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國時期從不見由交州進攻益州?
最初中原戰亂,許多人士逃難到交州依附士燮,比如許靖、劉巴,後來都去了益州;雍闓叛亂綁架張裔送給孫權,孫權派劉闡準備接管益州;晉朝初,建寧太守霍戈派遣毛炅攻取了交州。說明道路是通的,怎麼沒見劉備從交州取益州?也沒見孫權從交州出兵建寧?
謝 @錦熙 邀
1、益州和交州確實有道路相通,題主說「許靖、劉巴,後來都去了益州;雍闓叛亂綁架張裔送給孫權,孫權派劉闡準備接管益州;晉朝初,建寧太守霍戈派遣毛炅攻取了交州」,這說明題主看書很仔細,一般人對這種細微的地方很可能一眼掃過去,不會 象題主這樣發現其中所隱藏的問題。
益州和交州之間的這條道路,嚴耕望先生在《漢晉時代滇越道》中做過詳細考證,簡而言之,這條道路從交趾郡(今越南河內)出發,經過進桑關(今越南河江),再經過西隨縣(今文山縣)、賁古縣(今彌勒縣),最後到達益州郡的晉寧(今昆明市晉寧縣),再由此北行,即可到達成都。
此圖為嚴耕望先生《唐代交通圖考》中關於滇越交通的地圖,雖稱是唐代,但漢晉時代滇越交通亦與此同,他《漢晉時代滇越道》一文亦用此圖。途中紅線所標,即是當時交趾到益州的道路。
許靖、劉巴自交州至益州,皆從此道,許靖在交趾,給曹操寫信,說他「欲上益州,復有峻防,故官長吏,一不得入」。這裡所謂「峻防」,指的就是進桑關,進桑關是交州到益州一大要隘,劉璋為某些政治考量,不欲「故官長吏」入蜀,故與此地嚴加防範,許靖因此不得入益州,直到後來劉璋請他才得以過去。
劉巴由交州入蜀,《零陵先賢傳》則曰:「巴入交阯,……與交阯太守士谿計議不合,乃由牂牁道去。為益州郡所拘留」,這裡所謂「由牂牁道去」,指的就是這條道路,因為進桑縣、西隨縣皆屬於牂牁郡,這條道路是從交趾通過牂牁,再到益州郡的,所以《零陵先賢傳》稱其為「由牂牁道去」,(這句話另有版本稱之為「由牂牁遁去」。)到益州郡(今昆明市附近),劉巴被益州太守所拘留,正好印證了他走的是這條路。
三國末年,吳國交趾人呂興殺太守,派人「詣進乘縣」,於是霍弋派毛炅佔領交趾,這裡所謂「進乘縣」,即漢代所謂「進桑縣」,這說明霍弋之收交趾,也是通過這條路來的。
這條道路並不僅僅在三國時才有,它其實開通極早,據《水經注》雲,東漢建武十九年,伏波將軍馬援上書,稱「從(米+尼)泠出賁古,擊益州。……愚以行兵,此道最便,蓋承藉水利,用為神捷也」,這裡益州是指益州郡,非益州。可知從東漢初年,此道就已經是滇越之間的主要交通通道,而且由於可借水運之利,最為便捷。
2、為什麼劉備沒有選擇從這條道路進取益州呢?也不見孫權從這條道路攻取建寧呢?
要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一點:東漢三國時的益州,其實是分兩大部分的。
一部分是成都平原及漢中盆地,這部分位於益州北部,自從戰國時司馬錯伐蜀以來,此地就被納入中華,至東漢三國時已曆數百年,文化發達,且區內沃野千里,水旱從人,號稱天府之國。
另一部分就是今天所謂雲貴高原,包括今天雲南、貴州一帶,這部分位於益州南部,其中崇山峻岭,人民多為蠻夷,號為西南夷,未曾開化。這部分在當時,被稱作」南中「。
南中的開發,最早以漢武帝開五尺道為起始,但並不深入,多是淺層浸潤而已。——我們知道直到現在,雲南也是全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少數民族,雲南有52個,其中雲南獨有的少數民族有25個。少數民族多,也就意味著這裡經濟文化不發達,——或者說是未曾開化。諸葛亮南征,《出師表》稱是「深入不毛」,這裡「不毛」當然不是指寸草不生的沙漠,而是指蠻荒之地。
《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南徵結束後,在當地全部任命當地酋領為官,別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可見,當時南中的環境,諸葛亮甚至連直接管理都做不到,只能維持名義上的統治。
這是從民族、文化、政治上來說。
那麼,南中地區的這種情況又是怎麼造成的呢?
從地理上來說,南中地區屬於雲貴高原,雲貴高原屬於中國地勢第二級台階,是從青藏高原向平原丘陵區的過渡地帶,西段海拔2000米以上,東部海拔不足500米,其間嶺谷起伏,崇山峻岭縱橫其間,如橫斷山脈、怒山、哀牢山、高黎貢山、烏蒙山、大婁山、苗嶺等等,山地、丘陵、河谷、盆地相互交錯,地形極其破碎。
正因為該地區地形如此支離破碎,所以它事實上被山谷河流分割成許多相對獨立的區域,各區域之間交通困難,不易交流,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西南夷各民族一方面得以抵抗住了華夏文明的浸透,保持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因為如此,社會經濟文化各方面無法得到發展,長久處於原始蒙昧狀態。
我們前面說了,滇越之間的那條道路,馬援曾稱「此道最便」,但這只是和當地其他交通線路比較而言,其實這條道路還有一個別稱,叫做「鳥道」,《南中八志》稱:「交趾郡治龍編縣,自興古鳥道一千四百里,蓋以其險絕,獸猶無蹊,人所莫由,特上有飛鳥之道耳。」則該地區最便捷,號稱「神捷」的道路,都如此險峻難行,那其餘道路可想而知。
那麼,我們現在就知道劉備為什麼不從交趾到南中去攻克益州了。
第一,益州和交趾相接壤的部分是南中,而南中是未開化的荒蠻之地,所謂「不毛」,沒有政治、經濟上的價值。
第二,南中地區地形極其複雜,道路極其險峻,根本不利於行軍用兵。
第三,劉備當時在荊州,從荊州到益州,自古以來就有一條黃金道路——長江水道,這也是從古至今所有時代從荊襄入川的最便捷的道路。你要劉備不走這條黃金水道,卻去繞一大圈,從荊州南下到孫權的地盤交州,然後從交州再走羊腸鳥道去蠻荒之地的南中,再從南中翻越崇山峻岭去成都?——我覺得除非劉備是智障,否則不會做這種選擇。交州鬱林人來答一下。
東漢是一個軍事力量較弱的王朝,對地方支配力一直走下坡,常年奔波於解決羌亂的中央政府,根本無力加強交州的統治。故而以交州的經濟、文化、建設、交通而論,在東漢末年沒有爭奪天下的戰略價值。儘管士燮稱雄於交趾,可從來沒敢往外擴張一步,士燮是有自知之明,以交趾的實力不足以爭雄於天下。士燮僅僅是提高了落後地區的文化水平,估計士燮不服孫權也打不過孫權派遣主力進攻,最多能依靠道路遙遠割據一方。
東漢末年時,全國以河洛、河北是經濟發達地區,巴蜀、江南、荊州次上一等,再往南中、建安郡去就是一片荒野,人口由一個一個落後的部落所組成,不懂文字,不懂生產技術,並且民風有些兇悍,不好控制。諸葛亮短暫平定南中也沒能把南中發展為有力的經濟區,偏生還要派遣部隊提防那裡的人造反,處理這種民族矛盾可謂吃力不討好。交州在南越王趙陀建國的基礎下,又由馬援一定平定,情況顯得比南中、建安郡更好一些。
140年人口普查以及西漢人口普查推斷,東漢末年的交州沒經歷過大規模戰爭,同時也並無大規模經濟開發,人口應當保持在二百多萬。以交州的面積而言,這人口實在過於分散。交州以交趾為省會,鬱林郡和蒼梧郡作為大郡,人口最多在五十萬以上,三個郡加起來就已代表了交州實力的總合。
在經濟力以支配力低下的地區,不適合進行大規模軍事作戰。以當地後勤力量難以支持,恐怕必須要依靠中樞財政進行支援,過於消耗財力。交州、南中彼此又是落後地區,互相不具有價值性,由此兩處出兵,攻佔了鄰土還要進行支配和開發,按說割據領土本是為了增強實力,沒理由反往裡面填錢。
我常年在交州遊走,深知山地、丘陵、台地交錯,交通極不方便。比如說動車、火車在河北平原的正常速度到了嶺南地區就必須降低一半左右,由北方到南方快到的時候就是煎熬,實在太慢了。況且古代沒有人修路,山地瘴氣很多。劉備要想走交州取益州,這隻長征部隊還沒到估計就已經潰散了。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在撤退時飽受森林瘴氣、蛇蟲侵擾、細菌感染等問題,以致數萬人喪生,劉備要從荊州派出這麼一隻遠征軍走古代南方道路,估計還沒到就已經潰散了。真打算要出兵,恐怕只能用水軍走珠江流域,但南方經濟水平不行,主力還要由中央調派,在交州實施軍事行動至少要籌備兩三年時間。對於孫吳這麼大一個國家而言,進行交州爭奪戰都相當吃力,劉備僅僅佔領交州幾個郡,怎麼可能在交州派遣部隊進攻,部隊派的少了又沒有意義。
珠江流域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確把交州化為戰略目標之一:「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指的是割據荊州以後,南海也是目標之一,南海郡與桂陽郡相連,並且掌控珠江流域之便,其交通問題不至於太差。不過諸葛亮的算盤在南郡之戰以後就行不通了,孫權於南郡之戰同時命步騭進入了交州,並將州治設立在南海郡番禺縣。
番禺縣所在就是今廣州市區,對於孫權而言此地戰略價值勝於劉備萬分,孫權水軍可以直接從主基地柴桑出發,入鄱陽湖直達番禺,控制了蒼梧郡和南海郡又等於控制了大部分珠江流域。若非孫權水軍較為發達,大概不會想控制交州。
題主提到的晉吳交州爭奪戰不是一場大規模,卻是一場長時間的戰爭,歷時八年之久,交趾太守建寧人爨谷和巴西人馬融先後死於任上,馬融是蜀將馬忠之子。交州在早期不具備戰略價值,到了西晉滅蜀以後意義就不一樣了。孫吳有長江天險之利,又封鎖著峽口,西晉要滅吳就必須考慮多面進攻以分化孫吳軍事力量。蒙古伐宋時也曾面臨同樣的問題,於是先滅掉大理國,再由兀良合台從雲南出兵攻宋。
於是司馬炎考慮把南中各郡以及部分交州領土設立為寧州,以霍弋為南中監軍,統領軍事。並在南中推行減稅政策以拉攏人心,強化南中支配力。孫吳在262年就發生了呂興叛亂,一直到第二年孫休都沒能派兵把呂興拿下,東漢末年時交州本土勢力殺刺史或驅逐官員事件屢見不鮮,可見中央政府對交州進行支配之困難。呂興叛亂的原因是孫休想要在交州徵集孔雀和野豬,並調動徭役,所以這都是吃貨惹的禍。當時西晉與孫吳發生全面戰爭,先是陸抗進兵永安,被羅憲抵擋,又是胡烈出兵進攻西陵牽制陸抗。
司馬昭立即以霍弋為交州刺史,派兵進攻交州。這一次軍事作戰的意義顯然不是為了奪取交州的資源和生產力,是為了牽制孫吳軍事力量,因而戰略意義突出。霍弋奏請任命建寧人爨谷為交阯太守,派牙門將董元、毛炅、孟干、孟通、爨能、李松、王素等率軍增援呂興。軍未至,呂興已被屬官李統所殺。
爨谷統領軍隊佔領了昔年士燮的老巢龍編,龍編又是交趾郡的治處。爨谷行軍雖無具體時間記載,但很可能走了大半年之久,按現在的道路步行僅用十五天左右。具體行軍路線沒有記載,但估計晉軍先前往古興郡,再前往今文山市就能夠沿著河流進入紅河,這就能直達交趾,既今越南。這一支部隊的兵力估計並不多,主要依靠拉攏交州原來的叛軍進行作戰。孫皓則從265年一直拖到268年才在組織大規模部隊進行反攻。初期,劉俊、修則與楊稷交戰,兵敗陣亡,孫皓再度以荊州、建安兩路出兵,不過海軍李勖、徐存無法按期抵達而自行退兵。虞汜、薛珝、陶璜等則與晉軍相持交戰一年多才將敵人全殲。這一次作戰西晉利用蜀漢降兵以及交趾叛軍消耗吳軍國力,即便戰敗亦未損失中央戰力。霍弋徹頭徹尾被司馬氏給騙了,當初出兵時中央曾答允會派遣增援,結果攻佔交趾以後就沒進一步擴增在交趾軍力,交趾太守只能依靠拉攏本土勢力對抗吳軍。同時交州晉軍恐怕還要依靠霍弋給予軍資增援,霍弋一死前線就崩潰了。吳軍方面單依靠交州兵力無法對付晉軍,必須要從荊州派遣主力,並在戰後留下部隊進行駐防,導致在晉滅吳戰爭中交州部隊還沒來得及返回孫皓就已經投降了。司馬炎統一全國之後就廢掉了寧州,對南中以及交州的統治沒從前那樣重視,後期復設寧州又遇上南方部落叛亂,寧州刺史李毅活活累死於任上,若非有顛覆一個國家的戰略價值性,此二地在魏晉時期不具備太多統治價值性。建安十三年,劉備與孫權聯盟,於赤壁大敗曹操。
建安十四年,劉備助周瑜攻打南郡,期間劉備趁機收取荊南四郡。
建安十五年,劉備至京口借得南郡。是年,交州士燮歸附孫權。故而,劉備佔據荊州後,從交州攻伐益州是不可能的,別說士燮答不答應,孫權也不會讓劉備假道伐虢。
那孫權從交州攻伐益州可以么?孫權當時對交州有多大的掌控力度呢?
——————————————————————————————————
建安十五年,孫權命鄱陽太守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一路南行至交州蒼梧郡,蒼梧太守吳巨原本是劉表所置,與交州本地大佬士燮兄弟不合,然後步騭大概在建安十六年設了場鴻門宴,把吳巨給砍了。自此,交州就在士燮兄弟與步騭的管理下成長。
我們可以看看在這之後至士燮逝世之間的交州各郡太守的名單:交州一共有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凡七郡。
交趾太守:士燮;
合浦太守:士燮之弟士壹
九真太守:士燮之弟士(左黃右有);
南海太守:士燮之弟士武;
鬱林太守:陸績(陸績是得罪了孫權被貶過去的,可見不是什麼好地方,陸績在這生了個女兒,名叫陸郁生);
日南太守:不詳,日南在如今的越南中部,這個郡南邊的象林自東漢後期便獨立出了一個林邑國,從此中國疆土就少了一小溜。呂岱更是講述到日南地區的男女習慣裸體生活,後來東吳時期,林邑國還佔據了日南郡西卷等地一段時間。故而,士燮時期,對日南是沒什麼掌控力的。
蒼梧太守:不詳,然步騭斬蒼梧太守吳巨,又封廣信侯,廣信為蒼梧郡治所,蒼梧郡應為步騭所轄管。
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到,士燮本來就是依附孫權,並不是真正的下屬。其兄弟轄管四郡,士燮在世時孫權的管轄地似乎僅有鬱林和蒼梧兩個靠近荊州的郡(雖然這兩個郡看起來面積挺大,但目測沒有士家兄弟那四個郡發展好),且其地必然也有士燮的勢力在。
故而,士燮在世時,孫權想從交州攻打益州,幾乎等於白瞎,畢竟士燮比較嚮往和平。孫權也就做做騷擾,比如遙任雍闓為永昌太守之類。
直到公元225年,士燮病逝。孫權命陳時掌管交趾,令士燮之子士徽代替他叔叔為九真太守。還將交州分成了廣州(南海、蒼梧、鬱林、合浦)與交州(交趾、九真、日南),
命戴良為廣州刺史,呂岱為交州刺史。當然,士徽很生氣,自稱交趾太守叛亂,沒幾個月就失敗了。然後,他和自己的幾個兄弟大部分被殺了,還有幾個被廢為庶人。他的兩個叔叔,也就是士燮還在人世的兩個兄弟也被貶了,不過幾年後因為犯事也被殺了。
自此,士家覆滅,孫吳走上了掌管交州的真正旅程。當然此時的孫權也不敢親自帶兵去搞蜀漢,畢竟此時吳蜀聯盟,即使不聯盟,他也惹不起諸葛亮。
謝邀,攻取交州的意義實在不是很大。當時政治軍事鬥爭的重心還是在中原地區。退一步講也是在長江與淮河流域。
首先,劉備入川便已經是無奈之計了,所謂田餘慶先生所說的「巴蜀偏霸之業」。當時孫權在赤壁戰後已經在對荊州進一步擴張。劉備在荊州的地盤都是長江以南,湘水以西的不發達地區,在那裡遲早會被孫權或者曹操吃掉。故而最後採取了攻取巴蜀的策略。
其次,交州當時也是在士燮家族的控制下,親附孫吳,劉備不可能經過孫吳控制的南荊州來到交州。而且路遠勞師,作戰成本和轉運難度太大,主戰場是在北方,如此迂迴是不符合三國的態勢和劉備一方的實力的。
推薦閱讀:田餘慶《隆中對再認識》玩三國志11就可以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從那條小道走到建寧,餓都餓死了……
霍弋,謝謝
你就是被諸葛亮七進七出的孟獲嗎?
嗯 我覺得還可以走河西走廊到達西域都護然後學玄奘到達印度 再翻上青藏高原 然後神兵天降 大軍從西而來
交州當時開發得並不好,要從那裡進攻要另外派兵攻擊。既然這樣,他為什麼不選近道,要到交州繞路呢?
交州一開始是士家的,後來歸順孫吳。所以劉備如果從這走,就是在敵國行軍然後打丈,就算是現在打這麼干也必輸。
至於蘇吳,且不說對交州控制並不牢固。繞路攻擊,糧草也要耗費更多。這樣即使偷襲也會加大暴露概率,不如直接從荊益打。
當然,最主要是沒有時機。三國剛開始交州是相當獨立的。越向後,漢吳兩國和魏國差距越大,打仗的情況越小。主要兵力都放在和魏國交界處(和魏國兵力部署有關),次要兵力放在荊益交界處,再次兵力保衛中央以及對付或威懾國內國外的蠻夷。剩下還有多少人?而且除非能直抵對方國度,否則即使億萬分之一的概率,從這走打剩了幾仗,於戰略無益。更大可能全軍覆沒
目測三國志玩多了。。。
兩廣到四川…
俗話說千里不運糧,這千里還都是地形條件非常複雜的地段。根本運糧食不上去。。四川號稱天府之國是有原因的
劉備西征時交州屬於孫權…
順便劉璋又不是傻…入川很難得…劉備主要是用了【反客為主】的計策才成功入蜀的
推薦閱讀:
※陝北古代地緣與交通地位如何重要?
※楚漢相爭時存不存在比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勢力或江湖幫派?
※東漢末到三國時,兗徐交三州治所是怎樣變遷的?
※中國最南端什麼時候改為立地暗沙而非曾母暗沙?