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 2014 年本科生畢業設計展海報?
這張海報引起了較大的爭議,很多畢業生認為這張海報無法代表他們的畢業設計作品,同時也有一部分老師、學生認為這張海報很有特色……
附圖為畢業設計展的海報 (設計者的名字為了不影響判斷而在此隱去)
附上介紹: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2010級本科畢業設計作品展(DICE 2014)將於2014年6月6日-6月30日開幕,107名本科畢業生來自數字媒體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環境設計,以文本、模型、圖紙、文本、視頻、產品等方式,呈現他們對設計、生活、社會、環境的個人視角和反思。本次展覽以「同+ DICE2014「為主題,」同+「 既是同濟的印記,也點出了」同創精神「的學院文化。」+「則表明了設計理念、方式、呈現的個性和多樣性。DICE則分別取自於四個專業的首字母,數字媒體設計(Digital Media Design), 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視覺傳達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和環境設計(Environmental Design),DICE中文意思為「骰子」,寓意同學們要勇於創造與冒險,生活將充滿多種可能性。DICE更可以詮釋成反映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精神的決心(Determination), 創新(Innovation), 創意(Creative)和發展(Evolution)。
1.故事
我入大學前,在畫室學畫。老師們也帶著研究生,水平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省聯考之後,所謂畢業,大家互相告別。我趁著這時候,拿出我法國進口速寫本和色粉筆,挨個去找老師索畫。我的小算盤是每個老師給我一幅十分鐘速寫,也能畫滿半本范畫。但是沒想到筆在這些老師手裡,想了一想,落筆卻不是信手拈來的素描速寫頭像人像靜物,而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一坨紅色被一圈綠色包圍,中間的漸變是手指揉出的淺紅,檸檬黃和紫色點綴,簽名倒是認真的。這是一個西瓜圖。純平面的,早在十幾年前就帶給了我扁平化的先進理念。這個範例一出其他老師也隨心所欲,亂塗亂畫:雞蛋清和蛋黃、一團烏雲、抽象的說不出名字的東西。你說老師們是亂畫,也不是,從每個畫面中的確能看出各個老師性格特色。這本本子被同學們爭相翻閱,七嘴八舌地評論。有幾個預習過大學構成理論的同學,沉吟著「這就是構成的藝術化表現」。熟讀藝術史的同學,也把評價抽象派的一套體系,搬到了對西瓜烏雲雞蛋圖的評論上。
如果當時有知乎,那些同學們發題評論西瓜圖,肯定能讓各位懂得不懂得人看出疑惑,看出反省:為什麼這看得像三歲小兒塗鴉的玩意,被你們用各種理論捧上天了?
2.說明文
世界上,難道存在著一種設計作品,得自帶一大段設計說明,你看到了以後,你才會感覺到這個東西真了不起,而你沒有看到那段說明的時候,就覺得這玩意什麼東西都不是?
如果這樣的設計存在,那就說明了——寫說明的人在信息傳達方面,已經完完全全地超過了它想要說明的對象。這就是每一個人炫耀自己的方法:用自己所擁有的信息,去包裝,去詮釋,去說明「意義」的存在。不這麼做,如何將自己腦海中的理論體系呈現出來?我對這種說明文的作者的詮釋能力充滿了信心。就算你放了一個屁,他們也能把理論的層面提高到宇宙大爆炸的高度。但是我個人不喜歡老調重彈,你再把宇宙和個體放到一起去對比,搞什麼非常大非常小的同樣形式,你就是土鱉。因為這種東西,別人都說了一萬遍了,你再說,還搞的神神秘秘,風風火火,好像自己發現了什麼新大陸一樣,那就叫做露怯。
寫說明文寫多了,就容易露怯。重複發現新大陸、重新發明輪子。重新搞什麼平面設計上的反叛。七十年代還沒有反叛過嗎?戴維卡森什麼的應該也看過吧?人家的叛逆不需要一個說明文來解釋,也不需要湊齊多少個字母來象徵多少個學生吧?
戴維卡森算是我大學時候喜歡的平面設計師。他的作品,平面設計的東西,好不好看,是不是個人風格,是不是個人喜好,是不是有人喜歡,至少還是停留在平面設計的範疇內的。我們看它,討論的還是設計範疇內的東西。再寬泛一點,把他當明星,我們關注的也是他還是一個滑板愛好者,經常和搖滾歌星什麼有瓜葛。我們什麼時候俗氣到討論他是哪個大學畢業的,是哪個大學的博士生還是博士導師,或者他有其他的什麼論文發表和理論體系了?這種風潮的意思,是我出門也得帶個牌子,寫著我的成就,才好讓別人不看扁我嗎?
3.大師
我們在生活中也許會接觸到一些典型的大師作品,它們初看上去表現為特別、與眾不同,也許很簡單,也許很複雜。很多理論在這些作品之後,很多爭議隨之產生。那些叫做藝術品的東西,雖然有時候只是在小便池上簽名的所謂雕塑。它們的驚世駭俗,成為時代潮流。
那我們可以不可以把這幅招貼也放在其中?比如說給它找一個位置,認為它屬於某一個等級的大師作品,你不能理解它,完全因為你的設計理論水平不夠高?(不要以為我是瞎想,這個答案的上面下面,會逐漸充滿說明文作者和大師的知音)。
所以我說:
a.個體審美有高低,不見得你拜了大師了,審美就會突然提高;
b.你可以試圖仰望大師,也可以試圖假設你認識的其他大師,歷史上公認的設計師和藝術家,隨便你找,你想像一下它們看到這幅招貼時要說些什麼。
c.有一本書,題目就很好。《沒有人是藝術家,也沒有人不是藝術家》。你用word也可以做出屬於你自己的設計。
4.回到故事
經歷了這麼多年,我的西瓜、烏雲和小雞的速寫本也不知道在哪裡了。那些教給了我許多的老師,也很久沒有聯繫了。硬要把西瓜說成是絕世名作的同學們,或者那些嘻嘻哈哈地說著現代藝術理論的同學們,也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我並不會因為老師給我畫了個西瓜,而覺得這些老師沒有認真回復我的崇拜。我收下了他們帶給我的這種態度:
西瓜就是西瓜,老師還是老師。不可能把它們放到一起去評判。不因為老師升職加薪多幾個頭銜,西瓜就變得比西瓜更有藝術價值。當然,在另外一個評判標準里,名字、頭銜、金錢、權利就是可以讓西瓜變成金元寶的。
而我的工作,讓我產生了新的心得,相信老師們也能同意:
處心積慮的反叛和漫不經心的西瓜,在別人的眼裡,也許會是不知所云和無所謂的冗餘信息。在殘酷的世界,大眾傳播中沒有人能守著受眾讓受眾理解出你的本意。我可能沒有更多時間去附送一篇說明文。除非,我有權利讓這篇說明文和一百個標籤要和作品一起傳播,而且這些「受眾」都不得不感到自愧不如。
海報的最終目標是「記住」。
「好看」和「舒服」只是達到目的的其中一種手段。
作為同樣有設計教學任務也帶本科畢業設計的老師手機碼字說兩句。沒有看過作者的其他作品,也沒有看到是否有本次展覽其他的衍生設計品。單就視覺感第一吸引到我想這是個什麼展,哪的,再看這些信息都有,原來是同濟的設計學院,很不同,黑的黑體字和黑白的畫面有同濟感(雖然作為外人來講不知同濟感到底是什麼,什麼形象,但是潛意識有聯想)。再然後得知字母的多少是畢業生數量,第一念頭想的是原來工業學生這麼多,環境(是翻譯這個嗎?)學生也好多,轉念想應該是同濟的特色。這樣整體布局很快讓我知道同濟的設計教學規模和方向了(當然這是我聯想的,具體還要看實際)。另外表示據說缺了7個I,以現有的格局補上去可能不好看,但真要做要調很多,可能是忘了,還是展覽數目是有7個人沒展?不得而知。接下來海報對我的功能就結束了,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作品。再多說幾句,海報呈現的是主題,不是個人作品,看答案和評論有人意思是沒呈現四年所有同學的經歷(大意),那意思是說做個Excel表是嗎?那畢業展的呈現不就是嗎。
總體來講,個人是喜歡這個海報的,由此帶來的討論和思考更是加分。除了缺人,可能是有原因,忘加是說不通的。
就這樣。
補充評論回復部分
吳偉迪
與其說不能呈現學生的經歷,不如說是不能呈現學生的思考吧。這份海報應該代表誰表達什麼,我認為是這次爭論的主要問題。。
本科階段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在有專業基礎後能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無論畢業後是繼續讀書還是工作,本科都僅僅是個開始,坦率的講國內的本科畢業題目能提出自己的思考是少之又少,實際上更多的體現的是老師、是這個教育體系的思考,嗯,不少題目應該是指導老師定的吧。而且整個設計行業的浮躁和粗製濫造讓很多本科課題假大空,做個視覺泛濫的結果(海報)太容易了。本科畢業生還沒有在實際工作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心得,畢業展更多的體現的是教育系統的思考,沒錯,設計教育超過100年了,但今天我們依然在實驗。普通人說嗯感覺好或不好,可是作為設計行業者卻應該能把這些感覺1234條理化的,這麼簡單的道理,試問有多少學生去思考過?
當然上面這段話是我所想,這張海報的後面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是個人覺得真比國美的海報強多了(抱歉,國美躺槍,因為我對今年央美、清華的海報甚至都沒有留下印象)
我就想起了原來看過的一張圖。
念出前兩行之後 我覺得這是設計者在向少女時代致敬。
不難看又夠特別 ……好像是設計了又好像是沒設計……能讓人思考爭論並記住的作品,比那些好看精美但是睡一覺就忘掉的……要有趣的多吧?
我想問一下,設計者有沒有養貓?
我是看到海報進來的,注意力在海報上約莫停留了一分鐘,再用一分鐘簡單拉了等分線和螺旋線,然後才發現了其中奧妙。。。
http://tjdi.tongji.edu.cn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tjdi.tongji.edu.cn (二維碼自動識別)
—————————————————————————————————————
這海報 竟 然 毫無設計的痕迹,但能夠吸引我(我們)在海報上停留數分鐘之久,並且將上面的信息掃描了幾遍。最後讓人記住了畢業設計展的相關信息。
非常成功的完成了海報的最本質使命【傳播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完這問題,意猶未盡。於是決定了去一趟。。。。
好海報。
個人第一感覺,畢業後學院的設計視野在不斷進步,感謝學院老師,感謝阿爾托。。。我相信「藝術即體驗」,也覺得從感官上這個海報還有提升空間,但並不覺得它不好看。
想多嘴說句,雖然大家自己覺得自己的審美是很私人的事,但現在中國人的審美其實是很「大眾」的事,並且有待提高。
另外什麼作品都會有不同聲音,一些同學的聲音,也不代表這海報有多麼大的爭議以及學院設計水平的高低。
既然已經畢業了就不匿了。
非平面設計專業,理解有所偏頗請輕拍。
首先,就這幅【作品】本身來看,我第一感覺也是粗糙、不理解。但當聽到有人提到「叛逆」兩個字之後,我有點懂了。在這幅【作品】中,拋棄了所謂的配色、字體、排版,把所有信息都還原成了最基礎的文字(而且還是用黑體),我現在對它的理解是一種叛逆,是對現有的那些光鮮亮麗的大眾設計的一種尖銳的詰問。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似乎能理解這幅【作品】了。
(插一句,看到有人評論說這海報他用word也能做,但能用什麼工具來完成作品並不是作品好壞的評價標準,否則Andy Warhol豈不是都是爛作?)
我覺得此類作品似乎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你只有在get到它的點之後,才能理解它。就像一個晦澀的笑話,你只有在get到那個笑點之後,你才能理解它。
然而,上面這一段我是用了【作品】這個名詞。如果我們從【設計】的角度來看的話又如何呢?
一幅【作品】和【設計】的區別是什麼?我認為最大區別是設計是需要考慮受眾的,設計通常是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出發點的。
那麼,這樣一幅畢業設計展的宣傳海報,其受眾都是誰?我認為至少有三種人:
1.畢業生自己。雖說這份海報並不是由畢業生參與設計(which我認為應該有),但作為這份畢業設計展的海報本身,從設定上講應該是代表了畢業生看待設計的態度,或至少能反映畢業生對於設計的思考的。(個人認為這一點應該是最重要的)
2.設計師同仁。作為同濟這個在國內設計界也算是有一定名氣的高校,其畢業設計展在社會上的相當一部分的觀眾應該是同行們。
3.普通大眾。這個不必贅述。
於是,我們回頭來看這幅【設計】在目前所受到的反響。首先在畢業生當中,它並沒有得到多少好的評價(從幾位匿名回答和這個問題本身就可看出),更多的是無法理解。或許理解了的人可以說這是畢業生們對設計的理解不夠深刻,但這種「不夠深刻」的狀態不正是應該被反映出來的真實狀態么?
然後,在設計師同仁中,目前在微博上似乎社會上的設計師還沒怎麼關注到這份海報(畢竟才剛過去一個晚上和一個上午),但聽說在老師們內部是認為這份海報水平很高的。
最後,普通大眾。這個應該毫無疑問,普通大眾會認為這是一份很奇怪的海報。
當然,這是一份毫無疑問會引起爭議的海報,在宣傳角度上它肯定會有所建樹的,但問題是這真的就是它的本意么?如果是的話,或許有點本末倒置?
忍不住來回答。雖然不知道 杜欽 是誰,單看這張海報,我一看就非常喜歡阿!看到馬上就樂了。
個人覺得比我學校的好 (我也是美院的) 。老師們應該不上知乎所以...
海報,已然是沒用的東西 (國內) ,通常只在校園里傳播,所以把 What 和 Where 傳達到已經足夠。
剩下的,為什麼不能自己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不是亂來) ?
我自己也是那種內容為王的人,但有時我覺得人們對形式太 harsh 了,give 形式 a break,okay?
特煩那種愛把海報上升到某種高度的行為 (尤其看完一些長篇大論來反對這張海報的回答後) ,什麼個人風格太強烈類似的 bullshit.
還有說此海報沒情感的,我怎麼覺得特有情感呢。
-----------------------
有人說信息寫上去不代表就有效,就此海報論此海報,如果連這種最簡單的方式都看不懂的話,複雜一點就別想懂了。
有個很明確的判斷好壞的方法,如果你是這個海報的客戶,看到了這個海報,那麼你願意付多少錢給設計師?
不爭氣的匿名回答吧。
首先,單從海報本身而言,有三個很令人不解的問題:
1、用大寫字母的數目代表不同專業的學生數是否過於淺顯?這個說法已經得到了官方的解釋,而更有趣的是,這個「代表」還不幸的漏掉了7個人(本屆畢業生共107人);
2、DICE這個組合與設計師想法無關,而是學院的固然存在,換句話說,任何一個設計師做了設計創意學院的海報,都可以從這個縮寫去引申出類似的解釋,因此這個說法也是存在問題的;
3、版式設計過於平淡,尤其是用單調的字母,同樣的字體,相同的字型大小填滿整個版面,缺少變化,視覺衝擊力不高,同+的概念很容易被忽視,再加上留白很少,色彩單一,總體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
如果大家看過杜欽的其他作品就會發現,這種個人風格極其濃郁的設計語言貫穿其大部分設計作品。但即使橫向對比,其之前的作品,無論是在整體把握、節奏控制、留白空間等方面,都遠勝於這款海報,我不否認杜欽是一個非常出色並極具個人風格的設計師,但這款海報的整體質量,並不是其正常水平。
這也是許多學生不滿的重點——爭議不可怕,但這款海報給我們一種感覺,那就是根本就沒有認真做。
所謂畢業展的海報,所需要的是集中彰顯畢業作品的核心價值並為整個展覽造勢,讓更多的人在網上、在路上能夠被海報所吸引,從而走進學院去深入觀賞作品。而從這個角度而言,這款海報只是簡單粗暴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並因為其過多的彰顯了設計師的個人風格而吸引了太多人的眼球,本末倒置,所以被吐槽也是必然。
設計學院,旨在培養設計人才,這和美學院不同。藝術作品,講究的是創作者的個人表達,觀者通過其雕塑平面等藝術作品得以領會創作者所感所想;而設計作品,講究的解決問題,通過設計師對於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從而給出一個更加合理更加人情的解決方式,或許這款海報是一個不錯的藝術作品,但絕不是一個合格的畢業展海報。
吐槽一句,作為學院的內部人員,我深知這款海報僅僅只是一個爆發點而已,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號稱全球TOP20的頂尖設計院校,但是本屆畢業展的整個執行效率之低,溝通之梗塞,安排之混亂,著實罕見。老師的安排學生不知,學生的怨言老師不聽,重重的矛盾不論是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是很大的挫敗感,如今到了尾期,學生為了自己的「最後一次」依然在儘力而為,而老師則早就擺出了一副「這屆就這樣吧」的態度,這種矛盾最後在一張海報上得到了最終的釋放和宣洩,並引起了一系列的關注。
或許其實杜欽並沒有錯,只是錯的人還不知道錯在何處罷了。
PS:很多人因為最後兩段話說的比較狠指責我在黑同濟,著實有些以偏概全了,我指責的不是同濟,而是我們學院,而且這種指責,不是腦子發熱一時衝動的產物,而是身處其中卻無能為力的無奈,畢竟這個學院我們已經待了四年,有些同學甚至有可能再待三年,我們都衷心的希望學院越辦越好,而不是像這次一樣問題連連,看看這個問題下的各個回復,這些指責的背後,何嘗不是一份赤誠之心呢?
PPS:至於為何匿名,我想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哪怕再過一個月,我們都可以堂堂正正的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但現在不可以。太多的牽絆致使我們只能扮演」背後罵人」和「紙上談兵」的懦夫,但我們心甘情願的接受這些頭銜。懦弱不可怕,妥協不可恥,可怕的是,當我們若干年後回顧自己的畢業生涯時,因此時的不冷靜而斷送了自己的一生;可恥的是,當我們若干年後回到設計創意學院時,痛惜自己的四年青春沒有為母校留下哪怕一絲的痕迹。自私的我們選擇了妥協的憤怒,就請您收起道德的標尺給我們一個微笑的支持吧
我覺得挺好的。
這樣挺好也挺清楚,剩下的如果第一眼沒看明白也不會看第二眼。
另外我要說的是:被並進來的傳院和電影學院去哪了!!政治不正確啊!!!
設設設設計計者者者,是是是個個結巴巴吧
為什麼我每天去上課結果先在知乎看見的海報 = =..
還有我覺得挺好的啊,什麼代表dice啊決心創新創意發展的不都是給外行人的說辭么...一眼看上去誰都看得出是畢設展,時間地點內容傳達上毫無問題,dice什麼的管他呢..
一張海報而已..學校里貼的海報大致分幾種,「啊好醜」「啊好棒」「啊這個有點意思」..這個算是介於「有意思」和「有點隨便」之間的東西吧,至少我會多看兩眼..
感覺有點意思,我喜歡簡單粗暴的風格,說好聽點叫純粹..要是我做再加個黑框撐一下再粗暴一些..
http://tjdi.tongji.edu.cn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了這個設計我真的要吐槽一下:真的是難看!!
任何設計,其實都是給大部分不專業的人士看的。那麼你在好的設計思想,你沒法給普通人美感,或者說你解釋完了之後沒法讓人覺得恍然大悟,那麼這個設計就算是很失敗的。(這麼說可能有點功利)
這個問題,引申一下就是:設計到底是給普通人看還是給專業的人看。以前我在學校的時候就和同學討論過,大家都沒法達成一致意見。(我是學園林設計的)
當時我一個朋友的意見是:專業人士的審美觀要比普通人高,所以我們需要以高審美來要求所有的設計。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提高大眾的審美,讓大家都能夠欣賞美的東西。這樣就導致一個問題:專業人士一面倒的說好,可是普通人卻很難說得出美在哪裡。就像這次海報設計。我看了樓上不少專業的平面設計師都認為這次海報設計不錯。
可是我的想法是:我們的設計更多的應該是服務人的,所以,需要用人們能夠理解的美來詮釋。再說了,我們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士,很多時候都低估了大眾的審美水平。我們以為他們不能夠明白,其實他們部分人對設計的感覺,比我們還要好。畢竟我們也只是比他們多了幾年專業的訓練而已。
再說回到這張海報。我不是做平面設計的,我一眼看上去就覺得這張海報排版非常差,一點美感都沒有。用了這麼多字母的重複,卻看不出作者的用意在哪裡(至少我沒看出來)。而且因為英文字母的寬度不一樣,導致你這些重複的字母在排列上看不出韻律。只是在周圍的小字中看到了一些個信息。可是如果你不告訴我這是同濟的設計,我壓根都不會停留這麼久的時間,來找到我要的時間地點。
最後,我不是黑同濟,我只是就事論事,就海報論海報,希望大家理解。
最後在吐槽一句海報:真的很醜……亻亻亻亻亻亻亻亻做為一個設計者
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
心心心心心心感覺智商受到了侮辱
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
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
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亻你們覺得呢
-----------分----------------------------割線
發現根本停不下來來來來來來來來。
我我我我的審美達不到那個高度啊。
我只能做出很俗俗俗俗俗俗俗俗俗
俗俗俗俗俗俗俗俗俗俗俗俗不可耐
的東西啊。。。。。。。。。。。
知乎的第一個回答就獻給這個帖吧,翻完所有評論,還沒有人提到作者用的西文字體是Neuzeit S Book Heavy,我相信作者在用字上還是有自己的原則和品味的。
我不想討論這張海報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因為沒有意義,尤其是這一類學院背景的海報作品更沒有什麼可以多討論的,學院的氛圍應該是最自由的,會引起這麼大的討論恰恰說明,無論從作品的立義上,還是美學表現上,我們看待自己一時無法理解,或者說「看不慣」的作品時心態還不夠開放和包容,也可以說是平時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接觸到的作品還是太局限。
無論是主張功能傳達更重要,還是視覺美感更重要,平面設計的邊界是很難拿捏的,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一把尺。試想如果這是荷蘭、瑞士或芬蘭的某個設計學院的海報作品(甚至商業作品),那裡的人們定然不可能對這樣一副作品議論紛紛,因為大家都習以為常了,遇到這類「特別」的作品時,第一反應是多看幾眼,揣摩一下作者的意圖,如果得不到答案也沒什麼,作者自有他自己的表達方式,但不至於會有負面情緒。那些說用word也能做的,丟了同濟的臉的,幫作者修改版面的... 其實都是庸人自擾。
我一直覺得,對於立志要在這個行業中走得更遠的從業者來說,有一個開放、包容、好奇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隨手找了幾張類似的作品
推薦閱讀:
※這種線條聚攏的logo製作方法?
※這種人物剪影為背景的海報如何做?
※如果自己的領導要求你設計風格、設計軟體等等都要學他或者跟他一樣,你會怎麼辦?
※平面設計師如何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