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交響樂團的一員是怎樣一種體驗?或者作為指揮家是怎樣一種體驗?
特指樂手,比如單簧管演奏者小提琴演奏者定音鼓演奏者等等……
卸腰
一般來說在音樂季里,每天排練半天,另外半天一般用來自己練習或者做些其他國家法律範圍內允許的事情。一般周末晚上正式演出。
排練的時候要聽指揮的話。而且要把自己的部分完成得很好。否則指揮噴起你來就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了。
演出的時候,不要遲到,按規定著裝,上台前關掉手機。演出過程中不要睡著,不要聊天,不要出錯。
演出完了各回各家。
樂團演奏員是一個既好玩又無聊的工作。有時候碰到自己喜歡的樂曲,練習和排練演出起來還比較有興緻,碰到自己不喜歡的樂曲,其實很枯燥。碰到困難的樂隊片段的時候,心理壓力也會有一些。比如圓號首席演德九或者蒂爾惡作劇時,或者低音提琴演舒曼第四時,或者大管聲部演春之祭時,估計都是會很緊張的吧。另外,碰到靠譜的指揮,合作起來也會挺愉快。但如果指揮不靠譜,或者跟樂團關係不好,工作起來其實也有點難受。音樂季每天排練半天。。
暑假一個月聖誕假半個月春節假半個月。。
90%的時候挺無聊的,剩下10%是有大牌指揮跟獨奏家來的時候,稍微有點inspiring,用力演奏一下。
平常教教課乾乾活也就這麼過去啦。。時不時有tour,人品攢好了有空餘時間就當公費旅遊了。
空餘時間多的關係,很多人練就一手本領:做樂器,賣保險,健身教練,婚禮攝影,錄音,修樂器,拉小提的教鋼琴,拉貝司的教二胡。。哈哈
工作真的比較閑,要進真的比較難。進樂團的大概是專業音樂學院里的top 5-10%吧。工資不高不低,發展本領是必須的。
參加樂團是我一個美好的經歷。
前後參加過三個樂團,有管弦樂團也有交響樂團。半工作半業餘,有學生也有職業人士,幾十個人大概。每周排練一次或兩次,每次半天到一天不等。準備演出的時候會排練更密集一些。
下面是體驗:
1、樂團合奏有一種強大的共鳴感,那種意識上的包圍是自己練習or獨奏時完全感受不到的,海洋潮水翻滾一樣。同時,還有一種置身在聲音里去聽聲音的奇妙感,和坐在觀眾席聽到的感覺也不一樣。
2、不同樂器手拿到的譜子是不一樣的,同樣樂器的演奏者拿到的譜子也可能不一樣。我在還是熊孩子的年紀干過這事,明明是二號卻拿了三號的譜子去複印一個來繼續用,有一些細小的差別,直到指揮在上面說聽不到二號的聲音,讓我自己來一遍,才發現是我譜子拿錯了。
3、遇到的幾個指揮很有魅力,排練時,一方面是和團員磨合默契,一方面也是和指揮培養默契,指揮的眼神動作就控制好整個樂團各塊的跌宕起伏。
4、哦,最開始還參加過一個學校組織的樂隊,演出多,排練比較辛苦,可以經常正當理由翹課。
5、可以和練不同樂器的人玩。這點真是,因為我當時讀的就是普通學校不是音樂學校,所以,只有在樂團,才會遇到這麼多練不同樂器的人。在樂團的時候,就,嘿,互相交流吧,太有意思了。
音樂學院學生
相比個人演出,我是比較喜歡樂團排練的啦,很喜歡,即使演出前最集中能從上午八點半到晚上九點,也很開心
如果碰巧遇到很有趣或者自己很喜歡的曲子,簡直開心級了
和樓上有人說的感覺差不多,感覺自己融入一個巨大的浪潮,到最後演出成功、很有成就感
在民樂樂團時的感覺比在管弦樂團時感覺還不太一樣,因為民樂團他們一般只要四個大提琴+四個貝斯(或者更少)
然後在一群民樂聲中感覺自己和小夥伴撐起了低音部的一片天@(?●?)@
而且在合奏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很棒
唯一的缺點就是有時有點太占時間,有時會佔掉自己的練琴時間,然後考試時還不給放水凸-皿-凸
小提琴演奏員飄過………
身處和聲中,覺得自己就是音樂之河的一滴水,此時此刻的生命隨之流淌。自己失誤一個音覺得對不起指揮,對不起作曲家,對不起全樂隊,對不起觀眾,對不起全人類!甚至有些和聲會引起身體的共振,鑽到心裡了,有時的共振能引起身體不適,甚至想著死在排練廳也值了,有時的幸福和快感簡直要上天堂了,啊~~~碰到好的指揮能高興一個月~哈哈哈哈哈怎麼那麼幸運學了音樂呢,連著排24小時我樂的不要不要的,這等身心愉悅之事當然願意了!
前提這是好的樂團
要是破的樂團…………滿腦子都是:卧槽這銅管殺人啊嚇死了!會不會吹?!……哎貝斯撥弦能齊一點嗎?都進不準了,不會看指揮嗎?!什麼?指揮不準?…哎!!!你個指揮沒音樂就忍了居然拍子還能亂套?!!!!!……………中提琴這音準要!命!啊啊啊啊!!!!…………周圍人一拉琴都聽不清楚自己在拉什麼卧槽想退團!!!!!譜子多能不能提前把技術練好了再來!我不要陪你們練琴啊救命啊坐不住了我不要排練了!!!……………………木管組沒長耳朵嗎不會聽聽周圍的音準嗎!那麼不和諧簡直像死神勒脖子好難受媽媽我要回家!!………定音鼓!光顧著自己爽!定音鼓越來越搶完了!完了完了完了……………看指揮的就跟樂團錯開,聽鼓的就節奏不對怎麼辦……完蛋了………………樂團和指揮徹底脫節了…………………卧槽砸台上了………………一場演出感覺老5歲
鞋咬。我只能說說我在民族管弦樂團中的體驗。參加的是一個非專業性質的樂團,但其中boss級別鼻祖級別的人物不少。算是他們功成名就甚至退休之後組建的一個樂團。
我曾參加過一段時間,在其中所處的聲部是二胡。從幾個角度說吧。
一、排練。
每周一次,排練之前先定好此次排練的曲子。又指揮定奪,根據音樂會的演出計劃,是否需要排新曲子或者加精之前排過的曲子。
排練過程:首先是各個演奏者在排練前熟練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排練中由聲部首席和負責人調整演奏細節,對弦樂來說如功法指法(比較重要,凌亂的話說明每個人處理方式不同,音樂表達融合不了,再者舞台效果會亂)強弱等等。
指揮如果需要特殊處理,則單獨點出某個聲部來仔細排練某一個樂句。尤其是樂曲中某聲部主題的那個樂句。
二、聽覺感受。
樂團中的體驗和獨奏有很大區別,需要聽別的聲部的聲音來輔助確定在何時進,或是配合協同,不僅僅看指揮就可以了。
我是屬於二胡弦樂聲部的,右側對舞台,左方為吹管聲部,聲音很大。當然後方是打擊樂聲部,碰到有嗩吶和各種打擊樂的曲子簡直震耳欲聾。所以很多時候演奏時是聽不到自己的聲音的,當然如果拉錯了還是很明顯的,所以說如果自己的演奏融入在大環境中就說明沒什麼大問題。
和聽眾的角色體驗不同。比如你在上海音樂廳,你選擇了VIP的位置(大約一樓第七八排的樣子),各個聲部的音效相對平均,出來的整體效果也會很好。
很多時候,台上演奏的聽到很多錯誤啊問題啊,台下的覺得沒問題啊,演奏效果很好啊。也是所處位置不同而決定的吧。
最後不管最後演出效果如何,每一次排練都是很開心陶冶情操的啦。不知道專業的樂團如何,他們每個月都有演出,排練很日常的,畢竟很多人是全職做這個的。有的樂曲純為了演奏例行排練失去樂趣的話可能也是生活所迫了。嗯…其實是一種工作。老公如是說…他是某一般知名樂團圓號首席。工作就是排練,教課,演出。身上也沒什麼浪漫氣息…完全不像是藝術家吧!但朋友同事見了都會說,自帶藝術家慵懶感。還有就是在一起,我爸媽會反對……覺得生活沒有保障
參加管樂團是一個美麗的經歷,雖然只是學校里的樂團,也不出名,但是在樂團里學到的不僅僅是樂器吹奏,更是一份回憶,一份感情,對音樂的感情,對樂隊員的感情。樂團是一個需要團結合作的team,懂得合作配合也是我們學到的一生受用的東西。
本人高中生,沒有進過專業樂團,但是一直在學校的交響樂團里。對於學樂器的學生來說,在樂團里確實要比自己單練有意思。在家裡一個人練,聲部不齊,根本沒辦法體會作品的全貌。但是在樂團里不一樣。大家一塊發出的聲音才是完整的,真心比單練強
大學四年一直在學校樂團一提琴聲部,剛畢業又去當地樂團做演奏員,在樂團呆了四年多,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很有意思,說說自己的經歷吧。
首先,作為一個小提琴學者,沒什麼比搞獨奏更爽的了。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獨奏家,而且獨奏家需要更多更多的音樂素養,所以樂隊演奏員更是年輕我們的不二選擇(我想沒人學演奏的願意一直教學生吧…那不是師範生的飯碗嗎!!)
所以,我就懷著這種心情考了我們學校的樂團,說真的剛排練的時候,感覺耳朵都要炸了!是真的!管樂實在是太響了!並沒有耳機里聽到的那麼和諧圓潤,音量適中。然後就是試奏問題了,我們指揮總是喜歡臨場發譜子,所以就這樣試奏了四年。剛開始的時候,簡直生不如死!明明看起來比克萊采兒還簡單的東西,一旦要求原速演奏就會瞬間歇菜!試奏是無止盡的,儘管現在拉老怕的東西毫不費勁,但是碰到老柴、老肖,還是得叫他們爸爸!
然後在樂團有很多福利,比如買配件!比如修理樂器!這些樂隊都會集中負責!
嗯……好像沒說什麼好玩的事情
其實是有的,因為可以見識到各類指揮,每個指揮的排練風格都不一樣,所以就會鬧出各種搞笑的事情。
比如我們指揮老是說不好普通話,比如說四十小節,他總是說成十四小節,諸如此類很多啦。
還有一些指揮揮拍的動作很唯美……腦補一下
哈哈哈
不過工作的話是很辛苦的,因為要很集中精力去排練,不然就會丟拍子,丟小節,甚至丟感覺。有良好和聲感的人這個很重要。
淺談 如有不當 望見諒
美妙的經歷,奇妙的際遇。業餘黨。每次演出之前總有那麼一兩首曲子在腦子裡單曲循環,《夜深沉》、《茉莉花》、《長城隨想》。吹《北京喜訊》簡直嗨翻天。
推薦閱讀:
※找產品或運營的工作應該怎麼準備,看哪些書?
※求告知視頻剪輯自主工作室的營運模式?
※女生大學畢業加失戀選擇回家還是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