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大炮,為啥還抵檔不住滿清的入侵?


因為滿洲的大炮比明朝還多還大還粗。

滿洲畢竟政治工作做得好,實現大炮從零到有的歷史轉折全靠明軍在萊州大力編練的新軍。明廷不惜重金引進技術人才,從澳門招來葡萄牙教官團,在山東萊洲組建火器營。結果吳橋兵變一聲炮響為滿洲送來了烏真超哈(漢八旗),成了滿洲征服關內的主力。這事兒根源引發吳橋兵變的主角孔,耿二部是毛文龍舊部,皮島完了以後被萊洲孫元化部接受,然後你懂的。所以說袁崇煥不愧是滿洲人民的老朋友。

其次是在於滿洲實現了軍事裝備的國產化,明朝還在依賴殖民主義者在澳門的火器製造業輸血時,滿洲已經通過自主研發,局部創新建立了自己的火器製造體系,在之後的大小戰役中,滿洲的火器裝備使用水平都是高過明軍的。

滿洲在戰術上也對火器十分依賴,明軍甚至評價滿洲騎兵低劣,作戰主要靠盾車加火槍這種猥瑣流推進。而且明軍的所謂」憑城用炮」也不都是把大炮架在城牆上,而是經常在城下挖壕設砦,緣城而用。但以明軍的士氣和組織度,這種戰法的下場,你懂的。

使用佛朗機守城的明軍

盾車猥瑣流

車陣

明軍還有一大法寶叫車戰,但這個玩意兒在實戰中似乎也沒有什麼建樹。花錢不少,戰果不多的典型,實戰經常被爆菊。清軍慣用的戰術簡單說就是盾車推到你面前肉搏,突破戰線後幾路包抄你。

清軍入關以後對火炮的使用更加重視,對火器發展與應用起到了積極作用,火器也在歷次外征時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而由於清朝通過歐洲傳教士與歐洲保持著直接的技術交流,鑄炮技術在18世紀中期以前基本能跟歐洲保持比較小的差距。

當然真正能阻擋滿洲的從來不是大炮,而是關寧鐵騎以及和蒙古人的聯盟。這兩點明朝搞不定,啥炮都沒用。


我們讀歷史的,讀到明朝晚年,總覺得中國不太行,滿洲不過是松花江外一個小部落,中國怎會抵禦不住他?我們因這一番憤懣之情,便不免要多責備。其實我們該曉得,像中國這樣大的一個國家而垮了台,當然不是簡單的一回事,我們該就歷史上切實來理會。這並不是說文化衰敗,道德墮落,政府專制黑暗,幾句空洞不著邊際的想像話,便能道出其中之因緣。專就政治講,每一制度,只要推行到兩三百年,總不免出毛病。明代大體上已過了兩三百年的太平日子,無論當初制度怎麼好,也會腐化。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兩三百年的長時間,人們的精神不會始終緊張,維持原裝的。它也會放鬆一下。就拿衛所制度來說,此制度不算得不好,而且明代也憑此建立了輝赫的武功。後來國勢隆盛,四境太平了,兵卒一生不見打仗,他們的精神當然會鬆懈。

而且動員打仗,譬如打滿洲吧,依照制度,要全國平均分調,不是隨便單從某一地方調發的。這說來並不錯。但結果,雲南調五百,四川調一千,他們到北京的路程已相當遠。全國各地的兵卒,幾十萬人集中到中央,早已是全國騷動了。而且他們間風俗、習慣、語言、面貌、都是陌生的。打開武庫,裡面所藏兵器衣裝,不知已是若干年前做好存貯在那裡。拿出來,鐵也銹了,縫的線也爛了。這也不能怪政府,當然不能經常隔三年兩年要做二三十萬套軍裝擺在那裡讓它一次一次霉爛的。縱是今天的美國人,也是臨到不得已,才努力製造軍用飛機的。若沒有蘇聯大敵在前,他也不會造。明代也因於承平積久而軍裝霉爛了。一旦把這些破爛軍裝拿出來分發兵眾,臨時倉促,胖子穿著緊的,瘦子穿著肥的。大家想調換一套稱身的,軍營里,你找我,我找你,也不是件容易事。大多數是勉強馬虎穿上身。臨出發,軍隊照例要祭旗。這當然並不是完全為迷信。現在軍隊出發打仗,也要預先演習,試試槍炮的。從前祭旗的典禮,要殺一頭牛;這批如今日大軍開發前試炮般。據說明代那時,這頭牛就殺不死;為何呢?這因武庫的刀藏得太久了,銹了鈍了,所以殺不死一頭牛。祭旗殺牛用的刀還如此,幾十萬士兵手裡拿的更可想。我們今天卻不能單憑此等事罵中國文化不好,甚至說我們民族已衰老。這是在是因於承平太久,自然把戰鬥生活淡忘了。

我們再看滿洲人,他們戴的帽子,兩邊可以遮下,直從兩耳到頜下,面部只露兩隻眼一張嘴。這因東北氣候冷,放下帽來才可以保護耳朵鼻子,不使凍脫。今天我們穿的馬褂和長袍,這也是當時滿洲的軍裝。為了騎馬方便,長袍一面開叉,騎上馬,還可以把另一面的里襟搭過來,兩條腿都蓋著了。照中國內地人服裝,騎上馬,膝蓋就露出,要受凍,僵了。兩手為要伸出拿馬韁繩,他們的馬蹄袖,正好保護伸出的手指。我們中國的軍隊,有些是雲南人,有些是廣東人,自生以來,也沒見過冰和雪。驟然應調到北京,穿上那些不稱身的舊軍裝,再調到關外,大風一刮,精神殘沮,怎能同滿洲軍隊對陣作戰呢?當時沒有注意到這些,所以一碰上就不行了。當時中國一個總兵官杜松,被滿洲兵一箭射死,就因為他帽子的鐵鏽了,箭頭穿胄而入。總兵官都沒有精良的甲胄,士兵更不用說。這些事,我們粗略讀史是不會知道的。

當時徐光啟在南方,為此事屢上條陳。據他說,我們該從頭練新兵。兵對數量不須多,每個兵都該量著尺寸做軍衣,又要適合著東北關外的氣候。當然刀槍武器也該要新的,又該配合各人的氣力。如是再可談訓練。他把計劃定好,政府也贊成。但戶部拿不出錢,就沒有能照樣辦。我們從這點看,可知一個國家的武裝,物質條件也要緊,我們不能老是拿精神來戰勝強敵啊!但明代大失敗之後,受了教訓,急速改變,那時中國還是能抵抗。不過中央政府垮了台,外面的軍隊也就難以支持了。從前宋代曾有過這樣的爭論,究竟養一匹馬好嗎?還是養二十五個農民好?好像現在說,究竟黃油好,還是大炮好?幾十年的軍裝封在武庫里,全國農民普遍安靜和平地過活,生平沒有見兵革;這樣的日子,也不該過分地咒罵。但一旦邊境闖出亂子來,要他們倉皇跑出關外去,軍裝就是軍隊的生命,我們也不能不承認物質條件之重要。物質條件配不上,單靠精神,那能持久?我們的武力方面,經過幾百年太平,也該會衰落的。突然出來一個滿清,抵不住,也不足為怪。站在歷史立場看,應該有一歷史的說法。所謂歷史的說法,便是根據歷史,把具體事實來說明。我們不要說中國民族衰老了,它的文化不行了,那些空洞話。我們要分析那時的具體事況。換言之,我們要找出歷史材料,來說明當時究竟失敗在哪裡。當然我上面之所說,只是歷史事實中一小節。但總是比較落實的。

摘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因為清朝也有大炮,而且比明朝的還好。
明朝遼東巡撫黎玉田:今奴之火器,勝我十倍


-

後金軍隊中有一「烏真超哈」部,該部裝備六十門後金自鑄的紅衣大炮,在松錦之戰大破明軍,在揚州之戰時也是他們的重炮轟垮了揚州城。

-


明朝的大炮都送給滿清了。明亡的原因太多了,氣候導致糧食減產,皇帝太傻太天真,閹黨亂政監軍,官員不作為,山西奸商為利益資敵,最後可恨的商人代表東林黨主政減商稅加農稅,軍隊衛所基本淪為將領私有使軍隊無戰鬥力


其實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並不是滿族人。滿族人只是趁著中國內亂趁機撿了個便宜。


在明朝末年,遼東被袁崇煥接管之前,明軍對後金(清軍)的戰略還主要以野戰為主。大炮擺在野外,那裝填速度,還未等打幾發,就被衝上來的後金軍給砍了,等袁崇煥守寧遠的時候,明軍才發現,把火炮在城牆上對付後金軍更加的有效。


第一漢人自己反水了。烏真超哈(清)八旗漢軍之滿名。《清史稿·馬光遠傳》:「崇德四年六月,析烏真超哈為八旗,置固山額真四。」《清朝通考》卷七七《職官考》一:「順治十七年,定八旗漢字之官名,議定:烏真超哈,漢字稱為漢軍。」第二,不管是明軍火器還是直到乾隆時期的火器其根本性問題都沒有解決,只能還是採取朱棣的火器陣彌補缺點。另外除了火器,八旗騎兵處境與後勤等等都比被農民兵打殘的明軍厲害。

原文說的是「以物力言,酋鑄百炮而有餘,我鑄十炮而無力「「奴之勢力往昔不當我中國一大縣,每臨陣猶勢相均力相敵也,迄於今而鑄炮造葯十倍於我之神器也」


蘇聯還有大伊萬呢,不照樣解體
內因決定外因


清軍甲午的時候槍炮技術上差么,一樣一潰千里。。。。。。

而且啊,明朝的大炮火繩槍水平,在明金之戰中已經發揮了巨大作用了。

當然不是野戰,是守城。

實際上正是與火炮結合的城池防守的打法,給明軍提供了優勢,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後金的擴展。

不然說實話,在機動野戰上已經被完爆的明朝將敗亡得更快。


推薦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我還沒有看完,但是在書中對與明軍和滿兵之間幾次決定性的勝負及勝負的原因都有詳細的描述和分析。這應該是寫在整本書的附錄部分。
我有看書先看前言後續附錄的惡習,看完這些才會看正文,所以《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我才剛看到第二章。但是如果題主真的對明史感興趣的話,推薦給你來讀,寫的很好。即便是學設計的我,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底蘊,也覺得書絲毫不枯燥,讀來十分有趣,獲益良多。


並不是歷史專業,只是憑自己的感覺寫寫吧。明朝好像主要是以為後期西北的大量天災人禍,造成大量流民,難民,然後是起義軍,輸在了內患。對滿清,關外的防線還是挺強的。

史實為主,這是我四年前看明朝那些事的影響。。。。好吧,歡迎批評指正。


守城有用,野戰不行


看看《大明劫》就知道明朝為什麼弱了。即使清兵不入關,明朝也持續不了多久了。我沒有見過比較好表現八旗軍騎術的電影,不過清初的騎兵的確比一般人想像的厲害,已經是冷兵器時代的單兵能力的巔峰。


古往今來,以弱勝強不勝枚舉。。無非是強國的低潮期,遇見了弱國的高峰期。大明是亡於自己手裡。


滿洲八旗只有12萬人,滅掉明朝地方勢力和各農民起義軍,主要還是依靠吳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這些好獵狗。

你漢人自己離心離德,就別怪滿人趁虛而入。就像抗日戰爭一樣,只圖自保,各自觀望,不團結,還出了大量的漢奸,這個b樣的國家,就別怪日本人入侵。

精誠團結、自立自強才是根本。


推薦閱讀:

諸臣與皇帝如何稱呼張居正?
網路小說《官居一品》作者非常推崇司馬光,稱之為古代政治智慧集大成者,司馬光真的很厲害嗎?
朱元璋是如何向天下人解釋「為什麼前朝無道故我造反有理,但以後若是本朝無道你們也不應該造反」這個悖論的?
怎麼評論姚雪垠的《李自成傳》?
漢武帝劉徹吃蟠桃的時候能想到孫悟空嗎?

TAG:明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滿清 | 中國軍事史 | 中國古代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