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反對袁世凱稱帝的原因是?

有人說是不能繼位,我覺得不對勁~


說不能繼位所以不支持一說,完全是潑髒水。如果段公有稱帝之心,袁死後他身為總理,手握陸軍大權,為什麼不稱帝?府院之爭後,辮子軍復辟,他赴京討伐後天下歸心,為什麼不稱帝?而和馮國璋交惡後兩人卻約定同時下野,為什麼當時他不用軍權強行稱帝?

段祺瑞如果真的想稱帝,當時的中國沒有人能制裁他:1918年前,皖系的絕對優勢地位不是其他軍閥可以抗衡的:奉系還在東北原始積累,而直系的將領還都太嫩。段祺瑞由始至終控制政府陸軍兵權,手裡的部隊都是小站練兵一路帶下來的精兵強將。而南方的孫中山、陳炯明之輩,雖號召北伐,反而被桂系軍閥奪了勢力,可以說是名存實亡。

段公為人剛烈,1914年日本奪了青島,段公就提出要拚死一戰。(若不是青島旅順節節退讓,日後恐怕東洋人也沒那麼囂張)之後15年袁世凱暗中與日本交換條件,以簽署二十一條為代價使日本支持他稱帝。而當段公得知二十條的簽署,馬上辭職回家,說明他不願與日本勢力同流合污的決心。
而日後又有一表,26年段公退居天津後,與老對手曹錕同為在野之士。日本勢力請老兩位出山,都是被罵的狗血噴頭而退,可見氣節之堅韌。

所以我覺得段公之所以不稱帝,其一是源於其對共和政府和共和制的忠誠:寧可採取政治手段與政敵同下野,也不願兵戈相見破壞共和。其二是源於其對日本勢力滲透的厭惡,一生都堅定地反對日本勢力。


就政治思想來說,因緣際會,段個人未必不能接受袁稱帝,他到底是從帝制時代過來的人嘛;但段畢竟是大時代里的政治家,他是要正視民意的,所謂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袁並無蓋世之功如拿破崙,對北洋諸將不過以恩義羈縻,一旦稱帝自毀法統,根本沒有和革命黨對抗的道義基礎和堅實的武力後盾,段洞若觀火,自然不會作袁的殉臣。


說不能繼位純屬扯談!段祺瑞雖是行武出身,但是骨子裡卻透露著濃濃的儒家氣質。他有著入則拜相,出則為將的理念。而這樣的人往往不存在稱帝稱統的想法,他只是想成為一個輔佐帝王(總統)的能力將,這個和周總有點相似。如果說他阻止袁稱帝是為了他日後能當上總統,那麼也就不會有黎、徐、馮、曹等人了…


段祺瑞反對袁世凱稱帝就是因為他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對局勢看得比袁世凱清楚,知道稱帝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整個國家陷入困境。 其實當時不僅僅段祺瑞不支持袁世凱, 馮國璋也不支持。 北洋三傑裡面2個都明確不支持, 言論界的驕子梁啟超也是反對袁世凱稱帝。 這種情況下袁世凱還義無反顧的去稱帝只能說作死了。
段祺瑞和梁啟超都屬於只問政體,不問國體的政治家。 所以他執政的時候也沒有想法去稱帝。
段祺瑞也是一位很有風骨的老軍人,日本人想用它的威望來壓服一些國人的時候,他直接拒絕了。
但是這個不代表段祺瑞是個完人,他權利慾望也很強。所以在他執政的時候也發生了安福俱樂部玩賄賂選票, 踹開梁啟超玩一院制, 打壓黎元洪總理天下事的一系列政治鬥爭。

P.S. 提到段祺瑞,就會讓我想鄙視人民大學。
段祺瑞的執政府,一直被人民大學搶佔著,不準公開參觀(雖然可以偷偷進去)。 而且人民大學佔了我也就認了,它還不好好的維護。 大樓前面還算保存的好。後面有些木頭都沒了,玻璃也是壞的。 看得真讓人心痛。


有一個原因樓上很多人都忽略了,那就是當時發生了段祺瑞被其義子羅鳳閣暗殺未遂的事件,幕後主使一般認為是袁克定,這件事也大大傷害了袁段兩家的交情。


哎呀,最起碼的,袁世凱稱帝了,段祺瑞伺候完袁世凱,還得接著此後袁世凱兒子,這輩子,哪怕是子子孫孫,都是給袁家服務了。沒有帝制,最起碼皇帝輪流做,不定哪天就到我家了嘛,哈哈


段公一生堅定地反對日本勢力,為何北洋政府段祺瑞任總理時,向日本大量借款?


稱帝則袁的兒子繼承帝位,總統制則自己還有機會


段後來做執政了不是。袁死後,馮國璋、黎元洪也都做過總統。如果袁是皇帝,先不論於國是否有利,段、馮、黎是肯定做不了總統的。
其實剛開始共和時,當時的民意確實是希望恢復帝制,妓女請願團、乞丐請願團不是開玩笑。但對各地軍閥無益,他們強姦民意,出演了維護共和的好戲。


段乃三造共和之偉人。


背後的徐樹錚!


當時的潮流就是民主共和,段不是逆勢而為之輩。


推薦閱讀:

孔明鎖除了當玩具在歷史上或者生活中還有什麼用途?
諸葛亮掌蜀時期曹魏這邊具體有什麼問題導致諸葛亮能以一州之力數次北伐,曹魏卻只能被動防守?
為什麼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可以打下如此多的土地,超越了歷史上所有人?
如何客觀評價拿破崙三世?
為什麼周幽王不防備犬戎呢?

TAG:歷史 | 中華民國 | 中國近代史 | 袁世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