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否過譽?

三個電影都改編自小說,但是好像《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小說知名度並不高。它與公認的兩部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和《銀翼殺手》的分數對比: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分數----IMDb 8.0,時光網 8.0,豆瓣 8.5;
《2001太空漫遊》 分數--------IMDb 8.3,時光網 8.3,豆瓣 8.5;
《銀翼殺手》 分數--------------IMDb 8.2,時光網 8.2,豆瓣 8.1;

可以看到,《這個男人來自地球》作為一部小成本的科幻電影能與另外兩部電影得分如此接近(甚至在豆瓣的排名已經超過了另外兩部),是因為故事方面擁有強大優勢而彌補了其他方面的不足嗎?

如果故事在同一水平,這部電影在其他方面能夠比肩《2001太空漫遊》和《銀翼殺手》嗎?畢竟另外兩部電影的導演非常有名,而且製作成本方面也沒含糊。

或者說,觀眾確實喜歡給小成本的好故事電影「同情分」?


我完全不同意「這部電影只是個小說,只是個故事,完全沒有用到電影技法」的說法。

場景簡單、只有一個並不意味著這個場景是沒用的,並不意味著電影只是在通過演員講述來展現劇情。
石器、葡萄酒、梵高的畫、公益組織回收傢具、天色漸晚、燃燒的壁爐……這一切都在控制電影的氛圍,輔助劇情的發展。就像劇中威爾說得:「你在用心理學的手段欺騙這些善良的人,讓他們相信你的故事。」這種手法在小說里是做不到的(或者說效果要差很多)。
如果這真的只是一個「小說」,還是個沒有場景的小說,那我只會打6分,這只是個新意不大的歐亨利式的科幻小說而已。
但是這部電影,通過場景的布置,通過演員們的表情和看上去無意的一些行動,塑造出了一種真實可信的感覺。

我覺得打8分沒有問題。

------------------

另外說裡面的辯論不夠有力的,我們看看角色們的身份:
Harry :生物學家
Edith :宗教史
Will :心理醫生
Linda :學生
這四位本來就不能提供什麼有效的意見,畢竟不是他們的專業領域。
Harry 想聽故事,自然是鼓勵John 說下去。
Edith 是虔誠的教徒,在討論到宗教之後她自然會激動地從基督教的角度反對。
Will 則是從心理學的角度懷疑John 是否正常,而且他的妻子剛剛去世,他不怎麼冷靜。
Linda 一個學生坐在一堆教授中間自然只能賣賣萌。

Dan :人類學家
Art :考古學家
Sandy :歷史學家
這三位是相關領域的。
Dan 是提問最多的,總體來說他也是想聽故事的。
Art 的第一反應是John 瘋了,所以他去找了Will 來。他沒有太多的參與討論——你會和瘋子辯論嘛?
Sandy 本來是最有可能提出有力反駁的,但是她和John 在戀愛中,實際上她除了兩人獨處的時候幾乎沒說過話。

這麼設計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真的要用非常專業的知識來討論John 到底是不是穴居人,多半是觀眾聽不懂全嚇跑了。僅僅討論一些著名的歷史事件對觀眾來說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不喜歡看的有兩種情況吧,一種覺得太簡陋,一種覺得太枯燥,首先來說這個電影拍得好來源於小說寫得好,而我看大多數的負面評論好像都是在說電影裡面幾個大的梗都是隨便編編,無非就是有點想像力而已之類的。我覺得這是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電影,電影裡面的論點和論據確實都不能說是驚艷,可以說有些甚至是常識,但是這個電影的精華不在這裡,而是在於它嚴密的系統,他把永生不死這個主題放到整個科學系統裡面去接受檢驗,人類史,生物學,地理學,社會學,等等,用在場的幾個科學家的嘴來檢驗永生的這個假設,並成功的逐漸論證了這個命題,而且做到了孤證不立,做到各個系統的論據和論點不衝突,也就是說他的裡面的每一個命題都做到了觀眾不能(至少輕易不能)提供出證據證明它是一個假命題,你可以不信,但你不能證明他是假的和不可能的,這在一個簡單的科幻假設裡面都是非常難的,更何況這是一個概括了幾乎所有相關的科學系統的大猜想,作者要花多大的精力去構建這個巨大的系統,要有多好的全局觀才能寫好這個劇本?沒有進行過類似思考的人是看不到這個事情的難度的。所以這個電影不是拍給所有人看的,而是拍給小部分進行過類似形式的思考的人看的,只有他們才能被每一次論證帶來一下顫慄,並逐漸獲得高潮的愉悅。
其他的好的電影作品,都有很多不同的愉悅點,可能會視覺好,可能在科幻的外衣下夾雜著愛情片,動作片甚至恐怖片的元素,或者有很深的哲學意義在裡面,或者有很深的社會學意義在裡面,這些都有助於吸引觀眾,唯獨這個片,以嚴密的思考和設計為唯一的愉悅點,在這一點上,我覺得他登峰造極,可以說是在這方面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


說過譽,也可能是過譽。豆瓣高分影片,有些影片本身確實是出色的,但是在豆瓣被刷被腦補的確實過度了。

光是這部電影的譯名問題,我說過幾次,一些比較資深的譯者也提過,可是現在豆瓣上不是還是在用誤導性很強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嘛。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男主是穴居人的設定。而片名The Man from Earth的earth無論是直譯還是意譯都不該是地球吧。有幾個豆瓣刷高分的能看到這一點。

這個故事設定上取用了很多人類學人文學的邊角余料八卦,但是那些豆瓣上的刷高分的,有幾個知道那些八卦的。比如說裡面部分內容是採用的是宗教考古史里的東西,有些觀眾沒有相關了解會以為男主說自己是神話中那位耶穌,但是有所涉獵的會發現劇情中套用的是考古史中的耶穌,如果再深入就會發現耶穌向佛陀求學部分是出於某些人矇混惡搞(當年宗教史學界的)。但是要是在深入些,就會在阿拉伯神話里,確實有類似的傳說(《阿拉伯波斯突厥人東方文獻輯注》《一千零一夜全本》《黃金草原》)。光是這一部分,不同知識程度的人,會出現好棒不對好渣大反轉,能有多少刷分豆瓣的人能夠看得透這一部分。

這種座談式故事進行方式,和大特效電影比,自然有其值得誇獎的一面,因為不是那視效轟炸而是開腦洞給觀眾。像這樣的套路,並不是絕無僅有,而是很大量的存在,只是豆瓣眾並沒有相關接觸,所以會有驚奇感。比如話劇《哥本哈根》(也有同故事電影),以德國納粹時代的科學家海森堡和丹麥科學家波爾及其夫人瑪格瑞特的亡後靈魂的回憶與對話,引出了現代科學史上著名的1941年「哥本哈根會見之謎」。是歐美戲劇界的經典劇目。如果先看了《哥本哈根》再看《The Man from Earth》,還會給高分嗎。然後我再告訴你,話劇《哥本哈根》一般的製作成本遠高於《The Man from Earth》電影,又會是怎麼個想法。

除了真正的爛片以及情懷片和興趣向片。大多數豆瓣眾高分評價的,都會隨著他們的知識涉獵廣度深度本身智識水準而發生劇烈的變化。有些電影可以承受這種變化,保持一個穩定區間的評分。有些不行。在我看來,那些過度腦補的和經受不起,都算得上是過譽的了。

以及看片這種事情,除非你追求一個社交話題屬性,不然自己喜歡就可以給高分,無所謂過譽不過譽。但是僅限於你喜歡這個範圍,不要外擴到跟別人吵這片是好是壞。


牛逼在一個場景一個演員你都看的津津有味啊。


不知道別人是怎麼個評分標準,說一下我自己。 我給一部電影的打分依據不是這部電影演員的演技,不是劇情,不是用光,不是攝影,不是特效,不是剪輯,而是這部電影給我的綜合直觀感受。當然我的綜合的直觀感受取決於上面我所列舉出的方方面面,但不是直接影響。就像一部電影的劇情很爛,如果我看電影時感受到了,那我就會壓低分數;如果我沒感受到,那我就不會壓低。而我沒有感受到劇情爛的原因就是別的因素(比如演技或者特效)使我忽略掉了劇情。 各電影網站評分沒有門檻限制,誰都可以評,那非電影專業的人們評分靠什麼?就是我說的直觀感受。這部電影或者說這種類型的電影就是用劇情去衝擊你,讓你忘記了其它因素的不足。它讓觀眾看爽了,那它就是成功的電影,觀眾就願意為它打高分。 要不然,如果我在打分的時候什麼都要考慮,那投資最高的電影分數才應該最高。


是的,你們能想像一個活了數千年的男人,居然如此這般~簡單易懂么?或許可以美其名為返璞歸真,然而我寧願相信冥冥中人的篩選秉持著去真存偽,是的,我是個懷疑論者,所以「這個男人」自始至終在我眼中不過是個周密有餘深刻不足的騙子,這部電影的點子當然出色,然而內容的羸弱使得它離著經典還有十萬八千里。


我不認為是過譽。

我喜歡這部電影不是因為它是小成本製作,不是因為它的腦洞有多麼清奇(我認為在科幻作品裡這個腦洞並不多麼出彩),也不是因為裡面交織的跨學科知識多麼有吸引力;我的喜歡主要來自男主在講他作為耶穌經歷的那一段:

」神話相互龐雜的交織,這並不好,事實是如此的簡單。不到一百字的新約,你們想聽嗎?」

「我只是被綁了起來,可是釘子和鮮血使得宗教藝術更為迷人。」

「牧師到處散播地獄天堂,利用誘惑和恐懼進行思想控制,拯救我們從未迷失過的靈魂。我指出一條澄清的途徑,他們則將他發揮到極致。我見過形形色色的宗教儀式,跪拜、悲嘆、吟詠,崇拜餅和酒,我認為這並非我的初衷。」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的內心非常震驚。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我剛剛對顧頡剛先生的古史辨思想產生興趣,對各種傳說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
顧頡剛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觀點,認為:「時代愈後,傳說中的古史期愈長」「時代愈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雖然「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確的狀況,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傳說中的最早的狀況」。
我的淺薄的理解就是,當事實開始宣揚出去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偏離事實,再隔著悠悠的歲月,事實之上附加的東西或直接說是私貨更是不會少。

這樣看下來,我上文所摘述的電影中的這一段,是不是和疑古學派的觀點有些殊途同歸呢。或是我電影看得少,見了電影裡面有這樣的觀點覺得新鮮,但確實讓我印象深刻非常喜愛。審美本身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情,我只能說在我眼裡,這部電影不僅沒有過譽,而且某方面還被低估了。


這部片子說故事的手法最為稱道,關於永生人的一個個疑問逐步被揭開,可謂引人入勝。這恐怕是大部分觀眾直接打了高分的原因(例如我)。

但滿分不代表完美,尤其是這部作品,撕開那一層層的懸念驅殼後,裡面幾乎只剩下空氣。影片最大的敗筆也在這裡。

整部片子的結構大概這樣子:
永生人被質問為什麼要走——永生人自曝永生秘密——永生人講述自己古代時期的經歷——永生人說自己是梵高的朋友、期間與同事們探討永生的可能性——永生人說自己是基督教創始人——一個老齡同事發現永生人是自己父親後猝死——永生人與女同事離開。

從故事線來看,爆點分別在於永生人自曝歷史、永生人是耶穌、永生人是同事的老爸。在影片比較緊湊的故事節奏下,每一個爆點出現時都讓觀眾感到新的振奮,以致90分鐘的電影落幕後還會繼續回味。

但影片有一個關鍵設定,這些人都是一流大學的一流學術人,然而他們在影片中絲毫沒有體現出角色應有的學術素養。他們台詞的主題,無非是聽到永生人故事難以置信、近日在學校又做了什麼瑣事、插科打諢一下永生人的傳奇,沒有太大營養,對於拓寬故事的深度作用不大。

在質疑永生故事這一段,質疑者不斷提出他的故事與人類知識所揭示的道理衝突。質疑者的問題不見得有多高的高度,無非是把一個個中學生都了解的各科目知識搬出來。同時永生人的解釋也很無趣,他說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也許很多,潛台詞為追究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沒意義的。在一段最多爭鋒相對台詞的劇情上,實質效果卻很平平無奇。

耶穌一段是巨大的反轉,並且涉及到宗教問題,本來也正好適合從生死意義的角度來考察永生人的感受。然而這一段導演似乎更著意強調他是耶穌這種有些膽大包天的戲說,真正生死意義的內容只是蜻蜓點水般掠過。永生人怎樣上演受難復活的奇蹟,似乎更讓學術大咖們感興趣。

導演似乎從來沒有想過利用人物的背景,去用更尖端的層次去讓他們的思想產生碰撞,而僅僅滿足於一幕幕戲說帶來的驚詫感。人物的設定浪費嚴重,整部影片的中心思想也變得十分虛無。

有不少人把這部作品當成「逼格」電影來看待,但隨了把全部人物背景比較有逼格外,吸引人的手法還是比較常規的劇情反轉和節奏控制。但導演敘事水平確實精湛,那種圍爐夜話的氛圍也有一定感染力,最後讓大家看罷不約而同高分盛讚。

有一個反面教材可以拿來對比一下,叫《末日哲學家》(下圖)。一位哲學老師帶著哲學學生們做的後啟示錄社會思想實驗,這個設定逼格得不行。然而影片最後失去了維持思想實驗進行的邏輯,還弄出狗血的師生偷情劇情,最後淪為真正的爛片。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做得比它好的,就在於敘事和邏輯。敘事方面,起承轉伏的節奏都把握得很好,爆點依次釋放全面調動起觀眾的投入情緒。邏輯方面,永生人的設定很大膽,但導演乾脆以一種不可證偽的態度,來解決對永生人可能性的質疑。

而之前提到的這些所謂深度不足的毛病,也許只是妨礙了這部影片成為真正的精品,但無礙觀眾覺得「好看」。8分是觀眾因為覺得影片好看而給的分數,要與銀翼殺手、太空漫遊這種神作比思想深度,那《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遠遠不夠格的。

話說回來,雖然在耶穌一段,表現永生人生死思考的力度很弱,但其他篇幅中,有些小橋段還是很動人的。關於這部影片,我思考得最多的其實是這一點。永生人說自己還見過另一個永生人,兩人甚至約定保持聯絡,然而從此相忘於江湖。按常理說,另一個永生人也許是唯一一個能理解自己的人,但兩人竟然再也沒有任何交流。那麼,對於永生人這種十年搬一次家的人來說,他的情感人生中,真的能擁有知己嗎?


看之前沒接受過任何劇透,介紹人也只說「設定很震撼」。然而看時並沒有這樣的感覺= =這種設定很罕見嗎?而且此片也沒有往這方面作多少探討。

從男主簡單自述過後,後面的一直沒有什麼驚喜,幾個聽眾之間也沒有多少精彩爭論和衝突(這也是和十二怒漢、終結面試最大的區別),就是在聽他講歷史,講宗教,彷彿說書人。這種故事看小說或許會很棒,但是就這樣直接轉換成電影我實在是不感冒;如果魔戒的電影版是佛羅多在一群人面前講故事連講三個鍾而且沒有拍任何畫面去表現他講的故事,那魔戒會變成史上最長的爛片。


讀書,看電影其實都是件挺私密的事。
題主如果看到影片評分是8(滿10),並不是說大部分人都覺得它是8,而是在於張三給這部電影就是10分,在於李四這部電影就是4分。
換句話說,電影滿足的是個人內心的需求。
比如,你沒怎麼看過科幻,看完《三體》會直呼此生有幸,如果你看《三體》前經過大量科學訓練和各類書籍的沉澱,那你很有可能看到很多BUG,體驗將不會那麼好。
而且,「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是否過譽?」,用了「過譽」,題目帶有有偏向性,我的答題時,答題的各位過半是對電影不太滿意的,如果保持現狀,最終這個提問下的答案,給人的感覺,就是電影確實過譽了。
但是,我還是挺相信專業影評和幾十萬人的投票結果所表現出來的結果的。
所以題目,改成「你認為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怎麼樣?為什麼?」,應該會有更多不過譽的答案。

我覺得不過譽,每個人都會想到「不死之身」這個概念吧?中國文學裡是有些神仙達到了這個成果,但都是些片段性的描述,給人一點小遐想。但這是第一部接觸的很有故事性的「不死之身」的作品,而且還把話題延展到很多地方。對當時一個初中生,震撼還是蠻大的。


這部作品講述的其實是個反宗教的故事,科幻只是它的皮。

本片用一種魔幻現實主義手法,把美利堅的上帝:耶和華基督耶穌的由來重新塑造了一番。

沒有什麼天人,也沒有什麼奇蹟,上帝的本質也只是個學習了很多東西的人。

這個片如果是非基督徒和無神論者來看,可能只會看到科幻部分,既是一圈子教授學者想法子考倒主角活了一萬年的言論。

但事實上本片最想做的其實是推倒自己的上帝,讓上帝失去神性。


沒有,很好


阿西莫夫有一篇小說《超中子星》,講的是一群科學家們的吹牛比賽上,一個吹牛大王虛構自己發現了一顆超中子星並揚言它將在兩小時後撞上地球。面對其他人的種種質疑,吹牛大王詳細的描述了關於這顆超中子星的種種數據,形成原理,運行軌跡以及與地球相撞的後果,預言時間將近的一分鐘,所有人都相信了他。即使最後吹牛大王以一句數據計算偏差結束了整場吹牛,但在場的所有人心裡還是寧願相信這並不是吹牛。
當時唬得我一愣一愣的,讀至所有人一起倒計時的時候我甚至都在流汗。
而《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看了不到五分鐘便猜到了後續所有劇情,包括自稱為神的那一段,以及最後的反轉(如果那叫反轉),腦洞很一般,實在沒有一點懸念可言。
如果我沒讀過《超中子星》,我可能覺得這部電影不錯,可惜珠玉在前,捨棄了大部分電影表現手法的《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對我來說只能說是一般般。


爸爸去哪兒電影也比《無極》的豆瓣評分高


這算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部電影

因為無論是政治、歷史、哲學、宗教、自然科學、心理學、社會關係等等一切可用以解釋人類和世界為何物的科學,都可以在這部電影裡面找到腦洞,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順便它還給了你一個超越人類的一切的視角來思考

缺點是這部電影畢竟還是和我們一樣的人類拍的,腦洞也就是人類級別了,因此劇情和思想也是可預測的。不過不這樣的話說不定就一點都不有趣了


當然訪談錄像的形式也確實很枯燥

反正人各有喜好,評價我覺得反倒是其次


世界上多數編劇和導演 在一個場景幾個演員的框架下 能拍出一部哪怕能讓人無聊的看完的電影 這本身就挺厲害
這麼乾的片子屈指可數


這個分數可以看作是性價比得分。
而且《2001太空漫遊》我是極其無聊的看完的,也可以說我沒看懂;
但是《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由於引人入勝的情節,我是還比較有興趣的看完的。


並沒有。

我甚至認為正相反:更多的人應該了解這部電影、思考其提出的觀點,哪怕他們最終並不同意電影中所或明示或暗示的任何事情。

Here comes the story that transcends both time and space(這是一個超越時空的故事)
-----------------------------------------------------【別擔心,並沒有劇透】-----------------------------------------------

很早就知道這部名聲在外的電影了。但是拖著一直沒看,直到這一次國慶節前難得的空閑,在家中獨自欣賞。

故事僅僅是八九個人在同一間屋子裡不間斷的談話,但談論的內容卻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僅提到了目前最前沿的科技,還以極為開放的態度討論了人類社會藝術、宗教、神話、遷徙與演變。其話題為最神秘、最久遠的神話提供了可能的解釋;也將人類社會抽絲剝繭,去掉人性中貪婪愚昧恐懼對人類歷史和文化本身所產生的扭曲,進而希望還原其本質的面貌。

電影提出了一個極其異端的構想,那就是:原本沒有什麼異端和正統,聖人(The One)教給我們的事情和道理極其簡單,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妄加揣測和解讀,有了現在的經和典。

大道理都很簡單,但是很無奈,大部分人還是無法接受這簡單的道理。兩千年前John試圖教導人們,人們把他釘在了十字架上;如今,就在那間屋子裡,人們依舊逼迫他、改造他、威脅他。這麼多年一晃過去,世間早已滄海桑田,但人性從不變。

有人說,只有站在太空中看過地球,才會真正忘掉雞毛蒜皮的紛紛擾擾,這也正契合了影片的海報。而對於永生的聖人來說,人性不會因他做出的努力而改變絲毫,個體和群體都不會因他的佈道而變得超脫,只是因為人類的生命是短暫的,我們沒有辦法站到聖人所處的高度。而另一方面,電影不斷暗示聖人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任何站在他們那種高度的人都會無師自通的做出他們做過的事情。

這部電影絕對值得任何人,包括那些不同意片中觀點和理念的人,舒舒服服坐下來認認真真的看完。


小成本電影里最被捧的一部了…

一個自稱耶穌的穴居人類,一句話把一個只會哭的基督徒代表老太搞得信仰崩潰,一群除了介紹之外完全看不出專業的專家學者動不動就各種凌亂,yy得沒邊,難道都沒人懷疑這是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精分患者?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裡頭能時間停止的老頭好歹還配合做了實驗呢,嘴炮就成了上帝之子了,難怪現在詐騙案件這麼多?_?

自從出了魔力寶貝啦百萬亞瑟王啦之後我特別想說,被別人稱為耶穌不代表你就是那個耶穌了好嗎?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影來看「對,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是我就是這麼牛逼的人,並且我參與了你們所知且神往的事件,你們都被騙了!我才是知道真相的人!但是我決定永遠向前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這種設定low爆了呀


算啦不說啦……不停的看到有人說「如果你不喜歡就是你逼格不高」之類的話,只能說很多高分電影下頭都能找到類似評論,小時代也不例外。


電影本身不算差,個人認為是和《女巫布萊爾》一樣劍走偏鋒型的,可是我最受不了很多人推薦的時候說這片子「想像力爆棚」「顛覆人生觀」云云。

難道這種長生不死歷史上N多個人都是同一個人的腦洞你們在初中高中沒有過嗎?是我想像力太豐富還是。。。?


推薦閱讀:

楊冪為什麼老是演爛片?
香港的外語電影,譯製片名為什麼幾乎不用直譯的方式?
如何從心理學上解釋電影《如父如子》中野野宮良多(福山雅治)的父親形象的形成?
獨立影片如何參加歐洲三大電影節?
《大逃殺》中,為什麼那樣一個殘酷的社會制度能夠有生存的土壤?

TAG:電影 | 科幻電影 | 影視評論 | 過譽 |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