可能真是覺得官方歷史書都是扯淡吧,人文學科也有民科啊。元清是不是中國朝代,這個問題本來就不是問題,老脫幾本遼金宋史,老朱一本元史,老愛一本明史(明史案當然洗不清,可是整肅前朝影響也不算新鮮事吧),老趙一本清史稿,現在一座清史館,說明了問題了吧。這幾年網上各種聲音奇奇怪怪。不過網路和現實中的巨大區別倒是也體現出巨大的割裂。現實中的無數老百姓看清朝劇美滋滋毫無違和感,到了故宮還要把自己扮成個格格,網路上大清早就黑出了翔,這其中的道道兒也很有意思?存不存在有的人為了提現自己對於廣大人民的優越感而故意?不過我有時候也比較煩這個,尤其是外國人一弄中國古代永遠都是辮子頭,旗袍,搞得好像中國就只有這一個朝代。。。五千年剃髮史。。可怕。。不要對封建統治者抱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希望。在近代化這個問題上,清朝是近代化阻礙者,明朝也不是促進者,它一樣是近代化阻礙者。把時間前推到13xx年,那明朝確實還可以看,但是到了晚明,已經被甩開半個身位了,沒理由認為明朝延續會縮小差距。明代統治者畢竟不是穿越的明粉可以開未來視,不可能像各個小說意淫的那樣自上而下的民主化近代化,就算是啟蒙運動的發源地歐洲都殺的國王人頭滾滾,需要拿皇輸入革命強行開啟近代化,明朝憑什麼能例外?就算滿清不入關,李自成被鎮壓,中國能近代化資產階級革命,那明朝朱家在資產階級革命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還是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的角色,所以把促進近代化當成明朝朝廷的功績是非常滑稽的,明朝政府在未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中能做得僅僅只有因為其糟糕的社會控制力而無力控制新興的中國資產階級壯大,最後明朝被資產階級革命消滅或控制。不要扯犢子什麼文化控制,資產階級革命根源在紡織機而不是幾本書。清朝作為封建王朝巔峰,它的控制力比明朝強的多,所以他可以動員起來遠征尼泊爾,巴爾喀什湖和外興安嶺,雖然在16xx年之後封建土地主們獲得這樣一個嚴密的控制力強大舊王朝絕對是中國的不幸,但你要指責一個政權努力的強化對國家的控制也是非常滑稽的事情,因為這是本能。拿這個去美化明朝更是滑稽的事情,因為明朝和清朝不管是哪個族的,他們的根基都是舊的封建地主,他們對待新生的可能顛覆自己統治根基的資產階級的態度能有什麼根本上的不同?想來想去明朝比清朝到底在近代化這個問題上的優勢在哪兒?估計也只有抑制新興力量更加無力,更容易被新興力量打垮這一點了吧。勝在玩的太菜,也是非常滑稽。
在太多人眼裡,決定他命運和選擇的不是出門左拐青磚大院里的士紳老爺,而是萬里之外紫禁城裡自己十八輩子都不可能見到的皇帝。
在他們看來,清朝是個堪比一共巔峰,統治觸角深入每個鄉村的政權。更牛逼的是這個怪物政權既不需要現代通訊工具,也不需要革命激情,連民族認同都不需要就能做到上述一切。而且還能保證政策從紫禁城到無名村毫不走樣。
縱觀地球上出現過的各種政權,這得算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外太空水平野蠻人取向的唯一特例了。
這也是我頭一回,見有人如此發自肺腑
所以,事實什麼的,在這種人,這種潮流眼裡 都是放屁。
清的內戰成績遠勝於外戰成績,而明的內戰成績不如外戰成績,丟臉
(根據官方史觀,明與滿蒙的戰爭,清與蒙漢准格爾的戰爭都屬於內戰)
滿清在民族政策上領先世界三百年,甚至領先現在,蒙古分成漠南漠北,每個部分五個或者更多的王爺,地盤都不足,想造反,分分鐘被周圍的王爺滅了,每年的承德避暑山莊圍獵,你以為是圍獵那麼簡單,那是稱臣納貢的一個手續,年年都要來交手續,你要是不來,來晚了,行為不恭敬,你就回不了蒙古了,所以終滿清一朝,蒙古哥們很服帖,沒怎麼出亂子,處中國,中國遇之,處蠻夷,蠻夷遇之,這就是滿清的民族政策,我覺得是有效的,是合適的,僧格林沁,。那麼猛,從來就沒想過要脫離中央,一直在替帝國滅火,直到死在捻軍手裡,我是讚賞滿清的這種對待少數民族的法子的
作的,都是自己作的
這個問題歷史學家顧誠在南明史里已經回答過了(對清朝的態度),,,,
你說清朝為中國做了貢獻?
不好意思,人家那是為自己打的江山,OK?
而清帝退位,文件上又清清楚楚地把自己的法統給了中華民國
清朝能咋的?把文件吃了?有本事直接撲滅袁世凱和革命黨啊。又不行,只能做砧板上的肉了。
實力才是真的原因,滿清控制不了袁世凱,更控制不了革命黨
再說難道清朝亡了後那些地區沒有出現分裂勢力嗎?民國可沒少費功夫去打理。實力依舊是決定性的。
在清朝眼裡,漢人只是大清帝國里被征服的對象之一,而且是重點對象,同時還有蒙古人,新疆人,准格爾人,藏人。他征服你不是因為他想給你做貢獻帶你奔小康,而是為了自己的強大,所以,同理,為了大清,他又搞定了西藏,為了大清,他又搞定了准格爾(不得不承認把准格爾從地球上抹掉,的確夠狠)。
他只是為了大清國而已
而且人家自己就把滿漢分得很開。(不要告訴我剃髮易服是為了搞民族團結)
人家為什麼防漢?
也不想想人家怎麼進來的
趁著明朝滅亡,李闖未穩,趁虛而入
而崇禎倉促而死,沒有留下任何對政權的安排,
太子又不見了,直接導致南明群龍無首,一團亂賬。
就這,大清還因為激烈的民族壓迫問題差點讓李定國,吳三桂翻盤。
漢人老百姓只是缺個能帶頭的人,被一幫豬隊友坑了,真以為自己神威天將了?
按道理你清朝來也就來了,歷史上元朝來過,鮮卑人來過,五胡十六國也來過。沒啥的,因為大家都後來都被「中華民族」了。
老百姓其實不是特別在意的,揚州和嘉定早先就投降滿清了,可後來揚州嘉定發生了什麼?
你偏偏要剃髮易服,還不從就殺,那就別怪人記仇了
因為這事真的是乾的太找人罵了。
剛剛投降的,轉眼又起義了,可以和平接收的,轉眼又暴力抗拒了。漢臣也求了多爾袞,說別殺了,不利於天下一統。
多爾袞答:屁的天下,不過是打下一寸,是一寸罷了。
可憐
你以為他要的是天下
他要的只是你的臣服
你說大清不是自找麻煩嗎?幹嘛要干這費力的事?徒增死傷,而且死的大多是漢人。增加征服成本
因為他要的是征服,徹底的征服
他要做到鮮卑人,五胡十六國,蒙古人都沒有做到的事,徹底征服你,至少,從外表上把你變成我,你不願意,就殺。
所以,清朝初年,一個儒生會因為在一頭辮子堆里戴了一頂儒巾被殺,因為這是前朝的。
所以一個老百姓,家裡藏了一件漢人衣冠,被人看見可以為此嚇得屁股尿流。
所以朝鮮使臣早年出使北京,路上的百姓留著眼淚指著他們的衣冠對自己的孩子說,咱們以前長這樣。
所以京城的小官,會因為借了朝鮮人的衣冠穿了一次而欣喜不已,和妻子一起抱頭而哭。
這樣的事,朝鮮人筆下很多。
結果到了乾隆時代,朝鮮人再來,北京的小孩已經跟在他們的後頭扔石頭,說他們的是唱戲的戲子。而大人們,則往往用複雜的情緒對著他們的衣冠欲言又止。而中國的士大夫們,在朝鮮人追問衣冠如何時(朝鮮人後期有種優越感),也只能打哈哈。
所以,清朝整整二百多年,防漢制漢。人家心裡清楚,江山是怎麼來的,該怎麼做。而民間的反抗,什麼時候停過?
你清朝只要不搞剃髮易服,就憑大清的武功,妥妥的第一王朝,無可替代。
但那是不可能的,那樣就不是大清了,若是不剃髮,說不定順治一過,康熙沒過幾年就直接留髮,穿漢服了。那人家就成北魏了,,康熙當了孝文帝了。
那樣努爾哈赤就不高興了
清朝的統治者集歷代少數民族入住中原的經驗之大成,深刻的明白,我要統治你,但我不能變成你,那樣到頭來反而就被你統治了。所以乾脆,就把你變成我吧,順便淘汰那些不願意變的人。
太聰明了,真是太聰明了
領土法理依據?你說你順治一個北邊的後金跑到煤山上給崇禎哭得眼淚嘩啦的,一口一個跟啥似的,是個啥法理依據?李自成跟明朝剛完結果被你和吳三桂聯手坑了,然後你就當了皇帝了,什麼法理依據?
最後到了清末,那幫貴胄們連自己的東北老家都給賣了,有臉提祖先的文治武功?
順治多爾袞知道了怕是都覺得丟人
最後淪落個給西方列強當代理人的地步,就這樣了,漢人讓你改革一下,你都要殺個乾淨。逼得人家孫文搞革命。
你大清這結局,真是自己作的。
前期你是個牛逼的征服者,砍人如切菜,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毛子到准格爾。你對誰都不虛,那確實是你牛逼,咱自己不團結,輸了,沒話說。
起碼你是個強者,真強者,在當時的局勢下,是政治上軍事上犯錯最少的人。
可你這後期,對外虛得一塌糊塗,又送又割,對內卻堅挺得跟什麼似的。結果你不怕外人,反而更加防範漢人起來了,漢人想幫你搭把手(百日維新)你還給人家殺光光了,再不行就噁心你(皇族內閣),要不是太平軍鬧得太大,兜不住了,漢人官僚還有自練地方兵勇的機會?結果還被你噁心壞了,就這還想服人?說不過去吧?
革命黨到後期都不用怎麼費勁宣傳,隨便把清朝初年的事一講,就能動員群眾了。
怪誰啊?怪孫中山?
當年下手太黑,就別怪人家記仇
作的,都是自己作的
我們本地,至今流傳一首明末反抗清朝剃髮易服鬥爭的領袖被捕後的絕命詩
堂堂孔門士
卓卓大明臣
寧為短頭鬼
羞為下發人
剃髮易服對漢人傷害多大,還不清楚嗎?清朝不剃髮易服,今天就沒這麼多事了(當然可能也沒有後來的清朝了),你就是最牛逼的封建王朝。
一無是處是不可能的,雖然也談不上多好。而且,按照貴乎「先問是不是」的優良傳統,清朝也是談不上人人喊打的,任何人都可以回想一下,生活中你遇到過幾個討論清朝如何的人。
網路是一個放大器加篩選器。無論你在生活中如何特立獨行,在網上也不至於找不到任何同道中人。同道多了,就會形成網路小圈子了,於是感嘆吾道不孤之餘,也愈發聽不到別的聲音了,總以為小圈子就是全世界,持反對意見之人只是遊離主流之外的「一小撮」。
殊不知,關心清朝如何的人才是一小撮,大多數人還是活在當下的,根本不關心康熙是不是一臉麻子,乾隆身高是不是150之類高大上的問題。
——————————————————
不過呢,我大清被黑的這麼厲害,《中國人史綱》、《河殤》和《狼圖騰》這些垃圾中的戰鬥雞還是要負很大責任的。如果不是它們黑中國人、黑漢族黑的太厲害,也不至於在近十年引起這麼大的反彈。
當然,我大清再怎麼美化,在大一統朝代之中實在是算不得水準以上的。即使不考慮近代之恥,軍事、文化、民生都是負分,經濟一般,財政相對給力,但也未必比得上兩宋。綜合來看,真不敢說好。
對邊疆的控制,是很多人力挺我大清的點。但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比如我大清能部分解決蒙古問題,一方面是滿洲人與蒙古人文化上不相排斥,這是漢族政權所不具備的優勢;另一方面蒙古也不是當初的蒙古了,經歷過黃教的改造之後,蒙古人戰鬥力直線下降,不復當年之勇。再比如改土歸流,明朝已經把流血流淚的臟活累活都幹完了,清朝撿現成也沒什麼值得誇耀的吧~
——————————————
最近有個SB在評論里上躥下跳,我真是懶得搭理了,只好屏蔽。有句話說的好,不與SB爭短長。
直接貼大學歷史教科書,北師大出版的《中國古代史》下冊,寧欣主編
大概就是說:明清是封建統治的巔峰,但是並非一體的,明時期的中國挑戰與機遇並存,中國在明前期依然領先於世界,那時候歐洲還是「黑暗」中世紀呢。鄭和下西洋的寶船,100年後的地理大發現都難以望其項背。
至於明後期,中國也處於向近代轉型的時期,從社會發展的三個方面:民主與專制,資本的運行和管理方式,生產力來說,明和西方相差無幾,隆慶開關後,也與世界緊密聯繫。
為什麼沒有完成近代化?因為清軍入關了,重塑封建統治秩序,加上清是少數民族的統治,更加壓迫思想和閉關鎖國。
回到主題,清有什麼可取之處,有啊,封建統治的巔峰嘛,但是,世界(西方)都進入了近代文明,你清統治者食民脂民膏,卻不思進取,再怎麼封建顛覆有卵用啊,把自從秦漢至明末以來就領先世界的中國帶向落後,後期被西方打出翔了,還一味的只求苟安「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這樣的破爛王朝怎麼能不罵它呢。
總之,清打斷了明時中國的近代化之路,自己也沒有肩負起中華文明的近代化,它的一切所謂成就,對比起西方的進步那就是退步。1,清朝在網路上是不是人人喊打?
可以這麼說,至少就目前而言,除了清史研究者的較為客觀,中立的描述之外,中國民間對清朝的評價是非常低的,反而海外清史研究者對清王朝的評價甚高
2,清王朝是否一無是處?
我們在談論一個王朝是否一無是處時,我們的討論對象是什麼?是以滿蒙漢剝削階層為主的清政府,是從1644到1912的清代國民和清代社會,還是整個以清為國號的中原政權?我們的評價標準是什麼?是國家公民的整體素質水平,是清代的社會經濟水平,是清政府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主權的能力,還是這個政權的特有某些文化性質?我們應該從什麼角度出發去評價清王朝是否一無是處?是你個人的社會地位或者經驗見聞,是現代中國的國家利益和社會價值觀,還是對中國歷史的重新了解和認知?
教科書說這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這句話看起來就是純粹的性質描述,但我看也是非常客觀的評價了--封建王朝該有的有,封建王朝沒有的就沒有。即便統治者不是漢人,韃清不會因此進不了這個圈子,但也不會在這個圈子內能有太大的成就
至於朝代吹朝代黑什麼的......以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為精神依託什麼的,不如去當美分和精日吧,或許民主基金會和外務省真可能給你發錢
清王朝自有其閃光點。事實上,即使是排滿起家的民國時期,也有不少關於清朝的公道話。
之所以現在清朝被黑的厲害,很大程度上是狹隘民族主義,尤其是「課本民族主義」盛行的結果。
民族主義,作為一種建構認同感的工具,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注重自我和他者之間的區別。換句話說,民族主義這種話語體系有這樣一個特點——「我們如何如何,他們如何如何」,而且在很多問題上都採用雙重標準。
平心而論,這種標準是有問題的,是不足以服人的。
但是,我國在近代史中,一直承受著西方列強的侵害;由於制度上的特點,又在很大程度上被西方所不容。為了自我保護,同時也為了凝聚國家認同,我們的教科書中使用了很多的民族主義敘事。
結合具體的時間,具體的立場,這種敘事事出有因,並非不可理解。
然而,一部分人,將這種民族主義轉向了對內。或者說,轉向了中華民族內部的各個成員。
這也就導致,元朝、清朝這種北族王朝在網上被黑的極狠。
平心而論,這些王朝並非沒有黑點。我們的主流話語體系中,也對元、清諸王朝封建統治階級的殘忍、腐朽和黑暗進行了明明白白的揭露。
但是,在民族主義者,尤其是極端民族主義者眼中,這些並不夠。
他們一定要用另外一套敘事來代替這一套敘事,在這套敘事中,元、清諸王朝之所以腐朽,並不是出於封建王朝本身的落後性、反動性和局限性,而是源於其「異族性」。
換句話說,在他們眼裡,「你們的」王朝做什麼都不對,「我們的」王朝做什麼都是對的。哪怕滅亡了都是「君王死社稷」。
這種言論,如果是在一個同質化嚴重的群體里自嗨,當然沒有問題,可是一旦放出來,就暴露了自身最大的問題——只能服己,不能服人。
而在網路的極化效應下,這些人從某種程度上又能夠聚在一起,相互助長其極端性。甚至說,他們並不能感覺到他們哪裡極端。
當他們在遭遇外界質疑,尤其是和主流話語碰撞的時候,反而會覺得自身很冤枉。正如朝鮮人無法理解知乎上為什麼那麼多人攻擊「天出名將」金正恩一樣。
而這種冤枉,會促使他們進一步宣揚自己的理念,同時對主流的理念進行攻擊。
舉一個例子,既然我們的教材,已經對清朝尤其是晚清的腐朽統治進行了充分的揭露,他們為什麼還要用自己的一套話語來攻擊清朝呢?
因為只有採用自己的一套話語,才能把原本不是問題的東西變成問題,不是污點的東西變成污點,更重要的是,用他作為靶子,來激怒原本不相干的人,把原本不相干的人拉下水。
再比如說,無論從經濟、政治還是文化上,當代中國才是最能夠襯托出清王朝腐朽、落後的一個例子,為什麼他們還要費勁給明朝大唱讚歌,用很多拙劣的手段來美化、吹捧明王朝呢?
因為他們想要攻擊的,並不是清王朝。恰恰相反,他們一方面想展示自己的特立獨行,另一方面想表達對現狀的不滿。於是,那個同樣腐朽、落後、反動、黑暗的明王朝反而成了他們的香餑餑。
他們想攻擊的並不是清朝,而是這個社會。
他們想攻擊的也不是清政府或者清朝統治者,而是他們自己的同胞。
他們想挑釁的也不是他們口中所謂的「清朝遺民」(除了部分中二,這種人早就不存在了),而是想挑戰、挑釁建國以後大家在歷史問題上達成的共識。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一定要把揭露清朝變成侮辱清朝,把侮辱清朝變成侮辱滿族,甚至變成侮辱當代滿族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好像不「盲從」,覺得自己能夠「反權威」,覺得自己有著和其他「皇漢」一模一樣的「獨立思想」。
由於辛亥革命的存在,晚清在歷史上已經定論。但他們一定要強行通過晚清否定盛清,通過否定盛清來表達自己的「反權威」。
打死老虎,果然是「又英雄,又穩當」。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客觀的評價歷史是極其困難的,記錄歷史可以不帶任何感情,像論文般的記錄數字就好,但是評價歷史是需要人的主觀判斷的,只要是人,就有立場,就有感情,就一定會影響到他對歷史的判斷。如果他不需要為這個評價負責任,那更是完全可以隨心所欲了。
網民評價明朝清朝,本質上都是屁股問題。
你誇清朝好?八旗鐵騎征服了半個亞洲,清末那麼割地賠款還剩下個大菏葉,哪怕現在沒了蒙古,面積也要比明末大上將近一倍。大清吸取歷代王朝教訓,什麼外戚干政,什麼閹黨作亂,什麼諸侯割據,什麼黨同伐異,都是通通的沒有,從努爾哈赤到光緒,沒出一個昏君。和之前的歷代王朝相比,大清就是封建王朝里的完全體。
你說清朝壞?你清腐敗透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讓英美按在地上一頓摩擦不說連日本你都打不過,一千萬領土的國家你是萬國來x。文字獄搞的喪心病狂,漢族文官們一個個的爭著當奴才,對老百姓的奴性教育更是嚴重加深。老百姓連糠都吃不飽你皇帝忙著修萬園之園。洋人都打到家門口了你都不忘了滿漢大防。你清是辣雞中的辣雞。
人嘴兩張皮,看你怎麼說。
尤其是清朝還不是漢族人的朝代,關於兩個相鄰朝代的爭論染上了民族主義色彩,更加吵的不可開交。
中國幾千年歷史,哪有朝代是完美的?哪個朝代都有優缺點(除了西晉幾乎全是缺點),想誇想捧,橫豎都有的說。
你誇漢朝,你說它推翻暴秦橫掃匈奴,你說他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你說他奠定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制度基礎,都對,都沒問題。你轉頭罵他外戚干政,罵他昏君輩出,罵他開啟了六百年的大分裂時代,也對,也沒錯。
哪怕唐朝,你誇他天可汗萬國來朝,你誇他文化征服橫掃世界,你誇他長安盛世百萬人口,都不是誇張。你轉過頭罵他太監殺皇帝,藩鎮進國都,你罵他人肉當軍糧,后妃當女皇,也沒問題。
所以,哪怕漢唐這兩個最中國的朝代,也有臟唐臭漢的說法,何況你明乎?至於大清,更是藥丸,尤其離我們這麼近,各種資料大家都掌握,想誇想罵都是信手拈來。如果離得遠還好,比如民國,不過三十幾年,還從未統一過中國,統治者換的跟走馬燈似的,放在古史里完全是偽朝,可就是因為離我們太近,天天被拿著放大鏡觀察,結果全是黑點。
所以題主一定想問這個問題的話,那清朝優點多了去了,皇家教育優秀(尤其相比明朝),疆域遼闊,統治技術高超,將中國人口帶入了四億大關,你甚至可以說他建設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化。
可是我告訴你這些,並沒什麼價值,它只不過是我的觀點,並不是你的觀點。要科學的評價一個人一件事,是需要經過自己的了解來評價的,而不能以別人的觀點為觀點,先入為主是很可怕的,希望題主在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學習一下是可以的,不要讓他們太多的影響你自己思考的能力,畢竟評價一個王朝這種事,除了個人的觀點以外,最主要的還是——
歷史的進程!!!
清朝,是所有漢家王朝的遮羞布。
一本《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讓康乾盛世謊言下如螻蟻般生存的帝國百姓曝露在我們面前。
一支臨時拼湊的東方遠征軍,讓帝國政府和軍隊在現代文明前的不堪一擊曝露砸我們面前。
然後,每個人都可以說,這是清軍入關後對漢族人進行的奴化教育導致的,打斷了漢家的脊梁骨。可是,摸摸良心,你真相信一群捕魚打獵的蠻子有這個本事。這難道不是一個全盤漢化的異族王朝?
至今,我仍然心儀於文人墨客的才華;
至今,我仍然感嘆於名臣大家的胸襟;
至今,我仍然誠服於皇家帝王的威儀;
至今,我仍然震撼於名將武者的利劍。
但是,我深深地懷疑,文景之治、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嘉祐之治、仁宣盛世這些治世的背後,那些密密麻麻遍布史書和地方志里的人相食,普通的中國人在這片土地上也像螻蟻一般生存,正如同馬戛爾尼在帝國餘暉下看到的那個畫面。
把我在其他問題的回答再帖一次。
清朝是奴隸制起家,元朝也是。
蒙古元朝大汗死了後送葬的隊伍一路殺,見到的人全部殺掉,就是讓他們殉葬。
後金入侵朝鮮抓走大量女人
「簽約後,皇太極下令撤軍歸國,朝鮮國王李倧出城十里跪送。清軍在包圍南漢山城的一個月時間裡,基本上大部分軍隊都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於是開始以抓捕逃人為名。四處搶劫財物,沒有財物就直接抓捕人口為奴。當清軍撤軍時,大路上到處是滿載財物的清軍。而被搶掠的朝鮮人,則以數百人為一隊,一二清軍在後面跟隨看押,隊伍終日不止。光被俘虜到瀋陽一帶為奴的朝鮮男女就有60萬之多,這還沒有計算被送往蒙古為奴者。清軍可以說已將朝鮮官宦富人家庭太太小姐30萬人全部洗劫一空,押回東北後,再根據家庭出身,公開出售,出身王族的公主價格最高。
清軍在瀋陽城門外設立奴隸交易市場,每日都有被俘男女數萬人於城門外拍賣交易,此時被俘男女或是子母相逢,或是兄弟相見,相持號哭,哭聲震動天地。清軍開出價碼贖人,根據身份從25兩白銀到1500兩白銀都有。但終因朝鮮遭此大難,國破民窮,朝鮮上下籌措金錢物品,歷時多年才贖回20萬女性,其餘無力贖回的女性,則被八旗披甲士兵幾經倒賣,有的賣到關內,有的賣到蒙古,有的殉葬祭天祭祖,有的賣為妓女。被俘朝鮮男性則閹割後,充當私奴交給漢軍披甲指揮耕地。最後滯留在中國的大多數朝鮮男女俘虜都終身為奴死在異域。」
韓國電影《南漢山城》馬上要上映了。
奴隸制部落有多野蠻?
看看西藏就知道了,罪惡累累的奴隸制難道不值得罵嗎?被後金擄走的數十萬朝鮮女子和西藏的那個阿姐下場有什麼區別嗎?1949年的奴隸制尚且如此,17世紀和13世紀的奴隸制會更好?
加一個:十四世達賴家族所屬莊園的老人回憶說,他們還記得1959年前一些農奴在服差役時被領主活活打死。
推薦閱讀:
※「甲骨文」是拿什麼工具在龜甲上刻的?
※日耳曼人和猶太人在二戰前通婚嗎?如果有,那他們的後代在二戰時是被認定為什麼身份?是怎樣的遭遇?
※周朝實行分封制延續了800年,如果秦朝繼續延續西周的分封制,還會二世而亡嗎?
※為什麼希特勒成了禁忌,而成吉思汗在蒙古卻成了圖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