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題目寫的是看《西廂記》,而正文寶黛二人看的卻是《會真記》?
大致查了一下,《西廂記》和《會真記》不是一個作者所寫,故事也不一樣,並不是同一本書或者包含關係。第二十三回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題目點出看的是《西廂記》,但是正文寶黛二人看的卻是《會真記》。要是說作者混淆了這兩本書,似乎不大可能。顯然作者知道這兩本書有區別,那他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我個人感覺這個問題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寶黛共讀的肯定是《西廂記》,而且是戲劇的劇本,所以用「出」來計算,林妹妹一頓飯的功夫就看完了「十六齣」,真真是「一目十行」
其實,紅樓夢許多回目和正文都有一定的疏離
例如第三十六回
【庚辰本 己卯本】 綉鴛鴦夢兆絳芸軒 識分定情語梨花院
【楊藏本】 綉鴛鴦驚夢絳芸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
【列藏本 蒙府本 戚序本 】 綉鴛鴦夢兆絳芸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
再比如第五十九回【庚辰本 楊藏本 己卯本 甲辰本 列藏本 蒙府本 戚序本】 柳葉渚邊嗔鶯吒燕 絳雲軒里召將飛符
無論哪個版本,回目中的地點都不算準確,「絳雲軒」是賈寶玉住在賈母處時給自己的屋子起的名字,詳見第八回。這時候寶玉已經住進大觀園的怡紅院,只能理解為寶玉住在哪,哪就是絳雲軒。
第五十二回 各版的回目都是:俏平兒情掩蝦須鐲 勇晴雯病補雀金裘,可是原文中賈母提到:「這叫作『雀金呢』」,同樣一件衣服,只是稱呼略有差異。
類似,第七十六回
【庚辰本 楊藏本 甲辰本 列藏本 蒙府本】 凸碧堂品笛感凄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戚序本】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凸碧堂」的正式名字應該是「凸碧山莊」,「凹晶館」的匾額是「凹晶溪館」,為了對仗工整,做了簡化。
另一個角度看,紅樓夢許多稱呼其實是適應人物塑造。
薛寶釵生日,鳳姐點的那齣戲《劉二當衣》,胡忌先生已經從蒙古車王府曲本中找到了劇本,是《張三借靴》的姊妹篇,原名《叩當》,只是俗稱《劉二當衣》,曹公大概是為了體現鳳姐文化程度不高,所以用的是俗稱。
這麼來看,「西廂記」在回目中,是和「牡丹亭」對應,但是在原文中,為了體現寶玉的文學修養,用了「復古」的唐傳奇原稱《會真記》,平添幾分高雅韻味。
其實我們關注紅樓夢會發現,許多紅學家喜歡用《石頭記》這個原稱,而不是《紅樓夢》,比如周汝昌先生的《石頭記會真》。
再比如紅樓夢中黛玉提到文人,一般都是用「字」「號」稱呼,比如「李商隱」稱為「李義山」,「李白」稱為「李青蓮」,「韋應物」稱為「韋蘇州」,「溫庭筠」稱為「溫八叉」,林妹妹到底是不俗之人。
綜合來看,我認為,寶玉稱《西廂記》為《會真記》,可能和文人的習慣有關!
或者茗煙給二爺帶來的禁書,就是用唐傳奇的名字也未可知。
「那古今小說並那飛燕、合德、武則天、楊貴妃的外傳那傳奇角本買了許多」。
這些書本來就是外傳,何必這麼認真呢?
當然,傳奇《會真記》和戲曲《西廂記》的差別則是另一個角度,也值得探討!
讀的肯定是《西廂記》。
《西廂記》的版本情況也是很複雜的,作者帶入的應該他自己看的版本。很明顯的一點,寶黛讀的《西廂記》是十六齣的,與我們現在通常看的20出的不一樣。
當然,要是鑽牛角尖的話,我們可以猜作者此舉,有暗示悲劇的意味(《會真記》即《鶯鶯傳》,結局是張生拋棄了鶯鶯)。
去查了下資料,在蔣星煜的《西廂記考證》里有這樣一段話,不及做更多查證,算是提供一個視角吧!最後在該作者的另一本書《明刊本西廂記研究》里找到了詳細論述。截圖如下:
PS:日常黑程本
作者就是用「會真記」來指代《西廂記》吧。
就像,如果我想問你有沒有看今年的權游,我也可以說:「你有沒有看今年的冰與火之歌?」
這兩樣不是一個東西,故事也不同,創作者也不同,但是這樣指代大家都懂。
你看的好細啊,我都沒有注意到,當時以為《會真記》就是《西廂記》。
看其中引用的句子,如:「落紅成陣」,「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多愁多病身,傾國傾城貌」,「苗而不秀,是個銀樣蠟槍頭」......這些都是《西廂記》里的。
再加上回目,以及後面文中寫道:「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
還有前面說:「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會真記》只是短篇,不會是一套。又寫到「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齣俱已看完」。
綜合這些線索,他們看的應該是王實甫的《西廂記》。至於為什麼要寫《會真記》,我的猜測是,《西廂記》是禁書,而《會真記》不是,所以套了個《會真記》的馬甲。所以就是《西廂記》而已。
看網上有說借《會真記》故事中張生娶了鶯鶯又休了她,隱喻寶玉娶了寶釵,然後又休了她;借《西廂記》中張生和鶯鶯被第三者插足,隱喻寶黛被寶釵插足。我覺得不大靠譜。因為脂批里寫的也是《會真記》。如果隱喻的話,脂批沒有必要再隱喻了。而且以脂硯齋的口吻,應該會透點底出來吧。
我想這可能是會真記,西廂記,等幾個版本的合集。一套書。都是關於鶯鶯與張生的。
《會真記》應該算早期的《西廂記》吧,只是內容有所修改。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會真記》(又名《鶯鶯傳》)是唐代元稹寫得,後來被元代王實甫拿來改了下順便改了個名,就成了《西廂記》。
蟹幺哇
本人紅迷一枚,但是不會自己分析解讀,不好意思哇~
sorrysorry
樓主你魔怔了。曹老雖然很多地方都有深意,但也不能為了深意而強扯。
硬要說一點的話,就是會真記是唐漢人元稹寫的,西廂記是金、元人改的,難道你覺得曹老要諷刺一下不看胡人改的書么?
大抵不是這樣的,這樣讀紅樓的感覺就像,吃鹿肉那一節,湘雲穿了昭君套,黛玉戲說湘雲,「你們瞧瞧,孫行者來了。」然後有人讀出,孫行者就是猢猻,是漢人胡裝,嘲笑時人。
我感覺曹老這麼這,完全是為了標題的對仗,西廂記對牡丹亭。會真記別名鶯鶯傳 唐朝人寫的 後來元人改編成西廂記
(?.??)呵呵 因為這倆是電視劇改編和原作的關係
推薦閱讀:
※按照曹公雪芹本意,林黛玉的「題帕三絕」後來怎麼樣了,寶玉看到了嗎?
※曹雪芹是滿清包衣家族出生,為什麼會在《紅樓夢》里寫出「故意裝出個小騷韃子樣兒來」的語句?
※《紅樓夢》中賈母為何沒有在自己還健在的時候為寶黛張羅婚事?
※曹雪芹長什麼樣?
※紅樓夢應該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