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出古詩詞的格調高低?

記得初中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時,有一篇文章里,作者通過對那首詩的格調的判斷,證明了不是誰誰誰所寫。請問這格調到底是什麼呀?怎麼鑒賞其高低?


讀的多了,會從打動自己的,和前人公認的佳作中,總結出一些共性來。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但這種共性還是能找到的。

說一個非專業不靠譜的回答,大概是——三觀正,功夫深,有故事,感情真。

請慢慢體會~


蟹妖。這個很簡單啊。

格調這個詞,最開始指的是詩歌的格律聲調,後來衍生出來,指的是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藝術特點的綜合表現。

概念看著挺玄乎,其實舉例子很容易就可以搞明白了。

譬如說,李白和李賀都以想像力豐富著稱,但是拿兩首他們的作品對比,輕易就能發現不同,李白有仙氣,李賀有鬼氣,一個神幻磅礴,一個冷冽奇詭,熟悉的人一眼就能分得出。

再比如說,你拿首《遊仙窟》、《燈草和尚》裡面的詩說是杜甫寫的,拿首杜甫苦大仇深的詩雜入話本《快嘴李翠蓮》,試試看違和不違和呢。

靠作品的藝術特點來推斷是不是這個作者的東西,是很常見的一件事。而至於格調之高下,也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多讀多想自然能分辨。

出現這樣的疑問,大抵在於讀書少。

最近忙得凶,草草答一點,見諒。


題主把余秋雨書中的例子具體給出來更好。
格調暗含品質優劣的判斷,一般不指風格,都說格調高低,很少見說格調不同。樓上答主談了一通風格差異,讀之頗感彆扭。
回到問題,判斷詩作是否屬於某一作者,風格和水平都是重要依據。但這種事不絕對的,作者風格可以有變化,水平也會有浮動。學者考證不依賴這個的,他們另有方法。題主也別指望,多讀多問多思考,提高鑒賞水平就行,把這當做意外之喜吧。
當然,有的所謂作品水平太低了,低到慘不忍睹,一望便知絕非名家手筆。
比如網上流傳的眾多狗屁不通的藏頭詩,和李白毫無關係。還有什麼「殺得百萬人,方為雄中雄」,完全是屠夫魔王心態,尤其見格調低下。李白寫「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寫的是刺客殺一人而救一國,「始知兵者為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為之」,豈是以殺人為樂?多讀李白詩,自然明白。
《訴衷情 父母忠貞為國酬》也非老毛手筆,一味悲觀憂慮,完全不是毛詞風格。老毛也不會向周恩來訴說什麼衷情。但最主要的判據,是該詞出律太多太嚴重,可見作者不知平仄。學一學詩詞格律,就能識別。
余秋雨也是個例子,為鐘山風景區寫作的碑文,語句乖謬,對仗不通,結尾更自稱「煙霞滿紙」,他的文化都跑哪裡去了?居然勒於石中,永為後世笑談。以後見到尚為通順的文言文,託名余秋雨者,必定是偽作。舊體詩詞更不必談,蓋因此人連基本的對仗也未掌握。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同樣是學術超男,余秋雨被圍攻,而易中天卻大吃四方?
怎麼理解余秋雨的這句話?
各位覺得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的書怎麼樣?

TAG:詩詞 | 唐詩 | 宋詞 | 余秋雨 | 詩詞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