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為什麼能說話?
如題,覺得很好奇!
兩千多年前的《山海經·西山經》里曾記載:「黃山,有鳥焉,其狀如鴞(xiao),青羽赤喙(hui,鳥獸的嘴),人舌能言,名曰鸚鵡。」意思是,在黃山有一種鳥兒,淺綠色的羽毛,紅色的喙,能像人一樣說話,名字叫鸚鵡。可見,古人已經發現了鸚鵡有學人說話的本事。
大家還記得嗎? 2011 年,網路上瘋傳著一隻鷯哥引吭高歌《忐忑》的視頻,一時間這隻神奇的鳥兒紅遍大江南北。人們驚呼,這鳥兒要逆天啊!竟然能唱「神曲」!鳥兒真的能像人一樣,用語言和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嗎?
鷯哥唱「忐忑」,視頻來源:優酷
其實早在一千多年前,宋朝的釋道原在《景德傳燈錄·越州大殊慧海和尚》中已經非常明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僧問大珠慧海禪師:「何故不許誦經,喚作客語?」師曰:「如鸚鵡只學人言,不得人意。經傳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誦,是學語人,所以不許。」大意是這樣的,一位和尚問大珠慧海禪師 :「為什麼不讓鸚鵡誦經念佛呢?」大師回答:「鸚鵡只知道模仿人的語言,並不懂經書的要領,自然也不能表達經書的含義。所以沒必要讓鸚鵡誦讀、學習經書。」
可見,鸚鵡「說話」只是一種機械模仿,它並不能像人一樣用語言表達複雜的思想和情感。除了鸚鵡,還有一些鳥兒的模仿能力特彆強,它們除了擁有自己特殊的鳴聲,還能模仿其他鳥類的鳴聲,甚至其他動物、機械等發出的複雜的聲音。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作「效鳴」。全世界一萬多種鳥類中,15%-20% 的鳥兒能夠效鳴,比如,我們熟悉的鸚鵡、八哥、鷯哥、畫眉,華麗琴鳥(小葉叔叔:華麗琴鳥為什麼能模仿幾乎一切它聽到的聲音?)等。但並不是所有能夠效鳴的鳥兒都會學人說話。
為什麼這些鳥兒能學人說話呢?
首先,這些鳥兒具有發達的鳴肌。鳥兒是通過鳴管和鳴肌發聲的,在神經的協調控制下,氣流從肺穿過支氣管到達鳴管,鳴肌和鳴膜相互協調運動,產生鳴聲,再通過聲道的共振過濾作用,從喙中發出,就是我們聽到的悅耳的鳥鳴聲了。
其次,這些鳥兒的口腔比較大,舌頭呈矩圓形,且肉多,軟而靈活。當鳴肌發生振動時,它們的舌頭也能隨之靈活運動,發出簡單的音節。
最後,這些鳥兒有最佳訓練時機。通常在鳥兒效鳴的敏感期進行訓練最有效果,例如,八哥的效鳴敏感期大約是在離巢前夕至更換成鳥羽毛之間的 3~5 個月。
但是具備上述生理條件的鳥兒也不是天生就會學人說話。聲音條件、發聲地點、時間等都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舉個例子,人們在訓練一隻八哥時,先「噹噹當」敲門,然後說「歡迎光臨」,訓練的次數多了,八哥就能形成條件反射。最後,只要一聽到敲門聲,這隻八哥就會有模有樣地大喊:「歡迎光臨!」但有時聽到敲木板的聲音,這隻八哥也會傻乎乎地喊:「歡迎光臨!」
因此,只有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經過長期的訓練,鳥兒才會「說話」,這種「說話」完全是無意識的,就像那隻唱《忐忑》的鷯哥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唱什麼。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位研究動物認知的科學家Irene Pepperberg,養了一隻可能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鸚鵡」,灰鸚鵡Alex。
經過大約20年的訓練,Alex可以識別50個不同的物體,7種顏色,5種形狀,可以計數到6,並且知道大小、多少等概念,其智商水平可以和幼兒媲美。Alex能學習人類的語言,對語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比如實驗累了,Alex會說:Wanna go back(想回去),有時候Pepperberg看上去很生氣,Alex會說:I"m sorry(對不起)。
這個例子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Alex能表達思想和情感,但是這個研究也有一些缺陷:(1)樣本量只有一個,實驗無法重複,結果有很多偶然性,可複製性弱,不能反應普遍規律;(2)這隻鸚鵡訓練了20年的時間,這種強化的訓練可能也是一種「條件反射」。
動物世界未知的秘密太多,我們也相信動物的智力比我們想像中要高很多,隨著人類研究不斷深入,對「鳥類為什麼會說話」的認知肯定也會不斷提高。
Alex的故事可以點擊下面鏈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I3MzU2NDY0.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2。
不止是鸚鵡能學說話,很多鳥類都可以。但是它們僅僅是在模仿別人的叫聲罷了,它們的意識里是分別不出人類語言和雞叫有什麼不同
鳥類在恐龍時期就可以通過聲音進行複雜的交流,比如迅猛龍這種集體行動的恐龍。到了現在,某些鳥類可以學會並且運用更複雜的語言也就不足為奇了,鸚鵡是群居鳥類,對語言的學習和運用能力自然更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