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港 2013》這樣一個長鏡頭到底的片子拍攝難度和技巧在哪兒?

三谷的新片《大空港2013》全片一個長鏡頭到底,好奇想問下這種片子相比一般電影,拍攝難度和技巧在哪兒?


首先考驗的是場景調度,一個鏡頭下來意味著一旦錯了其中一步就全盤重來,對人物、道具等調配必然事先計算要非常精準。這很考驗導演以及調度人員的功力,就像現場表演一樣,不容許任何一個細節有問題。

其次考攝影。如何取景,如何在鏡頭運動上不穿幫之餘又拍攝到合適的畫面,這是非常困難的。即便不是長鏡頭的情況,拍攝取景就已經很考功夫了,而長鏡頭就相當於傳統單鏡頭的無數疊加。

最後考演員。某程度上這屬於場景調度的一環,但又不盡然。因為其中也考驗演員對劇本和導演指示的理解和熟練,和場景調度一樣,錯了一個細節就要重拍,擱在膠片時代就等於浪費了一大筆錢。在這種壓力之下還要演繹人物,非常考演員的心理質素和技巧是否過硬。

所以長鏡頭等於是考驗電影技巧的一個綜合大爆發,方方面面都要顧及,每個細節都不容有失。


補充樓上。通常我們知道,運用蒙太奇來剪輯鏡頭,可以掌握影片的敘事呈現。長鏡頭由於沒有了鏡頭的剪切,也就失去了鏡頭組接帶來的效果。那麼如何在這麼長的鏡頭裡進行敘事,便是考驗導演和攝影的地方了。既要讓鏡頭運動豐富、動靜結合,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空間,又要明確將演員的動作、情緒的表演有目的的傳達給觀眾,不丟失電影畫面的藝術魅力。
如果涉及到景深長鏡頭和燈光布景,就更麻煩。
畢竟,沒有經驗或相關知識匱乏的人來拍,很容易拍成攝影師一路死板地跟著演員轉,到頭來就有點大家旅遊或聚會時拍的超長DV感了,主題不明確,主次不清晰,沒有敘事節奏……


推薦閱讀:

英美劇的攝影師和電影攝影師差距大么?拋開外界因素,為何國產電視劇攝影和英美劇攝影差距那麼明顯?
如何拍出光影流動的感覺?
是不是微單(無反)拍視頻比單反要好,為什麼?
預告片剪得好的剪輯師在參與正片剪輯時有哪些優劣勢?
什麼是電影肩扛攝影的「呼吸感」?過度肩扛是否會讓一些以「手持風格」著稱的影片變得沒有風格?

TAG:電影 | 攝影 | 電影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