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是從恐龍演變來的嗎?雞肉是恐龍肉嗎?


大部分回答都是扯蛋,雞肉、鴨肉、豬牛羊肉、王八肉、蛇肉、青蛙肉,以及題主所說的恐龍肉,其實都是魚肉,不信請看圖:

……

……

種系發生學很科學,也很時髦,但不能濫用。

在學術討論語境下可以說,蜥形綱包含鳥綱、合弓綱包含哺乳綱,這沒問題,但毫無底線地在任何場合都直接說鳥就是恐龍,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說,全世界的生物都是細菌?


那些莫名其妙的回答什麼回事……
認真說說,按照支序分類學,鳥類屬於一個演化支,被至於鳥翼類--真手盜龍類--近鳥類--彭納盜龍類--手盜龍類--手盜龍形類--暴盜龍類--虛骨龍類--獸腳亞目。
因此毫無疑問雞屬於系統發生學意義上的恐龍,雞肉被視為「恐龍」肉是沒有問題的。
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補充一下 @Freyja Blomqvist 大佬的回答。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為什麼「鳥類是鳥翼類--真手盜龍類--近鳥類--彭納盜龍類--手盜龍類--手盜龍形類--暴盜龍類--虛骨龍類--獸腳亞目的一個演化支」就能推出「鳥是恐龍」這個結論。

原因是,生物分類學上,要求一個分類單元必須是一個「單系群」,說得白話一點,也就是說,必須有一個共同的祖先,而且要包括「最近的」共同祖先的全部後代。

舉個栗子:A演化出了B和C和D,那麼,我們不能把A和B和C分為甲類而把D分為乙類,因為這樣一來,甲類就不包括共同祖先A的所有後代。

那麼,同理,我們來看一看鳥類在恐龍當中的位置:

獸腳亞目之上還有「恐龍總目」,而我們今天所謂的「鳥類」,要從上圖中的「鳥吻類」向下劃很多級,很多個演化支,才能看到它們。所以,如果我們把鳥類單獨划出來,作為一個和除了鳥類之外的恐龍對立的分類,就會導致「恐龍」的定義不是單系群。一般來說,這樣的分類在生物分類學中是不被允許的。

這樣一來,我們也就只能承認:「鳥類是恐龍中的一類」。

所以,雞肉確確實實是一種恐龍肉。

事實上,裸子植物門被拆掉就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因為我們發現被子植物也是裸子植物門的共同祖先的後代,所以我們把裸子植物門拆成四個門:銀杏門、松柏門、蘇鐵門和買麻藤門。假如植物學家也像動物學家一樣,堅持要把裸子植物視為一個分類層級,那麼我們就必須承認:被子植物也是裸子植物。

就像我們承認「鳥是恐龍」一樣。

—————————————————————————————

另外:嚴格要求單系群是親緣分支分類法的規範標準,傳統的林奈氏分類法是沒有此類要求的。因為在林奈的時代,Linnaeus v1.0.0是用看臉(形態學)來分類的,誰長的像就分到一起。舉個大家更熟悉的例子,荷花和睡蓮長的很像,看臉分類就把蓮分到了睡蓮目睡蓮科,但是基於分子生物學根據親緣關係進行分類,就獨立成蓮科,分到山龍眼目。親緣分支分類法主要是古生物學和一些前沿學科在用,一些基礎學科比如動物學就不要求嚴格單系,所以鳥類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獨立於恐龍總目的綱。不過我有個同學是學動物學的古生物愛好者,聽她說永遠都能看見古生物愛好者和動物學學生吵架23333。


通俗語境下,沒什麼問題。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ropoda


系統發生學派的人表示認同這個觀點。「套娃模式就是最好的結果,不服不要玩??(???????)??」


都是細菌肉


是的,但是不要因此就覺得恐龍肉吃起來口感會像雞。決定肉質口感的最重要因素是動物的體型大小,這也是為什麼狗肉和羊肉接近,貓肉與兔肉接近,草泥馬肉和小牛肉接近,而荷蘭豬(豚鼠)肉與雞肉接近的原因。。當然魚類另談。


這個說白了就是一個刻板印象的問題,當我們提到恐龍第一反應就是巨大直立的蜥蜴形象,和雞差別實在很大。

但實際上恐龍是個很大的概念,裡面包含了太多動物,平行對比一下。

所以豬肉就是真獸動物肉?

所以鯽魚肉就是硬骨魚肉?

似乎不太令我們意外,而且再大點:

雞肉就是鳥頸動物肉,雞肉就是主龍肉也不太難接受是吧。

所以一切的關鍵就是人們把恐龍的範圍想小了。

雞肉就是霸王龍肉,這就是絕對錯的,但實際上很多人看到「雞是恐龍」想到的就是這樣。


看了大家的答案,總體來說感覺大家是同意「雞屬於恐龍中的某個分類單元」這個概念,稍微具體一點,可以說是「雞是一種獸腳類恐龍」;當然,獸腳類(theropoda)這個詞也可以被進一步細化成更小更精確的分類單元。如果有了這個共識,我覺得可以繼續接下來的討論。

回到問題本身,按照我自己的解讀,問題中的「雞」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能夠見到吃到的家雞,學名叫做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第一個Gallus是屬名,代表屬這個分類單元,也就是原雞屬,第二個gallus是種加詞,代表種這個分類單元,也就是原雞種,第三個單詞domesticus是拉丁化了的英文單詞domestic,意思是家養的、馴化的,代表亞種。同時,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原雞這個種還有別的亞種,例如G. g. gallus, G. g. jabouillei等等。這樣的一套體系看起來非常的好啊,從林奈老先生那裡用到現在也沒有什麼問題,小到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大到人類自己(Homo sapiens),植物那邊的情況似乎要複雜一點,但是應該也是處於基本可以搞定的情況。然後古生物學家出來了,說咱們找到的那些化石沒有名字啊,這個龍那個龍,這個獸那個獸叫起來搞不清楚啊,來試試這個系統。咦,真牛X,看起來也能用啊!還愣著幹啥,趕緊搞起來啊!於是乎雙名法也被運用到了古生物領域。

--------------------------插入廣告時間-----------------------------------------

有兩位很帥的古生物學家,一位是我前導師,一位是我現導師,在命名恐龍上有自己特殊的技巧。具體就不多說了,業內的應該都知道。

---------------------------廣告結束--------------------------------------------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能夠完全代替雙名法的對生物的命名方法出現,因此大家也就繼續使用下去。當然,這裡我還想說兩點,就是很多古生物愛好者,你們在討論問題,特別是討論恐龍的時候可不可以:

1. 準確的說一個物種。比如你問我傷齒龍聰不聰明,我就要問你是哪個傷齒龍?中國的傷齒龍還是美國的傷齒龍?傷齒龍它就不是一個物種啊,它是一個分類單元,裡面有十幾種已經確認了的物種。

2. 說清楚拉丁學名。拉丁學名是國際公認的命名方法,有一部分恐龍有自己的中文名字,另外一些沒有公認的中文名字,你說這個是你翻譯的,人家認嗎?自己討論沒問題,但是你想交流就應該尊重這個領域的規則。

既然命名的事情搞定了,那下一步就是分類了(命名和分類是兩件很難分開的事情,這裡這樣的順序是為了比較好敘述)。事實上,分類這件事基本上就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比如會動的叫做動物,不會動的叫做植物,後來又發現了還有真菌誒!再後來,卧槽還有細菌啊!再再後來,卧槽還有古細菌啊!等等等等,非常有趣的一部歷史,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詳細了解一下。在1977年的時候,美國微生物學家卡爾·烏斯等人就提出了對生物的三域六界分類系統,分別是細菌域(Bacteria),古菌域(Archaea)和真核域(Eukarya)。細心的同學可能發現這個裡面沒有病毒,也沒有另外一些奇奇怪怪在生命與非生命之間遊走的小東西,那個就不是這裡討論的內容了。

對於我們要討論的雞和恐龍來說,它們屬於真核域(Eukarya)中的動物界(Animalia)中的脊索動物門(Chordata)中的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目前為止看起來一切OK,很多同學對於「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這套分類體系也是相當熟悉,高中生物競賽還要求背出動物界中的20個門(數量一直都有爭議,印象中16到34個的說法都有)。在分類上大家也一直說脊椎動物亞門裡面有七腮鰻綱,魚綱(有的把軟骨魚和硬骨魚分成兩個單獨的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為什麼一個東西(非鳥類恐龍)的後裔(家雞)會存在於兩個同級別的分類單元呢?就好像小明突然發現有一天他的爺爺成了自己的兄弟,那麼過年的時候是不是就要少一筆壓歲錢了呢?

這個時候大家都很苦惱啊,大家想起來杜布贊斯基老爺子說的一句話「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啊!原來如此,原來問題出在我們沒有演化之光啊!那麼問題到底在什麼地方呢,問題在於爬行綱,或者說爬行類這個東西它不是一個單系類群。鳥類是一個單系類群,哺乳類是一個單系類群,也就是說所有鳥類或者所有哺乳類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於是乎,分類學家就開始忙起來了,搞出來一大堆超科,總目,XX型類這樣的東西,一個叫做支序系統學(Cladistics)的學科就誕生了,與此同時,還有系統發育學(Systematics),分類學(Taxonomy)和譜系發生學(Phylogenetics)。這些東西是有區別的,但是說實話,我到現在也還沒有真正搞清楚他們之間的區別(能建樹就好吧)。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大家開始逐漸接受「鳥是恐龍」,也就是一種基於演化的分類學的概念,但同時,傳統的分類單元還在繼續使用,講爬行綱、兩棲綱大家也默認是你想表達的那個意思。

講到這裡,不妨再多扯幾句。一個簡單的問題「What is a species?」。我來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第一天,在systematics課上,分子系統發育學家Rob DeSalle問了這個問題。高中課本是寫的「生殖隔離」是判斷物種的標準,但是顯然有無數的反例,具體的自己搜一下。現在大約有20到30種對於物種的定義,但是對每一種定義都可以找出一大堆反例。因此,在精確定義物種的概念上我們可能才剛剛出發,至於裡面的演化問題,現在也只是有一個大體的框架,還沒有答案的問題遠遠比已經解答的問題要多。

還是回到問題,「雞是恐龍演變來的嗎?」,答案我認為是「是」,嚴格的說法是「家雞(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是非鳥類恐龍(Non-avian dinosaur)中的認為一個類群演化而來的,目前的化石證據認為傷齒龍類(Troodontidae)和馳龍類(Dromaesauridae)是非鳥類恐龍中演化關係上最接近現代鳥類(Aves)的類群」。但你要是這樣子去搞科普,別說幼兒園的小朋友,就是大人也不願意聽啊,好不容易晚上要睡了逛逛知乎或者周末有空去趟博物館放鬆一下,誰樂意聽你這長篇大論。

科普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好像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根基是公理假設,但是有哪個小學一年級教公理?還不是要從一加一學起,等到大學學完了微積分,再回頭看看哦原來這麼十幾年學過來的基礎是公理啊,之後感興趣再去學什麼是公理,黎曼幾何,之後再往後就是數學專業的同學的事情了。大部分的人這輩子根本就不關心,也不需要關心什麼是公理,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對科研人員來說,規範嚴謹的表述是必須的,但是在科普的場合我覺得這樣說沒有問題,如果被科普的人有興趣,咱們可以接著聊。上來就扔概念,一會支序系統學,一會兒系統發育學,一會兒林奈一會兒語言學誰都受不了。

最後回答一下第二個問題,「雞肉是恐龍肉嗎」,可以這樣說,但是沒有太多意義,更多的目的在於吸引眼球吧,誰讓中華美食博大精深呢。就像豬肉是哺乳動物肉沒錯,你去買菜說割兩斤哺乳動物肉,老闆提著刀割你兩斤肉似乎也沒啥問題。我的意思是「雞是不是恐龍」這個問題在演化生物學或者分類學的角度來討論很有意義,但是在美食的角度討論就難免有嘩眾取寵之嫌了。


突然覺得」殺雞給猴看「這句話細思極恐


不在水裡的魚就是我們。


我覺得是的。我每次吃雞爪都會告訴我兒子我吃的是恐龍腳,就是這麼厲害…


第一,雞以及鳥類確實是恐龍演化而來,但是級別不同。
第二,雞是作為鳥綱下面的物種而存在,而恐龍總目則在爬行綱下面,也就是說明學界普遍接受鳥類已經可以單獨作為一綱而存在了,我們都知道綱在目的上一級,所以,你可以說雞是恐龍演化而來,但不能說雞肉就是恐龍肉,因為如果照你的觀點說的話,不管是雞肉恐龍肉人肉其實都是魚肉,因為這些物種都是由魚演化而來


雞的祖先是恐龍。
但雞肉和恐龍肉完全不同。
好比你上了一個妹子或者爺們,你很爽,但你不能說:我上了個猿人,智人,和尼安格特人的混血。


這不是一個純粹的生物學問題;這是一個語言學問題。

「菜花是結球甘藍。捲心菜是結球甘藍。菜花不是捲心菜。」

在現代漢語中,恐龍一詞,不論是在約定俗成的語言使用中,還是在語言標準化定義中,都不包含鳥類。那麼鳥不屬於恐龍。

值得注意的是,演化支Dinosauria/恐龍總目,英語Dinosaur,漢語恐龍,都不是必然相同的概念。鳥類是不是屬於恐龍總目,和鳥類是不是恐龍,是兩個毫無關係的問題。因為從語言使用和標準定義上說,恐龍和恐龍總目成員都不能劃等號。


推薦閱讀:

蚊子為什麼沒有進化出無聲的飛行模式?
我們是如何辨別香和臭的?
人類為什麼沒有進化出「不聽」這種能力?
為什麼大多數貓大便完了要埋起來而狗則不會?
都是從陸地祖先進化而來的海洋動物,為什麼魚龍的尾巴是垂直的,而鯨的尾巴是水平的?

TAG:鳥綱動物 | 進化 | | 恐龍 | 動物分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