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等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會給設計師和藝術家帶來哪些靈感與啟發?


中國有一批新媒介藝術家,前輩張培力,馮夢波,更年輕的有王郁洋,aaajiao,林科,關小,苗穎,陸揚,陳天灼等等,中國新媒體藝術家們的綜合媒介作品比起傳統媒介如雕塑、裝置、攝影等離普羅大眾更遠,國內藝術學術輿論都在熱烈討論「後網路」概念,不少中國策劃人的展覽也開始涉及該主題,相信也間接的推動了藝術市場對這類作品的認知。

對於我來說,品牌的媒介、質感都是不一樣的,傳播環境的深廣度,和觀眾群都與通常的藝術系統有著很大的差異,而作為藝術家去挑戰、觸碰品牌的邊界,對於我,甚至有著更高的挑戰難度和興奮點。因為它更複雜,涉及和企業各個層級的人打交道,需要改變、扭轉他們慣常在商業系統思維中對藝術的認知,這些對於雙方都是挑戰,藝術如何在傳統商業理念邊緣遊走,它是一場藝術與商業的「角力」,而角力的結果,很有可能帶來更為普世的、廣義的理念,「超越」商業與藝術的價值。當我接到這個項目的委任那一刻,我就知道,突破藝術車的自身的歷史,就是我的首要任務。車作為一個物質化的載體,賦予它的表達都是有限的,如何能超越純視覺的、超越美學層面的表達,如何能給予它「靈魂」,給人回味和思考,把當前科技的困惑與讚美都擺在我們時代面前。


AR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體驗,它可以憑空創造出一座幻想虛境,把虛擬世界套入現實,跨時空互動。如今,AR技術已經應用到許多領域,一些藝術家也逐漸把這種先進技術作為傳達藝術理念的手段。比如藝術家曹斐,她剛剛用AR技術創作了BMW的第18輛藝術車。

曹斐的作品一直聚焦於中國城市化進程,以及社會、技術發展為人們帶來的轉變。早在2007年,曹斐在一個虛擬社區遊戲中創建了一座數字城市,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到她的虛擬城市參觀,這讓曹斐對「虛擬現實」產生了興趣。10年後的今天,我們的技術環境發生了深刻改變,AR技術的普及讓「虛擬與現實」的邊界更加模糊,也為曹斐提供了一個恰到好處的表達方式。

曹斐認為,光是意念波動的一種表象,可見與不可見,代表著意念邊際的「有無之間」。利用AR技術帶來的虛擬與現實互動,曹斐創作了一部「看不見的」裝置藝術,她以光為介質,在一輛BMW M6 GT3上創作了一副虛擬畫作,但這幅畫作又可以通過AR技術辨識,構成了對意念邊際「有和無」的追問。

就像AR技術不斷成熟,在我們周圍,無人駕駛、無人生產、人工智慧也日漸普及,或許我們的未來會隨著技術創新步入一個「無人之境」,這是包括AR技術在內的前沿科技帶給曹斐的思考,也是她通過藝術作品傳達的預言,更是BMW對未來以自動駕駛和人工智慧為特徵的數字化未來出行前景的展望。


steam上已經有各種VR建模甚至還有vr做3d動畫的東西, 真心覺得以後所有人都可以做自己的3d動畫。


推薦閱讀:

你所見過哪些 App 的登錄界面簡單而又不失美感?
一份好的設計案,設計費應該怎麼算?
怎樣看待《從天而降的男神設計師,打造出夢幻房子,也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生活》一文?
設計師是自由職業好還是全職工作好?
為什麼客戶都認為自己比設計師更會設計?

TAG:設計師 | 藝術家 | 藝術欣賞 | 虛擬現實VR | 藝術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