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人把山羊叫做「駏律」(音 ju lü,本字疑為「羖?」),是不是古語遺留?

似乎是古代某西域少數民族之口語。以前我以為是蒙古語,後來懂蒙語的朋友說不是。誰知道 ju lü到底是啥語言?


一、「駒驢」這個詞並不僅僅出現於河西走廊,而是在整個蘭銀官話區中都比較普遍,並且同時也是冀魯、中原官話,甚至晉語的方言辭彙,有一定的流通度。

二、「駒驢」最早的記載可追溯至明清

明中葉·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七回:「常言機兒不快梭兒快,打著羊駒驢戰,倘有小人指戳,拔樹尋根,你我身家不保。」第六十九回:「此是哥打著綿羊駒?戰,使李桂兒家中害怕,知道哥的手段。」
明崇禎年間·宋應星《天工開物·乃服第二·褐氈》:「凡綿羊有二種:一曰蓑衣羊,剪其毳為氈、為絨片,帽襪遍天下,胥此出焉......一種矞艻羊(宋自注曰『番語』),唐末始自西域傳來,外毛不甚蓑長,內毳細軟,取織絨褐,秦人名曰山羊,以別於綿羊。」
清嘉慶年間《衛藏通志·白木戎》:「大[?羊居][?羊呂]羊。」
清光緒年間·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上》:「青海之山羊似綿羊,而毛光潤。有[?羊居][?羊呂],黑多於白,角削身小。」

三、「駒驢」可能的詞源
需要指出的是,明代官話方言口語中,見組聲母的齶化只在十六世紀中後期才出現在部分方言區中(見董建交《明代官話語音演變研究》)。這就意味著,「駒驢」第一個字(駒、矞、[?羊居])當時的聲母應該仍然是/k/(拼音的g),而非/t?/(拼音的j)。經 @Hynuza 和 @王康康 的提醒,發現即使在部分現代北方方言里(尤其是晉語),該詞的首字仍然保留著滯古的發音,沒有變為細音,使聲母齶化: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里認為山羊是「唐末始自西域傳來」,因此自注山羊的名稱來自於「番語」,也是情有可原了。但事實上,唐代以前不僅有山羊,而且山羊的名稱也是多種多樣的。
《爾雅·釋畜》記載:「羊,牡羒,牝牂;夏羊,牡羭,牝羖。」這裡的「羊」指綿羊,又叫白羊或吳羊;「夏羊」指山羊,又叫黑羊。說明先秦時代,公母山羊是可以分別被稱為「羭」和「羖」的。想必熟悉音韻的人看到這裡會立刻發現,「羖」是見鈕,聲母帶有/k/,而「羭」字是以鈕,上古聲母為/l/(l&>?&>j的演變幾為音韻學定論),如果我們將「羖羭」的上古音構擬為/**kw??.lo/,演變為「駒驢」(中古音/*k?jo.ljo/)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然而,「羖羭」合稱為一個詞,在先秦古籍中是並不存在的,所以要將不存在的「羖羭」作為「駒驢」的詞源也是欠妥的。不過在中古文獻中我們卻可以發現「羖?」這個詞:

晉·陳壽《三國志·管寧傳》:「祝衂祝衂,非魚非肉,更相追逐,本心為當殺牂羊,更殺其羖?邪!」
晉·郭璞的《爾雅注·釋畜》:「黑羖?。」
北宋·陳彭年等《廣韻·上聲·姥·古》:「羖:羖?羊。」
南宋·洪皓《松漠紀聞續》:「善牧者每群必置羖?羊數頭。」其子洪适注曰:「羖?音古力,北人訛呼『羖」為『骨』。」

羖?(中古/ko?.lek/)&>骨力(中古/k?ot.lj?k/)&>駒驢(明代官話《西儒耳目資》音/kj?.li?/)&>駒驢(現代蘭州話/t?y213.?y/),這種從「羖羭」到「駒驢」,中古到現代西北方音的音變,理論上是非常可行的。此外,清乾隆年間陝人楊屾《豳風廣義·論羊》記載「羖歷羊,俗名駒歷羊」也算是一條文獻旁證。所以基本可以推斷出「羖羭」就是「駒驢」的詞源。
不過「?」字並沒有在先秦文獻里出現過,後世文獻里也沒有單用的例子,所以「?」到底是什麼含義,並不能說清楚。另一方面,由於「歷(歷)」和「羭」的上古音韻地位相差較遠,所以是否是「羭」的上古音遺存到中古,並演變為與「歷」讀音相近,孳生出新字「?」,還有待進一步討論。

四、番語來源的可能性
藏語gla"-ba表示盤羊,野羊,鄭張尚芳認為對應「羖」字,並給「羖」這個一等字的擬音添加上後墊音-l,將其上古音構擬為/kla??/。這一構擬給「駒驢」增添了一個另一種可能的詞源解釋:一是可能作為藏語gla『-ba音譯的外來詞出現的;二可能是「羖」上古音的緩讀形式出現的(如在晉語中大量存在的分音詞,「孔」緩讀為「窟窿」這類)。

見周及徐《漢語印歐語辭彙比較》,備為參考。
藏語lug表示綿羊,龔煌城認為對應「羭」字,並認為與藏語phjug-po(富有,對應漢字「富」,衍生詞phjugs表示牛羊牲畜)、lhug-po(奢侈、放逸,對應漢字「裕/欲」)都是同源詞。嘉絨語的綿羊作/k?.jo/與「羖羭」中古後的漢語讀音非常近似,綿羊在碧卡哈尼語中作/jy??/,麗江納西語中作/?u31/,傈僳語中作/ɑ???o33/,均和「羭」字極為相似,基本可以斷定是同源詞。這說明「羭」也可以表示綿羊,或者換句話說,漢藏語系混淆山羊、綿羊應該是一種常見情況。此外,藏語lug帶有入聲韻尾,如果「羭」與其對應關係確鑿的話,「羭」字上古音或可擬為/**lo(k)/,這樣方便構建與「?」字(上古音/**rlek/)的同源關係,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釋「羖羭&>羖?」的過程。綜上,穩妥地講,「駒驢」來源於古代漢語辭彙「羖?」,本義可能是公母兩種山羊的合稱。


青海西寧
山羊說 t?i? l?,也說t?? l?

但是這兩個讀音是同一個片語,也就是上面答案的羖?
而從語音層次來說,不論華北中原還是蘭銀的讀音駒驢,都不是滯古的讀音,只能說是在官話出現之前就脫離了常規語音路徑的語音。但是西寧的加拉是語音滯古或者藏語借音的音值更早的情況。


我們那邊叫 juli


烏魯木齊縣也這麼叫,吉木薩爾奇臺也是


冀中平原也這麼叫


推薦閱讀:

說「油放時間長了hao了」里的「hao」字怎麼寫?

TAG:甘肅 | 漢語詞源 | 訓詁學 | 方言本字 | 蘭銀官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