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可以撐到20世紀才滅亡?

從1840年開始,70年時間基本都不太平。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 捻軍 貴州苗亂 雲南回變 第二次鴉片戰爭 火燒圓明園 璦琿條約 北京條約 塔城條約 陝甘回變
收復新疆 中法戰爭 丁戊奇荒 甲午戰爭 瓜分中國
義和團 八國聯軍
日俄戰爭


陳天華同學不是說的很清楚么:

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
法蘭西,占廣州,窺伺黔桂;
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
新日本,取台灣,再圖福建;
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
這中國,那一點,我還有分? 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
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
壓制我,眾漢人,拱手降洋。

再看中學課本:

談到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妥協:

之前英國靠印度當了世界霸主,有這個榜樣在,大家都想獨佔中國。但列強也都發現,競爭對手也已經在中國搶了不少先手,一旦開打,首先未必搶得到整個中國,其次要在中國富庶省份的新邊界上設置軍隊,布置防線,會花大量的軍費。看上面的圖,當時在中國占最大優勢的是俄國和英國,此前俄國佔了中亞,英國佔了印度,兩國隔著阿富汗的幾個山口對峙,明爭暗鬥,彼此都有點受不了,都不希望在人口密集的省份被迫進入軍事對峙。(上萬英國兵被阿富汗人全殲那次,阿富汗軍隊就有俄國援助)

所以,反正中國四億人口,比印度還多,大家劃分勢力範圍,在對方承認自己勢力範圍的前提下,也允許對方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做點小生意,共同發財也算個不錯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維持大清政府虛弱的統治,不直接佔領是列強的共同利益,所以大清活到了1911年。要不是自己作死練新軍(別指望和列強打),怕是還能混一段時間呢。

具體來說,當時俄國在長城以外的領土佔優勢,英國在長江流域佔優勢,一個面積大,一個人口富庶,都還算滿意。在上海這個各國公用的殖民中心,蘇州河(圖中河流)入黃浦江(右側水域)的核心地段,北面是俄國領事館(向上綠色箭頭),南面是英國領事館(向下綠色箭頭),共同發財,皆大歡喜。當然列強也得承認英國這個世界霸主的相對優勢。英國艦隊巡邏長江,有專門的「長江海軍少將」,控制中國內部水道。

當然了,帝國主義也希望能通過一次突襲佔領整個中國,在其他對手反應過來之前搞定,獨享殖民地利益。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來之前,帝國主義也有自己的難處——火力和陸地機動性不可兼顧。越是強大的武器,如重炮、機槍,越難以迅速投放戰場——不是運輸緩慢,就是需要連續的後勤補給。所以,征服中國必定是一場漫長的戰鬥,無法通過閃電戰完成。而在接下來的佔領中,分散的侵略軍一定會被人數佔優勢的輕武器游擊隊圍攻——其他帝國主義會給輕武器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及時給一線部隊提供重火力,如果不能給每個殖民據點及時提供彈藥,佔領會成為耗資巨大的行為。

簡單地說,就是帝國主義雖然強大,但在互相牽制的情況下,野心要受到技術能力的限制。在卡車普及到軍隊之前,帝國主義不會輕易動佔領全中國的心思。而一旦卡車普及後,哪怕是日本這種二等內燃機帝國主義,也會琢磨著「三個月滅亡中國」。雖然在其他強權(蘇聯美國)的支持下,日本的山寨閃電戰沒有完全成功,但30年代的中國軍隊的確感受到了卡車帝國主義的恐怖——圍攻任何一個日軍小單位,卡車都會迅速帶著援軍、重機槍和迫擊炮來救,整個抗戰中國未能殲滅一個日軍師團。日本因此成為最接近於佔領全中國的帝國主義。

(看圖中的車型,1931年日軍要抽調國內民用汽車才能組成摩托化編隊,所以30年代後期才全面侵華)

從抗日戰爭回溯四十年時間,1910年美國汽車工業才剛剛起步,1914年世界大戰,法國靠動員巴黎出租汽車才完成了史上第一次摩托化行軍,這時的帝國主義在本土組織內燃機編隊都很勉強,當然不可能在遙遠的中國派出卡車編隊。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於相互牽制和技術能力不足以速戰速決,蒸汽帝國主義並沒有能力獨佔中國,也無法在競爭對手反應過來之前搶佔中國,寧願維持清朝的名義統一。清朝因此混到了20世紀。

相關回答:

抗日戰爭時期 共產黨在敵後牽制80%敵軍是真的嗎? -馬前卒的回答 -知乎

47年中央敢於在西北和胡宗南兜圈子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 馬前卒的回答

歷史上有哪些當時看起來在下很大盤棋,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的事? - 知乎


成在士紳,敗在新政。

如果對清朝歷史有些微了解,都會驚嘆於這個朝代的多變性:滿洲-清初、盛清以及晚清的差別幾乎像是三個不同的朝代一樣。

如果考慮到幾十年前滿洲還處在部族狀態,那麼應該說清朝的建政是驚人的成功,滿清皇帝成功的把握住了古代帝制中國的核心問題——君主如何通過官僚機構去管理一個龐大的帝國——並且交出了高分的答卷。(如果考慮到清朝做了邊疆統治的附加題,那麼得分就更高了)

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官僚系統的末梢,也就是基層行政,如果我們注意到,中國的縣級行政單位數量從唐到清之間始終穩定在一千到一千五百個這樣的數量,而在此期間中國的人口翻了好幾番,我們就不難明白基層行政是多麼棘手的問題了。而一旦基層行政失敗,王朝就會與它的人口、土地與糧食隔絕開來。

在晚期帝制中國,基層行政的威脅主要來自士紳,雖然士農工商四民的提法有千年的歷史,但我們印象的那個中國士紳社會,大抵上是明中葉理學、科舉和地方宗族結合的產物。在晚明時期,士紳已經成為了極其強大的社會力量,士紳的免稅特權使他們天然成為了農民的「庇護人」,一旦農民土地被計入士紳名下,政府就無法收稅了。

清朝作為入主王朝,它的統治是不依賴於士紳的,所以它有能力整頓士紳問題。它有多麼成功呢?看看江南士人多恨清朝就知道了。另一方面,通過火耗歸公,也最低程度上保障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至少在一個前現代的視野下,清朝已經做到了極致。

可是清朝正在面對一個新的世界。

題目用了1840作為一個起點,但其實就中國近代史的脈絡來看,1840實在不是一個多麼重要的年份,它更多是作為一個民族主義記憶的標杆矗立在那裡。對於中國來說,變化始於乾隆末年。高產作物的引進已經讓清帝國的人口膨脹到亘古未有的地步,四億的人口數字足以讓整個傳統中國的治理知識失效。

從1800年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改變:軍機處體制的正規化;政府開支的削減,士紳權力的擴大;通過徵募鄉勇,籌辦團練來應對白蓮教起義;包世臣、洪亮吉、魏源經世思潮的興起。清朝對於19世紀新局勢的總體思路是收斂它的集權政治,增加統治的彈性。

這個思路並不是大部分後來者所期待的,21世紀的網民可能希望清帝國強化集權,大刀闊斧改革為一個現代國家。但我們應該明白,清政府面前並沒有一個走入現代的藍圖,或者說,就算到了清末甚至現在,也沒有人知道一個政府到底應該做什麼才能走入現代(至少在冷戰期間,美蘇都拿著自己的藍圖糟蹋了不少國家)。或許日本是個好老師?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一年鬧幾十場農民暴動,要是在四億人的大清複製這個,十個愛新覺羅皇室也不夠殺。

不集權,至少能少犯錯,也至少讓清政府挺過了太平天國戰爭。稍微出點差錯,中國在1860年左右變成個三四塊是完全可能的。為了挺過危機,清政府只能放手下放權力,讓士紳自辦團練自籌軍餉。下放權力給士紳是飲鴆止渴,但至少避免了渴死。(有些王朝,每天把鴆毒當白開水喝,結果最後要渴死了的關口卻又不喝了。對,就是清朝前面那個。)

清朝相較之前那些下放權力的王朝又有個優勢,它有關稅這項額外的收入,保證了中央的財政不至於太窘迫。其實如果只是想苟延殘喘,清朝完全可以續得更久,有哪個外敵要真的滅亡清朝呢?而革命黨只是笑話而已。

說來諷刺的是,導致清朝滅亡的恰恰是清朝開始急著搞近代化了:大辦新政,中央財政投進去了還不夠怎麼辦?讓地方想辦法自籌經費;實行地方自治,結果士紳通過諮議局直接把持了地方新政;搞憲政,結果國內不知道憲政的人也都知道了憲政,知道了新的政治學說,知道皇上之外還有國家;辦新教育,廢科舉,全國士人離心;加強國防,建設鐵路,籌備新軍,結果就到了1911年。

—————————更新分割線——————————

我相信大部分上知乎的人是能分清事實描述和價值判斷的。有人說我是給清朝洗地,這種言論我懶得一一回應。雖然把告別革命上溯到1911的人也有不少,但我和他們並不臭味相投。

為什麼講清朝亡於新政,不是說沒有新政清朝就能不亡了,是為了解釋這一問題:清末就算不說是萬象更新吧,但也絕不能說是一片漆黑。至少比起1900年來講,大清國的未來看上去已經光明多了,結果怎麼就滅亡了?清朝的覆滅是非常托克維爾式的(與此相反,明末那種天災人禍一起來根本看不到希望,簡直是所謂氣數已盡的範本)

其實我們知道,誰在晚清最重要,誰在清末新政中獲利最大?是紳與軍。新政幾個大頭,辦教育,辦實業,辦新軍,都和他們脫不開關係。

但是獲利並不代表感恩戴德。相反,人們會想,出成績是我的功勞,與你清廷何干?加之「俟黃河清,人壽幾何」,整個新政充斥著大幹快上的氛圍,而清廷用有限的資源去大幹快上就不免難以收拾,結果反而到處得罪人。加上清廷畢竟是個中央政府,總是想要收錢要集權的。這時候,在這些紳軍精英看來,清政府看上去就像一個多餘的累贅了。

所以最後是誰反戈一擊把清朝幹掉的?各省諮議局的立憲派士紳,代表是張謇;北洋編練的新軍,代表是袁世凱。

為什麼他們這麼做?當然可以說舊士紳舊軍閥看到革命勢不可擋紛紛來咸與維新。但是要看到,所謂革命大勢各省獨立,本來就是立憲派反水的結果。何況,就算這麼多省獨立了,擋得住堅決鎮壓的北洋軍嗎?恰恰是清廷最倚重的精英背叛,使得老大帝國一夜間垮塌了。

清朝的滅亡,可能並不是清廷倒行逆施暴虐無道民眾不造反不行了。而是在一個不斷改善的情況下,清廷半個世紀來的支柱,在新政中也獲利最大的那些人開始思考:或許不要這個大清...事情可以變得更好?

—————————更新分割線——————————

但紳權擴張畢竟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比區區一朝的興衰更深遠。魏斐德在《中華帝國的衰亡》里對紳權擴張如何毀滅大清帝國,或者實際上更進一步,如何毀滅了傳統中國並通向了革命國家的勝利做了一個極其精妙的論斷:

在上層,隨著地方自治的舉行,工商業的開展。在朝中做官不再是士紳的唯一上升途徑,大士紳不依靠朝廷的影響力就能支配一方事務。這樣的大士紳嚴重破壞了集權國家的基礎,他們與軍閥結合足以割據一片天地。

在中層,由於士紳興辦團練,收繳稅費,開展自治,實際上地方的財、政、軍權全部落到士紳手中,縣官在地方根本沒有權力。這一點在清帝國崩潰以後更為明顯,上級政府指派下來的縣官在地方上舉步難行,只能仰人鼻息。因此,中央政府只能通過與士紳的妥協來取得地方的認可並獲取財政收入。

在基層,皇權撤離後形成的是士紳-農民的二元格局。從前,士紳似乎充當著農民的保護傘,保護農民免受代表皇權的衙役侵害。現在是士紳而非衙役在橫行鄉里、在向農民徵稅。士紳與農民間含情脈脈的面紗被揭開了,農民能憤恨的對象只剩下了士紳,當然,大多數時候他們把憤恨積壓在心頭。但當這種憤恨真的被點燃時,它將焚盡一切。


清朝當年還是挺唬人的,大英帝國欽定的「半開化國家」,也就比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文明排名低一個檔次。

尤其是左帥復疆、中法戰爭收尾以後,歐洲人曾很認真的考慮過「我大清」和奧斯曼帝國誰強誰弱的問題。並一度將清王朝視為「抵禦俄國南下的堡壘」。

所謂「謊言在被揭穿前就是真相」,說的就是我大清。


謝邀。

從外戰和內戰兩方面分析。

外戰的話,其實近代以來想徹底滅亡中國的戰爭也就是日本的侵華戰爭了。之前中國和列強的戰爭,最終目的都是割地賠款之類的。這類戰爭,清朝就算失敗了,列強也會為了能夠順利拿錢保證清朝的穩定。

內戰的話,分開討論。西北的戰爭因為宗教屬性只能局限在西北,最壞的結果那就是西北脫離中國,不可能讓清朝滅亡。捻軍和雲貴起義,規模太小。捻軍流動作戰給清軍圍剿造成了麻煩,但是動搖不了根基。

唯一有可能滅亡清朝的就是太平天國了。事實上太平天國也間接的滅亡了清朝。邏輯鏈是這樣的,太平天國壯大→中央無力追剿,允許地方操練軍隊收取厘金→地方財政軍事開始獨立→幸亥革命時候順利獨立。

當然你要問為什麼當年太平天國沒能滅亡清朝?

地方勢力崛起是一個原因。太平天國和黃巾起義有點類似,中央無力平叛的時候,允許地方自己操練軍隊。這種方式相當於給行將就木的王朝續命幾十年而已,後面的解決大家都知道。

危及下的近代化是另一個原因。清朝和太平天國都努力的實現武器的近代化。但是清朝地緣因素可以順利的得到武器,太平天國和西方交惡。最後的結果就是太平軍的武器居然是蘿蔔炮彈。所以軍事上來說太平軍也就是大大的劣勢。

至於太平天國內政問題我就不多說了。


贊了鬍子羊的答案,不過要補充幾句。就是農民被組織起來反抗士紳,反抗得還非常有效率,這並不僅僅是出於憤怒。
農業社會,尤其是中國的農業社會,有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勞動力永遠過剩,提高勞動效率的努力變得幾無收益;同時又缺乏農業以外的生產途徑,導致可供士紳投資幾乎唯一的手段就是買地。可以說,士紳並不是選擇成為了地主,而是在這個背景下,作為剝削階級的他們只能成為地主。然而土地是有限的,多餘的資金就閑置了下來。這在某組織領導農民起義,並在近代財政制度的支持下進行抄家的時候體現得淋漓盡致。地窖里成噸的糧食腐爛成渣,烏黑的白銀(沒錯,是烏黑)從幾百年前被鑄成開始就堆砌在這裡。自從大航海時代中國納入世界經貿體系中開始,這個黑洞就在不斷地吸收著全世界的白銀,然後沉積在地主的地窖里。同時,市場上的通貨卻總是不夠。
因此,雖然士紳和資本家剝削起人來都是慘無人道(或者其他什麼壞詞)的,但資本家的剝削成果被資本家用來進一步的投資,而地主的剝削成果則在地窖里爛成了泥。針對資本家的鬥爭往往必須伴隨社會分配層面的道德判斷,而針對地主的鬥爭則完全不需要——將一個太監蓄養的後宮解放出來,根本就是個帕累托改進。
因此,大清的覆滅,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資本主義對於解放出這部分已經沉澱了幾百年的後宮,噢資金的客觀需求。與其讓列強們敲骨吸髓地逐漸將他們失去了幾百年的白銀一點點吸回來,不如我們自己拿這個錢來發展自己,而孱弱的大清顯然不具備這個能力,它的死亡因此就成了最迫切的事情。當然,孫中山想要這個錢,蔣介石想要這個錢,都沒成功,最後還是另一個組織成功了,這也使得它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有錢的組織。當然,這是後話了。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我在這裡沒有埋怨國父或者委員長的意思。不過,歷史無數次地告訴我們,想要發展,無論你走哪條路,無論你是先發後發,無論你是不是基於道德判斷,消滅作為一整個階級的士紳——或者叫地主,並有效率地取出他們地窖里的通貨都是重要的第一步。這對誰都有好處。孫蔣做不到,或者更陰暗一點不想做,但這不代表他們不知道應該這樣做。
既然「這樣做」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大的集體(包括被剝削階級和新的剝削階級)的共識,大清也就終於有了完蛋的必要了。


沙俄撐到1917年,奧斯曼撐到1923年,為什麼清朝不能撐到1912年?


個人感覺@馬前卒的解釋是無關痛癢的。他關於各帝國之間制衡的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沒有一個帝國吞併中國,甚至可以解釋二戰中國為什麼可以戰勝日本,但無法解釋為什麼清朝20世紀滅亡。

首先清朝滅亡的原因,根本不是因為其他國家的侵略,而是內部起義。其次,清亡時間不符合帝國主義體系失衡的時間。要知道清朝滅亡的時候,以大英為核心的西方殖民體系還沒崩潰呢。做個對比,奧斯曼帝國地處中東,是列強關注的焦點,還是一戰後滅亡的。然而地處遠東,處於當時非世界核心區域的清朝,其覆滅時間居然比奧斯曼帝國早。

關於為什麼清朝可以撐到20世紀,應該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角度看。其核心原因是清帝國直到19世紀末,清政府還非常適應其賴以生存的小農經濟。如果你從「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視角分析清末,你會發現實際上,清朝滅亡的早了,而不是遲了。

古中國各個王朝覆滅時期,往往都處於氣候變遷期。古中國以農業為主,而農業對氣候變遷非常敏感。因為氣候變冷,降雨量降低,會導致農業產量下降,農民起義頻繁,同時北方游牧民族被迫南侵,搶佔更利於生存的土地。

即便是清代,也不可避免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比如1815印尼的坦博拉火山爆發,導致全球變冷,於是清朝的糧食價格迎來一個小高峰(如下圖所示)。坦博拉火山爆發造成,對農業的影響近乎60年,這被稱為「道光蕭條」。同時根據研究,氣候的短暫波動,甚至和清朝的教案緊密相關,因為氣溫和降水的波動會造成更多的宗教衝突(參加梁若冰對此的研究)。

為什麼說清政府已經不適應20世紀的經濟了呢?

因為從1870左右開始,中國經濟已經開始融入世界,中國經濟產業開始出現明顯的結構性變化。典型特徵就是糧食價格波動比之前頻率要高,而且波動幅度也要大很多(如下圖所示)。農產品的價格的劇烈波動,以及工業發展,自然要求政府要設立新的機構和制度。比如面對穀賤傷農問題,政府需要建立糧食採購制度,建造更大的公共倉儲基地。再比如辛亥革命的導火索是保路運動,而保路運動的導火索是鐵路建設的集資被揮霍,類似於如今的民間借貸問題,所以面對新的產業,政府要設立新的監管制。

清末民初是中國經濟結構劇烈變遷的年月,面對市場化的潮流,很多人給出了不同的建議。比如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便鼓勵農民禁止富農穀米出境。這實際上便是通過反市場化的手段,解決市場化帶來的矛盾。雖然所謂的共產主義運動包含反市場的因素,但無論解決方案如何,一定要迅速建立一套新的體系適應時代。

要知道,從1894年的甲午戰爭,到1900年左右的義和團運動(前面提到的氣候和教案問題),到1904年的日俄戰爭,到最後的1911年保路運動,基本上每5年中國就要面臨一次生死存亡問題。可當年的清政府並沒有很快的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清政府最高統治者慈溪,以及後來的攝政王載灃,面對如此劇變的時代,改革還是不下猛葯。比如厘金制度阻礙市場流通,使得各地商品難以互相平抑物價,可太平天國運動到辛亥革命近50年,都一直沒有解決。而權威性較差的蔣介石民國政府,用幾年時間便在長三角地區解決了這個問題。

清政府改革如此不急,一定是認為這大清的江山,總是他愛新覺羅的,外人閉嘴。不過實際上,如果列強打開中國的國門,如今還真可能還是他愛新覺羅的江山。因為清末實際上是溫度相對上升的時期,這是有利於農業生產。如果中國持續小農經濟,現在應該還是天朝盛世,各位還在叩首「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吧。

·································································

文章截圖取自羅昌的《清乾隆至宣統年間經濟周期》


因為洋人喜歡滿清唄,就像中東的那些逗比王朝一樣。

而且要知道,滿清是因為變法才亡的,而不是因為變法失敗亡的。從滿清前期天下肥缺皆是滿人包衣,到滿清後期漢人軍頭掌握大權,滿清無非是靠和漢奸分享權力得以續命【參照印度種姓】。

滿清既然外患無憂,剩下的敵人無非是漢人軍頭和反清會黨革命黨組織,所以滿清就算把錢修園子,扔水裡或是送洋人也不能給軍隊,軍隊的戰鬥力只要勉強能對付反清組織就足夠了。

若不是慈溪這個明白人死了,新政得以實施開始整備新軍,滿清說不定還能再戰十年二十年,然後被極左階段的tg批鬥破四舊殺全家。

再說漢奸們除了骨頭賤的少數奴才之外,是為了好處才當漢奸的,滿清變法後科舉都沒了,天下漢奸當然離心離德,坐看各地紛紛獨立。

支配小農經濟的鄉紳沒了科舉反對滿清

大地主多有漢族軍頭的背景無視滿清

買辦階級隨洋人步伐親和南方的開發市場

資本主義開明派天然仇視滿清

最好笑的是辛亥革命前滿清拿為洋人準備的賠款去炒股,結果橡膠大跌賠掉底褲,連犒勞軍隊的錢都不夠

要是滿遺能打就不會在偽滿洲國被太君訓成狗了。


我們覺得大清落後,那是和歐美列強,日本,還有土耳其南非這些一二戰後新生政權比。排除了這些一百年前要麼沒有,要麼當時就是大爺,現在還是大爺的列強,你會發現大清政權的構造不僅在1911年的地球上先進,在2011年的地球上還特么的是先進。這就叫「陛下到底是和仕人治天下,還是和百姓治天下」的優越性。橫向比,排除歐美日,就中亞和非洲的治理水平真趕不上一百年前的張之洞。縱向比,某當年的先進黨琢磨半天怎麼穩住陣腳,想得不還是大清大明大宋那套?啊,考慮到民族政策,還有大元那套。我說的是中國國民黨,你們的報道不要出偏差。

清就是底子太差,如果是一個漢人政權,亡不亡都是一回事。某些人上台也很多年了,我說的是金正恩,我怎麼就沒看出東亞人民有決心和勇氣摧毀君主制呢?

玄處當年說過一個詞,叫「雲世襲」,這詞好。日本島,朝鮮半島現在是明擺著的雲世襲。拿朝鮮舉例,兩班體制+李朝世襲沒有大清大明先進,那兩班+雲世襲能比大清大明先進多少?

說到底,時間才過去一百年,只不過中國人在這一百年里見得多了,西方哪個國家都參考過。可是這個世界上從體制與文官與教育系統上來講,離清明甚至朝鮮還有一百年差距的國家有的是。反動勢力苟延殘喘太容易了。要我說,剛剛訪問過中國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也就比大晉先進,和唐宋比都有點問題--當然了,人家也以停在七世紀為榮。

所以清的落後不是它滅亡的直接原因,民族問題才是。清的落後導致它在面對民族問題時缺少籌碼,是個手段問題。
如果大清能給境內其它能打的少數民族發得起補貼;清軍能讓列強不打進來要賠款;洋務派能在東南沿海建起一堆流水線工廠讓漢人有工可作,當穩了奴隸;讓給孫中山投資的愛國華僑認識到北京房產比中山炮業更值得投,說不定大清今天還沒倒呢。

----------------------------------------------------------------------------------------------------------------------

唉,照顧下看不懂的,掰開了揉碎了喂字吧。

題主的問題是「為什麼清朝可以撐到20世紀才滅亡」。然後列了一堆給清政府不少打擊的內容。那我們要解釋的問題就是為什麼那麼多打擊里沒有一個是致命的,一直到了20世紀孫中山和袁世凱兩位手裡清政府才正式玩完。

落後就要挨打是中國人近一百年學會的重要一課,但挨打不一定會死應該是每一個人第一次挨揍之後都學得到的知識。那麼落後多久才會死呢?我的看法是,以明清時代中國官僚體系的發達程度,放到2011年都不至於因為落後而死。就「太落後了以至於必須死」這個標準,清在1911年還差得遠呢。落後會讓一個國家虛弱,但僅憑落後根本死不了中國這種體量的複雜國家。這個教訓,二十世紀的日本人刻骨銘心的體會過。無數次清政府的內戰外戰以及最近一百年來地球上其他更落後國家的苟延殘喘都證明,比清再落後一波的國家也能續命,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清雖然能續命,但續到二十世紀初難再續了呢?


我的答案是漢民族主義,這是清政府的死穴,是清續不下去的核心原因。二十世紀中國民族主義革命是埋葬清的直接原因。解答了這個原因,還沒有完全解答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清可以撐到二十世紀。

十九世紀民族主義在中國也不少,甚至十八世紀也有,但是到了二十世紀,清的落後所造成的虛弱讓清的籌碼越來越少。最後南北談判的時候,清政府已經只剩空架子了。所以我說,落後不是清滅亡的直接原因,民族問題才是。就像一個久病纏身的人,越來越虛弱,但虛弱不是他死亡的真正原因,他死亡是因為他有病。他身體虛不虛直接關係到的是他能續多久。


欸,寫完最後幾句感覺自己的生命在流失。


說句難聽點的話,如果沒有外患,現在八成還是愛新覺羅家當家……歷代王朝最大的外患游牧民族解決了;內部最大的問題地方由士紳掌控,這個清朝靠著設鄉一級的巡檢也將政權建到了鄉一級。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問題動搖清政府統治的,除了外患,而且還是全世界都過來侵略。

不過也好,很難想像清朝能帶著中國實現全面的工業化,這東西沒有太多的刺激,根本搞不成。


清朝沒出過一個懶惰怠政的皇帝,清朝沒出過一個把控朝政的閹黨集團,清朝沒出過一個失去制衡、長期獨攬大權的權臣,清朝滅亡時的版圖也要比明朝最強大時的版圖大的得多,清朝鎮壓了每一場國內農民起義,清朝沒修過一寸萬里長城卻沒輸過一場與游牧民族的戰爭,清朝沒有一個皇帝死於亂軍之中。即使是詬病頗多的慈禧,最起碼還親自支持糾正了楊乃武冤案,嚴懲了涉事官員。從這個角度而言,清朝的帝王們相比於很多朝代而言還是很勤政的。

PS:本人絕非清粉,對清朝存在的問題有很深刻的認識。


整個清代的氣溫變化基本上呈現從低到高,再低再高的局面

從滿清入關開始氣溫慢慢回暖,到乾嘉時期達到高峰,19世紀開始又下降,在太平天國時期達到低谷,然後又回暖

其實如果沒有西方列強叩關的話, 滿清有可能就在19世紀中期滅了,因為這時候氣溫陷入明末那樣的低谷,作為人口已經趨於飽和的傳統農耕國家,清朝也將面臨晚明面臨的糧食減產、饑荒、內亂,到時候出來個洪秀全,用本土化的宗教起義,本土化的宗教比起拜上帝教更能得到漢人的支持,西方列強也不會幫忙剿滅,滿清的日子會更難過

而西方列強的出現,一方面轉移了一部分國內矛盾,讓漢族與滿族統治者一定程度站到了一條戰線上,一部分列強也不打算像英國征服印度那樣征服清朝,不同列強之間也在相互制衡,滿清得以續命

另外世紀的劃分和中國的歷史進程並不一致,滿清雖然撐到了20世紀,但長度也就267年,比明朝276年短一些,比唐朝短得更多,如果兩漢和兩宋各看成一個朝代的話則比清長得多


也就兩百來年,作為一個封建王朝掛得很正常啊


兩個原因。


一個是紅薯、玉米傳到中國,極大的解決了中國的吃飯問題。


另外一個是中國人在清朝晚期大量向東北移民,環節了華北平原的人口壓力。


以上兩個原因導致了清朝在末期極大的環節了糧食安全和流民問題,極大的環節了北方的社會矛盾。


其實和後趙、前秦、北魏、北周、遼、金、元朝這種由比較單一的少數民族掌權的大型國家相比,清朝的制度建設、經濟規模、統治觀念等等等等各個方面,都已經強出幾倍甚至幾十倍了。即使和中國其它大一統王朝相比,清朝也已經算最穩定和強盛的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清朝從來沒有出現過極品昏君和暴君。這兩類君王中的渣滓,其它所有大一統王朝皆有,比如,秦有胡亥,兩漢有劉奭、劉驁、桓帝、靈帝,兩晉白痴低能昏庸的皇帝一個接一個,隋有楊廣(前期是不是不好說,但後期確實墮落了),唐在藩鎮時代也太多,元有元武宗,明有嘉靖、萬曆、崇禎。就僅僅憑這一點,就已經足夠技壓群雄了,因為,在古代專制國家之中,皇帝不能弱智弱勢任性殘暴,是最重要的一點,它直接決定了一個皇帝任期內,這個王朝能穩定到什麼程度,是繁榮還是衰敗,是興起還是滅亡;

第二,除去三藩之亂這種前朝降臣發起的叛亂以外,清朝從來沒有出現過本朝培養出來的大臣發起的宮廷政變、大規模叛亂或內戰。其它所有大一統王朝皆有,秦有趙高殺胡亥,兩漢有七國之亂、王莽篡位、董卓之亂以及不斷重複的宮廷政變,西晉有八王之亂,隋有隋末諸位高官、包括唐朝的祖宗李淵的叛亂,唐有安祿山、史思明以及一票藩鎮,元幾乎每一次皇帝駕崩,都要打得跟血葫蘆似的,明有朱棣、朱祁鎮、 朱宸濠。

第三,清朝拓展了最廣大的領土面積。這個問題,請看鄙人在「為什麼提到現在我國領土,總是拿清朝相比,怎麼不拿元朝比呢? - 知乎」上的回答。

說了這麼多清朝的好話,還得兩方面的說,不能光說好的,清朝之所以是中國最穩定和強盛的王朝,是因為,它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沒有前面那麼多王朝給他打下的家底,沒有那麼多前輩給他提供的經驗和教訓,清朝哪能有這麼穩定和強盛?

按說,清朝雖然最後也會向歷代專制王朝那樣滅亡,但是,按照它這個穩定和強盛的程度,應該好好再挺他個三五百年不成問題,像漢唐到了中後期,各種民變一直都擺不平,都亂成那樣了,人家不也還接著堅挺了一百來年么?更何況,清朝掌權不是傻叉和變態,內部又接連出現那麼多又忠心又有能力的大臣,把太平天國、捻軍等等各路民變挨個都搞定,咋還不得多堅挺一些時日? 可是,清朝還是沒能活他個五百年,為啥呢?

清朝的滅亡,不是因為自己得病死的,而是被傳染上了病,自己的抗體不管事兒,不幸被傳染死的。被誰傳染的?被西方列強傳染的。被傳染上了什麼病?是工業化、民主化、近代化的病。你說清朝死得冤不冤?我家世世代代遺傳糖尿病,我本來已經研發出可以有效大幅度延緩糖尿病的特效藥了,本以為能活得比祖宗們長好多,可是,他娘的,從外國傳來了艾滋病,我最後是得了艾滋病死的,你說我死得冤不冤?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清朝挺到20世紀才滅亡,其實是冤死的,要不是全球近代化進程已經開啟,他本來可以再多活很久呢!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您是否滿意。

最後,說點我自己的事兒,我是業餘歷史愛好者,但是愛歷史,最後成了編外從業人員,為了盡我一點微薄的力量,我做了一個有關西晉歷史的長篇音頻節目《大寶——西晉時代》,專門在說司馬家族在整個東漢、三國、西晉時代是怎麼崛起、鼎盛,又怎麼一步步國破家亡的。也許看看古人乾的事兒,對您今天有幫助,這是最新一集的地址:09 給曹操、曹丕當秘書【MP3_聲音_錄音】免費在線收聽|下載-喜馬拉雅fm


看了很多回答,覺得大家已經回答得很全面了,但是都遺忘了一個重要外部因素:藩屬國的緩衝作用。

晚清時期,中國除了內部矛盾集中爆發,在外部也遭受了不少國家的侵略。我覺得可以把外部侵略做一個劃分:一、想佔領中國大量領土,甚至徹底滅亡中國的:日本和沙俄,某種程度上英國法國也算其中之一;二、想從中國榨取經濟利益的:英法美德等國。

對於那些想從獲得經濟利益的國家來說,只要大清敞開口子,讓它們能有利可圖,它們就不會一個人拼了命的和清朝對著干(大清在洋務運動時還算有兩把刷子-_-||),甚至還會幫忙維持清政府的統治,畢竟誰不喜歡成天給自己送錢的人呢。而且它們也不是傻的,「螳螂撲蟬,黃雀在後」這個道理還是懂的,它們自己也有著國內外的矛盾。

而對於那些想獲得領土的國家來說,它們雖然野心極大,但是也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干預,尤其是對於重要地區的聲索,甲午戰爭後的三國干涉還遼就是一個例子,想佔一塊好地方的並不是只有你一家,大家都想參和一腳,只可惜地盤有限……這些都可以算是帝國主義的分贓不均吧!

儘管這些國家各安心思,但是大家對於想拿的東西卻一直沒有放棄。先說一下日本,它本來
是想趁著中國衰落來取而代之,可是日本地理位置不佳,崛起的時間又比較晚,明治維新剛開始,中國就丟盡了外東北,日本想要直接染指中國,就必須要先佔領朝鮮,然後再進軍滿蒙,破潼關,佔領北方中原關中一帶,最後由漢中入蜀地,順長江而下分割南方,佔領全中國。可是在這其中日本碰到了兩顆釘子——朝鮮和琉球,我覺得這兩個藩屬國起了很大的緩衝作用,雖然大家都說因為朝鮮的原因,使得日本通過甲午戰爭打斷了中國的近代化,但是如果沒有朝鮮,日本將直接侵略中國本土,這樣一來損失就更大了。而且後期為了消化朝鮮,日本也浪費了不少時間,伊藤博文這樣的人也被安重根擊殺。這些都延緩了日本直接侵華的腳步,加上後來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和沙俄杠上了,等到它緩過來時,已經是民國了。而琉球雖在海外,但是如果沒有它的話,當年日本侵略的地區將直接變為台灣。

至於英國法國這兩個侵華的急先鋒,它們雖然也想大幹一場,不過自己的大本營卻離得太遠了,有點鞭長莫及的感覺。不過好在他們在亞洲還可以用殖民地做跳板。以英國為例,它的主要殖民地印度在中國的西南方向,可謂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只可惜這樓被喜馬拉雅山脈給擋住了。所以為了英國想要更好地獲得在中國的利益,就需要換一個立足點,那就是緬甸。緬甸雖弱,但是卻讓英國花了不少時間,直到1886年,英國贏得第三次英緬戰爭,中國才被迫與英國簽訂《中英緬甸條約》,條約規定中國承認英國對緬甸有支配權,但緬甸對中國仍照往例,每十年一貢。至於中緬邊境未定界,應由兩國會商勘定。後來英國又將緬甸納為印度的一省,並將政府設於仰光,可以說緬甸也是蠻悲劇的。

對於法國來說,它本想佔領中國南部地區,但是同樣缺少一個好的跳板,於是它看上了中南半島的越南。19世紀中葉以後,法國開始侵略蠶食越南,後來清朝作為宗主國派兵抵抗,馮子材和劉永福所率黑旗軍等參戰。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同時越南則淪為法國殖民地,阮朝名存實亡,法國的印度支那聯邦總督則駐紮西貢,對越南、寮國、柬埔寨進行殖民統治。

現在再來聊一下沙俄——近代佔領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沙俄能佔領中國大量領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晚清的腐敗無能、沙俄民族對外擴張的歷史傳統以及柳條邊政策的惡劣影響外,兩個國家之間沒有一個緩衝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把日本、英國這樣的國家放在俄羅斯的位置上,估計它們宰中國的時候也不會輕多少。畢竟大家平時靠得這麼近,如果不滅掉你,等你緩和過來就應該欺負我了。也因此在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堅持要把蒙古獨立作為自己出兵的重要條件。有了一個緩衝(只恨這個緩衝區是在中國的領土上划出來的),將來兩國發生衝突時,另一方就會多出一些準備時間,我想這也是俄羅斯為什麼一直對北約東擴十分強硬的原因。

現在中國逐漸強大了,我覺得更應該從這些歷史中吸取經驗,趁著有利時機,加強和周邊國家的關係,使其成為中國衰弱時的屏障和發展時的支撐。畢竟誰也不能確保國家永遠的繁榮下去,一旦外部危機來臨,它們將可以給我們賺取更多的準備時間。
————————————————————————
PS:突然想嘮叨幾下為什麼民國被虐的那麼慘,除了當時國內政治混亂之外,也和民國的家底不夠有很多關係。民國和晚清相比,差距太大。一是國內政治形式不同,晚清雖然腐朽,但是好歹統率全國,而民國可以說是軍閥混戰,一盤散沙,對外合力就比晚清差不少;二是家底太差,晚清可以用真金白銀、用附庸國的領土去換取時間,但是民國卻不行,外部的附庸國早已經全部丟盡,內部又沒有辦法控制全國的稅收,加之東三省已經丟盡,到最後就只能用人命去換取國家殘存的時間;三是民族信心的丟失,這也是為什麼民國漢奸那麼多的主要原因,晚清連年的戰敗讓很多人都看不到希望,加上國家的分裂和政策的流弊,又讓很多人對中央的認同感不強。甚至在抗戰時期,不少軍隊聽到日軍要來,連迎戰的勇氣都沒有,就直接丟盔卸甲了。

這也可以用到韓國「盜取」我們歷史的問題上來,其實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如果沒有一段光輝的歷史,那整個國家的凝聚力就會大打折扣。試想一下你如果是一個千年的附庸國的國民,你的內心是什麼感受,你對自己國家的態度又會如何,也因此韓國這個國家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底線,來爭中國的文化遺產。

我個人覺得民族的信心真的非常重要,很多事如果你連想像的信心都沒有,那就更別提去實施了。
甲午戰爭時期,日軍追擊清軍到鴨綠江沿岸,卻遲遲不敢過江,因為當時日本並沒有信心可以確保自己可以戰勝中國。但是當時的清軍過於狼狽,他們的醜態讓日軍的膽子越來越大,部分軍人直接跨過了鴨綠江攻擊中國,這次事件之後,日本更是把中國看扁了,他們對侵華的信心也來越大,最後甚至提出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
有時我甚至會胡思亂想:如果清軍的陣容不是那麼不堪,甚至和日本拚死一戰,那日軍追至鴨綠江我們是不是可以來一個空城計呢?當然這是非常不切實際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在教學生要客觀認識外在事物,但是對於自身內部的很多東西,認知上卻有所偏失。平時談到美日歐就是要學習先進,談到國內就是要改變各種中國式陋習,所謂的民族劣根性、中國應試教育、中醫等等都被批評過不知道多少次。我們的教育不應該僅僅是告訴學生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還要說明一下中華是一個可以讓他們驕傲的存在,讓他們有一種信心、有一種自豪感。
不能不說,今日國內外部分醜化國家、諂媚外人的情況,與中國的一些不合理教育是有關聯的。

已經胡扯到沒邊了-_-||


那是因為清廷在1644年開始就開始建立了統一的君主集權,直到雍正設立軍機處,君主的權力達到了頂峰,而清廷對全國的統治也變得極其穩固。

這種穩固到了什麼程度呢?直到1911年清廷滅亡前夕,清廷仍然維持著對全國的有效統治,可以輕而易舉的人事任命,乃至調動大批軍隊。試問,哪個王朝滅亡前夕有如清廷一般。

甚至是革命風暴風起雲湧之時,清廷還控制著北方的半壁河山。而號稱繼承了清廷正朔的袁世凱建權之後,所轄之地基本上就是清廷滅亡前夕控制的半壁河山。


一個統一的清政府比一個分裂的東亞大陸更符合列強的利益,清政府沒有像印度那樣被直接殖民統治,因為清政府的政府結構比較嚴密,對內的統治機器一直比較穩定,列強比較放心的是,清政府的稅收系統一直運轉良好,只要皇帝在,人在,官員還認這個牌子,還收得上稅,國家統一,收的稅就來賠款,買武器,軍艦和大炮,國家戰亂,那麼還是會借錢做軍費,買武器,他們還是賺了。所以清政府到處借錢,列強都很放心的借給清政府,借款違約風險小。把刀架在滿大人的脖子上要一萬,比把刀架在一萬個屁民脖子上要一塊錢方便得多。


後來孫總統宣布說清政府的賠款加借款我們繼續承認,再加上1911年歐洲正在軍備競賽,互相牽制,讓革命黨撿了一個便宜,列強沒有干涉。或者得到什麼保證。革命才成功的。


歐洲人進來了,清政府的倒台與否,底層人民是沒法做主的。換到其他的朝代,像太平天國這種規模的叛亂,政權早就完了。太平天國如果真心皈依天主教,搭上拿破崙三世這個天主教的互教法王,然後讓哈布斯堡奧地利王子不要去墨西哥而來中國,做皇帝。洪秀全讓賢,那麼哈布斯堡皇室就有了中國的宗主權,鹿死誰手,那就真不一定了。


光彩奪目的大清帝國(≧ω≦)/

大清帝國是中國2000年封建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沒有撐到21世紀是個遺憾,種種事實證明,只有大清才能拯救中國,只有大清才能帶領中國億萬愚民走向文明與發展,請看下面的鐵證!!!

大清帝國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時期,其進步性與先進性堪稱歷代之最,實際是名副其實的王道樂土,事實數據表明,大清帝國整整280年時間全都是盛世時期,根本就沒有出現過衰退時期。歷史數據表明大清從未有過經濟衰退,國力年年遞增,大清乾隆盛世初期歲入6000萬兩白銀,此後一直穩步增長,到道光盛世歲入已經突破8000萬兩白銀,即使咸豐盛世鬧了太平天國邪教也沒低於過歲入6000萬兩白銀的水平,同治盛世歲入超過8000萬兩白銀,光緒盛世歲入超過9000萬兩白銀,尤其庚子拳亂以後,大清歲入超過10000萬兩白銀,1906年歲入突破15000萬兩白銀,到宣統盛世經濟增長更速,1910年歲入突破25000萬兩白銀,1911年10個月時間大清歲入就突破28000萬兩白銀,要不是被辛亥暴亂干擾,1911年大清歲入鐵定破30000萬兩白銀大關!!!而且大清的歲入增加並非依靠增稅,而是資本主義工商業飛速發展的結果。

大清持續盛世280年,雖然清末打過幾次敗仗,賠過幾兩銀子,放棄了一些藩屬,但國力上對於對手來說依然是優勢,並未因作戰失利而扭轉國力對比,照樣是領土1100萬,年財政收入上億兩白銀的東亞大帝國!並且清末國力增長迅速,大清軍威重整,大清海軍巡洋艦遠航美洲宣揚國威,大清陸軍130萬雄兵3700門大炮東亞第一強,清末大清軍費之龐大達到年軍費超過10000萬兩白銀的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大清重工業更是非常發達,大清漢冶萍公司是當時亞洲最大鋼鐵聯合企業,在辛亥暴亂前夕,光漢冶萍一家洋務企業就達到年產量達到鋼7萬噸,鐵砂50萬噸的規模,擁有工人7000餘人。而中華民國鋼產量最巔峰的1934年全國粗鋼產量都加起來才區區5萬噸(不含「偽滿洲國」產量),黃金十年時期的中華民國全國鋼產量竟然還不如大清一家工廠,大清之強盛可見一斑。 大清漢陽鋼廠1903年生產的鐵路軌道,直到今天扔在使用(見下圖)。

大清工業可自造一切現代化武器,而且能夠自行設計一切現代化武器根據美國與英國對大清工業的考察,大清工業足夠建造戰列艦,當時東亞第一強。

在軍力方面,清末大清軍的裝備,從305mm重榴彈炮,280mm重加農炮,260mm重榴彈炮,210mm重加農炮,150mm加農炮,150mm速射榴彈炮,120mm速射榴彈炮,75mm野炮一直到57mm平射炮,47mm平射炮,11.43mm馬克辛重機槍,10mm加特林6管機槍,新式7.92mm步槍均有充足裝備並可自行設計製造,清末大清乃是世界一流強國,軍力排名世界前列,尤其庚子拳亂後,10年間大清軍費提高10倍,1910年軍費超過13000萬兩白銀,是世界軍費最高國家之一,大清軍力實際是在世界上名列前矛。

大清的科技水平與工業設備發展速度也具有當時世界一流水準,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短短2年內大清就自行開發出了鍛鋼炮,鐵模炮,自來火以及科學標準配方黑火藥,在第2次鴉片戰爭時期,開始全面普及自來火,第2次鴉片戰爭一結束就又引進新式步槍,派送海外留學生,在第一時間掌握世界最先進武器與技術,大清軍在1865年就開始裝備近代連發步槍,比德國裝備近代連發步槍的時間還早5年!!!不久後中國第1台蒸汽機,第1台現代化機床,第1艘自行設計建造的現代化巡洋艦,第1個發電廠,第1門後膛鋼炮,第1家可以鍛造500mm厚度鋼甲的現代化鋼廠相繼誕生,當時世界上的一切科技大清都已具備,鐵路輪船,電報電話,輪船戰艦,機槍大炮,大清無一不有,無一不能自行設計製造,清末大清的工業能力比當時的日本至少領先20年以上。大清1891年就有大型水壓機用於軋制超厚度鋼板,大清1890年就製造出了305mm後裝線膛炮,同時期日本僅能生產出70mm小山炮!!!

1892年大清自行研製的使用無煙發射葯0.303口徑的江南快利步槍,是當時世界最先進步槍之一,大清用此步槍與發射同樣子彈的漢陽88式步槍(仿毛瑟1888年步槍)逐步淘汰了各種口徑的馬梯尼槍(英制),林明登邊針槍(美製),林明登中針槍(美製),毛瑟1871/84步槍(德制),士乃德步槍(美製),曼利夏步槍(奧地利制),新利步槍(英制),黎意步槍(美製),實現了槍械彈藥的制式化標準化,種種事實表明清末的大清軍當時實為擁有世界第一流裝備水平的現代化軍隊。

大清帝國末期對外戰爭的幾次失敗絕對不是武器與兵力的原因,那不過是因軍制不合適和平時期保留戰鬥力而已,過了幾十年和平日子以後,清軍的戰鬥力就迅速下降了,例如鴉片戰爭前,清軍的八旗與綠營整體上是已經太平了200年了,而甲午戰爭前,清軍的勇營軍也太平了20年了,所以10門炮干不過對方1門炮,連珠槍干不過對方單發槍的現象實際並不奇怪。庚子拳亂後大清軍制業已進入現代化,象是甲午戰爭與庚子拳亂那樣的離奇失敗已不大可能再度發生,相信以大清軍的裝備水平確保國土完全不成問題。

大清帝國的工業與科技水平增長同樣迅速,大清的西學發展速度極快,清末大學西學教授以及工業技術人員月薪普遍在120兩白銀以上,高的可達300兩白銀以上,機器廠工人的月薪也達10兩白銀以上,而同期1個4口之家只需要月收入半兩白銀就可以維持溫飽。1個正7品縣太爺月正俸才3兩7錢5分白銀,再加上恩俸與俸米,合計也就11兩左右,還不如隨便1個電氣維修工,由此可見大清時代對於科技工作人員,教育工作人員,機器操作人員來說,那簡直就是天堂,這當然就刺激了大清在工業與科技方面的飛速發展。

同時,大清帝國還在商品經濟大發展的基礎上,利用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對國內軍工產業,冶鐵工業,鐵路交通業投入巨額資金。且看下圖的鐵證,大清國在甲午戰爭之後,光軍工投資就超過6000萬兩白銀,鐵路投資更是超過3.5億兩白銀!!!

大清不但在工業與科技方面發展迅速與時代同步,而且在農業發展,社會福利,賑災體制方面也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成就不但是此前聞所未聞,就是現在的中國在這些方面也有相當一部分還不如大清。包括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研究都證明,大清實際是個福利國家,福利與賑災體制遠比當時西方任何國家都優越。正是因為大清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中華民族才得以從殖民時代這一兇險旋渦中逃過大劫,否則中國以及中華文明早就滅絕了,種種事實證明,只有大清才能拯救中國,只有大清才能帶領中國億萬愚民走向文明與發展,請看下面的鐵證!!!

鐵證一,中國歷代人口不過億,到億就開始大滅絕,死的只剩一兩成,這是以前歷代的鐵定律,到了大清才被打破,實現了人口的穩步增長,確保中國人不因人口過少而遭滅絕。大清人口一直穩步增長,到清末已經接近5億。

有人認為這是明朝引進了玉米,地瓜,土豆的緣故,實際上並非如此,中國秦漢時期以粟米為主要糧食作物,而粟米在南方種植面積小產量低,導致江南是片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另外即使在華北平原粟米的單位產量也非常低下,所以號稱富庶的中原地區人口也不很多,難以大量繁衍,但從隋朝開始由於水稻的引進,使得江南地區的糧食產量大增,極大刺激了江南的經濟發展,江南逐漸取代華北成為經濟中心,而隋煬帝及時開鑿的大運河又方便了南糧北運,有助於在江南大開發的情況下維持住江北人口,按當時的糧食畝產量與耕地面積來看,中國人口突破1億是沒任何問題的,而在北宋時期中國又從越南引進了占城稻,此稻畝產量更大,適應種植區域更廣泛,占城稻引進後,中國就具備了養活4億人口的農業能力。

但是除了大清以外,什麼朝也沒養活過4億人口,不但人口難上億,還要上億馬上死一大半,這是因為各朝管理混亂,南糧北運不暢,賑災體系落後,導致了農業生產基本完全是靠天吃飯,頻繁爆發周期性的地域大災荒,並很容易失去控制進而引發大亂,造成大規模的全國性內亂,各地盜賊雲起與官軍撕殺不斷,平民死傷遍地,經濟生產遭到重大破壞,直到人口被消滅一半以上,糧食壓力得到緩解才能重新恢復秩序進入經濟重建,此外遇到大瘟疫流行,往往數年無法撲滅,使得一地區的人口與經濟長時間無法恢復,幸虧是中國在大清之前商業流通不發達,也沒遇到過特兇險的瘟疫,缺乏瘟疫大規模擴散的條件,不然中國人的數量恐怕早就跌回漢朝全國幾百萬人的水平了,到了大清全民齊心生孩子也生不出多少了,所以中國的人口在大清建立之前根本就多不起來。

而大清建立以後,南糧北調的漕運與陸運被高度重視,南糧北調的渠道高度暢通,使得大清在整個大清時期華北糧食產量都不足自給的情況下,確保了中原地區的糧食供應,也就維持住了中原人口的增長,另外大清在賑災方面同樣體系完備,無論任何地域出現災荒都能制止災民無序流動,確保了災區之外區域的生產不被流民破壞也變成災區,這樣就控制了災區的範圍,輕災區也不會變成重災區,朝廷的賑糧也就能迅速準確的運到災區,迅速撲滅災荒,恢復當地生產力,實際上由於氣候反常的因數,大清自成立起就不是年年風調雨順,而是年年北方鬧災荒,不是這省就是那省,總之年年有災,但無論水災旱災還是瘟災,對大清而言都能應付自如,由於制度優越,大清從來就沒因自然災害而使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自然人口也就大量繁衍起來了,不然就那以前各朝人口難過億,過億死大半的水平,還怎麼能夠維持住那麼龐大的國土???還怎麼能夠在殖民時代維持住國家龐大的軍事開支與部隊規模???也不看看前面各朝盛世時期與末期的國土與人口對比,大清要也那個水平,中國應該早就不存在了,此外中國就算能存在到現在,那也最多不過是百把兩百萬平方公里土地而已。

以上事實表明,中國能夠存在到今天,完全是仰仗大清恩德,所以每個中國人都要感謝大清的再造之恩,此乃一謝大清。

鐵證之二,大清打破了中國歷史上一朝末期必然經濟大崩潰,必然民不聊生,殘餘民眾只好依靠挖祖墳找財寶苟延殘喘,導致祖墳挖盡文化財產蒙受重大損失局面的鐵規律。大清結束時經濟正在高速增長,人民溫飽不愁,整個大清時代都沒有什麼丟人現眼的挖祖墳活命現象,而以前各朝快結束時期,官民俱有挖祖墳活命或籌餉的運動,以至十墳九空。

大清之前的各朝混個幾十年遇個大災荒就吐血,幾個災荒以後就到了末代亂世,人口大量滅絕,經濟生產嚴重破壞,殘存愚民們要麼揭桿成匪,要麼草根樹皮觀音土,要麼為了糊口男的挖祖墳找古董換糧食,女的賣屁股換糠糊口,而所謂朝廷為了籌滅賊之餉,養兵之糧,修建皇帝行樂之所,也是大挖祖墳籌措經費,各朝各代的末期挖祖墳都是一場全民運動,什麼漢呀,隋呀,唐呀,宋呀,元呀,明呀都是丟人現眼挖祖墳的盜墓朝!!!漢末軍民為了活命,連什麼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之類的盜墓官都堂爾皇之的公開設立!!!隋煬帝盛世開鑿大運河,為了籌措經費,修河道專挖有大戶墳群的地方,要財主大戶交付贖墳錢,才改變開挖路線,不然就挖了他家祖墳,拿裡面的古董當挖河經費!!!唐末,宋末就更不用說了,淘沙官就是北宋末期的盜墓官,唐朝皇帝大唐還沒結束就被從地下刨了出來,和那漢帝一個樣!!!明朝萬曆皇帝為籌軍餉,派一大堆太監出去在全國各地挖祖墳找古董,所過之處殘存歷代大墳被挖一空,更搞笑的是萬曆籌餉急昏了頭,竟讓太監陳奉帶著人馬把自己的曾爺爺都挖了,首開當場皇帝挖自家祖墳的先例!!!與官方狂熱盜墓相對應的就是民間盜墓蜂起,官方靠挖祖墳籌餉,民間靠挖祖墳活命,整個中國歷史在大清之前簡直就是部挖祖墳的歷史,1個朝代盛世了就在祖墳里埋倆錢,等到末世了就被孫子重孫子挖出來活命,就這等丟人現眼的水平,還怎麼確保中華文化的傳承???

而我大清一立,年年盛世,衣食有保,並廣開教育,教化國民遵從禮義廉恥,中國千年來挖祖墳劣習立滅,中華文化得以傳承下來不少。若我大清也與前朝無異,現在中國人的祖墳早被全挖光倒騰光了,想考古都找不到地方了,真不知道文革之後,那些無力生活的小民沒了祖墳挖會被餓死多少???

以上事實證明,我等今日不論是為生活當盜墓賊的小民,還是研究中國文化當學者的專家,還是為掩蓋沒文化的事實買些古董充門面的闊佬,還是搞考古文化景點弄政績的官員,還是食古不化保護文物的頑愚,都要感激大清的護墓恩澤呀,若無大清屹立,中國人家家祖墳挖盡!!!此乃二謝大清。

鐵證之三,大清打破了中國以前歷代各朝在末期除了壓榨殘存百姓別無作為的鐵規律,大清建立後由於氣候一直反常,整個大清時期北方糧食無法自給,但鼠疫卻爆發頻繁,大清無論是在初期盛世,還是中期盛世,還是末期盛世,都能迅速撲滅鼠疫疫情,尤其1911年爆發的鼠疫為世界首次出現的新型鼠疫——肺鼠疫,大清同樣在4個月時間裡就將其徹底撲滅,大清防疫體系受到了各國的高度稱讚,大清徹底打破了中國歷史上其他各朝末期不作為的鐵規律,是在一片消滅肺鼠疫的讚揚聲中輝煌結束。

大清立朝之後一貫嚴肅認真,辦事嚴謹,尊重科學,1911年地球上新出現的肺鼠疫首次在大清國土上爆發,我大清堅決站好最後一班崗,4個月時間就獨力撲滅了前所為見的大規模肺鼠疫爆發,堅決保護國民不因瘟疫大滅絕,為國民安全與國際安全貢獻巨大,對全人類貢獻卓越。並且大清政府全權任命的帝國官員,海龜博士,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伍連德先生,因為對肺鼠疫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發表在1913年的《柳葉刀》上,還獲得了諾貝爾獎提名!!!要是大清也在遇瘟之後隱瞞疫情,3個月無作為,讓肺鼠疫擴散至全國,怕是中國人又要遭到大滅絕了,而且全世界都要跟著遭殃。大清立朝280年全部時間都在瘟疫與水旱災頻繁的氣候異常周期中,在這段最困難的時期里,大清成功的帶領中國愚民戰勝了大滅絕,走向了人丁興旺與現代化,大清之能力遠超歷朝萬倍,不是大清能領導,哪有現在中國億萬國民存世間的場面?

事實表明大清最優秀,大清對所有中國人恩同再造,中國能夠走向現代化,正是因為有了大清的卓越領導與尊重科學,每個中國人都要感謝大清的科學嚴謹治國恩德呀,若無大清屹立,中國人縱不滅絕也就是個非洲土著部落水平,此乃三謝大清

大清留給民國一筆非常巨大的家業,而不是一堆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使得民國時期有足夠本錢去胡亂革命不止混戰不休的瞎折騰,結果民國初期工業被胡折騰的大倒退後,中國也好歹落得個爛船還有三斤釘的局面,這才能勉強與日本耗上8年,連抗戰都是拿大清研發的武器打的(漢陽造),沒有大清的雄厚基礎,中國早滅亡了。大清盛世最終竟因謠言與陰謀而結束,實在是可惜可嘆呀。在這裡謹向大清表示敬意與感激.

大清給中華民國留下了1200萬領土,20個師的建設了半拉子的新式軍隊,可以國產步槍,大炮,機床,蒸汽機,輕巡洋艦和萬噸巨輪的工業基礎。而繼任者中華民國先丟外蒙再丟疆藏,至於重工業則給共產黨留下個連大清都不如的一窮二白的爛攤子,這就是差距!且看下面的乾貨

大清帝國邁向工業化的輝煌腳步

================================================================

中國第一口油井: 1861年(咸豐11年)台灣苗栗油井是亞洲第1口,世界第2口油井。 該油井1877年被大清收歸國有,清廷還向美國買了一台頓鑽機

中國第一台蒸汽機: 1862年,安慶軍械所。

中國第一艘輪船: 1865年,黃鵠號,安慶軍械所。

中國第一家民族保險公司: 1865年,上海義和公司保險

中國第一家機器廠與造船廠:1866年,馬尾造船廠

中國第一台車床: 1867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艘近代軍艦: 1868年,恬吉號,排水量600噸,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汽錘: 1868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刨床: 1868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 1869年, 馬尾造船廠

中國第一台銑齒機: 1870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船用蒸汽機: 1871年, 馬尾造船廠

中國第一艘大馬力軍艦: 1872年,海安號,排水量2800噸,1800馬力,江南製造局。

中國最早的報紙: 1872年,申報

中國第一家火柴廠: 1879年,廣東佛山縣出現了第一家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巧明火柴廠

中國第一家電報局: 1880年,中國電報總局

中國第一艘自主研發的潛艇:1880年,天津機器局製造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世界第1艘十字舵尾漿水滴型潛艇

中國第一家大型近代煤礦: 1881年,開平礦務局

中國的第一台蒸汽機車: 1881年,蒸汽鍋爐改制,「龍號」機車——開平礦務局胥各庄修車廠

中國第一條標準軌鐵路: 1881年,開灤礦務局修築的唐山-胥格庄鐵路

中國第一篇《Nature》論文,1881年,我國近代化學先驅者,我國第一台蒸汽機、第一艘輪船、第一艘軍艦、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識的學校、第一本科技期刊的創辦人,大清同治皇帝欽賜「天下第一巧匠」頭銜的卓越科學家和工程師,徐壽先生,校正伯努利定律的文章

1881年徐壽先生髮表在《Nature》上的論文

中國第一輛標準蒸汽機車: 1882年,中國火箭號,開平礦務局工程處。

中國第一個發電廠: 1882年,上海電光公司

中國第一條海底電纜: 1888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鋪設的鏈接大陸和台灣的滬尾川石水路電線

中國第一艘鋼殼裝甲巡洋艦 1889年, 馬尾造船廠

中國第一台軋花機: 1887年,上海張萬祥福記鐵工廠。

中國第一家現代兵工廠: 1890年,湖北槍炮廠(漢陽兵工廠)

中國第一座現代化鋼鐵廠: 1891年,漢陽鐵廠

中國第一座現代鐵路大橋: 1894年,灤河鐵路大橋

中國近代第一家郵局: 1896年,大清郵政

中國最早的敬察局: 1898年,湖南保衛局

中國第一台對開平板印刷機:1900年,上海曹興昌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繅絲機: 1900年,上海永昌機器廠。

中國第一條軋油聯合設備: 1905年,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 1905年,戶部銀行

中國第一艘巡洋艦: 1906年,寧紹號,排水量3074噸,3000馬力,福州船政局。

中國第一家水泥廠: 1906年, 第一家中國人自己開辦的水泥廠「啟新洋灰公司

中國第一艘國產大型軍艦: 1906年,寧紹號,排水量3074噸,3000馬力,福州船政局。

中國第一台抽水機: 1907年,15馬力,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卷揚機: 1907年,60馬力,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 1909年,大清銀行股票

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獎提名:1911年~1913年期間 大清政府欽命的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海龜博士伍連德對肺鼠疫的研究。(相關成果1913年發表於《柳葉刀》雜誌)

中國第一家牙膏廠: 1912年,中國化學工業社,三星牙膏

中國第一台柴油機: 1913年,燒球式40馬力柴油機,廣州協同和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萬能銑床: 1918年,上海王岳記機器廠。

中國第一家飛機專業製造廠:1918年,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

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 1919年,「甲型一號」雙翼水上飛機。福州船政局(即原馬尾船廠)

中國最早的萬噸巨輪: 1918年-1919年,上海江南造船廠出口美國的萬噸貨輪:官府號」(MANDARIN

)、「天朝號」(CELESTIAL)、「東方號」(ORIENTAL)、「震旦號」(CATHEY)。

我大清留下的江南造船廠,早在1918年就能國產萬噸巨輪,而且質量良好,出口美帝,直到二戰期間依然在執行運輸任務。大家知道中國第二艘萬噸巨輪是什麼時候下水的嗎?隔了整整40年之後,1958年才在大連造船廠下水,還是外國援建的!

結論:大清才不是歷史倒退,皇軍打上門的中華民國才是歷史倒退!

果粉們天天罵我大清割地賠款,也不動腦子想想,是因為大清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外國列強滅不了你才跟你賠款議和的 宋朝跟還金割地賠款了那,那是因為金滅不了你,金嘗試滅宋,但是失敗了,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兩國賠款議和。 大宋還想跟蒙古賠款議和呢,蒙古理你嗎? ??

秦國還未成霸業的時候,戰國6國跟秦國割地議和。可是嬴政上台之後,戰國6國還想跟大秦割地賠款呢,秦始皇理你嗎???

普法戰爭,法國打輸了,給普魯士割地賠款。到了二戰的時候,法國和波蘭還想給希特勒割地賠款呢,希特勒理你嗎???

割地賠款也好,送女人和親也好,雖然不好聽,但是也代表了一定程度的實力。大清艦隊和日本決戰深海大洋,中華民國連舢板都買不起,只好和日本決戰南京城,這就是實力的差別!

我大清1910年曾經專門去訂購了無畏艦,而且認真進行了招標!!!,最後中標的是一艘噸位2萬5千噸的戰巡,標準後無畏時代配置,採用劃時代的透平渦輪主機,時速26節,雙聯裝前一後二六門305,價格1500萬兩白銀。

在1910年11月正兒八經的在英國造艦市場公開招標一條戰巡,設計要求650英尺長,89英尺寬,45英尺型深,70000馬力的蒸汽輪機。由Edmund Backhouse經手。vickers公司還真以極大熱忱報價了,船體108萬鎊,裝甲93鎊一頓,1911年7月投標函上報價239.7萬鎊(區區1500萬兩白銀)

宣統二年(1910)我大清全年預算3億兩有餘,防務預算9000萬兩,完全買得起。

載洵和薩鎮冰搞的7年海軍計劃打算購買建造8艘無畏(戰列艦、戰列巡洋艦),20艘巡洋艦。

大清還有和美國簽訂的伯利恆密約。

該密約是美國為了抑制日本,對大清的軍事援助計劃,金額2500萬兩白銀,幾乎可以購買3艘1906年下水的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或者2艘1912年下水的內華達級戰列艦。

1908年,T.羅斯福考慮抑制日本勢力,維護美國在遠東利益的需要,向清提出合作計劃。包括:美國為清建立艦隊及其一切設施。清所需的艦艇由美國建造,其費用暫由美國政府墊付,再根據清政府的財政狀況逐步償還;由美國設計軍港的設施設備,暫由美國政府出資建設;美國政府不收任何報酬為中方培養海軍將校,可派美國海軍軍官駐紮清的各艦艇,也可接受清海軍學員赴美留學。

1911年3月,塔夫托總統接見訪美的原外務部尚書梁敦彥,強調中國若要自強就必須加強海軍力量,在這一方面美國可替中國建造艦船,培訓軍官。根據這一提議,清政府內部達成借款協議,決定造船金費以2500萬兩為限;借款方式為無抵當,按年償還;在國內建設炮廠、船廠,生產火炮型號由中方來規定。

1911年9月貝里咸鋼鐵公司總經理在總統支持下訪問中國。10月21日清政府與貝里咸鋼鐵公司簽定合同。
1919年,由於中國分裂,美國的軍事援助並不能牽制日本,只會資助軍閥打內戰,美國無奈放棄合同。

辛亥暴亂一聲巨響,堂堂東亞大帝國變成了叫花子。

辛亥暴亂以後,孫大炮搗鼓中國,那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民國到最後窮的都征50%稅負了,還窮的1年1萬把捷克機槍這等便宜貨都買不起,只能買5千把,就那捷克機槍破爛,買的加上自己造的,20年時間總共才裝備過10萬把,窮的掉渣。中華民國窮鬼只要有大清1908年時期的軍費,1年買100萬把捷克機槍都是小意思,不就是20多兩銀子1把嘛,100萬把捷克機槍的錢只大清1908年軍費的1個零頭而已。

以上事實雄辯的證明大清帝國,是個政治開明,經濟小康,國民富裕,稅賦輕微,軍備強大的王道樂土!!!大清下台是堪比蘇聯解體的國力大倒退!!!

有些人就是有受虐傾向,在這些人心裡,上圖不是好日子,

他們覺得下面這張圖才是好日子!

大中華民國確實不用割地賠款,也不用送女人去和親,因為人家直接來你家裡搶了。。。你知道南京多少含苞待放的處女中學生被可惡的日本鬼子糟蹋嗎→_→


切,要不是陳家洛手軟,大清十九世紀初就亡了。哈,這是玩笑。

歷史上,中國一個長國祚的朝代的衰亡,從中興結束算少說也要一個世紀,康乾盛世一直延續到近十九世紀,加上嘉慶這個守成之君,可一說十九世紀中葉的大清依然沒有踏上衰亡的道路。

從唯物主義史觀看,大清直到道光晚年,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也沒有激化到要改朝換代的地步。

經濟方面,封建小農經濟雖然落後於時代,但因為沒有資本主義工業化的直接衝擊,並沒有總崩潰的徵兆,甚至得益於美洲作物的引進和氣候總體平順,一直呈擴張之勢。

政治方面,地主對土地壟斷的影響還沒完全遮斷科舉這一帝國人才選拔的通道,滿漢官吏矛盾也沒浮出水面,皇帝大體上是勤政的,官吏雖然腐敗但還在行使職責,民族矛盾剛被鎮壓了一波,階級矛盾更是還在萌芽。

文化方面,文字獄清洗過後,全大清人民堅定團結在以皇帝為核心的封建地主官僚周圍,堅持以儒家思想為中心,一手抓宗族建設,一手抓八股推廣,為建設封建主義國家而努力奮鬥者。沒有其他文化動搖這個穩定的體系,傳教士雖然來了,但是鄉賢和族長們比傳教士更能獲得信賴。

軍事方面,接壤國家沒有什麼威脅。日本沒維新完,俄國才被打回去,沿海有毒品問題,需要嚴厲打擊毒販,僅此而已。

綜合以上,鴉片戰爭之前的大清形勢不算大好,也算小好。

然後,仗著這底子撐了70年,其間還有洋務運動續了幾年命,後面十年更是名存實亡,所以大清撐到二十世紀亡國也沒什麼特別的。


推薦閱讀:

為何三國時期從不見由交州進攻益州?
陝北古代地緣與交通地位如何重要?
楚漢相爭時存不存在比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勢力或江湖幫派?
東漢末到三國時,兗徐交三州治所是怎樣變遷的?

TAG:清朝 | 中國近代史 | 少數民族 | 中國古代歷史 | 歷史地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