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方面有什麼好的產品嗎?
這種產品專業性強,對用戶的專業知識的要求也比較高,設計的時候,相比社交或IM一類的產品,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當地時間10月25日,蘋果公司發布了2016財年第四財季業績,營收468.5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9%;凈利潤90.1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9%。
第四財季財報發布後,蘋果股價在26日一度跌至113.31美元,隨後開始反彈,最終報收115.59美元,拉了一根假陽線。
大家還記不記得,陸金所在8月發了一款《財富匯-聯結蘋果(AAPL)指數-雙向非對稱》產品。
簡單回顧一下它的產品說明:固定預期年化收益率2%,本金穩定,無論蘋果蘋果股票上漲還是下跌,都不影響這2%的收益。同時,以2016年8月16日的收盤價為基準,如果11月15日蘋果股票價格落在上漲[5%,20%]區間內,或者下跌[-5%,-10%]區間內,投資人都可以獲得額外收益。
具體的收益情況可以看下面陸金所給的圖。
這是一個牛逼的好產品
設計出這產品的人真是高手。它不光是金融,不光是盈利概率計算,不光是寬跨式期權對敲,更重要的它是一個結合場景的金融產品。加入了蘋果股票和新手機發行兩個要素後,一份理財產品活了起來。
大約07年,我還在某國有大行的VIP室賣理財,當時網點也拿到掛鉤類結構性產品的額度指標——但是傳統銀行里這類貨色根本就賣不動。
我們試圖向高凈值客戶推薦這種東西,他們會馬上表示不屑,並且用一種很驚恐的眼光質疑客戶經理是不是想坑他。
「掛鉤股票結構性產品「這名字實在太拗口了,客戶一聽就不想買。
大家來銀行是存錢理財的,並不是來上課的,更不想做一道概率計算題。
對於客戶來說,掛鉤類結構性理財產品就是一份又臭又長的說明書,其中還塞滿了反人類的公式,就像下面這種:
根本看不懂,沒興趣看。
對比一下,陸金所給這類產品做的全套說明,它甚至有自己的網頁,https://promo.lu.com/activity-pages/jnh-20160809/index.html
請允許我再次突出對比一下,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的巨大差異。他們對收益的描述風格分別是:
互聯網金融和傳統的金融拉開差距的地方就在這裡。
以前需要舉辦理財沙龍,用美食、小禮品、PPT和短裙美女客戶經理來慢慢說明的複雜產品變了。
現在有了新技術作為媒介,這類產品就有了合適的銷售環境,通過信息終端,用戶的學習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新的金融服務機構,也更加願意站在用戶的角度上設計產品,產品的展示界面友好得多。加入蘋果新iPhone 7這種時髦的概念後,顧客就更容易理解它背後的盈利邏輯。
對陸金所,甚至這產品引起的媒體曝光宣傳已經賺回本錢。
這樣的好產品會不會被幹掉?
平安的平台上,之前有好多期類似的東西在賣。產品聯結標的也多種多樣,有滬深300指數的,聯結黃金指數的,聯結海外基金的等等。
但現在,這類產品能不能繼續發,遇到了一些模糊的地帶。
8月24日《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十三條紅線規定,網路借貸中介機構不得向借款用途為投資股票、場外配資、期貨合約、結構化產品及其他衍生品等高風險的融資提供信息中介服務。
10月13號的一日七部方案中《互聯網資管及跨界金融專項整治方案》也針對具有多項金融業務資質,綜合經營特徵明顯的互聯網企業。要重點查處各業務板塊之間未建立防火牆制度,未遵循禁止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等方面的監管規定,賬戶管理混亂,客戶資金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問題。
在互聯網金融平台上,賣掛鉤股票的結構性產品,似乎處在了一個尷尬的地位,究竟怎麼樣的可以做,怎麼樣的不能做,仍然存在不確定。
創新都是走別人沒走過的路,互聯網賣這類產品,說不定會踩到坑裡去。
這類產品有風險嗎,肯定是有的。先不說信用風險,因為帶掛鉤,這類產品的收益不確定性本身就極高。
蘋果8月16日收盤價109.38美元,對應的盈利臨界點價格如下:
從8月16日到現在,蘋果股票可謂起起伏伏。9月7日。發布新的iPhone 7被一些悲觀投資人看空,股價跌倒了最低點102.53,隨後,三星手機開始不斷爆炸,把蘋果股價炸上了天。10月11日,三星永久性停產note7,蘋果股價最高衝到118.69。現在第四財季報發完了,價格是115美元左右,剛剛好超過陸金所產品105%門檻。
產品的觀察期到期日11月15日。未來,蘋果還會在11月10日發放每股0.57美元的現金股息,另外雙十一電商狂歡節中國市場的手機銷量也可能對蘋果股價產生一定影響。其他的就不再有可預見的重要事件。
如果最終只能取得2%的年化收益,投資人就失去了拿到更高收益的替代性機會,如果不投資《財富匯-聯結蘋果(AAPL)指數》,在陸金所三個月拿到4%以上的收益並不難。
如果仔細計算一下,《財富匯-聯結蘋果(AAPL)指數》的起始日是在蘋果新手機發布日的前21天,觀察日是在發布後的68天。
歷代蘋果手機的發布日前21天和後68天的股價表現如下(以最接近交易日計算,股價後復權):
其中只有兩次落在[5%,20%]與 [-5%,-10%]區間內,而且第一代iPhone發布和上市還間隔了好久,影響它的參考價值。
在股票市場,影響股價的因素太多了。如何,平衡好收益和風險,就要依靠投資人自己的判斷。
把複雜的、不確定的金融產品,做成一種大眾更能理解、更容易接受的產品。它有良好的用戶體驗,恰當的呈現方式,還找到一個合適的發行推廣時機。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好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嗯,剛好在研究,繼續順手回答~~
先說網路支付,再說網路理財~~
以線上為主,重點在線上,有互聯網技術基因,歸類為互聯網金融。
P2P大量不靠譜平台,我放在內容中只表示存在,並不表示靠譜!請一定謹慎!!
過一年或者半年來看,裡面一定更有倒閉跑路等等的。信息供參考,投資請再三思。
————————————支付——————————————————
從最熟知的開始,支付寶,大部分公司,用戶都用支付寶。但支付寶不再支持P2P資金流轉。
支付寶 知託付!
現在最常見的支付,支付寶和微信。
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財付通用戶數量也不低,也是億級別。畢竟有騰訊在後面。
財付通 - 會支付 會生活
百度錢包 讓優惠無處不在
微博錢包 – 有微博,就有錢包!
https://www.shengpay.com/ 是盛大的…
嗯嗯,我曾經有個朋友在盛大啊~~後來~~後來他就睡著了~~
國付寶-國家級第三方電子支付平台 電商用的比較多。
https://www.hnapay.com/website/index.htm
——————————理財————————————
https://financeprod.alipay.com/fund/index.htm
年收益5%左右,比銀行高。投資方便,取現也方便。
買基金賺收益。
適合理財入門人員。
招財寶 - 螞蟻金服
挖財寶,全國領先的專業綜合理財平台,挖財寶官方下載
lending club創始人嗯嗯,這個背景不簡單。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接地氣。
一筆借款可以分散給多個人,抗風險模型不錯。
點融網 - DianRong
http://www.ppdai.com/
安心貸|網路借貸,P2P網上借貸,P2P網路借貸平台,民間借貸,本金保障,投資理財
翼龍貸,溫州金改示範單位,央視2013唯一正面報道p2p平台
http://www.yooli.com/
年收益12%左右,可以100左右小額投資。由小貸公司擔保。
人人貸 - 最大、最安全的網路借貸平台
積木盒子 jimubox.com
火球計劃 - 火球理財網
愛投資
http://www.lufax.com/
年收益8%左右。平安集團。
開鑫貸 - 陽光化、規範化的社會金融服務平台
年收益11%左右。
你我貸p2p網貸平台,正規民間借貸公司
http://beijing.rong360.com/
是個搜索平台。信息中立。選擇哪一家,用戶自行判斷。
91金融超市,提供貸款、擔保、保險、理財、信用卡等金融服務。
好規劃-在線理財規劃與諮詢
-----------------------------保險-----------------------
放心保-專業保險營銷平台,買保險,上放心保,放心!
慧擇保險網-中國最大保險電子商務平台,網上買保險最佳選擇!
—————————社區—————————————
她理財網-財女養成社區 針對女性的理財社區。
雪球
—————————導航型網站—————————————
存摺網 - 理財
眾籌導航【夢800眾籌網】專業眾籌網站導航
【網貸幫手】,網貸投資人的最專業幫手,網貸,p2p網貸,網路借貸,網貸平台,網貸導航,網貸導航
【網貸之家】中國首家最大最權威網路借貸行業門戶
若有遺漏,歡迎留言,我會補充進去。
—————————友情提醒—————————————所有投資都有風險,銀行也有倒閉可能,請一定是基於自己風險判斷而投。
如果有金融的「稜鏡計劃」,很可能我跟大部分人一樣,也被蒙蔽而不明真相。
信息供參考,請理性判斷,慎重投資。
統計一下四大熱門領域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分別是P2P金融、消費金融、互聯網投資理財、互聯網保險。更全面理解互聯網金融可參見什麼是互聯網金融? - 蒸汽機的回答
1、P2P金融
P2P商業模式可分為:電商模式、債權模式、擔保模式、小貸模式。P2P 平台幾大基本模式基本上都擁有自己的龍頭企業,譬如說電商模式P2P 是宜人貸,2015 年12 月已經在紐交所上市;債權模式的真融寶,目前在B 輪;擔保模式的陸金所,預期會在2016 年上市。從輪次上可以發現,電商、擔保和小貸模式領域發展得非常成熟了,債權模式的創業公司還處於A 輪、B 輪,可見這種模式的出現相對晚,也可以看出這是P2P 這個紅海市場中的機會。隨著P2P 平台獲客成本越來越高,垂直領域P2P(房、車、農業)和資金端面向企業的網貸平台將成機會領域,對優質資產的獲取是P2P 平台的核心競爭力。
2、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在近幾年得到了巨大的關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電商分期特別是大學生分期創業的發展,領跑大學生分期市場的趣分期和分期樂在2015 年分別獲得了阿里巴巴和京東的投資,一年融資數次的發展速度讓業界矚目。在大學生分期電商領域已經跑出領頭羊之後,根據IT 桔子的數據,2015 年有不少垂直領域的大學生分期創業公司獲投,如專門做周邊商鋪分期的先花花、專門做旅遊和購物分期的信通袋、專註電腦、鞋包、駕校培訓貸款的99 分期等。
互聯網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和京東也早已推出消費金融服務,阿里巴巴繼推出了「花唄」又推出了「借唄」,而京東也在推出京東白條之後再2015 年推出了品類更為豐富的「白條+」系列消費金融產品。除了電商之外,很多垂直領域的公司由於自身流量和場景,另外還擁有大量數據進行風控評估降低借貸成本,消費金融成為這類公司的天然變現渠道,比較典型的有途牛的「牛客貸」等。其他垂直領域如旅遊、汽車、房產、農業、教育也已經有創業公司獲投,更多的垂直行業在2015 年得到資本的關注,除了之前就有獲得投資的房產分期之外,汽車、農業貸款分期類產品在2015 年首次獲投。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預計家居家裝、教育、醫療保健這類剛需領域機會巨大,也會出現更多創業公司並有更多創業公司獲得投資。
從消費金融類創業公司自身的模式來看,主要有三類公司:第一類公司是能把控消費第一入口的公司,通過自己構建的相對完整的消費場景,令用戶在「購買—風控—分期服—還款」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典型的有趣分期、分期樂。這類公司在用戶獲取和黏度上有優勢,難度在於如何提供豐富的 SKU,構建多樣化的消費場景。我們也可以看到相關創業公司在客服難點方面的策略,如趣分期已經涉及租房分期貸款業務和白領借貸,向更多的消費品類和消費人群擴展。
第二類公司是和渠道夥伴建立合作關係,依靠合作夥伴獲取用戶流量,消費金融公司和旅遊汽車、房產農業、大學生分期綜合消費金融模式,渠道夥伴根據每個用戶的消費金額進行分佣或者按每個購買用戶進行定額結算。這種模式往往在一些垂直行業或者垂直人群中比較常見,典型的有專註數碼服務的買單俠。這類公司通過渠道夥伴,可以在短期內獲得大量客流,但是難點是如何用更極致的用戶體驗建立消費金融品牌,提升用戶的品牌認知,以及如何管理渠道夥伴,平衡雙方的利益分配。
第三類公司是通過自有的銷售或服務業務發現用戶有消費分期的需求,於是開展消費金融服務,這類公司在金融端的業務通常通過金融類專業的夥伴合作來進行。譬如以IT 教育為核心的職業教育公司達內教育,定位於大學生的泛 IT 培訓市場,採用先就業後分期付款的支付模式,其中 55%的學員選擇分期付款。第三類公司主營的業務是從銷售或服務業務切入,儘管涉足消費金融業務,但是由於自身在金融服務上的經驗欠缺,和金融類合作夥伴的合作,往往會拉低利潤。如何建立自身的風控能力和催收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專業化的金融服務體系是它們面臨的挑戰。
總體來看,2016 年消費分期方向是會向更多的垂直行業發展,如醫療、美容等,自身擁有流量平台的場景化公司也肯定不會放過消費金融的機會。
3、互聯網投資理財
理財和股票領域一直是僅次於貸款的熱門領域,作為每個人都會涉及到的部分,理財領域擁有剛需屬性,因為市場巨大一直被資本看好,2015 年理財領域創業方向是進一步向細分化邁進。從理財領域的模式來看,資管、記賬(個人財富管理)、債權、理財超市、理財平台、定製理財、理財師平台、企業型理財這些細分方向都已經出現了B 輪以上的企業,理財領域的各種模式的發展全面開花。2015 年出現了不良資產打包(或應收賬款)、票據類理財這種新穎的模式。個人財富管理方向,除了挖財這種記賬類產品,還出現了」隨手攢」這種攢錢類產品。
從投資事件數量上來看,股票信息平台/工具和社交炒股平台是股票領域最火的兩個領域。工具類的股票雷達已經獲得C 輪融資。社交類炒股中,牛仔網獲得B 輪融資,2015年比較熱門的社區是牛股王,但是社交炒股平台的弱點是受到股市漲跌影響非常大,一批社交炒股平台都是隨著前一波股市牛市發展起來,在股市不景氣的情況下,它們最可能的發展方向是理財超市。股票配資領域K 線寶和趣炒股都已經都處在A 輪的階段。量化投資方面的公司現在還都處於天使輪的階段,由於量化的受眾群體比較小,量化市場的發展需要一段時間。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中國降息、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結束,海外資產可能成為一個良好的理財方向,也出現了」財說」這樣的專註于海外股票投資的平台。
4、互聯網保險
垂直場景化的車險和旅遊保險比較集中,如OK 車險、車險無憂、車愛保、靈犀金融等,旅遊領域的攜程、途牛相繼推出的不同旅遊保險產品,上述保險產品往往是針對消費端衍生出的資產/服務管理項目,都是直接關係到用戶消費體驗的環節,且場景化保險產品跟消費信貸金融產品類似,多是主營業務本身的金融化延伸,這也使得單一保險業務的獨立性稍差。
事實上,場景化的保險產品跟消費金融之間存在非常大的共通之處,兩者都是以金融為手段促進其具體場景的消費化欲求。可以想見,車險、旅遊險之外,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其他場景也同樣有機會。但是至於能不能獨立成為業務需要創業者們認真思考。此外,很多新穎的保險形式也出現了,如鎚子科技引領推出的」碎屏險」;某些創業公司推出」失眠險」、」好人險」、」跌停險」等創意型保險。新的模式方面出現了像保險袋袋這樣的家庭保單管理應用,針對賠付環節還出現了」賠付寶」這樣的專業提供理賠服務的公司。
最後以一張互聯網金融行業格局作為結束,看看你認識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有多少個?(本回答資料來自本人購買的一份IT桔子的互聯網金融的研究報告,如有需要可登陸官網訂購IT桔子 | IT互聯網公司產品資料庫及商業信息服務)
互聯網金融投資不是看產品而是看平台,平台不靠譜的話,看上去再好的產品也沒用;平台靠譜的話,看上去在不靠譜的產品也很靠譜。
所以,小白的話,建議直接選擇一些大平台就OK了
單從產品的角度講,一個好產品首先要有好的用戶體驗,其次要能實現好的用戶體驗。正如題主所說,互金領域專業知識較高,能否實現除了IT技術外,也存在金融交易結構設計等專業能力。簡單舉兩個例子:
比如理財類產品,「按秒計息」、「直接到卡」就是兩種用戶體驗非常好的功能,但是實現起來卻並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有這些功能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在用戶留存上做的都不錯的原因之一。「按秒計息」從技術上難度在於對賬,尤其是p2p類產品,如何做到系統級實時對賬軋差難度不低,另外在產品設計上也有考究,首先必須是固定收益類產品,其次交易結構上也需要做一些設計,如果涉及到資產可以轉讓,又甚至是實時轉讓的,交易結構將非常複雜(倒不是交易結構的邏輯本身複雜)。
「直接到卡」的設計雖然難度不大,搞定三方支付應該還算容易,但是對平台來說是一個取捨,因為資金留存在平台上,畢竟能給平台的存量數據有所提升,給資本市場講故事和提高估值都有幫助。
其實特別的地方在於,互金類項目的用戶體驗除了使用的產品層面本身,還包括金融產品層面。產品好不好,金融產品本身也很關鍵。
---------------------------------------我是廣告分割線--------------------------------------------
專註互金和高科技,歡迎創業者和投資人小夥伴勾搭,微信tanjiageng
首先要糾正答主和許多題主的誤區。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不是只有投資理財。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ITFIN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以上是百度百科對於互聯網金融的定義。
比較簡單粗暴地來分,現在的互聯網金融包括眾籌,P2P(網貸),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數字貨幣(虛擬貨幣),大數據金融,數字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第三方服務平台),電子商務等等……
題主覺得互聯網金融門檻高,專業性強,對於設計者而言是的,但是其實對於用戶而言不是。
以下列舉一些非常成功,比較大眾化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第三方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
阿里的支付寶,隸屬於螞蟻金服集團。屬於典型的第三方支付,目前也是國內用戶數量最多的第三方電子支付平台。它有多成功多方便這裡答主就不說了,誰用誰知道,反正答主離了支付寶根本活不了……同類的還有微信支付,也很方便。再次一級,還有百度錢包,京東支付,微博錢包……可能還有更多,答主就不贅述了。
特別之處:生活場景構建。
個人覺得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目前的體量和運作狀況來看,很難被後來者超越了。尤其支付寶。它完成了一個生活場景的構建,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當你打開這個app,它幾乎能完成你生活里的一切需要,付賬,出行,買電影票,手機繳費,生活繳費,打車……微信支付也是走了同樣的路子。
消費金融——螞蟻花唄,京東白條
這兩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因為阿里和京東都是做電子商務起家的,所以在消費金融這一塊兒做得也很成功。
除了巨頭系的消費金融,也有較早涉及互金的其他消費金融平台,比如美利金融,分期樂,趣分期。
答主覺得比較容易被用戶接受的還是螞蟻花唄和京東白條。使用範圍應該也最廣。後三家消費金融平台,雖然在業界比較有名,但答主不是用戶,在此不做評論。
在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消費金融平台的使用是存在門檻的,講白了就是把高利貸放到線上去了。如果你決定使用消費金融類的互聯網產品,最好搞清楚你借款之後應該奉還多少利息,否則會引來無窮的麻煩。
但對於消費比較理性,收入穩定的用戶而言,螞蟻金服和京東白條還是非常方便的,畢竟在指定期限內可以享受免息。
特別之處:切入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對於消費的需要。
數字貨幣——比特幣以及區塊鏈技術
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比特幣但實際上不知道它是什麼。表述太複雜,這裡答主不贅述了,感興趣的自行百度。基於比特幣誕生的虛擬貨幣還有很多,什麼維卡幣萊特幣,大同小異。
這裡要重點提到的比特幣涉及的區塊鏈技術,這是一項涉及安全和加密的技術,脫胎於比特幣,目前是互聯網金融行業比較前端和火熱的一個概念,今早剛剛看到中國平安加入了R3區區塊鏈聯盟。不得不說平安真的是在金融領域走在了很多公司前面。
特別之處:技術高端
眾籌——京東眾籌,蘇寧眾籌,人人投
眾籌在答主看來屬於投資的範疇了。當然,比起相對傳統的投資方式,個人覺得眾籌相對風險比較大,對於投資人的門檻存在比較高的要求,這個要求主要在資金和知識兩方面。大部分眾籌項目起投金額都比較高,回報方式也不盡相同。感興趣的可以常看看相關的幾家平台,在做出選擇之前儘可能多了解一些情況。大部分眾籌項目回報不能保證,投資出去的錢有肉包子打狗的風險,畢竟對於專業的風投機構而言,投資很多項目,真正能有所回報的項目比例也很小。機構投資了100個項目,中間只有一個成了阿里巴巴,還有無數死了的項目。當然,大家看到的只有成功了的那個阿里巴巴,看不到死了的那些。眾籌同理。
眾籌和其他互聯網金融細分行業一樣,分巨頭系和其他。非巨頭系做得比較好的有人人投,也是早期涉水眾籌的一家平台了。京東和蘇寧不必提,技術和實力在。淘寶眾籌答主不了解,感興趣的可以自己看看。
特別之處:模式。化緣的科技版。
P2P——陸金所,拍拍貸
嗯,說起互聯網金融的代表,就是大家都聽過的P2P了。除了上述兩家,還有不少知名的平台,什麼紅嶺創投開鑫貸點融網有利網等等等等……很多人其實不太理解P2P的概念,P2P金融指不同的網路節點之間的小額借貸交易(一般指個人),需要藉助電子商務專業網路平台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係並完成相關交易手續。借款者可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和時間,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款
業內目前體量最大的是陸金所,中國平安旗下的。拍拍貸也是同業的代表。
P2P現在名聲被詐騙和非法集資搞臭了。這個模式本身是沒什麼問題的,很多詐騙平台假借P2P的名義行詐騙之實,導致很多人一聽P2P就直接聯想到跑路。這個也是很蛋疼。而且因為這個行業野蠻生長,存活不易,先期監管沒有介入,確實存在很多不合規的地方。如果選擇了這種理財方式的話,建議還是要投資之前做大量相關功課,並且將中心主要放在一些運營相對穩定持久的大平台身上。小而美有沒有好的,有,但對於普通投資人而言,風險太大。
沒什麼特別的,傳統的民間借貸的線上版,只不過做的是借貸中介。
互聯網金融門戶——和訊,網貸之家
同業的很多,像什麼零壹財經,米袋網,網貸天眼,金評媒。最早都是做P2P相關信息的,後來也擴展做互聯網金融相關信息,甚至其他的一些產品。網貸之家做得十分出色的是P2P數據,和訊,零壹財經,米袋和金評媒走的是媒體的路子。
想了解互聯網金融的相關信息可以去上述這些網站常逛逛,會有不少收穫。
傻瓜理財類產品
這個是很多人除去P2P對互聯網金融的印象。然而這一塊兒其實不好分類,因為各種模式比較多
說幾個代表
餘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產品。活期理財產品,主要對接貨幣基金,利率相對比較低。餘額寶目前利率已經跌破2.5%了。各個P2P起家的大平台,還有後涉水進入互聯網金融業的巨頭們也推出了一系列類似的產品,比如騰訊的理財通對接的貨幣基金,京東的小金庫等等
真融寶和米袋計劃為代表的資產配置類產品
這類產品目前發展也很迅猛。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把資金分散配置在不同的地方,包括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其他平台,貨幣基金,商業保理,供應鏈金融,各種抵押貸款,分級基金等等等等……然後把這些資產打包,拆分成一份一份的,賣給用戶。
這類平台的好處是門檻非常低,大部分都是一元起投的,活期產品像餘額寶一樣隨存隨取,不用操心。目前也是非常受追捧的一類理財方式。
大部分此類平台除了活期也有定期,但運作模式都是一樣的,存在差異的只是資金流動性高低而已。對於想利用互聯網金融理財但是對這方面一竅不通的用戶而言,從餘額寶米袋計劃真融寶這類產品試水是個不錯的選擇。
特點:模式上有創新,與基金理念類似,方便省心。
數字化金融機構
這個就好說了。什麼網上銀行,互聯網保險,包括互聯網彩票,都算。但是互聯網彩票目前被禁止銷售了,解禁日期未知。
特點:沒什麼特點,就是把原本身處線下的金融服務機構搬到線上去了。藉助技術讓服務和運營變得更加方便。
答主目前能想到的就是這些。看見了的麻煩點個贊,碼字太不容易……
歡迎討論。互聯網理財領域還是有幾個有特色的。比如:銅板街、一路財富(一路財富金融精品店,年輕人的理財首選)
業內目前對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有比較多的討論:基本認為互聯網金融是脫胎於互聯網的金融服務,而金融互聯網只是把金融產品放到互聯網上去賣。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討論沒太大意義,因為不管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本質產品還是金融,互聯網只是手段。
金融是什麼?金融指的是價值的流通,說的白一點就是「錢」的買賣。銀行把業務分成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也就是存款、放貸,以及為前兩者服務的相關服務。互聯網金融的業務自然也在這三大塊里轉悠,只是藉助了互聯網的手段:
一、存款
目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做"存款"產品的主要是P2P和餘額寶。
先說下P2P,目前P2P平台大都採用所謂的O2O模式:即線下審核貸款,線上撮合。P2P平台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到放貸的資金,變相讓自己獲得一個槓桿,增加收益率。
P2P近兩年發展比較迅速,我總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旺盛的民間借款需求。
2、存款利率無法市場化,民間資金對中高收益產品的需求。
3、第三方支付平台對當前「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和金融詐騙)罪名的規避。
P2P的風險點:
1、就整體的民間借貸市場來說,相對於30%到40%的名義利率,80%左右的實際利率(IRR),如果單筆貸款金額佔總貸款餘額小的話,大部分機構還是能覆蓋風險的。
2、P2P最大的風險是欺詐。這又主要分成兩塊:一是P2P平台主觀做虛假的借款
;二是沒有安規完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
3、P2P的核心是線下貸款業務的質量和數量。目前P2P平台大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短期來看一二線城市還是有很旺盛的貸款需求,但長期來看一二線城市的小微貸款市場必將也中小銀行涉足。據個例子:廣發銀行根據我的廣發信用卡交易記錄,自動評我一個綜合授信。信用範圍內,隨借隨還,月息0.75%,實際年化利率16%左右(銀行給大中型企業貸款的利率一般都是基準利率6%左右)。
餘額寶
餘額寶我認為是目前最接互聯網地氣的互聯網金融產品。最滿足屌絲用戶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需要有三大要求:一、流動性高;二、風險低、三、標準化。我稱之為互聯網」類活期存款「型產品,做這塊最大的難點在於:政策監管!!!
二、貸款
阿里小貸
銀行基於信用卡(專屬銀行卡)數據分析的授信貸款
三、中間業務
第三方支付平台
金融資訊服務平台
我來補充非支付和P2P貸款類
在線基金銷售:
東方財富
數米
眾祿
好買基金網
保險相關:
易寶
向日葵保險
意時保險
貸款平台:
融360
91金融
股票相關:
股票雷達
雪球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農村商業銀行的股東近來紛紛在中國最大的在線拍賣網站——淘寶上拋售股份,這個跡象表明資金緊缺的投資者正採取日益絕望的舉措。
與其同時,中國一些身陷困境的企業正求助於監管寬鬆的互聯網金融業緩解現金流問題。經濟增速的放緩,中國傳統銀行體系的債務越來越多——據報道,總債務已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30%。
「鑒於壞賬這麼多,流動性這麼不足,企業可能發現,使用互聯網或這類P2P平台也許能夠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加快那些長期未償還債務或拖欠債務的最終收回,」畢馬威(KPMG)合伙人Wilson Pang表示。
近兩年在中國快速發展的P2P因為能為借貸雙方節省大量的交易成本,幫助中小企業滿足其龐大的信貸需求。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中國經濟的這種現狀為P2P的發展提供了「天然的沃土」,但必須看到的是,中國的P2P市場正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畢馬威合伙人Wilson Pang表示,對於這些平台應該如何受到監管,還有不少問號。
運用大數據將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運用信息技術、打通各平台底層數據,通過對其經營數據分析的監測預警,獲得監管的抓手,」ID58表示,「當然,這種監測是立足於第三方的。」
今天我來談談,為什麼線下財富管理公司基本都是騙局這個觀點,那是因為我大概三四年前論斷的所謂私募債權基金,也就是類信託模式(採取有限合夥的方式)發放的債權基金,基本到了高發性的倒閉破產期,直接帶來了線下財富管理公司的崩盤,兩者有一定的關係,因為很多線下在賣的產品都是這類有限合夥的所謂債權基金為主。金融還是一個有邏輯的市場,會短期非理性,但長期來看,理性一定會回歸,就如同幾年前大家都覺得互聯網金融會顛覆整個顛覆那個,每個都打雞血一樣,不知道現在還有幾個人會這麼想。理性回來的時候,大家都會冷靜思考。
在談這個之前,我先給P2P申個冤,隨著大大、快鹿、中晉出事,一堆關於P2P跑路的新聞又被放在一起討論問題,看到市面上一堆傻逼媒體寫的什麼看好你的錢,最新P2P跑路名單之類的標題,就忍不住罵兩個字傻逼。這個世界我一直覺得,你不懂可以不說話,但是你不懂還整天胡說,每天在哪裡嘩眾取寵,就真心讓人感到不恥了,討論問題前提是對基本的事實要有充分的認知,然後才可能討論,否則就是傻逼罵街,趕緊滾遠點。
事實上,從過去幾個大的案子上來看,e租寶勉強跟P2P有點關係,因為打過P2P的旗號宣傳過,某些行業組織也邀請過這家公司,也有一些專家站台過,但是從商業模式本質來看,這家公司跟P2P其實還真是沒有什麼特別直接的關係,至於大大集團,中晉,那就跟P2P一點毛關係都沒有,人家從頭到尾都在線下開設門店募集資金,從沒線上什麼事情,而且他們也從未聲稱過自己是P2P,他們其實是目前國內典型的所謂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把這些公司跟P2P合在一起談,壓根就是基本常識不懂的表現,或者就是別有用心。
第一個問題我們談談,什麼是標準意義的財富管理公司,什麼是非標準的財富管理公司,做個基本的簡單的分析,考慮到絕大多數都是不懂金融的受眾,所以我也寫個大概,具體不細究。因為不是寫給專家看的,所以就別來深究了。
標準意義的財富管理公司其實是指那些幫助客戶進行資產配置提供建議的公司,他們依賴自身更廣的信息,更專業的知識,幫助你更好的管理你的資產,你可以聽,也可以不聽,他們更多是建議而已,取決於你自己是否相信他們。這裡很多人可能問那什麼是資產管理公司呢,其實區分兩個很簡單,你不管錢,只提供建議,不做決策,那就是財富管理公司,而如果也替你管錢,然後去做決策,這樣的公司實質就是資產管理公司了。
確切說,財富管理公司是資產管理公司的上遊行業,他讓客戶配置資金到資產管理公司里去,你可以理解財富管理公司是渠道方,而資產管理公司是生產方。從全球業態來看,我很不幸的可以告訴你,絕大部分資產管理公司都是虧錢的,只有少部分是賺錢的,這個是正常的情況,世界上金融行業很大程度本質都是零和博弈,你賺錢一般都是賺取了虧錢部分的人的錢,哪裡怎麼可能人人賺錢呢,次貸危機里,高盛賺錢很大部分是來自雷曼虧錢的部分,而一樣的道理,世界最賺錢的資產管理公司也就那麼幾家,他們在全世界尋找獵物,咬死他們,賺取他們的利潤。在一個全球GDP增長不足6的市場里,要賺取20%以上乃至更高的利潤,一定意味著很多人虧錢了。所以別覺得資產管理公司很牛逼,他們大部分都未能給你帶來實質的盈利。那他們靠什麼賺錢呢?其實他們的盈利模式很牛逼,旱澇保收,每年收取1-2%的管理費,然後盈利了他們賺取盈利部分的20%,虧錢了跟他們沒關係,我一直覺得這種盈利模式其實是很不公平的,一定會使得資產管理機構的管理人會去做風險很激進的事情,賺錢了他們可以分很多,虧錢了,他們沒有責任。
次貸危機里很多對沖基金、資產管理機構最後都被認為有明顯的道德瑕疵就是明知道風險很高,但是卻還是去進行配置,也是來自於這種分配方案。我覺得這種分配方案應該會不斷被拋棄,尤其現在互聯網的出現,跨界越來越容易的年代,其實機構的這種優勢會不斷喪失,前段時間,有個牛人叫包凡寫了篇文章叫《警惕投資散戶化》的文章,從我角度來看,其實就是一個打不過散戶的人抱怨散戶亂打的典型,我從來不覺得機構跟散戶之間,表現出什麼更加優秀的業績,恰恰我們看到市場上很多卓越的投資都不是機構完成的,而都是一些非專業的投資人實現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投資的下一步趨勢只會更加散戶化,確切來說,投資的唯一門檻其實只有錢,其他的都不是門檻,趙薇、任泉、奶茶妹們做到投資也很不錯么。這個扯的有點遠,不去細說。
在回到財富管理公司上繼續談,中國存在財富管理公司么?我在三年前的關於諾亞的文章提過,中國是沒有財富管理公司的,包括諾亞在內都不是財富管理公司。其實到今天,這個邏輯也是對的。為什麼會是如此呢?
前面說了標準意義上的財富管理公司幫助客戶有效配置資產的專業顧問公司,但是現實情況是中國過去的財富往往是不需要配置的,這個問題我講過很多次,核心原因是什麼呢,是剛性兌付的存在以及根子里的中國人對任何人的不信任導致的,比較有意思的是,這種不信任又很容易被高利給衝垮,變得盲目信任。特別會走極端,出現的情況是越是專業人士越沒人聽,越是忽悠傻逼,越是一堆人頂禮膜拜,雪球上這個情況就很典型,一幫傻逼在哪裡裝神弄鬼,一堆小傻逼在下面頂禮膜拜,真是特搞笑的一個場所,這種場所什麼時候完蛋也很正常的事情。
在一個市場到處都不違約的情況下,其實你會發現財富是不需要配置的,反正你買什麼都一樣,我們11年投資一個財富管理公司,讓他們力求專業的去幫助客戶篩選標的,進行有效的資產篩選和甄別,請了很多專業人士,花了很多成本,最後反倒不如請幾個美女銷售,隨便賣,你會越發現你成本越高,越專業,但是市場越是不買賬的,許多人壓根不會聽你這個建議,他們看問題都很簡單,只看你是誰,產品是誰發的,看了以後就會跟你說,沒事,政府在,就不會不還。於是你就發現,個體的定價能力毫無意義,市場變成跟買白菜是一樣的,這個八毛,那個七毛,那個划算賣那個。
最終的結果就是,無論賣那個,到最後都是看不出來對不對,沒有標準答案的市場。看錯的人跟看對的人,其實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大家都會做最簡單的選擇,而只有市場違約不斷出現時候,你才知道那些人是牛逼的,那些人不牛逼的,你才會不斷相信那些牛逼的人,而不是傻逼的人。最近爆出來幾個債券違約,發現很多很明顯的應該披露的信息都沒有披露,譬如收入、負債、違約情況都沒有披露,就這麼簡單的一些信息,承銷商都看不出來也不披露,就讓他發債了,這些人他媽的可都是年薪幾百萬的投行人士啊,居然你發現跟傻逼也沒什麼區別。換頭豬上去也一樣能幹的事情。為什麼?因為市場反正不違約,反正出了問題有人兜底,所有做事情的人,反正只要形式做到了就行,沒人花心思真去看,反正看到最後無非就是看你是誰,很簡單的市場就是如此。這個時候,導致的結果,就是你哪怕只有一百萬塊錢,你也會全部買一個產品,那個利息高,買那個,根本需要配置啊。
所以過去的市場情況下,哪裡有什麼財富管理公司,都是理財產品銷售公司,他們的本質就是兜售不同的產品給你,然後賺取傭金。我在四年前文章里說過,一旦收取了傭金,那麼必然使得財富管理公司一定不獨立啊,他每天怎麼可能想著給你配置好產品,肯定是什麼傭金高,推薦你買什麼啊。誰都不傻啊。反正在你身上賺不到錢,必然的結果就是反向從資產管理公司上賺取傭金。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不客觀,不獨立,當然,這個也是因為沒有辦法,不這樣他們就活不下去。所以看上去很好聽的財富管理公司本質都是理財產品銷售公司,跟賣白菜的真沒啥區別,一幫所謂專業投資顧問,可能大學還沒剛畢業幾年,甚至連什麼是資產管理公司,什麼是股權,什麼是債權都不懂,然後就跟著兜售產品了,這樣的財富管理公司你覺得能信么?
財富管理公司變成產品銷售公司之後,很多邏輯都會變得很清晰,這裡兩個基本悖論就出現了,第一個悖論是,真正好產品是不會給你銷售的,能給你銷售的一般都是你自己都不敢買的垃圾產品,尤其是小財富管理公司,你根本搶不到好產品,差的產品,你又不敢賣,為什麼啊,賣了以後虧錢了,客戶都找你算賬啊。就賺取一點點佣金費用,但是卻要冒著被客戶罵,甚至還有一些人生風險的情況下,所以導致大多數財富管理公司都選擇了不賣別人的產品,乾脆自己生產產品去了。本來是賺取渠道費的,這下好,改成賺取利差了。一下子就把財富管理公司變成了資產管理公司來了。其實目前市面上基本上的所謂的財富管理公司,都已經變成了所謂的資產管理公司了。
這個邏輯是很自然實現的,前面說的風險是一方面,還有一個方面是雖然資產管理公司是絕大部分都不賺錢,但是實際上資產管理公司卻是看上去最豐厚的利潤所在,前提是你能賺錢的話,都是賺大錢,而任何一個人其實是都不會承認自己是不能幹的,都覺得自己能賺錢,尤其是騙到錢之後都覺得自己能賺很多錢,所以,一方面是風險不對稱逼迫你去資產管理,另外一方面其實還是無可抵擋高利潤的誘惑,有意無意的轉型到資產管理公司上去。畢竟渠道費很少,而資產管理利差看上去很大。
但是這裡我前面說了,絕大部分資產管理的人其實註定了結局已定是死的,不用去懷疑這個結論,我在寫上一篇首付貸的文章里提過,用槓桿很容易賺錢,但是絕大多數槓桿都死了,必然的結果,許多人,我只要看上一眼,聽他們談一次金融的理解我就可以給很多人判死刑,時間問題。就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所謂槓桿其實就是借入了很多剛性的資金,必須要兌付的錢,而如果虧了你不用承擔風險,那麼就不是槓桿了。我以前做資產管理,也曾經做到了2012年全國五十強,那個時候我管理了也差不多近八十億左右的規模,我經常問自己一句話,我能不能給自己賺到錢,如果我自己的錢都無法賺錢,我憑什麼給我的客戶賺錢呢,後來想明白這點,我依然在2012年底壓縮規模,因為我明顯的感覺到市場是沒有機會賺錢的,尤其是大資金。資產管理的根本其實還是賺錢,如果無法賺錢,你拿多少資金來,到最後虧了,要麼就是讓客戶接受損失,要麼就是你自己拿錢來賠,兩個都不好。
所以要讓資產管理公司不死的唯一辦法其實是保證資金的不剛性,客戶要能承受風險,接受損失的可能性,這就是為什麼要把產品販賣給合格投資人的原因,要給具備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人,充分的風險提示,不做兜底承諾,才能確保你能活下來。如果違背了其中任何一個,就必然走入到高風險區域,你就意味著你要自己扛所有的風險,這個風險其實是誰也扛不住的。
其實,諾亞、好買其實都賣過很多虧損的產品,也沒什麼事情,是因為他們遵循了這點,充分的風險提示之後,就不容易出大的問題,所以,我一直說如何評價一家致力於流量段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好還是不好,很簡單看他們是如何獲客的,如果是保本保收益拉來的客戶,在多也沒有價值,本質上都是一幫屌絲客戶,再有錢,不願意承擔風險,都是屌絲。而如果願意承擔風險的客戶,在少都是有價值的。說個比喻很簡單,你有車有房能騙來女孩子,那不是本事,但是你沒車沒房還能騙到女孩子,那就是真本事。這個也是為什麼我說,過去三年絕大部分互聯網金融公司,毫無價值就是因為他們騙流量的方式太LOW。不擔保,不兜底能騙錢,才是牛逼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諾亞、好買,顯然是有一批高凈值客戶,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那麼這裡難點來了,不承擔風險的商業模式,憑什麼大家給你錢讓你玩呢?你要證明你足夠優秀,能給大家賺錢,這樣的人其實畢竟是少數的,絕大部分的商業機構根本做不到這點,所以他們都會走入到保本保息的方式來吸收資金,進行運作,這個前提一定建立在他們認為自己拿到錢後就能賺更多的錢的基礎上的,但是現實往往會很殘酷,很多人發現拿到錢之後,沒辦法賺錢,那怎麼辦呢?就兩個辦法,等著爆,或者繼續騙錢,然後不斷的周傳下去。保本保息本身其實還是不夠的,你還要證明你有保本保息的能力,怎麼證明呢?
問題就到了下一步,如何賣產品?
幾個辦法,第一個就是讓自己搞得好像很牛逼的樣子,我前面說過這個是一個看臉的社會,看臉的社會,就是讓自己變得好像很牛逼的樣子就可以了,所以基本上這種公司,裝修就非常豪華,中晉財富,在外灘弄了那麼大一個攤子,寫了什麼國太控股什麼的,還有中晉多少啥來著的,向我這種見過世面的人都被唬住了,以為是啥大型控股公司,出事以後才知道原來是財富管理公司,就別替沒見過世面的一些老百姓,不明就裡一定以為是大公司,特別牛逼,還有就是老闆一般都是豪車,喝酒都是幾十萬起步,來展現給你看巨有錢,讓你放心,另外就是到處投放形象廣告,讓你無所不在的看到他們,讓你們覺得特別有錢,反正怎麼裝逼怎麼來,目的就一個,證明自己特別有錢,讓你們把錢交給他們好放心。
除此之外的第二個辦法就是高返佣,我曾經說過天下沒有賣不出去理財產品,只有給不了的傭金,傭金足夠,垃圾都給你賣出去,我看到很多財富管理公司的職員年紀輕輕,開寶馬、賓利,正常的財富管理公司,基本上都屬於賣個一百萬出去,返點有個1-2個點,就已經很好了,但是很多理財公司,賣個一百萬出去,返佣差不多有個二三十萬,我靠,那是什麼概念啊。不可想像啊。還有就是給客戶利息特別高,投資一百萬年化利息說有20%起步,而且隨時進出。
基本上符合這幾個特徵都可以理解為騙子公司了,為什麼是騙子公司,等會給大家解釋,到是先想想為什麼大家都會信,源源不斷有人上當受騙,一方面可能真的無知,不愛學習,但是我個人感覺歸根到底都是貪婪導致的。僥倖心理,其實都知道有風險,但是就賭自己投資期限內不會發生問題,孤注一擲的投資,註定死無全屍,其實我從來不覺得這些人可憐,最多是兩個字,活該。天下哪裡有那麼好的事情啊,賺20%利息,卻不用承擔風險,你以為你是誰啊?!這些人註定了就是希望不勞而獲的貪婪而已。有什麼好值得可憐的,這個互聯網的世界,要了解一個事物其實還是很容易的,稍微用心點,就可以察覺,你自己不愛學習,不提升自己,難道還要別人來幫你辨別風險?那壓根就是扯淡,別人憑什麼幫你呢?政府有憑什麼來解救你呢?賺錢了,不說別人好,虧了,埋怨別人,指望別人救你,本質也是不要臉而已。事實上未來我國進入所謂的新常態,就是違約會不斷暴露的社會,到處都是充滿陷阱,跟過去不一樣了,躺著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在未來這個充滿陷阱的世界,除了你自己,沒有人可以幫助你了,只能學會學習,如果你不會,那我給你最好的建議就是誰都別信,就放著現金得了。到處都是忽悠,誰都不可信。
下一步,我們來講講為什麼我剛才說那些公司的騙子公司,其實從金融邏輯上來看,金融是非常簡單的事物,他無非就是分為兩頭,一頭是拿錢進來,一頭是給錢出去。所有進來的錢,都是為了給錢出去,然後賺了錢,在還掉進來的錢。就是這麼簡單的事情。看一個公司是不是騙子公司的核心就是衡量下,進來的錢的成本是否高於他能出去賺的錢。很多人說沒辦法衡量到底一個人能賺多少錢,這個其實很簡單,只要看下市場平均水平就行了。或者參考下世界上最能賺錢的幾個基金就可以了。巴菲特基金大概年化二十幾,最賺錢的VC行業的平均行業回報率大概也就是差不多15-40%之間。這些都是世界最牛逼的賺錢基金了,他們代表了世界上最牛逼的一群人了,個別人有一年賺幾十倍的,但是一定記得兩點,第一是個案。第二是小錢。個案意味著幾乎無法普遍化。第二小錢能賺幾百倍都不稀奇,但是大錢賺幾百倍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是兩個絕對的概念,資金規模超過幾千萬的要賺幾倍、幾十倍,從一個相對長期來看是不現實的。很多人都看到了某某投資誰誰賺錢了多少倍,你其實應該問問他所管理的基金平均賺了多少錢,投中一個案子的背後一定是投虧了很多案子。不要只看好的不看不好的。另外,一個最簡單的衡量辦法就是參考市場標準,你跟市場平均價格差不多還能理解,但是高太多幾乎就不能理解了。那麼市場平均吸收資金的成本大概在多少呢?浙江最瘋狂的時候,大概差不多民間高利貸拆借是三分左右,但是吸收資金的成本不會超過1.5分,撐死了,也就是最多18%。這個可以做為平均數,現在這個數字基本上降到了10-12%左右。
我們怎麼看一個財富管理公司的成本,其實這裡也是我想說的重要的一點,凡是保本保息的線下財富管理公司一定會死主要邏輯基礎。我在很多年前寫浙江經濟怎麼了,我就提出過這個論斷,後來寫P2P的時候,我也提出過年化18%以上借款的P2P,基本上屬於什麼時候死的問題,一輩子翻身不了。為什麼呢?
我們就拿吳英來舉例,一旦你以年息20%借入資金的時候,你必須每年收穫超過20%以上的收益才能保本,或許20%對某些商業奇才是可行的,但是項目和資金的匹配度是沒有那麼好的,中間會存在很多的時間沉默成本,這段時間裡,你項目沒有找到,但是你的利息卻要不斷的支出,所以實際的成本必然要到20%以上,取決於實際投入項目的情況,那麼借入資金方的財務壓力是極大的,在這種壓力之下,你還必須留有足夠的流動性,來確保不斷的有人來贖回,所以你看上去你借入了一個億一年,但是你可能實際能用的資金只有五千萬的六個月,所以實際成本是多少呢?按照年化計算大概實際成本要高達80%,縱使你是天縱奇才,我想也做不到這個收益率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吳英這類一旦走上了固定收益的主動管理,是必死無疑的,界定為集資詐騙其實也是合理的,因為,她應該明確知道自己還不了這個錢還去借錢。所以對於那些信誓旦旦說能保證給你每年盈利20%以上的人,基本可以打入騙子一類。其實,我自己是將固定利息超過15% 以上的主動管理型,基本都定義為騙子了。他唯一還你錢的辦法,就去別的地方騙錢來還你,最終的結果是越借越多,差不多借個三四年就到了他這輩子都還不了的地步,千萬別小看複利啊。浙江很多高利貸最開始都只是借一兩百萬開始,差不多到了三四年就變成千把萬,你哪怕是神仙都還不出來這個錢。
我前幾天寫了一個朋友圈,說辨別財富管理公司是否是騙子很容易,其實只要看他的成本,最容易看出成本的就是幾塊,第一就是給投資人的利息,第二是員工的返佣,第三是裝修門店的成本,第四是廣告成本,第五是老闆個人揮霍。基本上都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這幾塊越是豪華的公司,其實基本上就越是騙子的可能性,因為每個都是成本,都要折成利息成本的。給投資人利息12%,傭金基本上要加2個點至少,然後門面運營費用至少加一個點,在加上所謂各種廣告,像中晉這種外灘廣告,e租寶央視廣告,至少可以加個三四個點。最保守估計就是20%了。這麼高的利息進來的錢,能去哪裡?現實的情況是一般一個財富管理公司需要擴展門店,到處投放廣告的時候,或者提高傭金的時候,都意味著他最危險的時候到了,因為他現金流出現問題了,迫切需要新資金進入改善流動性的時候了,越是這樣的財富管理公司其實越要小心。
最後,我在跟大家扯扯線下財富管理公司和P2P的一些比較,這裡不算是給P2P站台,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我是寧願投資P2P,也絕對不碰線下財富管理公司的,原因基本分析為幾個。
第一,線下財富管理公司相對而言都不透明,很多線下財富管理公司在某些區域做的很大,但是在網路上卻很難查到相關資料,他們都是立足區域,然後利用人際關係來進行營銷的,這種模式其實社會關注度前期都不高,然後一旦出事情就都挺大的,今天大概南京又一家財富管理公司爆了,都屬於不爆前都不知道,隱蔽性強,是個很大的問題,而在線的P2P公司,成立第一天起就可以被圍觀,E租寶其實剛開始沒多久就被圍觀,質疑聲不斷,各種消息基本上都有,有信息可以供選擇和沒有信息供選擇一定是兩回事,你自己看了各方面的聲音,還是決定冒險,那是你的事情,但是你無從信息篩選,總歸風險更高一些。另外,從騙子的角度來看,小範圍的騙人是容易的,但是大範圍的騙人是很難的。尤其在線的情況下,人多d情況下,你要把所有人給隱瞞足,實際是很難的,目前提供各類信息篩選的平台很多,學習型社區一堆的情況下,在線的公司更容易被篩選,至少給了充分選擇的可能性。
另外,我這裡強調一些所謂線下熟人關係的理論,事實上世界上最值得信任恰恰反倒是陌生人,而不是熟人,最容易坑你的往往是熟人。線下人際關係營銷,其實是符合旁氏騙局裡面一個所謂熟人理論的。因為,人總是傾向於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人家,尤其是在熟人面前,更是虛榮心更強,從而也容易讓別人做成錯誤的判斷。大家去想想,為什麼同學會上搶著買單的人一堆,因為都想告訴別人,老子他媽的就是混的挺好的,哪怕買完單,一個月不吃肉,都會感覺很爽,這叫打腫臉充胖子。其實還是很多的,越是熟人越容易出現這種情況,而別人看到有人充大爺,都會覺得人這個人過的不錯,其實他媽的壓根就是個麻袋而已,就像很多財富管理公司老闆開豪車,其實他所有花銷的錢,不都是你給的么,他自己壓根就沒錢,無非就是用你的錢在享受而已,但是你不這麼覺得,你覺得他有錢,豪車都很多。
為什麼很多人企業員工都會借錢給自己公司?為什麼很多企業家都是要上雜誌封面,開豪車名馬?道理都是一樣的,展現給人家看的都是你願意展現給人家的,並非真實的自己,在熟人面前,這種情況更加普遍。另外,信用在傳遞過程中是會失真的。這個其實在旁氏騙局裡面是非常普遍的應用,也很有意思。舉例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發現很多騙子,其實如果按照正常的智商,你是壓根不會信任他們的,但是由於你信任你的朋友,從而你也會因為你朋友信任這個人,你也就會變得相信他們,這種在行騙心理學裡面,其實也挺多應用,我們往往會因為對某一個人的信任,而轉嫁到對朋友信任的人自然產生信任感,為什麼會有背書這個說法出現,本身就是一種信任的轉移過程。
很多公司請很多教授來站台,不就是因為覺得這個教授值得大家信任,大家相信了教授,然後就會覺得教授相信的東西,總是真的,這個就是典型的信任過程。人性也是懶,回到最後雖然自己本身可能不信任,但是想想那麼有名的教授都信任了,總差不到哪裡去,然後就一種基於信任關係基礎上的信任轉移也就出現了。
這裡其實還有個很有意思的心理在中國人身上非常的普遍,就是我們會發現,人在介紹自己朋友的時候,都喜歡把朋友抬高,一方面是給朋友面子,另外一方面是展示自己的牛逼,能認識這麼牛逼的朋友,這種情況其實是雙贏的格局,花花轎子人抬人就是這個道理,明明是個科長,會說是個處長,明明是個千萬富翁,會說是億萬富翁,明明可能家裡只有一輛車,會跟你說哪裡有車,哪裡有房,其實也就是隨口說說的而已,這些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都是非常正常的情況,但是現實是不會給人太多的時間去了解真實的情況,所以建立在朋友的基礎上的信用擴張的情況就會非常的普遍,因為你對你朋友很相信,自然也就會覺得朋友給你說的東西的信任度會增加,最終使得在實際的情況下,信用的虛假擴張就會產生,在借貸、傳銷、算命等一些領域,這種情況都是存在的。有時候為了跟朋友介紹一樣產品怎麼好,都會以身試法的說,我用了什麼什麼產品,多久就好了,其實效果並沒有那麼好,但是為了說一個東西好,人都會說假話,算命、風水都有這種情況,其實算的並不是很准,很多人純粹就是為了凸顯信任這種東西,然後就說,我怎麼怎麼算的准了,或者會說自己身邊人怎麼怎麼准,現實其實並未發生過這樣的情況,我們很多時候為了驗證某個事情真的發生過,都喜歡把自己帶入,這種帶入,並沒有惡意,但是卻強化了一種信任的概念。另外,在謠言的傳播上,也帶有這個特徵,為了驗證某個謠言的真實存在,都會說自己朋友在邊上,親眼所見等等,都是一樣的概念。
所以熟人之間的營銷效果很好,但是其實結果很糟,人帶人很容易都會失真,財富管理行業其實出現的殺熟模式往往都是如此產生的,這次中晉財富很多人投錢在裡面,是因為有親戚在裡面上班,都特別相信有自己人,其實卻不知道恰恰是自己人把你給殺了的結果,所以線下存在這種所謂熟人的信用,導致往往是大金額的投資,從而造成的損失極為龐大。所以我們會發現線下的商業模式導致的金額遠遠大於線上,這裡很多都說E租寶,其實E租寶還是依賴線下推的,只是最後一步交易是在線完成的。另外一個特殊的原因還是一位內線下交易,你的交易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導致你往往會在信任的平台裡面一次性投資大金額,而不是類似線上可以有很多工具,可以在多個不同的平台裡面分散投資。所以最終結果線下呈現的結果就是人數多的同時金額也特別巨大。
但是互聯網出現之後的在線交易的風險其實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監管層也是有必要意識到這點的突破的。在沒有互聯網之前,其實門檻下降難度還是很大的,你要去借個一個億的錢,你哪怕向一百個人借,都要差不多一個人一百萬了,涉及到的流程很漫長,時間也很漫長,所以一般的選擇就是儘可能的提高金額,動輒上億的融資背後其實就基本意味著人數在二三百人左右,上百億的話,差不多兩三萬人左右,那麼,每個人的借款額都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這個時候,出現社會維穩的問題就會非常的大。因為這個損失,誰都無法可以選擇忽視它。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互聯網出現之後,其實門檻下降是變得非常的容易的,他出現的情況是,一個億的借款交易額可能是有將近幾千人構成的,也就是每個人可能也就是幾千幾萬塊錢,表現的特徵是人數多,而金額小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風險特徵隨著人數多到一定階段,其實本質是發生改變的,因為金額隨著人數多而相對較小的時候,整個系統可承受的風險是降低的。這裡你們就可以看到為什麼其實現在很多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都堆積在線下,而非線上,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為在線的互聯網金融,人數可以拓展到極致,從而讓金額看上去很大,但是相對的金額是下降的,投資人自己有意識也有能力利用互聯網,將資金分配在不同的金融公司,前提是因為技術使得投資的門檻也變得很容易,過去你缺乏技術,只能碰到一個感覺還不錯的公司,就一筆給了一百萬的投資,現在你可以很輕鬆的給一百個公司每人一萬塊錢,技術的有效突破,使得單一的投資人的絕對金額其實都會下降下來,因此最終你發現,其實風險並沒有得到增加,這就是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平台過去幾百家了,但是真出現很大的問題了么?並沒有,為什麼?因為不值得,總共投資幾千塊錢幾萬塊錢要去串聯鬧事的成本,甚至還不夠買張飛機票的,何必呢?這種真正建立在小額分散的技術上的金融模式其實是值得鼓勵的,而不是一刀切的給他砍了。真正需要做到事情,是避免大金額交易,同時建立極為完善的風險提示和披露制度。確保它延在這條路上前進,而不是走錯了方向,這點非常重要。監管層在今年加大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時候,我個人最擔心的其實就是好的不堅持,矯枉過正,因噎廢食,這個就非常的可怕了。所以我目前說,互聯網金融風險更多還是線下模式的依賴人頭拉客戶的大金額模式,這些其實都可以理解為並非真正意義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他們更多還是民間高利貸的翻版,是極為可怕的金融風險聚集。而線下財富管理公司顯然就是這些金融風暴的聚集核心。這點,我很早前就寫過不少文章提過。
撇開這點,我們在談談第二點,P2P相比較於線下財富管理公司的優點,就是P2P的邊際成本是遞減的,兩者從資產端角度考慮,是一致的,都是要去找資產,誰也不能證明誰比誰的能力強,但是但是在流量段而言,P2P跟財富管理公司,同樣都承受風險的情況下,P2P比較優勢很明顯的是沒有物理網店,沒有員工返點,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規模不斷做大的同時,他的邊際成本是遞減的,做到一定規模的情況之上的時候,P2P的優勢就會很明顯,而我們也分析過,事實上在前面一些公司的偵察過程中,大部分的資金去了哪裡呢?其實一部分是給了前面投資人的收益,除此之外絕大部分都是去了一些沉沒成本中去,例如員工高額返佣,例如形象廣告、員工大肆揮霍等等成本中去,P2P在相對而言,這方面的成本更少,只要不進入股市,不進入期貨市場,因此留到實際資產的可能性是增加的,總歸要比線下財富管理公司要靠譜很多。事實上,我說了無論是線下財富管理公司和P2P,本質都是金融機構,都是一頭去找資產,一頭去找錢,兩個商業模式是一致的,但是前者更加的傳統、野蠻,而後者則一定程度的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變相使得風險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相比較而言,我是寧願投資P2P,也不會去碰線下財富管理公司的。當然我投資P2P,我肯定堅持多平台策略,在十幾個甚至更多的平台投錢,我永遠不會再一個平台里投資太多的金額,這個世界分散配置是必須的。
終於窩在鄭州的一個賓館裡把這片文章寫完了,很倉促,隨便寫的。大家將就看。我最近沒事折騰了個學習型社區,希望幫助大家能夠更好的辨別風險,識別風險,提升學習能力,凡是你們看不懂的公司都歡迎來這個社區發帖,一起探討,我有時間都跟你們一起探討學習,我也很多東西不懂,但是不懂沒有關係,可以一起學,這個世界,真的除了提升我們自己外,也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我們網站是:bbs.jx.vc。
另外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加我的微信:fcjnchen,探討交流~最近上線的人人操盤也很靠譜的!
大家說了好多公司名,好像沒怎麼提產品本身。比如P2P,不能光提xx貸的名字呀,還要提XX貸的產品到底是票據、車貸、房貸還是信用貸啊,然後要說說這產品為什麼好呀。當然在小白用戶眼裡,好公司=好產品,推薦好公司,差不多也就相當於推薦了好產品,雖然這說法在邏輯上完全不對。
那麼,既然怎麼篩選好公司,以P2P為例,請看這裡個人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 P2P 平台合理規劃資產進行理財? - 溫愁海的回答。以前寫過,就不重複回答了。
京北互聯網金融日報 03/23周三
【京東金融推裝修維權險】
昨天,京東保險宣布推出了法寶系列維權保險。其中「裝修糾紛維權險的保險責任顯示,業主如果投保該保險,一旦與裝修公司產生糾紛並發生訴訟,與京東金融合作的保險公司將第一時間為業主提供相應保額的訴訟費用。
※※※※※※※※※※※※※※※※※※
【微博攜手華林證券試水互聯網金融O2O】
微博與華林證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打造o2o互聯網金融平台,雙方將圍繞互聯網證券、大數據產品研發、投資者教育及品牌傳播等多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探索移動互聯網下的社交金融業務模式。
※※※※※※※※※※※※※※※※※※
【國家認可的P2P資金存管機構只能是銀行】
儘管銀行存管尚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如果P2P平台出現壞賬,其帶來的信譽影響也會波及到銀行,因此能夠得到銀行的認可本身就說明了平台的能力。但是投資人切不可盲目跟風,讓亂象迷眼,選好平台,依然是投資成功的最重要前提。
※※※※※※※※※※※※※※※※※※
【支付寶要實名制啦!】
昨天上午,支付寶在官微中表示為響應《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相關規定,對支付寶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工作,並要求用戶配合完善身份信息。據《辦法》規定,支付機構應完善用戶身份識別機制,施行實名制管理。
※※※※※※※※※※※※※※※※※※
【去年消費信貸規模達19萬億元】
艾瑞諮詢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達到19萬億元,同比增長23.3%;預計2019年將達到41.1萬億。
※※※※※※※※※※※※※※※※※※
【P2P平台發力消費金融市場 「底線監管」成共識】
從監管的層面來說,現在整個監管對行業有越來越多的了解,提出了非常切合實際的底線。通過這個底線的監管可以刨除一些特別大的風險。一是通過深度尋找後台的創新,特別是技術上的創新,真正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二是用監管框架框出一些底線,把劣幣框在外面。
※※※※※※※※※※※※※※※※※※
【周小川:互聯網金融需監管,也需自律和整治】
周小川表示,互聯網金融業發展總體比較健康,在有些方面表現挺好的,而且貢獻也很大,效率提高也挺快。周小川強調,普遍說互聯網金融出現比較多的跑路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互聯網金融包含的業務比較多,如互聯網在支付業務上、P2P業務上、眾籌業務上、保險產品銷售方面,還有一些其他的互聯網涉及到金融方面的活動,表現是不一樣的。
※※※※※※※※※※※※※※※※※※
飛飛兔:革命性的幼兒園課程
樂投天下:
京北眾籌 子孫不愁
精品股權眾籌平台
羅 明 雄——互聯網金融行業領袖
融資速度——10天實現融資3000萬元
眾籌業績——100%股權融資成功率
京北眾籌,精品股權眾籌投資平台,國內第一家與北京、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的平台,首創第五種股權退出渠道,充分實現了投資人資產的流動性,實行嚴格項目分板及投資人分級制度,是國內首家實現建設銀行資金監管的股權融資平台,保障投資人的資金安全,是你值得信賴的財富管理幫手。
登陸京北眾籌官網或關注[京北眾籌]微信公眾號了解股權投資優質項目詳情
好規劃-在線理財規劃與諮詢
在買之前,得知道買什麼,為什麼買。
互聯網金融,不單是建立更方便、低價的產品銷售渠道,也要普及更多理財規劃等知識。
1. 投資類產品(貨幣基金直銷/P2P)
1.1 貨幣基金
餘額寶 - 支付寶(阿里)
騰訊基金超市(騰訊)
各家基金都推出了自己的「XX寶」或者「XX通」
理論上大基金司做貨幣基金收益能更高,現在看來確實如此。以7.29號貨幣型基金每日收益一覽表為例,天弘增利寶(就是餘額寶)收益4.3690%,排名29。不過餘額寶很方便,一塊錢也能投資獲得收益,隨用隨取,因此不打算轉投其他基金公司。(我認為天弘最大的風險在於資金的流動性,一旦收益率降低,用戶也逐漸培養起理財習慣,大規模地取出資金,對天弘來說,會導致不可預期的損失)
1.2 P2P
1.2.1 P2P網貸公司
無論是金融轉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開始做金融,P2P的加入者都越來越多。目前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拍拍貸(07年成立,國內P2P的先驅)和點融網(Lending Club創始人建立)發起的投資人對融資人的點對點交易,以收取平台管理費為盈利模式,不負責投資人損失(人人貸、紅嶺創投做平台擔保,承擔投資人損失)。另一種是有利網與擔保公司合作保收益的模式,投資者並不知道對方是誰,只能看到一個個項目編碼,這需要投資者對平台信任。目前P2P網貸的收益從8%~30%不等(也有超過30%的,不確定平台真實性),由於大部分平台保本金保收益,因此主要風險來自於風控不力,引起壞賬過多。短時間內P2P風險應該不會爆發,一旦爆發,很難脫身。因此投資時請注意資產配置(我猜如果P2P爆發大規模危機,會與地方債危機同時爆發)
1.2.2 P2P論壇
有爭議的地方就會有相關平台,讓投資人討論,同時充當行業領軍者的角色。目前做的最好的當屬 【網貸之家】中國首家最大最權威網路借貸行業門戶 ,除了新聞、社區這類論壇標配外,還做了徵信(央行的事兒)、檔案(類似大眾點評)、百科(行業知識科普)這類增值服務,無論是菜鳥還是老手都能迅速上手,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
2. 融資類產品
此類產品旨在幫助有融資需求的用戶以低利率拿到資金,同時幫助銀行新增一個貸款渠道。這種模式供需雙方定位清晰,盈利模式一目了然。做的最好的是融360,已經完成B輪3000萬美元的融資。
3. 金融社區類產品
雪球:最早聚集了一批高質量用戶探討股市,企業基本面,以及科普金融知識。做得相當好,很多證券公司的研究員也時常探討,幾乎每天都有各行各業的訪問,對開拓眼界極有益處。
其他小眾社區也有很多,但沒有深入接觸過,僅供參考:女性理財社區她理財-用理財規劃生活;低風險投資社區鼎級理財網_低風險投資理財專家、http://www.jisilu.cn/。
4.第三方支付平台
支付寶、財付通都是此類,由於它只是通道,算是互聯網金融實現的前提,不算具體的產品和創新,在此不過度贅述。有一點,P2P網貸的充值渠道大部分用國付寶,據說是因為支付寶渠道費要價太高。
PS.眾籌產品
眾籌,即大眾籌資,是指用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讓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對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爭取大家的關注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國內比較有名的眾籌平台是點名時間 - 中國最大眾籌平台!一切從這裡開始!。
投資界出了互聯網金融的專題,可以看看專題:【投資界策劃】熱鬧的互聯網金融
個人很看好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創新,具體模式也在思考之中,歡迎探討科普貼:互聯網金融新貨——互聯網私人銀行來了
一看到「互聯網金融」,很多人就會想到網貸P2P。
根據網貸之家在2014年的一份調查報告。網貸的投資者收入有52%在5,000元-1,000元之間。 2014年,整個P2P平台跑路達到276家之多。廣東和江浙等有傳統民間高利貸習慣的地區,也是P2P的發達地區和事故多發區。
餘額寶? 餘額寶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里程碑,值得進入金融史的史冊。
不過,在金融市場的定義里,貨幣市場基金其實並不是一個理財產品。貨基的安全性等同於貨幣(但是還不是貨幣),誕生的時候,只是為了大筆但閑置的資金短期賺取收益用的。
那,為什麼餘額寶被大家當成了理財工具呢? 主要是因為2013-2014年央媽極力收緊流動性(貸款、貨幣、錢等等),造成以銀行為代表的信貸市場上流動性極度短缺,借錢的成本直線上升。當錢也值錢的時候,餘額寶這樣的貨幣市場基金當然也值錢。
不過,隨著整體流動性需要大規模改善,央媽可能會多次的降准和降息(就是錢會被銀行里釋放出來的意思)。事實上, 2014年年尾CPI低於2%,央行很有可能會在2015年第一季度有降息的動作。流動性一旦被釋放,貨幣市場基金就會如同事後的螞蚱,收益率會比較疲軟。
現在,在互融網理財,不再需要冒著槍林彈雨和睡不著覺投P2P了,也不用翻來覆去看手機,每天為賺到1張彩票錢而沾沾自喜了。因為互聯網私人銀行來了。
首先,科普一下,啥叫私人銀行?
在傳統的私人銀行里,有彬彬有禮的理財師,還有厚厚地毯包裹的貴賓室。在細聲細語之間,一杯紅酒沒喝完,幾個億的財富就被打理了。私人銀行最根本的還不是高大上的裝修——而是各類有著稀缺投資機會的金融產品。
很多在銀行櫃檯上你壓根看不到的產品,如各類高收益的信託產品、房地產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頂尖的陽光私募/對沖基金、海外併購基金等等,往往都是先緊著大型客戶,而不會開放給小客戶。為啥?大客戶可用的資本高哇。
互聯網金融時代的來臨,有力的打破了財富管理行業的這個局限。
私人銀行之所以只服務大客戶,是因於受限於理財師的時間這個硬約束!在信息靠線下傳遞的年代裡(電話、簡訊、紙質合同、印刷出來的研究報告),服務小客戶與大客戶的時間、精力、成本基本相同,但是產出卻會相差百倍或者一千倍。
在工作時間幾乎是恆定的情況下,專業理財師們當然只服務大客戶。
而在移動互聯網年代,古老而嚴謹的財富管理行業正在被推倒重來!
只要有手機,現在每一位客戶都可以充分地了解投資項目的背景情況,投資項目的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增信措施,項目基金經理/運營管理團隊的專業背景等。在這種基礎上,客戶已經完全可以自主決策投資與否了,而理財師們只需要為客戶提供資產配置建議。甚至,在大數據的支持下,連資產配置建議也可以由系統建議,客戶考慮後再進行投資。
這樣,在互聯網時代,一個理財師可以服務的,可以不再是一百位客戶,而是一千位客戶,甚至是一位理財師服務一個企業的全部員工。
實際上,這樣的互聯網私人銀行已經進入中國。除了之前聲勢驚人,但是一直未公開露面的私人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另外還有好幾家互聯網金融企業展開了類似的服務——諾亞財富旗下的「員工寶」平台,還有一家P2P企業——「網利寶」。
從目前的市場來看,似乎只有諾亞財富「員工寶」做出了一點味道——據員工寶的內部消息,2014年6月上線以後的大半年測試期里,他們的產品募集額度已經達到26億人民幣,開通的企業近200家,開戶投資的白領員工已經達到17,000位,平均投資額度達到了15萬元人民幣。
從「網貸之家」的數據排名上來看,這家公司的業績應該已經進入了互聯網金融的前五名,超過了除「陸金所」之外的其它互聯網金融平台。
如果僅僅是比量的話,其實意義並不大。最關鍵的還是要看這個「員工寶」平台的客群質量。筆者從諾亞財富這裡拿到的一份內部資料顯示,雖然名字叫員工寶,很多高凈值人士也很認可這種互聯網私人銀行平台。員工寶接到的最大的一筆理財投資居然高達8,000萬元,單筆投資十萬以上的客戶也多達千名以上。
由此來看,互聯網金融很可能並非像大家想像的那樣只由「屌絲」組成,而是由不同層次的客戶組成,也由不同互聯網金融產品構成的一個生態系。不由得讓人心生遐想,除了P2P、眾籌、互聯網保險、互聯網券商、互聯網私人銀行、電子支付以外,未來還會有哪些新的金融形態出現?
首先,說一下,不太贊同黎敏的回答,他說的一些並不能叫互聯網金融產品,僅僅只是互聯網產品而已,不過僅是個人拙見。剛好在另一個地方答過這個問題,再貼一遍。
從個人使用來說,覺得非常好用的兩個產品:
1、有利網
P2P平台的代表,從接觸網貸,其實我投了好幾家網貸,人人貸、陸金所、拍拍貸、有利網,目前基本都轉到了有利網上。
其實P2P平台的精神是一樣的,就是點對點的個人借貸行為,金融脫媒,但各家模式不太一樣,做法也不太一要,最後選擇有利網有幾個理由:
1)收益在我看來比較平穩,而且上線9個多月以來,利率沒有大的波動起伏,這在我看來,是一個平台有持續運營能力的一個體現。很多平台在剛上線的時候,會發天標,發秒標,發高息標,但這種情況誰都知道不可持續,最後要麼收益覆蓋不了風險,要麼就是有預謀的跑路。
總有人在糾結是不是高息平台就一定危險,低息平台就一定安全,或者收益低於多少的平台就是耍流氓這樣的噱頭話題,我也固執地認為,如果一個人拿這種標準來衡量一個平台肯定是不專業的表現。一個平台的收益多少,是否安全要看它的借款人的性質,二要看模式的性質,簡單說,也就是要考慮借貸的終端成本是多少。
哦對了,這裡面還有一點需要看的是,P2P平台在這其中扮演的角爭,是僅僅只是一個交易攝合的平台,還是既當選手又當裁判,這兩者的區別顯而易見,而且明顯是後一種,平台的利潤更高。
再回到有利網的話題上,它的年化收益在12%左右,月息通如果不復投,年化6%—7%之間,定存寶即理不滾動,年化收益也有11%。在我看來,這個數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對一個僅僅是交易攝合的平台來說,不要問我為什麼別家都有18%、20%,它家只有12%,你還說合理,這裡面有幾個考量因素:1,它只做平台,不參與交易,所以不存在利差,也就無所謂暴利這一說;2、它做的是小微信貸,個人借貸,這個和企業大額借貸不同。
2)團隊比較靠譜,CEO劉雁南在知乎上也比較活躍,投行出身,在私募也干過,有金融的經驗,同樣類似背景的還有他們的COO,北大光華畢業的,在小貸公司干過。另外一個創始人是互聯網背景。現在的P2P平台太多了,特別是二三線城市的,你說互聯網金融,他們未必知道。但是,如果真要符合互聯網金融的特點,沒有背景和技術不行,這點上,有利網要強太多了。
3)充值、提現都免費,資金如果沒投也不收費,但他們的債權轉讓要收費。現在好多平台,連充值都要收費了,這個邏輯我真的是不懂。
不過這個平台是新平台,上線還不到1年,我很期待明年2月份,滿1年後,有利網的表現。如果表現平穩,成交量能持續壯大,這是家有機會成為一個好而美公司的。2、支付寶
都在說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衝擊和顛覆,我覺得首先要提的,就是支付寶。
那天我一個朋友和我說,她現在基本不用網上銀行,所有的資金往來都用支付寶,我小驚訝了一下。再有一天,我和我朋友操作一筆支付寶轉帳,我們倆用了搖一搖的功能,作為一個感性的人,那天突然有了一些感慨:支付寶確實在改變中國人的生活。
目前,我家的水電等生活繳費、電話費、信用卡還款,日常購物基本都通過支付寶能完成。說金融脫媒,支付寶才是大咖,現在連包子店都用支付寶了,銀行還沒有危機感嗎?
除了第三方支付的載體外,我覺得支付寶還有一個很大的潛力在於,數據功能。
提到支付寶可能還會有人問餘額寶,不好意思,我並不覺得從理財的角度來說,餘額度有什麼性價比,但從消費——理財的配比來講,我贊成在餘額寶放一定的資產,我覺得這也是阿里的聰明之處,完整的閉環。修改
提到互聯網金融,普通投資者可能會首先想到餘額寶等寶類產品。實際上這僅僅是互聯網向金融領域延伸所形成的私海,就像中信銀行薪金寶是銀行領域向互聯網延伸的私海一樣。真正深度融合兩行業屬性所形成的公海,是P2P與眾籌,也許你現在還沒有投資這兩種品類的意願。但在不久的將來,其將成為大眾投資的主流品類。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間接、提前實現了市場利率化,從而對銀行與寶類產品都造成較大衝擊。
互聯網金融讓金融回歸本質
金融本質上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但是實際情況卻是2500多家非銀行上市公司利潤的總和不及16家銀行。說實體經濟是在為銀行打工,並不算誇張。如果拿交易制度比喻的話,銀行就是做市商,吃借貸雙方之間的差價——息差,而理想的金融應該是集中競價制度,借貸雙方直接零利差對接,僅需第三方提供平台,平台依靠流量盈利。這應該是互聯網金融的方向。
明明不是P2P偏要自稱P2P
P2P的本意是個人與個人直接借貸,投資人要充分了解借款人信息、資金用途,很接近理想中的金融形式。但目前P2P已經異化,第三方擔保介入(或者是陸金所平台自擔保),讓投資者完全無視借款人信息(想了解平台也不提供給你),有些甚至還搞起了資金池業務令P2P失去了本來的味道,成了「線上的銀行」。
不過仔細想想,這樣不好嗎?正是在擔保介入之後,風控才得以加強,P2P發展才異軍突起。符合市場需求的演變,我們不能說它不合理。
市場之所以沒有讓理想的金融存在,是因為目前的風控現狀不適合。靠中國當先的徵信體系,讓投資人完全風險自擔的Lending Club模式顯得有些水土不服。擔保方需要作為風控的補充介入。
但未來風控形式可能會發生變化,自然人與法人的行為都會逐漸數據化,將來能夠依靠這些行為數據風控,便可以去擔保了。風控的這種進化過程可能要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快,阿里幾年前的風控便有這方面的雛形,令銀行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那麼既然已經不是P2P了,為什麼偏要自稱P2P呢?因為監管。目前個人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間的借貸實際是不合法的,只有個人對個人合法。因此雖然已經轉變成了擔保方負擔債務,但仍叫P2P。
明明是眾籌偏自稱不是眾籌
最近眾籌平台紛紛欲淡化眾籌標籤。創業津梁總經理謝宏中的網站投融資對接平台叫「雲籌」,稱融資只是其中的一環,要做的是包含前期孵化與項目管理的整體創業服務。這應該也是眾籌的一個延展趨勢。
股權類眾籌的代表天使匯最近也開始稱自己面向的不是公眾,所以不是眾籌。意思是說眾籌是公募,天使匯是私募。
就連最接近眾籌本質的創意型眾籌——點名時間,全面轉向萬物聯網之後竟然也稱自己不是眾籌,是智能硬體首發平台。點名時間再不是,就沒有眾籌了。
急於撇清「眾籌」,還是因為監管。馬上要出的眾籌監管明顯要比P2P面臨的壓力大很多。也難怪,美國目前的眾籌幾乎都只允許以實物形式回報投資者。中國監管向來是亦步亦趨跟隨美國,自然難以有大的空間。在那裡大叫:「我才不是眾籌,你們全家都是眾籌」就是為了規避監管。(原創老虎財經:laohucaijing618)
自己平時也在關注互聯網金融,除了以上說的外,我在補充幾個吧。
國內的:
【PP錢包】
PP錢包是基於大數據創新打造的"先用再還"支付方式。用戶使用授信額度完成支付過程,然後在指定的周期內還款。它的特點主要有:
- 將信用支付定位為面向數字娛樂行業的安全、無卡支付,通過手機號碼即可受信,受信後反饋額度、並完成支付。
- 授信的基礎來源於數據,授信可做到實時。授信數據包括運營商、銀聯、央行徵信、P2P 貸款機構、及第三方數據等。
但其實我認為這個產品本身及以後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 國內的金融數據「割裂」,從運營商、銀行、保險、券商到 P2P,均視數據為自家的自留地,不願與他人共享。
- 還有就是中國信用卡的滲透率約 25%、就算把中國所有信用卡數據給融合起來,也只能覆蓋中國的 25%,且基本是一、二線城市的數據,數據太少。
【人際融】
它在保證交易規模的前提下,營造一個熟人交易環境,從而降低各種商業的交易成本。投資人和被投企業以投資事件(「誰」投了什麼「項目」)為節點發生聯繫,結成社區,最終形成一幅「投資圖譜」。
由於融資企業主、第三方監管(平台、擔保公司)、投資人和其他關聯人士同處一個社交環境中,所有人都可以有更平行透明的溝通。最關鍵的,是可以讓企業主以社交的方式沉澱更多「軟性」信息(企業除財務報表等結構化信息外的非結構信息,包括企業主口碑、品德、性格、人際關係等)。用於對衝風險所支付的各類中間費用(比如擔保、服務費)將可以被省去。而站在企業角度,每次發債過程,將由針對海量潛在投資者的營銷,變成針對自己粉絲社區的定向募資
【火球網】
火球計劃是基於債權轉讓的自動交易服務,每天通過智能模型組合上百家平台的上千份債權,並將債權組合在用戶間進行轉讓,為理財用戶創造收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分散風險。
以前用戶需要同時盯 N 個網站、研究 N 個標的、建立並管理許多賬號並且在如何做出一個安全、高收益的投資組合上殫精竭慮——現在所有這一切,都可以被一款類「基金」產品替代。
它一是基於搜索引擎,捕獲各P2P網站和投資標的數據,並為所有P2P平台做風險評級,二是基於風險評級,使用一定的篩選和組合模型,將大量的網站、標的打包成「火球計劃」並出售給投資人。
國外的
【Correlation Ventures】
這是第一家量化風投,依靠自己開發出來的模型選擇是否投資。
ZestFinance | Big Data Underwriting
推薦閱讀:
※設計一個好的互聯網產品 logo 要注意哪幾點?
※用戶體驗的本質是什麼?
※你是哪些互聯網產品的忠實用戶?
※蘋果公司的產品有哪些讓人眼前一亮卻並沒什麼用的小細節?
※網上看帖子、文庫、視頻學習總覺得知識點很散,而線下讀書又只能靠自己去吸收和思考,難免有些偏頗。怎樣才能更有效的吸收知識呢?或者有更好的網路學習途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