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進口圖書的手感像盜版的一樣?

看過《暮光之城》《追風箏的人》等進口圖書,但手感什麼的就像地攤貨一樣,國外的書都這樣嗎?抑或是出於環保的考慮?


美國的那種六寸小本小說,多數是使用輕型紙(Munken paper)或可回收的再生紙( post-consumer recycled paper)製作。一般認為,輕型紙顏色暗,是因為它木質纖維含量高;而循環再生的紙張中由於木質纖維被反覆加工,會受到一定的損傷,反映在外觀上就是紋理會相對粗糙,色澤偏暗。另一點是這類紙張經常沒有經過銅版紙那種壓光過程,紙質松厚。至於手感么,當然顯得粗糙一些。說個笑話,就類似於當初我們用的散裝衛生紙。

美國人用這種紙張,是因為這種書就是經常要被回收的。去過美國的人可能知道,那些六寸本的小說,多數是行人在街邊書店隨時買隨時看的。這種小說中當然也有《達芬奇密碼》這樣引人入勝的作品,但多數也就是用來打發時間的東西。很多人看完了一本書,隨手也就丟掉了。這種書經常被設計成六寸,也是出於這種隨手買的人群需要便攜能力的考慮。這樣的用書法,自然對廢品回收的要求很高。而且美國人傳統上非常看重森林保護,所以一直在加大再生紙的利用範圍。按照 Wikipedia 的說法,美國已經有一半的用紙是通過再生紙完成的。

反過來,我們國內書籍常用的紙張,則經常是是原木漿紙。首先原木漿含量很高(經常是 80%),觸感結實而挺刮;而且經過複雜的漂白工序,看上去雪白一片,很漂亮。但這種漂亮是用大量的木材砍伐換來的。不過,考慮到我們的書很少是用來設計為看完就丟,這樣的設計也屬合理。事實上,美國人在這個問題上的做法也是類似的:他們的教材一般就會用相對昂貴的紙材印刷,因為美國人的教材壽命都很長,很少用了就丟。

得 @柳如嫿 君建議,說還可以增補一部分關於為什麼國內再生紙使用不夠普及的說明。說起來,這一部分其實不是我熟悉的領域,只是之前做過一點筆記。一併提出來,拋磚引玉吧。

再生紙確實是可以大幅度地減少森林砍伐。我收藏過的中國紙網的數據如下:

出處:誰來培植環保再生紙

每回收一噸廢紙,可生產0.8噸再生紙,相應節約了木材4立方米。每回用一噸廢紙並重新造紙,可節省纖維料約500公斤;燒鹼150公斤,節電360度;省煤350公斤;減少用水120多噸。

但是,我們不能這麼簡單地只看再生紙的好處,也得看成本。生產再生紙和原木漿紙不一樣,最大的區別在於再生紙的生產過程需要更精細的工藝,例如:

  1. 除塵。由於再生紙的原料是廢紙,它需要更多的步驟去除其中的雜質,否則會嚴重影響產品的多項性能。這些雜質包括灰塵、碎石,也包括塑料片、膠質等等。對於前者我們可以通過沉澱過濾,後者則可能需要離心分離。隨後這些紙張還需要通過各種步驟,比如前期的高溫滅菌和後期的漂白等,保證紙張質量。而且這些過程中還得保證紙張纖維的損傷得能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內。
  2. 脫墨。廢紙上往往已經有了大量寫入的內容——鋼筆、圓珠筆、麥克筆,種類千奇百怪。我們肯定不能允許成品再生紙上看到這些痕迹。所以這就引入了第二條:藉助多種化學藥劑去除各種不同成分的墨跡。這種情況在生產原木漿的時候就不會遇到。

所以生產再生紙時,設備和工藝的技術含量比普通紙要求更高。成本自然也不會低。如果不能形成大規模的產能,那麼成本很難下降。但是我國國內的紙業廠家偏偏多是小廠,這就形成了第一個矛盾:產能上不去,成本下不來。成本下不來,設備買不起。成了死循環。如果在設備上工藝上偷工減料,生產出來的產品就難免有瑕疵,比如容易暈墨,強度不夠,容易產生靜電,不夠平整(複印機很看重這個,不然容易卡紙)、亮度差等等。

即使有了完善的設備,還是不夠的。不同的紙張紙質不同,如果簡單地把馬糞紙和銅版紙混在一起,做出來的再生紙品貌不會好到哪裡去。所以另一個問題就此浮現:國內的紙張回收環節。國外的紙張回收是專門的一個分類,可以保證紙張的回收階段能夠將品貌相似的紙張(辦公紙、紙盒、包裝紙)分門別類地回收,節約了再生紙生產廠家的篩選成本。而這恰恰是國內垃圾回收的一大軟肋。沒有好的原料,就很難保證好的生產效能。而國外有一整套的從生產到回收到再利用的產業鏈,這個可比我們先進多了。

所以,再生紙的生產是一個完整的產業問題,單純追究為什麼我們的再生紙工業產能不足,不能只從書本的印刷環節上下功夫。

對紙張生產有興趣的朋友,推薦關注中國紙網:中國紙網-中國造紙行業最權威的紙業門戶網站

參考:
Treecycle Recycled Paper: About Recycling and Recycled Paper
Paper recycling
中國再生紙生存困境:銷不出與買不著
再生紙生產:更新設備 提高技術


小說多是蒙肯紙。環保,輕便。並不廉價。


根據個人經驗補充下,順等行業內部人士分析:小說一類的純文字書紙質的確比不上國內,但是教材一類的銅版紙印刷質量完爆國內。


確實國外很多圖書都是使用再生紙的。

特別是地小人多資源匱乏的泥轟國,很多漫畫特別是雜誌都採用再生紙,初初閱讀或許並不適應。

內地不使用再生紙,除造價和工藝要求度較高外,我覺得還和人的理念有關。不少人還是喜歡看起來潔白如新的紙感,就像樓主提問的一樣,感覺再生紙cheap得像盜版。


國外圖書也分平裝跟精裝,至於你說的這些手感像地攤貨的應該都是平裝書,不過精裝書也好不到哪裡去,有些精裝書還趕不上大天朝的平裝書。主要原因是因為外國書用紙基本上都是出於環保考慮和成本考慮,用的是再生紙張,所以手感不好。


純粹從造紙行業和環保方面說幾句吧。

2013年我國造紙行業廢紙造紙(就是我們說的再生紙了吧)佔比大概45%左右,可能還會稍高一些,剩下的主要是木漿和草漿.當然不管是廢紙造紙還是草木漿,絕大部分都是來自進口,進口依存度相當高。國內再生紙使用應該說普及度已經比較高了,只是多用於瓦楞紙等低級紙。原木漿造紙大部分用來生產高級紙,如食品包裝紙、高級銅版紙等。

當然就印刷品來說,國內有用廢紙造紙也有用原漿造紙的。哪怕是廢紙造紙,其質量其實也差別很大,有些廢紙造紙的紙品其實質量相當不錯。看到有人說再生紙輕薄,其實這個和是不是再生紙沒有太大關係,和造紙工藝有關,也就是紙製品中常說的克重或定量。

所以回到問題,個人覺得還是市場導向的問題,國內偏好於紙質好,印刷精美的書籍,出版商當然就會採用更好的紙。這方面和中國商品過度包裝應該是有同樣原因存在吧。

造紙過程最主要的產污環節就是製漿,廢紙造紙的污染物排放確實要少很多,主要的污染是脫墨廢水。

@陳甫鵃引用的數據嚴格來說不是很準確,或者是幾年前的數據了。按照中國造紙行業的平均標準,每回收一噸廢紙,可生產0.8噸再生紙,相應節約了木材2-2.5立方米。現在造紙有用鹼法也有用氨法,而且規模化企業的鹼回收做的也不錯,燒鹼的用量其實已經大量減少了,具體很難獲得準確數字。現在廢紙造紙的國家標準是20噸水/噸紙,國內技術最先進的大概能做到5噸水/噸紙,而有製漿的全流程造紙的平均水平應該不超過60噸水/噸紙,所以每回收一頓廢紙,大概減少用水50噸吧。


一般教科書和hardcover的期刊不是這樣的,貴得你都欲罷下載而不能。


我覺得還有一個關於用戶體驗的好處:質量輕。同樣厚度的書要比國內的輕很多。再加上可以放進外衣口袋的尺寸,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國外很多人仍然有在地鐵公園閱讀的習慣。


看過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冰與火之歌》系列么?


嘛,既然說到了再生紙質量不好的問題……我忽然想到了一個反例:日本報紙/廁紙!!!那手感真叫順滑,那厚度簡直薄如蟬翼……表面十分光潔平整,使用體驗也是很不錯的。


再生紙環保節能不傷眼


對,而且有些進口書,雖然是小說,聞起來和字典的味兒差不多,誰還能看的下去啊!


其實有個方法辨別。
以前看哈利波特系列發現的。
紙質其實不算「是否盜版」的最關鍵因素,關鍵是裝訂的水平。HP的火焰杯那本就大概15cm+厚,全鐳射不幹膠,就薄薄一層基本上看不見,那書給我蹂躪成什麼樣了,頁都不帶松的


我看飄的時候也是,那個紙質就像地攤貨


證明盜版的都是真愛,因為人家捨得下重本


因為它是漂洋過海而來,受到氣候影響所以受潮了


喜歡國外書籍的輕質紙,粗糙發黃,有大自然的感覺,還有他們的開本小,整體書本輕若無物,放包里、口袋裡,隨後翻。。。,這就是讀書的感覺。
其實中國國內書籍才該用輕質紙,因為,封面太俗,裝幀太土!一旦放書架上,高高低低,薄薄厚厚,字體大大小小,紅紅綠綠,書脊還有印美女的.............馬上就成眼中釘、肉中刺。


推薦閱讀:

想了解道教和修道,有什麼書籍推薦?
現在還有人看鄭淵潔的書嗎?他還能寫出以前那樣的童話嗎?
關於色彩學方面的知識,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書籍或教程?
《冰鑒》是一本怎樣的書?

TAG:書籍 | 圖書裝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