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戰爭中,幕府軍如果選擇退守江戶而不是進攻京都,有可能抵擋住倒幕軍嗎?

嗯,最近在看潘越著《日本軍事崛起之路》,裡面P121第五章《鳥羽伏見之戰》提到,要從關西、近畿進入關東平原,需要穿越中日本的各處險關。而要從海上進攻江戶城,則需要得到英國艦隊的支援才行。

本書作者緊接著提出一個(在我這個嚴重缺乏相關知識的人看來)很有意思的觀點:如果幕府選擇退守,完全有可能造成日本東西分治的局面,從而給幕府贏得喘息的機會、圖謀再舉。

因此我的問題:歷史上的話,如果幕府真的打算守,當時的國內外局勢的發展,有可能守得下來嗎?


嗟爾德川,氣數將盡


拱手讓出近幾,讓天皇和百官都落到倒幕派手中,這仗更加贏不了。從近幾到關東是有險關,但手下人看你連天皇都送出去了那裡還會幫你守。大廈將傾,人心不穩,鳥羽伏見和大阪本就是死中求活。還把仗打成那樣就真沒辦法了


海軍方面,英國的確支持倒幕方面,而且從後面的戰爭情況來看,幕府的海軍優勢是不可能一直保持的。陸軍方面,鳥羽伏見雖說是倒幕方大勝,但也不過是戊辰戰爭的開幕戰而已,後續幕府也確實做了一些固守關東的嘗試,江戶都投降了,東北各藩還要抵抗一番呢,不可謂不努力,只是人心已失,倒幕方就摧枯拉朽了。

幕府對倒幕方的弱勢,根源的還是制度方面的。既然幕府自己集中了最多的保守派,又代表了舊的統治力量,在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技術方面就一定是束手束腳的。弔詭的是,一方面幕府的開國努力招致了幾乎整個武士階級和農民階級的反對,另一方面,脫離了幕府控制的下級武士和浪人又往往是最積極學習西方技術的那一批人——所以才導致了鳥羽伏見戰役中,薩長聯軍在火炮數量和武器性能方面都遠遠優於幕府軍的結果。

再談談個人的努力的話,其實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本身就是開明派(在之前的政治鬥爭中一度很受薩摩支持),以及考慮到德川慶喜本人以及勝海舟這樣的幕府實權者在戰爭中的行為,可以推斷出他們其實是不能接受日本分裂局面的。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戰爭 | 日本歷史 | 明治維新 | 日本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