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楊過這一形象?
神鵰的坑我是打小入的,所以看法難免有失偏頗,但絕無私心要求只誇讚楊過。「我最喜歡楊過」是事實,「發現黑他的人好多」是發起問題的導火索,提問是想看看大家眼中的楊過,弄清楚自己是否果真是一葉障目。
以下為原題目
金庸所有小說里,我最愛的人就是他,可是後來發現黑他的人好多,到底應該如何評價楊過呢?
以前知乎上還有一個問題,大概是金庸筆下最具有古龍特點的角色是哪個?
當時我一直想回答:那就是楊過。但一直沒時間寫,今天就來談談。
我們看慣了古龍筆下那些可憐蟲:李尋歡、孟星魂、傅紅雪、謝曉峰、李壞,甚至葉孤城、原隨雲、公子羽,我們看著他們忍受著無人領會的孤獨感,於是我們覺得,經歷了金庸筆下繁華過境,原來我們需要古龍這一方冷清。
而我這麼說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跳出來冷笑:又是孤獨孤獨,全世界就你最孤獨,裝毛逼啊。
有一種東西叫不合群,當一堆人沾滿了喧囂,約你一同去沐浴煙火氣,興高采烈的時候,你卻說你想一個人靜靜,你一定會得到應有的調侃。
楊過就是這個不合群的人。
陳家洛也好,張無忌也好,胡斐也好,蕭峰也好,郭靖也好,袁承志也好,所有大俠都在為家國大業奔命,哪怕號稱最自由的令狐沖,也天天提防著跟魔教劃清界限,跟方證沖虛商量著怎麼制衡江湖勢力,而楊過卻想著:我要去跟姑姑私奔,大宋子民關老子屁事。
讀者們當然不開心了:你太自私了,你還叫作神鵰俠呢,你配嗎。
你不配。跟你那些同僚比,你根本不是「俠」。你連給郭靖蕭峰提鞋都不配。
跟韋小寶一樣,這就是金庸世界裡的「政治不正確」。
他小時候人際關係常常是一塌糊塗,十六年來孑然一身,身邊只有一隻雕,他的隱形師父叫獨孤求敗,他的武功叫「黯然銷魂掌」。
太不陽光了。
你看到他跟蕭十一郎一樣,自卑、敏感、偏激,你看到他跟傅紅雪一樣,孤僻、不熱絡,你看到他跟陸小鳳一樣,輕浮、油嘴滑舌,好像還挺渣。
即便跟小龍女在一塊,
楊過和小龍女本來心心相印,對方即是最隱晦的心意相互也均洞悉,但此刻她和一燈對答,自己卻是隔了一層。似乎她和一燈相互知心,自己反而成了外人,這情境自與小龍女相愛以來從所未有,不由大感迷惘。 ——《神鵰俠侶》第三十回「離合無常」
這種孤獨感也偶有發生。
然後你又會發現,他自幼喪父,流落江湖,而古龍先生也差不多:自幼家庭暴力,父母離異,流落黑道,傷痕纍纍。
當然,我不是為楊過洗地的,因為實話說,生活里這種孤僻玻璃心的人,哪怕只是小孩子,一般也不太會招人喜歡。即便是古龍世界,那些樂觀的角色,人氣也往往更高,花滿樓、葉開、郭大路、楚留香、陸小鳳、沈浪、江小魚。哪怕他們偶爾也有孤獨的剪影,我們也希望看到他們最後用微笑融化一切。
所以關於楊過的爭議,絲毫不亞於古龍筆下的李尋歡,從誕生以來,就吵鬧不休。倪匡先生品評金庸小說人物,將楊過、韋小寶、令狐沖、喬峰並列,成為四大「絕頂人物」;項莊先生不同意,認為「楊過應該降為上上,而非絕頂人物」;吳靄儀女士則品而不評,明白地說她「不喜歡楊過」。陳曉林先生較為理性,他在楊過身上,看到的是「反抗命運的意志」和「人性尊嚴的浮現」。
——陳墨《反叛者楊過:人性價值與文化意義》
名家如此,網友亦然。
金庸茶館、仗劍天涯、百度貼吧,各大論壇,無不吵過。
前幾年知乎也有過,楊過的成長過程是怎樣的? - 小說
張佳瑋老師跟另一知友肖公子在評論區論戰,就彷彿以往,過粉說你太偏執太聖母太道德高地,過黑說你們洗地本事來來去去就那幾招。
我覺得漲工資的答案的確不夠包容,雖然引的是原著的內容,卻選擇性忽略了另一些內容。肖公子對原著確也不夠熟悉,反駁的點挺好,但一些細節上常常被漲工資揪住漏洞打。
這裡,我推薦陳墨老師的文章——陳墨:反叛者楊過
出自東方出版社的《陳墨評金庸:孤獨金庸》。
楊過有黑點嗎?當然有。玻璃心,輕浮,還有被詬病最慘的,幾次動了想害郭靖的念頭,自私。
有人說金庸塑造的是一個「迷途知返」的浪子形象,你不能光拿他在「迷途」時說教訓斥,有道理。但是不知道金庸有意還是失誤,十六年後的楊過,明明已塑造成穩重老成的道學先生形象,手都不敢牽,最後卻又用一場浮誇的煙花,讓一個女孩記住了一輩子。
而「誤終身」這種事,真的不能全部怪責一方,起初楊過的確輕浮愛搞曖昧,但公孫綠萼之後,楊過已經明確立場關係了。「他對郭襄太好」——處理方式可能有問題。「他害了人一輩子」——言重了。
喜歡一個人難道僅因為他愛撩撥、卻跟他的俠義精神個人魅力毫無關係?不見得吧。
勉強最合理的解釋,還是關於他的出身。有些人又說了,我們郭靖、胡斐、張教主、蕭峰、袁承志不也是家破人亡?但你要看看,郭靖跟著李萍和安答、江南七怪,胡斐小時候跟的是平阿四,紅花會,張教主小時候跟的是武當派,蕭峰跟的是喬三槐夫婦、少林,袁承志跟的是舊部及穆人清,嚴厲與否是一碼事,但哪個不對他們疼愛有加?
楊過跟著郭靖黃蓉,但是黃蓉不喜歡他,你不能全部怪罪於楊過自己性格古怪嘴巴陰損,黃蓉的顧忌里就一點血統論都沒有嗎?不見得吧。
他被大武小武欺負是事實,不能為了黑他,就說他咎由自取。至於全真教,郭靖被道長們誤會,連累楊過被趙志敬鹿清篤抓走,因為楊康的關係丘處機不給好臉色,讓他對全真教印象不好,後面又接連被折磨,全部都怪楊過?不見得吧。
你說他想殺郭靖,這是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所謂「論跡不論心,論心終古少完人」。當然你或許會說了,要不是郭靖及時發現,楊過早就殺了郭靖了。這種假設也無意義,因為金庸要寫的就是這種內心掙扎,他一定要讓楊過領悟郭靖的大義而自我掙扎出生天的。
楊過即便政治不正確,卻不是一個徹底偏離軌道的人,他還是有英風俠氣的一面,拚死救黃蓉母女,拚死救郭靖,捨身救大武小武……我們因為他執念跟姑姑在一起而冒天下之大不韙,甚至不惜置襄陽百姓於不顧,覺得他自私,惹人討厭,因為他的三兩齷蹉念頭,而忘了他風陵夜話種種事迹,忘了他平息襄陽戰火,更有甚者,因為他能力越大就寄希望他必須像郭靖那樣,為國殉道,是否太苛刻?他不是道德完人=墮入道德深淵?因為他沒有做到一些事,就忽視他做到的另一些善舉,所以不配稱為俠?世上的道理真的不是非黑即白。
「俠」究竟是什麼,能不能在體制內,要不要除暴安良,有沒有知恩圖報,需不需要講信用,幾百年來一直沒有定論,你沒法用「為國為民」或者道德完人去框死他。「俠」的另一種形象,是反抗,反抗侵略,反抗暴政。我喜歡楊過,是因為他反抗命運意志、追求人性尊嚴的另一面,我知道他有很多缺點,我並不反對別人因此不喜歡他。
說真的,生活中碰到一個敏感、玻璃心的人,我不知道他未來會殺死那麼多貪官惡霸,看到他拈花惹草,長得還那麼帥,我一定也不會喜歡他。
金庸在《神鵰俠侶》里,提出「為國為民」,卻也慢慢開始質疑國家的界限,在後記里肯定人性的美好。我不會鼓動說「楊過的塑造是真實的,你們要了解他,同情他,不要罵他」,因為金庸在經歷了被學校開除、當外交官被拒絕、從大公報和長城離職、豺狼鏞後,作為一個反叛者,這是他寫下的關於反叛者的寓言或童話。
反叛世俗不是簡單的打怪升級,反叛世俗的人並不是乖小孩,金庸先生的確寫出了楊過險些墮落的邊緣,沉淪過的黑暗。
黑暗就是黑暗。
所以我理解有些人對楊過的討厭。
之前回答的問題有點不太契合,換一個地方。
那個,我也開了公眾號,微信搜索「言少的江湖」,或「yanshaojianghu」,謝謝關注。
轉載武五陵的一篇文章《孤與狂,生命的激情,也說楊過之不肖》
這是我所讀到分析楊過最好的文章
這篇不是什麼正式的東東,隨便說說我對楊過這個人物的理解。我知道你們都不喜歡楊過,呵呵,可是在我內心深處,對他一直很是偏愛,而這絕不僅僅是因為所謂楊龍式愛情。而是因為那些內心的掙扎、人生的孤寂,難以自控的激情,以及對於世事人情的很多感觸。這個話題說大了是人本精神,說近點,就是從他身上很能體會人生的愛恨悲喜,所感所思。對生命,榮辱,愛情,對人情冷暖,悲歡離合,身世悠悠,生死茫茫,他比其他主角更具有強烈的觀感,以及由此而來的內心振蕩。可以說,郭靖的思考在家國,蕭峰的思考在蒼生,而楊過的思考,在自身。 楊過身世孤苦,其實也只是個虛筆,金庸小說中大多主角都是倒霉蛋,沒爹沒娘的,身世孤凄,外加中毒受傷更是常有的事兒。但與其他人物不同的是,楊過不僅處於生活之逆境,而且生而處於道德之「恥」境,他的父親是所謂的不義之人,唯有蕭峰面臨過同他相似的處境。不同的只是蕭峰業已成人,要遭受價值觀的完全顛覆,而這種恥境伴隨著楊過的成長。此外,比起蕭峰,他的內心顯然更為敏感,外界一點的小事就會在他心中激蕩起強烈的愛與恨,就像一顆小石子投入水中,激起漣漪,然後便被無限放大,激起無窮無盡的回聲。他全身心地投入在這人世之中,感受七情六慾,卻又在茫茫的人群之中因得不到認同,而深切地咀嚼著孤獨。這是遭遇所致,亦是天性使然,至於如果他並非楊康的兒子,又會如何?也只有反問一句:改變你的身世和遭遇,你會仍是你?亦或非你?這可能是任何人也永遠無法回答的,正如楊過找不到答案。 比起其他主人公,楊過更多地經歷了生死之間的危機,對此亦有更深的感悟。早在少年時代,在桃花島的斷崖上,大海之前,他已經兩次想到死亡。成人後,在小龍女以長劍對準了他的胸口之時,在斷龍石將放未放的時刻,在和程英陸無雙一起面對李莫愁的追殺時,又或是身中情花之毒,以及十六年之前再至絕情谷卻發現了小龍女的信約是一場騙局的時候,他都面對著生死一線的危機,以及由此面臨的抉擇。但他既不會像令狐沖那樣悠然視生死如無物,也不會像郭靖那樣只要義之所至便慨然以殉,與他們不同的是,他的天性使他非常熱愛這個塵世,深知生活的甘美,他比其他主人公更具有對生活的熱情。他的本性其實很愛熱鬧,初遇小龍女的時候,他就對她大肆宣場這紅塵之中有諸般好玩物事。他也熱愛美好的事物,即使在古墓隱居數年,他仍然興緻盎然,初出古墓,金庸描述兩人搭了兩間小茅屋以蔽風雨,小龍女的屋前一任自然,而「楊過喜歡花香濃郁,在自己居屋前種了些玫瑰茉莉之類香花。」這是因為他熱愛紅塵,心悅於玫瑰的美好和芳香。同理,他還喜歡世間美好的女子,免不了同她們嬉笑玩鬧一番,有時竟然語出輕薄。在與陸無雙同行的道路上,便是極盡胡鬧之致,也極盡熱鬧歡樂之致,這是他從古墓出來再次擁抱紅塵,讓生命的活力再次迸發。這樣快意的如沐春風的相處,讓陸無雙不自禁地為他而傾心。但也正是因為他深愛生之繁華,對塵世如此喜悅和留戀,所以要以更大的魄力去面對死之荒涼。在小龍女的劍對準了他的喉頭時,作者形容他「求生之念熱切無比」。「急步奔出古墓。但見陽光耀目,微風拂衣,花香撲面,好鳥在樹,那裡還是墓中陰沉慘怛的光景?」而在斷龍石放下之前,「楊過心意已決,深深吸了口氣,胸臆間儘是花香與草木的清新之氣,抬頭上望,但見滿天繁星,閃爍不已,暗道:「這是我最後一次瞧見天星了。」這樣強烈的對照,在書中反覆出現,絕非偶然。而由此帶來的純粹屬於個體的生命感觸,極致的喜悅帶來生命的飛揚,深切的失落又讓人如狂如痴,迸發的情感難以自控,於是他的人生就在這兩極之間起伏跌宕,那是內心的坎坷之路。 這種對生命本身的激情,使楊過這個人物比較遠離政治性,貼近藝術性。這樣的人物感興趣的焦點,在於內心而多於外在,他們或者不關心政治,或者對政治有極其強烈的反感,而往往醉心於某種科學或藝術形式以寄託心靈。而這樣的性情,在古今中外的人物中也不難尋見。在中國則為狂士狷介,在西方則為宗教異端。令狐沖更像范蠡、陶潛,他所追求的是「人生在世,須當暢情適意」,無拘無束,任意所之,這亦可視為「無所求」之境。而楊過則近乎嵇康、朱耷,他的內心激蕩著情緒的波濤,他們不僅要懷疑、反問和追尋,還固執地要把這種追尋宣之於世界。這不但是有所求,而且是執著於所求了。這樣的人,往往既不可愛,甚至也不能說是可敬,他們的人格往往很是孤僻偏執,憤世嫉俗,愛翻白眼,語出譏刺。就像嵇康醉心琴酒,朱耷拿起畫筆,作出無聲的反抗一樣,楊過可以自創出黯然銷魂掌,這種武功顯然更寫意,近乎一種藝術形式。降龍十八掌要去「降」,即制伏敵人,而黯然銷魂掌則直抒胸臆,創立武功之際,著眼於自我抒懷多於制伏假想敵。因為他的敵人是全世界,也是他自己,他不斷的反詰使他與自我為敵,也只有自我能夠與之相抗。
政治家和道德遵行者的目的在於求「善」,比如統治的制度完美,人際關係的和諧,民族與國家的榮譽安危,那是郭靖的人生目標。而楊過的人生目標不是在求善,而是在於求真。「善」是可以通過種種手段去達到平衡,趨於完美的,而「真」卻只能通過自我的思索去追尋。「善」可以通過與其他人的認同和信任來取得,而「真」卻永遠需要懷疑精神。所以郭靖從不懷疑其他人對他的指導,比如母親,江南七怪,丘處機,既是親人,是武功上的恩師,亦是人生哲學的導師。他們要他為國為民,求諸大義,郭靖深信不疑,一言一行無不三省其身,孜孜以求。事實上,他的「無智」成就了他的大智,因為當義之所至,他會完全不加思索,不顧自身,這是民族英雄,忠臣義士之路,是坦蕩蕩、感天動地的平直之路。而楊過顯然不是這個路子的,正好相反,他所求的正是「自我」,這是充滿了艱險危機的狹路。他非但胸襟不寬,兼且心存執念,在他的少年時代,內心充滿了疑問,一直處於懷疑之中,實際上這是在問「為什麼」。他會一直追問,追問生父究竟是何種人,追問究竟要不要報仇,也追問自己究竟應該信服何種人生。有趣的是,這樣的人,一開始處於何種環境之中,往往就去激烈地反對這種信仰。就像布魯諾成長於修道院里,修著神學位,卻是最大的宗教叛逆者。楊過在桃花島上讀書,也在郭靖的言傳身教之下,卻恰恰成了無師無父的叛逆,狂熱地反對儒家的道義。由此亦可以解釋他為何一次次從所處的環境之中逃離。 楊過不能安生待在桃花島,一方面是因為與武氏兄弟和郭芙不和,主要還是因為郭靖雖然待他很好,但他飽含疑問的天性,使他無法信服於郭靖的義道,得不到理解,便感到孤獨。所以,他逃離桃花島的「父道」,然後又逃離全真教的「師道」,來到古墓這個世界的孤島。然後他又離開古墓,追尋小龍女,也是在茫茫然的流浪之中,有意無意地追尋人生的方向,成為無根的浪子。這是屬於楊過的獨特之處,因為在金庸十四本書中,家國天下仍是不可或缺的命題。除了白馬嘯西風的主角是女子,俠客行的主角基本是個未開化孩童,二者對政治完全不沾邊,也有幸並未捲入其中。其他那些主角,則對政治各有各的理解,只是不同的遭遇和人生觀造就了不同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郭靖和蕭峰都是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人物,令狐衝天性自由,對政治不感興趣,但也無可無不可,如果岳不群不是苦苦相逼,或者任我行能夠對各門各派以禮相待,他雖然不夠快樂,也未必不能被感化而屈從。但楊過不同,即使郭靖待他很好,他也不能屈從於任何個人,或者任何信仰和道義,無論別人告訴他什麼,他通通不信,他一定要用自己的心去尋找答案。 書中對楊過的形容是「至性至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什麼樣的人最是至性至情?當然不可能是任何同政治或道德發生關係的人,而是哲學家或藝術家,因為他們探索的是心靈。這樣的人,可能投身入文山書海去求索,或是用沒有盡頭的流浪去尋找一個答案,但永遠也找不到,因為他們的問題本身就是沒有答案的。這些求索帶來的內心孤獨,以及與激情相應的外在狂放,都是藝術家的特質。當然在一本武俠小說里,楊過不可能在所謂的藝術上取得什麼成就,只是他的性情與他們一脈相承。藝術之路是感性而非理性的,而這樣的人都會非常孤獨,因為藝術需要個性和靈性,任何同政治或道德沾邊的藝術都是扭曲了的,而非純粹的藝術。它們是平行線,永不相交,這是楊過對郭靖的不感冒之處。是以終楊過的一生都未學會降龍十八掌,倒是從歐陽鋒的武功、古墓派、九陰真經、打狗棒、老頑童和黃藥師那裡學到了不少雜七雜八的功夫,這些武功的創立者都是怪異之士或隱逸之士。他半求師,半「自學」,最後又從一隻雕那裡間接學功夫,玩起了原創,屬於「孤獨地自學成才」。最後,他在山洪之中練功,在大海的驚濤駭浪之中與之相搏,面對大自然的威力,邊研習,邊感悟,在與自然的交融中臻於靈性的巔峰,這亦可以視為是一種博取眾家之長,然後獨立而行的創作。
在金庸小說里,最孤獨的人莫過於獨孤求敗,而得以拿起他的長劍,通過他的墓穴而感悟他的人生的人,正是楊過。獨孤求敗過的也是「藝術人生」,呵呵。從劍風凌厲無剛不摧,到草木竹石皆可為劍,這哪裡是兵器劍術,直可視為是一部追尋真理的心靈史。獨孤求敗是在研習武功,更是在求索人生哲學的大境界,在一次次的對自我的否定之否定之上,直抵真理所在的方向。求敗求的不但是對手,也是對人生真諦的尋求。在這個境界上,世界上甚至不再有人能夠聽懂他的思考,甚至連可以與之一論的人也並不存在。如此沒有對手的孤獨,就化為對茫茫人生的悲嘆,這難道不是一種哲學境界嗎?而能夠有緣拜謁獨孤求敗心靈的楊過,從根本上說也是這樣的人,是以他能夠體會獨孤求敗的心境。他的一生纏繞著兩個問題:一是殺父仇人是誰,二是我為什麼不能與姑姑相愛。對於父仇的索報,是模糊地立足於我從何處而來,對於愛情的追尋,則深刻地根植於我又要向何處而去。他一次次地提出這兩個疑問,有時是問世界,有時也是問自己。我是誰,我要做誰,這正是古往今來兩個最大的人生命題。在這樣漫漫的思考之中,他在桃花島上、華山絕頂、以及絕情谷中,都曾感受著無邊的悲喜和茫然,以及與之緊緊糾纏的孤寂。從這點上說,只有他的執著,使他可以成為獨孤求敗與黃藥師的知音。他們所思考的問題,都是找不到人去傾訴的。 令狐沖和楊過的本性都是愛熱鬧之人。只不過令狐衝天性自然,他可以結交各種朋友,甚至狐朋狗友,在大醉高談之中感受人生的酣暢與逍遙。而楊過遠未達到令狐沖「隨心所欲不逾距」的化境,他仍處在人類最痛苦的思索階段,他會強烈渴望其他人的認同,但一旦有了朋友卻又會從人群之中出走,再次擁抱孤獨。這是因為對靈性的求索需要你遠離人群,深入自我內心,所以他會一次次發現「這仍不是我想要的」。書中多次描寫他的出走,比如突然離開陸無雙,或是在與郭芙的對話中轉身走遠,在與耶律齊等人相交正酣時獨自出走,攀上華山之巔,或是斷臂之後不願見到郭靖,都是這樣的情境。是以他不會有朋友。他唯一能夠與之討論問題的是黃老邪,但是他們都是孤獨的人。這種孤獨的人即使再能深知彼此,也不能改變相互的孤獨,因為這種孤獨是來自內心深處,這樣的求索只能通過自己來完成,各有各的境界,並非外力能夠改變。同理,真正的藝術家都是不會有朋友的,就像梵高如此渴望與高更見面,但真正會面的結果卻是一場絕望,絕望到痛苦得再也難以忍受,竟然舉止狂悖,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血淋淋的隨手送人。 所以當楊過努力攀上華山之巔之時,當他在風塵困頓之中見到那匹同樣孤獨的黃馬之時,當他見到同樣孤獨的神鵰之時,或是與小龍女分離之後獨立於海岸之際,會有很多強烈的人生感觸浮上心頭。即使生活能夠平靜,他的心也似乎總是處在種種風口浪尖之上,感受茫茫人生,漫漫分離,或是處於生死之間的這一段心靈歷程。他的情緒總是很容易被激發,時而熱情如熾,不自禁地狂喜,時而悲痛欲絕,幾乎生不如死。古墓幽居的孤寂,英雄大會的熱鬧,華山之巔的冰雪之寒,情花之毒的痛楚之巨,這都是極致的生命體驗。與此同時,生活也總是給他若有若無的啟示,引他遐想。僅僅是見到林朝英年輕時的畫像,就能引發他對生命與孤獨的思考,或者聽公孫綠萼解讀情花果實的外表美醜與甘苦,更引得他大肆感慨。而這樣情緒化的人生也特別具有感染力,往往容易被別人愛上,愛上他的人都迷醉於他強大的人格魅力里,不可自拔。不幸的是,愛上他就是對他人生體驗的認同,有時可能幸福滿溢,也有時會感受到與他同樣的痛苦。比如程英陸無雙在他離開絕情谷之時,眼望白雲聚散,感悟人生的離合,此時有淚如傾,一方面是深味失愛之苦,另一方面也是不自覺地走上了他的道路,從一草一木的微物盛衰間生出了無限的感觸吧。對此,她們自己當然是深味其苦卻甘之如飴,而他給她們帶來的究竟是幸福多些還是不幸多些,那恐怕沒人能夠說清了。愛上藝術家當然比愛上工程師容易失戀,但生命的激情總是促使人去追尋美好脆弱的東西,不是嗎?
楊過這些行為從道德上說來,當然是有所缺失。然而藝術就是情緒化的,只有美與不美之分,而與任何社會規則和道德無關,有時甚至會去試探道德的邊緣,他們的人生依據是情緒而非規則。當心靈成為孤獨的獵手,孤身前行之時,就會去不斷地反詰。在這樣的道路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情感,不免會猶疑,會搖擺,會反覆。也會失落,會恐懼,會茫然。所以內心充滿了掙扎,鬥爭,詢問,自我回答與再次提問。楊過的一生總是處於這樣的矛盾之中,當他想要刺殺郭靖,在襄陽城外聯手蒙古人之時,把匕首貼身藏於懷中之時,斷臂之後想要報復郭芙之時,他都處於深刻的道德矛盾之中,又是危險,又是激烈。而最終讓他放棄的仍然不是任何道義,而是情緒,是郭靖給他的感動。如此,他與外界總是充滿了矛盾,然後使自己與所有人樹敵,更加促成他遭遇的坎坷。 這樣極致的情緒需要宣洩,而唯一的出口只有愛情。所以藝術家幾乎沒有不與愛情沾邊的,他們太孤獨了,需要給自己找一個深深的安慰。一旦遇到愛情,他們會無比狂熱,甚至作為一種崇拜。我看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只是他把音樂和愛情作為寄託,而楊過當然是把武功與愛情作為寄託。羅素說:「愛情可以擺脫孤寂——身歷那種可怕的孤寂的人的戰慄意識,有時會由世界的邊緣,觀察到冷酷無生命的無底深淵。最後,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聖賢以及詩人們所夢想的天堂的縮影,這正是我所追尋的人生境界。」楊過與他們相通,他的激情使他愛上小龍女,而對小龍女的愛更能激起他對生命的狂熱。在找到了這個方向之後,他對生活充滿了勇氣,在英雄大會時不惜當眾宣告這份愛情,而愈是遭遇全世界反對,他便愈是不屈地去尋求。他生命力更為旺盛,在死亡的邊緣一次次刺激出求生的力量。此時,所有的立場和觀點、道德當然更被視如無物,即使是混入蒙古與大宋相敵,他也毫不關心。即使是害得程陸二女深陷單戀之苦,他雖有歉疚,也不能稍作妥協。這就像約翰克利斯朵夫愛上了薩皮納,當薩皮納死去的時候,約翰克利斯朵夫竟然對暗戀著他的洛莎說:「那跟我有什麼相干?我什麼都不愛了。別人死也好活也好。我什麼都不愛,我只愛她,只愛她!」因為對於這種人,在不斷的尋求之後,生活的核心似乎只有愛情,別的一切,都微乎其微。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的人當然是自私的,但也正是這種類型的人格,掀起了人類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哲學革命,一波又一波的文藝思潮。郭靖與楊過的不同人生,前者是外部世界的建功立業,後者是自我內心的追問求索。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前者可能身前功名顯赫,但在幾個世代之後就湮沒於朝代更迭而速朽,後者可能當世默默無聞甚至千夫所指,卻可能在數個世代之後為人們所讚歎感懷。這是因為外表堅實的功業可能化為飛灰,看似脆弱的心靈卻如流水般永不幹涸。更令人感嘆的是,前者可能在當世給人帶來短暫的幸福,卻一定要以對人的意志擺布為前提,後者給周遭的人們帶來傷害,卻可能在時間的流逝之後給人們更多的指引。這兩種人生,絕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孰對孰錯,好與不好,事實上兩種不同的尋求,引導人類盤旋上升。 也許這些說法已經有點遠離原著,但我猜想金庸也不是無意為之,因為在射鵰的第三部倚天之中,同時出現了屠龍刀和倚天劍這兩個又對立又統一的象徵,屠龍刀當然是建功立業之刀,而倚天劍卻是愛恨交織之劍。在郭靖的孜孜進取與楊過的不斷追尋之後,張無忌感受著做偉人和做凡人的矛盾,在天下功業和私人情感之間抉擇,他既想做郭靖也想做楊過,從而陷入困境,最後採取以泰然處之的人生態度面對世界。就像是要給前兩部做下一個總結,當刀劍互斫,射鵰三部曲就結束了。 所以射鵰是一部英雄傳,而神鵰卻像一部心靈史。至於在十六年之後,楊過為什麼還要成為一個大俠?我想這就像盧梭寫下厚厚的懺悔錄,梵高畫出一張又一張向日葵,這是終極的答案嗎?顯然不是,也許只是他們固執地要為一生作個總結,所以一定要找到一個相對的答案。 至於楊過這樣的人在生活中為人所不喜,也是很正常的。程靈素的容貌不美,尚且大有人同情之(生活中也許未必),而楊過的性情孤僻偏狹,則更是追問人性的寬容與原諒,直指人心的難題了。因為所有的宗教和禮教也都有維護人際關係和諧的功用。一部論語,也無非就是告訴你如何作一個君子,從而不但自己有所修養,也能讓周遭的人感到幸福,它也可以看成是一本幸福之書。而楊過這樣的人破壞和諧,從而也就破壞了他人的幸福感,給他人帶來傷害。有時我看蘇格拉底生前的語錄,覺得與他相處一定也很令人厭煩。深具意味的是,蘇格拉底並非死於政府的壓制,他的死刑是由民眾的民主投票所決定,這是不是也為世界作了一個很好的註腳呢? 一口氣寫了個長篇大論,我自己都寫煩了,其實本來後面還有些話,我懶了,決定草草結束。也許不同的人對作品總是有不同的理解吧,就這。套一句古龍的話
楊過無疑是所有武俠小說中,最可愛的幾個人之一。
楊過、小龍女的感情,也無疑可以算是武俠小說中最動人的愛情故事之一。
最重要的是他創造了這一代武俠小說的風格,幾乎很少有人能突破。
我總認為人世間悲慘不幸的事已夠多,我們為什麼不能讓讀者多笑一笑?為什麼還要他們流淚?
楊過和小龍女就不同了,他們的愛情雖然經過了無數波折和考驗,但他們的愛心始終不變。
楊過愛小龍女是不顧一切、沒有條件的,既不管小龍女的出身和年紀,也不管她是否被人玷污,他愛她,就是愛她,從不退縮,從不逃避。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
楊過是孤獨的個體,他的生存經歷讓他變得古怪桀驁與世界格格不入,但他骨子裡的三分俠骨丹心又讓他無法徹底背叛這個世界,所以他只能激烈的情緒去表達他的矛盾,本質而言,他是個脆弱又孤獨的人,而且永遠不會有朋友,因為除了小龍女,世上再不會有他能敞開心扉之人。
我愛楊過,也心疼楊過,愛他的狂放,愛他的溫柔,心疼他的寂寞,尤其是每次遠離人群默默擁抱孤獨的身影。
這樣極端的人你必須承認,別人對他的態度也一定是極端的,感受到他的迷惘和孤獨,你會愛上他,反之,你會很討厭他,世界上怎麼會有這樣矯情的人~樓上某位過迷每次回答都要把黃蓉黑一遍,言辭也不換一換,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過迷蓉黑一樣。
給一份資料吧
浮世繪版企劃「金庸世界公民投票」之初,曾將問卷設計草樣先呈金庸過目,希望大俠「指點迷津」一下,但金庸非常客氣,他表示對問卷題目沒有任何意見,只是他個人更想請問讀者朋友的是「金庸小說的錯謬缺失在什麼地方?」
由於這問題很難做成調查統計,因此最後並未列入問卷,但我們在去年(一九九八)十一月辦了一場盛大的「夜探金庸茶館」活動,就讓金庸大俠直接面對近五百名過關斬將、脫穎而出的八方「武林高手」,並一一回應他們五花八門的「找碴」、「踢館」招式。雖然金庸對那份問卷沒意見,但我們還是非常好奇他的「意見」,因此當場就請他填問卷。
金庸認為他描寫、刻劃得最精彩的人物是楊過;最欣賞最喜歡的女性角色是黃蓉;最欣賞最喜歡的男性角色是段譽;最不欣賞最討厭的男性角色是岳不群最不欣賞最討厭的女性角色是郭芙;最理想的婚姻配偶是任盈盈。
我個人認為與金庸本人性格最接近的應該是?
這一題,金庸答—張無忌。天知道,台灣問卷調查結果,張無忌竟是讀者們心目中最不欣賞、最討厭之首位!
——摘自《金庸茶館》
我比較認同金庸的看法,楊過的成長過程幾乎是金書里刻劃的最明顯的最脫胎換骨的,雖然金庸的看法有時候不固定。ps.順便給上面那位過迷蓉黑看看金庸對黃蓉的態度
我也不知道他說知乎挺要人失望,我以為黑能夠黑出新意,實際上都是斷章取義。
到底在標榜什麼,博同情還是求共鳴?
金庸小說里主角稱大俠的不多,我覺得只有三個,一個是喬峰,一個是郭靖,還有一個是楊過。張無忌、令狐沖武功雖高,但故事到他們少青年就結束了,並且,他倆似乎也不是有意為俠,只是命運的波折經歷。陳家洛袁承志存在感不高,至於石破天狄雲啥的更像是命運的造化兒。真正自己有意為俠並且成為大俠的也就他們三個。
喬峰自不必說,一出場就是一個中青年漢子,武功已近登峰造極,江湖地位也是一等一的高,丐幫幫主責任重大,性情豪爽仗義,為人精明能明辨是非,實在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俠。郭靖在年輕時候已經穩重持重,儘管不是很聰明,那也只是對比黃蓉和那些老成精的人而言,他的資質真要說起來也不過和普通人差不多,不能說真的愚蠢不堪。中年之後力守襄陽,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說的就是他。
楊過卻是從小寫到大,從大寫到中年的人物,少年時候楊過除了資質奇高之外,其它普通人的缺點一樣不少,比如虛榮爭強好勝自私心胸俠窄等等,當然有點也不少,聰明重情義知恩圖報等等。等到歷經波折,功參造化的時候,他便開始有意為俠了,所以江湖才有神鵰俠的傳說,到最後退敗蒙古士兵擊殺蒙哥更是厲害了。他的性格里有偏執的部分,但最後還是走上了郭伯伯的道路。
關於楊過招女人這一點,其實楊過真的可以說是金庸小說里最容易惹女人歡喜的主角了,似乎具有一切招女人喜歡的特質。首先容貌來說就是唇紅齒白,異常英俊,這樣已經可以俘獲大部分少女了。再從出身說起,遠里講是楊門忠烈之後,從他那不肖爹爹那又傳了金國貴族味道,出身已然秒殺絕大多數人。然後就是武功了,武俠小說里,武功就好像現實社會中的錢權,楊過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是年輕一代里的最頂尖人物了,也就耶律齊勉強可敵,擱現實里就好比三十歲以下最有錢的年輕富豪,斷臂吃了蛇膽之後,武功已近可以和當世頂尖高手一較高下,那會他不過二十齣頭。然後就是楊過雖然心胸不寬廣,對親近的人卻極重情義講義氣,多次捨身相救,是個性情中人。還有就是他極聰明,又是跳脫的性格,他不合群只是內心孤獨,但他想要挑逗他人分分鐘就可以做到,就連不喜歡的郭芙,楊過再相見時看她漂亮,就可以大編一些經歷逗她,郭芙明知是胡說八道也覺得有趣。而對程英陸無雙等更是性情流露,挑逗裡帶著真心,幾句話就把人迷的神魂顛倒,當然,這也是有他臉好功夫高做前提的。總之,就是一個又帥功夫又高又聰明有趣帶點邪魅還特重情義的貴族公子,相信除了黃蓉那種特別聰明古怪的姑娘,基本什麼姑娘對他有免疫力了吧。楊過在這方面有點接近古龍里的那種公子大俠了,但又不是陸小鳳楚留香那種形而上不真實的形象,而是特別的有血有肉。
最近很忙,時間不是很充裕,心血來潮簡單說一下我為什麼喜歡楊過,懂的自然懂~
確實,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神鵰並不算複雜嚴肅,也不是特別「武俠」,反而言情成分居多,整本書給人的感覺相當通俗,楊過也多少有點龍傲天的氣質,因而該小說與人物在金庸的讀者中有時都蠻招黑的~
但我以為,楊過的塑造有個非常鮮活生動之處,幾乎可以說得上是一種「人物特質、人格原型」,雖說作者自己並不一定意識到了,而有可能是潛意識無心之筆。抓住了這一點,那麼姑且不論神鵰的其他方面,至少在人物塑造的深刻性上,楊過是非常出彩令人讚歎的。
如果看過經典老美劇《火線》的讀者應該記得,第一季中,主角麥克諾提作為一個警探,性格自負任性,自把自為,合作精神差,行事各種彆扭,簡直就是個混蛋,經常惹得上司發狂想要處理他。其中有一集上司忍無可忍時,一個雖與主角不和卻很了解主角的胖白人同事跟上司說,別跟他一般見識,他這人就這樣,是沒有辦法的。因為他從小長大的環境中,碰見的人包括我們在內都不如他聰明,但他的境遇卻與其稟賦不相匹配,各種坎坷與倒霉,所以他除了變成這樣一個自負的混蛋外沒有其他出路。此一句話,就總領了整整一季劇情,讓你看到了人物執著的根源所在,實為妙筆。
而楊過,其實也是個同樣類型、同樣人格特質的角色——我將其稱為Narkissos(古希臘神話人物,因愛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眠不休而死)型人格,也就是自戀。以楊過而論,其的外貌不必說,自來就有一見楊過誤終身的說法;才智上,楊過所見之人中,多數不過武氏兄弟、郭靖魯有腳之流,最聰明的黃蓉,也不過與其相若,就連才高八斗的朱子柳都要為他的驚人悟性讚嘆不已。但在遭遇方面,楊過先是幼年流落江湖,養成一副任性偏宕性格,好不容易碰到機遇,卻又頻糟挫折:要不就是義父是瘋子,要不就是糟師父(黃蓉、趙志敬)嫉恨,要不就是愛人出走,在中年之前幾乎就沒有順當的時候——就連讀者,都忍不住會感嘆遐想,以楊過偷偷一看郭靖教武氏兄弟的招數、一聽打狗棒口訣即會,稍學奇門八卦即熟的稟賦,若是出生於健全家庭正常成長,或是從小就得在郭靖黃蓉門下得到悉心指點,再或入全真而得真傳,其成就又當如何?這種自戀,與日常意義上的「臭美」迥然不同,它其實是隱晦難見的,其最大的特點在於,至情至性的人,因自身氣稟或境遇與其天賦、能力不相稱而陷入困境,展開對「無法成為的自己」的永不停息追尋,是一種「橡樹栽在花盆裡」的性格悲劇。就好比哈姆雷特,空負天人之姿,卻限於為父(還是個可疑的鬼魂)報仇的泥淖,拘於思慮重重而怯於行動的猶疑性格,擾於母親與叔父莫須有的姦情,羈於自己若隱若現的俄狄浦斯情結,而永遠無法真正「成為自己」,因而永遠得不到安寧、平和與滿足感,永遠處在「自我實現的迷宮」中,受此困境所支配,而無法與自己、與環境和平相處,總是會感到彆扭、製造彆扭,乃至於最後將自己毀滅掉。
而這在我看來,乃是一種在文學上極富美感的人格與悲劇原型。
如何評價楊過?
那份因為身世,因為種種,流露出的那份強烈的自尊心乃至自卑心,還有除了那一個人的別無所依感。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曾看出過自己的影子。
如果沒有古天樂的加分,楊過這個渣男和(差點)失足男青年的頭銜我看金庸轉世三次都甩不掉了。
雖然有些事情不能怪他,但我真的很不喜歡這種故作悲情的傑克蘇角色。
看到別的問題說張無忌是真善美的化身,而楊過心理純屬有問題。他如果結婚問對方喜歡楊過還是張無忌,喜歡張無忌的是三觀正,喜歡楊過的心理扭曲。於是搜到這個問題,為我心中執著所愛——楊過,來正名。或許,楊過根本不需要我這一篇正名,他本身,就是一個狂俠,生於放浪形骸,終於曲高和寡。楊過的出生,是一個夾雜著慾望和道德批判的情景,楊康的名利心,摻雜著對美好人生的溫柔嚮往,穆念慈的一見傾心,摻雜著對無常命運的軟弱妥協。兩個本該剛烈如玄冰的人,因為情慾交織在一起,分不清社會道德的批判,與自己內心所欲之間的界限,楊過命運的開端,就是這樣一副畫面。而張無忌,在性格形成的過程中,一直在無憂無慮、父母傾心相愛的冰火島上,可以說,張無忌的父母用自己的勇氣和魄力,在張無忌出生之前,就破解了道德和情慾這個困境,他們選擇遠離世俗,投身人與人之間的愛意,在這點上,張無忌是愛的化身。他一生都在愛,愛女子,愛兄弟,愛集體,也愛全人類。人是精靈之氣構成,張無忌的出生,就是純陽純善之氣所造。而我們的主人公楊過,則是陰陽相衝之氣所造,他的一生,註定帶著這樣的擰巴性格,註定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將這兩股力量達成和解。我們看到,有一段時間楊過失去姑姑後,不再為情慾所困,而是孤獨的面朝大海,當起了世人心目中的大俠,楊過用十六年的時間,不是等來了與姑姑的相聚,而是達成了自己內心對世俗道德的追求,做一個大俠,成為世人心中偉大的人,讓他們認可自己,這樣一個夢想,一直存儲在這個少年心中,像他父親當初的妒忌,像他母親當初的自責。他們無法完成的世俗要求,在楊過隱身的這幾年裡,以神鵰大俠之名獲得了升華。到此為止,楊過算是把矛盾中的一方解決了,剩下的一方,則是自己的愛恨情仇。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楊過對於仇恨並不怎麼執念,不是像某些黑文中所說,他斤斤計較睚眥必報。楊過對於傷害他的絕情谷主老婆公孫尺都能報以客觀的同情,對於砍掉他一條臂膀的郭芙都能一笑了之,對於破壞他愛情的李莫愁也是尚存善意,一句師伯叫的讓李莫愁這種愁腸百結的人都能感受到親切,對於歐陽鋒真誠的一聲爸爸,讓心智堅硬的西毒都不忍動容,更別說那些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姑娘們,事實上,一旦感受到了楊過心中暖意,就會發現人間最暖赤子之心,也不過就是這樣。所以楊過性情中,愛的慾望是很強烈的,是他戴上面具也遮掩不掉的,他愛世人,那樣如痴如醉、放浪不羈的愛著,世人為他著迷,那樣神魂顛倒、不眠不休。小小的郭襄被這種愛的力量擊中,一句大哥哥叫盡天下所有小女子的心腸。因為楊過對世人的愛,不是張無忌那樣溫柔暖意的愛,他是一種大丈夫的愛,是雄渾的愛,是如玄鐵重劍一樣沉重的愛,是河吼海嘯、山鳴地顫般劇烈的愛。楊過帶著這樣一股強烈的力量出生,小小年紀的他怎麼可能處理的好,怎麼可能理解的了。隨著他的年齡長成,武功修為,地位攀升,他逐漸駕馭了心中這股力量,逐漸與其和解,不在為其所困,這時候的楊過,實在不可能不成為一名大俠。十六年後,絕情谷一躍,實則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完成這個道德任務後,楊過剩餘的,就是牽掛他日思夜想的愛的化身,姑姑了。所以很多問題問為什麼楊過十六年後回來,為什麼大家對他與姑姑在一起沒有意見了,這是一個蠢問題,因為這十六年間,楊過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所作所為,為自己的道德正名。我有時候會覺得,人們對於某些不入流男女關係的批判,其實是基於一種推斷,既這種非正常的男女關係,會摧毀一個人正常的社會框架,讓這個人無法完成自己在社會中應有的分工。比如早戀會影響學習,於是早戀被惡名化,即是一個鮮明的例子。但事實上,這個在大多數人心中成立的邏輯推斷,可能並不成立。比如楊過已經成為了世俗中的大俠,那他這一結果已經證明了,他與姑姑之戀對他的社會追求沒有影響,再拿這一結果反推回去,誰還會指責一個大俠,男女問題上的一點不入流呢?楊過至此位置,已經在這一方向上登峰造極,鑄就了千萬世人,終生無法達到的成就,他一躍而下,是死是活,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在姑姑回來以後,楊過與金輪法王對決,黯然銷魂掌因為幸福的感受太多,而發揮不出能量,卻讓我覺得心疼。楊過的力量,建築在一種愛而不得的痛苦之上,一旦這愛唾手可得,他變如自廢武功一般捨棄了所有的力量。這是一顆怎樣純潔、怎樣孤苦的心啊!那些世人汲汲以求而不得得的巨大天分,楊過從未看在眼裡,他對名利的追求,始自自己父母違背常倫種下的自責,終於得到畢生所愛品嘗的溫暖。就這一刻,楊過的形象再次得到升華,當他又回憶起失去姑姑的傷痛而打出了十二分掌力的時候,這傷痛、還有這愛情,都已經為他所用,再也困不住他了。世上的每個人,都帶著一個課題而來,生楊過者,混雜了世間大愛大仇,又聯繫著兩個民族之間百年仇恨,楊過擰巴的性格,在於他的課題,又難又硬,根本無從下手。但是他以堅韌的性格,無償的愛意,肆意的狂放,瀟洒的胸懷,完美完成了這一課題,楊過,不愧於世間好男兒!
那些帶著愛來的,溫暖人世間,那些帶著恨來的,髒亂人世間,只有楊過,帶著愛與恨的矛盾而來,卻從未讓恨縈繞心尖,全然的,熱烈的用愛擁抱了這世界!
2017.9.23
古代版丁蟹
自我中心,自己認為自己那一套是對的。
睚眥必報,人家瞧不起自己,就憎恨人家一輩子。
這是我最最討厭的文學形象之一,每每思之不覺恨之如骨。他不過一不忠不義孝之徒。
不忠:國難當頭,大宋皇室危在旦夕,風雨飄搖,明明一身好本領,不思為國盡忠,反而只獨善其身帶著老婆隱居,極端自私自利,還為了一己之私置郭靖於死地,全然沒有想到襄陽城怎麼辦?襄陽城的百姓怎麼辦?
不義:娶自己的師傅為妻,不敬師道,當著武林眾豪傑的面敗壞女孩名聲,置使郭家顏面無存,他口口聲聲對自己姑姑情深義重,還老去主動撩妹,對陸無雙一個媳婦媳婦的叫著,不能給她們未來,還老給她們希望。
不孝:置自己母親臨終遺言於不顧,明明自己母親身染重病卻還活活氣死,是為不孝。偏偏還一男版瑪麗蘇,喜歡他的程英是風彩嫣然的女君子,喜歡他的陸無雙是豪邁爽闊的女漢子,喜歡他的小龍女是冰清玉潔的痴情女子。不喜歡他的李莫愁是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不喜歡他的郭芙是蠢不可及驕橫跋扈的嬌小姐,甚至黃蓉都變的不可理瑜,連作惡多端的歐陽鋒都洗的白白,所有人都喪失了獨立的人格,單單就圍他楊過一個人轉,實際上此人毫無可取之處,不過就是臉長的好看點但也是繡花枕頭一包草(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早期楊過又痴又狂,似俠又似盜。
他是怎麼想的呢?
郭伯伯守襄陽,以一家之力與蒙元大軍抗衡是大英雄。我愛龍姑姑,以一人之力挑戰全世界,何嘗不是大英雄?
小龍女一別十六年,在這期間,他嘗試著去理解郭靖教他的大道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於是在郭襄的生日把自己欠郭家的,以郭靖最期盼的方式還給了他。
於此,他似乎已經是一個郭靖第二了,一個皈依佛法的悟空。但這都是建立在沒有小龍女的情況下。當到了斷腸崖不見小龍女的影蹤時,楊過才發現,什麼為國為民,凈是狗屁。
所以拿石頭扔死蒙哥之後,他就要離開。
所以怎麼定義楊過呢?俠還是盜?
只有那短短的十餘年,他是神鵰俠。其餘的時間,他只是楊過而已。而人們竟對他這個身份表示了無盡的質疑和指責:「你怎麼能只是楊過呢?你應該是神鵰俠!」
這大概就是楊過悲劇的根源吧。金庸先生在一九七六年寫下的《神鵰俠侶》後記中說:「《神鵰》企圖通過楊過這個角色,抒寫世間禮法習俗對人心靈和行為的約束。禮法習俗都是暫時性的,但當其存在之時,卻又巨大的社會力量。師生不能結婚的觀念,在現代人心目中當然根本不存在,然而在郭靖、楊過時代卻是天經地義。然而我們今日認為天經地義的許許多多規矩習俗,數百年後是不是也大有可能被人認為毫無疑義呢?」
其實,書中不合世俗理法的又何止師生戀?楊過這個人物的存在,本身就是對秩序世界最大的反叛。
在中國傳統價值觀中,好男兒當是俠肝義膽,一身正氣,或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他應當寬厚,虛心,最好再博聞強識,忠君愛民,並且,他不該被兒女情長擾亂思緒,耽誤了正經事。而楊過這小子,不僅愛扮傻瓜,還一張嘴就罵人家「我是你爸爸」。他不服叔叔嬸嬸(郭靖黃蓉)的教誨,認賊(歐陽鋒)作父,拳打老師父趙志敬,有了小龍女以後還在女人堆里偷心揩油…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成為英雄?
但就像金庸寫郭靖,天資愚鈍卻勤能補拙,小說里要打破的就是主人公高大全的設定。楊過油嘴滑舌,有時也善惡不分,但這只是人常見的一種天性。更何況時勢造人,面對郭芙驕縱欺侮自己,黃蓉偏心壓制自己,郭靖愚鈍誤會自己,全真教狹隘報復自己… 這樣不公平的童年,楊過沒有變成一個陰險小人已是不容易,又怎能要求他以德報怨?
(說實話,楊過的插科打諢不正經,在我看來很可愛,像極了東北人。)
他與小龍女的愛情,如同寶黛相戀,更是俗世中的一股清流。小龍女清修十幾年,是為楊過破了戒。楊過不甘寂寞,但也為小龍女戰勝了自我。他的頑劣,只有她能化解;她的純潔,也只有他才能守護。在酒色財氣的花花世界裡,他們想要的不過是身居古墓,養鴨種樹,生活得簡簡單單。這樣看來,二人不但不懂禮法,亂搞師生戀,還胸無大志,太過「自私」。
而故事寫到這裡,兩個人你眼中是我,我眼中是你,便成了此書的格調:任世間紛紛擾擾,我愛的、念的、相信的、期盼的,與誰都無關,也不會為了什麼而改變。
小說至此功德圓滿,至於第三十三回「風陵夜話」之後的情節,就當真落俗了。有人說金庸因為讀者抗議小龍女之死而鋪墊安排了她復活的情節,如此,那真是和柯南道爾寫福爾摩斯的復活一樣刻意,一樣失格了。
《神鵰》後八回里,楊過面子好大,武林中人人稱他為「神鵰大俠」。他出手救郭襄、救耶律齊、救郭靖夫婦,讓曾經瞧不起他的人全部心服口服,甚至囂張跋扈的郭芙也驚覺自己原來早已「一見楊過誤終身」。我們曾經破衣爛衫的小傻蛋終於成為了個大人物,可是這還有意義嗎?幸好金庸先生在此處匆匆結尾,因為這已經不再是那個叛逆少年的人生故事了。故事重回偉光正的套路,那麼再多的奇技淫巧也食之無味了。喜歡楊過可以理解。因為喜歡楊過而苛責黃蓉甚至苛責郭靖心智就不太成熟了。以前聽過大概是挖土老師的一句話,大意是:對楊過寬容的社會是健康的;對楊過苛責的社會是有問題的;楊過這樣的人成為主流的社會馬上藥丸
事實上一般人都會認為楊過這樣的人更難得吧 ,有血肉卻又能超脫。
他也是金庸先生本人最喜歡的人物,也是他最大的對手古龍最欣賞的武俠人物。
黑楊過的無非有這麼幾點,因為神鵰里光芒四射,幾乎完全掩蓋了郭靖黃蓉的風采。
神鵰里,黃蓉的種種作為卑鄙市儈,所以為了給她洗白,抹黑楊過,甚至把一個三十歲的女人對一個十二歲小孩耍手段,說的冠冕堂皇。
還有就是,楊過是個很驕傲的人,楊過是個不隨波逐流的人,楊過也是一個不願意去妥協的人。
事實上,這樣的人才是對的,但是在中國,有很多人被同化掉了,認為這樣的人反而是異類。
知乎挺要人失望,我以為黑能夠黑出新意,實際上都是斷章取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武俠最大義的東西,楊過有。
用情專一,至死不渝。武俠小說最真摯的愛情,楊過有。
武俠小說男主角,常常背負血海深仇,而他受難的父母家人,多是忠良,再不濟也是無辜受害,出身正,苦大仇深。——最典型的是袁承志,是袁崇煥的兒子。
金庸武俠的主角,出身奇特有三個,抗遼抗了半輩子的遼人蕭峰,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韋小寶,另外就是楊過,他的老爸楊康,幾乎違背了武俠世界裡所有的道義認賊作父、賣國求榮、始亂終棄、背信棄義。。。有這樣一個爹,楊過最後成了一個好人,更顯珍貴。
著重要說的是楊過的強,在武功這個領域,我喜歡學網上很流行的方式稱他「過神」。
楊過的武力值,電視劇表現的很奇怪,我之前寫過一個答案:
鏈接:金庸小說中有哪些人物形象被影視形象給扭曲了? - 彭輦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楊過也被電視劇歪了的。但這種歪不是醜化。
按照原著中的描寫,楊過的帥,是古天樂完美詮釋的,而斷右臂情節只有黃曉明版做對了。
至於武功。。。。。。
楊過得到獨孤求敗劍冢之前是古墓派和九陰真經的風格,技術流,技巧第一、功力第二。
但是劍冢章節之後,過神轉型了好吧。
雖然獨孤求敗毫無疑問是技術流(比如笑傲江湖裡獨孤九劍可以內力全無依舊裝逼),但是,獨孤求敗的傳承是經過神鵰完成的,楊過沒得到具體的心法,沒得到什麼圖鑑,只有一隻大雕每天教給過神練力氣,吃蛇膽。
有人總結過,楊過的功力如果按「年」來衡量……
在寒冰床上練功2年,等於常人練功 20 年
在瀑布中練功2個月,等於常人練功20年
在海潮中練功16年,等於常人練功 160年
俠客行里白自在偶獲蛇血蛇膽,功力增了60年
而楊過一天就吃一個蛇膽,
一個月的時間共增了30*60=1800年的功力
黯然狀態下,過神功力暴漲一倍
所以黯然狀態的過神共有4000年的功力。
雖然這種說法很誇張,但是原著里神鵰大俠時期楊過打人完全沒有纏鬥,都是一招制敵,包括最後和金輪法王的決戰都是開啟黯然狀態秒殺。這裡過神因為和龍女重逢喜悅,失去了黯然銷魂的buff,加之郭襄被俘成為掣肘,落了下風,法王已經穩操勝券,馬上要幹掉楊過了,楊過想到生死分離,黯然狀態回歸。。。拖泥帶水、魂不守舍、倒行逆施、若有所失、行屍走肉,五招反殺。
so,楊過被封為「神鵰大俠」時,打架往往都是一力降十會和唯快不破,我腦海里浮現的是超人打拳王泰森,超人打李小龍這種畫面。
這也符合玄鐵劍的描述——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而不是電視劇里,古天樂單手扶著鼻子,冥想刷好cd放大招。
這也是為啥給郭襄過生日的時候,東邪和過神同時用彈指神通狙擊霍都,過神的小石子無論射程射速還有威力都強於多練了幾十年武功的黃老邪。
這也是為啥,到了倚天屠龍時期,江湖上基本沒了楊過小龍女的傳說。
太強了所以歸隱了,不然續集沒法寫。難道寫破碎虛空嘛?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後期裝備成型屬性點爆滿,就是用最簡單的對A碾壓你!
這個答案有些調侃的意思,但仔細比較,楊過真的是低調的金庸武俠最強者。
不娶何撩
草草掃了一眼答案,還有人因為楊過黑黃蓉的,這是要用對比來塑造人物性格,讀了這麼多金庸先生的書,這都看不出來,還因為一個人物黑另一個人物也是∠( ? 」∠)_
談一下我眼中的楊過吧,僅代表個人觀點。簡單交代一下背景,我只讀書不看劇,我認為書中意味宣傳劇中深長。
楊過這一生大概分幾個時期
少年從遇到郭靖到拜師古墓,這一段較為出彩的人物性格塑造就是受到郭芙和武氏二兄弟欺負,反抗全真教師傅(叫什麼忘了)童年時期處於單親家庭,穆念慈的倔強性格對其造成一定影響。在初期武功低微,又沒人照顧,猜疑,孤獨(對,這裡不能用孤傲),倔強,總之是缺愛的綜合表現。 遇到郭靖,拜師黃蓉,黃蓉這個人仔細讀讀射鵰後半段就知道她人品不錯的,只不過楊康人品確實渣,而黃蓉一心為郭靖著想,所以金庸很巧妙的藉助黃蓉幫助楊過塑造性格。楊過逃出全真,遇到孫婆婆(應該是姓孫,總之帶大小龍女那位),初時小龍女並不收楊過,孫婆婆帶楊過去全真教,孫婆婆的死讓楊過感受到了確確實實的愛,來自長輩的愛,然後才是真正的拜師古墓,性格之中猜忌成份因為孫婆婆而略減。真的是略減,不然不會發生絕情谷事件。
楊過斷臂,遇見神鵰,得到獨孤求敗玄鐵重劍(後來斷了鑄成倚天屠龍)算是跟著神鵰學了一些獨孤的劍法,這時候是狂的表現,全真山頂救小龍女,一劍揚名(硬是逼退金輪迴去苦練龍象般若拳,而且金輪學成歸來依然打不過黯然銷魂過)此時狂意狂名初現。以前武功不好,狂不起來。
楊過邪意與黃老邪的意味有一些不一樣,我之前有寫過對於黃老邪和柯震惡的看法,這裡不贅述,楊過邪缺遵守武林大道(擊斃蒙古國王),在我印象里唯一稱為邪的是與小龍女結婚,而黃老邪就全憑自己喜好,憑這一點喜歡楊過,那就是喜歡得很,有沒有拜把子忘了。
楊過性格里的孤傲約等於黯然銷魂,壯年時期40來歲,內功外功也是天下名列前茅,此時本事又大,年紀也打,收起玄鐵重劍之狂,轉而內斂,這裡我認為和小時侯性格塑造有關,他的孤單本來就佔了很多,所以後來和小龍女又回古墓隱居。他一生動真情之人寥寥可數,郭襄甚至都不算。動情雖遷,確是最深。
在我看來 楊過性格 4孤 1狂 1邪 4情
文末再說一句,僅代表個人看法,我支持你們寫出自己的看法,但不要指責我的理解。
悲劇人物,一如韋小寶,蕭峰。
楊過的性格偏激,至情至性,自卑,不受禮教約束。標準從小缺愛的單親家庭小孩性格。
事實上在中國傳統主流忠孝體系下這種人通常不會被認為是好人,在現實中是很容易被孤立起來的,太過特立獨行會讓周邊的人產生一種自卑害怕的情緒,晉而被排擠。
這點你從他的經歷就看的出來 ,全真教的道士黃蓉等等主流人士排擠他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的朋友或者認同他的也大多是些不容於社會或者天性不羈的人,其實小龍女也是這種人,一樣的視主流世俗體系如無物,只是小龍女常年在古墓不似楊過受過那麼多排擠歧視所以性格中並沒有憤世嫉俗的部分。
所以翻遍整部書,神鵰的主流體系下除了他的郭伯伯之外幾乎沒有人真正願意接納他,願意去了解他,所以自然的他追求的也絕對不是那個主流社會體系下的所謂成功,也許是他的自卑情緒也許是對郭靖人格魅力的認同,某些時候他又極力的想去融入,想要獲得認同,這正是他一生悲劇的來源。
正如開篇郭靖和歐陽峰的對打,這是作者對主角人生的一種隱喻。郭靖是世俗價值觀對他的影響。歐陽峰則是他本體的意識。就如同他認同郭靖但歐陽峰是他的爸爸,一是外因一是本心 。
而洪七公正是郭靖這種價值觀的延續。最後在華山和歐陽峰的打鬥,其實是楊過心中價值觀的鬥爭。最後終究是作者透過楊過之口說出或者選擇了勝利者。這既是楊過自身的無奈 ,也是對客觀世俗的妥協。
於是乎就有了那16年的枯等,有了之後外表克製冷靜內心傲嬌如火近似精神分裂的神鵰大俠。他努力的想去融入,努力的去做一個世俗意義的大俠,哪怕一切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他16年後的崖邊一躍,幾乎已是必然,這代表了他對世俗的徹底絕望,一出宿命式的悲劇,所以故事到此實際已經完結了,而之後作者在讀者的要求下安排的那個16年後相遇的爛俗結局不僅荒誕感十足,也呼應了這種悲劇,即使是寫書的作者也不可避免的對世俗妥協。
如果從頭再來,天下五絕的威名遠揚,擊退蒙哥的國士無雙,打敗金輪法王的絕世武功,這些又算得了什麼。
夢醒了,終不過活死人墓中一句幽幽的過兒。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神鵰俠侶里的程英?
※金庸為什麼不挑明過芙線?
※95 年版《神鵰俠侶》是不可超越的經典嗎?
※假如楊過被郭靖真正當作養子,故事會有怎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