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修道的动力和乐趣来自哪里?
为了做自己。
自在。
个人很多时候没有对生的渴望,认为寂灭最适合自己。很想就在那个黑暗的空间里,寂灭,然后融于母体(道)。感觉那样是归宿,会温暖。
在情绪低沉,被情感问题影响地怀着死的心沉沉睡下去,却第二天醒了发现自己还活着。
便开导自己,你是希望就那样消散了呢,还是好好修行,变得更强大,涅槃融于道,给予她你的温暖呢。两者相比,更倾向于后者。
于是慢慢恢复自己。在有了这个意识后,又遇见了一位小朋友。遇见了有趣的人,真有趣。
接下来,不断恢复知觉。某日和同学闲聊,她们说,你朋友圈的封面是你小时候呀,小时候和现在的神情都没怎么变。我看了小时候的自己,心想变了好多啊,表面在笑着应和。
到了下午,我看着小时候正笑着的我,想着为什么会有痛苦和黑暗让我成长的念头。以前那样,纯净地温和地成长不好么。好像自己走偏了些。意识到了,便有些开朗。也终于有感觉打坐了。
昨天打坐的时候,很开心。今中午也很开心,感觉只要自己开心了,什么事都很顺畅,很舒服温暖。我按自己的思想和理解面对着一切,真实的自己的想法,觉得世界是温和的,所有的一切的存在都是那么的美妙。
下午的时候,心里渐渐又有了自我否定和怀疑。这两种思想又让自己像是回到了之前的情绪里,之前的认知里。我以普通/一般人的思想衡量自己之前的状态,那时的自己真像别人口中的圣母婊,我的一些行为是否像是白莲花。内心又慢慢地被压抑,正如今日消散的阳光。
可是,我的所做,所思,所想,皆发自内心。我亦能感觉到那束光,想把它扩大,照亮黑暗。我所发愿,愿众生离苦得乐,早日寻得并走上自己的道。确实是,自己想祝福的。
或许自己思想纬度和常人不一样罢了。
师兄说,那就做自己好了。
没有必要纠结于他人的观点。而是,不论在何种环境下,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做自己。
有想要的,虽然本质上看,其实什么也没有。不过,与其做一只沉睡在黑暗里的人,我会更喜欢做一只充满光 微笑着的人吧。
那么,我存在的意义和动力便是如此。因为看见过自己的光,所以,很喜欢。
邪魔君们可能就又要失望了。毕竟,你们已经错过了引导我自灭的时机。而之后,又无能为力。
(′?ω?`)请诸君微笑?
Ps, 好像跑偏了啦啦啦~大概就是今天所感受的,撇开束缚,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和状态活着。自然一切都开阔了许多~~也。。就没啥乐趣和动力之说了(根本就不会思考这些好嘛。。。)
Emmmmm...做自己就好了~?
几年前,我完全处于抱着“了解宇宙生命的奥秘”为目的接触了大乘伪法。那时候我从大乘伪法受益匪浅,最明显的就是对“缘起性空”的直接认知,完全改变了本人看待世界的视角。从那时候起,我便开始有了修行的机缘。
后来由于一直感觉大乘伪法的某些观点有明显的不妥,与观察不符合,但还不敢轻易的反驳。差不多一年前,我注册了知乎的账号,接触到了佛陀教法正法。我发现很多大乘伪法中我认为很多不对劲的观点其实本来就不对劲。于是索性深入经藏——这时候推动我修行的依然是我的好奇心。
几周前,随着对经藏阅读的深入,我建立了佛陀教法的整个体系;另外随着止观方法的纠正,以及对正法的深入认知,我逐渐的观察到了四圣谛中苦谛的核心——五取蕴。对五取蕴的观察让我当下的、不依赖他人而认知到伴随着身心无常生灭而不断集起的苦,这种认知让我畏惧、担忧和恶心身心的存在。形象的说,我认为我的身如同是一段在火中燃烧的柴火被迫的燃烧着;抑或是一坨揣在兜里的大便,而且无法摆脱。由于五取蕴的过患,我彻底的不认为世间有什么真正的快乐而言,虽然我总会由于世间的乐味而堕入无明,但是每当我回想起五取蕴的代价,这种乐味如同油漆的芳香一样:尽管可以带来感官的乐受(而且有时候难以抗拒),但是一旦知道了其中的害处,厌离就会产生。
每当我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我会按照佛陀教法止观:我当下的观察外六处、内六处,当下的观察识在十二处上集起形成触,当下的观察缘于触的形成而集起的受、想,所以我当下的认知到一切无非是现象的集起,一切的集法都是灭法,世间一切的“意义”都荡然无存:知道在看,知道在听,……知道知道本身。世间一切自无始轮回就如此的寂静,由于无明而喧嚣。这种喧嚣即是苦,无明是苦集,寂静是苦灭;便知世间一切,突破缘于世间的乐味而产生的缚结,从而时时刻刻的如实观察,令无明灭尽无余,即苦灭之道。
所以,为了苦的灭尽,为了五取蕴的止息,这是我修行的动力。
我期待在这道题里看到眼前一亮的答案……
年轻的时候很顺,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后来命运就开始画风突变,人生事业跌到低谷,差不多十年时间荡尽了全部财产,欠了看似永远还不起的债务,最关键的是,身体又雪上加霜的出了问题。那个时候才真正明白人活在这个世上很难和命运对抗,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也就是那个时候遇上了佛法。佛法成了我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因为自己已经什么都不剩了,我只能向佛祈求财富,祈求健康,求获得一切我曾经失去的。所以真是有所求才入了佛门,那时学佛的动力就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改变,这个欲求太强烈了,我开始找到了大悲咒,因为听说能治病,就开始每日持诵,后来在网上又查到了藏传师父们发起的普贤行愿品的共修活动,无比殊胜的功德让我痴迷,我跟着发了愿,尽形寿每日持诵。虽然那会并不理解普贤行愿品,可以说看不懂,也不喜欢。但因为贪心,或者自己的缘,勉为其难的逼着自己每天最少诵一遍。就这样每天大悲咒,普贤行愿品,偶尔地藏经,很少时间看看其他佛经。每天就是完成任务,痛苦的坚持着。大概第一年左右,发了往生净土的愿王,后来记不得那年,大概诵2,3年的时候,看了大德开示,净土行人要专注念佛,我心里就想,每天太忙,要不然把大悲咒换成念佛,想着不诵大悲咒,心里突然就难过伤心起来,坚持了两天就受不了了,又把念佛改回了大悲咒,那时我才发现,对大悲咒离不开放不下了。那个时候,每天学佛持诵的动力变了,变成为了完成任务而念,从最开始的为了求治病,求财富,现在没心思求了,就是为了把每天规定的诵完,实在太忙或者心生懈怠,逼着自己第二天或者后面几天都要补上,那个时间生活实在解决不了的事情,会向大悲观世音菩萨求,有求必应,突然自我感觉自己是个修行人了。诵到6,7年,悟到了很多很多事情,想通了很多问题,发现了很多大悲咒和普贤行愿品不可思议的事情,和力量,也重新认识了自己和别人乃至众生并无任何不同的平凡。每天持诵修行的功德,已经不愿意再回向给自己来延续生命或者治病求财了。这么多年每天不断的修行让我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求,从一个凡夫变成自以为的修行者,最后又变回一个凡夫。到现在,修行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动力了,修行和吃饭睡觉一样,不需要任何理由,但每天不能少。
人有元神。 先于天地,合于大道,不生不灭。
一得人身落于后天,如宝珠入秽泥,不得清静。
修道,不过修回个本来真身,法体阳神而已。
所谓羽化飞升,脱壳飞升。不过借脱蛹化蝶以明示。
离此道,非正法,非正教。
合此法,不论种种法脉,名相,都是究竟。
笔者用另一种表达方式传达对修行的交流.....
宇宙是大集体活动。
万物是大集体活动的部份伸延。
人类是大集体活动的部份伸延。
世间无一不是活动。
修,指调整。
行,指运行,包括人类的“思想、语言、执行”活动模式,统称“行”。
道,指原貌。
修行就是调整人类的“思想、语言、执行”活动模式,达致认识身心及大集体活动的原貌。
问:为什么要修行?
答: 因为人类“思想、语言、执行”活动模式,违反了“身心”及“大集体”活动的原貌模式,结果产生了身体的病、精神的病,这种病令身心面对所感知的际遇,产生不能自主的无力感、矛盾,这种感受称之为“苦”。
- 为了摆脱这种苦的感受,就需认识身心及大集体的活动原貌模式,透过一套特定的修练模式,目的去重新认识一切,调整我们的身心运作程式。
- 只要不明白身心及世间的活动模式,这个苦的感觉将会挥之不去,为了“止息”这个苦,首先要“认识这个苦”,及“找出这个苦的根源”。
- 简言之,修行是为了消灭痛苦,得到真实快乐,离苦得乐,相信这个已经是最大的修行动力及乐趣。
- 反之,一切在未明白身心及大集体活动运作模式之前,所得到的快乐只会是短暂,犹如麻醉药一过,痛苦就随即而来。
- 真正快乐并非要攀附于外界任何一件事,而是内心本来具有,重点是要用方法把其呈现出来,所以要修行。
(注:大集体是指大自然,活动的原貌就是道)
修行过程中,从来都没有为世间另定基准,例如不会阻止刷牙,亦不会排斥大便,一切社会上的法律、道德、人伦、规条仍然没有抵触,更不会摒弃世间应该要学习的技能及知识。
换句话说,站世间而言,修行人由于不断觉察身心及世间活动,故此,这类人会显得比较聪明,活得比较快乐,一个真正修行人,理应是一个开心快活人,除非这个人不懂得修行。
修法是为了产生“内乐”,新名词叫“中枢神经兴奋”或“颅内高潮”(不明白者自行脑补)。性快乐是一种内乐,吸毒也是,修法也是。吸毒产生的内乐是性高潮的百倍,而修道的内乐是吸毒的亿万倍,所以佛家叫“极乐”,就是高兴嘞木法木法嘞!
如果你知道这一层,你就可以理解佛教里那些“顿悟”者,为啥能够“抛父弃母、舍妻离子”了,这与吸毒者的表现是一样儿一样儿的。因为一旦产生这种“乐”,世间一切的乐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道法里的丹药,房中术,以及印度尼泊尔的诸多修法门派(包括早期的佛教)时至今日都还有吸食大麻的。这些方法原本是圣人们发现的激发体内“真火”的方法,然后达到“极乐”。打个比方,就像一根火柴和柴堆的关系,火柴是为了点燃柴堆,进而能够得到熊熊大火。但如果你只贪图火柴的那点火焰而忽视了整个柴堆,就误入歧途了。反复地划火柴只能是病态的消耗,加速生命的颓废,永远达不到点燃柴堆熊熊大火的“极乐”状态。
正统道家为什么出家的很少呢?一是因为戒律,不允许出家。文始道里有“四十之前不修道”和“全人近仙”的说法,也就是说人都没做周全,是没有资格去修道的。道家的所有高人都是四十之后才隐居的,老人已经安顿好,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了,即便父母尚在,也可由子女代为尽孝,不至于老人们孤苦无依,妻子愿意随自己去的就一起,不愿意的跟随子女也可以。比如吕洞宾,范蠡,都是带着老婆二人一起归隐的。
更主要的是,道家的导引术讲究“引火归元”。也就是说,你点燃柴堆还不算,还得把他的火焰变小,甚至熄灭。如果把“极乐”称之为阳的话,还需要阴,阴阳平衡才是道家的“虚”,似乐非乐,叫“长乐”(与“极乐”虽是一字之差,意义却是千里之别)。
火堆点着,在道家看来只是功法的一半都不到,更难的是“引火归元”。就比如,把卫星发上天和回收卫星两种技术那样。
所以,道家的思想里,你即便达到了极乐,也没啥牛逼的,更难的在后头,所以也就没人嘚瑟,闹着出家啥的了。
请马克思主义上身
咳咳
接下来是我人生第一个导师对我的教导
我们人一辈子要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在实现个人价值之后
要积极完成社会价值
这样我们整个社会才能进步
我们的人生也是圆满的
为了社会主义而奋斗
修行人难道不是这样?
菩萨为什么要分身千万
普度众生
为什么不少大德乘愿再来
为什么神仙下凡不是吃喝玩乐
而是点化世人
留经传承
为什么下凡是化身英雄
结束乱世
开创太平
为什么?
有个人问我当官不是为了发财当什么官
我是很悲哀的
因为现实是
问这个问题的人
永远也当不上官
也永远不能到足以说是一个官的层次
一县之长没有抱负理想了?一市一省一国呢?
谁还没有理想抱负了
谁当官一开始是为了钱的?
谁告诉你
成仙就是最大的欲望了
愚蠢
凡人的知障
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无知也同样限制了你
什么神通
修行一开始谁是为了神通而修行的
如果有
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就跟当官一样
你们这些凡夫少一点妄想
少一点猜疑
修行会更顺利
我凭什么言语放肆
不拘小节
没有一点神仙的样子
还整天吹过去的牛逼吗
因为真正的我
只是一个三岁婴儿
没有善恶念头
只需要凭感觉就可以判断一切
现在说话的人
只是衍生出来的神识
有一天我死了
清虚就成仙了
我明知道
但我最多抱怨作死一下
因为那种赤子之心
单纯和善良
钟天地之灵秀
得大道之造化
上体天心
下领万民
我化身剑与铠甲
守护我心中的理想与善良
守护天地间的道与存在
这是我存在的意义
宇宙几百亿年才不过是这个纪元的百分之一
余下的世界
将由我来守护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妖魔荡尽 天地悲歌
倘若有人胆敢伤害大道
此生为剑
无限剑制
我凭什么要被别人限制
我只需要做好我自己就行了
我清虚的道
是承担
是奉献
也是牺牲
轮回多少世
我这份执念也从未变过
倘若化身为魔
也要做魔中之魔
焉与尔等啁啾为伍
为了彻底的苦尽,为了真实的快乐。
通过佛法八正道的修习,增长了我的觉知力与明辨力,使我看到当下的心所架构与执持的苦迫和压力,是使我如何没有必要地远离快乐和寂静的原因时,我就会对那些架构与执持失去兴趣,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让它们彻底停止,那就是我让心如何变得自在快乐的方法了。
活着一切皆有可能,死了吹灯拔蜡。真理,掌握在活着的人手里。早晚有一天,领工资变成领退休金,领退休金变成领份子钱,领份子钱变成领纸钱。等你亲朋一个个死去的时候再问自己这个问题,等你自己快死的时候再问自己这个问题,等你死了以后再问自己这个问题。你能活那么久,才知道活那么久干什么。活不了那么久,问那么多干什么。欲生求生,欲死求死,各得其所。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你的疑问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所以才要学长生,到时候你有大把的时间去探究你存在的意义。天地长存,何时有去探究过什么意义。你的一切问题都建立在,人活着非得有意义这一基础上。活着就非要为了什么吗?人各有所好,各得其所,他求名求利未必错,我求逍遥长生未必对,求仁得仁。活着就是活着,死就是死,这就是个过程,不必为什么。有阴阳就有生死,这就是万物演化。存在即存在,什么东西都求个意义,本身就是牛角尖纠结于没有答案的问题上,才是最没有意义的。
道家修行的最终目的,前辈庄子著书开篇明义,逍遥二字。真、至、长生,都在逍遥二字之中。心灵自由,摆脱对外事外物的凭恃,是真;身体和灵魂自由,摆脱对外事外物的凭恃,是至。身体和灵魂自由,摆脱对天地寿命的凭恃,是长生。
但是我们很难达到这样的终极目标,所以下手修行,初步求一个修心养性身体健康,进一步求一个延年益寿的先天境界或者人仙境界,再进一步成就阴神求得自主择胎就舍的机会,更进一步成就鬼仙求一个灵魂不灭。如是达到了这些,才有机会进一步去求真求至求长生求逍遥。
未有成就之前,修行人也不过就是普通人而已,心性好一些、身体好一些的普通人。不应自矜自傲,不必自满自得。
道心皆同,人心各异,求仁得仁,不分高下。我们求道,认为道是正途,别人求名,认为名是真谛。都在大道之内,只要进退不失其度,便没有对错之分。
说到底,最终结论,喜欢、爱好、兴趣!
此清净道为善丈夫之所修行。智者尊重众圣悦可如来称赞。非一切魔魔民。魔使。魔天。大众之所行处。
亦非一切爱着外道。依止诤论行见稠林。趣诸非道路伽耶等之所行处。
亦非一切爱涅槃者之所行处。
何以故。住无为者则于涅槃有所分别。涅槃分别则诸行分别。何以故。涅槃界中超过一切动念分别。尚无无为况有有为。
此道能净一切分别。乃无少有无为分别。宁有一切有为分别。
若于圣道有分别者。则不名为住于圣道。
若断一切动念分别。是则名为住于圣道。住无畏道。住安隐道。住安乐道。
此道能至无老病死忧苦之处。
此道能至无有自性超过性处。
此道能至远离一切性非性处。
此道能至无示现相非色相处。
此道如空遍一切处。能至无上大宫殿中。
如是去者不复退还。便获若干安隐快乐。彼大宫殿不可示现。无诸事相。无少有为。无少无为。已灭有为已舍无为。不与众生有为安乐无为安乐。
无边慧。诸有欣乐有为涅槃。彼尚不求有为安乐。况有能于大宫殿者。
大宫殿中无有施设。清凉寂静故名涅槃。
灭贪瞋痴。断诸随眠。裂爱见网。竭无明流。拔众毒箭。尽不善法。故名涅槃。
远离一切憍慢病疾众苦逼恼。故名涅槃。
非心意识心所所行。故名涅槃。
息诸诤论一切结使乃至法想。故名涅槃。
绝诸意乐意乐所求。亦无分别所分别相。故名涅槃。
无边慧。是为大般涅槃体性。涅槃无边不可宣说。若有所趣则非是道道亦无言不可宣说。
诸菩萨摩诃萨。若以此道趣于涅槃大宫殿时。亦令无量百千众生住于斯道。
见证了各种人心的虚伪、盲然、恐惧、烦恼、痛苦。
自己的内心曾经是那么迷茫、无助、自卑、不安……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不明白自己的人生意义……
被社会潮流,裹挟着冲向欲望之海!
在欲望的暂时满足后,
短暂的快乐,又是无边的空虚,
继续背负着欲望上路,
苦多乐少,心情沉重。
想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获得众人的认同,
努力学习,学儒家的文化,道家的经典……
参加各种潜能开发课程,学习成功学……
发现都是鼓励自己冲向名利场,
有一定的成就后,
除吃、喝、玩、乐、车、房、赌,
再以玩弄(女)人的身心为乐!
难道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却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后来,偶然的机会,
认真读了《心经》,很喜欢。
然后找各种《心经》的解读,
比如元音老人的《心经抉隐》……
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居然还有这样博大精深、通透圆融的智慧境界!
无限的欣喜之后,确定了人生的方向。
从此,陆续读《六祖坛经》,《金刚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地藏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等等,停不下来……
然后在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鸟瞰人生百态,法界庄严,
其乐无穷,其乐融融……
看到法嘉前辈的回复,想试着回答一下。
两年前偶然接触到佛法,深感幸运,后来一直是读经,看古德注解与言论,其间自以为稍稍有点懂佛法,直到突遇横祸。自己这一年多来饱受病苦折磨,几度徘徊生死边缘,众苦逼煎,解脱心切,因为懂点佛学,以为念念佛就可以得救,但是却发现散乱的佛号和妄想中编造出来的空没多大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该心衰心衰,该痛苦痛苦,根本解脱不了,至此明白了死相现前时,自以为是的信解与教理是有多苍白,多无力,真害怕生命到头时那种无力感。
1到最终终极目标的意义在于哪里? 比如最终先天混沌,不生不灭的状态有什么意义
这个终极才是我们本来面目呀,起心动念的时候以为是从“我”而起,其实是把攀缘心错认成了“我”。第一,不到究竟觉就是迷,不觉就是无明,无明生心行,心行生识,识分别出名色,名色从六根入,六根入时生触,触生受,有受便生爱憎,爱憎生取着,一取相便着有,有有就有生,有生就会变老就会死。由此就轮回不休,受苦无量,不到涅槃,就一直生死受苦。第二,这个终极众生都有,它能生万法,能生出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功德,就像一个什么都能变出来的宝贝,在你饿的时候它本来能变出种种美妙的饮食,你却用它变出点泥巴污泥糊弄自己。本来干干净净,非得弄一身臭秽。
就我个人来说动力来源于怕苦呀,还有就是羡慕佛菩萨的德智呀,自己也想息妄想,破无明,竭烦恼,想像佛菩萨一样心无所住的救度众生呀,想成佛道啊。 生活中的这点乐趣保持不住呀,满足欲望娱乐自己的过程中,有些情况会伤害别人呀,会招致苦果呀。追求乐趣会助长贪心呀,退失道心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后天的知识,就是无明,就是轮回造业的根本呀。
啰嗦了半天误会题意了,重新答一下修行的动力来自于想善终,圆满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誓愿。
乐趣嘛,就是感觉自己品德变好了,贪欲少了,德行进步了,更容易感到幸福了,有时候会莫名的快乐起来,感觉很舒服。
精进根像一颗种子发芽,机缘成熟时,它不得不发芽,没有原因。修道的动力只能来自于道本身,除此之外任何其他的动力,只能算是助力,而且很多助力不一定对于“道”有益的。
当然,一开始修道的缘由可以是各种理由,那些理由是在最初修道上路的助推力,修行一段时间后,就应该丢掉,就像火箭升空后要丢掉第一节助推器。这种助力,如果勉强算得上资粮,但肯定算不上加行位。
提到加行位,就不得不提到乐趣,修道会是一种乐趣吗?因为兴趣而修道?不是的,精进根的建立,不依兴趣,不依目的,不依助力,不依正果的希望,不依成佛的愿望,也不依解脱苦,那些个种种依托仅仅是一开始的时候用到的。
轻安,喜乐,现法乐住,那些都是过程伴随的,一如解脱苦的初心或者发愿,都是过程中伴随的。起飞了,一级助推器,二级助推器,都可以扔掉了,依然能平稳地飞行,自然而然地,精进。
信不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求证明什么,也不求什么答案,就是修明白了如何去活着,我佛法道术都不懂,但是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看问题的眼光就不同了,同样是别人借我钱不还,索性当交了学费,认清他的为人了,没必要为了钱让自己烦闷,甚至于动手。
其实真有人这么对我,我年龄也不大,我也怕一冲动惹出祸,不过再仔细想想,那些身外之物,他若要用便去用,他的德行他自己已经向苍天证明了,我若与他斤斤计较岂不是着了道。对我而言,修行就是在修德行,在书中看到一句话,“道德,有德才能修道”,感谢题主所问使我重新找回了自己。
修行的动力来源于知苦欲离。
欲归不生不灭之境,乃因知生灭之苦也。
乐趣来源于离苦。离苦之乐方为大乐。比如麻将。开始输到破产最后赢回到不输不赢,其喜悦之情,比一直赢10000元要高得多,但你实际你没有收益。谢谢邀请……
但是,这个问题没什么答案好给你,每个人修行的目的和乐趣,不是他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共鸣的,也不需要别人来理解。
以前命运驱使着我走到了今天,而今天我自己想要继续走下去,仅此而已。
你若是找不到继续走下去的理由,要么继续寻找,要么就别走了。
以上是从修行本身的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如果从知乎分享知识的角度,别人都说的很好,我也没什么要补充的。
如果真正会操作色界禅,知道什么是正定,将佛陀的八正道教法能有效实践,就会明白佛陀讲的“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结尾是善”的这句话。
动力源于对智慧的追求
乐趣来自于每一点进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