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在中國有沒有詩人接近杜甫?文學上,或者思想上?


謝邀
文學史上背了太多「沉鬱頓挫」
昨天看到這個邀請,我想起來了論語里夫子說的一句話,可以形容老杜。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說:「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
老杜的律詩,簡直是近體律詩的精華,戴著鐐銬跳舞,漂亮的不像話!
同時,他詩歌的思想性和厚重性,字字關風雨,句句憂社稷,沒人比得上。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他們是詩歌頂峰的日月,星星是很難與之比肩的。
至於黃魯直等人的江西詩派,以及明清的宗唐、宗杜,不過是學了形、失了神。


謝邀。
從文學造詣上來看,李白、杜甫常被拿來作比較,難分伯仲。宋代蘇辛的文才亦可與李杜媲美。清初文學評論家金聖嘆,把杜甫所作之詩,與屈原的《離騷》、莊周的《莊子》、司馬遷的 《史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王實甫的《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而如此,在歷代的詩人中挖掘出佼佼者,相互比較,如同關公戰秦瓊,並無太多實際意義。
杜甫的偉大,不止於才華。

他曾有過「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的豪邁,也曾「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他有過困於兵荒馬亂之中的失措,「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他也曾在盛世的尾聲中做太平文章。
少年的壯遊四海,青年的舉試不第,在官場的困頓窘迫,歷經喪亂的絕望悲愴,晚年的輾轉多病……五十八年,之於他如此漫長,一個中國文人所能經歷的全部失意,在他的身上頻繁演繹。

然而,一生零落破碎、鬱鬱而終的文人如過江之鯽,杜甫似乎平凡渺小。何以成就萬世之名,在於他不止是文人,亦是詩人;他不僅志在青雲,更心系蒼生。
唯有杜甫,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唯有杜甫,「上感九廟焚,下憫萬民瘡。哭廟灰燼中,鼻酸朝未央。」
居廟堂之上,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思其君。是他一生的寫照。
他在官僚與百姓的夾縫之間掙扎求索,以一個邊緣人的角度,讓後世看到了盛唐背後「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的黎民疾苦。
而他始終不曾動搖的信仰是儒家核心的仁政思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敬身推偽宦,傷世寫真辭。
有此經歷者,無其文才,有此文才者,無其胸懷。這正是杜甫的無可取代之處。


謝邀。

這些天好多人邀我答題,許多問題難度頗大,我也不好意思回答......實在是自慚水平不高,不敢妄作論斷。今天看到這個問題,心中不禁想起年少時的那些想法,便再多答一次。

題主的問題範圍給的很好,談從古至今,談詩人境界。但我還是要說,題主的評判標準給的不太合適。

不管是在文學上,還是思想上,流派都非常之多。詩壇可以說是整個文學界的一個縮影,沒有哪個詩人是不寫文章的,沒有哪首好詩是不能擴充成一整個故事的。既然如此,那層出不窮的流派就早已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有,而且派派都有。

我們都知道,子美先生以其思想之深刻為極,同時文采也不輸任何其他詩人。這兩點是我們對先生推崇最多的。但這就是全部嗎?

至少,個人而言,我喜歡先生,更看重他的人格,他的生活態度,他對待人生的看法,他的真性情。他的文采和思想,是他才華的體現,是他吸引我的首要條件,但那絕對不是全部。

寫實流派中,先生心繫天下百姓,思想可以說在其時代已經是先於任何同輩。先生用字精到,每一句都讓人驚嘆其詩文內涵之深刻。

可論詩作風格,青蓮居士的詩飄逸飛揚,其思想超脫地球,飛向宇宙,直追仙境,誰敢說太白詩句不美呢?若是以浪漫相比,先生的想像力確實是比不上太白了。可那影響我對先生的崇拜嗎?不影響。

論寫作手法,辛棄疾的掉書袋筆法令人咋舌,一句三用典,句句含數意,其文采可以說另有風華,先生在此處又比之不及了。在這一寫法上,先生確實少了些創新的意趣。可那影響先生字字珠璣的美感嗎?不影響。

論才華廣度,蘇子瞻書畫皆聞名天下。詩稱「蘇黃」,其題材之廣,令人咋舌;詞又因豪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散文有名篇《赤壁賦》等流傳於世(不爭論前後)。蘇子瞻還「熱衷生活」,江南名菜「東坡肉」亦借他之名。那是否會證明先生在才華上不如蘇子瞻呢?似乎是有那麼一些。但我大可說先生不著眼於其他,全才雖好,星光未免太過奪目,反而顯得不可愛了。

說了這麼多,我只想向題主證明一點:超越與否,與時代有關,與其生活的文化環境有關,與其追求的夢想有關,因素非常之多。談思想,談文采,細分條目可是太多了,若您非要爭個先後,那必然能找到。完人全才很少,先生必然不是,但那並不影響我們對先生的喜歡。

個人觀點,求同存異。謝絕轉載。


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子美是前身。

手動分割線——————

宋初有個人叫王禹偁(chēng)。

當時詩壇上有白體,西昆體,晚唐體三足鼎立。他是白體詩人中成就很高的一位。白體,即模仿白居易。但他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樂天。他有首詩叫做:

《前賦〈春居雜興〉詩二首,間半歲,不復省視,因長男嘉[礻右]讀杜工部集,見語意頗有相類者,咨於予,且意予竊之也。予喜而作詩,聊以自賀》

現在懶人太多,簡譯一下:

我做了兩首詩,純原創,然後有朋友問我,你是不是洗了杜甫的稿啊。哎呀居然和老杜撞了好開心呢,寫個詩祝賀祝賀(顯擺顯擺)

其中有兩句詩是這樣的:

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子美是前身。

其實吧。他學樂天的時候也學杜甫。就算不是洗了人家的稿,學的多了自然氣骨相近,能到撞詩的程度,也算學到家了。

他是他那個時代最懂杜甫的人。以前推崇杜甫的人都說他能夠「集大成」。綜合了過去作家的各種長處,例如元稹「故工部員外郎社君墓系銘」說:「小大之有所總萃」,「盡得古今之體勢」。而王禹偁呢,他獨具慧眼,居然看出了杜甫「推陳出新」這一點,用了在當時算得很創辟的語言來歌頌杜甫開闢了詩的領域:「子美集開詩世界」。

後來詩學的發展印證了他的觀點。宋詩的敘事性說理性議論性在文學上的源頭基本都得追到杜甫。甚至黃庭堅搞山谷體,點石成金是學杜甫無一字無來歷,大拗大救是學杜甫晚年那些奇詭的平仄韻律。當然他們有他們的訴求,學的也就是皮囊。但是看出老杜真正"開詩世界"價值的,王老先生應該是第一個。

手動分割線——————

王老先生本身其實也很厲害。可以說是宋初第一代大文豪(核心之一。文無第一。)。

第二代是歐陽修(同上)。歐陽修十分仰慕王禹偁,曾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

第三代是蘇東坡(同上)。蘇東坡所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他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他有一篇文叫做《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有這麼一段:

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

記起來了吧。

但其實,他真正的代表作是《小畜集》。

手動分割線——————

我還想說一點。

杜甫是時代的產物。各種天時地利人和。

按國家不幸詩家幸的邏輯。他和陸遊很像的。(當然還有李煜辛棄疾等但陸遊是用生命在作詩啊一個人寫的和全唐詩的量有個一拼)。可惜陸遊沒有他的才華。(寫的多光重複一個騎驢的意像就他么百八十處啊我的天)。

按才華的標準呢,更沒法比了。因為能進文學史的基本都是有才之人啊。文學史可是有取捨的。邊邊角角一個人物都是厲害到不行的角色。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那位,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哲學宗師呢。這還不算邊角。

又要有才華。又要有憂國憂民思想。還要勤奮。還要特別符合儒家的傳統價值觀。還要有十分深刻的人生體驗。每一條我都能舉出好多人。但集合一起,我沒想到。就找個自稱是杜甫轉世的吧。個人覺得應該是覆蓋比例最高的一個。

反正王老先生自己說的,敢期子美是前身嘛。


為什麼有此一問呢?

詩藝的向度太多了。

王維與杜甫怎麼能比較?


您好,您可以假設修改一下自己的問題,世界上,有沒有人真正接近過另一個人?不論文學還是思想,我認為從來沒有。


杜甫是詩人,詩詞歌賦戲曲同屬於文學,也有很多成就很高的,不能比較。


後代作詩的,有很多學杜甫的吧。李白是天馬行空,杜甫雖然也了不起,畢竟有跡可循。


推薦閱讀: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求解?
試以「今天我去食堂,食堂里只有飯和湯」開頭寫一首詩?
杜甫自己都吃不起飯活不起了,國家領導人幾十年都不曾重視他,士不遇,為什麼依然那麼憂國憂民?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最好的翻譯版本是什麼?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一句是不是龔自珍寫的?

TAG:文學 | 思想 | 詩歌 | 社會 | 杜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