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自刎於烏江是否能夠從側面說明他是一個不敢面對失敗的懦夫呢?


看了下項羽粉很多啊。

難道就沒人說說項羽的不是???

項羽這個人,是有人格缺陷的,他的個性有點像張學良,
基本特點:就是個公子哥,沒大志氣,也沒大出息。之所以搞成一番事業基本是命運的安排,最後搞砸了卻是他自己的原因。

公子哥什麼特點??特點就是早年、幼年生活優渥,
項羽的幼年、少年、青年時代過的很爽,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爽的很。
首先家室,楚國貴族,根本不擔心錢的問題,
再看項羽相貌,身高拔眾,力能舉鼎,天日之表,從小就是孩子王,長大了也到哪兒都是頭,手下總有一幫跟班小弟。追求的姑娘更是多到踹都踹不開。

項羽不光物質外形雙豐收,項羽有思想么???
其實是有的,一點思想沒有,那今天也沒人知道他。

小時候項梁教他讀書,他不讀,讀書不過做個酸腐儒生。
項梁又教他練劍習武,他不習,習武不過打2、3個。
於是項梁大喜,教他萬人敵——兵法。

之後歷次戰場上的表現也說明他是個將才,可惜,不是帝王之才。

原因就在這裡,他青少年時代的日子過的太爽了,他在物質世界,他太優秀了。
現在有個心理學定律,叫啥不知道,意思就是人的心理發育年齡是受到外界刺激影響的,
國外根據那些幼年成名的大明星,心理發育往往不健全,表現的很幼稚研究出來的。
在成長階段,如果你日子過的「苦其心志勞其體膚」,那你的心理就會一直生長、成熟,直到你日子過好了,實現自己的那天為止。
相反,如果你成長階段過的衣食無憂,想要啥就有啥,那你的心理發育會停滯,而且一直停滯在幼年階段,表現就是可能其他方面正常,而且一些方面由於受過很好的教育,還更好。但思想卻非常非常幼稚。
這世上窮人最多,所以大家的心理都是比較正常的。
恰恰項羽因為出生過於完美,成長沒受過挫折打擊,順風順水就下來了,所以其心理發育停滯了,一直處於幼稚階段,其不讀書不學劍,要學兵法,不過是孔融的少年只智,只能說他有很好的天賦,可惜,優越的生活把他的天賦毀了。

項羽的心理幼稚有幾個表現,有些還是致命的。

首先:干翻大秦後,項羽不識歷史趨勢,也不顧人民的希望,執意分封諸侯,並自封西楚霸王,要回老家彭城當王去,
大家勸阻,項羽卻說:「富貴不歸鄉里,如衣錦夜行,誰人知之?」
瞧見沒,這就是項大英雄的境界,發財了,不回老家給從小長大的鄉親夥伴們顯擺顯擺,就像穿著super貴的衣服走夜路,誰也看不見咋行?
我們項大英雄,也就這點境界。

人說項羽是英雄,其實他是狗熊
把小孩提腿撕成兩半,這可能是傳說,咱不說了。
他升級當王了,要登壇拜將,但將印刻出來好久了,自己把在手裡翻來覆去的看,把印稜角都摸下去了,都捨不得拿出去給將軍。
韓信就是看到他這點出息,才跑去劉邦陣營的。
但謀略、帝王之術這東西,其實就是個心理成熟度,項羽的心理年齡和劉邦、韓信差好幾個紀元,在他們面前他就是給孩子。

又要把劉邦一家老小綁起來燉肉醬,又來個鴻門宴最後還心一軟沒殺著人,
這種人,不輸還真逆天了。

說白了,項羽輸就輸在,他的成長時代,日子過的實在太好,以至於成年後還沒沒回味,認為那是他一生中過的最爽的日子,所以不顧一切的要恢復幼年時代去。

大家不要把項羽想成一個頂天離地的大英雄,其實項羽在鋼針般的胸毛、舉鼎的身體裡面,是一個賈寶玉,希望全世界都圍著他轉。

在項羽爽並成長著的時候,劉邦幹嘛呢???正盲流狀態四處閑晃呢,飢一頓飽一頓。
韓信幹嘛呢?正寄人籬下,乞食於人呢。

這成長起來,心理堅強度,不用說了吧。

最後項羽自殺也很好解釋,他一輩子的希望,就是功成名就,有錢有權了,回江東給父老鄉親顯擺下去,結果被逼到烏江,要灰頭土臉的回江東去了,對大丈夫來說這也不算啥,但對項羽這種賈寶玉式人才來說,這麼回去太丟人了,丟人到他寧可自殺也不要回去。自殺好啊,面子有了,偉岸的身形有了,留名千古也有了。

項羽不懂得,龍要頂天立地,還要能屈能伸,他那脆弱的小心靈,根本經受不起一次失敗。
===================================
說了這麼多項羽的不是,再說說項羽的優點,
因為小時候優渥的生活,項羽的感情發育比較成熟,愛恨比較清楚,基本上是一個情深意重的人。
從一而終對虞姬,而且相信他的一生,感受到的快樂和幸福,苦大仇深的劉邦、韓信是無法企及的。
(講人情,講孝慈,講夫妻情,都沒問題,但他用人講兄弟情誼,只喜歡用自己的兄弟,不能用有才的外人,失敗的一大原因)
尤其是劉邦,這傢伙雖然意志堅定、心理強大,但感情發育不健全,從他逃難時候,車跑的慢,為了跑脫三次把兒子推下車就能看出來。
====================
總之,如果大夥能夢回秦末,根據這二位的表現,相信你們都會選擇跑到劉二那邊,而不是項大英雄這邊。因為這兩位,對待廣大黎明百姓,可完全是冰火兩重天


項羽自殺並不是不敢面對失敗。
見這條維基詞條中的「利他性自殺」: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AA%E6%9D%80%E8%AE%BA
但項羽烏江自刎也並非完全是「利他性自殺」(雖然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這麼解讀),但多少也有些宿命性自殺的成分在。


看了以上諸位的回答,覺得已經很全面了,不過因為個人還是非常崇拜項羽這位歷史人物的,因此還想再囊括總結一下,順便加註寫個人想法,有不成熟的地方,還請擔待,而且我也說了,只是個人想法。

首先要肯定一點的是,項羽自刎於吳江,絕不是因為懦弱,與之相反,他的自刎,其實是對命運的一種最強大的抗爭。

樓上諸位對項羽自刎烏江,大體上都持以下幾種觀點,」道義「」責任「」失敗「以及」自省「

我想這四點應該可以說已經很全面地概括了項羽自殺的原因,站在我們後世人的角度,這四點要素無疑是相當準確的,但是這也僅僅是站在後世的角度看罷了,如果我們真的能夠身臨其境地去揣測楚霸王勒馬烏江的那一刻,我想,其實我們心裡並不會考慮那麼多。

這就好像一篇文章寫出來之後,我們站在讀者的立場上去解析作者的一字一句,雖然並不能說那些細緻入微的剖析是都是偏頗的,但在七分精準之外,恐怕也還會存在有三分謬誤。

是的,我覺得項羽是來不及考慮那麼多的,因為如果他真的會思前想後進而立地自省的話,那麼他恐怕就不是那個常存在我們後人心中的楚霸王了。

項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通過史記簡短的描述,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表象:生於亂世,成長於一個沒落的貴族世家,少年勇武輕狂,心存大志,起兵之後殺伐謀斷,征戰連連,一生金戈鐵馬罕遇敵手,滅秦後擁立天子,自封霸王,在那個時代幾乎無敵於天下。

內心:驕傲而敏感,性格剛愎自用,做事只執於虛名和自己心中的所謂快意,屬於那種幹了再想的莽夫,甚至說只要不違背自己心中的道義,有些事情即便是幹了都不想。。。

這樣的人,他是不會承認失敗的,也不會甘於失敗,更不會反省自己的過失以及可能對他人造成的影響。

因此對於當時的情況來說,項羽是不會在烏江畔有過多的心理鬥爭的,我想在那一刻,這位西楚霸王心中最多的還是不甘和遺憾吧。

那麼還回到問題本身,這樣一個人,他會是畏懼失敗的么?不會,或者換句話說,他其實根本就不會承認自己失敗了,更不會去想所謂的責任,你說他是在逃避現實也好,說他是一個在最後關頭憤然慨嘆的英雄也罷,總之在他心裡,他仍然是那個破釜沉舟所向披靡的英雄。

因此我才說,他的自盡,其實是一種最壯烈的抗爭。

這種抗爭是從他和虞姬的悲歌開始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闋歌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因此在這裡不多做解釋,總之項羽的意思就是,我靠我是這麼勇猛的一人,可惜上天TMD不幫我——」時不利兮騅不逝「,在此他認定,自己現在的處境是因為上天不垂憐他,而並非是自己的過錯。

唱完歌后他帶著800多位部下突圍,一直向南而去,身後追了漢軍數千人,到最後他覺得自己跑不了了(項王自度不得脫),就對他的手下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這句話先說自己如何如何牛逼,然後話鋒一轉,」你看現在這個樣子,不是老子不行了,是天不幫我。所以不是我的錯「。由此可見,一直到此時項羽仍然抱有這個觀點——是上天不給力。

項羽是這樣想的,是這樣說的,實際上他也是這樣做的,他的做法是什麼呢?是抗爭。他要證明自己打仗仍然是NO.1。即使到了人困馬乏的地步也仍然無人可及。

因此他又說,」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就算是死了也要向你們證明我很強力——但實際上他根本就不在意自己可能會死,因為就如他自己所說,我這一身武藝,到哪兒都不白給!

說完他就去證明了,證明自己真的做到了,他分兵衝殺了數回,並且親自斬殺了漢軍一員將領。砍完人後,項羽比較爽,於是向屬下炫耀,」何如?「

這簡單兩個字充滿了無盡的狂傲,獨屬於男人的狂傲,也許你會說他很幼稚,但不得不承認這樣一種稚拙的霸氣確實讓人感覺碉堡了。

最後他面對渡船的老者,慨然道;」天要我死,我為什麼還要回去?再說當年我帶著那麼多人渡江西戰,現在沒有一個人能跟著我回來,我自己還有什麼面目回江東!(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從這裡你仍舊可以看出,他先強調的還是「天要亡我」,然後才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受不了自己良心上的譴責,這其實就證明了項羽的想法其實很單純,很率真,他只是不承認自己的失敗,心高氣傲的他並不認為自己真的輸了,但是現在天要滅亡自己,又能怎麼辦呢?而且另一方面他又真的無法面對心中關於道義的拷問,於是他選擇了自殺以謝天下。

這個時候他是不甘的,是遺憾的,甚至可能還有些對上天的憤恨摻雜在裡面。

但是他失敗了么,沒有!他的自盡正是要證明,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打敗項羽,我不輸給面前的任何敵人,我只是輸給了「天」,看到了吧,連死都是我自己選擇的,你們在我面前才是真正的失敗者……

諾,就是這個邏輯。

所以說項羽也只能是個英雄,或者說豪傑,而如果你都不同意的話,至少,這還是個值得讓人尊敬的男人。

雖然說大丈夫能屈能伸,但是項羽心中的尊嚴和理想和驕傲顯然不允許他這麼做。他心中的正道是寧折不彎,堅毅剛正的,所以他才會和厚黑的范增最後分道揚鑣,所以他才會在鴻門宴上放過劉邦,所以他才會相信了劉邦與他平分天下的決定,換句話說,所以他最終才會被張良和劉邦陰了一把,然後,陰溝翻船了。

再看看劉邦,用某網路小說中的一句話「看這位手下都是些什麼人啊,鑽人褲襠的,撿人破鞋的,天下就讓這麼一群人給拿下了,我都覺得憋屈。」

是啊,太憋屈了,不過歷史上卻因此多了位帶有悲劇色彩的英雄供後人憑弔,挺好。

樓上有位朋友說的不錯,項羽並非胸懷天下的領袖,他只是個傾世的將領,他高傲、脆弱、虛榮、尊嚴。有這樣許許多多複雜情緒的人,終究是不能角逐天下的。

他只是照亮那個漆黑亂世的一顆流星,僅此而已。

另外駁斥「常江」的回答——我是項羽的腦殘粉。

最重要的是,他當時跑不了了——(誰說跑不了了,他要想活命不就坐著船跑了么,說句不好聽的,他要真捨得下身邊忠心的護衛和自己的面子,有多少回他都跑了,回到江東之後大小也是股勢力,還用等到烏江邊上?這也就是項羽,要是劉邦,二話不說就上船了。)

其實他早就應該自殺了,在垓下之戰時,他根本已無突圍的可能,——自殺先不說,我就問你,他後來突圍了沒?突出去了沒?「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

「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他要走,太容易了。

身為主帥,按武士道的價值觀,此時最體面的是全隊投降,主帥自裁,——我真不知道你這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武士道的重點在於犧牲,深入點說就是犧牲什麼去完成什麼,要按日本人的做法,應該是全軍自裁,或者說的卑劣一點,對於士兵而言真正的武士道是犧牲自己而保全主將的生命與利益!日本人有時候全軍自儘是因為在必敗的情況下他們要維護屬於天皇的榮譽!

而他選擇了頑抗到底,致士卒生命於不顧也要往回逃,這非常非常的不講究。——我只想說,講究你妹!他走的時候身邊只有願意跟隨和能追隨的,剩下的不管多少,根本就不會再有生命危險,當然,太史公記載之外,如果留下的軍隊又和劉邦幹了一架那就另當別論。

關羽不能降是因為不能丟劉備的臉,那項羽就沒有這個顧慮了,早早降了再自裁,這才是武將霸王應有的氣概。 ——首先,關羽投降過曹操,投降的結果也不是丟了劉備的臉,而是彰顯了忠義。你還真好意思說說項羽沒有這個顧慮了,你怎麼不說投降了之後再反,這才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呢?


補充說明:大多數後世人為什麼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推崇項羽,不斷根據個人的想像去紀念和憑弔他?因為對於我們來說,這其實是一個悲劇英雄的完美化身。而通常來講,一個以悲劇收場的英雄人物,往往會比大團圓的結局更讓人容易產生共鳴。
項羽的事業和愛情都在最頂峰的時候驟然隕落了,只留給後人一片巨大的空白去暢想,而這片空白對於我們來說本身就充滿了各種驚奇,轟轟烈烈的戰爭、纏綿凄艷的愛情,破釜沉舟的勇氣。以一敵百的豪情。
總之他的一生充滿了太多我們現在求而不得的東西,那樣絢爛精彩,滿載著金戈鐵馬,美人名將的一生,任誰都會去憧憬的。
所以我們驚羨,所以我們懷念。
就像一個功成名就的大佬總會懷念起最初陪伴自己的那個女人,絮絮叨叨,憶苦思甜。而大家通常也都喜歡看這樣的畫面。
玩的其實都是這個調調兒。
所以說人吶,就是這樣,總會去感懷自己不曾擁有或不再擁有的情緒……
呃,扯遠了。。。。。


題主的問題是:項羽自刎於烏江是否能夠從側面說明他是一個不敢面對失敗的懦夫呢?
直接回答:不能,這反而說明項羽有英雄氣。
接下來說原因。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劉邦項羽爭天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傳奇。項羽最終戰敗,自刎烏江,更是一段傳奇中的傳奇。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嘆息,認為項羽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所以最終沒有回江東圖謀東山再起,而是選擇了自盡。更有甚者認為項羽這是懦夫的表現。

項羽回江東還能東山再起嗎?他於烏江自刎,是懦夫的表現嗎?


自刎烏江之前,項羽在垓下經歷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大戰。

(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戰前,項羽與劉邦議和於鴻溝,約定彼此退兵,結束爭端。此時,長年累月的戰爭使得雙方都心力交瘁,所以,議和的時候劉邦是認真的,項羽也是認真的。


然而,就在項羽領兵返回大本營的路上,經過張良的攛掇,劉邦反悔了,意識到此時議和,得到的並不是長久的和平,而是長時間的休戰,一旦項羽喘過氣來,戰爭必然會重新開始。於是,劉邦單方面撕毀議和條約,咬住項羽的尾巴,尾隨而上。


項羽暴怒,掉過頭來殺了個回馬槍,劉邦大敗,逃回固陵,深溝高壘,避戰不出,項羽則將固陵圍起來,猛攻猛打。為了解圍,經由張良提議,劉邦命令韓信、彭越、英布迅速趕往主戰場會和,對項羽形成夾擊之勢。


在固陵多逗留一天,被夾擊的危險就大一分。項羽久經陣仗,當然知道這一點。


本來,他可以在劉邦的援軍趕來之前撤回彭城,補充軍用物資,以備再戰。但是他沒有,而是選擇了與在固陵與劉邦僵持。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希望在韓信、彭越和英布趕來之前擊潰劉邦。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就是這個道理,一旦擊潰劉邦,前來援助劉邦的各路援軍就成了一盤散沙。


項羽擅長猛攻,被項羽打怕了的劉邦擅長防守。最終,項羽的如意打算落空了,在固陵僵持許久,他意識擊破固陵無望,於是決定撤退。


然而,這時候他已無法撤往彭城,只能撤往根據地江東,因為南下的韓信太猛,就在他與劉邦對峙於固陵的時候,彭城被韓信攻佔了。


在項羽撤往江東的路上,前來營救劉邦的各路大軍對他形成了合圍之勢。不過所謂的合圍只是一種宏觀的地理概念,並不是說各路漢軍與楚軍近在咫尺。


在韓信抵達之前,劉邦不敢輕舉妄動,而且並不是人人都像韓信那麼猛,比如北上的英布就很難說是項羽的對手。所以,這時候的項羽只要加快南下的速度,擊破英布,仍然有突圍的機會。


然而,到垓下的時候,他停住了。


項羽一生當中,有兩次戰役尤其值得一說,即巨鹿之戰和彭城之戰。在巨鹿,他率領5萬人打敗了章邯的40萬秦軍;在彭城,他率領3萬人擊敗了劉邦的60萬人。此時,他的兵力還有差不多10萬,前來圍困他的敵軍為60萬。僅兵力對比而言,與前兩次大戰相比,這時候他的兵力還是有一定的優勢:前兩次分別為1:8,、1:20,這一次是1:6。


項羽擅長在開闊地帶打猛烈的野戰、遭遇戰,垓下恰恰是一馬平川之地,視野開闊。他想在這裡做最後的努力,發動一次豪賭,就像在巨鹿和彭城那樣,以少勝多,一舉扭轉乾坤。然而,無論是巨鹿之戰還是彭城之戰,他得手的前提都是敵軍防備鬆懈,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論軍事能力,章邯和劉邦都不是他的對手。而這一次,他的對手是韓信,而且劉邦的各路援軍都是有備而來,氣勢洶洶。


因為與劉邦對峙於固陵,項羽喪失了一次捲土重來的機會;因為打算在垓下豪賭,一舉扭轉乾坤,他又一次喪失了東山再起的可能。


垓下之戰,項羽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滅。

如果他沒有在固陵和垓下錯失良機,而是加快撤退速度,把剩餘的有生力量帶回江東,稍微緩一口氣再戰,那麼歷史就可能發生或大或小的改變。然而,歷史沒有假設。在垓下,項羽徹底喪失了捲土重來的籌碼。


垓下戰敗之後,項羽率領殘部800多人突圍,抵達烏江的時候,只剩下了20多人。


當時,烏江邊上有一個老艄公,是他的老鄉,希望帶他過河。項羽拒絕了,他只是讓老艄公帶著追隨他多年的烏騅馬回家鄉,之後帶著20多個隨從掉頭殺回追兵當中力戰,力竭之際拔劍自刎。


毛澤東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經由垓下一戰,劉邦已經把項羽打得一敗塗地,自然不會給項羽喘息之機。可以想像:即使項羽乘船回江東,劉邦也必定會迅速發動渡江戰役南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江東。


項羽的10萬精銳已經在垓下被剿滅,短時間內幾乎沒有重組大軍的可能。即使江東能給他提供一些支持,但是這些支持與劉邦的勢力相比,無異於以卵擊石。簡單地說,回江東,不過是苟延殘喘的垂死掙扎而已。當然,項羽可以投降,可以卑躬屈膝地求劉邦放他一條生路,但是劉邦終究有一天會找個借口弄死他。


所以,項羽自刎烏江並不是心理脆弱,不敢面對失敗。相反,恰恰是他的心理素質足夠強大,敢於面對最終的失敗。這不是懦夫所為,而是英雄氣的表現,自刎烏江只是他衡量形勢之後做出的明智選擇。


古往今來,多少人在風光的時候表現得眼高於頂,跌落到人生低谷的時候又表現得多麼猥瑣,獲得成功固然需要勇氣,但是在失敗之後直面失敗更需要勇氣。


項羽自我了結,自己解脫了;不用把戰火引到老家,江東老鄉不用再受戰火之苦,江東老鄉解脫了;劉邦去一大患,不用再煩惱,得到了天下,也解脫了。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這種格局,這種人生段位,這種氣度,不愧是與劉邦爭過天下的人。

所以,後世讚揚劉邦,讚揚的是他的偉業;讚揚項羽,讚揚的是項羽這個人。

以下,是我的公號的大二維碼。————閱過邊界

http://weixin.qq.com/r/lUwVDafEYPofreNu9xmH (二維碼自動識別)


垓下一敗,已無東山再起之可能
只因從不曾留餘地與己與人
昔日登極,早已將自己推上萬劫不復之險地
群雄環伺,失敗者必將淪為別人的獵物
與其任人宰割,不如引刀一快
非不敢面對也,實自知之明也


人和人的價值觀是不同的,爭論這種問題毫無意義。
比如:
A認為項羽是懦夫,B認為不是,那他們兩人的「認為」只是代表了他們的價值觀而已,與「項羽是不是懦夫」這個問題毫無關係,只能說明項羽在A心中是懦夫,在B心中不是。就算後來的C、D、E、F、G、H……都同意B的看法,那也不能說A的「認為」是錯的。人的價值觀只與閱歷有關,如果讓B~H過一遍A的生活,那他們肯定也會認為項羽是懦夫。

這種問題每個人表一下態就行了,沒有人錯,也沒有人對。樓主一定要個答案的話,那答案就是:你認為他是懦夫,他就是懦夫,你認為他不是,那他就不是。

我覺得項羽是個不折不扣的英雄,表態完畢。


一個部門經營不善,部門經理要出面負責;一家公司經營不善,總經理要出面負責;一個政府出了問題,首腦要出面負責;一個國家出了問題,皇帝要出面負責。出面負責的方式,可以是引咎辭職,也可以是罪己詔,等等。
大楚公司贏了天下,又輸了天下,作為公司的總經理(董事會就當是江東父老吧),總要出來給個說法。加之他性情剛烈,於是很負責任的自刎了。


不是懦弱,而是古人對於世界、歷史發展的認識的局限性,以為一切都是天命決定的事,這樣的觀點對暫時或者將要佔優勢的一方有利,卻給失敗者以一種天然的消極心理,怪不得項羽,不能苛求古人。


項羽是貴族出身,好面子,自尊心強,當年領著江東父老出來打江山,結果最後一敗塗地,自覺無臉見人,所以自殺,後面也有學者稱讚他道:知恥近乎勇!


他中了張良的心理戰術,四面楚歌,他以為楚地淪陷了,事實上,還早得很,如果他真肯過江東,楚國也不會敗得那麼快。


當然不是 為了一個 義 字

項羽自己也說了 江東子弟,無一生還,自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古代人,尤其是俠士,非常講究義。建議結合 二桃殺三士 和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就不難理解項羽的選擇


不覺得。他用生命作為失敗的代價。在那個動不動滅門的時代,這已經是唯一選擇了。

不能用現代人的觀點和眼光去審核歷史人物。


套用以前看過的李瀅浩一個回答的開場白,——你們這些小年輕們真是夠了。


最重要的是,他當時跑不了了。
其實他早就應該自殺了,在垓下之戰時,他根本已無突圍的可能,身為主帥,按武士道的價值觀,此時最體面的是全隊投降,主帥自裁,而他選擇了頑抗到底,致士卒生命於不顧也要往回逃,這非常非常的不講究。
關羽不能降是因為不能丟劉備的臉,那項羽就沒有這個顧慮了,早早降了再自裁,這才是武將霸王應有的氣概。


真是喪心病狂,我「戰神」項羽哪及張公子萬分之一。

項羽者,楚將項燕之孫,貴族遺裔,故其英雄色彩特為濃厚,這種氣質彷彿宿命伴其一生,乃至無法自拔,終於絕無倖免。起兵八載,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喑惡叱吒,千人皆廢,恭敬慈愛,言語嘔嘔,廉節好禮者多歸之。惟其剛愎自用,故深謀大智者多遠之,且不能饒人爵邑,亂世難得死士。

項羽在軍事上可謂英卓,高度機動,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堪比太祖,拿破崙,內線作戰,驅其精銳樓煩騎兵,進行突破戰法,又彷彿漢尼拔,速戰速決,打擊重心,焉然武田上杉。

至於志向,曹操當初不也是只想做個征西將軍么,要說輸在哪裡,無非不會用人,要有曹操十分之一用人得宜,還不打得那慢而少禮的屠狗亭長滿地找牙。


作為項羽大哥的腦殘粉怒答此題。首先給結論,項羽自刎烏江絕非是不敢面對失敗,而是其對現實情況的深刻認知,同時也是對現實不滿的悲憤的體現。項羽其實是個光明磊落的英雄,爭奪天下就用心致力於戰爭,從其在戰爭中的表現看,項羽是一個才華橫溢,英雄蓋世的天才將領,除了韓信,無人能出其右。但是項羽有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懂政治,不會玩政治,或者說他不屑於搞政治,玩陰謀詭計。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項羽的性格本身就是光明磊落,正直無邪。他寧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也不願朝三暮四,翻雲覆雨。另外項羽身在豪門,安樂窩中長大,還不懂得世事無常,人心險惡。最後就是項羽還太年輕,24歲就成了名動天下的霸王,在基層歷練得還不夠。怎麼能斗得過陰險狡詐的劉邦,何況其身邊還有兩個老謀深算的參謀?項羽會害怕面對失敗嗎?我覺得不應該。如果他會害怕,那麼當年他就不會那麼堅決得破釜沉舟,破秦救趙。項羽自殺最根本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的部隊全部被殲滅了,他真正地成為了一個光桿司令,連心愛的虞姬也不能保護,對於爭天下的項羽來說,無疑是最沉重的打擊,他沒有資格再玩這個遊戲了。有人要反駁,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啊?這就是我講的第二個原因。項羽自殺前說,天要亡我,非戰之罪!其實項羽或早或遲已經認識到,他的失敗並非輸在軍事上,而是輸在政治上。回顧整個史記,我們可以清晰的印證項羽的觀點,楚漢之爭四年中,項羽打了很多勝仗,包括著名的彭城之戰,以及反覆的滎陽爭奪戰,如果單純從軍事角度看,劉邦已經輸了N回,但是項羽在整個局勢上卻一直處於下風,最終輸了整盤棋,項羽在齊國的軍隊被韓信擺平時,已經認識到敗局不可避免了。這時候項羽已經回天乏術了,天下謀士盡歸劉邦,軍事上韓信已然不懼項王。項羽無論從軍事還是政治上都翻不出劉邦的手掌心,所以只好自殺!但項羽依舊時我心裡的英雄!曾經去過宿遷的項王故居,爆圖兼秀詩!
項羽
英才天縱少不羈, 棄書學劍恥談兵。
沉舟破釜何懼死, 裂土封王誰來定。
踏破彭城三萬騎, 豪取滎陽笑扛鼎。
廿四成名號霸王, 功虧一簣嘆年輕。

真人演繹項王虞姬絕別詩


不請自來,題主說的項羽的缺點都是有的,不過,說項羽在烏江自刎基於懦弱,我覺得不盡然。

歷史上,近代,也有很多人,因為抑鬱,或者甚至就是清醒著,自殺了,你覺得他們都是在逃避生活么?
有的人,真的有錢,他們可以過很好的生活,生活對於他們而言並不是困難,但他們還是自殺了,
為什麼?
因為絕望,而這種絕望,是基於,你所希望的事情而言,比如,有些人希望世界和平,有些人希望人人平等,有些人希望說真話做實事兒,但是,現實中,人和人不同,你縱然再有能力,改變不了別人,改變不了社會,於是,絕望,
既然,明知道自己的希望不可能達成,那活著的意義,也是徒勞的,死也就變得很無所謂了。
所以,這並不是懦弱,而是選擇。

同理,項羽可以回到江東,但是,他可能認識到,回到了江東,也並不能推翻劉邦,偏安一隅,只是多消耗幾年、十幾年,但早晚還是絕望,乾脆死了算了;
上面是一種思路,當然,我覺得,從項羽來說,他的思路更可能是:
江東子弟,隨我而生,如今殆盡,縱然我隻身返回江東,率江東子弟再起(甚至不需要項羽自己率領,江東子弟會自願擁護項羽,就如同法蘭西擁護拿破崙一樣),也只是增加對江東父老的傷害,我不忍如此。
於是選擇死亡。

是否懦弱,基於選擇的可行性,項羽回到江東,攻不足,守有餘,窮項羽一生,項羽如果回到江東,可能仍然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還是選擇了死亡,所以我覺得並不是懦弱。


是不是不自刎自己渡江回去了又被說成無恥呢。。。
你以成敗為標準論英雄,失敗的總是懦夫


bushidō Samurai
吾 輩 無 一 人 有 評 論 之 資 格
只 能 望 之 項 背-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推薦閱讀:

一直想放屁怎麼辦?
《冰與火之歌》的世界為什麼沒有出現工業革命?
如何評價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大春?
廚藝不好是一種什麼體驗?
你在遊戲里完成的或是看到的最耗時的作品是什麼?

TAG:中國歷史 | 生活 | 人生 | 個人成長 | 項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