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性束髮的時候如果碰到禿頭了怎麼辦?
怎麼辦?怎麼辦?
謝 @徐小疼 邀。
但這問題你邀請我是幾個意思?我可沒有禿髮。
回到這個題主的問題上來,古代男子都要束髮,但如果禿頭怎麼辦?這又分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一直在脫髮,但頭髮好歹還有,那就能束多少就束多少唄。這個情況我們大家其實都非常熟悉一個例子,就是詩聖杜甫,他自己說了「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他說了:我這一頭白頭髮啊,每次用手一撓就掉一大把,現在都幾乎戴不住發簪了。——我們就知道杜甫是一個嚴重的脫髮病患者,但他還是在堅持束髮戴簪的。
還有一種是完全禿頂。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人就放棄治療、破罐子破摔了,所以就是光頭了。
這裡舉過栗子:我大萌朝朱壽大將軍時,有一個彌勒教反賊叫李福達,這貨造反失敗後,就潛伏了起來。潛伏到哪裡呢?潛伏到武定侯郭勛的府上。郭勛是大萌朝勛貴,就是《明英烈》中玉面小霸王郭英的六世孫。李福達潛伏到了他府上,可謂秉承著「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原則,打入了敵人的心臟。可是現實最終是殘酷的,他還是被人給舉報了,興起了大獄。郭勛為了免除自己的罪責,就辯解說那人不是李福達。
這時,有個刑部主事叫唐樞的,上了一本奏摺,反駁郭勛,裡面說:「且福達之形最易辨識,或取驗於頭禿,或證辨於鄉音」,也就是說,李福達的相貌最容易辨認,為什麼呢?他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禿頭。
再舉一個栗子:我大宋朝仁宗慶曆時,呂夷簡罷相,夏悚剛開始被封樞密使,旋即又罷官,用杜衍代替。一時之間,朝廷中眾正盈朝,於是石介大喜過望,就寫了一篇《慶曆聖德詩》來讚美這美好時光,裡面模仿皇帝的口吻寫道:「曰衍汝來,汝予黃髮。事予二紀,毛禿齒豁。心如一兮,率履弗越」,意思就是說「啊,杜衍你過來啊,你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輔佐我,到現在有二十多年,頭髮都禿頂了,牙齒都掉光了,可你對我的忠心還是沒有變啊。」可知這時的杜衍必然是個禿頂老頭。
上述兩個栗子都是一般人,是自暴自棄的,但要是碰上了不一般的人呢?可能覺得自己還有救,還可以再搶救一下。比如王莽。
咱們說王莽之前,先要說古代的一種帽子,叫做幘。幘這種東西,最早出現的時候,就應該是一個布條纏頭一圈,有點象後世的抹額。它出現很早,但一直是下層僕役所戴的。到到漢元帝時,漢元帝額頭有一撮頭髮非常粗壯,估計是戴著帽子都遮不住,弄得元帝很尷尬,他就想了個辦法,在戴帽子之前先戴一個幘,這樣就把頭髮給遮住了。由於皇帝的佩戴,幘很快就流行了起來。
咱們再說王莽,王莽是個禿頭啊,而且我估計禿得很嚴重,肯定是沒辦法束髮的。而且天天光著個禿頭在人跟前晃悠,估計他也嫌丟人。於是他就想了個辦法,在幘的上面,加了一部分,把幘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帽子,後加的這部分就叫做「屋」,《晉書·輿服志》記載:「幘者,古賤人不冠者之服也。漢元帝額有壯發,始引幘服之。王莽頂禿,又加其屋也」。後世則有「王莽禿,幘施屋」的說法。
王莽加了屋的幘是什麼樣子呢?這裡有個圖片大家可以看看:這就是東漢陶俑所戴的幘,是加了屋的,王莽就是用這個來遮蓋自己的禿髮。
全禿就無所謂了,沒全禿的話,湊合著挽個髮髻吧。
明·張路(1464-1538)《聽琴圖》。
右戴方巾男子為伯牙,方巾透明能看見頭頂,似乎髮際線相當高?
明·萬邦治(1502-1572)《醉飲圖》局部
與左上童子、左側男子及下方卧姿男子相比,右上老者頭髮明顯稀疏
明·吳偉(1459-1508)《歌舞圖》
眾人圍觀霍比特少女歌妓李奴奴表演。右上男子頭巾下的髮際線明顯後移。
呵呵,這個我來。
戴頭箍,再在頭箍上加方巾。
《古今俗語集成》有云:
古今幘者,古之卑賤執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元帝額有壯發,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群臣皆隨焉,然尚無巾。如今半幘而已。王莽無發,乃施巾,故里語曰: 王莽禿,幘施屋。
漢元帝額頭有劉海,那時候還不流行空氣劉海,就帶了個頭箍。漢元帝不帶冠的造型大概是這樣的。
王莽這禿頭就沒辦法了,只好在頭箍之上再加方巾,弄得跟屋頂一樣高,然後戴冠。
但是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麼遮掩還是被他們發現了,於是編成了流行歌曲:
在左耳右邊,右耳左邊有一個大頭箍,
頭箍上面頭箍上面有一個小方屋。
方屋裡面,方屋裡面,有一個大光禿,
啊,可愛的大光禿,啊,可愛的大光禿,
我們的皇帝,我們的皇帝,他是一個大光禿。
領會精神。
裹頭巾,見圖。我們雜誌社裡有位大哥就是束髮佩簪,我每次見他都研究他的髮型半天。
我在網上找了一張圖,如有冒犯立即刪除。
古代束髮更多是禮節,如果脫髮了,也會儘力束一下的。
大家也都會體諒的。
就是老了嘛,頭髮實在不夠用了,就帶個帽子咯。
夠明白了吧。
可能是以前平均年齡低,沒等禿頂就死了
嗯,我也看到圖了~戴個巾啊_(:3」∠)_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見下圖:涼拌,哈哈。沒禿光之前還是要束髮。禿頭之後的解決方法可以參照霍老爺的答案。
另外古代有各種各樣的首服(冠,帽,頭巾)。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C%A2%E6%9C%8D%E9%A6%96%E6%9C%8D
打不開可以參見百度百科。。首服_百度百科應該大部分男性無論禿頂或不禿頂都會佩戴吧,不過有的頭巾頭髮沒了也戴不成了2333。
唔,看來是匿名的時候了,不謝
難道古代日本男人的月頭,是因為老男人看不得年輕貌美男子的秀髮,所以乾脆統一剃光前額~
細思恐極
我感覺大部分古代人活不到頭髮禿的特別嚴重的時候。
私以為清朝滿人強制的髮型是因為滿人髮際線高,前額易脫髮,努爾哈赤真是個脫髮愛美的強迫症選手呀:)
戴假髮,然後再束.
想想現代男性雄禿的年齡,我覺得在古代基本已經基本要壽終正寢了吧
古代貴族男子常戴帽子,有一種平頂式帽,到春秋戰國還流行;漢代的「平巾幘」,就是從它發展而來。
中國古代男人在二十歲的時候,會舉行冠禮,既然名為冠禮,這儀式主要內容就是父親或是族中長輩給他戴上一頂帽子。舉行冠禮,意味著這個人已經成人了,可以負起家庭、宗族和國家責任了。要是一個人下定決心在任何場合都不戴帽子,那就意味著他要自絕於社會了。
而且,這帽子也不是隨便戴戴就行,庶民有庶民的戴法 (平民戴不起帽子,以黑巾裹頭,所以庶民就叫「黔首」),官員有官員的戴法,在什麼場合什麼人戴什麼帽子,被國家以近乎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一旦違背,後果難以預計,輕則受頓訓斥,重點罷官免職。
所以,古代男性束髮的時候如果碰到禿頭,戴上帽子就可以了。很多人都會認為戴帽子會導致脫髮,作為一名脫髮諮詢醫生,我在此強調下,脫髮與否跟戴不戴帽子無關。真相是:無論是否戴帽子,毛囊都能夠從頭皮的血液中獲得氧氣,而並非從空氣中獲得氧氣。如果大家有對治療脫髮有疑問,可以通過評論區給我留言,有問必答。
戴帽子
那就不用束髮了呀
推薦閱讀:
※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是孫悟空還是六耳獼猴?
※為什麼曹操不喜歡禰衡?
※三国演义中,郭嘉的事迹有哪些?
※那些流傳甚廣的古代名人智慧小故事,是否真能證明名人的智慧?
※如何客觀公正的評價武則天的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